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秋風引譯文

《秋風引》劉禹錫譯文:不知秋風是從哪裏吹來,蕭蕭地送來了一羣羣的大雁。早晨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羈旅他鄉的孤客最先聽到了秋聲。

秋風引譯文

《秋風引》譯文:不知秋風是從哪裏吹來,蕭蕭地送來了一羣羣的大雁。早晨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羈旅他鄉的孤客最先聽到了秋聲。作者:劉禹錫。年代:唐代。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秋風引的詳細介紹:

一、《秋風引》的全文 點此查看《秋風引》的詳細內容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羣。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二、賞析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作於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意。前兩句所寫的秋風始至、鴻雁南來,首句“何處秋風至”,詩以“秋風”為題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徵。如果進一步推尋它的弦外之音,這一問,可能還暗含怨秋的意思,當然,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這裏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以“蕭蕭送雁羣”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羣。這樣,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後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筆觸從秋空中的“雁羣”移向地面上的“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歸思方悠哉”的“楚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朝來”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風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發問。它説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着它物而隨處存在,此刻風動庭樹,木葉蕭蕭,則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詩寫到這裏,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而篇幅已經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景中之情還沒有點出。直到最後一句才畫龍點睛,説秋風已為“孤客”所“聞”。當然,作為“孤客”,他不僅會因顏狀改變而為歲月流逝興悲,其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這首詩借景抒情,主要表達的其實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它説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着它物隨處存在,風吹樹動,蕭蕭木葉,那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

三、《秋風引》劉禹錫其他詩詞

《陋室銘》、《秋詞》、《浪淘沙》、《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烏衣巷》。

四、背景

劉禹錫曾被貶南方,這首詩就是作於被貶期間。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異鄉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五、譯文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羣。

不知秋風是從哪裏吹來,蕭蕭地送來了一羣羣的大雁。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早晨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羈旅他鄉的孤客最先聽到了秋聲。

六、註解

至:到。

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雁羣:大雁的羣體。

朝:凌晨。

庭樹:庭園的樹木。

孤客:單身旅居外地的人。這裏指詩人自己。

聞:聽到。

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台禪院聯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秋風引的詳細信息

TAG標籤:秋風 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