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簡答與論述練習,中國現代文學史考試

中國現代文學根據自身發展和我國新民主義革命形勢展的特點,分三個時期。第一編:“五四運動”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1917-1927);第二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1927-1937);第三編:抗日戰爭時期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文學(1937-1949)。

以下是中國現代文學考試中常見的簡答與論述題。

中國現代文學史考試,簡答與論述練習

1、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麼?各個階段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一般把1919前後到1949年之間的大約30年的文學發展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2)1928-1937年,開始的標誌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誌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重要內容:(1)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羣、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2)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複雜、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開端標誌: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特點:(1)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2)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關鍵字:抗戰文藝運動、國統區、解放區。(內在聯繫我沒有寫,再聽錄音)

2、簡單理解五四新文學初期,在各種文體的發展中,為什麼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傳統文學,傳統觀念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學,以文為本,文章是正宗,這樣一種文學主張,對五四散文的發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無形地在思想中影響着人們。其二,散文創作具有無形龐大的作者隊伍,這是其他幾種文體不能比的,詩人不一定寫小説,劇作家不一定寫詩,但所有人都寫散文,造成了隊伍無形壯大,帶來作品數量的優勢,成就相對來講就高一點。其三,五四時間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適應當時時代特點,可嚴肅、可放鬆,可大可小,這幾個方面,決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魯迅、老舍、張天翼錢鍾書等人的筆下,現代小説諷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現出什麼樣的形態?

這四個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與技巧表現出其諷刺幽默的風格。1)魯迅諷刺幽默是一種思想結果,來自一種敏鋭的思考,對本質問題的深刻揭示,來自於思想的深刻性,來自一種邏輯的思辯的色彩。以及魯迅刻畫人物的特別,擅長人物的典型性、類型化的刻畫,以至達到特殊的諷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諷刺幽默來自一種寬厚,來自一種從容,温文爾雅。北京語言的嫻熟的運用,作品中顯示的諷刺幽默是比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麼鋭利,那麼尖刻。3)張天翼的諷刺幽默來自一種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帶有一種冷麪的幽默,其小説的諷刺幽默是充滿淚水的,是來自於沉重和輕鬆之間的對比,文學史上稱為“冷麪幽默”。4)錢鍾書以其淵博學識,較豐富的人生閲歷,古今知識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現出的諷刺幽默更多的來自於的一種學者式的智慧,有一種獨特的語言魅力,是妙筆生花的。

4、以郁達夫、蕭紅、沈從文、孫犁等人為例,論述分析現代作家在追求小説的散文化和詩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個性的差異?

幾個人的小説的共同點是不注重情節的連貫,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節淡化。不同點:‘鬱’以情緒的流動結構作品,感情的放縱,聽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講究節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論》;從鬱到孫,抒情表現在小説這種文體上,有一重要特點,即小説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強,不以情節取勝,而重在抒情。‘蕭’主要是着力描寫散點的透視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內在的一面,處於前二者之間,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構造了一個田園牧歌、詩一樣的王國,在結構上大幅度跳躍,善於採用雖斷若續的表現方法;‘孫’到孫梨的筆下,小説的散體化與詩化已經進步了許多,達到了一種融合,一種更高的意境,進一步開拓了小説文體的空間,使其更寬闊,更自由,融敍述、抒情、議論為一體,結構靈活,講究節制的美,講究分寸,如《荷花澱》。

中國現代文學史考試,簡答與論述練習 第2張

5、簡單敍述丁玲和張愛玲的小説各自在哪些方面達到了對時代社會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見長。但深度的視角不同。‘丁’對社會問題分析(包含階級)表現思想的深度大膽。‘張’對人性的分析顯示出其深度,來源於對生活痛惜的體驗。她們都擅長於對人物內心深處的描寫,擅於把人性放在心裏深處來表現。丁玲表現的是農村中的階段關係,寫的是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農民奪取土地和長久擁有土地之間的問題,農民自我階級間的鬥爭,丁玲就是在後一個問題上看得最深刻最準確,顯示了獨立而深刻的思考,達到了一個很深的深度,如《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張愛玲表現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際關係,描寫的是人與金錢的關係,金錢對人性的巨大的腐蝕和誘惑,看到人性在金錢面前的變異,本質上的變化是擋不住的,張愛玲在後者抓得更深刻更準確。二人都能對各自描寫對象的準確的把握,如《傾城三月》《金鎖記》。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考試中常見的簡答與論述題,我們就分享到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