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保健養生 > /列表

古人用16進制的原因是什麼?

相傳16兩秤的秤星,每一顆代表一顆星宿,它們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祿、壽三星。倘若短斤少兩,少1兩叫“損福”,少2兩叫“傷祿”,少3兩叫“折壽”。 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事物是一樣的,那是因為古時候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

古代的斤兩是按照十六兩秤來計算的。十六兩秤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 有少一兩少福氣,少二兩少利祿,少三折壽的寓意,告誡賣家誠實守信。

古人無法10等分長度,重量,時間,面積等等。使用2進制就非常容易了。 即使在今天,10進制也給工程師們帶來很多困難。 所以2的倍數是古人自然會選擇的度量衡進制。

古人用16進制的原因是什麼?

古代的斤兩不是按十六進制,十六進制是現今世紀是計算機中數據的一種表示方法。在古代斤兩是按一斤等於十六兩,即是十六兩秤。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根據歷史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通常都是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製作秤桿,秤桿上的十六個點就分別代表着它們,這十六星在秤桿上刻製成當時的“十六星花”,這十六星告誡做買賣的人們要為人實誠,不欺瞞顧客。

中華文明屬於農耕文明,帶有顯著的農本位特色。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以十粒粟米並排 的長度為一寸,也就是説,最小長度單位——分是以米粒的寬度為標準的。行不擇路據此 推測,重量單位可能也是以米為確定最小單位的,可能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

古人用16進制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否則的話,賣給別人少一兩就少福氣,少二兩就少利祿,少三兩可就折壽了,這就做成了一把十六兩的秤,也叫十六金星秤。這個方法從古代一直被人民羣眾沿用到解放初期。改革開放帶來的無神論思想,在無形之中衝破了許多傳統封建習俗,也讓秤桿的技術方法與約束變得不復存在。

從十進制的角度看,中國舊式算盤的設計是很不合理的,在作十進制運算時,每位(即每擋)的上擋和下擋均多一珠。 對八進制而言,舊式算盤卻是合理的設計,因為不論上擋或下擋,若每珠代表數1,那麼每位的最大計數值是七,七正是八進制的最大基數

古人用16進制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二:我國古代時民間生活疾苦,用於稱量的器具自然相對粗糙簡陋,如果是要在一根木頭上取得平均值,最邊界的方法莫過於用繩子對摺一次兩等分,再對摺一次四等分.....這樣一來,十六等分剛好是適合測量的程度,分十六等分明顯比分十等分容易;再比如,一個秤砣如果剛好重一兩,就可以用秤桿稱出相同一兩重的東西,然後兩邊的重量只要加在一起就可以稱出二兩的物品。

因為什麼原因我國古代用16進制,現在的人們卻用十進制呢?假如古時候來個8進制,想來我們就變成“半斤四兩”了吧?這一問題,在不一樣人眼中其實有不一樣的答覆,不過總的來説,大抵是下列二種推理。 推測一:根據歷史記載,在我國古時候的時候,

同理,這樣的方法來稱四兩、稱八兩、稱十六兩都是極為方便的——因為十六進制可以乘以二除以二,所以用一些很簡單的工具,就可以輕鬆做到換算,但如果是用十進制的話工具要求就比較高了,操作也相對比較麻煩。

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一直沿用一斤十六兩的計量方法。南宋數學家楊輝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編造了 “斤價求兩價” 的歌訣: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

古人用16進制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而我們現代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漸漸地,十進制變得比較符合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算,是時代的進步推動了算數的發展,這也算是一種現代化的表現吧。

古代的半斤八兩是16進制是源於古代大概16口飯米粒即可成為成年人一天的口糧。 據記載,中國古代以十粒粟米並排的長度為一寸。據推測,重量單位可能也是以米來確定最小單位的,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重量計做一兩。人們發現,大概16口飯米粒即可

另外,“半斤八兩”這個詞語也是在古代十六進制的基礎上產生的,就是因為古代的十六進制,於是一斤就是十六兩,那麼半斤就相當於八兩,所以大家形容“半斤”和“八兩”沒有分別。

缺乏度量單位,只能用繩子對摺確定單位,比如對摺4次就成了16等分,這樣就有了十六進制,以及半斤八兩的説法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為什麼古代要用十六進制?比如一斤十六兩

因為由於六國度量衡不一致嚴重干擾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

傳説: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用小篆),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擴展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431363537資料:

簡介

傳説木杆秤是魯班運用槓桿原理髮明的,再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為13兩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改成16 兩一斤。

真實歷史原因是:由於六國度量衡不一致嚴重干擾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議廢除六國舊制,把度量衡從混亂不清的狀況下明確統一起來,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

李斯開始酌人調查實踐,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二十四銖為一兩:有些物品很珍貴,比如藥材,這些物品所有者會有精確地稱,為了方便使用,所以為24,可稱半兩、三分之一兩、四分之一兩,六分之一兩等等

十六兩為一斤:天平可以將東西分割兩份,那時生產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簡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為2的四次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斤十六兩

古人為啥用十六進位制

從十進制的角度看,中國舊式算盤的設計是很不合理的,在作十進制運算時,每位(即每擋)的上擋和下擋均多一珠。 對八進制而言,舊式算盤卻是合理的設計,因為不論上擋或下擋,若每珠代表數1,那麼每位的最大計數值是七,七正是八進制的最大基數。 對十六進制而言,若上擋每顆珠子代表數五,下擋每顆珠子代表數1,那麼每位的最大計數值是十五,十五正是十六進制的最大基數。所以對十六進制而言,舊式算盤的設計也是合理的。 顯然,舊式算盤是按八進制和十六進制設計的,只不過它可兼作十進制運算而矣。 如若當時的記數體制不是以八進制和十六進制為主的話,這種設計就是喧賓奪主了。 從舊式算盤的設計來看,至少在算盤發明之前,神州大地上很可能流行過洛書人習用的記數體制。 八進制與十六進制有何優點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61323632值得古人採用?對五指人而言可以説很不方便,除了給換算帶來麻煩外,別無優點可言,顯而易見,古人採用混合制決非出於計算方便的考慮。 八進制的來源可以從八卦那裏得到解釋,但十六進制的來源就很難用八卦解釋了,除非古人知道八卦採用的是半數表示法。 無論是那種情況,除非古人與洛書人有過直接接觸,要麼從洛書人那裏學到了十六進制,要麼是洛書人告訴過他們八卦採用的是半數表示法,否則很難解釋通。 算盤的結構也十分蹊蹺。它與圖書一樣,也是結繩結構,珠子的安排也可從河圖中找到依據,河圖的外核與內核是分隔開來的。算盤的上擋和下檔也是隔開的。河圖的外核是由兩根表達數五的結繩串成。算盤的上擋也是由兩顆代表數五的珠子串成。河圖的內核由五個白點組成,算盤的下檔也是由五顆算珠串成。 此外,流傳下來的各種古算盤都是清一色的十三排(即十三串珠子、代表十三位數)。

古代我國的算盤和稱為什麼都是十六進制的?

我國古代計算重量時採用的是“16兩制”即一斤等於十六兩zhidao。因為算盤只便於十進位,而十六兩秤是以16兩進為1斤的,用珠算只得改為十進位才方便。

1958年我國開始實施衡器計量改革,六十年代還有部分使用十六兩秤的,到七十年代以後普遍使用十兩秤。

擴展資料: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版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用小篆),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權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珠算

中國古代16進制怎麼表達

一斤十六兩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説: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copy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半斤八兩

半斤八兩的意思是兩人相差不多。但zhidao半斤和八兩差不少,怎麼回事呢?因為秦朝制定斤兩是十六進位制。所以半斤和八兩是相等的了。

請問中國古代16進制怎麼表達?

一斤十六兩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説: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知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半斤八兩道

半斤八兩的意思是兩人相差不多。但半斤和八兩差不少,怎麼回事呢?因為秦朝制定斤兩是十六進位制。所以半斤和八兩是相等的了。

TAG標籤:進制 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