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閩紅工夫茶品質特徵

閩紅工夫茶品質特徵

閩紅工夫茶,又稱福建紅茶,是中國重要產茶省之一福建省所產的紅茶。其品質特徵如下:

1. 造型:條索緊結、形狀整齊、色澤烏潤、扭曲程度較高。

2. 葉底:紅褐色,全葉勻整,不帶雜色,有銅鏽色條索。

3. 香氣:幹茶香氣醇厚、芬芳,泡製後香氣高雅、清新,自然甜香,具有出奇制勝的作用。

4. 湯色:淺紅豔麗、透亮,色澤鮮豔,具有透亮的紅花斑點

5. 口感:入口後茶湯醇厚、濃郁,回甘持久,具有獨特的生津口感和豐富的茶味。

6. 功效:具有消食、理氣、祛痰、解毒等功效,可改善人體消化系統的功能,調節心情,增強免疫力。

總體來說,閩紅工夫茶品質特徵優良,是一種深受廣大茶愛好者喜愛的名優茶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閩紅工夫茶有什麼特點?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政和工夫:政和工夫產於閩北,以政和縣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慶元地區所產紅毛茶,亦集中政和加工。政和縣全縣山嶺重疊,丘陵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8.5℃,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茶園多開闢在緩坡處的森林跡地,土層深厚,微酸性,茶樹生長繁茂。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

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鮮亮,條形秀麗。白琳工夫:白琳工夫產於福鼎縣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太姥山地處閩東偏北,與浙江毗鄰,地勢較高,群山疊翠,巖壑爭奇,茶樹常種於崖林之間。茶樹根深葉茂,芽毫雪白晶瑩。閩紅工夫有哪些種類?綜上所述,是為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閩紅功夫茶,是政和功夫、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三種紅茶的統稱,都是福建特產。三種功夫茶產地和風格各有不同,各自擁有消費愛好者,百年不衰。政和功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採用政和大白條製成,屬閩紅上品,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沖泡後,湯色紅濃,香高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用小葉種製品,條索細緊,香似祁巨集但欠持久,湯味稍淺。

福建“三大功夫紅茶”是什麼?

福建三大工夫紅茶分別是: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這三種紅茶是福建紅茶的當家品種,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中坦洋工夫紅茶1915年就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為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首。據有十幾年專業坦洋工夫紅茶製茶、售茶歷史的福建南方佳木茶業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紅茶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國際、國內紅茶消費都在升溫。福建紅茶重新崛起是茶產業發展的必然。

白琳工夫:產於福建福鼎的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屬於小葉種紅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絨球狀,色澤黃黑。沖泡後,香氣鮮爽帶甘草香,滋味清鮮甜和,湯色淺亮,葉底鮮紅帶黃。

坦洋工夫:產於福建福安、拓榮、壽寧、周寧、霞浦一帶。相傳,坦洋工夫為清代咸豐(公元1851--1861年)、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福安縣坦洋村人胡福四所創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細長勻整,有白毫,色澤烏黑有光。沖泡後,香氣清純甜和,滋味鮮醇,湯色鮮豔呈金,葉底紅勻。

政和工夫:產於閩北,主產地為政和,有大茶和小茶之分。大茶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近似滇紅,但長索較細,毫多,色澤烏潤。沖泡後,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湯色紅濃,葉底肥壯。小茶用小葉種茶樹原料製成,條索細緊,色澤暗紅。沖泡後,香似祁紅,滋味醇和,湯色淺,葉底紅勻。

這就是以上三款茶的介紹,您可以看看,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以及喜好選擇一款您喜歡的茶,我這三種茶都有品嚐過,我比較喜歡坦洋工夫,如果您有機會可以去茶城等一些信譽好的地方,讓賣家分別給您泡一泡,嘗一嘗,感受一下,最後再決定那款茶是自己心儀的,如果自己喝,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福建坦洋工夫茶葉有什麼特點?

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十大名茶之一,位居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首,特種坦洋工夫紅茶茶水內蘊彌著天然獨特的桂香味,茶湯既似紅玉凍凝而又光鮮明亮,口感既醇郁圓潤而又鮮靈清爽,集眾多矛盾統一性於一身,傳奇魅力,長令世人為之絕倒。福建名茶“桂凝紅”就是坦洋工夫紅茶的代表之作。

政和工夫茶的特點是什麼?

‍‍

政和工夫茶,屬紅茶類。產於閩北,是福建省特產之一,以政和縣、松溪縣為主。政和縣、松溪縣山嶺重疊,丘陵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8.5℃,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茶園多開闢在緩坡處的森林跡地,土層深厚,微酸性,茶樹生長繁茂。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採用政和大白條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系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稍淺,味醇和,葉底紅勻。

‍‍

紅茶的口感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其口感豐富,醇厚飽滿,入口溫順,且經久耐泡,脣齒生香,回甘生津持久,杯底掛香。

沖泡之後其香氣鮮純清高,蜜果香濃郁,湯色紅橙或紅亮,清澈明亮,口感醇厚鮮爽。

紅茶的口感描述

紅茶的種類和特點:

小種紅茶是最古老的紅茶,同時也是其它紅茶的鼻祖,其他紅茶都是從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

它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均原產於武夷山地區。

紅茶的口感描述

一、小種紅茶

1、正山小種:

產於崇安縣星村鄉桐木關,所以又稱為"星村小種"或"桐木關小種"。

2、外山小種

主產於福建的政和、但洋、古田、沙縣等地,近年來江西的鉛山一帶也有出產。

紅茶的口感描述

二、功夫紅茶

1、祁門工夫:

主產安徽省祁門縣,與其毗鄰的石臺、東至、黟縣及貴池等縣也有少量生產。

2、滇紅工夫:

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雲南的臨滄、保山、鳳慶等地,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

3、閩紅工夫: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

①政和工夫:產於福建政合,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小茶系用小葉種製成。

以大茶為主體;

②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福建的福安、拓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③白琳工夫:主產於福建的福鼎,屬於小葉種紅茶。

4、湖紅工夫:

主產地是湖南安化、平陽、長沙、漣源、瀏陽、桃源、邵陽、平江、長沙一帶。

5、寧紅工夫:

主產於江西省修水、武寧、銅鼓一帶。

6、川紅工夫:

主產於四川省宜賓地區

7、宜紅工夫:

主產於湖北省的宜昌、恩施等地區。

8、越紅工夫:

主產於浙江省的紹興、諸暨、嵊縣一帶。

9、浮樑工夫:

主產地江西景德鎮一帶的山區和丘陵地帶,景德鎮一帶古稱"浮樑"。

10、湘紅工夫:

主產於湖南湘西的石門、慈利、桑值、大庸等縣市,現已被歸於"湖紅工夫"。

11、臺灣工夫:

在臺灣的山地、丘陵地區均有出產,以臺北縣文山地區出產的為上品。

12:江蘇工夫:

江蘇不少產茶的地方均有出產。

13、粵紅工夫:

廣東的潮安等地

閩紅茶是什麼茶

“閩紅”,福建紅茶是也,在名茶倍出的八閩大地,同樣有著尊貴身份的它,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無奈沉寂多時,市場認知度不能與鐵觀音、武夷巖茶同日可語。不過,隨著人們對紅茶文化的關注,福建紅茶再次煥發出青春,並通過異域後輩們的虔誠學習,重新展示給世人。

“閩紅”,福建紅茶是也,在名茶倍出的八閩大地,同樣有著尊貴身份的它,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無奈沉寂多時,市場認知度不能與鐵觀音、武夷巖茶同日可語。不過,隨著人們對紅茶文化的關注,福建紅茶再次煥發出青春,並通過異域後輩們的虔誠學習,重新展示給世人。

福建是紅茶的祖籍地,省會福州更是昔日紅茶走向世界的視窗。早在十七世紀,武夷正山小種就漂洋過海,遠銷英倫,因其風味別緻,香美可口,備受英國貴族乃至皇室的喜愛。直至今日,紅茶仍然是海外首選的茶飲料,全世界茶葉市場百分之八十的份額為紅茶。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大茶是用政和大白茶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條索緊結肥狀多毫,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濃,香所高面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狀尚紅。小茶是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稍淺、味醇和,葉底紅勻。

白琳工夫茶產於福鼎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葉,顆粒絨球狀,色澤黃黑,內質湯色淺亮,香氣鮮純有毫香,味清鮮甜和,葉底鮮紅帶黃。

工夫紅茶有哪些?

親,您好,很高興幫您解答,這邊幫您查詢到: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茶性溫和,湯色紅濃,主要分為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三種,工夫紅茶有祁紅、滇紅、湖紅、寧紅、宜紅、川紅、閩紅等,小種紅茶有金駿眉、正山小種等,而紅碎茶又叫CTC紅茶,是採用揉切方式,加工成形的顆粒狀碎茶。

1、小種紅茶

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產於崇安縣,星村桐木關一帶,而產於政和、坦洋、北嶺、屏南、古田、沙縣及江西鉛山等地的小種紅茶,質地相對稍遜一些,統稱“外山小種”。

星村地處武夷山脈之北端,土壤肥沃,葉質肥厚軟嫩。該茶沖泡後,湯色紅濃,香氣高長,具有松煙香,滋味醇厚,帶有桂圓湯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減,液色更絢麗。

2、滇紅工夫茶

是雲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茶樹高大,芽壯葉肥,生有茂密白毫,其實長至五六片葉,仍質軟而嫩;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生物鹼等成分含量據中國茶葉之首。

滇紅工夫茶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製成成品茶,再加工製成滇紅工夫茶,又經揉切,製成滇紅碎茶,功夫茶是條形茶,紅碎茶是顆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後者滋味強烈富有刺激性。

在滇紅工夫茶中,品質最優的是“滇紅特級禮茶”,以一芽一葉為主精製而成,沖泡之後,湯色紅濃透明,滋味濃厚鮮爽,香氣高醇持久,葉底紅勻明亮。滇紅的品飲多以加糖加奶調和飲用為主,加奶後的香氣滋味依然濃烈。

3、寧紅工夫茶

簡稱寧紅,產於江西修水。產區位於幕皋、九宮兩大山脈間,春夏之際,濃霧達80-100天,因此茶芽肥碩,葉肉厚軟。

寧紅工夫茶的採摘,要求於穀雨前採摘生長旺盛、持嫩性強、芽頭碩壯的蕻子茶,多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芽葉大小、長短要求一致,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後初製成紅毛茶,然後再篩分、抖切、風選、揀剔、復火、勻堆等工序精製而成,該茶沖泡後,香高持久、湯色紅亮、滋味醇厚甜和,葉底紅嫩多芽。

後來,寧紅改原來的“熱發酵”為“溼發酵”,品質大大提高,深受海外飲茶者所喜愛。

4、宜昌工夫紅茶

簡稱宜紅,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內,因古時均在宜昌地區進行集散和加工,所以稱為宜紅。

鮮葉於清明至穀雨前開園採摘,以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為主,現採現制,以保持鮮葉的有效成分,加工分為初制和精製,初制包括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工序,使芽葉由綠色變為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精製工序複雜,提高其幹度,保持其品質,最終制成成品茶。該茶沖泡後,香氣清鮮純正,滋味鮮爽醇厚,葉底紅亮柔軟,茶湯稍冷有“冷後混”的現象。

5、閩紅工夫茶

是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三種紅茶的統稱,都是福建特產。三種功夫茶,產地和風格各有不同,各自擁有消費愛好者,百年不衰。

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採用政和大白條製成,屬閩紅上品,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沖泡後,湯色紅濃,香高鮮甜,字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味稍淺。

6、湖紅工夫茶

主要產於湖南安化、新化、漣源一帶。不過,湘西石門、慈利、桑植、大庸等縣市所產的功夫茶稱為“湘紅”,歸入“宜紅”系列。

湖紅工夫以安化工夫為代表,條索緊結,尚算肥實,香氣高,滋味厚,湯色濃,葉底紅稍暗。平江功夫香氣高,欠勻淨。長壽街、瀏陽大圍山一帶所產功夫,香高味厚;新化、桃源功夫,條索緊細,毫多苗現,但葉肉較薄,香氣較低;漣源功夫茶,條索緊細,香味較淡。

7、祁門紅茶

簡稱祁紅,產於安徽省祁門縣一帶。茶區中的“浮樑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良品,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豔,聞名於世。

祁門紅茶所採茶樹為祁門種,在春夏兩季採摘只採鮮芽嫩茶芽的一芽兩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茶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幹。紅毛茶製成後,還要進行復雜精製的工序,紅茶與綠茶相比,主要是增加了發酵的過程,讓嫩芽由綠色變成深褐色。

該茶沖泡後,內質清芳,帶有蜜糖果香,上品茶又帶有蘭花香,香氣持久;湯色紅豔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鮮紅明亮,輕飲可品味其紅的清香;加入牛奶調飲也不減其香,由於祁門紅茶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外國人稱其為“祁門香”、“王子香”、“群芳最”。

總而言之:

中國紅茶品種豐富,各具特色,口感甜美,香氣馥郁,在選擇時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茶葉的特質選擇,堅持喝茶,亦能為身體續航,保持充足的精力,所以,有時間的話呢,您也可以為自己泡上一杯茶。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

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

每天瞭解一款茶

1.

主要產區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鎮太姥山一帶

簡單介紹

白琳工夫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紅茶,以主

產地福鼎白淋命名,和坦洋工夫、政和

工夫並列為閩紅三大工夫茶。自琳工夫

十分講究鮮葉的採摘,以福鼎大白茶與

福鼎大毫茶的一芽一到二葉為主。

2.

品質特徵

補條索:條宋細長彎曲,緊結纖秀

◆色澤:黑黃,拔有橙黃自毫

許湯色:豔麗紅亮

補香氣:鮮爽偷快,毫香心心

滋味:清鮮甜和

關鍵詞

【性溫和】【紅茶】【白淋」

【全發酵】【福建三大工夫紅茶】

3.

沖泡建議

茶水比

1:40

水溫

90℃~100℃

沖泡時間

10杪左右

適宜器皿

蓋妮、茶壺

沖泡次數

5~7次

洗茶

快速潤茶一次

工夫紅茶有哪些不同的種類

工夫紅茶有哪些不同的種類

  導語: 可以說每個區域都可以出產茶葉,但是不一樣區域出產的茶葉味道和品質都會不一樣,很多人不禁想問了最好的工夫紅茶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具有代表性的工夫紅茶

  一、祁紅工夫

  祁門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有百餘年生產歷史。主產安徽省祁門縣。祁紅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寶光和香氣濃郁而著稱。祁紅工夫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葉底嫩軟紅亮。

  祁門紅茶品質超群,被譽為群芳最,這與祁門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是分不開的,土地肥沃,腐殖質含量較高,早晚溫差大,常有云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二、閩紅工夫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1、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系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稍淺,味醇和,葉底紅勻。

  2、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福安、拓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澤鮮亮,條形秀麗。

  3、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產於福鼎縣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屬於小葉種紅茶。19世紀50年代。閩、廣茶商在福鼎經營加工工夫茶,廣收白琳、翠郊、黃崗、湖林及浙江的平陽、泰順等地的紅條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

  白琳工夫紅茶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顆粒絨球狀,色澤黃黑油亮,沖泡後香氣鮮純有毫香,滋味清鮮甜和;湯色淺亮;葉底鮮紅帶黃,經久耐沖泡。

  三、滇紅工夫

  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雲南臨滄、保山等地,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幹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豔亮,香氣鮮鬱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

  滇紅工夫因採製時期不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淨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雖芽毫顯露,但淨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乾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淨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滇紅工夫茸毫顯露為其品質特點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黃、菊黃、金黃等類。風慶、雲縣、昌寧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黃,勐海、雙扛、臨滄、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黃。同一茶園春季採製的一般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茶毫色多呈菊黃,唯秋茶多呈金。

  滇紅工夫內質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茶區的雲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所產的工夫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滇南茶區工夫茶滋味濃厚,刺激性較強,滇西茶區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四、湘紅工夫

  湘紅工夫,是湖南工夫紅茶的統稱,因安化是湖南倡制紅茶最早的縣份之一,當地生產的紅茶量大質好,馳名中外,享有湖紅代表的光榮稱號。湘西石門、慈利、桑植、大庸等縣市所產的工夫茶謂之湘紅,歸入宜紅工夫範疇。

  湖紅工夫以安化工夫為代表,外形條索緊結尚肥實,香氣高,滋味醇厚,湯色濃,葉底紅稍暗。平江工夫香高,但欠勻淨。長壽街及瀏陽大圍山一帶所產香高味厚(靠近江西修水,歸入寧紅工夫),新化、桃源工夫外形條索緊細,毫較多,鋒苗好,但葉肉較薄,香氣較低,漣源工夫系新發展的茶,條索緊細,香味較淡。

  五、川紅工夫

  川紅工夫產於四川省宜賓等地,是本世紀50年代產生的工夫紅茶。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內質香氣帶有明顯的焦糖香是它的品質特點,滋味濃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柔軟紅勻亮澤。

  因宜賓地區位於四川盆地擁有獨特的氣候特點,溫、光、水、氣條件良好,因此川紅具有開採早、芽嫩勻齊、品質好的突出特性和優異品質。

  六、宜紅工夫

  宜紅工夫產於鄂西山區宜昌、恩施兩地區。鄰近的湘西石門、桑植、慈利等縣亦有部分生產。

  宜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細有金毫,色澤烏潤,香甜純高長,味醇厚鮮爽,湯色紅亮,葉底紅亮柔軟。茶湯稍冷即有冷後渾現象產生,系我國商品質的工夫紅茶之一。

  結語: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工夫紅茶有的種類,大家看完之後對工夫紅茶的種類都有所瞭解了嗎?希望這篇對你有所幫助!

;

各種紅茶的名稱及口感?

紅茶包括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和紅茶茶珍。

1.小種紅茶泡水後湯色橙黃透亮,香氣自然,類花果香,滋味醇厚;煙燻小種帶松煙香,桂圓湯味。

2.工夫紅茶原料細嫩,制工精細,外形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香氣濃郁,滋味醇和而甘濃,湯色,葉底紅豔明亮。

3.成品茶外形條索緊結、雄壯、肥碩,色澤烏潤,湯色鮮紅,香氣鮮濃,滋味醇厚,富有收斂性,葉底紅潤勻亮,金毫特顯,毫色有淡黃、菊黃、金黃之分。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沿革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正山小種紅茶於1610年流入歐洲。1662年,當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她的嫁妝裡面有幾箱中國的正山小種紅茶。從此,紅茶被帶入英國宮廷,喝紅茶迅速成為英國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早期的英國倫敦茶葉市場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種紅茶,並且價格異常得昂貴,唯有豪門富室方能飲用,正山小種紅茶成為英國上流社會不可缺少的飲料。英國人摯愛紅茶,漸漸地把飲用紅茶演變成一種高尚華美的紅茶文化,並把它推廣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國更在中國的福建省廈門市設定基地,大量收購中國茶葉。英國喝紅茶比喝綠茶多,且又發展出其獨特的紅茶文化,均與上述歷史事件有關。因為在廈門所收購的茶葉都是屬於紅茶類的半發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國,取代了原有的綠茶市場,且很快成為西歐茶的主流。

武夷茶色黑,故被稱為''Black tea''(直譯為黑茶)。後來茶學家根據茶的製作方法和茶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武夷茶沖泡後紅湯紅葉,按其性質屬於''紅茶類''。但英國人的慣用稱呼''Black tea''卻一直沿襲下來,用以指代''紅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紅茶

TAG標籤:閩紅 工夫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