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關於茶葉的論文題目

關於茶葉的論文題目

1. 茶葉的歷史演變及文化傳承

2. 茶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

3. 茶葉生產與加工工藝的探討

4. 茶葉市場供求變動對茶農收入的影響

5. 中國茶文化與國際茶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6. 地理環境對不同茶葉品質的影響

7. 茶葉價格的形成及變動因素

8. 茶葉品牌形象塑造及其市場營銷策略

9. 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10. 茶葉科技創新在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方面的應用研究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有關茶的論文可以寫什麼

這個回答真的很汗!!!!

茶文化論文

  茶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有關於茶文化的論文寫作越來越多。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文化論文,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論文1

  茶文化與傳統音樂共通性探究

  第一篇:茶文化與傳統音樂共通性探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文化中擁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來我國曆史文化的結晶。品茶日益成爲現代社會人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尋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傳統音樂作爲我國文化中又一大瑰寶,集合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紹了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各自特點,再以兩者的共通性作爲重點研究對象,最後以茶文化中傳統音樂的應用爲切入點進一步闡述了兩者的美妙結合。

  關鍵詞:

  茶文化;傳統音樂;共通性;應用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其在我國文化中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更是成爲了社會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點綴。其所代表的文化凝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代表,是千年以來茶文化的結晶。品茶日益成爲現代社會人們緩解工作壓力尋找知己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傳統音樂作爲我國文化中又一大瑰寶,集合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中華民族特有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是走向世界作爲中華文明流傳下來的根基。本文首先介紹了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各自特點,再以兩者的共通性作爲重點研究對象,最後以茶文化中傳統音樂的應用爲切入點進一步闡述了兩者的美妙結合,進一步闡述了兩者的共通性。

  1茶文化與傳統音樂

  1.1茶文化

  茶文化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結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積澱。茶在《詩經》裏面就已經出現,據《詩經》記載,茶是一種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農嘗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現過對茶的描述“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國以前,茶一直作爲一種藥材在民間使用。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開始萌芽,文人雅士開始將茶作爲一種飲品,將飲茶作爲一種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唐代,陸羽著書《茶經》,標誌着唐朝茶文化的興起。從唐朝開始,茶道盛行。宋元時期,隨着茶業的發展和推動,茶文化也隨之越發繁榮。產茶開始規模化批量化,各種品茶社開始興起。明清時期,茶文化已經日益普及,茶業已經成爲一種成熟的行業,各種茶詩、茶室如雨後春筍,不計其數。現當代,茶行業作爲大家熟知的行業遍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葉銷售,茶社,茶飲料,茶餐廳等。飲茶更是成爲了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僅如此,中國的茶文化已經傳到國外,並廣受歡迎。比如日本,將茶道發揚光大,成爲了日本文化的瑰寶。在法國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詩意,是一種溫柔的飲品,英國人將茶看作是美容養顏的特殊飲品。

  1.2傳統音樂

  中國的傳統音樂,我國傳統文化的又一瑰寶,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音樂風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現當代音樂體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國音樂走向世界的根基。與茶文化一樣,中國的傳統音樂也有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據相關史料記載,傳統音樂始於夏商周時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爲鐘鼓樂隊。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隨着民族大融合,中國的傳統音樂得到發展,其音樂形式變得更加多種多樣,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傳統音樂開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鮮。宋明清開始,中國的傳統音樂走向成熟期。這一時期,中國的傳統音樂更加的世俗化和社會化。無論是演出人員還是聽衆都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這一時期的音樂有一種承前啓後的作用,既繼承了上一時期的優秀音樂成果,也開創了新的音樂風格。現當代時期,中國的傳統音樂更是得到了更爲廣泛的發展和繼承。傳統音樂中的各大流派日漸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衆化。隨着一系列傳統音樂的對外演出,我國的傳統音樂也越來越被外國友人所接納,成爲當代世界音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茶文化與傳統音樂的共通性

  2.1悠久的歷史

  中國作爲茶的原產地,被認爲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在詩經已有記載,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後在唐朝開始興起。陸羽所著《茶經》,代表着中國茶文化的興起。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後更是將茶文化發揚光大,茶業成爲一個興盛的行業。明清更是將我國的茶文化推向頂峯,茶文化盛行,各種茶詩、茶市、茶社等不計其數。傳統音樂和茶文化一樣,也擁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其產生於夏商周時期,以鐘鼓樂爲代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形式更加多樣,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傳統音樂得到了發揚和繼承,也逐漸走向成熟。現當代,傳統音樂以各種方式開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見,中國的茶文化和傳統音樂一樣,都有着悠久的歷史。這也是茶文化和傳統音樂在很多時候能夠相結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2.2信息的載體

  茶文化,作爲一種在全世界廣泛流行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在本質上與音樂一樣,都是信息傳遞的載體。茶香的傳遞,不需語言不限形式,更不問品茶人的高低貴賤。它傳遞出一種人們只需品味只需意會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優雅爲人所知所稱讚。這種信息的傳遞是美妙的。同理,音樂的傳遞也是如此,品樂之人無論高低貴賤,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從音樂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態。無論創作音樂的人還是欣賞音樂的人都能從這音律中體會自己的情感,並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見,無論是茶文化還是傳統音樂,都是一種信息的載體,傳遞着綿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3娛樂與藝術相結合

  不言而喻,傳統音樂儘管藝術性非常強,但是從其產生開始就被當做娛樂工具的一種。夏商周時期的鐘鼓樂,是皇親貴族們用來飲酒配樂和歌舞配樂的一種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箏還是琵琶,都是爲文人雅士助興所用。隨着歷史的發展,傳統音樂被繼承和發揚,將娛樂化和藝術形式相結合。茶文化也和傳統音樂一樣,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都有其娛樂成分,在古代,飲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種娛樂方式,和飲酒一樣。現當代,茶也成爲了當代年輕人緩解生活工作壓力、交朋結友的一種有效方式,飲茶時品音,不失爲一種美妙的生活方式。

  2.4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出現很大程度上充實了中華民族文化。中國的文人雅士總是將茶與自身的情操相結合,是一種高雅生活方式的典範。古詩詞中,關於茶的詩句也是不少。陸羽的“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和楊萬里的“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等等詩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與高潔,從而表達了自身品茶的快樂。傳統音樂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種投射,以音樂來傳達自身的情緒和情感,也讓聽衆瞭解這種情緒和情感,以達到精神上的共鳴。文人雅士描寫傳統音樂的詩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鳴”的《琵琶行》以及岳飛“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小重山》等詩句都是將中國的傳統音樂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從古至今,茶和傳統音樂一樣,都是情感表達、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茶文化和傳統音樂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傳統音樂與茶文化的結合點

  3.1以茶品音

  在現當代,茶文化和傳統音樂越發相結合。例如,很多民族音樂的音樂館設有品茶坊,讓你在品茶的同時能夠欣賞到優美的傳統音樂。茶和音樂都是信息載體,當傳統音樂表達的情緒和某一種茶傳遞出來的信息相一致時,聽衆便能夠加深對音樂的認知,同時也更能體會創作者的情感。這種寓教於茶的傳統音樂欣賞方式將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結合到了一起,更加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3.2以音說茶

  越來越多的茶館會出現傳統音樂的表演,傳統音樂作爲背景音樂有利於品茶者的情緒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氣氛。在很多大型優質的茶館,不同的茶會選擇不同的傳統音樂。爲了表現不同茶的不同風格,背景音樂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鐵觀音甘甜品茶時可配洞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戲曲,烏龍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箏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見,因爲茶的品種,品茶人的性情不同,傳統音樂的搭配也隨之改變。我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不僅茶多種多樣,傳統音樂更是種類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樣的傳統音樂,使得兩者相互融合,讓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審美體驗。

  3.3茶音相溶

  從古代開始,就有說書人在茶館說書,也談琵琶者在酒樓賣唱。現當代,傳統音樂與茶文化的結合更是緊密。不管是茶樓、茶館還是茶社,傳統音樂隨處可見。琵琶二胡古箏各種音樂表演形式更是層出不窮,品茶者在品嚐茶的同時,還能聆聽優美且旋律動聽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煩惱。由此可見,爲了讓茶藝活動表現得更加盡善盡美,讓品茶者更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情調,傳統音樂的加入變得更加重要和具有意義。

  4結語

  由此可見,茶文化和傳統音樂都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着悠遠的歷史和極其深刻的文化底蘊。茶文化與傳統音樂有着很多的共通性,比如都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兩者傳遞出來的信息都能表達傳遞者的人生態度和感悟,都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等。在現代社會,通過傳統音樂在茶文化中的應用讓更多的人瞭解茶文化了解傳統音樂。在生活壓力如此大的現代社會,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結合應用對於城市白領的減壓和放鬆有着良好的效果,兩者的結合更加能夠促進傳統文化在我國的流傳和擴散,使人們更加了解茶文化了解傳統音樂,從而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胡娟.茶藝活動與傳統音樂的結合點分析[J].福建茶葉.2016(2):218-219.

  [2]劉娜.傳統音樂在茶藝表演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5(6):195-197.

  [3]尹藝蓓.傳統音樂以阮爲例與茶文化在審美層面的共通性[J].福建茶葉.2015(6):240-242.

  [4]莊嚴.音樂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與應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6(2):193-194.

  茶文化論文2

  茶文化與茶室空間設計研究

  摘要:

  文章簡單介紹了茶文化與茶室,針對茶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結合途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爲茶室設計與茶文化結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茶文化;茶室;空間設計

  俗話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茶葉大國,茶種類繁多,茶文化歷史悠久,並且隨着茶文化的發展,飲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飲茶自然需要場所,茶室、茶樓、茶館以及茶亭等修建數量不斷增多,隨着人們審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斷增加,對茶室空間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對我國現階段的茶室空間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在設計風格方面過於平俗,並不能夠充分的體現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間設計水平已經成爲困擾衆多茶室設計人員的難題。因此,本文針對茶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茶文化與茶室簡介

  1.1茶文化簡介。關於茶的起源,各家衆說紛紜,公元前200年的史書《爾雅》中記載了野生茶樹,《茶經》中記載“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還有許多學者認爲茶最早起源於秦漢時期等。隨着人們對茶的認識與理解,經過大量的移植、繁殖與生產,形成了現如今的規模。茶文化的發展可以概括爲“發乎神農,聞與魯周公,興與唐而盛於宋”,隨着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的發展,茶文化纔有瞭如今的程度,並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1.2茶室簡介。茶室始於我國唐代,盛唐時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漸開始鍾情於茶文化,並建造了獨特的茶事,爲中國茶禮、茶藝、茶道等的傳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設計中不斷引入風景,爲了防止出現室內風景衝突的問題,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室內空間設計,營造獨特的室內環境,以便於爲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飲茶的場所,同時還能夠從事文娛活動。

  2茶文化與茶室空間設計的結合途徑分析

  2.1空間設計。茶室空間設計應該包括服務檯、展示廳、茶庭、水池、庭院、長廊、茶室、儲物室以及大廳等等,爲了防止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重複的問題,應該嚴格規範所有茶室的空間大小,既可以利用簡單的空間佈局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營造一種清靜、簡單的氛圍,也可以採用複雜的幾何形體進行室內空間的劃分,體現出室內空間的不穩定因素,對茶室整體空間進行協調與制約。同時,還可以根據飲茶者的愛好,對茶室空間進行劃分,設置不同的功能區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國西南地區爲例,當地人偏好露天飲茶,特別是在迴廊、庭院中。

  2.2功能設計。在進行茶室設計時,應該根據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區進行相應的設計,主要包括品茗區、煮茶區、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區設計爲例,泡茶席也稱之爲茶席,是舉辦茶會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區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飲茶以及泡茶的場所,泡茶席設計時應該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舉辦茶會時,如果客人圍繞在茶桌邊,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環節;如果客人衆多,則應該將茶座設計在距離泡茶席較遠的位置,此時需要設計奉茶環節。現階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應該爲客人提供席地而坐、臥或者躺的場所,例如,採用大炕牀、地臺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將椅子改成坐墩、。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爲了方便移動,應該採用收納方便、具有摺疊功能的茶桌。爲了實現泡茶的目的,泡茶席應該具備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蓋置、壺墊、茶盅、茶碗、茶壺以及奉茶盤等;其二,儲茶器,用於存放茶粉或者茶葉的器具,例如茶甕、茶罐等;其三,備水器,用於棄置茶水、茶渣以及準備泡茶用水的設備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輔茶器,爲了方便泡茶的輔助器具,例如計時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時,還應該在泡茶席掛適當的字畫,擺放適當的飾品、雕塑,薰點適當的香料等,爲品茶之人營造寧靜、沉靜的氛圍。

  2.3茶室交通設計。茶室交通應該根據茶室建築戶型進行設計,主要包括衛生間、水池、服務檯、展覽室、庭院、茶室、大廳以及入口等,現代茶室空間設計應該重視不同空間的結合,防止出現空間組合重複的問題,以此提高室內空間交通設計的獨特性,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例如,爲了營造自然、現代感以及力度感,應該採用竹格柵進行頂棚設計,用於大廳、廊道頂部,還可以用竹子建造幕牆,營造茶室空間的現代感。在進行開敞式茶室空間設計時,應該重視與室外空間、環境的相結合,並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2.4服務設計。現代茶室服務設計指的是各功能區的附屬設施,主要包括儲物室、員工室、經理室以及衛生間等,在進行上述服務設施設計時,應該避免出現茶室功能與服務功能相沖突的狀況,同時還應該重視服務設計與茶室整體氛圍的協調性與一致性,以此爲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務,而不至於對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2.5照明設計。照明設計直接影響整個茶室的環境氛圍,因此,在進行茶室照明設計時應該充分的考慮人工照明與自然光照,人工照明應該根據茶室的整體環境選擇合適光源、顏色、尺寸的燈具,自然光照應該在茶室設計不同形狀的採光口,通過門窗、側面開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設計中燈具設計至關重要,在進行燈具設計時應該選擇與茶室整體設計風格相一致的燈具造型,並重視燈光顏色、發光方式的選擇。現階段,最常用的燈具形式包括檯燈、地燈、壁燈、投光燈以及吊燈等,照明方式包括側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體照明等。茶室內不同區域燈具的選擇也不同,在大廳應該選擇白熾燈進行漫射照明,儘可能的應用暖色光源;在服務檯應該採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燈,以此起到展示櫃展示產品和服務檯服務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應該採用投光燈,將投光燈鑲嵌在水池內壁,用透明玻璃將表面封住,在夜間燈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場合的指示燈,通常分爲走廊道路指示燈、室內通路指示燈以及應急避難指示燈。指示燈應該選擇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裝飾設計。在進行茶室空間設計時,爲了營造獨特的氛圍,應該重視室內空間裝飾設計,插花、掛畫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間設計的應用非常廣泛。具體表現爲:其一,插花設計,插花是美化茶室環境的重要材料,同時還能夠清靜身心、迴歸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禪茶花、文人茶花兩種,禪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講究自然,儘可能地避免出現對稱現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條、葉子、果實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現場插花也是茶室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佈置茶室時也可以自己到林間尋花覓枝,這樣既能夠美化室內環境,又能夠增加了迴歸自然的意境;其二,掛畫,掛畫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裝飾品,在選擇掛畫時應該選擇值得鑑賞或者表達心意的掛軸,例如,在重陽茶會上,可以懸掛墨菊圖,這樣能夠增加茶會的趣味和意蘊;其三,焚香,茶道點香的氣味不能含有雜氣,在迎客時焚迎客香,客人在門口能夠聞到清新、若有似無的氣味,能夠使茶席更加寧靜、安詳,如果讓可燃鑑賞香具,則應該擺設與整個茶室風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傢俱設計。現階段,市場上的茶室傢俱風格主要包括現代主義風格、休閒式風格、田園風格、日式風格以及中式風格,在選擇傢俱時應該選擇和茶室風格相匹配的傢俱,茶室中的傢俱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盤、茶沙發、茶凳、茶几等,傢俱的選擇應該根據室內空間大小、茶人的喝茶習慣等選擇。同時,傢俱材料選擇也至關重要,不同材質進行搭配,能夠爲人們的視覺、審美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傢俱的材料種類衆多,例如塑料傢俱、皮質傢俱、竹藤傢俱、鋼材傢俱、木質傢俱以及玻璃傢俱等,根據茶室的整體風格選擇相應的材料。例如,田園式風格,應該選擇竹藤傢俱、木質傢俱等。

  2.8地面設計。茶室地面設計應該重視簡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與親和力,受到廣大設計師和茶客的青睞,採用人工亞光木,不僅能夠呈現材料的本色材質,還能夠呈現隨意、自然的形態,呈現一種灑脫、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設計應該保證視野的開闊性,根據室內的環境氛圍採用相應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磚材、木材、玻璃等,綜合應用上述材料,進行別具匠心的拼貼,能夠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質、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進行地面形狀設計時,可以採用變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狀,給人一種韻律美、節奏感以及層次感。地臺空間是擡高部分室內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夠吸引人的目光,展現主人的性格,同時還能夠開闊視野,愉悅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間是下沉室內地面,在茶室內分割出一個富有變化、界限明確的空間環境,給人以寧靜感隱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別是在繁華的都市環境,下沉空間能夠放鬆人的神經,給人以輕鬆、愉悅的感受,這種迴歸自然、恬靜、休閒的地面形式,受到越來越多都市人的青睞。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爲體現、傳播以及傳承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進行茶室空間設計時,應該充分的將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間設計中,爲茶客營造充滿茶文化的茶室氛圍。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該合理的運用茶文化,創造寧靜、恬淡的環境,讓人們在吃茶、品茶的過程中領悟與體會到傳統茶文化,藉助茶室空間所獨具的靈魂,放鬆精神,在喧囂的現代城市中,實現內心的平靜發展。

  參考文獻:

  [1]華永.論我國傳統茶文化與現代茶室空間設計[J].福建茶葉,2015(6):160-161.

  [2]馬平.茶座的室內空間設計分析[J].福建茶葉,2016(1):75-76.

  [3]李文君,張君暘,張建華.茶庭與茶室空間的“靜”設計[J].上海商業,2015(6):38-41.

  [4]陳麗昀,李雅娜,郗金標.山水精神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運用[J].山東林業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陽,劉毅,沈化林等.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3(10):80-81.

有關茶藝專業的畢業論文?

現代茶藝館的發展及其對茶文化的意義

茶藝的藝術性及美感體驗

茶藝的表演藝術及歷史背景淺析

對於茶藝創新的一點認識

淺談茶藝表演中的肢體語言及審美

中國茶藝的“創意”與“茶理”

茶藝美學價值淺析——以鐵觀音茶藝爲例

基於工作過程的高職《茶藝》實踐教學

探討四川蓋碗花茶茶藝的教學特點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茶藝課程設計與教學

淺談花茶茶藝解說詞與古詩詞的結合

基於校行合作的高職茶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表演型茶藝解說的美學分析

中職茶藝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關於茶藝教育招生問題的探討

茶藝表演研究述評

高職學生茶藝技能培養研究

論茶藝的生產方式

從成都茶文化談高職院校《茶藝》課程的改革 以大學生實踐創新爲載體提高學生茶藝服務能力的實踐探索

茶藝美學論

中職生茶藝學力要求調查及啓示

有關於茶文化的論文2篇

  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有關於茶文化的論文,一起來看看。

  有關於茶文化的論文1

  茶服設計與茶文化研究

  摘要:飲茶具有很多好處,比如安神、靜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拋除一切雜念,與禪宗美學所表達的寧靜、自然和簡約的理念不謀而合。隨着中國傳統茶文化的不斷蓬勃發展,時代文化符號的再度興起和迴歸已經成爲一種趨勢,茶服飾文化正是在這種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衍生並發展起來,同時,茶藝服飾已經成爲急需系統化和科學化的問題。本文就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與茶藝服飾的演變進行探討,以期爲現代茶服飾設計的系統化和科學化提供借鑑。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現代茶服;設計;系統化;科學化

  伴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和審美情趣都出現了質的改變,人們越來越關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華的都市中,品茶已經成爲了一種時尚的生活追求,茶藝師穿戴的服飾已經成爲茶藝欣賞的一個重要內容。茶禮服飾要想真正地體現出中國文化特色,就需要從文化藝術傳統的美學思想和哲學觀點上進行深層次的研發,只有這樣,中國的茶服文化才能發展壯大,進而向世界傳播。

  1茶文化通過茶服進行着動態傳播

  現代社會中品茶已經成爲了一種時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藝展示的時候,需要通過服飾將茶道、茶境等結合成統一的整體。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飾三者之間相輔相成,都將以迴歸自我、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在當今社會,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禮儀演示的時候,都需要由茶服飾來進行文化的傳承,將其獨具特色的視覺美感真實地進行展現,茶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獨具特色的動態呈現內容之一也是通過茶服飾來展示的。但是,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國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代表着中國傳統特色的、包含着豐富茶文化的現代茶服飾。服飾代表着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徵,真實地展現了人們的精神風貌和思想觀念,同時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服飾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文化意識形態的影響,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茶服飾作爲茶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應該將茶文化所具備的精神文化意識形態完全融入到服裝設計中,而同時,一款極具視覺形態美、傳承文化內涵的茶服飾對傳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爲一款新興的日常着裝和職業裝,我國現代茶服飾目前在文化內涵傳承和創新設計方面還比較落後,所以,現代茶服飾的拓展空間和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2當代茶文化服飾設計理念

  2.1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養生保健功能的門派,同時道家也是最早重視茶的精神功能的門派,他們認爲茶可以較好地修身養性,道士們在時,往往要有茶相輔助。道家之所比較喜歡飲茶,與他們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關係,他們認爲通過喝茶、品茶可以脫胎換骨,因此傳說中的黃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較喜歡飲茶。道家茶服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素雅、乾淨的,他們的最高境界就是空靈、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營造的內心世界是自然、純淨的。在《中國茶謠》中,道家茶服傳承了道家傳統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較崇尚“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虛實相生”,比較注重自然、流暢的氣韻,道家茶服是從道家八卦圖形中演變而來的,服飾的主要色彩爲淺灰藍色,外面還要罩上一層白色袍衫,領口處使用的是交領設計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寬鬆。道家茶禮的表演者通常會選擇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飾給人隨意、飄逸的感覺,比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識特點,絲棉混紡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這樣穿着比較舒適,線條比較柔韌,具有較強的立體感,比較符合人的身體曲線,有仙風道骨的感覺。

  2.2禪茶一味

  茶與中國佛教禪宗有着親密的聯繫,伴隨着禪宗越來越盛行,佛門中飲茶的信徒也越來越多。在中唐時期,百丈懷海創設了《百丈清規》,從此後在寺院中茶禮變成了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禪堂中,必須用茶來供奉各位大佛,用茶來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內心變得更加純淨。對那些僧人而言,飲茶已經成爲他們每日的必修課,茶可以使他們快速地進入到打坐的狀態中。在《中國茶謠》中,男性居士的茶服與僧袍的款式比較接近,使用的顏色爲偏深磚紅色,給人以雄渾、質樸的感覺,茶服的層次比較多,且非常緊密,從而展現了敬慕、虔誠的心態,使用蓮花暗紋刺繡圖案來裝飾衣領,佛教中認爲蓮花是比較吉祥的花,非常的聖潔。柞蠶絲面料來製作外袍,感覺比較質樸,同時搭配緞面交領來修飾,整款服飾給人清雅、大氣的感覺。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較傳統的長衫,將領口設計成立領的形式,使用雙色雙層真絲紗質面料製作,整款茶服具有較強的垂蕩感,比較細膩、自然,服飾的特點與禪定的理念相融合,從而使茶服文化與茶禮形式的美感實現了有機的融合。

  2.3茶儒同禮

  儒家茶禮嚴格遵循儒學經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觀點,這也是儒家茶禮最核心的內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禮儀實現了有機的融合,藉助茶的沖泡過程將儒家教義精神進行了不斷的昇華。在進行茶服設計的時候,服飾的靈感來自於漢服,儒家文化比較推崇仁、義、禮、智、信的觀點,孔子比較維護周朝建立的規章制度,他認爲正色應該是黑、白、青、黃和紅,其他的所有顏色都屬於間色,同時將正色和間色附加上尊卑貴賤的等級象徵,服飾的色彩非常明確,不可以存在顛倒和混淆的情況,比如《論語》中就比較明確的記載“惡紫之奪朱”,使用“禮”來保持單色的純正位置,因此服飾全是純正的調或者是大紅色調。服裝設計的時候,通常會使用不對稱的配色進行搭配,整款服裝給人的感覺爲看上去比較完整,但是仔細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飾將儒家的精神理念進行了完美的詮釋,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對稱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較強的動感和時尚性,服裝製作的材料爲真絲軟緞和真絲織錦緞,將儒家茶道的正統經典視覺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

  3將茶文化融入現代茶服飾設計中

  3.1在廓形設計中滲透茶文化元素

  在設計茶服方面,立體透視與平面透視對比而言,更注重後者,根據茶藝的有效性、實用性要求,也就是飲茶者、泡茶者不會由於服飾的原因而影響茶藝的順利進行。在設計廓形中滲透茶文化元素可從如下兩方面得以充分彰顯:一方面,我國服裝市場中服裝類型、服飾樣式都是很穩定的,大多數服裝都是上衣下裳的類型,這種審美特徵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在這種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國內傳統服裝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對稱,在寬大舒鬆的包裹中,人們大部分肢體都被包裹起來。根據這一情況,在茶服設計中,可以根據竹子外形高挑、嚴謹、穩重和對稱的特徵來進行設計。另一方面,以泡飲龍井茶爲例,在泡飲時,幽香滿溢、色澤翠綠,讓人看了就有一種忍不住想品嚐的衝動。所以,在設計茶服廓形上,結合龍井茶泡飲中靈動飄逸、香飄四溢的特徵,通過至少兩層的搭配,注重服裝和人的立體空間形象,突破傳統服裝設計的對稱形式,以體現出一種飄逸、自如的氣質,這種氣質來源於人們在服裝穿着中所產生的光澤、曲線、動靜節奏的掌握,在設計茶服飾輪廓中發展自然、寬鬆的款式,與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間體現出古典高雅的氣質。

  3.2在設計面料中滲透茶文化元素

  亞麻布是國內特產之一,具有“天然纖維之王”的美譽,其觸感、手感都是極好的。製作亞麻布需要通過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認真、仔細,一道工序出現錯誤,就會影響到亞麻布的整體質量。品茗也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亞麻製作而成的面料,在整體上給人一種平衡、舒適感,也能體現出一種天然的韻味,體現出別樣的雅緻美、簡約美、整體美。歐根紗是一種半透明的輕紗,與真絲產品相類似,但價格要比真絲產品便宜很多。歐根紗通過染色之後,呈現出一種鮮豔的顏色,面料材質輕、柔、軟,但它必須要懸垂掛置,避免出現褶皺。在設計茶文化服飾中可利用歐根紗面料的特徵,尤其是其褶皺,這種不着痕跡的、自然形成的褶皺,在人體行走過程中,在光線的折射下會形成一種亦真亦幻的光,給品茶者營造出一種飄飄欲仙的氣氛。在方案設計時,應利用兩件套設計形式,在外罩綠色的歐根紗面料中,面料絲滑、垂墜、唯美涼爽,給品茶者一種輕盈、飄逸的感覺;在內裏上利用亞麻樸實的天然面料、視覺上的粗糙,爲品茶者創設出一種返璞歸真的氛圍。將兩種材質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襯、互補缺點的效果,在整體上體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視覺效果。在服裝肩部和下襬之處,將紡織顏料繪畫茶文化元素置於其中,其整體佈局與水墨畫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處。紡織顏料具有色澤鮮豔、類型多樣等特徵,卷草紋、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繪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具有較強的視覺美感。雖然看起來很簡潔,但是製作過程卻是很複雜的,每一塊圖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統一、協調,穿在身上有一種整體的對稱美感。但要注意整體格調的協調和統一,防止過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給品茶者造成視覺累贅。既可以直接選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現傳統手繪。

  3.3在色彩設計中滲透茶文化元素

  對於一整套服飾來講,其色彩是很關鍵的,色彩最先映入人們的眼簾,在整體設計中最爲重要,具有先發制人的作用。在設計茶文化服飾色彩中,應考慮到當代飲茶環境的特徵,禁止胡亂搭配,追求典雅、素樸之美。一是,從宗教上看,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禮”的思想,孔子構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將顏色分爲正色和間色兩種,正色包括紅、白、黃、黑和青五種,其餘顏色爲間色,正色與間色代表着主僕、貴賤之分,在定義服裝色彩中不能將正色與間色混爲一談。但以老子爲代表的道家推崇“順其自然”的思想,主張平淡素淨之美,將青色、、白色、皁色、紅色這五種顏色視爲正色。結合道家和儒家所劃分的正色,在設計茶文化服裝上進行整體規劃。從茶葉本色而言,可以將綠色作爲整體設計的基本色調,茶葉生長在雨水充沛的環境中,給人一種綠色、清新的感覺,綠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環境,是全世界人們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與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顏色對比而言,綠色不但不會打破空靈感,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清爽感,豐富了飲茶的整體意境。在設計色彩中,將綠色和白色兩種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緻、簡樸特徵彌補了空靈意境的不足,在整體意境中凸顯出一種朦朧美。另外,也可以在設計主色調時,選用白色這種素淨、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鵝和白色兩種顏色融合,色系簡潔、柔和,給人一種簡約美。而普洱茶、紅茶這類型的茶葉,在沖泡後,顏色呈現出棕色、紅色,醇厚深沉、穩重,整體上具有磅礴的氣勢。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設計中,滲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間接應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滲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體形象的,對其進行創新和提煉,體現出一種獨特、別緻的美感,爲品茶者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神清氣爽的感覺,讓他們帶着這種美好的感覺品茶,進而感受到品茶的樂趣。

  4結語

  茶服在進行設計時,將地域風俗和歷史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以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爲底蘊,同時接受現代文明的改造和影響。茶禮服飾要想真正體現出中國文化特色,就需要從文化藝術傳統的美學思想和哲學觀點上進行深層次的研發,只有這樣,才能將中國的茶服文化傳遍全世界。

  參考文獻:

  [1]鍾斐.生態茶服秀———茶文化國際傳播中的動態呈現[J].農業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張.淺談中國茶文化中體現出的道家理念[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3):54-57.

  [3]蔣琳.傳統神韻的變換--淺析傳統圖形在現代服飾圖案設計中的借鑑、融合、創新[J].新課程(下),2012(7):89-92.

  [4]黃玉冰.中國茶服的設計研究[J].絲綢,2011(7):92-95.

  有關於茶文化的論文2

  當代中國茶文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隨着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廣和傳播。茶服成爲一個全新的茶元素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茶文化的傳播中呈現出傳統與時尚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茶文化;茶服;文化傳播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發展,並由此產生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中國茶文化也得到了廣泛傳播與推廣。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底蘊,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後,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斷的延伸和創新。隨着世界經濟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茶文化成爲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

  1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即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和優秀代表。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文化與中國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產生了密切的關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內涵。儒家有內省、和親的思想理念;佛家清淨、禪機;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些豐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體現,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茶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精神寄託,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豐盈了人的內心,也昇華了人的品質。從古至今,人們賦予了茶豐富的思想內涵,並將茶與情感、禮儀聯繫在一起。從皇室貴族到平民百姓,人人愛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對茶的喜愛已經達到了癡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茶文化與其它藝術不斷融合,體現了更強大的社會文化功能,並滲透到社會的風俗習慣和價值體系中。茶文化的終極價值體現在人們能夠在平等、自強、自主的社會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夠使中國價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動態審美特徵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生活方式與審美理念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們對於精神領域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飲茶是當前城市人羣最喜愛的一種休閒方式,能夠給忙碌的人們提供一種放鬆身心的機會。在茶藝和茶道過程中,服飾與茶需要進行有效的融合,以體現茶文化的藝術內涵和審美價值。茶服是在行茶時所穿的服裝,早在漢代,就有關於茶服的記載。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裝和服飾。從茶服的發展歷史來看,雖然在一些茶藝表演中也採用了專門的服裝,茶服的式樣也在不斷增多,但是主要特點是以仿古爲主。這種古裝茶服從設計到服飾都與中國傳統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時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服飾,能夠體現茶文化內涵,具備茶藝表演功能的服裝。隨着對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來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將茶服與時代發展相融合,集合古典與時尚元素,將生態理念滲透入茶服設計中,通過各種時裝秀展示中國茶服風采,體現茶服的審美特色。茶服的動態審美是指茶服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神態。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內涵不僅可以通過茶藝、飲茶等方式呈現,同時也可以通過服裝表演等方式呈現,茶服可以作爲一個全新的動態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展現其豐富的審美特徵。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也面臨着流失,歷史的迴歸成爲人們推崇的時尚潮流。茶服作爲人們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僅代表着中國傳統茶文化,同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蘊含的茶文化內涵,才能對茶服做出準確的定位,使其成爲代表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品。

  2.1音樂審美

  在茶服的呈現過程中,音樂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能夠使觀衆形成聽覺與視覺的統一,獲得審美的享受。音樂具有流動性和節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時,音樂能夠烘托出熱烈的氣氛,使觀衆產生情感的共鳴。在音樂的配合下,人們能夠從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動性的美感。音樂能夠給予人們茶服創作的靈感,並通過音樂展現設計師的構思與效果。對於欣賞者來說,既能夠看到茶服的色彩、圖案和樣式,滿足視覺享受,同時也能夠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音樂與茶服的融合,能夠利用音樂提升茶服的表現力,引導和啓發觀衆的聯想。其次,利用音樂與茶服的結合,能夠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內涵,用音樂這種無形的藝術提升觀衆的審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現更具節奏感和鮮活性。同時在欣賞茶服時體會到傳統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優美意境。

  2.2服裝審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茶服作爲服裝的一類,也被設計師賦予了生態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種行茶服裝,更具備了環保安全的優點,穿着之人能夠從中感受舒適放鬆的心情,尋求迴歸自然的精神體驗。傳統茶服具備了傳統的民族服飾特點,從布料、圖案到樣式,都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可以說,傳統茶服體現的更多是古代服裝的特點,而茶文化氣息卻不夠濃厚。隨着茶文化的不斷髮展演變,茶服也出現了不斷的創新,茶文化內涵的滲透,使茶服的設計與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緊密。生態理念的滲透爲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設計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設計師注入生態理念,與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關係。茶是一種自然之物,隨着歷史的發展變遷,茶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時尚元素,與時代潮流逐漸融合。茶服作爲茶文化的代表,被賦予了優雅純粹的特點,同時具備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氣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現代時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與民族傳統服飾相結合的服裝,在茶藝表演中,茶服的運用十分廣泛。茶藝表演者的服飾對於表演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濃厚的茶文化底蘊,其次,茶服與茶藝及環境相融合,需要設計師的專業設計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視覺藝術與文化藝術的融合。優秀的茶服不僅美觀典雅,而且能夠與茶藝融爲一體,體現出深遠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獲得身心的愉悅,並且從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藝術魅力。

  2.3表演審美

  除了茶藝表演外,服裝表演也使茶服呈現出另一種美的方式。隨着社會的進步,現代服裝表演形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儘管基本形式仍然是傳統模式,但是卻在表演中加入了許多流行元素。優雅的茶服配以美麗的模特,在各種音樂燈光背景下進行展示,使商品與藝術品得到完美的結合,不僅營造出濃濃的茶文化氛圍,同時也爲觀衆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模特賦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態充分體現了茶服的性格特點。模特是流動的,音樂與燈光是流暢的,一切藝術元素都在茶服中變換交融,使茶服這一服飾傳遞出豐富的情感,不僅滿足了服務表演藝術的發展需要,同時也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播與推廣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動中的展現

  中國茶文化有着悠久的發展歷史。飲茶是中國人最喜愛的休閒方式,已經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國許多城市,都有飲茶的風俗習慣,例如杭州有全民飲茶日的法定節日。全民飲茶日有着廣泛的影響力,不僅國內的多個城市積極響應,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也紛紛向當地民衆贈送中國茶,使中國茶文化得到積極的推廣和傳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現了生態茶服展示,也成爲當時人們熱議的話題。這場時裝秀主打生態理念,雖然沒有精美的舞臺效果和走秀場,模特也並非專業出身,但正是這種自然而充滿青春活力的表演,體現出茶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將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無遺。模特與觀衆近距離接觸,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時也營造出一種更直觀的藝術美感。各種優雅美觀的茶服表演爲觀衆帶來了愉悅的視覺享受。許多來自國外的模特也給茶服增添了異域風情。在此次全民飲茶日活動中,茶服表演成爲當天的亮點。尤其是活動在結束後,還向全國各地的茶館及茶企業及個人徵集各種特色茶服,並進行評選活動。此次活動也吸引了許多茶服設計者以及從事茶藝表演的參與。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這些茶服作品,不僅體現了茶的靜謐和優雅,以及茶自然質樸的特質,同時也結合了服飾的創意靈感,表達了一種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茶人思想,體現了茶、自然與服飾的精妙統一。

  4結束語

  茶服作爲茶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茶藝表演中的重要組成元素。隨着茶服的發展變遷,茶服也被設計師賦予了更豐富的理念,生態茶服是茶服的創新元素,已經成爲當前時尚服飾的代表,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此後,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團體和個人參與到茶服的設計與應用中來,爲茶服發展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各種豐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吸引着人們的眼球。以茶文化爲主題的各種茶服設計也做出了越來越大膽的嘗試,不僅引領了服裝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創新性和時代性,同時也有力地倡導了中國飲茶之風。在古典與現代元素的結合中,充分展現了中國茶文化的時代特色,在與世界時尚接軌的同時也重新開啓了中國茶文化的創新篇章,使中國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有力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繼東,胡正榮.超越與迴歸:談國際傳播的價值問題[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4):5-7.

  [2]黃玉冰.中國茶服的設計研究[J].絲綢,2011(7):40-45.

  [3]李曉巖.時裝表演的節奏韻律美—————動與靜[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18-19.

  [4]朱寧,王彥.展示的藝術————談服裝展示的多元化藝術表現[J].宜春學院學報,2010(1):169-171.

  [5]姜添文,張.淺談中國茶文化中體現出的道家理念[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3):160.

  [6]蔣琳.傳統神韻的變換———淺析傳統圖形在現代服飾圖案設計中的借鑑、融合、創新[J].新課程(下),2012(7):158.

 

畢業論文

由魏晉南北朝(公元三世紀起)到唐代(公元七世紀起)是茶飲的"轉變期",這可能是因爲茶樹的發現愈來愈多,製茶技術愈來愈進步,尤其唐朝更是由貴族化漸納入民俗的時代,因此飲茶的風氣才逐漸的普遍流傳開來。

唐代飲茶的風氣已頗盛行,不僅貴族們喜愛啜飲,民間飲茶之風也大爲流行。當時陽羨唐貢山所產的"貢茶",是皇室喜愛的珍品,產量不多,非常名貴,那時陽羨茶得在清明前送到長安,做好的茶,即快馬加鞭,-夜奔行數千裏,到朝廷必先薦宗廟後賜重臣,以茶開清明大宴,茶的身價由此可知。因受到宮廷的重視,才由官府培植茶樹。於是茶樹由野生而成農物栽種。接着民間再種植,因此有了"茶稅"的出現。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由於上位者的喜愛與重視,民間亦羣起效尤,於是飲茶蔚爲風尚,尤其是各大都市到處可見茶肆,茶經有云:"……謝安、左思之徒,似皆茶飲,是以與時俱廣,浸於世俗,至國朝而盛,兩都荊州、渝洲諸地、,已爲每家必飲之物。"這是描寫茶飲盛行的情況。又封洛見聞記載:"開元中泰山有降魔大師,與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依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由這兩段訪載,亦可爲茶飲風行的左證。而詩風盛行的唐代,詠茶的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也更證明當時的茶風。

陸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鴻漸,又季庇,對茶有很深的造詣,時人稱之爲"茶神",他奉詔着茶經,茶經一出對飲茶之風,尤有推波助瀾之勢,全文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個單元: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等十章,對茶有全盤的介紹,是中國茶道的先聲,也是中國茶道最原始最俱體的指導原則,以後的茶書皆依此改良。

唐代諸多名家也都是嗜茶者。繼陸羽之後的茶道名家當屬盧仝,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着有"玉川子詩集",嗜茶如命,所著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妙趣橫生其中的"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及"盧仝七碗茶"更爲後來品茗者傳誦不已。

唐時不僅國內飲茶,也輸往各國。由"榷茶使"司掌,(宋稱爲"茶馬司"),當時來華留學生也日本爲多,日本僧人"最澄",學成後將茶苗帶回日本,於是日本開始植茶。至宋代日本榮西禪師來我國留學,寫成"吃茶養生法",日本的茶經於是誕生,日本的茶道開始宏揚,至江戶時代產生無數流派,且注入日本人的精神,再賦與宗教及禮教意味,成爲"日本茶道"。

宋朝

宋人飲茶,基本上仍依循唐朝的準則,又從高雅的享受更發揚光大,這與宋代理學的清談也有關係,於是士大夫爭相講求茶品、火候、煮法及飲效等,並已經不再茶中添煮薄荷、茱萸、橘皮等物了。有關於茶的吟詠更是藻墨豐富、舉之不盡。而當時"茶禮"及"奠茶"兩種習俗的存在,是使茶更爲民間重視的原因,至今民間相親,還是有讓女方奉茶給男方來相親的親友的習俗。

"工書畫、通百藝"的宋徽宗更是以皇帝之尊,親着"大觀茶論"二十篇,其中雖仍與蔡襄(字君謨)的"茶錄"雷同,但仍是茶道中珍貴的重要文獻。

宋朝文人也都是品茗行家,如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司馬光、蔡君謨…等,也都有詩句贊茶,甚或着文立論,其中東坡與君謨的"鬥茶"及東坡與司馬光的"墨茶之辯"更傳爲佳話,而民間也常以鬥茶爲樂。所謂"墨茶之辯"是指有一天司馬光開東坡的玩笑說:"茶與墨相反,茶欲白(宋時評白茶第一),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愛此二物?"蘇軾不加思索的答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爲然否?"真是妙人也妙語。也有段關於蔡襄品茶識茶功夫的記載如下: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制了八個茶餅,還起了個雅號叫"石巖白",送四個給蔡襄,另四個送給京城的翰林學士王禹玉,一年後蔡襄從福建返京城訪禹玉,王以最好的茶待客,蔡襄嚐了一口說:"此絕似能仁石巖白,公何以得之?"蔡襄真不愧此道行家。

元朝

元朝對於"茶文化"最大的貢獻,應是將"茶"推廣到四大汗國的領域,北達,西抵波斯及地中海以東之地。雖史料並無元朝茶事擴展的記載,但元人本爲蒙古遊牧民族,唐宋也以茶安撫,對茶應有份好感,只是沒那份品茗的風雅罷了,隨着領域的擴展,而將生活必須的茶發揚於外,並非不可能。而民間品茶之風,或可由元曲中"坐燒丹忘記春秋……淡飯一杯茶去。"略見避世隱居的寄情山水之趣,與茶、飯並列的普遍。

明朝

明代,茶的形狀已漸由團茶變成散茶,於是唐宋飲茶的準則也做了增補或刪除。由原來的煮茶改爲泡茶,程序也因而縮減,同時也發明了"炒菁法",在未發明炒菁法之前,茶葉是採"自然醱酵",在炒菁法發明後纔開始有了綠茶及紅茶的製造。不過當時除了採用"泡茶"的方法,乃沿襲着"煮茶"法,只是在器具及過程上較簡化罷了,就正如我們現代又比明代更簡化一樣。此時茶肆的經營已很普遍,民問品茶的活動,由戶內而轉向戶外,且時常舉行"點茶"、"鬥茶"之會,大家相互"較精"比賽技術的高下,一時蔚爲風尚。

自唐、宋以來,茶飲之風素盛,下迄明代,頗有日漸風行之勢。"炒菁"的製茶法,與"散茶"的流行,使得飲茶的方式,-趨簡化,不若唐宋團茶的繁複,現今的製茶方法與"泡茶"法,即是延襲明代的方式,至今也約有六百年的歷史了。

明代建都南京,江南一帶本是茗茶之源,重科舉更使文士地位居於四民之首,而茶向來就與琴、棋、詩、畫有淵遠的關係;再加上朱元璋起於民間,深知疾苦所在,茶課(稅)甚輕,由於利厚,民間更廣植茶樹,茶商也收購運銷四方,所以明"農政全書"中記載道:"種之則利薄,飲之則神清,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誠民生日用之所資,國家課利之所助。",可見明代茶飲之興盛。同時,明代也如宋朝,需以茶來懷柔四夷,作爲上的應用,如此"採山之利,易充廄之良"的"以茶易馬",更使明代對於茶的重視了。

明代重科舉,文風必盛,喜以風雅相尚的文士,吟風弄月之餘,品茶助興似成風氣,當代名士袁宏道先生在其《袁中郎全集》中更說:"茗賞者上也,譚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有人問他"公今解官亦有何願",宏道答說:"願得惠山爲湯沐,益以顧渚、天池、虎丘、羅芥(以上皆茶名),如陸(羽)蔡(襄)諸公者供事其中…",袁宏道在當時頗負盛名,廣遊於文士之場,應可代表當時文士與茶的關係。而畫壇名流也常以"茶事"爲題,如文徵明有"烹茶圖",沈周有"醉茗圖"、"虎丘對茶坐圖",仇英有"鬆亭試泉"圖,與唐寅的"品茶圖"……等,是圖也是詩,同時茶書的著作,更多達四十餘冊,許次紓的《茶疏》即是其一,可見茶飲在明朝的盛況。

清朝

清朝至皇太極入主中原及多爾衰攝政以來,沿襲舊明之制,但法規尤爲嚴密,且又屢興"",文人已無心吟詠"茶"了,再加上清未經鴉片、英、法、甲午諸役後,民心士氣危弱,民族自尊心也大損,茶飲似乎也爲洋水沖淡了。茶的風氣似不如前朝的盛行,文人談及茶事者亦較少,而達官貴人間相往來,竟有"端茶送客"的陋規,這和從前"客來烹茶"、"敲冰煮茗"、"以茶待客"的情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

近代

辛亥後,飲茶就已蒙上濃厚的商業氣息了,各地茶肆皆各有特色,如福州茶館兼營浴池生意,貴州茶館有說書,江西茶館前的道情,北平茶坊因在帝京,因此頗有帝王氣勢,四川茶館則花樣最多、氣象萬千,饒富趣味,廣東茶館的工夫泡法等,皆具地方色彩又有特殊風味。臺灣因爲外國進口飲料充斥坊間,咖啡廳林立街頭,茶飲一度曾沒落,更談不上深具規模的茶樓了,近年來因得各界人士的提倡並證實茶有益於身心,故重新喚起了百姓對茶的注意,頗有漸受重視的趨勢,茶樓也開始出現,這是一種好現象。

從明清迄今,飲茶仍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至今我們口渴還習慣說"喝茶",但奇怪的是一提到"茶道",就會拿日本作代表,就如同中國的書法、圍棋、劍術一樣。面對這些國粹,顧影自憐又徒呼奈何!在一片恢復中華文化聲中,正名我們的"中國茶道"是各茶藝協會所應擔負的先導任務,使國民能認識並體驗到正統"中國茶道"的生活藝術,而大衆也應對"茶的文化"做一番瞭解。

自神農發現了茶葉以後,歷經唐宋的發揚,明清的改革迄今,它已在中國歷史上吟詠了至少三千年以上,"茶"號稱爲"國飲"一點都不爲過,所謂飲水思源,飲茶也要知道它的來源。儘管"茶"現已風行各國,成爲世界最有益的飲料,然中國人還是有中國人飲茶的方式與精神,因爲中國人有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特質。

提問 添加摘要

求中國茶葉出口的論文

第一篇 連鎖經營是近代產業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1859年,世界上第一傢俱有現代意義的連鎖店“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成立。此 後,作爲一種新的經營模式和企業組織形式,連鎖經營使得商品流通領域產生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推動了整個流通產業的迅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連鎖經營已 成爲全球流通業的主流。

由於中國連鎖經營的時間比較短,在經營管理各方面還不成熟,即使經過近些年的培養已有較大的發展,但很多連鎖賣場管理水平往往落後於競爭水平的要求,短命 現象嚴重,經常出現“各領三、五年”的情形,很難做成“百年老店”。這些都是國內連鎖經營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連鎖經營是通過無限複製,從而獲得巨大的規模經濟性和管理的高效率的。而事實上,儘管現在很多賣場提供的產品質量相同、功能完備,員工素質也一樣,價格也相差無幾,可表現往往有很大不同,賣場的氛圍、服務水平、經營業績上更是參差不齊。

在面對國外零售巨頭不斷搶灘中國,蠶食鯨吞市場的情況下,經營者們看着自己不佳的賣場業績與停留在低水平的賣場管理,更是感覺到了嚴重的生存危機,但他們爲此而表現出的行爲卻又往往是手足無措,而倍感困惑。

目前連鎖賣場的經營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贏利能力

“沒有利潤,一切都是空談。”《利潤》一書的作者P.T.巴納姆先生無疑給了所有企業的經營者一句關乎企業生命的忠告。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隨着市場格局的急劇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面臨着更爲激烈的競爭和更少利潤的巨大壓力,價格戰從來沒有停止過,整個商業社會已基本進入微利時代。

國內衆多連鎖企業競 相開店、搶佔市場,形勢看似一片大好,而事實上,很多連鎖賣場贏利舉步維艱。以中國連鎖家電市場爲例,如果除去被廣大廠家深惡痛絕的進場費等相關費用外,很多連鎖賣場盈利基本爲零,甚至出現嚴重虧損,賣場的贏利能力令人擔憂。在開店規模與開店數量都持續擴張的情況下,提高單店盈利能力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理想中的狀況應該是持續的贏利能力。

雖然連鎖賣場可以利用隱性盈利(如進廠費等)一定程度的來彌補單店盈利,但是,這種所謂的中國特色盈利模式生命力很受質疑,單店贏利能力的提升是連鎖企業不可能迴避的問題。

2.營銷力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供過於求的時代,產品的生產已基本不成問題,顧客已成了稀缺資源,產品生命週期也不斷縮短,消費者對產品多樣性和特色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商家賣難問題突顯。賣場營業額的持續提升,銷售規模的不斷壯大,一直以來都是店面管理人員夢寐以求的目標。

從生產與流通的角度來講,流通效率已遠遠落後於生產效率,如何將產品“流出去”,也就是如何將產品營銷出去成爲了最受經營管理者們關注的話題。

因此,在買方市場下,如何持續提升賣場的營銷力,解決賣難問題,儘快完成商品到貨幣的“驚險地一躍”,實現資本的順利流通,甚至成爲了企業家們“夢話裏”的主題。

顧客主權空前壯大,越來越像“上帝”,問多買少;營業人員不能進行有效的銷售攔截,攔截技能停滯不前,成爲了衆多企業重點解決的課題,可結果往往是難盡人意,缺乏“一勞永逸”的寶典,營銷力如何進行持續提升呢?成爲了衆多連鎖賣場“心中的痛”。

3.服務一致性

複製,是連鎖經營思想的核心。這不但要求連鎖賣場之間的服務保持一致性,也要求連鎖賣場內部的服務具有規範性和一致性。它對於維護賣場的統一性至關重要。

連鎖企業越做越大,賣場規模也越來越大,有些大的賣場動輒就是數千平米,員工數百人之多,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運營標準的一致性越來越差,規模卻不見效益。

如何讓每一位員工的心都融入企業的文化理念,在行爲表現上都能體現出本企業獨特的文化,並將其傳導給消費者?

這也許成爲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突破的瓶頸隨着連鎖賣場的膨脹日益明顯,服務的複製往往是有形無神,甚而形神全無。

4.賣場賣相

賣場賣相是吸引顧客眼球的直接要素,是塑造店面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表現形式,對實現商品銷售的作用異常顯著。賣場商品陳列管理、環境管理是構成賣場賣相管理的重要支柱。店面賣相是無聲的導購員。因此,如何對連鎖賣場賣相進行科學設計與維護,如何對賣場的規劃佈局、衛生、商品的陳列進行管理都很重要。

5.員工激勵

任何人都不喜歡每天單調重複的工作,如果賣場員工像流水線上生產的機器一樣,長期地面對單調重複的工作,他們自然會覺得枯燥無味,產生厭惡情緒和倦怠心理,從而員工積極性降低、店面氣氛沉悶,顧客服務打折,從而嚴重影響顧客滿意度和賣場銷量。

同時,面對微利時代,連鎖企業爲節省成本,各商家的人員編制不斷緊縮,尤其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在雙休日和傳統節假日,人們購買需求旺盛,人流成倍增加,這爲服務人員的工作增加了接待顧客的次數和勞動強度,也難免讓服務人員顧此失彼,精神疲憊,對工作失去興趣。

如何打造職業的店面隊伍,對店面員工進行激勵,使他們從看似平淡無奇的工作中找到樂趣,讓其快樂工作、享受工作、樂於工作;如何讓我們的營業人員在某一工 作重複了無數遍之後,仍能精神飽滿,澎湃,而非被動執行;如何讓營業團隊快樂執行,提升戰鬥力;如何讓營業員全力以赴快樂工作,而非盡力而爲。

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零售業競爭日益慘烈,微利時代的現代商業社會,惡劣的價格戰只能造成兩敗俱傷,而無益於市場競爭的良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有特色的產 品和服務將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利器。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產品同質化傾向也越來越明顯,從而服務制勝得到了更廣泛地認可。

因此,以上連鎖賣場的經營困惑最終都主要落在一個方面,那就是連鎖賣場的服務運營。當喧囂已靜,泡沫漸漸散去時,以傳統低成本優勢獲利的連鎖賣場如何迎接 新競爭環境下的挑戰,如何通過更好的服務運營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獲得持續贏利,如何將“持續贏利的服務運營”可以複製,將會是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二篇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替換舊的制度。按卡爾.馬克思的社會學思想,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水平就應有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而社會制度就是上層建築或生產關係的體現,之所以對其進行改革是它以完全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隨着經濟創新即新的生產方式的不斷推進,人們對於在新的生產方式過程中形成的新的生產關係的調整要求日益強烈,一個國家如果希望能夠維持已經革新的經濟制度體系管轄之下的巨大生產力繼續迅猛發展,它就必須響應日益迫切的調整新的生產方式之下形成的新的生產關係的要求,制度創新成爲一種必然選擇— 制度變革在很多時候可以滯後於經濟變革,但更多時候也需要同時發生,在蘇聯和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變革更是先於科技術變革和經濟制度變革,在一夜之間打破舊的,從而能夠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爲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打開光輝道路。

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是:一個文人思想家最初發出的“認識世界”的一聲弱不可聞的吶喊,隨着其思想的廣泛傳播,最終卻釀成了如馬克思所說的“改造世界”的龐大運動,科技因此而發揚,經濟因此而強盛,因此而進步,社會因此而全面革新。一旦經濟、制度創新得到實現,整個社會的主幹結構也就隨之發生根本變化,一整套新的社會制度甚至一個嶄新的新型人類社會由此而順利誕生。又如偉大的馬克思所說,生產力一旦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終將決定所有上層建築變成什麼樣子,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又對生產力產生推動或阻礙作用。一切的思想、科技、經濟、變革,最終將我們的生活的社會和世界改造成前人不可想象的樣子。

而一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如果它仍然是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那麼它將全方位地推動生產力發展,從而使得新生的生產力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如果社會制度體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那麼它一方面會阻礙生產力發展,另一方面遲早會被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這樣的規律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你是先進行了社會還是或是科技,雖然在先後次序上會有所差異,但其內在實質不會改變:所有重大發展必須首先以思想或創新爲基礎,然後以推動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的依託,接着配合以支持科技創新迸出出來的新生產力發展的合適的微觀、宏觀經濟制度,又配合以保障經濟制度執行的制度創新,最後全面創新原有社會制度體系,創造出一個難以置信的新社會。所有創新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發現、發掘、發揚、發展人類的生產力。凡是支持生產力發展的變革,就是先進的變革,凡是束縛甚至阻礙人類生產力發展的變革則必定是落後的,無論它是思想、科技、經濟、還是社會、文化、藝術。

既然思想創新、科技創新、經濟創新、創新、社會創新五大連續創新是一個大國成功崛起的內在基因,那麼,培育這些成功基因的方法就是造就一個大國的方法。重視教育、開放的態度和、言論和研究的自由及支持機構,經濟、上的相應法規。企業、政黨、甚至個人要成就百年偉大事業,其基本規律與上述國家戰略原理相同。企業一旦推動了思想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的能力,它的生命力遲早將悲傷結束。 僅供參考!~~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5篇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了物質文化層面,而且還蘊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一起來看看。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1

  茶文化構建休閒旅遊的實證研究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產茶聖地,其歷史悠久、風景獨特。以地方茶爲中心進行深度休閒旅遊項目開發,不僅是地方地區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爲中國茶文化旅遊的開發增添異彩。本文通過介紹地方茶文化資源的特色與優勢,分析地方茶文化休閒旅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茶文化旅遊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有效管理路徑。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2

  茶文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核心和精粹,是體育運動最高級的產物。同樣體育精神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在體育運動中產生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指導着體育運動愛好者如何更好的從事體育運動,更是給每個有思想的人以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啓迪。中國在漫長的體育運動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育精神,這與長期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形成的茶文化有一些相通之處。本文主要探討茶文化與中國體育精神的互通融合。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3

  茶文化中企業制度建設研究

  摘要:

  中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茶的發源地,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從中國茶文化中提取出來的茶道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瑰寶,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運用這些理論研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能更清晰的發現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4

  高職教學過程中茶文化分析

  摘要:

  我國高職教學事業自建國以來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教學走過了輝煌的歷程,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一部分。文章從茶文化視角闡述了高職教學的內涵、主要內容及實踐形式等方面,對開放式高職教學進行評析,探索高職教學過程中教育的內容與不足,最後得出相關結論與啓示。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5

  茶文化與音樂共通性研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文化中擁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來我國曆史文化的結晶。品茶日益成爲現代社會人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尋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傳統音樂作爲我國文化中又一大瑰寶,集合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紹了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各自特點,再以兩者的共通性作爲重點研究對象,最後以茶文化中傳統音樂的應用爲切入點進一步闡述了兩者的美妙結合。

 

求茶文化論文2000字

淺談中國茶文化 林馥茗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系 福州 350002) 摘要 我國是茶樹發源地,也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飲茶之久、 茶區之廣、茶藝之精、名茶之多、品質之好、堪稱世界之最。中國茶文化有4000 多年的歷史,內容廣泛,它 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清茶一杯”、“客 來敬茗”,既有物質上的享受,又“精行儉德”,陶冶情操。代表了高雅樸實的民族風尚。茶文化是華夏優秀 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十分豐富。一個茶字可以寫一部文化史,可寫一部外交史,又可寫一部詩 史,還可寫一部禪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 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 爲好。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 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茶文化從廣議上講,分爲茶的自然 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 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 講,着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 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以下就是對其所做的概括介紹。 1 茶文化啓蒙的時期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爲公元前2737-2697 年,其 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 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爲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國魏代《廣雅》中最早記載了 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 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它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 化。 2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時期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 南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 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亂,文人無以匡世,漸 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 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 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 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 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爲茶進入文 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 域都與茶套上了關係。在家那裏,茶是提倡廉潔、對抗 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裏,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 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 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 初現端倪。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 世,茶已經脫離作爲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 的精神、社會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時期 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文 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 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 及其在780 年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 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 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奠定了 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 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 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 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 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爲主的茶 文化。 4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 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 徒的“千人社”等。其文化較唐朝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 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 茶之風的興起。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 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 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 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

滿意請採納

江西茶文化論文爲什麼選擇茶業爲選題

1、發展茶產業,有利於促進和繁榮農村經濟。

2、發展茶產業,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由於茶產業經營多元化及茶葉消費的增長,如數量不斷增多的茶葉零售門店、大批茶藝館的開辦、茶市場貿易、茶文化旅遊等,吸引了大量的就業人員,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就業壓力,給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幫助。

3、茶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茶文化中融匯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深刻哲理,演變爲民族的禮俗,體現了民族傳統禮儀、道德、情操等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內涵,具有以追求茶的質樸、自然、清廉、平和、浩然的和諧。

茶葉的功效論文

關於茶葉的功效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爲大家收集的茶葉的功效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葉的功效論文 篇1

  摘要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茶葉有了深一步的認識,從分析成分到功效分析再到提取製備。近年來,茶葉的成分提取物已經應用到食品加工、化工、醫學等領域。

  關鍵詞

  茶葉 功效成分

  前言

  茶是我國的一種傳統飲品,從古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今天,茶葉依舊廣泛受到中外人民的喜愛,成爲了一種一直流行的飲料。除了因爲獨特的口味風韻和文化,茶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它漸漸被發現和重視的保健功能。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茶葉有了深一步的認識,從分析成分到功效分析再到提取製備。近年來,茶葉的成分提取物已經應用到食品加工、化工、醫學等領域。本文對茶葉的相關資料以及已知的功效成分當今的研究開發文獻進行了歸納介紹和作出分析。

  1、蛋白質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約佔茶葉乾重的15%-23%。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茶蛋白質能與茶丹寧結合,加熱後會凝固,水溶性蛋白只佔總蛋白質的1%-2%,絕大部分爲非水溶性蛋白,主要包括谷蛋白(約80%)、醇溶蛋白(約13%)、白蛋白(約3%)、球蛋白(1%)等。由於茶葉蛋白中80%以上的是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谷蛋白,谷蛋白分子間由二硫鍵和疏水基團交聯而凝聚,很難被溶解,所以在正常的喝茶過程中,茶葉蛋白質對人體並無太大的營養意義,大部分蛋白質會殘留在茶渣當中。

  經大量科學研究指出,茶葉蛋白具有保健功能。1994年長海醫院營養科蔡東聯教授對動物和人體做了大量的實驗,證明茶葉蛋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1]。Bu-Abbas A 等茶葉蛋白質抗突變的研究中發現茶葉蛋白質對接受放射治療引起的致突變效應有保護作用。2005年活潑等人[2]研究發現非水溶性茶葉蛋白質具有明顯的降血脂效果,對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氨基酸

  茶葉中已發現的氨基酸有26種,其中有6種爲非蛋白質氨基酸。穀氨酸和天冬氨酸是茶葉中重要的氨基酸,在茶葉中含量最高,是構成茶葉鮮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茶氨酸是茶葉中游離氨基酸的主要部分,大量存在於茶葉之中,具有焦糖香味和跟味精類似的鮮爽味。經動物實驗表明,茶氨酸能使大鼠的收縮壓、縮張壓和平均血壓有明顯的下降。日本麒麟公司生產的茶飲料就添加了茶氨酸[3]。Kobayashi K等人通過對志願者口服茶氨酸水溶液(50-200mg/mL),結果表明茶氨酸具有增強腦中α波的強度,使人放鬆和提高記憶力的作用[4]。經過多年研究,茶氨酸的提取和合成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主要有化學合成法、微生物發酵製備、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並且已經投入工業生產應用當中。

  γ-氨基丁酸也是茶葉中含有的一種有多種功能的氨基酸。通過厭氧培養,能獲得含量高達150mg/100g的幹茶。該種氨基酸是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能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攝取γ-氨基丁酸具有防止動脈硬化,調節心律失常的作用。它能系統參與哺乳動物心血管功能調節[5]現時市場上已有富含γ-氨基丁酸的降血壓保健茶產品。

  3、糖類

  茶葉糖類含量爲20-25%,主要是纖維素、果膠、澱粉、葡萄糖、果糖。其中可以溶於茶湯中的僅有4-5%,單糖和雙糖是構成茶葉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常喝茶不會使人發胖,但能滿足每天人體需要熱量的7%-10%。

  茶多糖是由糖類、蛋白質、果膠和灰分等物質組成的,其中糖類部分爲阿拉伯糖、木糖、巖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相對分子質量約爲107000,在沸水中溶解性較好,但不溶於高濃度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機溶劑。熱穩定性較差,高溫或過酸過鹼條件下,都能使茶多糖部分水解。研究認爲,茶葉中的這種水溶性複合多糖能有效降低血糖含量;能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對抗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癥的形成,使高脂血症的血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中性脂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另外,茶多糖還能與脂蛋白酶結合,促進動脈壁脂蛋白酶進入血液從而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4、茶多酚

  茶多酚佔茶葉嫩梢乾重的20%-35%,由約30種以上的酚類物質組成,通稱爲茶多酚。按其化學結構主要分成四類:兒茶素類、黃酮及黃酮醇類、花白素及花青素、酚酸及縮酚酸類。茶多酚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其在食品工業、醫學等領域早已有廣泛的應用,是最早從茶葉中提取並加工利用的物質之一。其抗氧化作用主要是清除自由基,其次還可以作用於產生自由基的相關酶類,絡合金屬離子,間接清除自由基。

  5、礦物質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其中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有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無機態存在的礦質元素對人體吸收利用並不理想,有的甚至含有毒性,而茶葉中的礦質元素大多以有機態存在,有利於人體的吸收。

  6、維生素

  到目前爲止,已經發現茶葉中含有維生素有10多種,主要含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C,還有脂溶性的維生素A、D、E、K等。通過日常對茶的飲用,能讓身體對維生素有一個很好的補充。

  結語

  現已證實茶葉具有多種對人體有益處的成分,值得推廣至廣大人民日常飲用,除了可品嚐到高雅的茶品,更是對身體健康有積極的影響。鑑於茶葉的功效成分,未來可以持續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瞭解,使茶葉對人類發揮更大的作用。從經濟角度看,我國是產茶大國,大批量生產剩下的碎茶、茶末、茶渣等也是富含功效成分的可利用資源,通過對其的成分提取和應用,將能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茶葉蛋白[J].技術與市場,1999,10:23.

  [2]活潑,非水溶性茶葉蛋白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茶葉科學,2005,25(2):95-99.

  [3]高小紅,袁華,喻宗沅.茶氨酸的研究進展[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4,21(1):7-9.

  [4]崔德山編譯.L-茶氨酸的機能和應用[J].日/食品與科學.1999(2):86-89.

  [5]賈紅雲,彭建中,蔣正堯等.γ-氨基丁酸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寧夏醫學院學報,1998,20(1):87-89.

  茶葉的功效論文 篇2

  摘要 :飲茶的益處衆所周知,在我國許多人將適當飲茶當作修身養性、養生保健的必要手段。但一般人都認爲體育鍛煉後不宜飲茶,其實適當飲茶對於體育鍛煉後恢復身體機能有許多好處。本文通過闡述體育鍛煉後,人身體機能的特點以及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來分析適當飲茶對體育鍛煉後恢復身體機能的作用。

  關鍵詞 :體育鍛煉;身體機能;茶葉;作用

  引言:體育鍛煉後,人的身體機能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體溫升高、內臟器官的運動加劇,其外在表現主要有心率和脈搏跳動加速、血壓升高、肺部需氧量增加、出汗量增加、尿頻等。而茶葉中的有效成分既包括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也包括磷、鉀等無機礦物質。本文介紹體育鍛煉中人體機能的變化情況,進而詳細分析茶葉中不同的化學成分在恢復身體機能中所起的作用。

  1運動後身體機能的特點

  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進行體育鍛煉來調節身體機能。人們在體育鍛煉後,由於能量的流失,身體機能呈下降趨勢,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疲憊,這種疲勞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肌肉的疲勞、神經的疲勞、內臟器官的疲勞。

  肌肉的疲勞: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後,由於乙酰膽鹼在神經肌肉接點後膜的堆積,導致肌肉收縮的速度放緩,缺乏正常的興奮、舒張交替,甚至出現肌肉痠痛,動作不協調等情況。

  神經的疲勞:人體神經系統的疲勞多源於軀體的疲勞,也就是說正是由於身體的疲勞纔會導致神經系統的疲勞,體育鍛煉後,人通常有反應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情況發生。

  內臟器官的疲勞:體育鍛煉對人體的內臟器官如心、肺、胃腸等都會產生影響,主要表現爲心臟的收縮功能增強,出現心跳速度加快;肺部需氧量增加,導致呼吸短促而快速;腸胃收縮功能增強,會出現腸胃不適、甚至痙攣等情況。

  2茶葉中主要的化學成分

  茶的保健功能主要體現在其化學成分上,茶葉的化學成分是由大量的有機物和一些無機礦物質構成。

  經研究表明,茶葉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等。其中葉蛋白佔營養成分的 20%-30% ;氨基酸的種類衆多,尤其以茶樹特有的茶氨酸最可貴,而且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約佔總成分的1.5%-4%;碳水化合物佔總成分的 25%-30%.除了這些常見的營養成分外,茶葉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營養成分---10%-25%的茶多酚,它對於提高人體抗氧化功能、清除自由基、降血脂、降血壓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有機成分,茶葉中的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其中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礦物元素是維持人體代謝的重要物質,缺少任何一種都會使人體代謝出現失調,例如缺鈣就會導致骨頭與牙齒髮育不健全,出現四肢抽筋的情況;磷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缺少鎂會使我們的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鉀是調整身體體液平衡的重要元素;氯化物主要用來參與各種腺體分泌,比如胃液、唾液等;鐵是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構成要素,缺鐵會導致貧血。而人體所需的這些礦物質都可以從適當的飲茶中獲得。

  3適當飲茶對於運動後恢復人體機能的作用

  由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人們在體育鍛煉後,會出現身體機能減弱的趨勢,如果不及時消除疲勞,恢復身體機能,就會影響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甚至影響身體健康,而這顯然與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初衷背道而馳。經研究證明,茶葉對於恢復身體機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就用分類說明的方法來闡述適當飲茶對於運動後恢復人體機能的作用。

  3.1水分

  體育鍛煉後,不論是飲茶還是飲水,都是爲了補充人體代謝所必須的水分。水是萬物之本,補充水分是恢復身體機能的第一步。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會大量流汗,身體在失去大量水分之後,血液中鹽的濃度就會隨之升高,並增加心血管運作的負擔,因此如果不適時補充水分,便會連帶影響到心血管功能的運作,同時,隨着汗液的流失,人體內的鈉、鉀之類的電解質也會隨之流走,而電解質的`流失會使人體的抗壓力失衡,因此,適當地飲用茶水,不但會補充人體運行必要的水分,減輕心血管運行負擔,茶葉中的鈉、鉀等礦物質也會及時補充人體所需的電解質,以幫助人體體內的壓力恢復到平衡的狀態。

  3.2蛋白質與氨基酸

  雖然茶葉中能溶於茶湯的蛋白質僅佔其蛋白質總量的 1%-2%,但這部分蛋白質能夠補充尤其是有氧運動後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茶葉中含有的氨基酸非常豐富,例如茶氨酸、穀氨酸、天門冬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等,現在市場上風靡的各種運動飲料,其吸引顧客的噱頭就在於它能夠補充人們體育鍛煉後所需的各種氨基酸。而體育鍛煉後,適當地飲茶也可以起到補充氨基酸的作用,例如:茶氨酸有助於恢復胃腸功能;亮氨酸有助於緩解焦躁及緊張情緒,減輕神經系統的疲勞感;纈氨酸有利於肝功能的恢復與健康。

  3.3生物鹼

  茶葉中的生物鹼主要包括咖啡鹼、可可鹼和茶鹼,其中咖啡鹼的含量最多。咖啡鹼易溶於水,它是茶湯形成味道的重要物質之一。通常人們認爲,體育鍛煉後不宜飲茶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茶葉內含有咖啡鹼,而咖啡鹼是一種能夠導致身體機能興奮的物質,鍛鍊後飲用,必然加重心臟的負擔,這樣的觀點顯然過於片面,它沒有看到咖啡鹼對於恢復人體機能的作用,體育鍛煉後,適當地攝入咖啡鹼,有利於提神,緩解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疲勞,促進血液循環系統的正常運轉,並有助於增強胃腸消化系統的功能。

  3.4糖類

  糖分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素,爲我們每天的生活提供所消耗的能量。體育鍛煉後,補充糖分有利於恢復體力,解除疲勞。茶葉中的糖類主要包括單糖、雙糖、多糖三類,其中單糖和雙糖爲可溶性糖,易於被人體吸收。由於在我們進行長跑、馬拉松跑、長距離游泳、滑雪等耐力性項目時,糖的消耗量非常大,這時適當飲茶可以及時地補充糖分,避免過度疲勞對人體造成損傷,也可以有效防止低血糖和眩暈。

  3.5維生素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其中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C、B 族維生素、維生素 P和肌醇等,這些維生素溶於茶湯中,飲用後易於被人體吸收,對於恢復身體機能有重要的作用。體育鍛煉後維生素 C會隨着體液流失,飲茶則可以及時補充人體的維生素 C;維生素B1 有助於體內葡萄糖被利用轉換成熱量,加速運動過程中肝糖的消耗利用;維生素 B6 與蛋白質代謝有關,與 B1 一起補充,有利於緩解運動後的肌肉疲勞;維生素 B12 則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脂肪、醣類、蛋白質的代謝利用率,有利於身體機能的儘快恢復。

  3.6礦物質

  礦物質又稱無機鹽,它是是構體組織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茶葉中含有大量可溶於水的礦物質,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鉀,其次是磷、鈉、硫、鈣、鎂、錳等,除此之外它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銅、鋅、硼、硒等。體育鍛煉時,通過流汗和呼吸會帶走人體內的礦物元素,由於這些礦物質在人體內無法自行合成,因此必須通過外界渠道予以補充,而適當地飲茶則恰好可以滿足運動後人體對礦物質的多樣化需求。

  4運動後適當飲茶的注意事項

  由於體育鍛煉後,我們的身體機能與平時的身體狀況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在鍛鍊後,飲茶時也應該特別注意,而要做到健康飲茶,就要遵循適量、適時、科學這三項原則。

  所謂適量,就是飲茶時要控制好茶飲品的攝入量,切記“豪飲”、“痛飲”.運動不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運動大量出汗後,人們往往會覺得口乾舌燥,這表明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的狀態,如果不及時補充,會出現脫水的現象。但是在飲茶補水過程中也應該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小時的總飲茶量不宜超過 600 毫升,只有做到“適量”纔會保持體內水的平衡,否則一次性大量攝入茶水,茶葉裏的咖啡鹼等成分會增加心臟和神經的興奮度,進而增加心肺負擔,不利於身體機能的恢復。

  所謂適時,是指體育鍛煉後,飲茶要把握好時間。很多人喜歡在體育鍛煉後馬上飲茶,來迅速緩解口渴的感覺,其實這樣的飲茶習慣並不健康。一方面,人們在停止體育鍛煉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還處在相對亢奮的狀態,這時人體的脈搏和血壓都會比平時要高,立即飲茶,顯然會刺激到心臟和腸胃,使得身體產生不適。正確的飲茶時間是在體育鍛煉過後的 10 分鐘左右,這時候人體的心肺、腸胃已經慢慢地恢復到正常狀態;另一方面,體育鍛煉後馬上飲水,會導致體液稀釋,血容量突然增加,使心臟的負擔加重,同時大量的水貯留在胃中,也會使人感到不適,降低恢復身體機能的能力。

  所謂科學,是指在體育鍛煉後,飲茶要注意茶的質量,實現科學飲茶。科學飲茶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切忌飲隔夜茶,因爲隔夜茶中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已經遭到破壞,飲用後,不但無法滿足體育鍛煉後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甚至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切忌飲頭道茶,因爲現代茶葉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各種污染,頭道茶俗稱“洗茶水”,不宜飲用;切忌飲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易與食物中的鐵發生作用,不利於鐵的吸收,常飲會引起貧血。

  5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體育鍛煉後適當的飲茶對於恢復身體機能有重要的作用,茶湯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有助於補充人體流失的營養物質,但是在飲茶過程中要注意“適當”,凡事過猶不及,只有做到適量飲茶,纔會真正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因此,爲了達到體育鍛煉的真正目的,提高身體素質,在體育鍛煉後,適當飲茶是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鍾元飛。體育運動後適當飲茶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1):30+76.

  [2]朱永興,HervéHuang,楊昌雲。飲茶不當對健康的危害:現象、機理及對策[J].科技通報,2005(5):571-576.

  [3]郭慶偉。飲茶的幾個注意事項[J].農家顧問,2012(10):57.

  [4]王浩。飲茶有講究[J].茶葉機械雜誌,1999(1):35.

  [5]李忠東。品茗喝茶有講究[J].質量探索,2007(8):48-49.

;

TAG標籤:茶葉 題目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