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怎麼寫打油詩

1. 打油詩怎麼寫

一般人把俚俗的詩稱爲“打油詩”,這裏有個典故。

怎麼寫打油詩

唐朝有個人叫張打油,寫了一首詠雪的詩: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全詩用語俚俗,淺白顯露,張打油名聲就此傳開。後來人們把用語俚俗的詩均稱爲打油詩。

有趣的是,歷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傳蘇軾長的是馬臉,蘇小妹的前額特寬,兩人曾互作打油詩戲謔對方。

蘇軾首先發難: 前腳未出閨房內,額頭已到華堂前。 蘇小妹不甘示弱,反脣相譏道: 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嘴邊。

明初大才子解縉生性滑稽詼諧,機智善變,一次隨朱元璋同出釣魚,朱釣了半天,不見一條魚上鉤,大爲光火,解縉忙在一旁恭維: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魚。 直說得朱“龍顏大悅”。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願貪圖寶貴,寫了一首打油詩掛在自己書房裏表明心志: 不鍊金丹不坐禪,桃花庵裏酒中仙。 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清代的鄭板橋也有一首類似的自勉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打油詩多用來嘲諷、戲弄別人。相傳紀曉嵐爲某官母親寫壽聯時,提筆即寫:太老夫人不是人。

某官臉上不覺青筋暴露,面色鐵青。紀不慌不忙續道:九天仙女下凡塵。

該官員轉怒爲喜,連嘆精妙。不料紀大筆一揮,卻是:養兒偏慣去爲賊。

該官員當即昏蹶在地。手下來弄醒他時,紀又續上一句:偷來幡桃敬母親。

再回頭看那官員時,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狽不堪,恰似去鬼門關走了一遭。同樣的例子還有一個。

古代某書生爲一陶姓人家祝壽,獻一打油詩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壽,壽比滂沱雨更多。

詩的前三句把主家氣得暴跳如雷,結句異峯突起,神來一筆,使祝壽詩滿篇生輝,足見書生運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調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

據云,李在任兩江主考期間,衆士子不服,與李吟詩聯對。比到最後以麻雀爲題,各人吟一首詩。

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詩。其一雲: 一窩一窩又一窩,三四五六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鍾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其二雲: 一個一個又一個,個個毛淺嘴又尖。 毛淺欲飛飛不遠,嘴尖欲唱唱不圓。

莫笑大鵬聲寂寂,展翅長鳴上九天。 衆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繼而哭笑不得,最後呆如木雞。

李調元含笑不語,揚長而去。 也有寫打油詩的皇帝。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年間,某翰林上書時,將“翁仲”誤作“仲翁”,乾隆順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許爲林翰,罰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將“功夫”、“翰林”、“通判”寫作“夫功”、“林翰”、“判通”,這位翰林滿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數一首諷刺一些所謂的詩人的打油詩: 生平不見詩人面,一見詩人丈八長。

不是詩人長丈八,如何放屁在高牆? 此詩語言粗俗,譏誚詼諧,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詩人”們無地自容。 打油詩也常用於吹牛。

古代一干讀書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噓自己的才學,爭執不下,最後決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現自己才學的詩定高下。一書生技壓“羣雄”,勇奪冠軍。

其詩云: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故鄉。 故鄉文章數舍弟,舍弟與我學文章。

此詩一出,其他書生再無話說。 把打油詩的吹牛功能發揮得登峯造極的當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那個詩界泰斗也寫出“楊家有個楊大媽,今年年紀五十八。

身材長得高又大,濃眉大眼闊嘴巴”的“全民皆詩人”的年代裏,涌現出了許多“農民詩人”,有四首打油詩當屬“代表作”: (一) 種個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嶽山上頭。 把它扔進太平洋,地球又多一個洲。

(二) 一個稻穗長又長,黃河兩岸架橋樑。 十輛汽車並排走,火車開來不晃盪。

(三) 一頭肥豬大又長,豬身橫跨太平洋。 豬背可以降飛機,豬身成了飛機場。

(四) 稻堆堆得圓又尖,社員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雲擦擦汗,湊近太陽吸袋煙。

還有一種特殊的打油詩,整首詩十七字,民間俗稱爲“三句半”,這裏也有一個故事。相傳古有一書生,自視甚高,恃才放曠,常自詡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實際寫作中,就是一首絕句,也常常在念最後一句時卡了殼,只得匆匆用二個字結束,於是獲得了“三句半”的雅號。

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農家姑娘,詩興大發,出口吟道: 夕陽照山莊,走來一姑娘。 金蓮只三寸,橫量。

那農家姑娘一聽,氣得花容變色,叫來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縣官是姓王的,不覺脫口而出: 縣官本姓王,一心當皇上。 咔嚓只一聲,命喪。

2. 什麼叫打油詩

1、釋義

打油詩是舊體詩的一種,即俳諧體詩。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相傳由中國唐代作者張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灝在其《通俗編·文學·打油詩》中曾引張打油《雪詩》雲:“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則稱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爲“打油詩”。另外,有時作者作詩自嘲,或出於自謙,也稱之爲“打油詩”。

2、由來

打油詩,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要求的文學知識和格律不高,便於普通人口耳相傳。同時是由於社會的動盪不安,人們對現實的批判,對社會的認識以及面對生活所表達的一種形式。打油詩,創造起來較易,便於廣大人民羣衆接受,便於記憶等。打油詩流傳開來。

3、文學價值

打油詩是典型的俗文學。也許正因爲這“俗”,一些“正統”文人才把它視爲旁門。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說:“思想文藝上的旁門往往比正統更有意思,因爲更有勇氣和生命。”周作人對旁門文藝的高度評價,也適用於對衆多名人打油詩的評價。許多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好多正統的詩歌更有意思。打油詩的魅力在於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詩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譏諷,包容文史知識,體現名人的個性、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很多與詩有關的故事也很生動有趣。打油詩正如愛因斯坦給卓別林的信中寫道:“你的電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看懂”,而顯得同樣偉大。

3. 黃昏時的景象怎麼寫(不要詩句,也不要重複的.)

當你向西遠眺時,那熔金般的烈焰,漸漸的由絢爛歸於平淡,那一瞬間,一種溫馨的感覺便會從心中油然而生. 一抹殷紅色的夕陽照在西山上,湛藍湛藍的天空浮動着大塊大塊的白色雲朵,它們在夕陽的輝映下呈現出火焰一般的嫣紅,倘若你仔細地看,你會看見那雲絮在空中飄動,就像置身於輕紗般的美夢似的,會使你遠離煩惱的困擾. 我在校園的操場上愜意地漫步着,步子放得那麼的輕,那麼的慢,似乎不願意去打擾這醉人的黃昏. 疲憊了一整天的眼睛,在這時候,矚目西方,只見斜陽已經銜着山巔了,殘陽如血,霞雲似火,給校園、樹林、河流、村莊、山巒鍍上了柔和的胭脂紅色,周圍還放射着淡淡的金光. 池魚歸淵,炊煙喚子,客旅兼程.夕陽吻地的輕響,劃分了白天與黑夜.於是投林的倦鳥,也便如詩人焚燒的詩稿,載着夕陽的殷殷血焰歸去了…… 一陣清爽的夜風撲面而來,彷彿一切煩惱與疲憊都置之度外了,身體的每一根緊張的神經也漸漸舒緩了;風兒吹皺的河面,泛起了層層漣漪,折射着殷紅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紅色的瑪瑙,熠熠生輝;遠處的小竹林閃着綠幽幽的光,在微風中輕輕搖響竹葉,風兒吹動樹葉那颯颯作響的聲音,像唱着一首動聽的歌;高空的風,恣意地追逐着、戲弄着,撕扯着雲朵. 再往下看,一條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調和晚霞的紅暈,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靜謐的氣氛,而竹子那風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麗似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們心目中倍增親切;幾條小漁船歸航了,在河面劃開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紋. 小鳥時而在半空中飛過,時而能聽見喜鵲那清脆悅耳的鳴叫,這時,我才從黃昏的夢中甦醒過來. 太陽落山了,燃燒着的晚霞也漸漸暗淡下來了. 轉眼間,西天的最後一抹晚霞已經融進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漸暗下來了,四周的羣山,呈現出青黛色的輪廓,暮色漸濃,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這宛如一首交響曲的尾音,優美極了,但卻漸漸地歸於岑寂、無聲,引起人們心中無窮的感喟,給校園的黃昏鋪上一層感人肺腑的詩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它無與倫比的磅礴氣勢;“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它成熟的風韻;“人間重晚情”更襯出了它的寧靜…… 漸漸的,漸漸的,夜幕降臨了,我的腦海中還浮現着那醉人的黃昏,那美麗而令人心馳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視線、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這美得難以形容的“黃昏圖”所沉浸了,我陷入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中,不能自拔.。

4. 寫打油詩應注意什麼

打油詩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是典型的俗文學,但是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好多正統的詩歌更有意思。

打油詩的魅力在於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詩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譏諷,包容文史知識,體現名人的個性、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很多與詩有關的故事也很生動有趣。

所以要想寫出好的打油詩,第一要押韻,第二就是儘量運用修辭首發增加它的生動性,第三就是語言要通俗詼諧,第四就是思想要健康(骯髒的語言當然寫不出好作品)。符合上面這四點,相信寫打油詩不在話下了。

TAG標籤:打油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