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哪幾種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哪幾種

古人計數的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計數、算籌計數、盤數計數和“正”字計數等多種方式。

其中,結繩計數是最原始的方法,即用繩子打結來計數,也以繩結的大小來代表不同數字;書契計數是在結繩計數之後出現的計數方法,即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算籌計數則是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盤數計數則是使用算盤進行計算;而“正”字計數則是利用身體部件,如手指來計數。

古人計數的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計數、算籌計數、盤數計數和“正”字計數等多種方式。

其中,結繩計數是最原始的方法,即用繩子打結來計數,也以繩結的大小來代表不同數字;書契計數是在結繩計數之後出現的計數方法,即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算籌計數則是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盤數計數則是使用算盤進行計算;而“正”字計數則是利用身體部件,如手指來計數。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計數、算盤計數、“正”字計數。

1、結繩計數:由兩條繩組成,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用過繩子的繩結達到計數的目的,是比較原始的計數方法。

2、書契計數:發明晚於結繩,代替結繩之用,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板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以達到計數的目的。

3、算盤計數: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和計數工具。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

4、“正”字計數: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正”字,一個“正”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正”字就是10,這個計數方法簡便易懂,很受中國人歡迎。

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

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十進位制計數法:古代社會中最常見的計數方法是十進位制計數法,也就是使用十個數字(0-9)進行計數。

這種方法在各個古代文明中廣泛應用,包括中國、印度、埃及等。

2. 二進位制計數法:二進位制計數法使用兩個數字(0和1)進行計數。

儘管在古代並不常見,但在某些古代文明中可能會使用二進位制計數法,尤其是在涉及計算機、天文學和其他領域時。

3. 六十進位制計數法:古代巴比倫文明採用了六十進位制計數法,也就是使用六十個符號進行計數。

這種計數法在測量時間和角度時非常常見,如小時、分鐘和度數的計量單位就源自於六十進位制計數法。

4. 指關節計數法:在某些古代文明中,特別是美洲原住民文化中,使用指關節計數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數手指的指關節來計數,每隻手有三個關節,所以可以用手指來表示數字。

以上是古代常用的幾種計數方法,不同的文明和地區可能採用不同的計數方法,這些方法反映了古代人們在計數方面的創造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哪幾種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計數、算盤計數、“正”字計數。結繩計數:由兩條繩組成,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用過繩子的繩結達到計數的目的,是比較原始的計數方法。書契計數:發明晚於結繩,代替結繩之用,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板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以達到計數的目的。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計數、算盤計數、“正”字計數。

1、結繩計數:由兩條繩組成,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用過繩子的繩結達到計數的目的,是比較原始的計數方法。

2、書契計數:發明晚於結繩,代替結繩之用,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板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以達到計數的目的。

3、算盤計數: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和計數工具。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

4、“正”字計數: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正”字,一個“正”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正”字就是10,這個計數方法簡便易懂,很受中國人歡迎。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古代計數方法有哪些

古代計數方法有算籌、結繩記事、書契記數等方法。我國古代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的取得是跟古人對“數”的重視密不可分的。《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謂“通五經貫六藝”,說的是張衡學識淵博,精通典籍,具備多種技能,張衡也為我國數學文化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1、算籌。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儲存或攜帶。這些小棍子叫做“算籌”。

2、結繩記數。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

3、書契記數。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

古時候人們用什麼方法計數?(至少說三個)

1.

結繩計數

繩子每打一個結代表一個或一次。

2.籌碼計數(或小石塊)

每一籌碼代表1,或10,或100等。

3.

在木頭上畫道

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盤

使用算盤計數,以及進行計算。

我國古代有哪些計數方法

1、結繩計數。繩子每打一個結代表一個或一次。

2、籌碼計數(或小石塊)每一籌碼代表1,或10,或100等。

3、在木頭上畫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盤,使用算盤計數,以及進行計算。

古代記數方法有哪幾種?

1. 手指計數:利用兩隻手的十個手指。亞里士多德指出:十進位制的廣泛採用,

只不過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生來具有10個手指這一事實的結果。

2. 石子記數:在地上擺小石子,但記數的石子堆很難長久儲存。

3. 結繩記數:在一根繩子上打結來表示事物的多少。比如今天獵到五頭羊,就

以在繩子上打五個結來表示;約定三天後再見面,就在繩子上打三個結,過一天解一個結;等等。

祕魯的印加族人(印第安人中的一部分)古時(公元前1500年前)每收進一捆莊稼,就在繩上打個結,用來記錄收穫的多少。

中國古代文獻《周易 繫辭下》有“上古結繩而治”之說。“結繩而治”即結繩記數或結繩記事。

結繩記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宋朝人在一本書中說:“韃靼無文字,每調發軍馬,即結草為約,使人傳達,急於星火。”這是用結草來調發軍馬,傳達要調的人數。

其他如藏族、彝族等,雖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識字的人中間都還長期使用這種方法。民族大學就收藏著一副高山族的結繩,由兩條繩子組成: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

4. 刻痕記數:1937年在維斯托尼斯(摩拉維亞)發現一根40萬年前的幼狼前

肢骨,7英寸長,上面有55道很深的刻痕。這是已發現的用刻痕方法計數的最早資料。直到今天,在歐、亞、非的某些地方,仍然有一些牧人用在棒上刻痕的方法來計算他們的牲畜。

古時候人們常用的記數方法有那三種方法?

1、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在一些部落裡,為了把本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2、書契記數

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嶽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3、算籌計數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儲存或攜帶。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

擴充套件資料:

羅馬人計數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

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隻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隻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古代人的計數方法有哪三種?

1、結繩記事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易·繫辭下》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意思是上古時期,人們使用繩結來記數,後來聖人們則以書契記數。百官利用此來治理政務,百姓通過此來知曉世情。

結繩計數直到20世紀中期一直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延續著。而且不止是中國,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類似的計數方法。據說,古祕魯印加族人(印第安人的一支)用來打結的繩子名為“魁普”(quipus),表示的數目清楚、完備,用來登入賬目、人口數及稅收數。

2、書契記數

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指的就是文字。

因為這些刻有文字的竹木簡經常被用作訂立契約關係的憑證,因此“契”和“書契”也有“契約”的意思,我們今天常用的“地契”“房契”等詞的意思正源於此。至於“契”字在“默契”等詞語中表示情義相投的意義,則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管子·揆度篇》記述:“上古結繩,後易之以書契。”即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不易損壞。

3、算籌計數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儲存或攜帶。

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算籌製作規範、體積小、便於攜帶,更利於精確計算,作為一種計數方式,顯然要比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成熟得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直到算盤發明推廣之前,算籌都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計算工具。算籌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在世界數學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計數法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越性。

擴充套件資料

羅馬人計數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隻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隻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之後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C表示一百,用符號M表示一千,用符號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結繩記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書契記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算籌

古代人的計數方法有哪些

1. 結繩計數繩子每打一個結代表一個或一次.2.籌碼計數(或小石塊)每一籌碼代表1,或10,或100等.3. 在木頭上畫道 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4、算盤 使用算盤計數,以及進行計算. 古老的結繩記數法結繩記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宋朝人在一本書中說:“韃靼無文字,每調發軍馬,即結草為約,使人傳達,急於星火.”這是用結草來調發軍馬,傳達要調的人數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雖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識字的人中間都還長期使用這種方法.民族大學就收藏著一副高山族的結繩,由兩條繩組成: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有趣的是,不但我們東方有過結繩,西方也結過繩.看樣子,咱們這個星球早就像個地球村了,只不過那時還沒有電報電話.傳說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馬守一座橋,要守60天.為了讓將士們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長長的皮條,把上面繫了60個扣.他對守橋的官兵們說:“我走後你們一天解一個扣,什麼時候解完了,你們就可以回家了.” 回頭我們再來看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我國古代的甲骨文中,數學的“數”,它的右邊表示一隻右手,左邊則是一根打了許多繩結的木棍:――“數”者,圖結繩而記之也.所以,數學研究所的門口,最好用木棍打幾個繩結作標“記”,連招牌都不用掛了.和結繩幾乎同時或者稍後的一種記數方法,要算是書契了.書契,就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釋名》一書中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意思是在某種物件上刻劃一些符號,以記數 我們國家1974年在青海樂都縣發掘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墓葬中,發現了49枚骨片,大小形狀都差不多,是與小孩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小,但很薄的一個長方形.在骨片的中部兩側有刻口,有的帶3個刻口,有的帶5個刻口,不少是帶一個刻口的.如果一個刻口代表一個數的話,那麼這40多枚骨片大約可表達從一到五六十間的任何一個自然數.當然,這些小骨片也可用來計算.十分有趣的是,公元1937年,人們在維斯托尼斯發現了一根四十萬年前的骨頭,是狼惠子的小腿骨,七?長,上面有55道深痕.這是到現在為止,最早的刻痕記數的歷史見證.隨著刻痕刻印的發展,漸漸地就出現了純粹的數字符號.這可是一項光輝偉大的成就.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哪三種

古代常用的計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計數和算籌計數。

結繩計數的簡介。宋朝人在一本書中說:“韃靼無文字,每調發軍馬,即結草為約,使人傳達,急於星火。”這是用結草來調發軍馬,傳達要調的人數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雖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識字的人中間都還長期使用這種方法。

我們東方有過結繩,西方也結過繩。傳說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馬守一座橋,要守60天。為了讓將士們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長長的皮條,把上面繫了60個扣。他對守橋的官兵們說:“我走後你們一天解一個扣,什麼時候解完了,你們就可以回家了。”

書契計數的簡介。書契記數是指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計數方法。書契,就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板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釋名》一書中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意思是在某種物件上刻劃一些符號,以記數。

算籌計數的簡介。據《孫子算經》記載,算籌記數法則是: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夏陽侯算經》說:滿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單張。

古代計數方法有哪些

1、算籌

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儲存或攜帶。這些小棍子叫做“算籌”。

“籌”原本指的就是這種用於計算的小棍子,因為多用竹子製成,所以字形從竹。“算”則是指用這種竹製工具進行計算。二者合在一起,形成合成詞“籌算”“算籌”。

後來,“籌”和“算”各自都由“計算”之義引申出“謀劃”的意思。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籌劃”“籌謀”以及“打算”“失算”等詞的意義就是這樣來的。

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算籌製作規範、體積小、便於攜帶,更利於精確計算,作為一種計數方式,顯然要比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成熟得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直到算盤發明推廣之前,算籌都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計算工具。算籌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在世界數學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計數法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越性。

2、結繩記事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繩結。這表明當時已用”結繩”法來表現社會現象的數量,併產生了簡單的分組。這可視為中國古代統計思想的萌芽。

3、書契記數

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指的就是文字。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了文字和數字,“結繩記事” 的計數方法使逐步被“書契記數”所替代。

書契是指正面寫字、側面刻齒以便驗對的文書,具有契約性質,早期刻在龜甲、獸骨上,後期刻在竹木上。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古代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的取得是跟古人對“數”的重視密不可分的。《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謂“通五經貫六藝”,說的是張衡學識淵博,精通典籍,具備多種技能。

“六藝”是周朝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由此可見,古人對於“數”的學習要求和教育從那個時候就已經正式納入教育體系了。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後來算籌、算盤等運算工具的發明以及《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綴術》等數學經典的誕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結繩記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書契記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算籌

TAG標籤:哪幾種 計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