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IPO新規下怎樣申購收益高,怎麼用IPO獲取最大利潤

1.IPO新規下怎樣申購收益高

新股申購是股市中風險最低而收益穩定的投資方式,在運用一定申購策略和技巧的基礎上,新股收益水平有望提高。

怎麼用IPO獲取最大利潤 IPO新規下怎樣申購收益高

新股申購基本方法1.申購規則投資者首先要了解在創業板上市新股要求的最低申購股數;其次應注意,就一隻新股而言,一個證券賬户只能申購一次。而且,賬户不能重複申購,也不可以撤單,申購前要記住申購代碼。

如果在下單時出現錯誤或者違反上述規則,則會視為無效申購。2.申購時段投資者在通過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下單申購的時候要注意時間段,因為一隻股票只能下單一次,需要避開下單的高峯時間段,提高中籤的概率。

申購時間段選在上午10:30-11:30和下午1:00-2:00時,中籤概率相對較大。3.定位研究投資者需要對擬發行的新股進行大致定位研究。

新股發行上市前,研讀招股説明書應該是申購前必做的“功課”。投資前需要對公司的所屬行業、利潤來源、未來成長、募集資金投向、經營管理與財務狀況、產品競爭力、技術優勢、公司治理及其不利因素等進行詳細瞭解,並通過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特別是具有相類似股本結構的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對比,並結合大盤當時狀況,估算出大概的二級市場定位。

這樣當有多隻新股同時發行時,投資者可以選擇最適宜的申購對象。大資金的申購技巧IPO新規定最重要的有“合理設定單一網上申購賬户的申購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這一條款的限制。

例如:桂林三金髮行時規定申購上限為3萬股,每一個賬户最多隻能使用59.4萬元參與網上申購,這對於資金較多的投資者來説就造成申購資金的浪費。因此,這類投資者必須採用分賬户進行申購。

具體方法是原來一個家庭僅使用一個賬户的,現在須利用配偶的身份證再開一個賬户,這樣可以將總申購金額的上限提高一倍。如果家中已有適齡子女,還可以再行開設一個證券賬户,進一步提高申購上限。

但需要注意子女必須年滿十八歲,且有身份證才能開設證券賬户。此外,還可以使用父母的身份證開賬户,使得申購金額的上限進一步提高。

如果使用值得信賴的親友身份證,由於牽涉到資金在賬户之間的轉移,還需親友之間商定中籤獲利的分配方案,並且簽署書面協議,以免引起經濟糾紛。使用多賬户申購新股需要注意資金的調度問題,由於需要經常將資金在多個賬户之間流動分配。

投資者在開户證券賬户的時候,對於第三方託管的銀行賬户應做適當安排,儘可能選擇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銀行為第三方託管銀行。這樣只需要將資金從一個證券賬户轉至對應的第三方託管銀行賬户,再從這個銀行賬户轉賬至另一個銀行賬户,最後才從這個銀行賬户轉賬至另一個證券賬户便可完成資金在兩個證券賬户之間的劃撥。

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銀行開設第三方託管賬户具有兩個好處:首先是一般銀行鍼對同城同行轉賬不收取手續費,可以降低資金劃撥的手續費;其次是一般銀行的同城同行轉賬都可以即時完成,使得整個轉賬工序一氣呵成,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小資金的申購技巧對於資金量比較少,遠遠達不到申購上限的投資者來説,可以採用以下申購技巧:1.集中資金申購加大申購新股的資金量:整合賬户間資產或是調高短線操作資金比例。

有條件的投資者可以將多個賬户的資金集中到一個賬户進行申購,可以提高中籤機會。一般是將親人好友的資金集中起來進行新股申購,中籤後按比例分配。

採用這種方式申購不僅需要股民之間簽訂協議,還要與證券部簽訂委託打新股的協議,要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實行。2.貸款申購新股由於貸款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因此,投資者必須慎重考慮成本問題。

其中必須注意的要點是:(1)必須估算新股申購的收益率大於貸款利率;(2)儘量選擇低息貸款;(3)要對新股發行前景進行分析,選擇新股發行較為連貫的時期,才可以採用這種方法。3.選擇理財產品參與申購新股的途徑有很多,各家銀行有多種申購新股的產品供選擇,投資者需要根據個人的資金量決定申購方式。

資金量較大的投資者可以分賬户申購新股,而小資金量的投資者往往很難中籤,更適合的方法是把有限的資金放到相應的申購新股的基金或者理財產品上面,這樣可以取得穩定的平均收益。連續發行時申購技巧新股發行密集時,經常出現幾隻新股同時發行的情況。

對於散户投資者來説,集中資金申購其中一隻,保證較高中籤率是首要選擇。因此,必須在多隻新股中選擇一隻,具體選股原則是:1.避先就後在一次申購新股資金凍結時期內連續集中發行時,投資者可以避開先發行的新股,集中資金申購隨後發行的新股。

根據統計發現,在一次申購新股資金凍結時期內連續集中發行時,越靠後參與申購中籤率越高。2.避小就大同次發行數量較多的時候,避開小盤股,選取上網發行量較大、行業市盈率低的新股進行申購,中籤率往往較高。

通常來説,大盤股中籤率要高於小盤股,而小盤股上市後的漲幅通常高於大盤股。但要注意的是緊隨在大盤股後面發行,尤其是夾在兩隻大盤股發行中間的小盤股,很有可能會爆出冷門。

如 德棉股份(行情股吧)(002072),網上募資規模僅1.8144億元,中籤率卻高達0.57%。3.避熱就冷當同時出現兩隻。

2.如何安排生產獲得最大利潤,最大利潤是多少

MAX=3*X1A+3*X1B+2*X2A+2*X2B;

X1A+X2AX1B+X2B@gin(x1A);

@gin(X1B);

@gin(X2A);

@gin(X2B);這是LING程序的內容結果是Objective value: 90.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A 16.00000 -3.000000

X1B 14.00000 -3.000000

X2A 0.000000 -2.000000

X2B 0.000000 -2.000000

看明白了嗎

3.如何獲取最大利潤

如何獲得最大利潤?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划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11塊錢賣給另外一個人了。

問他最後的收益是多少?即他賺了多少錢? 提示:這是國外某著名商業公司的一道面試題,考查的不是你的數學計算,而是看你會不會在經濟活動中將“如何獲得最大利潤”放在首位來思考,也測試你在紛雜的交易過程中能不能明確自己的位置。據説這道題測試過上千人,正確率不足5%,認真考慮,仔細作答哦! 答案:負2元,就是説虧了兩元。

首先要説明的一點,商品的價值在交換的過程中是會變化的。這裏要考慮到成本核算的問題,就是説雞的成本不是一成不變的。

(i)第一次8元買進,對他來説(也對以後要與他交易的人來説)雞的成本是8元。然後以9元賣出,這時賺了1元,這裏是很顯然的,沒有疑問。

(ii)請注意,接下來這句話是關鍵:買走雞的人(我們稱之為B好了)花了9元才買到的這隻雞,所以此時對B來説(也對以後要與B交易的人來説),雞的成本就是9元了,如同一開始那人(我們稱之為A好了)花8元買到雞的時候雞的成本就是8元的道理一樣。 (iii)這時A又從B處將這隻成本是9元的雞以10元買了回來,如果我們從B的角度想,就是B把9元買到的雞以10元賣掉了,B賺了1元,相對地就是A虧了1元。

(iv)現在A手裏的這隻雞是花10元買回來的了,所以對A來説(也對以後要與A交易的人來説),雞的成本又漲到10元了。 (v)最後A將這隻成本是10元的雞以11元賣給了另一人(就叫C吧),和(i)的道理一樣,賺了1元。

然後總結一下:(i)時賺1元,+1;(iii)時虧1元,-1;(v)時賺1元,+1。一共+1-1+1=1元。

所以可以説A這傢伙腦袋進水了,(i)之後就已經賺到1元了,步驟(ii)至(v)都算白乾了,沒有效率。 這道面試題在測試中回答利潤是2元的肯定是面試失敗者; 回答3元的更加不可思議,,因為連自己什麼時候追加了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敗;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屬於腦袋進水的範疇。

我們現在來看,雞在C手裏,是他花11元買的,就是説現在雞的成本又漲到11元了。如果一開始A就把當時在他手裏成本還是8元的雞以11元賣給C,同樣可以達到現在的情況(雞在C手裏,成本是11元),就是説A原本能賺到3元的,現在只賺到1元,所以在整個過程中A其實是虧了2元的(就是説沒有得到本來應該得到的利潤,也是一種變相的虧損)。

如果有人不明白我再具體解釋一下這2元虧在哪裏了。 把ABC三人的收支情況列個表: A 8支 9收 10支 11收 B N/A 9支 10收 N/A C N/A N/A N/A? 11支 如果不執行上面的步驟(i)至(v),而是直接賣給C的話,則只有A的“8支11收”和C的“11支”(上表中藍色部分)的交易發生,則其他的收支狀況是多餘的(上表中紅色部分),就是這些多餘的交易導致了A的虧損:如果直接AC交易的話,根本沒有B參與其中(B應該收支平衡),但事實情況是B賺了1元(B 9支 10收),這1元就是A虧的;如果直接AC交易的話,A也沒有必要從B那裏把9元賣出去的東西再花10元買回來(A 9收 10支),這裏虧的1元也得A自己埋單。

由此就可以看出A是虧了2元。 有人會在一點上有疑問:如果沒有步驟(i)至(v)的交易,雞的成本也不會漲到11元,也就沒有“應該賺3元”的概念了。

這種想法是錯的,B和C在買A的雞的時候,都不知道雞原來的成本,他們認為出9元(B)和11元(C)買這隻雞是划算的,或者説就算他們知道雞的成本,仍然願意出此價錢購買。所以如果A直接找到C,就可以11元把雞賣給他,C不會管A是多少錢買到這隻雞的,他只關心自己的出價,就像你看到稱心的商品想買下來的時候會在乎商家淨掙了多少錢麼?你一定只是想“恩,這價錢我可以接受,買了吧”。

所以説C會11元買這隻雞,和A之前與B的交易完全沒有關係,是他的個人行為。也就是説就算沒有步驟(i)至(v),只要C買了這隻雞,雞的成本就會漲到11元,就會出現“A應該賺3元”的情況。

這道題目貌似很簡單,但也容易落入思維陷阱。先介紹正確的解法。

1。設買進為-,賣出為+ 那麼-8+9-10+11=2元。

你的錢包多了2元啦。 2。

本來你應該賺11-8=3元。但是中途被“中間人”賺了1元(追加成本,也就是9-10),所以你得了2元。

即11-8+9-10=2元。 3。

第一次買賣賺了1元所以+1,第二次買賣是關鍵,如果你認為確實折了1元,所以-1。此時雞的成本已經被你認為是9元,(“9元的雞,10元買了,豈不是賠了1元”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已經默認"雞應該是9元的雞而不是10元的雞")最後當你11元賣出,必須是11-9=2元。

這就是10不能被11減的原因。 即9-8+9-10+11-9=2元。

雖然思考不同,但每種解法都從-8+9-10+11演化而來。 附 PS:錯誤觀點一:1元利潤 “8元買入,9元賣出”=1 “9元賣出,10元買進”=-1 “10元買進,11元賣出”=1 PS:錯誤觀點二:0元利潤 8塊買了,9塊賣了,賺了一塊 又花10塊買了,倒貼一塊. 11塊又賣了,賺了一塊. 沒倒貼也沒賺! ps:錯誤觀點三:3元利潤 8塊買了,9塊賣了,賺了一塊 又花10塊買了,倒貼一塊.此時保本 11塊又賣了,原來8塊,豈不是賺了3塊? ps:錯誤觀。

4.一家公司如果要在全球有分部,賺取更大的利潤,發展步驟是什麼

標準一: (1)股東權益達1500萬美元; (2)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或者最近3年中的兩年中擁有100萬美元的税前收入; (3)110萬的公眾持股量; (4)公眾持股的價值達800萬美元; (5)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6)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7)3個做市商; (8)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標準二: (1)股東權益達3000萬美元; (2)110萬股公眾持股; (3)公眾持股的市場價值達1800萬美元; (4)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5)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6)3個做市商; (7)兩年的營運歷史; (8)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標準三: (1)市場總值為7500萬美元;或者,資產總額達及收益總額達分別達7500萬美元; (2)110萬的公眾持股量; (3)公眾持股的市場價值至少達到2000萬美元; (4)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5)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6)4個做市商; (7)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納斯達克上市條件 企業想在小資本市場上市,只要符合下頁的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就可以向美國的SEC及NASDR申請掛牌。 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藥、科技〈硬件、軟件、半導體、網絡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淨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税前淨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最近三年其中兩年税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 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積極條件 SEC及 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並須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説,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上市的程序 首次公開發行的過程是富有挑戰性、激動人心的過程,大膽的決定、上市團隊的卓越表現和良好的市場狀況,“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實現,將會展現立足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公司的成功者的風采和形象。 1.組建上市顧問團隊 公司得以在美國最終上市,往往是一個有效的上市顧問團隊成功運作的結果。

除了公司本身,尤其是公司的管理高層,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外,公司須組成一個包括投資銀行、法律顧問、會計師在內的上市顧問團隊。其中,投資銀行將牽頭領導整個交易和承銷的過程。

在考慮投資銀行的人選時,公司應充分了解投資銀行是否具有曾經協助過該行業的其它公司上市的經驗以及其銷售能力。公司選擇的法律顧問必須具有美國的執業資格,同樣,公司應考慮其是否有證券業務方面的豐富經驗。

會計師事務所應將根據美國一般會計準則獨立審查公司的財務狀況。會計師事務所也應對中國的會計準則有全面地瞭解,以便調節若干數據以符合美國會計準則的報表要求。

2.盡職調查 公司將在上市顧問團隊的協助下進行公司的管理運營、財務和法務方面的全方位、深入的盡職調查。盡職調查將為公司起草註冊説明書、招股書、路演促銷等奠定基礎。

為了更好地把握和了解發行公司的經營業務狀況,以便於起草精確和有吸引力的招股書,主承銷商、主承銷商的法律顧問以及發行公司的法律顧問將對發行公司的財產和有關合同協議作廣泛的審查,包括所有的貸款協議、重要的合同以及政府的許可,等等。此外,他們還將與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審計人員等進行討論。

同時,主承銷商往往要求公司的法律顧問和會計師提供有關在註冊説明書中的事件的意見。承銷協議書將約定由公司的法律顧問出具有關公司的合法成立及運營、發行證券的有效性、其他法律事件的法律意見。

此外,承銷協議還將要求公司法律顧問出具關於註冊説明書是否充分披露的意見。最後,發行公司還要被要求提供一封“告慰信”,即由其獨立的註冊會計師確認註冊説明書中的各種財務數據。

3.註冊和審批 美國證券法要求,證券在公開發行之前必須向美國證監會註冊登記,並且向大眾投資人提供一份詳盡的招股書。註冊審批是上市的核心階段。

公司、公司選任的法律顧問和獨立審計師將共同準備註冊説明書的初稿,因此,法律顧問的能力和經驗在此階段會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註冊説明書應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招股書,第二部分包括補充信息、簽字和附件。

招股書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必須符合美國證監會的要求,以及必須真實地披露相關表格要求的信息。通常,對境外公司的披露要求與美國本土公司是一致的,包括公司過去5年的業務、風險因素、財務狀況、管理層的薪酬和持股、主要股東、關聯交易、資金用途和財務審計報告等。

此外,招股書也是促銷手冊,招股書必須描述發行公司的“亮點”,以吸引投資人。 承銷商及其法律顧問將對初稿進行認真地審查,並作出評論。

當註冊説明書準備好。

5.股市裏如何利用三四法則獲取高利潤

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額33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上升85%,已躋身全球主流電信設備製造商之列。

但在2001年,由於網絡泡沫破滅,全球電信行業陷入低谷,華為因急需資金試圖在A股市場IPO。遺憾的是華為沒有通過由科技部及中科院組織的“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因此,內地的投資者也就失去了投資華為的機會。

無獨有偶,當年國美其實與蘇寧一道,首先是選擇在A股市場進行IPO的,但是其獨特的業務模式及財務狀況,使國美與蘇寧都面臨着無法通過審批並上市的局面。於是國美選擇了去香港買殼,而蘇寧也是跌跌撞撞,經過一番周折才以較低的價格在A股市場IPO。

類似的企業還有更早的娃哈哈。 為什麼要提這些上市的故事呢?因為這關乎怎樣才能從股市中獲取較高利潤的問題。

如果對近十年A股所有股票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進行統計,我們會發現如果不考慮重組及明顯較貴的股票,最好的五隻股票依次是中集集團、伊利股份、雲南白藥、萬科和第一食品。其中只有伊利股份上市不滿10年,但流通股價上漲近9倍。

這五個公司中有四個屬於消費領域,而中集集團則是全球貨櫃製造行業第一。這個統計結果並不偶然的,它説明儘管內地市場還不成熟,但投資獲利的規律是與所有市場是一致的;其次它説明能夠不斷成長的公司要麼是成為全球領先的企業,要麼是依託國內市場的終端消費型龍頭企業,而上文幾個沒有在內地上市的公司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非常遺憾,內地上市公司(不包括重組)上市後漲幅超過5倍的公司也只有這五隻。 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問題在於:一、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從而失去利潤;二、產品差異化不足,導致低毛利,除非像零售業這樣可以通過銷售額的大幅增加來彌補。

消費類企業則沒有上述問題,因此行業內最好的企業一定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的高預期年化收益,它們也是一般投資者最好的投資選擇之一。 這類企業不僅包括食品、日用消費品,還包括面對終端消費者的零售、餐飲、網絡、金融服務等行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幾個研究商業的學者發現,一般成熟而穩定的行業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啞鈴型結構,有三到四家領先的企業及一羣小企業。而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大約在30%到40%。

後來這幾個學者把這個規律稱為“三四法則”。國內的消費品如各種酒類、水飲料、乳業、電器零售等行業正面臨形成穩定結構的階段,儘管這類企業中已有部分股票為投資者帶來了較高的回報,但投資者可以繼續觀察,5年甚至10年之後,這類公司是否還可以為大家帶來較高的預期年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