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好像任何人都遠離不認識你了,你一旦辭職了

你一旦辭職了,好像任何人都不認識你了,是真的嗎?

你一旦辭職了,好像任何人都遠離不認識你了

在現實中其實是真的。現實總是那麼殘忍,“人走茶涼”其實便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哪怕是昔日被你視爲知己的同事,他也許也只是將你視爲一個普通的同僚。

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足以從中窺出人心的冷暖,看透職場的本質。

然而,我們也不宜爲此鬱然,看得灑脫方能抒懷。

一、人情冷暖,本就如此

“水不試,不知哪深哪淺;人不交,不知誰好誰壞;

利不盡,不知誰聚誰散;人不窮,不知誰冷誰暖,”

世故人情,冷暖自知,職場乃至生活都是如此。

社會上的人情世故說來複雜也是複雜,說來簡單倒也簡單,你一旦辭職了、失勢了,在那些“肝膽相照”的朋友瞬間翻臉不認人,真的是毫不誇張的情況。

曾經我因自身原因,在離開崗位時,加上我們公司強調家一般的企業文化,於是就有爲我餞行,算是和公司好聚好散。

可是在那頓飯局上,我便發現有些同事已經不在,但我也並不介意,飯局過後也自覺地退出了部門內部的羣聊。我也是之後才發現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一些老同事的朋友圈,後來發現在好友列表裏早就找不到他們了。

能認識的人不少,而能深交的人不多;能陪你笑的人不少,而能陪你哭的人不多。

當你已然辭職,由“暖”轉向“冷”是必然的,且只能適應這種變化。

人心都是肉做的,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從巔峯之上的上位到無人問津的下位,這種殘酷的劇變,任誰都不能一下子接受。

回到老家後,我在與過去相關的崗位從事類似的工作,也是需要出差,正巧就是要到之前公司所在的城市。

回想起自己和同事共事整整三年,就想再和自己的老同事一起聚聚,估摸着大概會有不少人不會來,但沒想到最後到的只有三個同事,卻沒有一個是我認爲必定會來的。

二、人心所向,皆爲利往

司馬遷在《史記》中有一句“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時至今日依舊被廣泛的應用。誠如太史公所言,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心所向,皆爲一“利”字,爲了切實的收益和好處。

就像萬水朝宗一樣,追名逐利是每個人的天性,不用任何外力去幹涉,理固宜然。

那天的聚會上,到場的老同事裏,有一個正處於尷尬的中間“夾層”,希望能通過我引薦到我的公司,是有求於我。

若非如此,這個過去和我就八竿子打不到關係的老同事,顯然也不會來參加聚會。

若是曾經身居高位、身家殷實,積累了廣博的人脈,有着三五的好友,或許還能在辭職後有些許來往。但知己摯友終究還是少數,趨利而動的職場人士纔是多數。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有些事已經時過境遷了,那便不要執迷與留戀,“斷、舍、離”纔是最佳的應對之策。

過去還在企業裏的時候,HR在周邊的大學裏招來了一個實習生,他不太熟悉職場文化,初入職場就多次碰壁,差點因邊緣的小錯誤毀了我們的大單子。

於是我就主動帶着他,讓他完美地度過了實習期,融入了這個公司,現在也已經走入了管理層。

我原來以爲他應該肯定會來,他卻是推脫有事沒有來,他的缺席令我十分驚異。

三、人走茶涼,不外如是

當說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時,總會給人以不諳世事、故作灑脫的感覺,其實這不只是超然,也是我們對待現實該有的一種態度。

生命是一個不斷飄移的過程,途中也會遇到很多的過客,而職場本來就是“人走茶涼”的地界,根本沒有太多的真情,灑脫自如地看待纔是最佳的處世之道。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巧,那天的聚會之後,我有去代表如今的公司競標,恰好就遇到了老公司的代表,正是以前我帶的那個實習生。

自電梯見裏打了一個照面,我們也是互相點頭致意,之後卻沒有更多的交流了,只是代表各自的公司競標。

都說“職場如江湖”,其實職場比起兒女情長的江湖,更少了點人情味、煙火味。

曲終人散,人走茶涼,不外如是,且是符合人際關係的規律的,在職場則猶是如此。

當我在過去的公司時,我自以爲自己是它的“職場引路人”,就像是他的恩師,其實他怎麼看待我,我並不自知。然而,從簡單的職場利益關係上,我是有助於他發展的。

現如今的我,只不過是其他城市的他的同行,其實也是他的競爭者,我對他而言已是無絲毫關聯的存在。

不過我也釋然了,他若是念及舊情參加聚會,那自然是最好;他若是沒有參加聚會,那也可以理解。

一旦離職了,好像任何人都不認識你了,其實並不過分。

我們不妨帶着一顆平常心來應對,鬆手讓這些生命中的過客遠離,及時轉變好自己的心態擁抱平凡,這樣才能走得更灑脫。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裏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裏,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着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謝謝你,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切都好!

TAG標籤:辭職 任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