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基金偷吃什麼意思

基金偷吃什麼意思

基金“偷吃”是懷疑基金公司內部私底下取走基金淨值盈利分紅,進而造成每日的基金估值不符合。

基金“偷吃”歸屬於違法違紀個人行為,正規的基金公司是沒有那樣的情況的。

如對基金盈利造成疑慮,可以諮詢基金公司,如果確實有“偷吃”個人行為,可以去銀保監會投訴。

基金“偷吃”是懷疑基金公司內部私底下取走基金淨值盈利分紅,進而造成每日的基金估值不符合。

基金“偷吃”歸屬於違法違紀個人行為,正規的基金公司是沒有那樣的情況的。

如對基金盈利造成疑慮,可以諮詢基金公司,如果確實有“偷吃”個人行為,可以去銀保監會投訴。

我們在購買基金時,通常會關注該基金的一些相關信息,那麼如果看到有基金偷吃的內容,那麼這是代表了什麼意思呢?下面來看看具體的解答。

基金偷吃什麼意思?

基金偷吃其實就是表示懷疑基金公司內部私下拿走淨值利潤分紅,投資者之所以懷疑基金偷吃,主要是因為收盤後的實際淨值漲幅和淨值估值之間的差距太大。

通常會分兩種情況,分別是:估值漲幅>淨值漲幅,或者估值跌幅<淨值跌幅。

不過估算只是基金公司根據基金的大致走向做出的判斷,與實際的淨值漲幅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也不能僅僅以此為真。

估算對於最終的實際淨值只能是作為一種大致的判斷,有時候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確實會比淨值高,但也有出現估值比實際淨值還要低的情況,所以説存在差異是難免的。

以上就是對基金偷吃的大致解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由於基金偷吃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正規的基金公司是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的。

如果説我們對基金收益產生疑惑,可以想基金公司進行諮詢,如果確實有偷吃的行為,投資者就可以去銀保監會投訴,相關人員就會收到懲罰,而我們的利益也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

其他相關內容推薦1

1、大致意思就是懷疑基金公司拿走淨值利潤去私下分紅,與每日的基金估值不符合;

2、一般情況下,基金偷吃是不會存在於正規的基金公司上的,這是屬於違法犯罪的情況,投資者懷疑的偷吃是因為收盤後實際的淨值漲幅和淨值估算不相符合,估算只是基金公司根據基金的大致走向做出的判斷,與實際的淨值漲幅還是有差距的,只能參考。

其他相關內容推薦2投稿:yangang

1、大致意思就是懷疑基金公司拿走淨值利潤去私下分紅,與每日的基金估值不符合;

2、一般情況下,基金偷吃是不會存在於正規的基金公司上的,這是屬於違法犯罪的情況,投資者懷疑的偷吃是因為收盤後實際的淨值漲幅和淨值估算不相符合,估算只是基金公司根據基金的大致走向做出的判斷,與實際的淨值漲幅還是有差距的,只能參考。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我們在購買基金時,通常會關注該基金的一些相關信息,那麼如果看到有基金偷吃的內容,那麼這是代表了什麼意思呢?下面來看看具體的解答。

基金偷吃什麼意思?

基金偷吃其實就是表示懷疑基金公司內部私下拿走淨值利潤分紅,投資者之所以懷疑基金偷吃,主要是因為收盤後的實際淨值漲幅和淨值估值之間的差距太大。

通常會分兩種情況,分別是:估值漲幅>淨值漲幅,或者估值跌幅<淨值跌幅。

不過估算只是基金公司根據基金的大致走向做出的判斷,與實際的淨值漲幅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也不能僅僅以此為真。

估算對於最終的實際淨值只能是作為一種大致的判斷,有時候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確實會比淨值高,但也有出現估值比實際淨值還要低的情況,所以説存在差異是難免的。

以上就是對基金偷吃的大致解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由於基金偷吃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正規的基金公司是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的。

如果説我們對基金收益產生疑惑,可以想基金公司進行諮詢,如果確實有偷吃的行為,投資者就可以去銀保監會投訴,相關人員就會收到懲罰,而我們的利益也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1、大致意思就是懷疑基金公司拿走淨值利潤去私下分紅,與每日的基金估值不符合;

2、一般情況下,基金偷吃是不會存在於正規的基金公司上的顧老給鬥晶海,這是屬於違法犯罪的情況,投資者懷疑的偷吃是因為收盤後實際的淨值漲幅和淨值估算不相符合,估算只是基金公司根據基金的大致走向做出的判斷,與實際的淨值漲幅還是有差距的,只能參考。

基金偷吃啥意思?

基金“偷吃”是懷疑基金公司內部私下拿走淨值利潤分紅,從而導致每日的基金估值不合。基金“偷吃”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正規的基金公司是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的。如對基金 收益 產生疑惑,可以諮詢基金公司,確有“偷吃”行為,可以去銀投訴。

投資者投資基金的錢是託管在銀行或券商等託管機構,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投資運作和管理,並由託管行進行監督,基金公司沒有權利隨意使用。基金經理在投資操作時不會直接接觸到資金,而是發佈交易指令,由託管行來完成資金的劃撥。這實現了基金管理人與資金的分離,也就沒有了被挪用的風險。基金的託管行也會監管資金的來源和去向,核實項目資金走向的真實性,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

基金偷吃什麼意思?

基金偷吃簡單來説就是懷疑基金公司拿走淨值利潤私下分紅,會有此懷疑主要原因在於可能某隻基金實時估算的基金估值與最終官方公佈的基金淨值有差距。

温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相關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瞭解和謹慎評估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

應答時間:2021-06-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佈為準。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怎樣舉報基金經理偷吃

可以向基金公司進行投訴。

基金經理“偷吃”是指基金單位淨值在開盤時間的估值,比當日晚上結算後的單位淨值小的情況。有些投資者認為這部分缺少的淨值,是被基金經理非法佔有了,所以叫做“偷吃”。

那麼基金經理是不是真的“偷吃”了呢?

基金偷吃是存在的,可能是基金經理頻繁調倉引起的。不過正規的基金公司通常是不會出現基金通吃的情況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如果你擔心基金偷吃的話,在選購基金的時候就儘量選擇那些大型正規的基金公司推出的基金產品,這樣就不用擔心會出現基金偷吃的情況了。畢竟正規基金公司是會嚴厲打擊基金偷吃行為的。另外,投資者買入基金的錢是託管在銀行、券商等託管機構的,並由託管機構進行監督,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的投資運作和管理。基金經理在投資操作時不會直接接觸到資金,而是發佈交易指令,由託管行來完成資金的劃撥。基金管理人與資金是分離的,杜絕了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那麼為什麼估值與實際淨值不一致呢?

首先,我們看估計的計算。估計的計算,是由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提供的,而不是基金公司提供的。所以,我們會發現,相同的一個基金,在不同的基金平台上(比如:天天基金網、螞蟻財富等),估值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公司獲取數據的時間不同,計算數據的邏輯也不同,導致估值結果也不相同。另外,估計的計算是根據上個季度末,基金公司公佈的基金持倉數據計算出來的,但在實際中基金經理會經常性的調倉,所以用於估計計算的基數就存在了偏差,也會導致計算不準確。

其次,我們再看實際淨值計算。實際淨值是由基金公司或基金公司委託的機構核算出來的,是根據當天的實際持倉情況計算出來的,然後各個基金銷售機構獲取這個實際淨值數據,並在各自的網站公佈出來,所以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其他銷售機構,在基金實際淨值上都是完全一致的,沒有偏差。所以,一個估計淨值,一個實際淨值,必然會存在差異。但是,這並不是所謂的“偷吃”行為,這屬於基金投資的一個錯誤認識。

總之,無論是嚴格的監管規定,還是高科技手段的大數據監控,都保證了基金經理很難“偷吃”,投資者可以放寬心。

基金收益為什麼沒股票高,估值和淨值為什麼存在誤差?基金經理為什麼喜歡偷吃,

基金的品種是有很多的,我們在支付寶平台上可以買到的基金主要有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以及指數基金等一系列的股票型基金。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基金的收益沒有股票那麼高呢?那可不一定是基金經理在偷吃哦。

比如您買入了一款天債券型的混合型基金,在股市上漲的時候,它的收益當然沒有股票那麼高,但是在券基金的風險也會低一些。

基金有經理偷吃的嗎?

基金經理有偷吃的。

2014年12月19日林彤彤因涉嫌“利用未公開消息交易”罪,站在了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庭審的被告席上。

根據公訴機關的指控,林彤彤在2009年2月到2013年11月擔任匯豐晉信龍騰股票基金經理期間,利用職務便利買賣格力電器、中國平安等108只股票,涉案金額2.5億餘元,非法獲利185萬餘元。

擴展資料

操作手法:

1、基金經理拿着從客户那裏募集來的鉅額資金購買股票,同時將股票推薦給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等大資金,待股價拉昇後再賣出,投資經理按照獲利資金的一定比例抽成。

2、再如,多家資管機構基金經理私自達成枱面下的“抽屜協議”,抱團持股拉昇同一只或幾隻股票,約定好時點賣出獲利,使得許多不明的中小散户成為最後的“接盤俠”。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涉鼠”基金經理年底集中過堂

基金理財會被人為操控嗎?聽説有人買了點基金,一直漲;想多買了點,第二天就跌虧。一些平台會操控嫌疑嗎

你好,平台是不可能會操控的,沒有這個權限,他們只是代理商而已。

基金的漲跌虧損都是由基金經理在市場投資導致的。

該基金所投資的股票股價產生了波動時刻都會影響基金的淨值,所以基金的漲跌都是看行情的,沒有一直上漲的股票或者基金,都會遇到小幅回調的,這個是很正常的。當然一隻好的基金也不會存在一直下跌的可能,最多是一個趨勢的體現,但是中途還是會有上漲的時候。

望採納!

怎麼選擇優質的指數基金?

優質的指數基金怎麼選呢? 在選擇優質指數的基礎上,好的指數基金要具備長期跟蹤偏離度相對較小的特性。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優選指數基金:

1、資產規模大的指數基金 :受鉅額申贖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2、費率較低的指數基金 :跟蹤偏離度受影響也會較小。

3、優秀的基金經理 :可以憑藉豐富的管理經驗,有效控制跟蹤偏離度,並爭取超額收益。

也有很多朋友有疑問,為什麼指數漲了而指數基金是跌的?或者兩者的漲跌幅不一致?難道是在“偷吃”?實際上是指數基金收益和指數漲跌有差異的正常現象。同時, 國內對公募基金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 大家在盤中看到的估值並不代表真實淨值,僅供參考作用。 基金的淨值需由基金公司和託管銀行進行核對,以保證數據的準確。 所需的數據 需要經過交易所、銀行、基金會計、託管銀行、基金公司等 一系列的環節。正規的基金公司,對公募基金的管理都是公開透明的,歡迎大家監督。

另外,也看見小夥伴提出疑問: 為什麼持倉的成分股漲了,但基金只漲了一點點? 這是因為大家在 基金詳情-基金檔案-持倉 中看到的股票,屬於該只基金的 重倉持股 ,而 並非全部持股 ,基金中還包含其他成分股(只是相對佔比較低)、現金存留等資產,都將對基金最終淨值的漲跌情況產生影響。

投資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有許多繁雜的知識需要我們去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願意選擇基金,在基金經理幫助下打理資產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封閉期的基金,沒建倉也會虧損,虧的是啥?

不少投資人喜歡購買新基金,此時我們就要面對基金的募集期、封閉期和開放期等不同的時間段,基金的淨值也會出現漲跌變化。

處於封閉期的基金,開始建倉了嗎?會不會出現虧損呢?下面詳細和大家説説。

01 正確區分“基金募集期”與“基金封閉期”

開放基金從資金募集到正常交易,通常要經歷三大週期,募集期、封閉期和正常申購贖回期。

募集期最長不超過三個月,如果提前達到份額數,募集期可以提前結束;如果無法達到預期規模,則基金不能成立;如果超出份額,則不能確認。

基金公司為了避免募集的資金量過大,進而影響投資效率,通常會對募集限額進行,根據既定的限額實行按比例配售。

封閉期是開放式基金的必經階段,它為基金經理提供了相對平穩的建倉時間,基金經理要儘快達成基金預期的持倉倉位。例如,某混合型基金要求持股比例超過80%,即封閉期結束,基金經理要完成建倉。

新基金的封閉期不得超過3個月,具體持續時間,由基金經理根據市場行情、建倉速度以及基金規模確定。最近的新發基金封閉期都比較短,不少基金十幾天就開放申購贖回了。

綜上,進入封閉期的基金已經開始進行建倉,有了股票買賣的操作,基金自然會出現盈利或者虧損。題主應該是弄混了“封閉期”與“募集期”的概念,導致誤判。

02 封閉期的基金為什麼會出現虧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基金市場存量基金已經超過6000支,種類繁多,不同的基金差別很大。

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的主要投資標的是“固收類資產”, 因此封閉期內通常能夠獲取收益,只是由於封閉期間尚處於建倉期,收益水平相對較低。

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市場”, 因此封閉期的收益情況就無法確定,如果建倉時恰逢股市大跌,封閉期結束,淨值跌破1月,也是有可能的。

新基金髮行時,對於基金的持股比例是有嚴格的。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四章基金的投資和收益分配,股票型基金要有6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股票,債券型基金要有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債券。

對於股票型基金而言,基金經理要在封閉期內,大量購入股票,保證基金在三個月之內完成建倉,持股比例達到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建倉的過程中,哪怕市場節節下跌,基金經理也必須持續買入,此時,基金淨值就會出現下跌,基金出現虧損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市場下挫的行情中,封閉期內基金出現的虧損,正是股票投資的損失,畢竟股票型基金的業績表現,是與A股市場同步的。

基金的建倉規則,也是很多人不願意買入新基金的原因。規則限定之下,基金經理的決策空間很小,哪怕對於市場表現不看好,基金經理也必須快速吸納股票,在超短期的封閉期內,完成建倉。

除了購買股票可能導致虧損之外,基金的各項費用也是處於封閉期內基金虧損的原因。

除了申購和贖回費用之外,基金費用還涉及管理費、託管費和銷售服務費等等。這些錢主要用於基金的日常運營管理、用於支付基金經理報仇、支付銀行保管費或者支付銷售機構佣金。

通常,上述的相關費用是按日計提的,無論基金的業績表現如何,是賺錢還是虧錢,基金公司都會根據投資人持有基金的份額,按比例收取費用。

因此,基金雖然處於封閉期,還是需要支付各類費用,進而導致投資者權益減少,基金出現小幅度虧損。

綜上,處於封閉期的基金已經開始建倉,對於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而言,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對於股票型基金而言,基金經理買賣股票的行為,就可能導致虧損;除此之外,基金的相關費用,也是基金虧損的重要原因。

基金經理“偷吃”啦?為什麼封閉期的基金也會出現虧損呢?

基金髮行過程

看到題目就會有一個疑問:封閉期的基金沒有建倉嗎?

事實上開放式基金的發行一般分為三個流程: 募集期、封閉期、存續期 。

①募集期

從基金開始發佈招募公告到基金成立的這段時間為募集期,這個階段投資者只能認購基金份額無法贖回。

一般基金的募集期在1到3個月不等,不過這兩年基金市場火爆,大多數新基金在短短一兩週內就能完成募集,甚至少數爆款基金兩天就能完成募集,超額募集的基金會通過配比的方式進行基金份額分配。

在完成目標份額的募集之後,基金就會結束募集,經過審計驗資後進入封閉期;如果募集期結束沒有達到招募説明公告上的規模,則這隻基金不能成立。

②封閉期

基金完成募集並且宣告基金合同正式生效之後,基金進入封閉期,這個階段投資者無法進行基金申購與贖回。

對於開放式基金而言封閉期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基金經理可以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建倉操作,封閉期的長短主要看基金經理根據市場行情、基金規模的建倉速度,不過在《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中規定開放式基金的封閉期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這兩年股市行情不錯的情況下,基金經理的建倉速度都很快,封閉期都很短。

(注意重點:封閉期的基金是會建倉的,只有募集期的基金才不會建倉,而只要建倉有了股票的買賣,基金出現虧損就很正常了)

③存續期

存續期指的是在基金完成建倉操作,封閉期結束之後可以正常的申購贖回的階段。

正常情況下這個階段的基金都是可以申購的,但是在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情況下也有少部分基金為了控制規模便於基金經理掌控,也可能停止申購。

封閉期的虧損

封閉期的基金為什麼會虧損呢?虧損的都是些什麼?

封閉期的基金出現虧損,主要有兩個原因:

①建倉後的淨值波動

前面已經提到封閉期是基金募集結束之後建倉時間,不同類型的基金投資標的不同,那麼出現虧損的概率也不相同。例如:

貨幣基金投資方向是低風險的貨幣市場,基本上不可能出現虧損;債券基金投資方向是中低風險的債券市場,很少可能出現虧損,不過前段時間債券市場波動很大,這段時間為募集期的債券基金可能就有虧損的;還有投向股市的基金在持倉之後,因為股票的下跌出現淨值的回撤也很正常。

這種虧損就是正常的投資上的虧損,因為基金經理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倉促建倉,無法保證投資過程中取得正收益的概率 ,這也是很多投資者不喜歡在募集期就申購新基金的原因。

②費用

在我們進行基金的申購和贖回時一般會看到申購費與贖回費, 但是實際上基金投資中還包括有運作費、管理費、託管費、銷售服務費等一系列的費用。

從這些費用的名稱上就能發現主要是用於支付基金公司、基金經理、銀行等的費用,不管基金掙錢還是虧錢,這些費用都會按日計提直接表現在基金淨值上,這也是很多人説基金公司是穩掙不賠的原因。

這種“虧損”就相當於是購買了專業的金融服務的費用。

綜上:一方面由於封閉期是有建倉操作的,那麼因為市場的變化,基金淨值出現下跌可能導致虧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基金的運作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費用,在基金沒有掙錢的情況下這些費用的發生也會導致“虧損”。

很多投資者以為基金封閉期,既不能申購也不能贖回(部分基金封閉期後期會先開放申購,但仍不能贖回),因此封閉期內基金淨值應該是不變的!

但實際情況是,封閉期的基金淨值也是會變化的。且封閉期基金會根據自身情況持有一定倉位。因此在此期間內,淨值漲跌都屬於正常情況。

首先基金封閉期的作用:

通過上圖定義,可以看出,基金封閉期的主要作用為以下幾點 :

1、方便基金管理者在封閉期內進行募集後的後台管理;

2、為今後恢復正常申購贖回,做好充足準備;

3、基金管理者即基金經理,需要在基金封閉期內對基金進行初步的投資安排,其中包括初步建倉與資產組合的分配等操作;

4、基金封閉期不得超過三個月;

再來看下基金招募説明書中對基金募集期的倉位要求: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基金封閉期內建立初始倉位,是封閉期的一項重要且必須完成的任務!

比如某隻混合型基金,要求股票倉位最低要達到60%,則該基金需在三個月的封閉期結束前,股票資產必須達到上述最低比例才行!

因此,基金封閉期,並非如問題所描述的基金無倉位,相反在封閉期結束時,肯定是達到了招募説明書中規定的最低倉位的!

為何很多投資者誤認為封閉期內基金倉位應該不變:

有類似觀點的投資者其實並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或習慣導致。

15年後,由於股市一直低迷,基金銷售舉步維艱。但銷售人員還是要拼命銷售,否則由於業績考核等壓力,很多銀行,券商的客户經理及其他有銷售指標的員工,就不得不用自有資金,甚至自己的當月工資買入部分,來衝業績完成考核。

16-17年間,很多客户經理為完成最低考核指標,自己買入幾隻,甚至十幾只基金的大有人在!

甚至有些銷售較差的基金,大部分規模都是這些客户經理,銷售人員或基金公司自有資金拼湊起來,才最終完成募集的。

類似情況非常普遍,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其實對此情況也非常清楚。因此大部分基金經理,在路演時便會明確説明,該只基金會在封閉期結束最後幾天才建倉。

由此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基金的淨值波動風險,一到封閉期結束,方便那些銀行券商銷售人員立即贖回。

如此運氣差點的,也就虧個1%-2%,一般情況下就損失個申購費贖回費,運氣好甚至能略賺一些。但那些選擇一直持有不及時贖回的,幾個月後虧損個10%也非常常見!

包括現在很多基金經理路演時,也會明確説明建倉時間。

因此,大部分基金的淨值在封閉期的前期,中期,幾乎是不變的,只有在最後幾天才會發生變化。

很多投資者就誤以為封閉期內,基金淨值是不會變化的。看到淨值下跌就覺得困惑,其實瞭解上述情況,再來看封閉期內淨值漲跌,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而目前股市相比前些年略有好轉,部分基金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在募集期的早期就建倉,或者緩步建倉也非常多。

一旦碰到在此期間,股市波動略大,就會產生封閉期內基金淨值較明顯波動,因此該問題歸根結底,封閉期內的淨值盈虧還是由於基金封閉期內所持有的資產漲跌導致!

通常,基金在發行後通常都會有一個封閉期,在封閉期內投資者不能進行申購和贖回。那麼,基金封閉期會虧嗎?我整理了以下內容,快來看看了解一下吧!

據瞭解,基金封閉期針對的主要是開放式基金。它非常好理解,簡單來説就是基金成功募集足夠資金宣告基金合同生效後,會有一段不接受投資人贖回基金份額申請的時間段。那麼,基金封閉期會虧嗎?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回答,因為基金種類不同,會發生的情況也會不一樣。有些基金在封閉期內不僅不會虧,還會有收益。如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如果它們的封閉期正處於建倉期,那麼收益相對會低一些。而股票基金在封閉期內面臨虧損的風險會比較大,一旦股市下跌,股票基金在封閉期過後基金淨值就會降低,從而發生虧損。

那麼,基金封閉期一般多久呢?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確定的。每種基金的封閉期因基金品種不同有所差異,短的十幾天到一個月,長的3個月甚至半年,而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基金封閉期最長不能超過3個月。至於封閉期具體時間多久,這要管理人綜合考量市場、建倉速度以及首發規模而定。

綜上,基金封閉期會不會發生虧損需要看基金種類和市場行情。投資者在基金封閉期時不能對基金完全撒手不管放置一邊,依然需要盯緊市場相關情況,為封閉期後的基金操作做一個充足的準備。這樣,投資者在面對基金封閉期後的盈虧情況時才能迅速做出判斷。

虧的是發行的費用,可能會有律師費,審計費,以及銀行的發行渠道費等等。

題主應當是將基金的募集期和基金的封閉期搞混了,募集期才沒有建倉,封閉期恰好是開始建倉,有建倉自然就有盈利或虧損。

募集期和封閉期是兩個時期,時間一般都是不得超過三個月,這兩者很容易搞混,但這兩者主要的區別就是建倉與未建倉。

基金募集期結束後如不符合設立基金的要求,基金公司將退還投資者的資金,並支付銀行同期利息。也就是説,在基金的募集期內,基金是不建倉的,而募集期一結束,若基金成立,便會進入基金的封閉期。

基金的封閉期便是基金開始建倉,為了避免建倉帶來的流動性問題,保障基金的運作,封閉期就油然而生了——有建倉就會有持倉,而持倉的有價證券有價格波動,便會導致盈利或虧損。

封閉期是相對於開放期而言的時期,而開放期有長有短。比如封閉期結束以後就是開放期,那麼該基金就是開放式基金;若封閉期超過三個月,例如一兩年,而隔一段時間開放期只有十天半個月,那麼該基金就是封閉式基金。

難道封閉式基金在封閉期就不建倉了嗎?顯然封閉期並不是不建倉,而是不提供申購和贖回,為了保障初始狀態的基金運作,正是正在建倉的時候——封閉期自然就會有淨值漲跌,也就會有盈利與虧損。

一隻新發行的基金一般都有封閉期,每種基金的封閉期因基金品種不同有所差異。所謂基金封閉期,新發基金封閉期指在開放式基金成立初期,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基金契約和招募説明書規定的期限內不接受申購、贖回等業務的時間。

關於新發基金封閉期是否有收益,這個問題不同基金情況不一樣。對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收益肯定有,不過由於處於建倉期,一般收益相對會低一些。對於股票基金,就難説了,如果建倉期股市下跌,就不是收益了,可能封閉期一過,淨值就低於1元,實際就是虧損了。

我的建議:

1.能申購老基金儘量不要認購新基金,除非它後續不會再開放了。

2.新基金的發行熱度是我們的投資風向標,沒基金公司敢發新基金了,入場反而更加安全。

首先,公募基金公佈持倉是每季度公佈一次,存在時間滯後性。有可能基金已經逐步建倉,但沒有到基金公佈持倉時間節點,基金沒有公佈,投資者無法看到,也就無法判斷。有時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基金沒有建倉,卻隨市場同步下跌。

其次,基金除申購贖回費用外,還會收取基金管理費、基金託管費、銷售服務費等,涉及到支付給基金管理人報酬,支付銀行保管費、處置基金信託財產費用,支付銷售機構佣金、基金的營銷費用以及基金份額持有人服務費等。

其數額一般按照基金淨資產值的一定比例,從基金資產中提取,且和基金是否減倉、盈虧沒有關係。

因此,雖然基金沒有建倉,還是需要支付各類費用,會導致投資者權益減少,基金出現微小虧損。

題主一定是混淆了基金的募集期和封閉期,募集期是基金還沒有成立,自然還不能進行資金運作,就不會虧損;但是一旦募集期結束了,基金成立了,那麼基金就進入了封閉期,封閉期就是建倉期,穩健風格的基金經理會花3-6個月慢慢建倉,激進風格的基金經理可能1個月就建滿倉了。所以,一旦基金成立進入封閉期,就會開始建倉買股票,那隨着市場的波動自然就會有浮盈和浮虧。

一般來説,市場行情十分火熱的時候不推薦買新基金,一是因為新基金建倉需要時間,會跟不上市場行情,二是如果遇到市場行情急轉直下,新基金又有封閉期不能贖回,那麼這些新基金的持有者就成了高位接盤俠,想割肉退出都不行。

但是,市場行情冷淡且波形大的時候則是推薦買新基金,因為新基金可以逢低慢慢建倉,不像老基金必須滿倉然後隨着市場劇烈波動,新基金恰恰可以因為倉位低躲過這樣的震盪行情。

舉個實例吧,2021年春節前的行情十分火爆,從1月到2月春節前發行了幾十只新基金,並且其中還有很多當日募集就超過千億規模的日光基,但是春節一過,整個資本市場就受到美國國債利率的影響急轉直下,趕在春節前火速成立火速建倉的新基金都損失慘重,比如新聞報導的某隻新發行的私募基金,基金經理在春節前兩天市場最瘋狂的時候直接2天就建滿倉,春節結束後就直接進入滿倉暴跌,兩週跌去40%,這就是激進的後果。而如果是等市場已經調整得差不多的情況下再去買新基金,賺錢的概率則會高很多。

且聽小招道來~

明確一個實操知識點:基金在封閉期時開始建倉!

要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對基金髮行過程中兩個重要週期進行梳理:募集期與封閉期。

一、募集期

募集期指的是基金公司開始通過直銷、代銷機構或者銀行向投資者銷售基金的時期,一般來説在1到3個月不等。在此期間,投資者只能認購基金,無法贖回。

很多理財小白可能會認為,基金在募集期就會開始買入股票建倉,但實際上本階段僅為募集資金,並未建倉。

二、封閉期

封閉期指的是基金成功募集足夠資金後,基金管理人開始將資金用於市場投資的時期。之所以被稱為封閉期,是因為此階段投資者無法對基金申購或者贖回,畢竟變動基金份額會影響基金管理人的判斷與決策。

在封閉期,基金管理人開始建倉,而股票有漲有跌,封閉期內出現的虧損便是股票價格波動帶來的回撤。

此外,一些基金會有運作費、管理費等等,這些費用也會反應在基金淨值,出現大家看到的“基金虧損”現象。

基金估算漲幅怎麼跟日漲幅不一樣

因為基金估值是按照最近一個季末,基金的重倉股、持倉比例、倉位等數據,綜合估算出來的數值,倘若重倉股或持倉股發生變化,那麼淨值和估值會有誤差。盤中估值,在每個交易日的交易時間內是實時更新的,並不能作為基金申購、贖回的最終價格;基金淨值代表着投資者在申購、贖回時的基金最終確認價格,一般會在下午15點休市後陸續公佈。

拓展資料:淨值的漲跌,受到實際標的物走勢的影響,如:前十大重倉股平均後是上漲的,那麼當日基金淨值就會上漲。前十大重倉股收益平均後是下跌的,那麼基金淨值就會下跌。 所以,二者參照物不同,勢必會導致估值與實際漲幅不同。投資者購買基金,要根據實際淨值買入,而不是根據估值買入,估值只是給投資者作為參考,並不是買入的依據。

部分投資者經常説的基金經理偷吃問題,是由於新進投資者對基金產品運作機制的不瞭解所致。事實上大家買基金的錢,都會形成專門的基金資產,開設的基金賬户,由託管機構負責託管 (以支付寶金選經理楊鋭文管理的景順長城環保優勢股票基金為例,該基金由中國建設銀行負責託管),基金經理對基金資產只有投資配置權。基金資產的託管機制決定了幫大家做投資的人和幫大家保管錢的分別是兩個機構,基金公司的基金會計和託管行的基金會計每個交易日清算當日淨值,對基金資產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此外,基金年報也需要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的年度審計,在這些嚴密的監控制度和完善的運作流程下,基金的資金安全是有保障的。

個人建議:通常在季度末的時候,淨值和估值會越發接近,因為基金經理要保持這隻基金的穩定性,不會因為業績壓力而頻繁調整股票樣本和倉位。

基金淨值升高了 可為什麼收益率下降了

為什麼基金估值上漲淨值卻下跌?該如何應對?

有不少投資者在買入基金後,都愛去看基金的估值,估算一下當天是漲是跌。但大家會發現,基金的估值與最終公佈的淨值往往是有點偏差的,偶爾偏差大了,還可能會出現估值漲了3個點,但最後數據出來只漲了2個點的情況。

近期,也有不少投資者在社區發問:“為什麼漲的時候淨值沒估值漲的多,跌的時候比估值跌的多?”“是基金經理偷吃嗎?”看估值進行操作結果誤差太大,該怎麼辦?

歸根到底,我們投資的永遠是不可預知的未來,擇時總是很難。如果不可能克服過分關注短期漲跌,也許定投會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式。過分糾結淨值跟估值的對比,往往導致錯誤的判斷,與其這樣,不如正確看待投資這件事,然後將資產交給時間的力量。

一、為什麼估值和淨值不一樣

首先我們要搞清估值(也就是盤中淨值估算)與基金淨值的關係。

盤中估值,就是根據最近一個季末基金的重倉股和持倉比例(距離上一季度時間越久,持倉變化就會越大),倉位數據等,來進行的淨值估算,並非實際真實的淨值,並不能作為基金申購、贖回的最終價格。

基金淨值是每份基金的淨資產價值,基金淨值代表着投資者在申購、贖回時的基金最終確認價格,一般會在下午15點休市後陸續公佈。

在大多數情況下,基金估值只具有參考意義,具體投資過程中,千萬不要被估值誤導。

淨值今天跑輸估值,淨值明天跑贏估值,無非都是數學上的概率問題。基金投資,還是應該買長不買短,過分關注估值容易得不償失。

1、 十大重倉股的佔比導致誤差

因為估值參考持倉信息來自於基金的定期報告,但是季報並不是把基金買了哪些股票和債券都一一列出的,它只是列出了前十大重倉的證券,信息的依據不夠齊全,自然沒有辦法得出完全精確無誤的估值。

2、基金定期報告存在滯後性

按規定,基金季度報告在每個季度結束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公佈,半年報在上半年結束之日起60日內公佈,年報則是每年結束之日起90日內公佈,時間都相對滯後。所以我們看到的所謂的“基金經理最新持倉數據”,實際上至少都是大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從上期季報到當期季報的發佈期間,基金經理大概率會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進行調倉換股,而基金估值使用的是舊數據,可想而知這中間肯定會有出入。

3、不同平台計算方式不同

投資者可能會發現,不同平台的基金估值是不太一樣的,它們之間存在差異性。背後的原因是平台採用一些模型和算法,根據基金過去的淨值表現儘可能還原基金的真實持倉情況,各個平台採用的模型不一樣,所以估值數據也會存在差距。

另外,如果短期湧入基金的資金較多或者贖回的資金過多,可能導致基金的權益倉位被動降低,也會使得淨值估算就與實際淨值出現偏差。

其實基金的估值只是給投資者一個淨值的參考,並不能代表真實的淨值,我們應該意識到它存在誤差的可能,理性地去看待。在投資中,實際漲跌幅還是要以最終公佈的基金淨值為準。

另外,相對主動基金而言,被動型基金估值相對準確,因為該類基金的持倉相對固定,變化較小,所以估值相對可靠。

如果一隻主動型股基的“淨值估算”與實際淨值差異較大,説明該基金倉位很可能發生了較大變化。

二、如何正確運用基金估值和淨值?

1、如何正確運用基金估值

基金估值的出現對基金投資來説,作用是非常大的。雖然估值相對來説不太準確,但是已經較為接近了,在我們基金投資中,有時候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避免了我們盲目操作,提高了我們基金便捷性和準確性。

基金公司會在交易日晚上公佈當天的基金淨值,也就是説,我們當天白天買賣的時候,並不清楚買入賣出的價格是多少。此時基金估值就給了大家一個參考,對於當天的基金走勢有一個大致瞭解,並根據這個參考數值決定買入賣出。

“淨值估算”意義在於為投資者進行基金的下一步操作提供參考。但也僅限參考,如果把它作為操作申購/贖回規避風險的唯一依據,就不可取了,定投才是天然緩衝風險的手段。

我們剛剛説過了,基金公司會在交易日晚上公佈當天的基金淨值,也就是説,我們當天白天買賣的時候,並不清楚買入賣出的價格是多少。此時基金估值就給了大家一個參考,對於當天的基金走勢有一個大致瞭解,並根據這個參考數值決定買入賣出。

但既然説明是估算的數值,所以估值僅供參考,買賣基金還是要綜合多因素去判斷,避免追漲殺跌。判斷基金是否值得投資,要去觀察基金的投資方向、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和基金的長期淨值走勢等。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估值和淨值的對比來發現問題,特別是主動型基金這一方面。要是估值和淨值差距太大,可以想想原因,這個基金的倉位大幅變動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參考。

2、如何正確運用基金淨值

(1)實際收益與基金的淨值的高低無關

用1萬元購買基金淨值不同的A、B基金,雖然獲得的份額不一樣,但漲幅相同的情況下,實際收益是一樣的。假設A和B基金在一段期間內都上漲50%,A基金淨值為1.5元,B基金淨值為3元,兩隻基金資產分別為1.5*10000=15000,以及3*5000=15000,並無區別。

這説明基金淨值的高低只是影響基金持有人買到的基金份額多少,最終的漲幅只和基金的收益率有關,和淨值高低無關。

(2)同樣的基金淨值,卻並不同樣優秀

基金淨值儘管反映了過往的歷史業績,但是業績的好壞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兩隻基金髮行時淨值為1元,在基金經理的管理之下,兩隻基金的淨值均達到了2元:

情景一:假設兩隻基金髮行時間不相同,不考慮分紅,如果A基金是1年前發行的,那麼它這一年的收益為100%,如果另一隻基金已經成立了10年,那麼它從淨值1到2元,花費了10年,年化收益則只有7%左右(1.07^10)。因此如果只看基金淨值不看運行期限,無法判斷哪隻基金更好。

情景二:假設兩隻基金髮行時間相同,但是A基金期間有分紅,B沒有分紅,同樣的單位淨值下,顯然A基金的業績要更好一些。因此單位淨值無法衡量基金的歷史分紅情況,應當看累計淨值。

(3)與其看淨值高低,不如看淨值波動

同樣的歷史收益背後,每隻基金因投資風格的差異,其業績對應的風險是不同的。

假設A和B基金兩隻股票型基金,發行時間相同,某一年的收益率均為50%,那麼你更喜歡年內淨值波動像坐過山車,一度下跌到負40%,最後漲到50%的A基金呢?還是更願意持有勤勤懇懇積累收益,嚴格控制回撤,最終做到50%收益的B基金呢?相信很多投資者都喜歡持有B基金,因為同樣的業績表現下,基金淨值波動越小,投資風格越穩定,業績的可持續 1.3516 0.28%性才更強。

從基金經理的角度看,取得同樣的業績,淨值更加穩健、回撤更小的基金,對於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要求越高。從持有人的角度看,淨值的波動也十分考驗持有人的心理素質,即使基金在一個考察期內實現了正收益,但能否拿得住是需要打個問號的。

總之,在基金交易時,不要過度依賴淨值估算,不要被估值迷糊了眼。可以通過估值和淨值的對比來發現問題,特別是主動型基金這一方面。要是估值和淨值差距太大,可以想想原因,這個基金的倉位大幅變動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參考。

在選擇基金時,需要正確解單位淨值、累計淨值、估算淨值的含義。不能單純的根據基金淨值、估值的高低和漲跌來做出交易決策,要正確的使用淨值數據來評價基金的業績表現。基金投資,還是應該買長不買短,過分關注估值容易得不償失。

TAG標籤:偷吃 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