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關於古代三軍的解釋

關於古代三軍的解釋

1、“三軍”在中國最早起源於周代。在春秋時期,“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人數通常為一萬兩千五百人。

2、《周禮·夏官·司馬》中“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大諸侯國雖然都有三軍,但名字卻不盡相同,如晉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而楚國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

3、三軍源於春秋時期,那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隨着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4、唐、宋以後,三軍的劃分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三軍的主要劃分標準是擔任作戰任務的不同:前軍一般負責開路、偵察等;中軍是作戰的主力;而後軍主要負責全軍的後勤工作。

5、而戰術“三三制”,是在佈置作戰任務的時候分給三個單位完成,可以相互呼應。所以現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部隊編制都是以“三進制”,一個師下三個團、一個團下三個營、一個營下面是三個連這樣的結構。

TAG標籤: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