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篆刻兵怎麼寫

1.篆刻王字有幾種寫法

王字的篆刻寫法如圖:一、釋義[ wáng ]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

篆刻兵怎麼寫

國~。女~。

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爵。親~。

~侯。3、首領;頭目:佔山為~。

擒賊先擒~。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

蟻~。~蛇。

花中之~。5、輩分高:~父(祖父)。

~母(祖母)。6、最強的:~水。

~牌。7、姓。

[ wàng ]古代稱君主有天下:~天下。二、説文解字文言版《説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孔子曰:“一貫三為王。”凡王之屬皆從王。

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白話版《説文解字》:王,人心所向、天下歸附和嚮往的英傑。董仲舒説“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橫畫中間用豎筆連接,叫作‘王’字。

三道橫畫,分別代表天、地、人,而能夠參悟、貫通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説“能以一貫三者為‘王’。

“所有與王相關的字,都採用“王”作邊旁。李陽冰説:”‘王’與‘玉’有微妙差異,‘王’字的三橫中,中間一橫比較靠近上面的一橫,而‘玉’字的三橫距離均勻。

王之所為,就是天義。” 三、造字本義名詞,最大的戰斧,借代戰場上所向無敵的統帥。

在遠古冷兵器時代,軍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軍人的級別與地位:身在前線用小型戰斧作戰的叫“兵”;身在將帥身邊使用大型戰斧的高級警衞叫“士”; 手持特大戰斧的威猛將帥叫“王”。開創締枝為巢時代的首領叫“帝” ;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領叫“君” ;頭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

擴展資料字形演變(如圖)組詞:王爺、王法、君王、天王、王國、小王、大王、王子、王后、王公、龍王、猴王、蜂王、封王一、楚王[chǔ wáng] 楚國 的君王。文學作品中多指在 陽台 夢遇 巫山 神女的 楚懷王 或 楚襄王。

二、王班[wáng bān] 猶朝班。朝臣官位的班列。

三、王暮[wáng mù] 古代指統治者謂以仁義取得天下。四、王鴡[wáng jū] 亦作“王雎”。

鳥名。一名雎鳩。

五、涼王[liáng wáng] 建國號涼並稱王的君主也可稱涼王。

2.篆刻的寫法

【篆刻的寫法】

筆順是寫好篆書的關鍵之一,合理的筆順有助於字的結構安排,有助於書寫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書的筆順,對初學者來説,也是入門的一把鑰匙。

篆書的筆順和漢字筆順規則基本相仿,如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這些對初學者來説是不成問題的。重要的是和漢字不同的筆順,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篆書筆順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把握好篆書的結體,做到勻稱勻衡。

1.先中間後左右

對稱均衡是篆字的特點。對於有中心豎線的篆字,應先寫中間豎筆或中間部位的筆畫,中間定位後,再寫左右對稱的其他筆畫。

對於有中心長弧(一般為撇、捺筆)的篆字,應先從中間長弧寫起,再寫左右對稱的筆畫。

2.先外包后里頭

對於有字框的筆畫,一般應寫出外框的筆畫,隨後再寫框內的部分。這樣可以控制篆字形體的大小,避免整體不一致。

3.先主筆後副筆

對於篆字中有主筆曲畫的字,宜先寫主筆後寫副筆。

4.先副筆後主筆

篆字當中,個別有主筆曲畫並起支撐的作用的字,應先寫副筆後寫主筆,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靈活運用

對於筆畫較為複雜的篆字,筆畫要求並不過分強求一致,只要順手,可以靈活運用,做到分佈均勻就可。

【書法字體】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

書法字體,傳統講共分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分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第一,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第二,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第三,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第四,篆書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第五,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説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3.篆刻簡介怎麼寫

篆刻二字,最初見於楊雄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是也。」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種,但卻是藝術家將學術,素養化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藝術。

分類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為朱文印(陽刻、陽文)和白文印(陰刻、陰文)。 按照用途和使用場合,可分為官印、私印。 其它分類如肖形印等等……

中國篆刻史

殷商

中國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歷史。有一種觀點認為,印章起源於夏・商・周時期,其證據為出土於河南安陽(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銅璽。不過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這三枚銅璽並非殷商之物。

戰國時期

現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先秦時期的印章叫做鉥,故這一時期的印章統稱為古鉥。這些印章的材質多為銅質,但亦有采用銀質或玉質。朱文(陽刻)、白文(陰刻)印均有發現,印文書體使用六國古文。在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大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印章成為君臣關係、商品貿易的重要憑證,並廣泛用與竹簡與木簡的封泥上。除文字印外,還多見內容為繪畫圖案,特別是動物圖案的裝飾性肖形印。這種肖形印的存在延續到六朝時期,隨後逐漸消失。

發展

秦始皇的玉壐已用小篆刻制。

篆同瑑,篆是一種書體,一般説法就是用篆書來刻制印章便是篆刻。印章由文人自己動手刻制,傳説是在明末,傳説王冕發現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繼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藝於是廣為發展。比較可靠的資料,酷愛印章藝術的文彭,原先自己寫印稿子請工匠雕琢;偶然機會遇到市場上有人賣一種葉蠟石,是種青田石的燈光凍,發現這種石質可以雕琢,於是自己動手刻印。 後起之蘇宣、朱簡、汪關等帶領,風氣大盛,篆刻遂與書、畫分庭抗禮,成為中國美術之一環。當型態成熟之後,逐漸有了不同的風格,而風格的異同,匯集成不同的流派。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龍為徽派四大家。 清初至中葉,丁敬、黃易等人擺脱徽派影響,從漢印再出發,開創浙派,這兩大流派主掌了整個印壇。稍後,鄧石如精於書法,特別是篆文隸書,結合書與印,所謂《印從書入,書從印出》,不再囿於古印,有了新的面貌,這一風格延續到目前影響極為深遠。清末民初,黃士陵、吳昌碩、齊白石諸大家,各有風貌。

4.“印”字的篆刻體怎麼寫

1、以上是【印】字的篆刻體。

2,筆畫數:5;

部首:卩;

筆順編號:35152

3、印是中國漢字,它的讀音為yìn,是圖章,戳記的意思。通常有為蓋印、印信等詞語。還有地名印度,手印、指印等痕跡的意思;印刷、印製等意思為把文字圖片等製成版,加油墨印在紙上,可以連續印出很多的複製品。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有合,符合的意思如:~證(互相證明)、心心相~。

拓展知識:

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來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

本義:官印

帶【印】字的句子

印,執政所持信也。——《説文》

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獨斷》

印,驗也。——《蒼頡篇》

璽謂之印。——《小爾雅》

每字為一印。——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腳上印着黃泥。——郭沫若《女神》

TAG標籤: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