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北宋的故事精選600字

北宋的故事精選600字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作趙宋,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北宋的故事,希望你喜歡。

北宋的故事1

1、名醫錢乙2113公元1079年,錢乙,這個5261“土郎中”的兒子,因為治好當4102時太子的病,才四十幾歲的他,一下子進入1653了太醫的行列,不能不令這些官僚味兒很足的太醫們張口結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們私下議論:“錢乙治好太子的病,不過是巧合罷了!”有的說:“錢乙只會用土方,真正的醫經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錢乙和弟子正在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個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

他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按張仲景《金匱要略》八味丸,有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你這方子好像少開了兩味藥,大概是忘了吧?”

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益火的藥,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看對嗎?”

這位大夫聽了,連聲道:“錢太醫用藥靈活,酌情變通,佩服佩服!”弟子趕緊把老師的話記下來,後來又編入《小兒藥證直訣》一書。

就這樣錢乙所創制的“六味地黃丸”流傳下來。

2、岳飛抗金

遼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舉兵反遼,並於次年建立金國。金國建國後,洞悉北宋朝政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便於天會三年十月,發兵十餘萬,分兩路南下攻宋。

九月,貢獻太原後,轉兵向東,進攻東京。金東路軍在完顏宗望率領下,攻克了重鎮真定府等地。十一月,金東西兩路軍進至東京城下,對東京形成合圍之勢。

北宋的故事2

1033年十二月,後宮之中,宮女尚氏、楊氏貌美可人,深受宋仁宗的歡心。宋仁宗要廢郭皇后。宰相呂夷簡指使諫官範諷上奏:“郭皇后無子,當廢。“呂夷簡在一邊隨聲附和。內侍副都知間文應火上澆油。范仲淹上奏章說:“皇后不能輕廢。”不久,呂夷簡下令臺諫部門不接受諫官的奏章。

宋仁宗頒下詔:“皇后願入道觀,特封其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賜名清悟,別居長寧宮范仲淹等諫官紛紛上奏,臺諫部門一律不受。范仲淹等諫官伏在殿閣門外大喊:“皇后不應廢,望陛下賜見!”守門衛士關閉門扉,范仲淹與孔道輔一同斥責呂夷簡:“皇后猶如臣子的母親也,父母不和,為何順父之意而貶母乎?”呂夷簡勃然大怒,進宮去報告宋仁宗。宋仁宗當即下詔,孔道輔被貶為泰州知州,范仲淹被貶為睦州知州,孫祖德等人各罰銅二十斤。聖旨宣讀完畢,他們被押解出城,前往貶謫之地赴任。范仲淹在睦州期間,為教化民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035年)景佑二年冬十月,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判國子監。後來,呂夷簡見范仲淹處處頂撞自己,上奏朝廷貶其為知開封府。范仲淹斷案如神,京城為之肅然,官民編出歌謠稱讚他說:“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宋仁宗龍顏大悅,於景佑三年(1036年)三年三月召范仲淹到後花園賞花釣魚。1036年,范仲淹對呂夷簡挾私仇蠱惑君王的做法十分不滿,寫了四篇政論獻給宋仁宗,一曰《帝王好尚》,二曰《選賢任能》,三曰《近名》,四曰《推委》。呂夷簡在宋仁宗面前為自己辯護:“范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居心叵測。宋仁宗受到呂夷簡的要挾,但不忍殺范仲淹,只將他貶為饒州知州。圍繞范仲淹被貶事件,主張改革時弊的官員與守舊派之間興起了一場大辯論,其核心人物是范仲淹與呂夷簡。餘靖、尹沫、歐陽修因支援范仲淹而遭貶後,不斷有人要求複用范仲淹。看到朝內外大臣分為兩派,宋仁宗也束手無策。

北宋的故事3

傳說,羊肉泡饃是從古代的“牛羊羹”演化而來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羊肉泡饃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之間的故事。

據說,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一日,在長安(古時西安)街頭流浪的他,因飢餓難耐,不得已低下男兒頭向一家燒餅鋪討吃。店主看他可憐,就把幾天前剩下的兩個燒餅給了他。可放了幾天的燒餅又乾又硬,根本咬不動。這時,他聞到了一股肉香,原來不遠處正有一家肉鋪在煮羊肉。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乾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裡。沒想到,這碗燒餅吸入了肉湯的香氣,肉湯泡軟了燒餅,一碗“湯泡饃”吃得趙匡胤渾身發熱,飢寒全無,精神大振。

幾年後,趙匡胤得了勢,掌握了兵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長,嘴裡沒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裡暖透全身的“湯泡饃”,立即傳旨御廚速速做來。但御廚做了幾次,趙匡胤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味兒。

一次,趙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長安,不知不覺又來到當年流浪的那條街,又聞到了那久違的肉香。這一下,趙匡胤食慾頓起,下了御輦直奔肉鋪,讓店主馬上做一碗“羊肉泡饃”。店家見皇上駕到,又是驚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燒餅鋪已關了門,店家只得讓妻子烙了幾個餅,怕皇帝嫌是死麵餅,便把餅子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湯內放入了菠菜、粉絲,撒入蔥花,最後又淋上幾滴鮮紅的辣椒油。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饃端到面前時,趙匡胤嚐了一下,立刻找到了當年的感覺,於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衛士驚異的注視下大快朵頤。吃完後,趙匡胤全身舒暢,當即賞賜了店家。

一夜之間,皇帝來吃羊肉泡饃的事就在長安城裡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嘗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鋪改成羊肉泡饃館,吃的人多了,饃也掰不及了,於是誰吃誰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許多情趣。

北宋的故事4

(1)解夢消愁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覯下在江西南城十賢堂講學,忽聽近處傳來少婦哭聲。李覯講完課,順著哭聲前往探視,見有婆媳二人正抱頭痛哭。原來老人的兒子出門經商,時值半載音訊全無,婆媳日夜思念。於是求神于山廟,祈求麻姑保佑。昨夜三更,媳婦忽得一夢,夢見麻姑仙子給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脫落,只剩下幾根扇骨。今天一早,婆媳倆連忙請廟中和尚解夢。和尚說:“扇衣脫落,只剩扇骨,是個凶號,你兒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爛,只剩枯骨!”婆媳倆聽後,如晴天霹靂,悲痛欲絕。李覯聽了,暗自思忖:夢中之事,豈能當真,那和尚信口雌黃,害人不淺。我不如也來為之解夢,以消此婆媳無故之憂。便大笑說:“和尚之言差矣。豈不聞,穿衣見父,脫衣見妻,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託夢,贈與脫衣之扇,正是丈夫歸來與妻團聚之象。”婆媳二人聽李覯解夢,覺得有理,於是轉悲為喜。過了不久,這老婦的兒子做完生意,迴轉家門。閤家歡喜帶上爆竹香菸,到十賢堂燒香點爆,作揖鳴謝。李覯大笑說:“生意人回家,自是應當,並非作夢的緣故。我只是為你婆媳消愁罷了。”從此,李覯解夢消愁的故事,在鄉里廣為流傳。

餘深(約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時期羅源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官位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宋史》、《八閩通志》、《福州府志》、《羅源縣誌》皆有傳。名列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宰相全傳》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薦,故多遭時人非議,如《宋史》。但後人多給辯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統志》就將他列入“人物傳”中,並稱其忠諫。作為名宦名人,他許多故事流傳民間或記載在各種史書志乘筆記中,這裡選擇三則故事,從中也可算作對他的一生功過是非的評判。

北宋的故事5

宋太宗趙光義(匡義)也是歷史上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決心完成哥哥宋太祖趙匡胤未完成的事業,使國家得到統一。

公元978年5月,吳越王錢俶向宋朝俯首稱臣,獻出領地,取消國號。至此,南方割據勢力全部剷除,宣告統一。

第二年開春,宋太宗馬上將進軍的矛頭直指北方,他親自掛帥出征,兵分四路,攻打北漢。他吸取太祖前一次失敗的教訓,預料到遼國契丹軍隊一定會支援北漢,所以就分出一支人馬搶先攻佔了太原北面的交通要道忻州(今山西忻縣)以北一個叫石關嶺的地方。當宋軍進攻北漢太原時,果然遼軍前往馳援。由於宋軍事先佔據了石關嶺有利地形,且又是以逸待勞,因而打敗遼國援軍,使北漢都城太原完全陷入宋軍包圍之中。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困境中,北漢國主劉繼元只好束手投降。

劉繼元手下有一名叫劉繼業的大將,是位武藝高強且又忠貞剛強的人,宋太宗對他早有耳聞。見他來降,太宗十分高興,立刻取消北漢賜姓,恢復楊姓,賜單名一個業字,並封楊業做了左領軍衛大將軍,派他繼續領兵駐守邊境。

TAG標籤:精選 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