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π的由來

π的由來

數學中“π”等於多少?: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π的起源是什麼啊?

π是起源:

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本來它是和圓周率沒有關係的,最先使用π表示圓周率的人是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 ,1675-1749,英國數學家),他在1706年出版的著作《最新數學導論》一書中,首次用π來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但讓π在全球流傳開來的人是瑞士數學家萊昂拉德·歐拉,從1736年開始,他在書信和論文中都用π來表示圓周率,並於1748年在他的著作《無窮分析引論》中用π來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因為他是大數學家,所以人們也有樣學樣地用π來表示圓周率了,從此被廣泛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圓周率

兀的來源歷史

兀的來源歷史如下:

π(派)的來源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古希臘,數學家們開始研究圓的性質,並試圖找到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的公式。其中,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時期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發現了圓的周長公式和圓面積公式,並利用這兩個公式計算出了一些圓的周長和麪積。

在阿基米德之後,古希臘數學家們繼續研究π(派)的性質,並將π(派)的值推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字。在古希臘數學家中,最著名的是數學家歐幾里得,他發現了π(派)是一個無理數,即π(派)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數學家們開始使用π(派)來表示圓周率,這個符號一直沿用至今。在18世紀和19世紀,數學家們開始使用更加精確的計算方法來計算π(派)的值,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如歐拉、拉格朗日和牛頓等。

現在,π(派)已經成為數學、物理、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常數。例如,在物理學中,π(派)出現在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方程和統計物理學中的費米分佈公式等式子中;在計算機科學中,π(派)也出現在計算機圖形學中的球面函數公式和算法中。

兀存在的意義:

1、描述幾何形狀:π(派)是描述幾何形狀的重要常數,特別是圓和球等形狀。例如,圓的周長公式為C=2πr,其中r為圓的半徑;球的表面積公式為S=4πr²,其中r為球的半徑。這些公式表明,π(派)是描述這些形狀特徵的重要參數。

2、計算面積和周長:π(派)是計算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面積和周長的重要工具。例如,在計算圓、球、圓柱、圓錐等圖形的面積和周長時,π(派)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參數。

3、描述物理現象:π(派)在物理學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例如,在描述光的干涉和繞射等現象時,π(派)出現在波動方程中;在量子力學中,π(派)出現在波函數方程和角動量算符公式中;在統計物理學中,π(派)出現在費米分佈和玻色分佈等公式中。

4、計算機科學:在計算機科學中,π(派)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計算機圖形學中,π(派)出現在球面函數公式和算法中;在數值分析中,π(派)是計算某些函數值和級數求和時所必須的參數。

圓周率的由來是什麼?

圓周率的由來是:

一塊古巴比倫石匾清楚地記載了圓周率=25/8=3.125,同一時期的古埃及文物,萊因德數學紙草書也表明圓周率等於分數16/9的平方,約等於3.1605。

埃及人似乎在更早的時候就知道圓周率了。英國作家John Taylor(1781—1864)在其名著《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 Why was it built, and who built it》)中指出,造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和圓周率有關。

例如,金字塔的周長和高度之比等於圓周率的兩倍,正好等於圓的周長和半徑之比。公元前800至600年成文的古印度宗教鉅著《百道梵書》顯示了圓周率等於分數339/108,約等於3.139。

擴展資料:

把圓周率的數值算得這麼精確,實際意義並不大。現代科技領域使用的圓周率值,有十幾位已經足夠了。如果以39位精度的圓周率值,來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大小,誤差還不到一個原子的體積。

以前的人計算圓周率,是要探究圓周率是否循環小數。自從1761年蘭伯特證明了圓周率是無理數,1882年林德曼證明了圓周率是超越數後,圓周率的神祕面紗就被揭開了,π在許多數學領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圓周率的由來

圓周率“π”的由來 很早以前,人們看出,圓的周長和直經的比是個與圓的大小無關的常數,並稱之為圓周率.

1600年,英國威廉.奧托蘭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圓周率,因為π是希臘之"圓周"的第一個字母,而δ是"直徑"的第一個字母,當δ=1時,圓周率為π.1706年英國的瓊斯首先使用π.

1737年歐拉在其著作中使用π.後來被數學家廣泛接受,一直沒用至今. 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一位德國數學家評論道:"歷史上一個國家所算得的圓周率的準確程度,可以做為衡量這個這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古今中外很多數學家都孜孜不倦地尋求過π值的計算方法.

公元前200年間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首先從理論上給出π值的正確求法.他用圓外切與內接多邊形的周長從大、小兩個方向上同時逐步近圓的周長,巧妙地求得π

會元前150年左右,另一位古希臘數學家托勒密用弦表法(以1 的圓心角所對弦長乘以360再除以圓的直徑)給出了π的近似值3.1416.

公元200年間,我國數學家劉徽提供了求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體現了極限觀點.劉徽與阿基米德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只取"內接"不取"外切".利用圓面積不等式推出結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後,祖沖之在圓周率的計算上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求得"約率" 和"密率" (又稱祖率)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可惜,祖沖之的計算方法後來失傳了.人們推測他用了劉徽的割圓術,但究竟用什麼方法,還是一個謎.

15世紀,的數學家阿爾.卡西通過分別計算圓內接和外接正3 2 邊形周長,把 π 值推到小數點後16位,打破了祖沖之保持了上千年的記錄.

1579年法國韋達發現了關係式 ...首次擺脱了幾何學的陳舊方法,尋求到了π的解析表達式.

1650年瓦里斯把π表示成元窮乘積的形式 稍後,萊布尼茨發現接着,歐拉證明了這些公式的計算量都很大,儘管形式非常簡單.π值的計算方法的最大突破是找到了它的反正切函數表達式.

1671年,蘇格蘭數學家格列哥里發現了

1706年,英國數學麥欣首先發現 其計算速度遠遠超過方典算法.

1777年法國數學家蒲豐提出他的著名的投針問題.依靠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 的過似值.假定在平面上畫一組距離為 的平行線,向此平面任意投一長度為 的針,若投針次數為 ,針馬平行線中任意一條相交的次數為 ,則有 ,很多人做過實驗,

1794年勒讓德證明了π是無理數,即不可能用兩個整數的比表示.

1882年,德國數學家林曼德證明了π是超越數,即不可能是一個整係數代數方程的根.

本世紀50年代以後,圓周率π的計算開始藉助於電子計算機,從而出現了新的突破.目前有人宣稱已經把π計算到了億位甚至十億位以上的有效數字. 人們試圖從統計上獲悉π的各位數字是否有某種規律.競爭還在繼續,正如有人所説,數學家探索中的進程也像π這個數一樣:永不循環,無止無休……

TAG標籤: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