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宜紅茶簡介

宜紅茶簡介

宜紅茶是一種類型的茶,是中國傳統茶葉之一。它產自福建省宜興市,因產地而得名。宜紅茶葉色澤紅褐,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富有特色的原產地風味。宜紅茶的製作過程,包括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多個環節。宜紅茶輸出到世界各地,備受茶葉愛好者的歡迎。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宜都宜紅茶屬於哪兒的特產

宜都宜紅茶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宜都宜紅茶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的特產。宜紅茶,條索緊細,色澤烏潤,香味鮮爽,滋味鮮甜,葉底紅勻,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宜紅風格。宜都宜紅茶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宜都宜紅茶條索緊細有金毫,色澤烏黑油潤,香氣甜香高長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紅豔明亮,茶湯有“冷後渾”現象,是我國條形紅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紅茶,產自長江與清江交匯的丘陵山區。這裏山峯層疊綿延,種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十九世紀中葉,有茶商來到宜都開設茶莊,傳授紅茶製作技藝,拉開了宜都宜紅茶百年興盛的序幕。宜都宜紅茶是宜紅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紀50-60年代,宜紅、祁紅、滇紅並列為中國三大出口工夫紅茶。基於宜都宜紅茶巨大的影響力,《宜都縣誌》將其收錄並對其進行詳細介紹。宜都宜紅茶的發展,幾經風雨後,於1951年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原蘇聯在宜都援建了中國第一家專業的茶廠——中國茶葉公司宜都茶廠,開始了宜都宜紅茶的收購、精製加工與銷售工作。該茶曾被湖北省評為“優質產品”、湖北特色名茶等稱號。

宜昌紅茶簡稱宜紅,又稱宜昌工夫茶,是我國主要工夫紅茶品種之一。歷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據歷史文獻記載:宜紅茶誕生於十九世紀中期。光緒年間,就大量出口,1876年,清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煙台條約》把宜昌闢為通商口岸之後,就有大量宜紅茶出口。解放後,由於國門封閉,宜紅茶出口一度中斷,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宜紅茶才逐漸恢復出口。

宜紅茶的特殊歷史地位,也成就了它特色的品牌地位。宜都宜紅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宜紅茶,條索緊細,色澤烏潤,香味鮮爽,滋味鮮甜,葉底紅勻,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宜紅風格,由於品質穩定,深受歐洲、美洲及中東地區消費者的喜愛。

2013年,宜都市宜紅茶協會申報的“宜都宜紅茶”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域範圍

宜都宜紅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宜都市全境包括(紅花套鎮、高壩洲鎮、姚家店鎮、五眼泉鎮、聶家河鎮、潘家灣土家族鄉、王家畈鄉、松木坪鎮、枝城鎮、陸城事處)產地地理座標位於北緯30°05′55″—30°36′00″,東經111°05′47″—111°36′02″之間。規模10萬畝,產量1.3萬噸。

宜昌紅茶的介紹

宜昌紅茶稱宜紅,又稱宜昌工夫茶,是我國主要工夫紅茶品種之一。歷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茶史追溯湖北宜昌地區是中國古老茶區之一。早在秦漢時期,茶葉就從巴蜀傳播到宜昌;茶葉利用已從生嚼鮮葉進步到生煮羹飲。據《晏子春秋》記:“嬰相齊景公時,食脱粟之飯。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説明當地茶葉是煮來吃的,由此可推斷,宜昌茶葉利用是從生煮羹飲開始的。三國時,茶葉利用又前進一大步,根據魏張揖(230年前後〕的記載,茶葉利用是將採來的茶先做成餅,曬乾或烘乾飲用時,碾碎沖泡,加佐調料和作羹飲。

宜紅茶屬於哪兒的特產

稱宜紅,又稱宜昌工夫茶,是我國主要工夫紅茶品種之一。歷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紅茶區的自然環境

宜紅茶區位於東經109°-112°,北緯29°-31°31′。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餘縣,是我國曆史悠久的著名茶區,早在公元3世紀西晉時,《荊州土地記》就記有:“武陵七縣通出茶”。唐代陸羽《茶經》載:“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山南,以峽州上”。

1.1氣候

屬帶氣候,茶區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無霜期283天,10℃以上茶樹生長髮育期248天,有效活動積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無霜期280天,10℃以上茶樹生長髮育期247天,有效活動積温5171℃。常德在北緯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樹生長髮育的3~9月。

1.2土壤、地勢

土壤以黃棕壤、紅壤、黃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積大,成土母巖多為片麻巖、沙巖、頁巖、板巖、花崗巖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間。

宜紅茶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內,以武陵山區分佈最廣,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峯,而茶樹分佈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間的低山和半高山區。宜紅茶優質茶的產區多在海拔400~1000m之間,如五峯的採花、宜昌的鄧村、鶴峯的走馬等。

1.3品種

宜紅茶區特有的茶樹品種資源,如宜昌大葉種、宜紅早、恩施大葉種、鶴峯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東苔子茶、五峯大葉種、五峯柳葉種等。

2宜紅茶的誕生

不少學者認為,我國紅茶源於17世紀中葉。宜紅茶究竟起源於何時呢?筆者1953年開始在宜紅茶區收集資料,作過訪問。1982年筆者曾撰文“宜紅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寧縣誌》記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與外洋通商,廣人挾重金來制紅茶,農人頗享其利。日曬,色微紅,故名紅茶。清代《寧鄉縣誌》(1867年)記有:“廣人販紅茶,按穀雨來鄉,不利雨而利晴,不須焙而須曝,鄉園獲小濟焉”。據我國著名茶學家吳覺農先生分析:“當時(指19世紀)湖南有了紅茶,湖北和湖南鄰近,這個時期紅茶製法可能已傳人湖北”。《湖北茶業貿易志》記:“19世紀以後,大批廣東商人到鄂南採製出口紅茶,進一步促進了鄂南茶葉生產的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羊樓洞不僅成為國內著名的邊銷茶區,而且成為著名的出口紅茶產區。在鄂南茶葉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廣東茶商到鶴峯、五峯一帶改制紅茶,也促進了鄂西茶葉生產的發展,五峯、鶴峯、長陽生產的宜紅茶,很受英商歡迎,成為國內著名出口紅茶產品”。“19世紀以後,我省外貿有了較大的發展,出口紅茶貿易也隨之興旺起來,清代道光年間,廣東茶商鈞大福帶領江西技工到五峯漁洋關傳授紅茶採製技術,設莊收購精製紅茶運漢轉廣州出口”。

《鶴峯縣誌》(清光緒十一年續修本)記:“邑自丙子年廣商林紫宸來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歸流,建鶴峯州)採辦紅茶。泰和合、謙慎安兩號設莊本城五里坪,辦運紅茶載至漢口兑易,洋人稱為高品。”

筆者於1962年5月,訪問老茶人、宜昌縣茶葉公司太平溪茶站評茶師宮美珊先生,他説:“光緒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廣東香山縣客商蘆次倫先在鶴峯開礦,失利。見鶴峯一帶產茶甚多,因此開設茶號,在鶴峯、湖南石門縣泥沙一帶教茶農做紅茶,頭一年做有紅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漢口轉運廣州出口。由於茶葉品質好,每箱售價高達160兩(白銀),比當時市場紅茶價格高出一倍”。

五峯縣採花鄉發掘的已有100多年曆史的英商“寶順和”茶莊招牌,説明那時五峯各地已在做紅茶。

綜上所述,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及宜紅茶區老茶人的傳説,可以推斷:宜紅茶的誕生在十九世紀中期前後。宜紅茶的大量出口外銷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清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煙台條約》把宜昌闢為通商口岸之後。據中國茶葉公司資料:1876年我國茶葉出口曾達213.2萬擔,其中紅茶出口170.9萬擔,佔茶葉出口總額的80.16%,當時由漢口出口茶葉57.4萬擔,其中紅茶47.8萬擔,佔出口總額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紅茶出口。建國前,我國茶葉出口貿易極盛時期是1886年,當時我國茶葉出口達268.2萬擔,其中紅茶200萬擔,佔出口總額的74.6%,曾為我國換回6310萬銀元。

1949年我國茶葉出口僅19.84萬擔,其中紅茶出口只有1.65萬擔,只有1886年的0.825%。宜紅茶几乎全面停產。宜紅茶收購、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峯漁洋關,抗日戰爭前有茶廠10餘家,1949年已全部關閉。

3宜紅茶的新生和發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蘇聯首先和我國建交,隨後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中蘇貿易協定”,我國紅茶出口蘇聯換回我國建設急需的物資,這樣紅茶有了銷路,以後宜紅茶還出口東歐各國。

宜紅工夫茶產於哪裏 宜紅工夫茶是什麼茶

宜紅工夫茶是一種古老的茶,這個茶的歷史還是很悠久的,在湖北見的是比較多的,那麼宜紅工夫茶產於哪裏呢,下面來了解了解吧。

宜紅工夫茶產於哪裏 

湖北宜昌地區是我國古老的茶區之一,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把宜昌地區的茶葉列為山南茶之首。據記載,宜昌紅茶問世於19世紀中,葉,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1861年漢口被列為通商口岸,英國即設洋行大量收購紅茶。因交通關係,由宜昌轉運漢口出口的紅茶取名“宜昌紅茶”,宜紅因此而得名。

宜紅工夫茶是什麼茶

宜紅工夫茶,其實是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紅茶,問世於19世紀的清代光緒年間,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早在1876年的時候,宜昌市就已經被列為是對外通商口岸,這個時候的宜昌紅茶出口量就已經達到了有7500噸了,主要銷售往英國、俄羅斯、西歐等國家和地區。

宜紅工夫茶茶湯是什麼樣

宜紅茶條索緊細有毫,色澤烏潤,香氣甜純,湯色紅豔,滋味鮮醇,葉底紅亮。高檔茶的茶湯還會出現“冷後渾”現象。據湖北省《慈利國志》評還:“鶴峯幫者西貢品,其與寧都同為尚第一,中外馳名。”由此可見,宜紅茶很早就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並且名聲經久不衰!

宜紅工夫茶的特點

宜紅工夫茶,條索緊細,葉片上有金毫,色澤烏潤,內質香味高揚,沖泡後,湯色紅豔明亮,滋味鮮爽,醇厚,葉底柔軟; 正宗的宜紅工夫茶,茶湯冷卻以後,會出現“冷後渾”的現象現象。

宜紅是指哪的紅茶?

湖北省宜都市宜紅茶業有限公司(原宜都茶廠)是一九五一年由前蘇聯專家援助,中國茶葉公司建成的“宜紅”茶區第一座紅茶精製廠。地江三峽與江漢平原結合部的湖北宜都市,瀕臨長江與清江匯合處,背靠湘鄂西茶葉盛產區,焦柳鐵路橫貫南北,長江水道直通東西,近鄰滬蓉西高速公路、三峽國際機場僅二十公里,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為宜紅茶業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以宜紅應該是宜昌的而非宜興的。

到有顆茶看看吧,看到他們也有宜紅的茶。

湖北宜紅工夫紅茶的相關知識

湖北宜紅工夫紅茶的相關知識

  【產地】湖北茶宜紅工夫產於湖北鄂西山區宜昌、恩施兩地區。鄰近的`湘西石門、桑植、慈利等縣亦有部分生產。湖北茶宜紅工夫年產10萬擔左右。湖北茶宜紅工夫以條索緊細有金毫,內質香味鮮醇,湯色紅亮有“冷後渾”為其主要特點。

  【特徵】湖北茶宜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細有金毫,色澤烏潤,香甜純高長,味醇厚鮮爽,湯色紅亮,葉底紅亮柔軟。茶湯稍冷即有“冷後渾”現象產生,系我國商品質的工夫紅茶之一。

  【工藝】湖北茶宜紅工夫的初制分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道工序。

  【功效】湖北茶宜紅工夫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近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肌功能。

  【淵源】宜紅工夫茶,早在公元一千八百年就銷往英國,到1886年前後大量出口,銷往國際市場,享有較高聲譽。由於“宜紅”當時由宜昌集中轉運漢口出口,故稱“宜紅”。宜昌鄧村非常重視科技投入,開發新產品。歷年來創制了一大批名優茶如:“鄧村綠茶”、“宜紅功夫茶”、“裕茗碧劍”、“三峽春螺”、“三峽劍毫”、“鄧村雲霧”等湖北茶名優茶,分別多次獲市、省,國家質量評比金、銀獎。

;

宜紅茶是一個品牌還是一個品種

現在是一個地域的品牌。恩施,五峯,宜昌地區。

宜紅茶問世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至今已有180年曆史。1876年9月,宜昌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宜紅茶出口量飛速提高,宜紅茶由此傳稱開來。一直到1886年,輸出量達7500噸左右,這個時期可以説是宜紅茶出口的興盛期。宜紅茶是傳統的條形茶,由於選料講究,做工精細稱之為“宜紅工夫茶”,其條緊細、色烏潤、香鮮爽、味鮮甜、葉紅亮,深受歐美市場的青睞。

湖北宜紅茶業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茶葉公司宜都茶廠,始建於1951年9月,是建國以來由前蘇聯專家援助、中國茶葉公司建成的“宜紅”茶區第一座紅茶精製廠,負責宜紅茶的收購、生產、加工和銷售業務。

宜紅有那幾款紅茶,據説是武漢最高端紅茶,價格貴不?

宜紅是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紅茶品牌,該品牌已經有兩百多年曆史,曾經為新中國時期的外貿出口作出過卓越貢獻,後來由於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原有的紅茶產區在日軍侵華過程中淪陷,宜紅茶作為重要戰略出口物資貨源斷絕了。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現在是重新打造這個-品牌。公司好像是在南京路5號。具體有幾款紅茶要去他們官網上看。你在百度搜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宜紅茶業就是那個公司。來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宜昌紅茶的茶區宜昌

據記載,宜昌紅茶問世於19世紀中葉,至今有百餘年曆史。清道光年間,先由廣東商人犯鈞大福在五峯漁洋關傳授紅茶採製技術,設莊收購精製紅茶,運往漢口再轉廣州出口。咸豐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爾後緒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廣東幫茶商,先後到鶴峯縣改制紅茶,在五里坪等地精製,由漁洋關運漢出口,“洋人稱為高品”。

隨後,漁洋關周圍地區湖南石門、桑植,鄂西鶴峯、來鳳、五峯等地,均有廣東茶商、江西茶商、漢陽茶商等來此開設茶號,傳授紅茶採製技術,收購紅茶,製茶廠曾先後達到20多家。當時漁洋關以西的粗製紅茶,都要集中到漁洋關精製後,再通過漁洋河水運至長江、清江交匯口的宜都,然後才轉運漢口外銷英、俄、美、德諸國。

當時漁洋關一躍成為鄂西著名的經茶市場,廣商除開闢鄂西宜紅茶市外,還大批湧向鄂南羊樓洞採製紅茶,1840年羊樓洞紅茶莊達50餘家,年制紅茶10萬箱,達5萬餘擔。

1850年,俄商開始在漢口購茶,漢口開始單獨出口。1861年漢口列為通商口岸,英國即設洋行大量收購紅茶。因交通關係,由宜昌轉運漢口出口的紅茶,取名“宜昌紅茶”,宜紅因此而得名。

由於宜紅茶品形俱佳,很受西方人歡迎,於是銷路大暢。宜紅由英國傳售至西歐,爾後美商、德商也時有購買,宜紅得到大量發展。1876年,宜昌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後,宜紅茶出口量便一下猛增。據中國茶葉公司資料:至1886年前後,每年紅茶輸出量都在15萬擔左右。漁洋關一度成為與湖北省內兩大茶葉市場—羊樓洞、漢口齊名的鄂西南最為著名的紅茶市場,每年季節茶工達到5000餘人。1888年漢口口岸出口量達86萬擔,佔當時全國茶葉出口量的40%,其中以紅茶為主。

宜昌紅茶消費人羣

宜昌紅茶消費人羣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宜紅茶為宜昌紅茶的簡稱,因在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又因其加工頗費工夫,須用腳踩手搓悉心炒制而成,故稱宜昌工夫茶,湖北產地在今鄂西山區宜昌市、恩施州,五峯,秭歸、長陽。

TAG標籤:紅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