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龍井茶的樣子描寫

龍井茶的樣子描寫

龍井茶是一種扁平的形狀,有一定的彎曲度,略呈曲線狀。色澤含苞待放的嫩綠色,幹茶呈鬆散的片狀,有一定的光澤。茶湯清澈透亮,呈淺黃綠色,清香幽雅,口感鮮爽回甘。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西湖龍井外形特徵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慄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其餘各級龍井茶隨著級別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青綠→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向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味;葉底由嫩芽轉向對夾葉,色澤由嫩黃→青綠→黃褐。

夏秋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表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得多。

機制龍井茶,現在有全用多功能機炒制的,也有用機器和手工輔助相結合炒制的。機制龍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狀的扁形,欠完整,色澤暗綠,在同等條件下總體品質比手工炒制的差。

西湖龍井外形的品質特點是()。

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

一般的西湖龍井新茶都在3月下旬上市,大概在3月20號左右,具體還要看當時的天氣,但是基本能在3月底前上市新茶上市。

西湖龍井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翠綠,湯色嫩綠明亮,清香味醇,其優異的品質不僅得益於杭州西湖風景區內168平方公里西湖龍井茶區溫暖溼潤的環境、營養豐富的土壤,優良的龍井茶樹品種,還與其嚴格的採製工藝有關。

西湖龍井採摘要求早、嫩、勤,傳統的製作需通過十大手法炒制而成,2008年,西湖龍井茶的採摘製作工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西湖龍井”還成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選購龍井茶的注意事項:

1、條索性狀:主要是用視覺去看幹茶的外形。優質的西湖龍井條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

2、淨度:主要是看茶葉中有沒有混雜的,茶梗,碎茶,沙土之類的夾雜物。優質的西湖龍井,淨度好,無雜物。

3、色澤:主要是看幹茶的顏色和光澤度。優質的西湖龍井色澤為嫩綠色,能看出茶葉非常新鮮,水潤且有均勻的光澤。

4、香氣:主要是聞茶葉的氣味,首先聞茶葉是否有不良的氣味,比如焦味,糊味等等,再次聞茶香的型別,高低,長短。優質的西湖龍井,香氣濃郁,有鮮嫩茶香的感覺,悠長持久。

5、湯色:主要是觀察茶葉開湯後的湯色,光澤度和清濁度。優質的西湖龍井,湯色清澈有光澤,湯色為嫩綠色,長時間觀察放置,湯色會因氧化而稍變黃。

6、滋味:主要是品嚐茶湯,辨別茶湯的滋味的濃淡、鮮爽度以及是否有回甘或者酸澀味等等。優質的西湖龍井,滋味鮮醇甘爽,爽口感就是形容十分解渴,有回甘,有醇厚感,感覺口腔的茶湯非常濃厚,有茶葉的鮮嫩感。

西湖龍井外形的品質特點是

西湖龍井外形的品質特點是扁平光滑。

西湖龍井外形的品質特點為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其湯色嫩綠明亮,豆香濃郁,滋味清爽濃醇,葉底嫩綠完整。

西湖龍井茶隨著品級的下降,色澤從淺綠色到綠色再到深綠色,茶身由小變大,茶條由光滑變粗糙。香氣由嫩而涼變為濃而粗,4級茶開始有粗的味道。葉的底部從嫩芽變為對生葉,顏色從淺變為綠色再變為黃褐色。

龍井茶茶葉是什麼樣子

評定一杯茶的優劣,必從色、形、香、味入手。龍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佳茗之稱。其色澄清碧綠,其形一旗一,交錯相映,上下沈浮。通常採摘茶葉時,只採嫩芽稱"蓮心";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則稱為"旗";一芽兩葉,葉形捲曲,形似雀舌,故稱"雀舌"。聞其香,則是香氣清新醇厚,無濃烈之感,細品慢啜,體會齒頰留芳、甘澤潤喉的感覺。綠茶大多衝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當客人杯中的茶水見少時,要及時為客人添注熱水。龍井茶初品時會感清淡,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於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賞龍井茶,像是觀賞一件藝術品。透過玻璃杯,看著上下沈浮的茸毫,看著碧綠的清湯,看著嬌嫩的茶芽,龍井茶彷彿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畫、一首春天的詩。讓人置身在一派濃濃的春色裡,生機盎然,心曠神怡

龍井茶的品質特點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慄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

其餘各級龍井茶隨著級別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一青綠一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向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昧;葉底由嫩芽轉向對夾葉,色澤由嫩黃一青綠一黃褐。夏秋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表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得多。

機制龍井茶,當前有全用多功能機炒制的,也有用機器和手工輔助相結合炒制的。機制龍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狀的扁形,欠完整,色澤暗綠,在同等條件下總體品質比手工炒制的差。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釐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四大招數: 辮“色綠”:乍一看,本塘、沙鱉都色綠,但通體綠得人眼的,必是沙鱉。我區168平方公里的特級、高階新茶,尤其是“西湖龍井”極品的“獅峰龍井”,色澤恰恰是翠綠和龍井茶農謂之的“糙米色”相間,而且綠、黃兩色天然渾成,恰似水墨畫墨跡濃淡相洇。而沙鱉呢,仿冒手段已相當高,也綠中帶黃了,但這是火軍鍋時加大火候硬“悶”出來的,黃得糊糟糟,通體蒙一層陰黃若浮腫病臉色,乃至隱約炒焦痕跡; 聞“香郁”:書上說西湖龍井茶“香郁若蘭”——這比喻只對了一半,較之國蘭幽香,西湖龍井茶香味更濃,西湖鄉茶農直觀、形象地謂之“(油煎)蠶豆瓣香”,就是“蘭花豆”香。“龍井”本塘尤其是特、高階“獅峰龍井”,放杯中先別續水,蓋兒扣上先“悶”幾分鍾,揭蓋聞之,蘭花豆特有的香氣嫋嫋升起,而且其中又摻幾絲蜂蜜的甜味兒,續水時那“香郁”尤是濃烈撲鼻。沙鱉也香,但清淡多了,而且新昌貨“栗子香”、蕭山貨隱約“土腥氣”、紹興等地的則雜七雜八香----均非蘭花豆香,沖泡時和續水二三次後最容易露餡; 品“味醇”:首次沖泡從容飲至三分之一,再續水飲至一半----此其時也,十足外行也能立判真假,本塘的口感“香郁”而復“醇厚”,蘭花豆香裡閃爍幾許蜜糖的甜絲絲感覺,而且味蕾有一種龍井茶農謂之“滑溜溜”的獨特質感,這質感類乎青島啤酒別於任何品牌,味蕾的份量、質感要“重”一些,同時那“醇厚”亦即滑溜溜感覺更其細膩,類乎麵粉之於芡粉。接下來,咽幾下口水“回味”,清雅甜味兒明明白白彌潤咽喉,七八分鐘後品啜之,甜味兒猶存焉,書上謂之“三口不忍漱”。沙鱉呢,一品味原形畢露,首先是香味兒明顯清淡,這感覺類乎張生記老鴨煲少放了鹽,蓋因獨缺本塘“味醇”獨有的香甜回味和醇厚質感也,同時顯明種種雜味兒:有的摻幾絲若井水的威味兒,有的間雜土腥氣,不一而足,即使是跟本塘極易亂真的新昌、諸暨有幾處高山茶,淡淡甜味兒一律若蔗糖,蜜糖甜味兒無存; 觀“形美”:沙鱉精心仿冒,明前茶同樣形如蓮芯,沖泡則同樣若“雀舌”侯哺、“碗釘”直豎、“鷹爪”倒掛,奈之何?且點中沙鱉死穴:其精心仿製,每每是長短整齊劃一,炒碎的芯兒、片兒、末兒往往煞煞清爽。本塘呢,皇帝女兒不愁嫁之故、自產自銷之故,末道工序往往“粗放”些,往往長短參差,茶芯、茶片、茶末往往未扇盡。另外,一般來說,本塘往往外表“闊”一些,體壯豐腴焉,沙鱉則大多體“瘦”苗條狀,條杆兒很爽焉。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那四大招數,辯色是“基礎”,聞香屬“前提”,品味乃“關鍵”,至於觀形,除非高手,大可忽略不計。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與其他名優綠茶類同,主要是幹評外形,溼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龍井茶產地的區分等。1.外形審評取具有代表性的茶葉100g左右,放在茶樣盤內評外形,主要評定形態、色澤、茸毛等項因子。通過外形評定,可以判定其屬於西湖龍井還是浙江龍井。因這兩種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區用龍井種鮮葉(如龍井43.龍井長葉)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與西湖龍井也難分伯仲,這就給判別龍井茶的產地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市售龍井茶中標識混亂的原因。但有經驗的審評者,根據龍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徵,對大多數茶葉的產地是能夠加以區分的。

2.茶湯色澤的審評高檔茶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佔大多數,中低檔茶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從湯色不易判別龍井茶的產地,也不必硬加區分。

3.香氣和滋味的審評產於西湖區梅家塢、獅峰一帶的早春茶葉,如製茶工藝正常,不帶老火和生青氣味的特級西湖龍井和產於浙江省的特級浙江龍井在香氣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別。西湖龍井嫩香中帶清香,滋味較清鮮柔和;浙江龍井帶嫩慄香,滋味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機”炒制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由於改變了傳統龍井茶的製作工藝,兩者的香氣無明顯的區別。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風味。但即使是西湖龍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黃豆香後,則不易從香氣上分清其產地。在江南茶區,室溫條件下貯存的龍井茶,過梅雨季後,湯色變黃,香氣趨鈍。

4.葉底的評定葉底審評主要是評色澤、嫩度、完整程度。有時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長方形的搪瓷盤中,再加人冷水,看葉底的嫩勻程度,可作為定級的參考。

5.龍井茶的級別評定龍井茶的級別應對照標準茶樣而定,若外形與標準樣有差別的(如有機茶),只能按嫩度與標準樣相當的級別確定。很多市場大部分散裝龍井茶制後就上市,部分不標級別,只有價格。若是小包裝龍井,則必須標明產品名稱和級別,這些茶應對照標準樣評定。龍井茶的級別與色澤有一定的關係,高檔春茶,色澤嫩綠為優,嫩為中,暗褐色為下。夏秋季制的龍井茶,色澤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質的特徵之一。機制龍井茶的色澤較暗綠。 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巖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餘香不聞嗅。但見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 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龍井茶已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龍井茶。如果說在明代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到了清代,龍井茶則立於眾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製,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御茶”。從此,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期間,著名的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茶區人民在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為電鍋,選育新的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採製技術,建立龍井茶分級質量標準,使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從龍井茶的歷史演變看,龍井茶之所以能成名併發揚光大,一則是龍井茶品質好,二則離不開龍井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所以龍井茶不僅僅是茶的價值,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價值,裡面蘊藏著較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

龍井茶的沖泡方法:泡茶時先將85℃--90℃的沸水衝入洗淨的茶杯裡,然後投入茶葉,稍許,便可觀賞到茶葉在水中緩慢舒展、遊動的姿態。

【龍井茶的傳說】

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稱於世的龍井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傳說,其中有關“龍井”和“十八棵御茶”的傳說可以反映龍井茶的歷史由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各地神仙應邀赴會,神童仙女,吹奏彈唱,奉茶獻果,往返不絕。正當地仙捧著茶盤送茶時,忽聽善財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滾亂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盤一歪,一隻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塵世間去了。地仙驚得魂出竅,臉煞白,三步並著兩步地往宮裡走。

這時,呂洞賓一算,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忙接過地仙的茶盤,把僅有的七杯茶分給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著,並掏出一粒神丹對地仙說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這兒我暫時替你照應著”。地仙非常感激,道謝後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間數載。”地仙一個筋斗下到凡間,落到了杭州,變成一個和尚,到西邊山上尋茶杯。這天,他看見有座山象只獅子蹲著,秀石碧壑,山間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門口坐著一位80多歲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禮問道:“老施主,這兒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暉落塢。聽先輩說,有天晚上,突然從天上‘忽隆隆’地落下萬道金光,從此這兒就叫做暉落塢了。”地仙聽了心裡又驚又喜,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嗎? 原來大娘房旁有口堆滿垃圾的舊石臼,裡面長滿了蒼翠碧綠的青草。有根蜘蛛絲晶瑩閃亮,從屋簷邊直掛到石臼裡。地仙明白了,這隻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說:“老施主,我用一條金絲帶換你這石臼行嗎?”大娘說:“你要這石臼子嗎?反正我留著也無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馬鞭草織一條九丈九尺長的繩子捆住才好拎走。

地仙剛離去,大娘心想,這石臼兒髒呢,怎麼沾手呀!於是找來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長著十八棵茶樹的地裡,又找塊抹布來指揩乾淨。沒想驚動了蜘蛛精,蜘蛛精還道有人來搶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聲巨響,將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層。地仙帶繩迴轉一看,石臼不在了,只好空手迴天庭。

後來,被打入地下的天宮“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龍來吸仙茗,龍去了,留下一井水。這就是傳說中的龍井。滄海桑田,歷史變遷,原來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龍井寺,後又改名為當今留存的龍井村胡公廟。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經過仙露的滋潤,長得越來越茂盛,品質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來到杭州龍井村獅峰山下,胡公廟老和尚陪著乾隆皇帝遊山觀景時,忽見幾個村女喜洋洋地正從廟前十八棵茶樹上採摘新芽,不覺心中一樂,快步走入茶園中,也學著採起茶來。剛採了一會,忽然太監來報:“皇上,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太后有病,不覺心裡發急,隨即將手中茶芽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宮中向太后請安。其實,太后並無大病,只是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中不適。忽見皇兒到來,心情好轉,又覺一股清香撲面而至,忙問道:“皇兒從杭州回來,帶來了什麼好東西,這樣清香?”乾隆皇帝也覺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帶東西,哪來的清香?仔細聞聞,確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來自袋中。他隨手一摸,原來是在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來的一把茶葉,幾天後已經乾燥,併發出濃郁的香氣。

太后想品嚐一下這種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撲鼻,飲後滿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氣爽。3杯之後,眼腫消散,腸胃舒適。當時太后可樂了,稱杭州龍井茶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自己也樂得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自己親手採摘過茶葉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樹,每年專門採製,進貢太后。從此,龍井茶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八棵御茶雖經多次換種改植,但這塊“御茶園”卻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龍井的外形與傳說: 古時龍井旁住著一位老婦人,周圍有18棵野山茶樹,家門口的路是南山農民去西湖的必經之路,行人走到這裡總想稍事休息,於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採辦年貨的行人絡繹不絕,依舊在老太太家門口歇腳,其中有一長者見老太愁容不展,就問:“老太太年貨採辦了沒有?”老太太長吁短嘆地說:“別說年貨無錢採辦,就是這些茶樹也快凍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長者指著邊上一個破石臼說:“寶貝就在這裡,有何為,不如將此石臼賣於我好麼?”老太太說:“這石臼越舊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錢了。”老太太說:“破臼本不值錢,你要只顧取去。”長者掏出10兩銀子將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錢,無奈長者轉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將錢收下。過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樹嫩牙新發,長得比往年好,並且洗臼潑水的地方又長出無數棵茶樹,老太太又歡天喜地的施起茶來。這就是龍井茶葉的來歷。 龍井茶如今的扁形特點相傳源於清乾隆皇帝。據傳乾隆巡遊杭州時,喬裝打扮來到龍井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前,老和尚獻上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獅峰龍井請乾隆品飲。乾隆飲後頓感清香陣陣,遂親自採茶,並在匆忙中將所採之茶放入衣袋帶回京城。時間一長,茶芽夾扁了,卻備受太后讚賞……乾隆傳旨封胡公廟前茶樹為御茶,每年炒製成扁形龍井進貢,供太后享用。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一般認為,龍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臨近的安徽大方茶製作的影響所致。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要少喝或不喝。

此外,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品龍井茶的講究:

水溫方面,則應用約75到85℃的水。千萬不要用100℃沸騰中的水,因為龍井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所以茶葉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熱的水去沖泡,就會把茶葉滾壞,而且還會把苦澀的味道一併沖泡出來,影響口感。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公道杯」,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了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緊的,就是要高衝,低倒。因為「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空氣的面積,令到冷卻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茶泡好,倒出茶湯後,若然不打算立即沖泡,就該把茶盅的蓋子開啟,不要合上。至於在茶葉份量方面,茶葉剛好把茶盅底遮蓋就夠了。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中茶文化-龍井的泡法沒有一定的方式,不過享受龍井茶時不僅只是品味其茶湯之美,更可以進一步在沖泡過程中欣賞龍井茶葉旗沉浮變化之美;在這裡我向茶友們介紹三種龍井的沖泡法,或可稱之為「龍井沖泡趣味」,這些方法是在「香港藝術館茶具文物分館」製作的「中國茶藝」vcd中習得,我將它取名為「三弄龍井」,希望能讓茶友們在沖泡龍井時帶來一些小樂趣。另值一提的是「中國茶藝」龍井篇的片尾提到:『無味之味,實為至味也』,這句話頗值品嚐龍井的茶友們慢慢體會。

一弄龍井:上投法

龍井茶葉,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綠、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2.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賞她們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態。

3.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

4.再仔細些欣賞,這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呢!

5.雖然已經可以品飲了,但總難捨,再看她一眼。

二弄龍井:中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2.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3.就可以喝了!

三弄龍井:下投法

1.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2.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3.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溼,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4.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

5.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6.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7.倒入小茶杯中品飲。

西湖龍井有哪些特點

春茶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外觀平坦光滑,幼苗鋒利,芽比葉長,顏色淺綠色,體表無絨毛。湯是淺綠色()和明亮的。慄香或嫩慄香,但有些茶有很高的火香;味道新鮮或醇厚。葉子的底部是綠色的,仍然完好無損。

其他等級的龍井茶,隨著品級的下降,色澤從淺綠色到綠色再到深綠色,茶身由小變大,茶條由光滑變粗糙。香氣由嫩而涼變為濃而粗,4級茶開始有粗的味道。葉的底部從嫩芽變為對生葉,顏色從淺變為綠色再變為黃褐色。

夏秋龍井茶顏色為深綠色或深綠色,體量大,體表無絨毛,湯色為黃亮,清香而粗糙,味濃而微澀,葉底為黃亮。它的整體質量比同等水平的春茶差得多。

機器製造的龍井茶現在通過多功能機器以及機器和人工輔助的結合被完全油炸。機制龍井茶外觀大多呈棒狀、扁平、不完整、深綠色。在同等條件下,機制龍井茶的整體品質比手工炒茶差。

擴充套件資料

長期喝茶注意事項

一、導致胃部出現不適

經常性地大量飲用濃茶容易讓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的狀態,容易讓胃液出現稀釋,導致食物在進入腸胃後不能夠被很好的消化而出現一系列腸胃疾病,如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二、容易發生便祕

長期的喝茶會讓茶葉中的鞣酸與身體的鐵質結合,而且還會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塊塊不容易消化的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會導致腸胃的蠕動變差,也會讓身體出現便祕。

二、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

由於茶葉中含有鞣酸,而這種物質在進入身體後會和鐵結合,就會給身體在吸收鐵的時候帶來影響,大多數長期喝茶的人會出現缺鐵性貧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湖龍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長期大量喝茶有什麼副作用?

西湖龍井茶葉的形容詞“形如碗釘”是什麼意思?

讀音:xíngrúwǎndīng

意思:兩頭細,中間寬,狀扁平,就像碗釘一樣。

一、碗釘

碗釘是一種用於修復破碎的瓷碗的金屬製品,兩頭細,中間寬,狀扁平。

二、西湖龍井茶

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的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一帶,屬綠茶類。西湖龍井茶歷史上曾有“獅”、“龍”、“雲”、“虎”、“梅”五個字號。

品質特點: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外形光潔、勻稱、挺秀,形如碗釘;色澤綠翠,或黃綠呈糙米;香氣鮮嫩、馥郁、清高持久,沁人肺腑,似花香濃而不濁,如芝蘭醇幽有餘;味鮮醇甘爽,飲後清淡而無澀感,回味留韻,有新鮮橄欖的回味。

形容茶葉形狀的詞語有哪些?

細嫩:芽葉細小,顯毫柔嫩。多見於春茶期的小葉種高檔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細緊:條索細,緊卷完整。用於上檔條形綠茶。細長:緊細苗長。用於上檔條形綠茶。

緊結:茶葉卷緊結實,其嫩度稍低於細緊。多用於中、上檔條形茶。

扁平光滑:茶葉外形扁直平伏,光潔平滑。為優質龍井茶的主要特徵。

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現在扁茶中。

扁癟:茶葉呈扁形,質地空癟瘦弱。多見於低檔茶與樸片茶。

糙米色:嫩綠微黃的顏色。①用於描述早春杭州獅峰地區生產的特級“西湖龍井”的外形色澤,與茶葉的自然品質有關;②製作龍井茶在輝鍋時溫度過高,使茶葉色澤變黃,人為地形成糙米色,其品質欠佳,帶老火或足火的香味。

嫩勻:細嫩,形態大小一致。多用於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嫩綠:淺綠新鮮,似初生柳葉的顏色,富有生機。為避免重複,對同一只茶審評時,一般不連續使用。也用於湯色、葉底審評。

枯黃:色黃無光澤。多用於粗老綠茶。

枯灰:色澤灰,無光澤。多見於粗老綠茶。撩頭茶經多次軋切後,常表現色澤枯灰,只能作低檔茶拼配使用。

陳暗:色澤失去光澤變暗。多見於陳茶或失風受潮的茶葉。也用於湯色、葉底審評。

肥嫩:芽葉肥,鋒苗顯露,葉肉豐滿不粗老。多用於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肥壯:芽葉肥大,葉肉厚實,形態豐滿。多用於大葉種製成的各類條形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勻淨:大小一致,不含梗樸及夾雜物。常用於採、制良好的茶葉。也用於葉底審評。

灰暗:色澤灰暗無彩。如炒青茶失風受潮後,色澤即變灰暗。

灰綠:綠帶灰白色。多見於輝炒過分的綠茶。

灰白:色澤淺灰泛白。如綠茶輝炒充分,即有此特點。

銀灰:茶葉呈淺灰白色,而略帶光澤。多用於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隱綠的高檔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優綠茶。

露梗:茶葉中顯露茶梗。多見於採摘粗放、外形毛糙帶梗的茶葉。

露黃:在嫩茶中含較老的碎片。多用於揀剔不淨、老嫩混雜的綠茶。

墨綠:幹茶色澤呈深綠色,有光澤。多見於春茶的中檔綠茶或炒制中茶鍋上油太多所致。

綠潤:色綠鮮活,富有光澤。多用於上檔綠茶。

短碎:茶條碎斷,無鋒苗。多因條形茶揉捻或軋切過重所致。

捲曲:茶條呈螺旋狀彎曲卷緊。

粗老:茶葉葉質硬,葉脈隆起,已失去萌發時的嫩度。用於各類粗老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粗壯:茶身粗大,較重實。多用於葉張較肥大、肉質尚重實的中下檔茶。

毛糙:茶葉外形粗糙,不夠光潔。多見於製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製過程中,不經輝炒的茶葉,就顯得毛糙。

鬆散:外形鬆而粗大,不成條索。多見於揉捻不足的粗老長條綠茶。

鬆泡:茶葉外形粗鬆輕飄。常用於下檔條形茶。

重實:茶葉以手權衡有沉重感。用於嫩度好、條索緊結的上檔茶。

茸毫:茶葉表層的茸毛。其數量與品種、嫩度和製茶工藝有關。常見於芽葉肥嫩、多毫的名優綠茶。

老嫩混雜:在同級茶葉或鮮葉中老嫩葉混合和不同級別毛茶拼配不清等而產生。也用於葉底審評。

規格亂:茶葉外形雜亂,缺乏協調一致感。多用於精茶中外形大小或長短不一的茶。

花雜:茶葉的外形和葉底色澤雜亂,淨度較差。也用於葉底審評。

顆粒:細小而圓緊的茶葉。用於描述綠碎茶形態及顆粒緊結重實的茶葉。

身骨:描述茶葉質地的輕重。茶葉身骨重實,質地良好;身骨輕飄,則較差。身骨的輕重取決於茶葉的老嫩,“嫩者重,老者輕”。

上段茶:也稱“面張茶”。同一只(批)的茶中體型較大的茶葉。在眉茶中通常將通過篩孔4~5孔茶稱為上段茶。

下段茶:同一只(批)茶葉中體型較小的部分。通常指10孔以下的茶葉。

段茶:茶身大小介於上段茶與下段茶之間,通常指6~8孔茶。

起霜:綠茶表面光潔,帶有銀灰色光澤。用於經輝炒磨光的精製茶。

夾雜物:混雜在茶葉中無飲用價值的非茶類物質。如泥沙、木屑、鐵絲及其他植物枝葉等。

焦斑:在幹茶外形和葉底中呈現的烤傷痕跡。常見於炒幹溫度過高的炒青綠茶或殺青溫度過高的製品。也用於葉底審評。

黃頭:外形術語。色澤發黃,粗老的圓頭茶。

輕飄(飄薄):質地輕、瘦薄、容量小。常用於粗老茶或被風選機吹出的輕質茶。

爆點:綠茶上被燙焦的斑點。常見於殺青和炒幹過程中鍋溫過高,葉表面被燙焦成魚眼狀的小斑點。

盤花捲曲:茶條捲曲盤繞,形如圓珠。

片茶:梗、葉分離的單片葉茶。

龍井和毛尖有什麼區別?

外形:龍井是扁平的,毛尖是針狀略卷的;龍井沒有毛,毛尖有毛;龍井黃綠色,毛尖深綠偏黑;

口感:龍井像喝青菜湯,毛尖像喝淡中藥

兩者的特點:

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清明節前採製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美稱女兒紅。

區別毛尖介紹:

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

兩者各有特色,滋味不同。

兩者各有特色,滋味不同。

怎樣辨別上好的西湖龍井茶葉?

1.外形特徵:

幹看茶葉外形,以鑑別茶葉身骨的輕重和制工的有劣,內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澤、淨度等。一般西湖龍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勻整齊、色澤翠綠鮮活為佳品。反之,外形鬆散粗糙、身骨輕飄、筋脈顯露、色澤枯黃,表明質量低次。

2.香氣特徵:

香氣是茶葉沖泡後隨水蒸汽揮發出來的氣味,有由多種芳香物質綜合組成的。高階西湖龍井茶帶有鮮純的嫩香,香氣清醇持久。

3.滋味特徵:

西湖龍井茶滋味以鮮醇甘爽為好。滋味往往與香氣關係密切,香氣好的茶葉滋味通常較鮮爽,香氣差的茶葉則通常有苦澀味或粗青感。

4.湯色特徵:

湯色是茶葉裡的各種色素溶解於沸水中而顯現出來的色澤,主要看色度、亮度和清濁度。西湖龍井茶的湯色以清澈明亮為好,湯色深黃為次。

5.葉底特徵:

葉底是沖泡後剩下的茶渣。主要以芽與嫩葉含量的比例和葉質的老嫩度老衡量。西湖龍井茶好的葉底要求芽葉細嫩成朵,均勻整齊、嫩綠明亮。差的葉底暗淡、粗老、單薄。

擴充套件資料

注意事項

1.出身西湖卻怕溼

它疏鬆多孔的親水體質是極容易吸潮的,吸潮就會產生黴斑,進而就是酸化變質!

2.嬌若西子懼高溫

嬌嫩的西湖龍井可受不起高溫的折磨,尤其夏天來到,都必須給西湖龍井5-10℃的享受,否則,下一次沖泡它,你就等著喝一個質量、香氣、滋味都差到谷底的“名茶”吧。

3.性格高傲拒異味

身含活潑的高分子棕櫚酶和萜稀類化合物,一碰到異味,就身不由己地吸吸吸吸吸,所以不要混存。

4.臉皮太薄怕見光

美人都喜歡猶抱琵琶半遮面,蒙起面紗裝神祕。雖然西湖龍井沖泡時在玻璃杯中起舞的樣子很讓人著迷,但平日裡可千萬不能為了觀賞把它貯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因為陽光會促進綠茶茶葉色素及酯類物質的氧化,能將葉綠素分解成為脫鎂葉綠素,起化學反應,使茶葉品質變壞。

5.不需呼吸厭氧氣

美茶和美人的區別在於,人需要呼吸,呼吸需要氧氣,而西湖龍井卻像厭氧菌一樣非常討厭氧氣的存在。因為當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會使得湯色變紅、變深,營養價值也大大降低。為了讓自己青春容顏永駐,西湖龍井是堅決拒絕氧氣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湖龍井

TAG標籤:龍井茶 描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