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完顏璟的簡介,完顏璟的資料

完顏璟的資料 完顏璟的簡介

完顏璟(公元1168-1208年),小字麻達葛,世宗完顏雍孫,完顏允恭子,世宗病死後繼位。章宗統治前期,金朝國力強盛,後期由盛轉衰。在位19年,病死,終年41歲,葬於道陵(今北京市房山縣大房山東北)。

早年經歷

金章宗完顏璟,生於大定八年(1168年),七月丙戌日,小字麻達葛,因生於金蓮川麻達葛山命名,是金世宗完顏雍之孫,金顯宗完顏允恭之子,母孝懿皇后徒單氏。

大定十八年(1178年),完顏璟被封為金源郡王。並開始學習女真小字及漢字經書,以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父親完顏允恭去世,封原王、判大興府事。次年拜尚書右丞相,立為皇太孫。

登基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癸巳日,金世宗去世,他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明昌。

金章宗生長於世宗執政的金朝盛世,自幼對祖父的文韜武略耳濡目染,加之對儒家文化的融會貫通。登位後,在繼行祖父"仁政"之治的同時,極力效法北魏孝文帝否定本族舊制的那種翻然改進式的全盤漢化改革,不再因循世宗的復古主義作法。不斷完善各種政治、經濟制度,實現了女真族的徹底封建化。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二月,章宗剛即位,就解決了金朝的奴隸又稱"二税户"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奴隸既要向國家納税,又要向寺院納租,地位最為低下,隨着封建制的發展,奴隸制的存在已成為發展生產的嚴重障礙,經過章宗的努力使絕大多數的奴隸變成了平民。

對於金朝獨具女真人特點的猛安謀剋制,在大金國開疆拓土、滅遼伐宋歷史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章宗繼承了世宗的某些整改措施,又作了許多新規定。這些規定有效地制止了猛安謀克的不務正業和自由散慢。之後章宗又以法律的形式,剝奪了猛安謀克在世襲制上的特權,並淘汰了一批平庸無能的猛安謀克,從而提高了猛安謀克的整體素質。

章宗即位後,大興郡學,提倡儒術,進一步採用漢族禮儀服飾,提倡女真族和漢族通婚,促進了民族融合。

此間,北方蒙古、塔塔兒等遊牧部族不斷南下侵擾,他先後派兵征討漠北各部,大敗蒙古、塔塔兒部。為防禦北方遊牧部族的侵擾,在北方邊界修建了界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元1206年,南宋丞相韓侂胄派兵北伐金國,章宗派僕散揆、完顏匡擊敗了宋朝的北伐,並逼宋朝殺死韓侂胄以議和。但金國也受到巨大損失。

同時,黃河還三次大決口,給金朝財政經濟造成很大困難。章宗為解脱困境,大量發行交鈔。同時採用通檢推排、括田等辦法,以增加賦税。但這些作法都沒有什麼效果,金朝開始走向衰落。章宗是金朝漢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皇帝,詩詞創作甚多,又愛好書法、繪畫,在朝中設立書畫院,蒐集散佚的書籍和書畫名品。

去世

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乙卯日,金章宗患病,同月丙辰日在福安殿病死,時年四十一歲。立遺詔説:“朕尚無子,賈氏、範氏已經懷孕,即將分娩,如果兩妃中生下男孩,就馬上立為皇帝。”

大安元年(1208年)正月,上諡號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廟號章宗。同年二月甲申日,葬於道陵。

北疆經略

章宗剛即位,元老重臣徒單克寧就向他提出了要加強猛安謀克的武備,並建議對北方用兵,章宗 就此問題還曾徵詢時為平章政事的完顏守貞,“自明昌初,北邊屢有警,或請出兵擊之。上曰:‘今方南議塞河,而複用兵於北,可乎?’守貞曰:‘彼屢突軼吾圉,今一懲之,後當不復來,明年可以見矣。’上因論守禦之法。守貞曰:‘惟有皇統以前故事,舍此無法耳。’”可見,握有重權的徒單克寧和完顏守貞都主張用兵。章宗決定採納徒單克寧和完顏守貞的意見,任命樞密副使夾谷清臣為東北路兵馬都統制使,但是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如翰林修撰移剌益,“時北邊有警,詔百官集尚書省議之,太尉克寧鋭意用兵,益言天時未利,宜俟後圖”。御史中丞張萬公也反對,“會北邊屢有警,上命樞密使夾谷清臣發兵擊之。萬公言:‘勞民非便。’詔百官議於尚書省,遂罷兵。”章宗不得不考慮當時國內因黃河決口所造成的經濟困難以及大多數官員的反對,決定對北方諸部採取防禦的策略。

章宗既然決定對北方用兵,那麼完善防禦設施就必然提到議事日程上了。明昌三年(1192)四月“戊午,詔集百官議北邊開壕事”。隨即,界壕的修築就開始了,但是很快又終止了。五月“癸酉,罷北邊開壕之役”。終止的原因是很多官員的反對,党懷英就是其中一人,“明年(明昌三年—筆者注),議開邊防濠塹,懷英等十六人請罷其役,詔從之”。但終止的時間並不長,界壕又斷斷續續地修築起來。張萬公也曾反對過界壕的修築。明昌四年(1193),章宗要巡幸在塞外的景明宮時,董師中進諫勸止的理由之一就是“況西、北二京,臨潢諸路,比歲不登。加以民有養馬籤軍挑壕之役,財力大困,流移未復”。可見,界壕的修築,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明昌間負責修築界壕的官員有孛術魯德裕,“遷少府監。明昌末,修北邊壕塹,立堡寨”。明昌年間界壕的修築並未能阻擋住北方遊牧部族的侵擾,章宗先後派夾谷清臣和完顏襄北伐,與此同時,界壕的修築也並未停止,而是一直進行。

金代修築的界壕實際上是中國曆代修建的長城的一部分,它不單只是一條壕溝,而是一套系統的軍事防禦工程,這一點,又超越了以往朝代所修的長城,併為後來的明代所借鑑。金代界壕是由壕溝、城牆、邊堡構成的層次防禦體系。其修築是先挖一條外壕,然後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溝內側堆積或夯築一道牆。在有些重點防守地段,則在外牆的內側再挖內壕,內壕的內側再築內牆。這樣就形成了四條壕溝與城牆的防禦體系。一般外壕寬5-6米,內壕寬10乃至50-60米。外牆寬2.5米-6米,內牆寬5-15米。在內牆或單線牆的外側築有馬面和烽火台,馬面多設在險要地段或城堡附近,其間距從幾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可在敵人進攻時,向敵人橫向射擊。與一般城市的城牆相同。烽火台都高出城牆,台伸出牆外4-5米,寬6-8米。邊堡多靠近內牆或一面即為內牆,每面寬100-150米,一面有城門,有的有甕城門和城壕。邊堡的間距一般在5-10公里,但是險要處則要密集得多,並且兩堡之間往往有關口。金代主要由章宗所建的界壕雖然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蒙古鐵騎的面前幾乎未起到任何作用,未能保護住衰落的金王朝,這和歷代長城所起的作用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章宗時期對金朝威脅最大的北方遊牧部族是阻革菐(也就是遼代的阻卜)和廣吉剌(元代稱翁吉剌惕)。阻革菐部居住在今克魯倫河下游呼倫貝爾一帶,廣吉剌部住在阻革菐部以南今哈拉哈河以北。此外還有合底忻部(元代稱合答斤)、山只昆部(元代稱撒勒只兀惕)、朵兒邊部(又稱朵魯班)部等時常侵擾金朝的北疆。章宗除了修築界壕外,也未放棄武力上的準備,明昌三年(1192)七月“癸未,詔增北邊軍千二百人,分置諸堡”。[15]明昌五年(1194)二月,宰臣請求撤退北邊的屯駐軍馬,章宗未予同意。又命令宣徽使移剌敏、户部主事赤盞實理哥等視察北疆屯駐軍馬,並籌劃防禦措施。九月,又命令上京等九路以及諸羣牧和乣軍等選擇三萬精鋭,準備來春調發,並命諸路及順從的北阻革菐部第二年夏會師於臨潢,這時章宗已經下決心對北方用兵了。

明昌六年(1195)正月,可能為合底忻、山只昆兩部聚兵圍慶州(今內蒙古寧城縣),金東北路招討副使瑤裏孛迭急忙率兵解救,敵人退去。五月,章宗派左丞相夾谷清臣出戰,命其行尚書省事於臨潢府。夾谷清臣先派人偵察,得知敵人的虛實。然後令宣徽使移剌敏為都統,左衞將軍完顏充和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為左右翼,率領輕騎八千為先鋒,夾谷清臣自己率領精兵一萬隨後跟進。當夾谷清臣率軍至哈拉哈河時,先鋒移剌敏部已在栲栳濼(今呼倫湖)一帶連續攻破敵人14座營壘,並返回迎接大軍。但這時歸順金朝的屬部北阻革菐的首領斜出搶奪了移剌敏部所繳獲的大量牲畜物資。十一月“甲辰,報敗敵於望雲”。

完顏襄到達前線後,首先招降了叛亂於北京、臨潢之間的胡裏乣部,駐軍於臨潢府。接着完顏襄率駙馬都尉僕散揆進至大鹽濼(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額吉納爾蘇木附近)時,與廣吉剌部發生激戰,這次戰鬥持續時間很長,明昌六年(1195)十二月,“右丞相襄率駙馬都尉僕散揆等進軍大鹽濼,分兵攻取諸營”。直到次年承安元年(1196)正月,“大鹽濼羣牧使移剌睹等為廣吉剌部兵所敗,死之”。可見戰鬥之激烈,金軍雖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是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完顏安國就是因為在戰鬥中殺獲甚多,因而被章宗賜予金幣。在大鹽濼戰鬥的同時,完顏襄又派右衞將軍完顏充進軍斡魯速城,在那裏屯守,俟機進兵。承安元年(1196)十月,在平定阻革菐部的叛亂僅僅一個月後,阻革菐部又一次發動叛亂,章宗派時為左丞相的完顏襄行省事於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縣),籤書樞密院事完顏匡行院於撫州,並派親軍八百人屯戍撫州。十一月,特滿羣牧的契丹人陁鎖、德壽發動叛亂,他們佔據了信州今吉林懷德秦家店古城),並且定年號為身聖,號稱有部眾數十萬。完顏襄將乣軍遷移到中都附近,雖然在當時起到了安定邊境的作用,但是在十餘年後蒙古進攻中都時,乣軍卻乘機投降了蒙古,使中都很快陷落。

在平定契丹人的反叛後,章宗以參知政事完顏裔取代完顏襄統率北邊軍隊,但是北方的部族很快又發動叛亂,完顏裔鎮壓不利,完顏襄再次出屯北京,被任命為樞密使兼平章政事。這時發生了饑荒,完顏襄命令減價出售官府儲糧。有人認為士兵也缺糧,不應向百姓低價售糧。完顏襄卻認為只要民足沒有兵不足的道理,由此也可見完顏襄作為宰相和統帥的才識。完顏襄又奏請章宗,派同判大睦親府事完顏宗浩出軍泰州,左丞夾谷衡於撫州行樞密院事,出軍西北路阻擊阻革菐部,自己率軍出臨潢,章宗同意了他的建議,並賜予他內庫物資。承安三年(1198)二月,阻革菐部首領斜出到撫州再次請求投降。章宗派專使詢問完顏襄,完顏襄認為接受斜出的投降利大於弊。於是,“丙戌,斜出內附”。在北部的局勢安定後,完顏襄修築了臨潢路的界壕。完顏宗浩出身宗室,章宗時曾任北京留守,因為完顏襄的推薦,而出鎮泰州。“北方有警,命宗浩佩金虎符駐泰州便宜從事。”章宗又派上京等路軍萬人屯戍泰州,宗浩認為泰州的糧食儲備不足,並且敵人暫時不會發動進攻。於是將這一萬人分派至隆州、肇州之間以就糧,當年(承安二年,1197)冬天果然無事。廣吉剌部屢次脅迫諸部入塞侵擾,宗浩請求乘暮春其馬體弱時出擊之。但是完顏襄認為這時阻革菐部正發動叛亂,如果攻破廣吉剌部,那麼阻革菐部就無後顧之憂了,不如暫時留之,以牽制阻革菐部。完顏宗浩對此很不以為然,向章宗上奏:“國家以堂堂之勢,不能掃滅小部,顧欲藉彼為捍乎?臣請先破廣吉剌,然後提兵北滅阻革菐”。經過一再請求,章宗同意了宗浩的意見。並向宗浩頒發了一道諭旨,“將徵北部,固卿之誠,更宜加意,毋致後悔”。對宗浩寄予了厚望。宗浩首先偵察了諸部的態勢,認為合底忻部與婆速火部相互勾結,而廣吉剌部既畏懼金軍的討伐,又怕二部於己不利,可以乘機迫其投降。於是,宗浩派主簿完顏撒領兵二百為先鋒逼迫廣吉剌部,並向完顏撒交代説:“如果廣吉剌部投降,就可以徵集其兵以攻合底忻部,並且偵察其具體所在,馬上派人來彙報,然後大軍出動,一定會打敗它。”廣吉剌部果然如宗浩所料向完顏撒投降,於是徵集了其騎兵一萬四千人。宗浩隨後北進,命令每人攜帶三十天的糧食,派人通知完顏撒會師於移米河,一起進攻。但是使者誤入婆速火部,致使完顏撒部沒有及時會合。宗浩的前軍進至忒裏葛山時,與山只昆部的兩個屬部石魯和渾灘遭遇,擊敗之,斬首一千二百級,俘虜了大量人員、牲畜、車輛。進至呼歇水時,敵人更加畏懼,合底忻部首領白古帶、山只昆部首領胡必剌及婆 速火部都請求投降,宗浩在受降後將其都予以釋放。胡必剌向宗浩建議攻討近在移米河而不肯投降的自己的屬部迪烈土部。宗浩於是又進討該部,斬首三百級,又有很多人投移米河而死,繳獲牛羊一萬二千多隻,車輛、氈帳也很多。已經投降的合底忻部、婆速火部出於懼怕,向西渡過移米河而逃,遺棄了大量車輛、輜重。完顏撒與廣吉剌部首領忒裏虎在窊裏不水追上他們,大破之。婆速火九部死四千五百餘人,俘獲牛羊不可勝數。金軍撤退後,婆速火部請求內附。至此,廣吉剌部降,合底忻部、山只昆部、婆速火部相繼敗亡,完顏宗浩的北伐基本上達到了目的,章宗時期對北方蒙古諸部的戰事也得以結束。

興建工程

金章宗在中都的西山一帶,選擇山勢高聳,林木蒼翠,有流泉飛瀑,又地僻人稀的山林間修建了八大水院。這八大水院至今都還在。海淀區內有六處,石景山區有一處,門頭溝區有一處。海淀區的六處水院,有四處位於北安河地區。沿着駐蹕山、金山、陽台山一字排開,由北向南分別為:

聖水院—現今稱黃普院,院內有明遺存的明照洞、瑞雲庵遺址一座。黃普院—位於鳳凰嶺風景區南側,原為金章宗黃普院舊址,明正統二年(1437年)所建。山門的門額書“明照洞瑞雲庵”。此庵坐北朝南,背依崇山,傍臨深谷。山門用大塊花崗石砌築,山門右側兀出一塊天然巨石,名曰金剛石。石高約15米,向旁傾斜,懸出深谷之上,壁陡峭不可攀。石上建有一座高約2米的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金剛石塔堪稱此處奇觀。庵後有明照洞,是藉助天然石洞開鑿而成。

瑞雲庵的遺址以南,兩側深澗之間,此處地勢極為開闊,空地上長有一株高大的古銀杏樹,奇怪的是,它的根上又復生出了一棵新樹。空地上尚有殘碑斷碣隱沒於荒草之間,這裏就是妙覺寺的遺址。殘破的寺院山門、天王殿、方丈院等都還存在。由此向西,經過一條深澗,有幾處被當地老鄉俗稱為"石門"的遺蹟,其實是遼代太監墓,現尚有墓塔一座。

香水院—現今為妙高峯法雲寺,俗稱七王墳,墓主人為清道光帝第七子奕繯。他是同治帝的弟弟,光緒帝的父親,宣統帝的爺爺。

金水院—現今為金山金仙庵,又名金山寺。金山泉的水量很大。

清水院—現今為陽台山下的大覺寺。

潭水院—現今為香山公園香山寺的雙清別墅。

潭水院雙清別墅

在香山寺下,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1917年11月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因此得名。這裏淡雅幽靜,山泉樹石順其天然,四季景色綺麗,成為香山的“園中園”。

泉水院—現今為玉泉山的芙蓉殿(對外不開放)。

石景山區的一處:

雙水院—現今石景山的雙泉村北,稱為香盤院。

門頭溝區的一處:

靈水院—現今為門頭溝妙峯山仰山的棲隱寺。

金章宗完顏璟在位二十年,上承世宗太平日久,國內小康,於是考正禮樂,修訂刑法,制訂官制,典章制度光彩奪目,成為一伐統治的典範。又多次向羣臣詢問漠宣帝綜合考核名實是否相符、唐代考查官員的方法,實在想超過遼、宋而與漢、唐比肩,也可説是有志於治理國家的人了。

然而寵婢獨攬朝政,繼承人沒有建立,疏遠猜忌宗室,而傳位授國又不得其人。

以前所謂維持鞏固到久遠,只是空文,而不能被後世子孫遵用一天,金源氏從此衰落了。

過去揚雄説遇:“秦的官員違背了秦的法度,秦的法度又違背了聖人的法度。”大概是有原因的吧。——《金史·章宗本紀》

《金史》:璟善書法,知音律,雅尚漢文化。

TAG標籤:完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