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關於洞庭湖的導遊詞範文

關於洞庭湖的導遊詞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洞庭湖導遊詞一般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開場白,向大家打招呼以及簡短的自我介紹即可,主要內容以介紹洞庭湖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故事為主,最後結尾表達美好祝願。

  湖南洞庭湖的導遊詞1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裡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裡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裡,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說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著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著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群山看成“白銀盤裡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關於洞庭湖的導遊詞範文

  湖南洞庭湖的導遊詞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岳陽看八百里洞庭,領略湖光山色,走進沙歐翔集、平沙雁落、鶴鳴九泉、鴛鴦戲水的水禽自然博覽館,享受和諧的自然景觀,探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奧祕。

  大家在參觀岳陽樓時所看到的萬頃碧波,僅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漫長水歲裡,洞庭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於長江和湘、資、沅、澧帶來的泥沙淤積和人們的圍墾造田,現在已變成全國第二大淡電湖了,湖面逐漸分割成岳陽的到洞庭、益陽的南洞庭和常德的西洞庭,其中東洞庭湖的面積最大。

  遼闊、富饒的洞庭湖,出產114種魚,其中白鱘、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豐富的魚類資源、水生植物和縱橫交錯的湖汊灘塗,吸引了大量的珍貴鳥類來這裡繁殖和越冬。據統計,在湖區越冬的冬候鳥和繁殖度夏的夏候鳥種類已達到217種,佔全國鳥類的20%。每年在這裡生活的鳥類總量超過1000萬隻,最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白鶴、白頭鶴、白鸛、中華秋沙鴨、大鴇、白尾海雕等7種,二級保護鳥類有32種。

  為了有效地保護這些珍貴的鳥類資源及其棲息地,1982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湖南省君山自然保護區”。1987年6月,更名為“湖南省君山自然保護區”。1994年定名為:“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這個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保護溼地公約》(簡稱國際溼地公約),並被錄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10多年來,保護區同國內有關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開展了一系列科研考察活動,並接待了來自日本、美國、芬蘭、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通過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查清了區內資源。同時,通過一年一度的“愛鳥周”、“護鶴月”,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普及法律知識,努力使保護鳥類變成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

  北門渡口、渡船上

  大家看,在船尾飛行的白鳥,有一張紅紅的嘴,這是紅嘴鷗。

  在頭頂上飛的這種鳥,也是一身雪白,不過它的體形比紅嘴鷗要大得多。大家注意它特徵:脖子是縮著的,嘴鋒很長,像一把刀子。認出這是什麼鳥了嗎?這就是杜甫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所描述的白鷺。其實,鷺科鳥的成員很多,有大白鷺、中白鷺、黃嘴白鷺、牛背鷺、蒼鷺等20多種,是一個大家族。

  旅行車上

  鳥類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他不僅為人類的生活增添詩情畫意,而且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大家聽到婉轉動人的鳥鳴,看到千姿百態的野鳥,在不知不覺中心靈就會得到淨化。另外,以鳥類為題材創作的文學藝術家作品不勝列舉。讀一讀《孔雀東南飛》,看一看《天鵝湖》,均能帶來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

  保護區丁字堤管理站

  這棟小樓是保護區的丁字堤管理站,有四名常駐工作人員。他們一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從事觀測、記錄和改善鳥類生態環境的工作。

  聽,這樣聲音好清脆。這樣是雲雀在叫。雲雀是典型的鳴禽,體現雖然與麻雀差不多,但叫聲卻十分婉轉動聽,被稱為“草原歌手”。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曾寫過一支美妙動聽的曲子:《聽!聽!雲雀》。雲雀的繁殖地在東北,只在洞庭湖作短暫停留,不久將飛往蒙古和新疆。所以稱它們為“旅鳥”。雲雀的飛行本領十分高強,起飛時旱地裡撥蔥似地直衝而起,飛到100~200米高度後,像直升機那樣懸停在空中,並不停地歡唱,所以民間又稱雲雀為告天鳥。

  大家注意,堤外的草灘上有鶴在覓食。草垛旁邊的幾隻是白鶴的愛子。快看,白鶴亮翅了,翅膀端部的飛羽是黑色的,這是野外辨認白鶴最顯著的標誌。右邊的鶴只有腦袋是白色,其他部位的羽毛都是灰色,這是白頭鶴,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旁邊兩隻鶴,明顯比白鶴和白它鶴小,體現修長,從脖子到肩部有塊邊緣清晰、上窄下寬的白斑,臉部的紅色特別醒目,這是白枕鶴,也有人稱它為紅面鶴。那一大群是灰鶴,它們頭頂上有一塊紅色裸皮,同丹頂鶴相像。灰鶴群裡有幾隻小鶴,羽毛帶黃色,這是今年才孵出來的,還不到半歲。現在的位置是觀鶴的最佳距離,再近就會引起鶴的警覺,把它們驚飛。

  我國自古就稱鶴為“仙鶴”。無論是繪畫、雕塑、工藝,還是小說、詩歌和傳奇,總是把鶴作為吉祥、長壽、忠誠、高雅與健美的象徵,平時人們在一些場合也常常看到鶴與松樹圖案,“松鶴延年”等成語掌故也廣為人知。其實剛才大家通過觀察,看到鶴主要生活在溼地周圍的農田、草灘和沼澤,而傳統的松鶴形象只不過是古人善意的神化或誤傳。

  堤上的草灘邊緣也有一群白鳥在水中覓食,它的嘴特別的長,也特別大,形狀像一隻琵琶,這就是白琵鷺。它們吃食的動作也與別的鳥不同,左右來回劃“一”字,邊走邊吃。那樣子好像恨不得把水裡的小魚全部吃光,真貪哪。

  大家注意,這是鶴在叫。《詩經》上說:“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它引吭高歌,在為大家送行呢。洞庭的鶴,引起了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博士的高度重視,1991年他在這裡觀察到白鶴時,高興得手舞足蹈,認為“東洞庭湖是拯救世界瀕危物種的主要希望地”。

  核心區管理站

  核心區鳥類種群與數量特別豐富。為了使大家多一份收穫,儘可能多地瞭解和辨認不同鳥類的特徵,核心站的工程師願意為大家擔任技術顧問。大家觀鳥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諮詢。

  鏡頭裡的這幾隻大鳥,同丁字堤看到的白鶴體現相似,同屬大型涉禽,是東方白鸛。它與白鶴的不同之處是:東方白鸛只有在張開翅膀時才能看到它的黑色初級飛羽,而白鶴的黑色飛羽在停飛時也能清楚地看到。另外它們的食性也不同,前者以吃索食為主;後者以吃葷食為主,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淺水灘上吃魚蝦。另外,東方白鶴是“啞巴鳥”,不會叫。20世紀80年代以前,歐洲人一直認為它只是白鸛的一個亞種,經過多次觀察才搞清楚了它們之間的區別,使它們成為一個新種,並正式定名為東方白鸛。它也是國際公約規定的一保護動物。

  離東方白鸛不遠處的另一群白鳥是天鵝,它明顯地不同於東方白鸛、白琵鷺和白鶴,是遊禽。天鵝姿態優美,神態安詳,自古人們就把它視為美好、純真與善良的象徵。大家注意看,那幾只天鵝伸長脖子,展開雙翅,準備起飛了,雙腳在不停的踏水,助跑動作越來越快。好,身子飛離了水面。天鵝雖然起飛時要一段助跑距離,但在空中飛行速度很快。詩人阮籍稱讚它“雙翮凌長風,須臾萬里逝”。現在大西湖有400多隻天鵝棲息,收名副其實的天鵝湖了。

  離大家最近的這群小鳥,羽毛黑白相間,飛行動作十分靈巧,在飛行中經常突然改變方向,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像一片飄來飄去的的雲彩。最有趣的是談細長、朝上彎的的嘴,在這的水禽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它的名字叫反嘴鷸。

  每年春季,在洞庭湖逗留的鷸類小型涉禽多達40多種,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海濱國家和地區。有一種灰斑竹鳥,每天能吃掉80多隻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是有名的滅螺能手,對淨化湖區具有重要意義。

  雁是大型遊禽,是家鵝的祖先,雄雌顏色相似。它羽毛緊密,絨羽發達,尾部有尾脂腺分泌油脂,可保護羽毛不被浸溼。雁是一種候鳥,它能隨季節冷暖的變化,南來北往,定期在越冬地和繁殖地往返。《呂氏春秋》中說“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來”,就是指雁的季節性南北遷徙。在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越冬的有鴻雁、豆雁、灰雁、白額雁、小白額雁。記住它們的各自主要特徵,就能很容易地在野外進行鑑別:鴻雁從喉到胸是白色;豆雁的嘴角上有一塊蠶豆大小的黃斑;灰雁的嘴巴是紅色的;白額雁的嘴甲與頭連線處有一片白羽毛;小白額雁的體形最小,有金黃色的眼圈。有經驗的自然保護工作者能根據雁的不同叫聲,判別不同種類。經過保護區工作人員與來自日本、芬蘭的專家三年的聯合考察,在保護區共觀測到13700只小白額雁,佔世界野生種群數量的50%,證實到洞庭湖是全球小白額雁最主要越冬地。

  雁群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提高生存能力,其日常的覓食、喝水、休息、飛行等行為均有較嚴格的分工。大家注意看,那兩隻抬頭張望、注視周圍動靜的雁,就是雁群的“哨兵”,它們非常警惕地擔任站崗放哨的任務,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會馬上驚叫報警,通知雁群轉移棲息地。

  大家看,有幾個雁群朝這邊飛過來了,前面一群的隊形多像一個“人”字呀,後面的雁群一字排開,完全是一個大大的“一”字。古人稱雁的這種排法為“雁字”。唐朝詩人李商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現現象:“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雁在飛行中採用這種隊形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頭雁鼓動翅膀時,翼尖會產生上升氣流,後面跟進的雁就能利用這股氣流的升力,達到節省體力的目的。東洞庭湖的雁每年3月中旬北遷,它們一鼓作氣飛到黃河三角洲,在那裡休整後直飛苔原帶繁殖地,據日本野雁協會專家測算,小白額雁每消耗1克能量可飛行70千米,效率之高令任何現代飛行器都望塵莫及。由此可見,人類模仿動物(包括植物)的某些特殊功能,還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這就是國家為什麼要建立各種型別自然保護區的原因之一。除了保護生態平衡,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外,還要設法儲存這些瀕危物種,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筆自然財富,讓他們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這些動植物的特殊價值與功能,造福人類。

  1998年2月,保護區科技人員陪同北京來的九名鳥類愛好者在這裡觀鳥時,意外的發現了一隻火烈鳥,這是我國首次在野外觀測到火烈鳥。新華社播發了訊息和圖片,國內各大報社包括港澳報刊紛紛轉載報道。火烈鳥光臨洞庭湖使人興奮,可是它從那裡來的呢?這是一個待解之謎。

  採桑湖是野鴨的天堂,最常見的有綠頭鴨、斑嘴鴨、略紋鴨、琵嘴鴨及各種善於潛水的潛鴨。野鴨在我國曆來被視為經濟鳥類,近幾年湖區逐步開始引種和馴養野鴨,並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常聽人說,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樓房多了,但鳥一天天少了。鳥類日益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過度,環境嚴重汙染,溼地大量喪失,它們棲息、繁殖的環境條件遭到了破壞。鳥類數量的減少,是大自然給我們敲響的警鐘。

  湖南洞庭湖的導遊詞3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此刻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緻、譎祕的感覺,激起人們的遊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麼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那裡每一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遊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遊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之後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那裡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