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元朝失敗後都去了哪裡

大部分跟隨元順帝逃到蒙古草原上去了。 一部分隱姓埋名,混入民間最終被漢化。 還有一部分歸順明朝。

向北進了沙漠,後來明代北部的瓦喇,韃靼都是由蒙古而來的,清代和滿族人結盟.留在中原的被殺了差不多了.只留下很少的被漢化的.別的全逃到關外.後來又分成瓦刺和韃靼.後臣服於滿清,直到現在的內蒙和外蒙.

元朝失敗後都去了哪裡

方法

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既沒有戰死,也沒有自殺,而是率領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經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國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蹟”。

當我們言及元朝,總是在眼前閃現出這樣一個想頭:那是個野蠻的、英雄的、摧毀的時代。其實,我們對元朝的這種印象多多少少是一種誤解:成吉思汗的威名太過赫赫,蒙古西征的洪流太過洶湧,致使我們後人(包括東西方的許多學者)多把蒙古最初的擴

元朝的滅亡,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元朝是我國封建歷史上少有疆土大朝代,版圖最大時期橫跨歐亞,連俄羅斯都是我們的。成吉思汗的鐵騎,所到之處,插上旗子,這裡就是我大元的疆土,就這麼霸氣。但是到了忽必烈時期攻打了兩次日本,都遭遇了滑鐵盧。 這原因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

1368年,享國運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領導的起義推翻了,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既沒有戰死,也沒有自殺,而是率領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經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國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蹟”。這得歸功於從成吉思汗開始的近似於瘋狂的擴張,使得蒙古帝國幅員遼闊,汗國、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圖只算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對於蒙古各大汗國和部落享有宗主權。元朝的滅亡,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元朝雖然失敗了,但四大漢國出現了,它們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爾汗國。大家普遍認為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的,但不得不說一句,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而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在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國除出多個國家。 這

殘元政權的滅亡

我們都知道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但其實在元朝覆滅以後,他的後人在在中亞、西亞和東歐也建立了四個汗國。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領土也不是很大,畢竟當時國家還沒同意,但隨著窩闊臺,蒙哥即位,他們四處征討其他國家,最終在忽必烈時期建立了

元順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觸漢文化較深的一個,大都陷落倉皇北歸的打擊,對於他來說是極大的,雖然依然還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國懷鄉”的憂愁,尤其是明朝軍隊對於他的繼續打擊又接連不斷,更使他惶惶不可終日。終於,1370年5月23日,他懷著悲憤和鬱悶,在沙拉木倫河畔的應昌去世。

日本人真正開始瞧不起中國人,是在甲午戰爭之後. . .就算是明朝末期,明朝軍隊還能在朝鮮半島上擊敗日本,之後日本老實兒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清朝北洋水師購買了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日本也是各種羨慕嫉妒恨,也不敢和清朝輕易炸毛,但是這一切直

元順帝的兒子愛猷識裡達臘獲悉父親去世的訊息後,便在哈拉和林繼位,他將殘元政權又維持了八年,並厲兵秣馬盼望著有朝一日重登中國皇位。然而,他非但沒有機會實現這一願望,還面臨著深入到蒙古地區的明朝軍隊的攻擊。1372年,明朝大將徐達率軍攻向哈拉和林,這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大本營,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一旦被明軍攻破,蒙古帝國將徹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譽為“萬里長城”的徐達一路上勢如破竹,愛猷識裡達臘幾乎到了絕望地邊緣。所幸,明朝的大軍由於戰線過長,後援不繼,受阻於土拉河畔。

忽必烈的蒙古大軍當初不僅進駐中原,更是在世界範圍內都進行了軍事擴張。據史料記載,蒙古大汗忽必烈於公元1274年,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和風州經略使忻都,帶戰船九百艘,士兵一萬五千名,遠征日本。大元朝部隊在這場戰爭的初始階段戰績輝煌。

1378年,愛猷識裡達臘懷著滿腔遺憾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這位第三任殘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恢復祖上的榮光更顯得毫無可能了。

忽必烈的蒙古大軍當初不僅進駐中原,更是在世界範圍內都進行了軍事擴張。據史料記載,蒙古大汗忽必烈於公元1274年,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和風州經略使忻都,帶戰船九百艘,士兵一萬五千名,遠征日本。大元朝部隊在這場戰爭的初始階段戰績輝煌。

1388年,一支10萬人的明朝軍隊在大將藍玉的率領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脫木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

兩次攻打日本的船隻在遇到颱風,在海上傾覆,傷亡嚴重。 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由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為高

這次的失敗使黃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殘元政權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至於大多數蒙古部落宣佈脫離它而自立。1399年,分佈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兒吉斯部首領貴力赤,否認了最後一任殘元皇帝額勒伯克的宗主權,於1399年將其打敗並殺死,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至此,苟延殘喘了29年的殘元政權滅亡了,合法的蒙古帝國大汗不復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爭奪蒙古帝國大汗寶座的紛爭當中。

越南人的頑強在於不怕死,文化程度不高,有些野蠻。而元朝三徵越南都以失敗告終,我覺得有三點原因:第一是越南地理位置偏僻,叢林眾多,戰場形勢不利於善用馬匹的蒙古人;第二是當時的越南人比較野蠻,他們以逸待勞,元朝軍隊長途跋涉,野蠻對

群雄紛起爭汗位

元日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元朝失敗了,因為在第二次戰爭中,元朝經歷了一場維持了兩天的颱風,這場颱風也就是著名的“神風”,它襲擊了元軍艦隊並且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所以元軍受到了重創,之後導致了元軍失敗。 忽必烈在1286年試圖還想要再次侵入日

殘元的滅亡,使明朝失去了上的敵人,蒙古已經成為了“邊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殘餘勢力。因此,永樂皇帝對於貴力赤表示了極大的友好,承認了他對於蒙古各部的宗主權。

元朝時蒙古的軍隊已經不行了。元朝之前蒙古鐵騎一度飲馬萊茵河。元軍攻打日本只有一次是被祕魯地震擊敗了。當時元軍艦隊駛抵日本,天色已晚,主將下令次日清晨登陸作戰,但是,當晚祕魯地震引發的海嘯到達日本,卷翻了元軍艦隊。

但是,貴力赤也並沒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0年被阿蘇特部首領阿魯臺和衛拉特部首領馬哈木的聯軍打敗。阿蘇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於高加索,因蒙古西征而進入中國,元朝軍隊中有一支由他們組成的軍團。而衛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個強大的部落,在成吉思汗時代被稱為“林木中百姓”,定居在貝加爾湖西岸。

成吉思汗的元朝失敗了,他的後人建立了四個國家。最後多爾袞滅了漠南王朝,所以他的後人建立的國家現在都不存在了。成吉思汗的後人建立了四個國家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 成吉思汗紹興三十二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

阿魯臺和馬哈木都不想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他們最為希望的還是自己的部族獨立於蒙古人之外而獲得承認,因此,在打敗貴力赤後,便嚮明朝效忠,表示自己不同於其他爭奪蒙古帝國汗位的部族。這樣的臣服是明朝求之不得的,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援的支援。依靠這種支援,衛拉特部將其霸權擴張到從貝加爾湖西岸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的整個西蒙古地區。

這三點是關鍵 一是順民培養,法國人來到越南,二是吸取經驗教訓,三是奴化教育的實施。使得法國可以輕易地打下越南。 越南可以說是我國周邊最頑強的民族了,在五代十國時就成了逃出中原,但是,後代歷代王朝都想收腹,卻一直是這三種一敗塗地。

然而,阿蘇特部和衛拉特部對於蒙古中部和東部控制都沒能長久,貴力赤之子額色庫重新崛起,要與阿魯臺和馬哈木爭奪大汗寶座,雙方進行了十幾年的戰爭,直到額色庫於1425年病死。

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南方大元勢力後,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於七月二十八日,倉惶北逃,徐達率軍攻陷元朝的首都元

在額色庫不停的與阿魯臺和馬哈木爭奪最高宗主權的同時,在1403年,殘元末代皇帝額勒伯克之子本雅失裡復辟了自己的汗位,宣佈自己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作為黃金家族的後代,本雅失裡無疑要比阿蘇特部和衛拉特部具有號召力,不久,包括阿魯臺在內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這位正統代表者一邊。而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對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敵視是不言而喻的,永樂皇帝下旨要本雅失裡作出臣屬的明確表態。但希圖重現祖上功業的本雅失裡怎麼會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國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於是,永樂皇帝親自率軍進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於1410-1411年擊潰了本雅失裡和阿魯臺的軍隊。這次失敗對本雅失裡來說是致命的,因為這使他喪失了作為大汗的權威。1412年,衛拉特部首領馬哈木乘機將他擊敗,奪取了汗位。

1.時間,為了趕上季風順利便捷的到達日本選擇在七八月臺風多發季節 2.動員,第二次出征的艦船多有高麗提供,加上工期緊,任務重,又是屬國豆腐渣工程不可避免 3.武器,日本地域狹小,蒙古的騎兵用不上,而且日本刀的質量比中國好很多直到明朝王

在此之前,馬哈木一直與明朝永樂皇帝保持著友好關係,但這時,他已經真正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了。於是毫不猶豫地與明朝皇帝斷交。這引得永樂皇帝再次親征蒙古,雖然馬哈木的抵抗使明朝軍隊遭到嚴重損失,但為了儲存實力,他率軍撤退到土拉河以西休養生息。馬哈木的威信由於這次入侵暫時受損,因為他也未能阻止明朝軍隊進入蒙古草原。

“蒙古來襲”,日本方面又稱之為“元寇來襲”,我國史學界或者就沿用日本方面的稱呼或者稱其為“第一次忽必烈侵日(文永之役)”和“第二次忽必烈侵日(弘安之役)”。這是日本本土首次遭遇到大規模的外來入侵的威脅。 由於某些偶然和必然的原因,蒙古軍

哈斯木逃走後,大汗寶座又懸空了下來,這時,居住在興安嶺以東、滿洲邊境的嫩江附近的科爾沁部首領阿臺在1425年率部眾佔領了蒙古中東部地區。那個見風使舵的阿蘇特部首領阿魯臺,這回又支援阿臺殺死了本雅失裡,擁立阿臺為蒙古帝國大汗。科爾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兒的後裔,也屬於黃金家族。雖然永樂皇帝對於衛拉特的背叛不能容忍,但為了消滅在蒙古人中具有崇高威望的黃金家族,又開始支援衛拉特部。自然,對於這支援,衛拉特部也是欣然接受的。

原因是有很多的.,我記得當時的將軍很不中吊用..而且元軍剛剛滅完宋軍..軍隊中有漢人,高麗人,.軍隊內部就矛盾重重..我也是兩年前看過相應的文章..你說的也正確..我也從網上找了點資料..你權當參考吧. 元朝 日本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東鄰。它三面環

元朝失敗後都去了哪裡 第2張

黃金家族的復辟

我覺得元朝之所以失敗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元朝的戰略戰術已經被憐國所掌握。 在元朝“百戰百勝”的局勢下,憐國也就是當時的日本。日本一直對元朝的示好,不放在眼裡,這也是後期元朝與日本開戰的原因。 當時元朝統治者忽必烈想統一全國,於是

在衛拉特人實力削弱的時候,成吉思汗後裔們並未立即組織,因為他們正在家族戰爭中互相殘殺。

兩次攻打日本的船隻在遇到颱風,在海上傾覆,傷亡嚴重。 元日戰爭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稱“元寇”或“蒙古襲來”,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繼承人滿都古勒大汗在討伐他的侄孫和繼承人博勒呼濟農的一次戰爭中去世。

老夫剛才去日本網站上查了一下相關資料。 弘安の役後,一部分南宋降將(日本資料稱之為江南軍)被保護後遣返回元朝,一部分隨軍文官投降後留在日本,因為這些文官有些水平,後來被日本的公家吸納進去成為小官吏了。

而博勒呼濟農在他能夠稱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殺。一度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中,現在僅剩下一個5歲的男孩、博勒呼濟農之子達延。

忽必烈 關於13世紀元帝國兩次入侵日本的慘重失敗,當時從東亞到歐洲的許多史籍都有記載,不過最原始的紀錄來源不外三處:一為元帝國的記載;一為朝鮮的記載;一為日本的記載。這三種記載都有偏頗,相互矛盾處很多,所幸都不是孤證,又有考古發現

達延的命運及其不幸,家族的長輩都在內訌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無依,連他的母親都拋下他改嫁了,這簡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時的遭遇還要悲涼。所幸,滿都古勒汗的年輕遺孀滿都海賽音可敦把他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滿都海賽音可敦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撫養了達延,還在1470年宣佈他為大汗。最為難得的是,滿都海賽音可教作為女人率領軍隊打敗了衛拉特人,將他們徹底趕出了蒙古中東部地區。為達延汗日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是渡海作戰,都是進攻的日本九州島,但是兩次都失敗了。 究其原因 1.日本當時處於同一的政權下,又是對外戰爭,相對非常團結。 2.元朝(乃至整個亞洲古代)海戰經驗比較缺乏,主要船就是運兵用,進攻的手段就是進攻海灘登陸橋頭堡,缺乏戰略機動

達延汗是蒙古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大汗,從1470年到1543年整整73年。在1481年親政之後,達延汗了右翼土默特人、兀良哈人的叛亂。並從1497年到1505年間,他對從遼東到甘肅的明朝邊境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擊,使得明朝無法與衛拉特人聯絡。

您好,借用百度知道如下: 元朝入侵日本之戰(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絕無的兩個由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後、建立了以華夏農耕中國為核心區域、但同時跨越遊牧區域和漁獵

1543年達延汗去世之後,他的孫子博迪繼承了汗位。雖然廣大的領土被達延汗的眾多子孫瓜分,但從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國的汗位一直穩固的在達延汗的長支後裔察哈爾部中傳承,歷經博迪汗(1544-1548年)、庫登汗(1548-1557年)、圖們札薩克圖汗(1557-1593年)、徹辰汗(1593-1604年)和林丹汗(1604-1634年)。

感興趣可以去看日劇《大河劇》(北條時宗)日本人稱”蒙古襲來“,他們自己已經在片裡頭說元朝軍非常猛了,就是等於死路一條了,就是為了“待”的尊嚴和幕府北條家的內部穩固,所以一直拒絕對元朝朝貢,片裡頭說到元朝兩次出征日本主要還是因為天氣

蒙古帝國的滅亡

打過 一、中日之間的第一次戰爭是663年8月進行的白江口之戰。 659年,百濟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蘇定方率軍13萬徵百濟,新羅以5萬精兵接應,唐、新羅聯軍迅速擊潰了百濟,俘虜了百濟國王義慈。義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殘部,企圖復國

雖然達延汗的長期統治穩定了蒙古帝國汗位傳承,但並沒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點——實行瓜分家族遺產的習慣法。當帝國的建立者死後,帝國便成了一種類似聯邦式的家族國家,國內的各級首領,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們雖然承認察哈爾部的最高權利,但處於相當的獨立狀態。

隨著時間的流逝,察哈爾部的汗位繼承者們逐漸失去了足以統治整個蒙古的力量,西方的衛拉特人和東方興起的通古斯人(滿人)都是他們可怕的敵人。但這個時候,衛拉特人正在對付哈薩克汗國、沙皇以及內部的綽羅斯家族與和碩特家族的權力爭奪,因此,結束蒙古帝國歷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後金帝國了。

1604年,林丹繼承汗位,接受黃教沙爾巴呼圖克圖的灌頂戒教,稱林丹庫圖克圖汗。林丹汗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後金帝國對於蒙古的野心,因此上從繼位始,便開始從新統一各部,自稱“統領四十萬眾蒙古國巴圖魯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與喀爾喀部卻圖汗結為聯盟,聲威大振,所轄地域東起遼東,西至甘肅。但是,次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臺、喀喇沁的達來臺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戰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這使得林丹汗的實力大為削弱,而他的敵人是綜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漢人的謀略的後金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就註定只有勇猛而少計謀的他只能失敗。

努爾哈赤時,科爾沁部、扎魯特部便在聯姻之下歸附了後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為了避免林丹汗的報復,也投奔了後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爾沁部。後金出兵援助科爾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極即位後,把林丹汗做為主要的敵人。1628年,派遣貝勒阿濟格與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統治的喀喇沁部會盟,共擊林丹汗。9月,皇太極親率大兵至綽洛郭爾,宴會察哈爾部控制下的敖漢、奈曼、喀爾喀、札魯特和喀喇沁等部領兵前來的諸首領。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經陷入了孤立,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極再率大軍西進,多爾袞從徵。至西拉木倫河畔,會集蒙古諸部兵,共擊林丹汗。面對勢力遠勝自己的敵軍,林丹汗無奈自歸化城驅人畜十萬渡黃河西逃。但面對已經大勢已去的大汗,部眾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兩年後在青海打草灘病死,他臨死前,也許會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一樣,哀嘆“朕不是亡國之君!”,他們都努力過了,但是他們的才能都無法使他們重現祖上的榮耀。明帝國和蒙古帝國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滿清所滅。

1635年,多爾袞與嶽託等領兵萬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眾於額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兒子歸降,交出可汗印信,整個漠南蒙古完全納入了後金帝國的版圖,蒙古帝國的汗位至此斷絕,而蒙古帝國,也永遠的消失了。

元朝失敗後都去了哪裡 第3張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成吉思汗的元朝失敗了,你知道他後人建立幾個國家,現在還存在嗎?

成吉思汗的後人一共建立了5個國家,但是到現在都被滅亡掉了,沒有一個存在。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在西征之後建立了一個欽察汗國,這個王朝的建立還得感謝忽必烈,正是因為他和阿里布哥爭奪汗位,才能夠有了這個國家的獨立,不過後來這個國家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領土也歸入了莫斯科公國。

在1222年的時候,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建立了察合臺汗國,這是利用了大蒙古國內訌藉機成立的,在1321年的時候,這個國家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相繼被帖木兒帝國和葉爾羌汗國所取代,不過這個葉兒強漢國也沒能夠逃脫掉被滅亡的命運,之後被準噶爾汗國滅掉了。

而成吉思汗第3個兒子建立了窩闊臺汗國,第4個孩子託雷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76635的兒子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國,前者在最後一*汗的時候歸順了元朝,其大半領土被察合臺汗國吞併,漸漸的衰落並滅亡。後者在*成幾個小國家之後,相繼被其他的國家滅亡。

而繼承了成吉思汗偉業的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並將大蒙古國改稱為大元大蒙古國,這個王朝的結局我們也知道,最後被朱元璋滅掉了。從成吉思汗的這幾個子孫,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各自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但最終沒能夠逃脫滅亡的命運,這與他們遊牧民族的本性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征服半個歐亞*元朝,曾兩次東征日本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忽必烈的蒙古大軍當初不僅進駐中原,更是在世界範圍內都進行了軍事擴張。據史料記載,蒙古大汗忽必烈於公元1274年,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和風州經略使忻都,帶戰船九百艘,士兵一萬五千名,遠征日本。大元朝部隊在這場戰爭的初始階段戰績輝煌。但卻以失敗告終,給人們留下了許多不解的謎題。

日本當代著名作家井上靖的書中寫到“公元1274年10月初,佔領了對馬、壹岐兩島,繼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軍處於不利,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5636130不得不暫時退卻到太宰府附近。元軍雖然趕走了日軍,但不在陸地宿營,夜間仍回船艦。當元軍回到船艦後,恰遇當夜有暴風雨,元艦沉沒兩百餘隻,所餘元軍撤退,日本才免於難。”如果按照井上靖所述,是惡劣的天氣使得大元軍隊在戰役中失敗了,那麼史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史料記載,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大元軍隊*得日本方面節節敗退,最後退到了太宰府附近。但蒙古軍隊夜間仍然留守在軍艦上。直到公元1274年10月21日,這天夜裡元軍依舊像往常一樣,回到自己的軍艦上,卻忽然起了颱風,試想,生長在蒙古這個中原國家,連見到京城的人工湖都以為是書上說的海的士兵,哪有應對臺風的方法,加之對當時所處環境、地形的不熟悉,颱風一起,軍艦上便一片混亂,有的甚至因為相互之間的碰撞而艦毀人亡,再加上臺風形成的海浪對船體的撞擊,不少軍艦被海浪打沉。所以元軍只好撤退。第二天清早,日軍不見元軍進攻,便派出偵察人員去探元軍情況,才知道元軍已撤退。日本對於颱風使得元軍撤退這一事件很重視,並展開了大規模拜神的活動,稱為“神風”。此後“神風”一詞一直陪伴了他們近700年。

第一次正面交鋒過後,雙方都可謂已經知己知彼,大元朝的弓箭讓日本人開了眼界,日本人的戰刀也讓蒙軍長了見識。待忽必烈重整旗鼓之後,又於公元1281年5月第二次進攻日本。這一次出海的艦隊陣容更是無比強大,其中將士十四萬名,四千多艘戰艦和九千海船。忽必烈看似是抱著剷平日本的信念出發的。

忽必烈

但是,在經歷過第一場戰爭之後的日本已經加強了沿海的防禦建築,而日本軍隊使用的弓箭,其射程和殺傷力跟元朝的已經不相上下。這樣一來就對蒙軍更不利,本來海上就沒有隱蔽的地方,加上日軍的遠距離武器又取得了進步,所以在相持的階段,元軍傷亡人數與日俱增。但是戰爭還在繼續,忽必烈是抱著雪恥之心而來,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然而在1281年8月12號這一天,這支龐大的艦隊在海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史上著名的弘安之役以日本取勝告終。

可能有人會問,這次又是什麼原因使得忽必烈再次失敗?難道還是因為颱風“作怪”?的確,這次又是颱風在“作怪”。這次面對颱風的襲擊,大元軍隊是做了準備的,颱風來臨時,他們曾把海船軍艦都綁在一起,試圖減小颱風和海浪對船體的衝擊,奈何颱風猛烈,最後損失慘重,不得不丟盔棄甲選擇撤退。

這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大元王朝兩次勇猛的進攻日本,卻颱風而以失敗告終。

元朝兩次入侵日本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兩次攻打日本的船隻在遇到颱風,在海上傾覆,傷亡嚴重。

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由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為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佔並蹂躪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登陸攻入內陸。三路入侵軍隊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

元日戰爭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稱“元寇”或“蒙古襲來”,或依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呼稱(蒙古襲來、異賊襲來、蒙古合戰、異國合戰)亦有用凶徒稱呼之,江戶時代大日本史稱為元寇。這兩次入侵也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這兩次侵略企圖儘管最終失敗,但其在巨集觀歷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兩次戰爭是日本史上最有名636f70797a6431333361323639的事件之一,並且由於其在阻止蒙古帝國和元朝擴張上所發揮的作用,使得它們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這兩起事件在很多小說中都被提及,並且神風這個詞也是由此而生的。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遭遇,這兩起失敗的入侵嘗試應該算是日本一千多年來面臨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脅了。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橫掃歐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慘重失敗。蒙古人對日本的進攻起因於日本不肯臣服於蒙古帝國。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高麗國王也致書日本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毅然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侵日戰爭。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從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為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佔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上岸攻入內陸。三路入侵軍隊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日本鎌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元軍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至此元軍傷亡慘重,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糧用盡,無法繼續守住陣地,元軍只得登船撤退。

第二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忽必烈統一中國之後,便著手準備第二次入侵日本。元帝國龐大的遠征軍從江浙和朝鮮同時出發。此次出征的軍容更為壯觀,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軍隊約二十萬,其中蒙古人四萬五千,高麗人五萬多,漢人約十萬,其中漢*半為新附軍(收編的南宋軍),遠征軍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戰的中堅力量。六月上旬,元軍開始登陸作戰,登陸地點九龍山距上次戰爭主力部隊登陸的地點不遠。這次遠征軍遇到了更頑強的抵抗,高麗軍統帥洪茶丘被俘殺,幾名蒙古高階指揮官也相繼陣亡。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遠征軍的損失已超過三分之一。由於日本沿海灘構築了一道堅固的石牆,元軍屢屢進攻始終無法突破。到七月下旬,元軍的糧草和箭已基本告罄,以元軍的撤退收場。

分析了大量史料後,筆者認為,蒙古之所以兩次進攻都未能征服日本,是因為有以下六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第一次進攻日本時兵力不足。南宋尚未滅亡,蒙古僅控制了北方中國,當時蒙古帝國正集結重兵準備南下攻打南宋,用以進攻日本的軍隊只有五萬多人。勞師遠征且是蒙古人不擅長的跨海作戰,再加上日本民族強悍,這點兵力顯然是不夠的。兵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多線作戰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忽必烈並沒有把當時軍事實力較強的日本當回事。

二是蒙古在戰術上沒有絲毫的優勢。按照日本人的說法,蒙古人的戰鬥力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強大。戰爭開始後,日本人採取了與蒙古人貼身近戰戰術,使蒙古人的弓箭和回回炮優勢失效。平心而論,蒙古兵能吃苦耐勞,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且作戰機動性很強,一般只帶很少的糧草,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通過掠奪戰爭地區來解決。可這兩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然不可能有掠奪之地。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戰術十分高明。

三是蒙古在武器裝備上沒有明顯的優勢。對日作戰,蒙古第一次遇到了武器裝備不遜於自己的對手。日本人裝備的優勢不僅在於戰刀,也在於武士的鐵甲。據說元軍普通士兵的刀劍與日本刀一碰即斷(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日本戰刀的效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日本鋼明顯優於中國鋼 ),只要距離稍遠,蒙古弓箭就無力穿透日本武士的盔甲。

四是日本武士自小開始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戰技遠勝蒙古人。蒙古人的記載稱日本人擅長單打獨鬥,這可以和日本人的說法相印證。日本人對元軍中的漢人評價最低,在他們看來,漢軍貪生怕死,士氣低落,是標準的魚腩部隊。

五是跨海作戰保密不嚴。兩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襲擊,攻其不備,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訊息,作了充分的迎戰準備。特別是第二次入侵,日本人嚴密偵視了元帝國的動向,對蒙古來襲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此時日本政局穩定,北條時宗對鎌倉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遠勝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夠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擊入侵。幕府在九州徵用民夫於博多灣一帶敵人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沿海灘構築了一道石牆,用以阻礙蒙古騎兵。事實上蒙古兵始終沒有突破這個防線。

六是天公不作美,颶風幫了日本的忙,日本人將之稱為“神風”。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猛烈的颶風襲擊,損失慘重。公元1281年第二次侵日時的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颳起了猛烈的颶風,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的艦船基本被毀,北方艦隊的艦船也損失大半。北方艦隊剩餘的艦船搭載指揮官以及部分蒙古軍和高麗軍逃離戰場駛返高麗。南方軍的指揮官和部分高階官員眼看回天無術,也只得丟下大部隊,乘南方艦隊殘存的幾艘船逃離。此時九龍山的海灘上尚留有近十萬元軍,這些人失去了補給和退路,又無力突破日軍的防線,陷入絕望境地。三天後,日本人開始*,將殘存的元軍驅趕至一處名為八角島的狹窄地區,然後縱兵攻擊。元軍大部被殺,剩餘的兩萬多人作了俘虜。

越南到底有多頑強,為何元朝三徵越南都失敗了?

越南人的頑e799bee5baa631333431376662強在於不怕死,文化程度不高,有些野蠻。而元朝三徵越南都以失敗告終,我覺得有三點原因:第一是越南地理位置偏僻,叢林眾多,戰場形勢不利於善用馬匹的蒙古人;第二是當時的越南人比較野蠻,他們以逸待勞,元朝軍隊長途跋涉,野蠻對野蠻,拼的是持久力,又是遠征,再加上元朝軍隊有沒有戰術;第三,當時的越南人民勇敢,很多人善於運用獨特的地形優勢,擅長叢林遊擊作戰,經常打的元軍落花流水。

越南自古就是漢民族的附庸國,經過長期漢化後,才得以有了政權意識,所以歷史上也屢次剝離漢民族的統治,但因為越南比較落後,時不時的侵擾我們的邊境,導致矛盾頻發,戰爭迭起。所以越南人民的戰鬥力也在長期的戰鬥中得到了磨練,當元朝蒙古軍隊也想征服越南的時候,由於蒙古人長期生活在草原,雖然鐵蹄勇猛,但也鬥不過叢林戰士。

越南人民雖說野蠻,但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很強,他們之所以能夠屢次打敗元朝軍隊,就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獨特的地形優勢,叢林眾多,當蒙古人來了之後,這些長期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會面臨水土不服等困境,再加上長途跋涉已經很累了,所以一戰就敗。況且我覺得蒙古人也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攻打越南,畢竟他還有那麼大的國家要治理。

越南人很頑強是長期戰鬥磨練出來的頑強,而元朝戰敗,就在於低估了戰爭形勢,所以才會接連三次戰敗。

2次元日戰爭元朝為什麼都失利了

元日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元朝失敗了,因為在第二次戰爭中,元朝經歷了一場維持了兩天的颱風,這場颱風也就是著名的“神風”,它襲擊了元軍艦隊並且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所以元軍受到了知重創,之後導致了元軍失敗。

忽必烈在1286年試圖還想要再次侵入日本,但因為在南方發動的對越南陳朝的進攻受到了嚴重挫折造成了國力的匱乏而因此作罷沒有在引發戰爭。在日本方面,為了對付元軍入侵所進行的全國範圍內的改編使得他們的經濟和軍事都處在重壓之下,並且整個國家的資源使用都達到了極限。元軍的入侵也使日本幕府找到了繼續統治國家的藉口,而不是將權力交給天皇。之後他道們在更多的時間來繼續加強九州的防務。由於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幕府無法進行恩賞抗元官兵,因此加劇了國內矛盾。直到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雖然這兩次最後失敗了,但是在雄偉的歷史上仍然起到了很重的作用,這兩次戰爭也是日曆史上最最有名的事件之一。由於在阻止蒙古帝國和元朝的擴張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它們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TAG標籤: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