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一般指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Tie Kuan Yin)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晉江西溪上游的安溪縣西坪鎮,居山而近海。

核心區位於安溪縣西坪鎮,包括鬆巖、堯山、堯陽、上堯、南陽5個村。

該區春末夏初,雨熱同步;秋冬兩季,光濕互補,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會;2014年,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9年6月,入選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22年5月,被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指安溪鐵觀音茶在產區、製茶、茶葉營銷和品牌建設等方面所形成的完整的茶文化體系。

安溪鐵觀音茶是福建省安溪縣出產的一種烏龍茶,因質地堅硬、不易破碎,故名“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茶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温和濕潤,海拔適中,土質肥沃,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和品質的形成。

在製茶方面,安溪鐵觀音茶製作精細,工序繁多,其中以搖青、殺青、揉捻和焙火等工序特別重要。

這些工序是以傳統手工製茶技藝為基礎,在不斷實踐和改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在茶葉營銷和品牌建設方面,安溪縣建立起了完整的鐵觀音茶銷售體系,包括茶園基地、生產流程、茶葉配送、茶葉展示、餐飲服務等多個環節。

此外,安溪縣還積極推廣鐵觀音文化,促進鐵觀音茶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總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一個以品質為基礎,以茶文化為核心,以營銷和品牌建設為驅動的完整體系,不僅代表着安溪鐵觀音茶的製茶技藝和品質,也體現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的深厚底藴和歷史淵源。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網站對外公佈,“中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以傳統鐵觀音品種選育、種植栽培、採製工藝和茶文化等為核心的農業生產系統,並涵蓋該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樣性、發揮的生態系統功能、呈現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特徵,已成為中國茶產業的突出代表和符號。2014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據介紹,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具有顯著的全球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首創“半發酵”烏龍茶製作技藝,豐富了世界茶葉種類;發明了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保持茶樹品種的優良特性;發現了鐵觀音茶樹品種,至今仍保留有鐵觀音母樹,豐富了世界茶樹基因庫。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生態種植管理模式,對全球山區生態農業建設具有示範作用;茶文化傳承模式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借鑑。

  2019年1月, 安溪縣 委、縣成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啟動該項申報工作。2020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

  今年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20週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遺產地開展系列活動,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於10月份舉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20週年紀念活動。聯合國糧農組織副總幹事瑪麗亞·海倫娜·賽梅朵表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已通過非凡的生態農業方法證明其可持續農業模式的巨大潛力。通過對農業體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它能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村發展”。(記者 李向娟)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有什麼意義?

  今天是8月2日,根據最新消息報道,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對於我們國家的人們來説,是一種驕傲,這代表着我們國家的茶文化被世界認可,這激烈着很多種植茶葉的人在種茶領域可以再一次進步,具有積極的推動的作用,那麼對於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第一,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於促進我們國家的茶葉走向世界,提升銷量

   我們國家的茶文化自古以來就是舉世聞名的,外國的下午茶文化,就是用的我們國家的茶葉為原料,早在上個世紀,茶葉是外國貴族才能喝到的,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的茶文化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而現在我們國家的茶葉也終於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我們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茶葉的知名度,有利於促進我們國家的茶葉走向世界,從而提高銷量。

第二,安溪地區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要從經濟和文化還有很多方面去考慮,文化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我們對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安溪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農業文化遺產的範疇內,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整體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競爭力,從此,鐵觀音茶文化也可以作為我們國家的文化代表,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入列

5月20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鐵觀音茶山。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5月17-19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諮詢小組在意大利羅馬召開會議,中國的三個傳統農業生產系統——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因其獨特的傳統生產方式和知識體系,在食物與生計安全、重要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社會價值與文化以及傑出的生態價值、景觀等方面具有顯著特點和全球重要性,符合GIAHS評選標準,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迄今為止,中國共有18處遺產地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網絡現涵蓋全球22個國家的65個系統。

鐵觀音茶園。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具有顯著的全球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首創了烏龍茶製作技術和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豐富了世界茶葉種類和茶樹繁殖技術;發現了鐵觀音茶樹品種,至今仍保留有鐵觀音母樹,豐富了世界茶樹基因庫;茶樹的生態種植管理模式,對全球山區生態農業建設具有示範作用;茶文化傳承模式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供借鑑。

  2019年1月, 安溪縣 委、縣成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啟動並紮實推進申報工作。2019年6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0月入選農業農村部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2020年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2022年5月20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鐵觀音茶樹。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意味着什麼?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意味着茶文化在我國很重要。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中國可以發展傳承至今,有很多傳統文化都是非常的吸引人的,也是不容易被我們丟棄的。我們全國有非常多的文化遺產,它都是需要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熟識,去認知的。我們應該知道茶文化在我國的地位其實是非常的深厚的,在我國很多年以前就有古人曾經是把茶文化列為國家的重要文化之一。在當年和西方國家進行友好往來以及絲綢之路的時候,都把茶作為一個主要的傳遞物品,這也就證明了茶在我國的重要性。

我們國家的茶葉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種類的,最近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已經正式被列入到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個消息被我們大家知道的時候,是很多中國人都感到非常的開心,主要就是因為安溪鐵觀音茶被認證之後,就意味着中國的茶文化已經被世界認可。因為西方國家其實主張的是引用咖啡,現在茶已經被列為了農業文化遺產之一,這也就證明了茶文化成為了全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證明了中國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比較高的地位。其次就是我國的茶葉也是可以實行銷往國外的,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已經開始知道中國茶文化的意義以及對於茶文化產生了更高的認可。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一直都是地位,近幾年我發現我國的文化地位也是有所提升的,特別是此次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列入到了全球重要文化遺產之一,這就意味着中國在世界文化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匠心傳承安溪茶文化

  鐵觀音——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縣 最閃亮的名片。在上千年的產茶史中,勤勞勇敢的安溪人民不僅創造了烏龍茶加工技術,還培育出品質優異的世界名茶——鐵觀音,創造了獨具魅力的 安溪茶 文化。

  “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親朋見面要鬥茶,迎賓待客要品茶,婚喪嫁娶要喝茶,迎來送往要送茶……茶滲透進茶鄉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鐵觀音也成為安溪人的精神圖騰。

  不久前,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安溪以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契機,不斷加強種質資源與生態景觀保護,建立健全製茶技藝和茶文化傳承機制,在保護、活化、利用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同時,弘揚振興中華茶文化。

  代代相傳

  安溪茶歷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宋元時期,隨着泉州港的興起,安溪茶葉作為一種重要商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英語中的“tea”即由 閩南語 的“茶”音譯而來。

  安溪縣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自豪地説:“創制烏龍茶半發酵製作技藝、發現培育安溪鐵觀音這一珍稀茶樹品種和發明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是安溪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的經驗結晶,被公認為安溪茶人對世界茶葉文明史作出的三大歷史性貢獻。”

  位於安溪縣西坪鎮鬆巖村松林頭打石坑的石崖峭壁上,一棵茶樹亭亭玉立,在山間地頭之上,顯得獨樹一幟。遠看,茶樹與石崖相映成趣,彷彿一隻大烏龜馱着一棵茶樹緩步而來。近看,茶樹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嫣紅、青翠欲滴、枝繁葉茂。

  “這株魏家鐵觀音母樹,從發現至今已有300多年。”安溪鐵觀音魏蔭第九代傳人魏月德説,其祖魏蔭發現這一母樹後,通過壓條繁殖,將繁育出的茶苗送給周邊茶農栽種,推動了鐵觀音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户。

  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始終堅持魏家世代傳承、孕育出鐵觀音名品“魏十八”的18道製茶工藝。

  “安溪半發酵烏龍茶製作技藝由蘇龍首創,閩南語‘蘇龍’與‘烏龍’諧音,為紀念其貢獻,鄉民把依其法所制的茶稱為烏龍茶。這種技藝需要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精心焙制,賦予安溪鐵觀音獨特的‘蘭花香’和‘觀音韻’。”陳志明説。

  高超、精湛、獨特的製茶技藝,印證了一代代安溪茶人根脈傳承的匠心精神。“為實現健康、安全的茶葉種植技術,我們去杭州請教了專做有機茶的專家,從荒山開墾開始,十多年如一日堅持有機茶的生產標準。”安溪縣有機茶協會會長、品雅有機茶董事長汪建仁説。

  在安溪,像魏月德、汪建仁這樣不遺餘力傳承茶文化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安溪大力培養高素質茶文化人才,目前已獲評鐵觀音大師8名,鐵觀音名匠26名,國家級製茶工藝大師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名、省級9名;連續舉辦4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支持鼓勵建設大師名匠工作室、非遺文化傳習所、製作技術研究會等,建立全鏈條“傳幫帶”機制。不僅如此,安溪還與福建農林大學共同合作創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以推動茶產業的永續發展。

  “學院實施‘產業人才培訓’工程,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大專班等各類專題培訓班,培養了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千餘人,茶產業領軍人才、行業大師2000餘人,重大農技推廣服務人才7萬餘人。”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教授高水練説。

  鄉村振興

  “山是聚寶盆,茶樹是金銀。山中種茶樹,不愁吃穿住。”這首流傳於安溪的民間茶諺,生動道出了茶對安溪人民生計的重要性,也是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葉對安溪而言,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引擎,讓安溪從一個貧困縣躋身國家百強縣。2021年,安溪全縣茶園面積達60萬畝,茶葉總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280億元。在安溪,80%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產業,農民純收入的56%來自茶產業,茶承載了百萬茶鄉人的富裕之夢。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在保護和傳承鐵觀音茶文化的同時,積極拓展農業文化的功能,探索出一條傳承、保護與發展互促互進、良性循環的道路,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農科所所長鬍水利説,安溪積極探索茶農共享機制,建立“龍頭茶企+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58%的農户加入合作社或進入企業務工,帶動13.8萬農户增收致富。

  從種茶到售茶、從茶藝到教學……有數十萬女性羣體,她們的力量貫穿茶葉採摘、製茶、茶藝、茶文化等方方面面,讓安溪鐵觀音更加柔美、更加馥郁芬芳、更加韻味悠遠。2019年3月,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安溪縣婦女聯合會等單位在安溪率先成立全國茶葉領域第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傳習所,讓她們參與種茶、製茶各個環節,以茶為依託幫助女性就業和創業。

  “傳習所成立之初有95人,至今已達387人,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傳習所的培訓中,加入傳習所提升文化素養,提高技藝創新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安溪鐵觀音女茶師非遺傳習所所長何環珠説。

  安溪人不但會製茶,更會賣茶,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安溪茶商的身影。如今的安溪茶商不僅賣鐵觀音,還經銷武夷巖茶、普洱茶、白茶、綠茶、紅茶等各種茶葉,形成了“安溪人賣百茶”的格局,在全國乃至全球茶葉市場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10年來,安溪茶產業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區域聚集、集羣化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以八馬茶業、華祥苑等為骨幹的現代茶葉專業生產集羣,一些龍頭企業正在籌劃上市。

  八馬茶業是知名的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公司總工程師林榮溪説:“公司連續10年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去年營業收入達17.4億元;過去兩年八馬茶業連續成為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原產地茶企納税雙第一。”

  “依託這些企業,安溪初步形成了集名茶加工基地、專業精製、貿易物流於一體的茶葉現代化全產業鏈。”陳志明介紹,安溪企業在茶葉深加工、茶葉機械智能化、茶葉質量安全等關鍵性、共性技術研究上均走在全國前列。在茶產業配套方面,安溪有茶葉包裝、茶杯、茶盤、茶桌、茶傢俱等茶器具生產企業近500家,批發零售店鋪上千家,經由安溪及安溪茶商生產或流通的茶配套產品,佔據全國茶產業配套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保護髮揚

  悠遠的茶業發展史、精湛的半發酵技藝、豐富的茶樹基因庫、多樣的茶園生態圈等,融合形成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陳志明説:“安溪號稱中國茶樹種子資源庫,是因為這裏的茶葉品種很豐富,擁有100多個茶樹栽培品種。在1984年全國第一批審定通過的30個茶樹良種中,安溪縣佔6個。安溪還擁有陸生野生動物24目69科283種,維管植物種152科497屬940種。”

  長期以來,安溪按照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遴選標準,對茶葉產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推行“林長制”“河(湖)長制”;推廣綠色高質高效茶園生態管理技術,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聲光電智能蟲害防治技術、“豬—沼—茶”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我們現在種茶,主要採用自然農耕、生態管理的方式,保持生物多樣性,基本不用農藥。使用粘蟲板、誘蟲燈和光聲干擾設備,對傳統蟲害防治知識創新性利用,提高了防蟲效率,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避免了對生態系統食物鏈的破壞,茶園生態更健康穩定。”既是茶農、也是安溪縣茶園生態管理研究會會長的劉金龍説。

  2021年5月,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與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聯合創建全國首家茶生態醫院,對茶園進行生態診療。“茶生態醫院是以茶園生態為特色的茶全產業生態治理,提高了整個茶生態水平,預防茶樹生病。”高水練説。

  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再加上景色優美的茶園、清香撲鼻的茶香……安溪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安溪還在全國率先發展集生產加工、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茶莊園業態,大力培育文旅新經濟。目前,安溪已初步建成雲嶺、華祥苑、高建發等特色茶莊園22座,每年吸引消費人數超200萬,旅遊收入約12億元。

  “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茶產業基礎,通過建設以茶為主題的集休閒、度假、體驗、觀光於一體的茶莊園,吸引了不少周邊遊人羣,茶莊園將成為保護傳承茶文化的一個綜合體。”中國茶都集團、雲嶺茶莊園董事長陳加勇説。

安溪舉辦“觀音鐵韻農遺匠心”國際茶日主題活動

5月22日訊(記者 黃紫燕)5月21日是第三個國際茶日。以“觀音鐵韻 農遺匠心”為主題,中國烏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發源地福建省 安溪縣 舉辦系列活動,慶祝“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被評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當天,首屆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論壇、2022年 安溪茶 烏龍茶(鐵觀音)非遺技藝茶葉質量邀請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線上展示等活動,在安溪茶文化核心區虎邱鎮展開,旨在堅持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傳承非遺傳統技藝,推動新一輪安溪鐵觀音市場宣傳,助力鄉村振興,展示安溪茶產業的時代新篇章。

  活動現場,首屆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論壇舉行。該論壇以“茶園生態管理 促進質量提升”為主題,“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魏月德、安溪鐵觀音大師劉金龍等嘉賓,在論壇上分別就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經驗、茶園複合生態系統建設、傳統制作技藝的產品市場經驗等議題做了詳盡而深入的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諮詢小組副、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先德,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峯紛紛連線現場。李先德長期關注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此前曾在央視《大地講堂》欄目解讀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價值與魅力,他希望安溪以此次為契機,在新的起點上,將其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緊接着,2022年安溪茶烏龍茶(鐵觀音)非遺技藝茶葉質量邀請賽決賽舉行。經過激烈角逐,現場評選出金獎3名,銀獎5名,銅獎8名。據悉,在獎項設置上除了傳統賽事所設置的獎金和證書外,獲得金獎的參賽者,可依程序評定為縣級非遺技藝傳承人、農村新型實用人才、五一勞動獎章、助理工程師等;獲得銀獎的優先推薦參評縣級非遺技藝傳承人、助理工程師。

  據瞭解,茶產業已成為安溪強縣富民之本。2019年1月,安溪縣委、縣成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啟動該項申報工作。2020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宣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浙田稻魚共生系統、江西萬年稻作文化系統。

1、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宋元時期,安溪茶葉經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如今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符號。該系統同時還具備顯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等生態功能。

2、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是我國入選的首個遊牧農業遺產地,也是全球可持續牧業和脆弱牧場管理的典範。

早在新石器時代該地區就有早期居民狩獵和遊牧生活。該系統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等多樣的生態景觀。當地牧民現今依舊堅持傳統遊牧生活,通過不斷轉場放牧,植被受到保護,水資源得以合理利用,畜牧產品穩定供應和多樣化的食物來源得到保障。

3、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始建於元代,總面積21萬畝,石堰長度近萬里,是旱作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數百年來,該系統不僅保留了豐富的傳統作物品種和環境友好的耕作技術,確保了山區惡劣條件下的農業生產發展,還創造了山地梯田景觀,見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4、浙田稻魚共生系統

浙田稻魚共生系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項目。青田縣位於浙江省中南部,甌江流域的中下游。

該縣自公元9世紀開始一直保持着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稻田養魚”,並不斷髮展出獨具特色的稻魚文化,2005年6月該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首批,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農業文化遺產。

5、江西萬年稻作文化系統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的萬年縣,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在縣城東北大源鎮四面高山環拱的仙人洞內發現了1萬年前栽培稻植硅石標本,這一發現為證明中國是世界水稻起源地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科學證據,萬年也因此被考古界認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這一重大考古發現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發現之一。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

福建安溪是中國古老的茶區,鐵觀音境內生長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樹,茶葉在藍田,劍鬥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樹冠達3.2米,據專家考證,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 鐵觀音茶園與茶樹(26張)2011年安溪茶葉協會決定,由安溪縣飲香茶葉專業合作社栽培。 安溪產茶始於1725,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在宋.元時期,鐵觀音產地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產茶。據《清水巖志》載:“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暢銷海外。 到明代產茶稍盛,明嘉靖《安溪縣誌》有“茶,龍涓.崇信(今龍涓.西坪.蘆田)出者多”。“常樂.崇善等裏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武夷從唐朝起生產蒸青團茶,明末罷貢茶之後,茶農積歷代製茶經驗的精髓,創制了武夷巖茶。清初,安溪茶業迅速發展,相繼發現了黃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佔.大葉烏龍等一大批優良茶樹的品種。這些品種的發現,使得安溪茶業步入了鼎盛發展階段。清代名僧釋超全有“溪茶遂仿巖茶制,先炒後焙不爭差”的詩句,這説明清代時已有溪茶生產,安溪茶農創制了烏龍茶。鐵觀音屬於什麼茶,烏龍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是中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之一。烏龍茶採製工藝的誕生,是對中國傳統制茶工藝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烏龍茶以其獨特的韻味和超羣的品質備受青睞。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烏龍茶的代表。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清雍正年間,當時安溪茶農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製茶品質為最優。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鐵觀音問世後,迅速傳播到周邊的虎邱.大坪.龍涓.蘆田.尚卿.長坑等鄉鎮,因其品質優異.香味獨特,各地相互仿製。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將鐵觀音傳至 一杯香茗 台灣木柵區。並先後傳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遊等縣和廣東等省。這一時期,安溪烏龍茶生產技術也不斷向海外廣泛傳播,鐵觀音等優質名茶聲譽日增。 清末,台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曾以“茶”為題做詩22首,其之七為: 安溪競説鐵觀音,露葉疑傳紫竹林。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禪同證木樨心。 安溪茶最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鐵觀音.黃金桂.本山和毛蟹。鐵觀音功效其中,鐵觀音聞名海內外,被視為烏龍茶中的極品,且躋身於中國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韻長.醇厚甘鮮.品格超凡而馳名中外。 鐵觀音,茶人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既是茶葉名稱,又是茶樹品種名稱。清雍正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發現並開始推廣。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產量較低,萌芽期在春分前後,停止生長期在霜降前後,一年生長期7個月。有“好喝不好栽”之説。“紅芽歪尾桃”是純種鐵觀音的特徵之一,是製作烏龍茶的特優品種。 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並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鐵觀音於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幹粗硬,葉較稀鬆,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五。其樹性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適宜制種鐵觀音茶。 安溪地處戴雲山東南坡,戴雲山支脈從漳平延伸縣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有座標的山峯522座,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461座。境內按地形地貌之差異,素有內外安溪之分,以湖頭盆地西緣的五閬山至龍門跌死虎西緣為天然分界線,線以東稱外安溪,線 以西稱內安溪。外安溪地勢平緩,多底山丘陵,平均海拔300-400米。內安溪地勢比較高峻,山巒陡峭,平均海拔600-700米。 1982年以前,人們從安溪的地形地貌差異出發,將安溪劃分為內安溪和外安溪。儘管此後安溪對轄區內的茶區重新進行劃分,許多人還是習慣了內安溪和外安溪的説法。如果按照這種分法,內安溪佔據了全縣茶葉總產量的80%,包括藍田、西坪、虎邱、大坪、長坑、祥華、感德、劍鬥等十幾個主要產茶鄉鎮,並且幾年來,它們已經將鐵觀音的生產工藝推進到一個新的台階。 鐵觀音茶葉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裏羣山環抱,峯巒綿延,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温15—18度,無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諺。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PH值4.5—5.6,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絕對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擁着一片出產好茶的青山綠水,將茶的品味和觀賞,貫穿於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鐵觀音”,更是讓安溪人“鬥”起茶來個個底氣十足。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是怎麼興起的?何為鐵觀音?

提起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相必有許多的朋友都瞭解。因為安溪鐵觀音茶的歷史悠久,並且文化也是十分的厚實。因此安溪鐵觀音茶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其歷史。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探討一下。

一、起源和興起

從古至今,在許多的高山地區都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好茶,就比如説安溪的鐵觀音茶。因為安溪就處於戴雲山東南坡有千米之高。氣温温和條件適宜,雨量十分的充沛。安溪有特定的自然環境,因此在長期的自然發展下野生的茶樹被逐漸地發現,由於苦茶廣為人們熟知,接下來許許多多的野生茶樹,在安溪逐漸被發現。有了這些野生茶葉,慢慢的茶文化就這樣子開始發展起來,這也為後來安溪縣鐵觀音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證據。也就是因為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逐漸開始興起。

二、鐵觀音

鐵觀音是福建的安溪人在1725年至1735年間逐漸使用的。屬於烏龍茶的一類,也是我們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的顏色是屬於綠茶以及紅茶之間的,而鐵觀音之所以這樣出名,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觀音韻味,散發出來的味道清香雅韻,讓人喝了以後全身都得到一種安靜祥和。並且鐵觀音還有許多十分好的作用,可以抗衰老、可以抗癌症、也可以抗動脈硬化,並且還可以防治糖尿病。可以説其功效十分的多。也正是因為鐵觀音有如此多的功效,人們也開始的去接受鐵觀音,一直經過多年的發展,直到今天鐵觀音已經成為了人們喝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

鐵觀音具有如此多的功效,對人體是十分好的。他對於人的好處不言而喻,相信品嚐過鐵觀音的人都知道,你也是一位品茶的人,希望你品嚐品嚐安溪鐵觀音,瞭解瞭解那裏的茶文化,

安溪:兩岸人才茶葉原鄉品茶香談發展

  日前,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辦事處和縣台灣人才協會聯合舉辦以“問茶原鄉 追源尋韻”為主題的兩岸人才交流活動,組織兩岸青年人才走進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鎮。活動中,20多名兩岸青年人才共聚一堂,賞茶園、品茶香、話發展,共同交流人才交往、產業共融美好願景。

  品茗聞香 感受原鄉魅力

  茶業是 安溪縣 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當前,正值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重要節點。大多數台灣人才對此有所耳聞,但深入瞭解的並不多。此次的茶葉原鄉體驗活動,自然成了台灣人才深入瞭解 安溪茶 產業的絕佳機會。

  一行人首站來到西坪鎮“人才之家”活動室,聽取西坪鎮鎮長王文龍介紹西坪鎮茶史淵源、人才、茶旅發展現狀等情況。當了解到安溪縣茶農發明創制“半發酵”烏龍茶製作技藝、發現世界名茶安溪鐵觀音、發明“短穗扦插”茶樹無性繁殖技術等三大歷史性成就時,台灣人才們紛紛讚歎安溪縣茶產業的深厚底藴。

  來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核心區,參觀“皇帝賜名説”和“觀音託夢説”鐵觀音發源地,一行人紛紛拍照留念。聽着工作人員的介紹,他們對安溪鐵觀音的發展歷史以及安台茶文化淵源也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受。“沒想到安溪和台灣茶緣如此之深!”當了解到台灣木柵鐵觀音和安溪鐵觀音之間的淵源之後,天電光電執行副總邱政康感歎道。

  在鬆巖村的魏蔭茶廠,對製茶獨特工序異常好奇的青年人才們紛紛動手體驗一番;在茶禪寺的品茗室裏,聆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魏月德講述安溪茶故事,大家一起參與品茗、鬥茶。大家都説,安溪鐵觀音與台灣烏龍茶同根、同種,韻味相近。工作之餘,品一杯安溪鐵觀音,可解思鄉情緒,但又不思鄉,因為這裏便是故鄉。

  引才聚才 紮根茶鄉發展

  兩岸共飲一杯茶,鄉音笑談產業興。當天的西坪之旅,台灣人才與縣委組織部、園區負責人共同暢敍兩岸交流、產業發展,更講述在安溪創業發展、展示才能的新機遇、新發展和新故事。品飲間,大家聊得最多的還是近年來國家、省、市、縣出台的一系列優惠。

  “台灣人才在安溪生活穩定、工作興順、待遇受重視,我們深深感受到優惠的温暖。”縣台灣人才協會會長謝斌暉告訴記者,目前園區聚集台灣人才近50人。從以前的從事茶葉生意到如今從事光電、機械智造等高新產業,兩岸人才交流從未停下,説明安溪縣引才聚才強而有力。

  “優惠從二十幾年前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常新常發展,為廣大台灣人才謀福祉。”2015年,謝斌暉帶領團隊正式與晶安光電“喜結連理”。如今,謝斌暉不僅是晶安光電副總經理,也是安溪縣台灣人才協會會長,還是 泉州市 人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去年,他還享受人才優惠在泉州置業購房了。

  謝斌暉介紹,過去幾年,他親眼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新血液注入安溪的各行各業中。“現在安溪的創業、就業環境給台灣青年很多機會,許多台灣年輕人願意來安溪就業、創業打拼,實現自己的夢想。”謝斌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