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經濟發展和歷史性改革題目怎麼寫

經濟發展和歷史性改革題目怎麼寫

經濟發展和歷史性改革題目可以寫:歷史性變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着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而言之,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論述題怎麼寫?

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寫作這類論述題,需要對歷史上的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有一定的瞭解,同時還需要關注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

以下是寫作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論述題時的幾個建議:

突出變革的重要性。在論述中,需要強調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社會變革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而制度革新則可以改善社會管理和治理水平。

分析變革的原因。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的背後往往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動因。在論述中,可以從、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分析變革的原因,例如、經濟不發達、文化僵化等等。

強調變革的必要性。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往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應對當前問題和挑戰的必要手段。在論述中,可以強調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而進行變革的必要性。

分析變革的影響。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對於社會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在論述中,可以分析變革對、經濟、文化、社會結構等多個方面的影響,例如的改變、經濟結構的升級、文化觀念的轉變、社會結構的調整等等。

總結變革的意義。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對於社會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在論述中,可以總結變革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和意義,例如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個體自由和權利的實現等等。

最後,寫作歷史社會變革和制度革新的論述題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歷史素養。在撰寫前可以充分了解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理清論述思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論證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完成論述題的寫作任務。

以經濟發展為話題的作文題目

最為頭疼的環境問題。似乎環境總與經濟發展相連,但當環境問題真正與發展相對立時,我們是如何做的呢?呵,當然是選擇了經濟。18世紀初的工業,大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使人類進入了機器大生產的工業時代。到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和商品經濟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人類征服了海洋,大規模地開採礦產、石油、砍伐森林、開墾草原。200多年的工業,人類社會的發展超過了以往幾千年的農業歷史時期。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經濟都獲得了高速巨大的發展。然而,工業時代人類因為不合理地開發自然資源和大規模地污染環境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終以各種形式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的危害。能源危機和各種環境公害事件出現在人們面前,影響深遠。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縣的水俁鎮,因化肥廠排放的有毒廢水進入海灣,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和傳遞,最終使人體受害,由於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產品,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受到侵害,數千人得了這種怪病,在長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幾乎同一時期,日本還曾發生過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國家也都深受環境公害的折磨。

回顧過去,再看看現在的我們,雖然已經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但在利益的驅動下,我們依舊在污染環境。温室效應應該是現在的熱門詞彙,而二氧化碳是其的幫兇,但我們在議論時似乎忘了我們就是那幕後黑手。那些二氧化碳是我麼精心培養出來的殺手,正一點一點摧毀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球!而我們的野心居然是征服與改造她!

隨着時間的流逝,地球終於反擊了我們,印尼的海嘯,四川的大地震......我們終於害怕了,緊接着一系列措施接踵而來。哥本哈根會議也如期舉行,但是世界都這樣了,一些發達國家依舊不肯低頭,但在我們國家的極力勸説下,終於讓了步。

如果説“征服與改造”由於忽視了人與自然的一致性造成了發展的斷裂,那麼,作為可持續發展,正確的理智的選擇就應該是“協調和保護”的目標和行為。

世界農業“三強”的荷蘭,在1990年制定了“迴歸大自然的計劃”。低窪之地的荷蘭,農業條件惡劣,幾百年來,荷蘭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圍海造田擴大土地面積,然而,現在農業發展了,又在考慮把一些土地還給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態平衡。荷蘭將在今後30年裏,投資購買有環保價值的4萬公頃土地作為自然保護區,購買5萬公頃土地以美化自然,最終把目前耕地的1/10歸還給森林,湖泊和沼澤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瀕臨滅絕的鳥類、野生動物重獲棲息之地。

顯然,我們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統一的關係: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結果將會嚴重破壞環境和資源從而影響經濟發展本身,而合理的運用自然資源、在環境可承載的限度下的經濟發展,又可以積累資金、提高技術從而促進環境保護,對於發展中國家,不能片面地強調任何一方,兩者必須協調起來,才能實現持久的經濟發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即實現可持續發展。然而,要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工程,需要人類重新考慮人類自身與環境的關係,將人類作為自然的一員而非自然的主宰,在人類與環境關係協調的基礎上實現。

有關於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作文擬個什麼題目好呢?

我所知道的30年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誌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2008,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週年。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30年前,電視都是黑白的,而全村只能看一部電視。家裏唯一的電器,也只能算是手電筒了。哪像現在,家用電器樣樣俱全啊!

在這30年內,中國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1年7月13日,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 中國北京憑藉其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脱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這次發射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

這樣一些重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成員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經濟的快速發展。1980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是7100億元,到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1.09萬億元,即使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也增長了幾十倍之多。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我國大約九億人口,沒有解決温飽問題的人口竟有2.5億之多。現在,人民的温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廣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顯改善。 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學的入學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過去年代存在的那種個人迷信、思想僵化狀態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恩格斯説,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描述國家發展過程的作文標題

在祖國六十年的變化彈指揮間、滄桑鉅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實現着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來,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青藏鐵路,一條几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個又一個壯舉!

六十年裏,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春節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會變成小小的煩惱,再小的幫助乘以13億,會變成大大的扶持.炎黃子孫會手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

六十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中國在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叔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衞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中國的科技技術蒸蒸日上,為發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六十年來,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以前,農村人知識很少,只知道勞作.現在,“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連許多老年人都發奮學習.農業不僅用上了力氣,同時也充分運用上了智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現在,農村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這些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一樣樣成為了現實.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是又髒又亂.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山上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現在,一提到農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村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

我堅信,中國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2009-07-28 16:35 2009年,我們的共和國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放眼未來,我們信心百倍.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從北京天安門升起,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新中國成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第一,表明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鬥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第二,標誌着中國從此走上了、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第三,宣告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一,建國六十年來,社會主義制度已在中國大地上紮根、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建立了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沒收了大官僚壟斷資本,通過土地改革,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作為階級的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這就從根本上剷除了階級剝削的根源,消滅了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現象;這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

消滅了剝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優點,從此全體人民有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人民利害相同、休慼與共,每個人的利益都依賴於國家、集體事業的發展.人們在生產中建立起了同志式的協作關係.儘管在人民內部還有矛盾,但這種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是局部的、暫時的,只要正確處理,就不難解決.

在社會主義社會裏,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因此人們有共同的理想和奮鬥目標.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就是我國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它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符合我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經過全體人民的奮鬥,一定能實現.對於這一點,絕大多數人民羣眾有着堅強的共同信念,並由此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我們的生產力能夠高速度地向前發展.建國60年來,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工業的發展上,我們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半個多世紀走過的路程.我們的農業、交通運輸、科學、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實現“四化”創立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社會主義制度在人類歷史上是新生的制度,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它還不完善,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挫折,出現反覆,但這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有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不斷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同時吸收世界各國的進步因素,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在日益顯示出來,它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必將趕上和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占主導地位的“左”傾路線,標誌着“以階級鬥爭為綱”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從那時以來的30年,中國黨人和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鬥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30年,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上走過了輝煌的歷程,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鋭意進取,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我國人民在建國以後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礎上,取得了新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30年的改革開放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給中國帶來了持續快速的發展.中一度瀕臨崩潰邊緣的中國經濟,到今天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老百姓從温飽不足到吃飽穿好,不少人還買房買車,到國外旅遊.從抗震救災中,從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中,從神七飛天太空行走中,我們進一步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30年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論斷,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就是要讓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古老的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實現偉大復興.

三,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我們的偉大目標是到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

衚衕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胡指出:我們的偉大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黨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集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制定和作出了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整套方針和工作部署,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在又為我們提出了振奮人心的奮鬥目標,只要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一代接一代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鬥目標.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標誌性成果,我國取得的這些標誌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其根本原因又是?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許多標誌性的成果,例如

1. 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2. 2015年中國首次主辦二十國集團峯會;

3. 2020年我國完成了脱貧攻堅目標,消除絕對貧困。

這些標誌性成果和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模式和道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其次,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步伐;

第三,中國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後,中國堅持人民至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民生保障體系,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應對全球性挑戰。

以上這些舉措和措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標誌性成果和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關於“改革變化”的作文怎麼寫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因為今年是奧運年。我們更需要記住的是今年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開放可以説是一個性的創舉,它是中國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普遍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三十多年來中國在、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説明了:改革開放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這三十年來有許許多多的成就與成功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門的迴歸,北京市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神五、神六發射成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長江三峽等等不勝枚舉。着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於我們有一個偉大的黨,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基本國策,並且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回顧這三十年來的鉅變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新中國在剛剛成立之初,在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之時,卻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禮。在粉碎了“四人幫”之後中國再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這樣一個岔路口許多人在彷徨猶豫。不知道中國改走怎樣一條道路。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策略。這猶如一聲春雷驚醒了整個中國,也激發了廣大中國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的決心與信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79年,黨、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民經濟進入調整時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因時因地制宜,保障他們的經營自主權,發揮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瞭經濟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全面進行經濟改革的綱領性文獻。的改革與經濟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1984年1月24日,鄧小 平在局委員王 震、楊尚 昆和廣東省樑 靈 光和原劉 田 夫等同志陪同下,來到深圳視察,受到特區建設者的熱烈歡迎。鄧小 平説:辦經濟特區是我提倡的,定的,是不是能夠成功,我要來看一看。他親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几年內發生的變化,對深圳日新月異的建設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經過深思熟慮,鄧小 平寫下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是正確的”的題詞。 鄧小 平的題詞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不僅充分肯定了特區的建設成就和發展方向,同時為有關特區的爭論作了權威性的總結,從而圍繞着要不要辦特區、辦特區是對是錯這個長達四年的是非之爭,有了旗幟鮮明的結論,此後對深圳發展道路的爭論逐漸沉靜下來了。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建立經濟特區是困難重重的,因為當時中國思想還是很保守的,對西方資本主義還是很抵制的。要讓西方人突然進入中國投資建廠無異於與社會主義作對一樣。這無疑是很為難的事情,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也是一個問題。而小平同志卻一語中的“市場經濟不一定是資本主義特有,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的先進方面,社會主義也可以拿來借鑑,總之不管黑貓,黃貓逮到耗子就是好貓”。在小平同志極力主張下經濟特區辦得很成功,全中國也正是在此基礎上開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在新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新的進展和發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本質要求 發展是硬道理。建設小康社會,中心任務是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小康社會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發展是包括經濟和社會在內、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發展。正如江 澤 民同志所説:“我們講發展是硬道理,講的是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的發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發展。”小康社會是全面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其核心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係,最基本的是經濟與、經濟與的關係,而經濟改革與改革不夠協調,經濟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都同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複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時期提出將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於”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鄧 小 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廓清“姓資姓社”迷霧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領導幹部所説,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於”標準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準。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 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準,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準,必然要另立判斷標準,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準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説,“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在今年的上改革開放更是成為熱點、焦點。尤其是“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提出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有力保障。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會在新時期、新考驗面前帶領廣大中國人民走向更加輝煌的勝利!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脱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鉅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脱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迴歸,99年澳門迴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 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着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佔據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衞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衞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峯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穫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

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參考題

1、 中小企業集羣現象研究

2、 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係

3、 廣東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4、 發展經濟學理論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應用

5、 產業與競爭的關係

6、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功能定位

7、 泛珠三角有關問題研究

8、 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

9、 中小企業發展與就業促進

10、珠三角城鎮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11、企業集羣與城鎮化研究

12、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研究

13、論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的演進

14、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及對策建議

15、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分析及預測

16、廣東城鎮居民消費趨勢預測與對策

17、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與消費結構變化研究

18、科技進步對我國工業發展的貢獻率分析

19、經濟增長點問題研究

20、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

21、微觀經濟學的新發展

22、宏觀問題研究

23、對公用事業規制的研究

24、市場與的關係研究

25、西方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26、論經濟增長方式

27、論中國的經濟增長

28、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

29、新經濟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30、美國宏觀經濟史研究

31、新自由主義意識與經濟全球化

32、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33、制度與經濟增長

34、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研究

35、虛擬經濟研究

36、我國的收入分配演變研究

37、廣東、香港、台灣三地經濟發展狀況對比

38、廣州支柱產業選擇分析

39、廣東勞動力市場問題研究

40、我國個人所得税制度分析

41、國有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

42、我國國有企業委託—代理機制研究

4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

44、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契約關係分析

45、相對優勢原則與我國經濟的有效增長

46、的經濟學分析

47、國民精神素質與經濟增長

48、李斯特的經濟發展思想及對我國的借鑑

49、轉軌時期的經濟思想研究

50、相關行業的經濟學分析

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參考題

1、 司法問題的思考

2、 法律和道德的相容與衝突

3、 論法治的觀念基礎及其構建

4、 評議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

5、 論依法治國

6、 選舉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7、 民財產權的保障

8、 權威與依法治國

9、 論罪刑法定原則

10、 完善反腐立法的構想

11、 試論正當防衞

12、 性質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13、 搶劫罪中的疑難問題探析

14、 正當防衞若干問題探析

15、 析醫療事故罪之構成

16、 論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完善

17、 民事執行難的對策研究

18、 對中國刑事訴訟中設置沉默權問題探討

19、 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辨析

20、 論非法證據及其效力

21、 知識產權領域平行進口法律問題研究

22、 商業祕密法律保護問題

23、 醫療事故處理中的賠償原則

24、 人體傷害致致精神障礙賠償的探究

25、 關於樹立司法鑑定結合公信力的法律思考

26、 論同居權

27、 論我國民法他物權制度的完善

28、 隱私權制度初探

29、 論民事活動中善意第三人的保護

30、 論家庭暴力的法律責任

31、 誠實信用的一般法理原則與技術操作

32、 我國民法是否應當建立取得時效制度

33、 論隱私權

34、 試論動產的善意取得制度

35、 儲蓄實名制的法律思考

36、 證券內幕交易犯罪淺析

37、 論保險詐騙及其防範

38、 完善我國破產法的難點與對策

39、 關於商法學理論體系若干思考

40、 略論合同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41、 論經濟犯罪的原因

42、 試論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東權益的法律保護

43、 論域名搶注與商標保護

44、 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問題及對策

45、 我國中小企業立法中若干問題之探討

46、 我國擔保法的若干理論和實務研究

47、 完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

48、 我國信息法制建設中的法律問題探討

49、 入世與我國反傾銷立法之完善

50、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

51、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與我國《合同法》若干問題

比較

52、 國際貿易中的提單法律問題

53、 試論我國外資立法的完善

54、 提單有關法律問題研究

55、 論外國仲裁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

56、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

57、 區域貿易協定的法律問題探析

58、 CEPA的法律問題探析

59、 論馳名商標的法律保護

60、 對外貿易與環境保護關係中的法律研究

61、 中國抵制污染轉嫁的法律思考

62、 新時期完善環境立法之研究

63、 廣東省循環經濟立法的若干建議

64、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中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65、 如何構建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框架

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參考題

1、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

2、 企業財務控制制度建設問題探討

3、 對我國上市公司所採用的併購策略之分析

4、 會計信息失真與公司治理關係探討

5、 審計風險問題探討

6、 審計性研究

7、 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8、 會計目標與審計目標

9、 審計重要性問題分析

10、 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與審計案例分析

11、 論財務軟件的發展方向

12、 會計電算化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

13、 主流會計軟件功能分析

14、 中小企業融資策略分析

15、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相關問題探討

16、 小企業會計制度問題探討

17、 商譽問題探討

18、 合併會計報表問題研究

19、 關於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20、 會計誠信建設問題

21、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問題

22、 人力資源會計相關問題研究

23、 企業發行可轉債融資的策略分析

24、 企業財務戰略若干問題探討

25、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分析研究

26、 中國上市公司併購績效評價研究

27、 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設計

28、 公司風險管理

29、 民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30、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下管理層激勵機制研究

31、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探討

32、 企業併購後績效評價研究

33、 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分析

34、 期權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35、 税務會計問題研究

36、 税務籌劃問題探討

37、 税收策劃問題探討

38、 養老金會計的探討

39、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問題研究

40、 淺談應收賬款形成原因及控制途徑

41、 股票期權制度在上市公司中的運用

42、 國際銀行業併購研究

43、 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式選擇和制度安排研究

44、 股權結構與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45、 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機制

46、 發達國家及我國銀企關係模式比較分析

47、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48、 證券投資基金的現狀、問題與發展思路

49、 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

50、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策研究

51、 企業併購原因探討

52、 論品牌價值及其評估

53、 審計準則研究

54、 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

55、 某一會計項目(如銷售收入、貨幣資金)舞弊審計研究

56、 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機制

57、 債權人蔘與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徑研究

58、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分析研究

59、 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設計

60、 關於我國經營者股票期權制的探討

61、 國有企業產權制度變遷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62、 國有企業財務治理問題研究

63、 上市公司股利相關問題研究

64、 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分析

65、 負債程度與企業價值的關係

66、 股票期權制度在上市公司中的運用

67、 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影響

68、 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研究

69、 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問題研究

70、 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研究

71、 董事會性與公司績效的關係研究

72、 淺議企業資金管理

73、 經營者激勵

74、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程度的評價

2011新課標作文 題目‘經濟成就的背後’先寫取得的成就,再寫出現的問題,後寫政府作出的努力,最後高度贊

以我的理解,在進行經濟建設時,應該首先考慮經濟利益、其次是考慮環保利益。我國確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質提高、社會進步等因素相結合、協調,反對“殺雞取卵”式的、不顧環境保護、引起環境惡化和生態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須同時看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不是並駕齊驅的。經濟建設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除非發生外族大局入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決不動搖的!

再者,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經濟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歷史使命!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國家富裕了,軍隊強大了,科技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市場繁榮了,工,農業生產效益高了;這是國人有目共睹的偉大成就。但是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如:

1,官僚主義滋長迅速,幹羣關係日益疏遠。

2,公權力濫用,貪污現象猖獗。

3,社會矛盾逐漸複雜,社會等級觀念凸顯,社會公平如同口號。

4,人心渙散,信仰危機。傳統美德缺失,傳統文化淡化。

5,資源消耗過大,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經濟結構有失平衡。

從五中全會發展走向

金秋時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北京勝利閉幕。

這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擘畫了未來五年的宏偉發展藍圖。

這是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六屆五中全會及其審議通過的《建議》,必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時期:“十一五”時期的歷史方位

“關鍵時期的一次關鍵會議”——這是對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説,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三年前,黨的十六大作出的這一重大判斷,吹響了新世紀新階段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號角。

彈指之間,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第一個五年即將過去。“十五”時期的中國,以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全世界的讚歎。“十一五”時期能否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為下一個十年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對於能否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

這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臨的第一個“五年時期”。如何適應紛繁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趨利避害,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乘風破浪?成為擺在中國黨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這是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后的第一個“五年時期”。一些國家、地區的發展歷程昭示我們:在這個機遇和挑戰並存、希望與壓力同在的黃金髮展期、矛盾凸顯期,如果舉措得當,經濟社會發展將實現新的跨越;如果應對失誤,很容易導致經濟徘徊、社會動盪。

面對戰略機遇期,我們耽誤不得;處於發展關鍵期,我們失誤不起。五中全會在深入分析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後,突出強調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一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地位”。

科學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靈魂

“十一五”規劃,是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轉化為實踐的第一份“五年路徑圖”。針對“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會突出強調,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發展取得的成績,讓每一箇中國人自豪;發展存在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我國危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不斷拉大的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嚴重製約經濟社會更快的發展。不少地方在發展中單純追求增長規模,經濟質量和效益低下,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重大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安全事故損失已佔全國GDP的2.5%……

堅持不同的發展觀,就會有不同的發展前景。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站在歷史的、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指明瞭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的集中體現,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

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傳遞出的鮮明訊息。全會突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軌道。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五中全會對“十一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6個“必須”: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並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

以人為本:提綱挈領的發展本質

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強調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十六屆五中全會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從黨的十六大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到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重大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始終是中國黨一切決策、舉措的中心。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從各級幹部深入基層噓寒問暖、解困救急,到有關部門頻頻出台便民利民舉措;從全國28個省區市免徵農業税,到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僅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政績觀、利益觀、地位觀產生深刻的影響,更在社會生活的角角落落引發廣泛的變化。

發展的力量來源於最廣大人民,發展的成果必須惠及最廣大人民。專家指出,雖然近年來我國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温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堅持以人為本,親近民生、關注民生,對“十一五”的中國而言,仍然是緊迫而現實的重大課題。

5年前,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是發展經濟的出發點和歸宿。”5年後,十六屆五中全會高揚“以人為本”的大旗,在、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層面,提出了諸多新的思路。這預示着,“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將從過去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就業、教育、衞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會指標,正引人注目地出現在規劃編制者的視野。

和諧社會:進入操作、實踐的新階段

“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五中全會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立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並就認真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出了具體部署。

當前,我國正經歷經濟轉軌、社會轉型,不可避免地面臨大量複雜的社會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日益引人關注,侵害羣眾利益的現象屢見不鮮。少數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的人民內部矛盾,甚至發展成為件。

從黨的十六大鮮明提出使“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到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從今年2月,總在黨校深刻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重要原則和主要工作,到五中全會提出一系列思路和舉措……回顧這一發展軌跡,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考在不斷深化,和諧社會建設這個宏大命題,已逐步從初步破題進入操作、實踐的新階段。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五中全會從這6個方面,對和諧社會建設作出全面規劃。這是黨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基於對國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由經濟、、文化的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中國黨對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在達到新的高度。

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推進器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五中全會公報關於自主創新的敍述,讓人印象深刻。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有一種現象卻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醫藥生物技術領域,幾乎所有藥物專利均為發達國家擁有;DVD行業,大批企業交不起國際專利費而紛紛倒閉;汽車製造領域,真正的國產車僅佔10%。由於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仍處於低端位置……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將難以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支持。黨一再強調,必須更加堅定地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對我國來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既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又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

全會明確要求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着力點,強調科技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這使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更加系統、更加具體。

社會主義新農村:三農工作邁入新境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五中全會公報中的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近年來糧食產量連年下降、農民收入徘徊不前、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嚴峻形勢,黨及時提出對農業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並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農、惠農的。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2.5%,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幅度。

去年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深刻指出,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黨、一再強調,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切實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放到國民經濟全局中統籌安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絕不僅僅意味着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五中全會突出強調,“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意味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也將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城鄉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縮小,農村面貌將迎來新一輪的歷史性鉅變。

改革攻堅: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尋求突破

“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五中全會的這一科學判斷,形象地揭示了歷經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正處於一個新的關鍵時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為古老的中國注入了強大發展動力。然而,我們的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兩年前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根據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定,對新世紀新階段的改革開放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

改革的本質,是機制的創新。農村税費改革、壟斷行業改革、股權分置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投資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一系列關鍵領域的關鍵改革加速推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擺上突出位置……一系列改革舉措的相繼出台,使得2005年成為“改革攻堅年”。

但“攻堅”還僅僅是開始。從現實看,有些改革進展不快,處於滯後狀態;有些改革仍止於表層,整體上沒有實現質的突破。全會號召全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努力從根本上消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性障礙,“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會從推進行政管理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税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保障等7個方面,對攻堅階段的改革作出具體部署。

全會同時強調,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繫日益緊密的情況下,我們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憂患意識: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談成績,實事求是;講問題,切中要害。五中全會會場內外,求真務實的清風撲面而來。

全會深入分析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強調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認真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理智、清醒的科學態度。

誕生於民族危亡關頭的中國黨,在80多年的風雨歲月中,始終保持着強烈的憂患意識。黨的十六大告誡全黨,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以為總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反覆強調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強烈的憂患意識,源自於中國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新世紀新階段國內外形勢的科學分析與正確判斷。總強調,“十一五”時期我們面臨的仍將是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的環境,一個總體上有利於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環境。我們要牢牢把握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妥善應對各種挑戰,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心存憂患,方能從容應對各種挑戰;居安思危,才會始終挺立時代潮頭。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這是中國黨對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是中國人民對中國未來的信心之源。追問回答的有點文不對題啊!!!!

怎麼寫《改革開放三十年回顧輝煌歷程構建和諧社會》

怎麼寫《改革開放三十年回顧輝煌歷程構建和諧社會》

改革開放

1996年出生的我,改革開放伴隨着我成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國家的面貌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村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我們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實現了由貧困到温飽,再由温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居民的消費品檔次升級換代,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明顯改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1978年,以 *** 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古老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短短30年間,一個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貧弱國家一躍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民眾生存與發展的要求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滿足。在過去的30年中,有許多個 “第一”見證著共和國成長的:出台第一個經濟改革方案,成立第一個股份制企業,開通第一條地鐵……許多現在看來為基本常識“新生事物”,在當時曾引起多麼劇烈震動。這30年的歷史,是改革不適合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歷史;這30年的歷史,更是探求“以人為本”,保護私產、保障自由的歷史,因而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

我出生於1996年,轉眼之間我已12歲,改革開放也已30週年。應當説我完全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成長的,我的成長几乎是一帆風順的。在12年歲月裏,我記住了很多事,有些事的記憶是極深刻的......

1997年,這一年國家發生了很多大事,我記憶最深的還是香港迴歸,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了一大步,舉國上下,全民歡騰。至今我還能感受到那種自豪的熱烈的歡騰氣氛:到處是歡騰的人羣,到處是喧騰的鑼鼓,到處是五彩繽紛的禮花......那是我一生難忘的景象。我感受到祖國正在一天天強大,中華民族正在一天天振興,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這一切,我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實施大概也不會成為現實。

1999年,我的叔叔初中畢業,應徵入伍了,這對我們家來説是天大的驚喜,在過去的年代,我們一直不敢奢望多大的待遇,然而事實卻給了我們這種奢望,那種驚喜的心情可想而知,這事對我家來説不亞於 *** 同志的92南巡,就好像一場痛快淋漓的大雨,淋去了所有顧慮,思想大解放啊。那年我還沒懂事,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實質意義,但我卻能真切感受到家人的興奮,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温風,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恩惠。

2001年,記憶中,剛跨入新千年的祖國喜事連連,先是申奧成功,繼而成功入世。現在入世已七年,奧運會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讓人感慨萬分,與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讓人遺憾,08奧運讓我們揚眉吐氣。

2008年,今年我12歲,進入新千年的八年是祖國突飛猛進的八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祖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祖國實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08年是奧運中國年,世界目光將再一次聚向北京,奧運是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極好機會,三十年風雨路,一朝風采盡展。

30年歲月,讓改革開放的30年包容了一切,歲月流逝,時馳勢易。今天,我們站在2008這個的時間點上,在略帶滄桑感回顧改革開放30的經驗的同時,更是滿懷 *** 地做好北京奧運會的各項工作。30年中那些曾經親歷的切膚之痛,與至今仍然咀嚼不盡的喜悦,永遠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我的成長歲月只是改革開放逐漸輝煌的一段。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不會有如此的深刻記憶;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也不會有這樣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很欣慰,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幸福成長。願改革開放繼續積極穩妥的順利進行,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

為什麼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構建和諧社會,所要做的就是發展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發展不好,人民生活水平上不來,是無法構建和諧社會的,經濟上來了,就業率提高了,人民生活好了,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而當今世界是全球化的時代,改革開放是使我國融入到全球化中的基本方式,脱離了全球化則基本會失去和世界經濟的聯絡,閉關鎖國是不可取的。

歌頌祖國,歌頌改革開放,構建和諧社會的詩文為主的文

《祖國,用青春的名義為你歌唱》

誰在黃土地的富饒裏

耕種著自己堅韌不拔的名字

(女分)誰又在母親的微笑裏

把一切一切的苦難輕輕飛渡

(合) 祖國呵,當我用青春的名義

為你驕傲的歌唱

(女分)又怎麼抑制

那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女領1)可是,媽媽

其實我並不愛哭

(男領1)當鮮豔的五星紅旗

高高飄揚在世界的東方

(女領2)我深深的知道

作為華夏兒女

該怎樣走好自強不息的道路

(男領2)我知道所謂的尊嚴意味着什麼

因為我善良的母親

曾經含辛茹苦

(女領1)我知道所有的拼搏為了什麼

因為我頑強的母親

用苦難和愛

澆灌著兒女們堅定的腳步

(女領2)不是我愛哭,媽媽

盈眶的熱淚其實是一種傾訴

(男領1)當雄壯的國歌響徹雲霄

體內沸騰著龍的血脈

就是我挺直脊樑的惟一緣故

(男分)無法忘記你所受的苦

我傷心的母親

用血和淚澆灌著被肆虐的故土

(女分)無法忘記你所受的苦

我堅強的母親

用一雙大手

撿拾著兒女們帶血的頭顱

(男合)黎明終將到來

烈火終將燃燒

一聲響雷擊破久已沉默的天空

(女合)你英雄的兒女

用雙手捧出熾熱的青春

把五四的旗幟插上祖國的沃土

(大合)你英雄的兒女

在沉沉的黑暗中吶喊出科學民主

中華民族沐浴了一場壯麗的精神日出

(男領2)我一遍遍仰望蒼穹

(男領1)我一遍遍俯首大地

(男領合)蒼茫的風煙裏

幾代人前仆後繼

自由民主的大道上

寫滿熱血兒女的驕傲

(女領1)年輕的劉胡蘭

在敵人帶血的刺刀下

抬起高昂的頭顱

花樣的年華里

青春的名字飽含微笑

(女領2)我親親的兄弟

面對肆虐的洪水

用青春的臂膀

把萬里長城重新鑄造

(男領2)我翻開歷史的長卷

尋找終生追尋的永恆答案

(女領1)我順着一個世紀的發展軌跡

尋找中華兒女

不懈奮鬥的曲線

(女合)青春呵!就是青春!

讓 *** 在生命裏燃燒

燃燒起希望的火焰!

(男合)青年呵!就是青年!

讓熱血在身體內沸騰

沸騰起不渝的誓言!

(大合)祖國呵!就是祖國!

這個重逾千斤的字眼

讓我們沐著一輪朝陽

勇往直前!

(男領1)今天,我們終於可以

高聲歌唱

(男合)歌唱怒濤聲聲的黃河長江

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熱血

就在我們年輕的血管裏流淌

(女領2)今天,我們終於可以

高聲歌唱

(女合)歌唱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

九百六十萬中華大地的魂魄

就在我們驕傲的眸子裏奔放

(男領2)今天,我們終於可以

高聲歌唱

(男合)歌唱鮮豔的紅旗下

凝結著血汗的功勛和獎章

(女領1)今天,我們終於可以

高聲歌唱

(女合)歌唱廣袤的原野上

黑土地一樣豐滿的憧憬和夢想

(領合)我們讚美青春

我們歌唱祖國

我們向天空伸出年輕的臂膀

讓和平和正義的花朵

在地球的每個角落

鮮活地綻放

構建和諧社會地理論文怎麼寫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格式相關書籍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資訊,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資訊。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絡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餘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絡。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閲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資訊。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敍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係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係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構建和諧社會如何改善 民生

把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提高完善,解決社會分配不公,杜絕,降低失業率。

改革開放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作用

一、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1,通過改革,基本實現了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性轉變。

2、經濟的根本性轉變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在發展和改革的實踐中,審時度勢,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回答了為什麼發展、要什麼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使我們黨在領導發展的思想理念上實現了新的飛躍。

三、繼續深化改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重要指導思想一方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繼續深化改革;另一方面,繼續深化改革,又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兩大戰略思想,不僅是我們黨領導發展的思想理念的昇華,也是我們黨指導改革的思想理念的昇華。

四、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努力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輝煌六十年》國和萬事興——構建和諧社會讀後感大神們幫幫忙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 和諧是什麼呢?《説文》解釋:和,相應也。《爾雅》解釋:諧,和也。可以這樣説,和諧二字簡潔、生動而又樸實無華地反映了中國人心靈深處對於人、社會與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精神最精闢的詮釋。那什麼又是和諧社會呢?和諧社會簡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眾所周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和諧社會”一詞,現已成為當前國內主題詞之一.對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萬事興”,安寧有序的工作生活,誠信公平的社會風氣與豐富健康的文化娛樂就是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所以,構建和諧社會,不僅是我們執政黨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目標,同樣也是每個公民的應盡職責,更是新時期農業系統中的每一位成員理所擔當的光榮義務。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我想,就應該從我們自身具體的農業行業的點滴工作做起。這裏,我想起了古人説過的兩句話:“倉廩實,知禮儀”,“五穀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説:只有當一個國家的糧食倉庫充實起來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麼,知書達理、誠信公平的社會風氣才能形成並得到保證。糧食豐收了,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各項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前人的這兩句話説明了一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穩定、和諧的農業環境才可能實現全社會的整體和諧發展。 所以,穩定是和諧的前提,穩定的農業更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必備基礎。安定有序的農業環境,就我們農業系統的工作來説,就是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各種農業資源、推進環保農業產業的發展等。具體而言,如何將農民的切身利益落到實處又是我們工作的關鍵。身為單位中的一員,這時更需要我自己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專業業務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為。為我們這個穩定和諧的農業工作團隊添磚加瓦。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團結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俗語説得好:人心齊,泰山移。 *** 也曾經説過:團結就是力量。可以這麼説,社會和諧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團結精神。我們國家農業系統的發展歷程,譜寫的就是一曲曲艱苦創業、團結奉獻之歌。所以作為新時期下的農業系統的一員,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建立一種和諧的同事關係,如何讓團結精神貫穿於我們的行業工作,都是構成和諧社會的積極因素。今年夏天,重慶遭遇了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兩個多月裏,無情的旱魔瘋狂肆虐著這塊生養我們的肥沃土地,大地乾裂,小河斷流,稻禾枯萎。但3100萬堅毅的重慶兒女並沒有被無情的旱魔嚇倒,而是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賑災義演會場上,短短數小時,就收到了超過億元的愛心捐款,奉獻愛心的人羣中,有捐款超過百萬元的民營企業家,也有自己還在吃低保的困難户!這就是我們“團結友愛互助,共建和諧社會”最有力的行動! 理解是人與人之間消除隔閡、實現心靈對話的基礎,是體現和諧社會對每一個個體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團結精神又是建設和維護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訴求多樣化的社會中擺正位置,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這裏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説:一個人不要總是擔心和埋怨別人對自己的誤解和非議,而應該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別人。如果我們大家真正領會、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一種團結向上的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 和諧是什麼呢?《説文》解釋:和,相應也。《爾雅》解釋:諧,和也。可以這樣説,和諧二字簡潔、生動而又樸實無華地反映了中國人心靈深處對於人、社會與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精神最精闢的詮釋。那什麼又是和諧社會呢?和諧社會簡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眾所周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和諧社會”一詞,現已成為當前國內主題詞之一.對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萬事興”,安寧有序的工作生活,誠信公平的社會風氣與豐富健康的文化娛樂就是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所以,構建和諧社會,不僅是我們執政黨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目標,同樣也是每個公民的應盡職責,更是新時期農業系統中的每一位成員理所擔當的光榮義務。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我想,就應該從我們自身具體的農業行業的點滴工作做起。這裏,我想起了古人説過的兩句話:“倉廩實,知禮儀”,“五穀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説:只有當一個國家的糧食倉庫充實起來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麼,知書達理、誠信公平的社會風氣才能形成並得到保證。糧食豐收了,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各項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前人的這兩句話説明了一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穩定、和諧的農業環境才可能實現全社會的整體和諧發展。 所以,穩定是和諧的前提,穩定的農業更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必備基礎。安定有序的農業環境,就我們農業系統的工作來説,就是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各種農業資源、推進環保農業產業的發展等。具體而言,如何將農民的切身利益落到實處又是我們工作的關鍵。身為單位中的一員,這時更需要我自己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專業業務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為。為我們這個穩定和諧的農業工作團隊添磚加瓦。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團結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俗語説得好:人心齊,泰山移。 *** 也曾經説過:團結就是力量。可以這麼説,社會和諧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團結精神。我們國家農業系統的發展歷程,譜寫的就是一曲曲艱苦創業、團結奉獻之歌。所以作為新時期下的農業系統的一員,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建立一種和諧的同事關係,如何讓團結精神貫穿於我們的行業工作,都是構成和諧社會的積極因素。今年夏天,重慶遭遇了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兩個多月裏,無情的旱魔瘋狂肆虐著這塊生養我們的肥沃土地,大地乾裂,小河斷流,稻禾枯萎。但3100萬堅毅的重慶兒女並沒有被無情的旱魔嚇倒,而是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賑災義演會場上,短短數小時,就收到了超過億元的愛心捐款,奉獻愛心的人羣中,有捐款超過百萬元的民營企業家,也有自己還在吃低保的困難户!這就是我們“團結友愛互助,共建和諧社會”最有力的行動! 理解是人與人之間消除隔閡、實現心靈對話的基礎,是體現和諧社會對每一個個體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團結精神又是建設和維護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訴求多樣化的社會中擺正位置,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這裏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

建設平安茌平 構建和諧社會 這個文章怎麼寫?

就是要先抓住重點!就現在社會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加以闡述和分析,再提出自己想到的解決辦法!很簡單的一篇議論文,隨便説説就不下3000字!學思想道德修養的時候常寫!

實踐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行書怎麼寫

行書?書法中的行書?

電腦字型就有!

告別不良行為 構建和諧社會

告別不良行為——不要沉迷網路

告別不良行為——不要太注重打扮

告別不良行為——百(和諧)度·騰訊別亂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我要評論某某領(和諧)導就要讓我評論

構建和諧社會?我要評論某某機構就別就讓我評論

構建和諧社會?我要批評國(和諧)家別讓發表不了文章

構建和諧社會?右派分子少點

農村經濟改革的歷史與現實

2008-10-13 08:01:52 來源: 南方都市報(廣州) 黑馬推薦 十七屆三中全會表示我國已進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一個“發展階段”、一個“關鍵時刻”、一個“重要時期”,全會閉幕時發表的公報用簡潔的語言,科學概括了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金秋時節,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這次全會的重要議題,是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這次全會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是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應邀列席了會議。有關專家認為,此舉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加廣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以使制定的方針更加科學、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契合8億農民的意願,表明了黨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堅定決心。

「解讀」

科學判斷:深刻把握農村改革歷史方位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總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貫穿了這一總要求。全會強調,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一個“發展階段”、一個“關鍵時刻”、一個“重要時期”,全會閉幕時發表的公報用簡潔的語言,科學概括了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對歷史方位的準確把握,是作出戰略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專家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表明我們黨對我國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關鍵環節和突出矛盾,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認識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意義更加重大、時機更加緊迫、任務更加繁重。

六大目標

全面描繪農村未來美好圖景

到2020年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機制基本建立,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之時,我國農村的面貌將會怎樣?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6方面的基本目標任務,讓廣大農民清晰地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

“農村經濟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並明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措施,再到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專家梳理這一脈絡後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涉及農村經濟建設、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是我們黨對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想的進一步細化,為8億農民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奮鬥目標。

全會還確立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並在總結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農村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5項重大原則。

三大部署

勾勒新一輪農村改革路徑圖

“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

30年前起步的農村改革,使我國廣大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鉅變。但我國農村的改革發展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無法適應構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緊迫要求;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難度加大;國際糧食供求形勢緊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力增大;農民持續增收的機制仍未完全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許多農村的面貌仍然較落後,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重道遠……

“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3個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又有力應對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勾勒了一幅切實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徑圖”。

制度創新

夯實農村改革制度保障

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間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已進入依靠制度創新的新階段。全會緊緊圍繞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圍繞農村改革的關鍵環節,對農村制度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是我國農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黨的農村的基石。專家表示,全會提出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意味着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還將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間。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全會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突出強調要“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堅守18億畝耕地這根紅線,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各項制度。

———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意味着我國將從農業投入、農業補貼、農產品價格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不斷強化對農業這一國民經濟基礎和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

———“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着眼於為農村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旨在從根本上破除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基礎:“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於加強村民自治機制建設,不斷髮展農村基層民主……

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並作出全面安排,必將從根本上優化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環境,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現代農業

“確保糧食安全”放首位

今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進一步明確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思路,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另一重要成果———

全會強調: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早在2006年,我們黨就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着力點”,並初步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總的思路。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發展現代農業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思路,必將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就新形勢下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全會從7個方面進行了部署,引人關注的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被放在7項部署的首位。專家表示,這是以同志為總的黨始終對糧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體體現。

在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的情況下,全會還研究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強調要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專家表示,這段表述雖然篇幅不長,卻鮮明地表達了我們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可以預料,今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八大舉措

徹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隨着一項項極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陸續出台,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步伐將不斷加快

基於對“三農”問題的準確把握,這次全會深刻提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措施:“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專家表示,長久以來,許多地方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慮,城鄉發展二元化結構的長期存在,不僅使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較慢,而且使城市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發展也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最終必然會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根據這一指導方針,把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提出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標。

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就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全會從8個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專家表示,隨着一項項極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陸續出台,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步伐將不斷加快,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嶄新格局將不再遙遠。相信在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進程中,8億農民將分享到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

TAG標籤:歷史性 改革 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