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地震縱波與橫波哪一個危害更大

導語:眾所周知,地震波是指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可分為縱波、橫波和麪波。最近有些朋友來諮詢小編,地震縱波和橫波哪個危害大?地震縱波與橫波哪一個危害更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方面有關的內容,以下內容值得大家一看。

地震縱波與橫波哪一個危害更大

地震縱波和橫波哪個危害大

地震橫波的危害更大。一般地震波里面的橫波成分比較多,而且周圍建築物的晃動會導致破壞力更大。

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縱波和橫波都屬於體波)和麪波。

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

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

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面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分類

地震波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波,一種是實體波。表面波只在地表傳遞,實體波能穿越地球內部。

實體波(Body Wave):在地球內部傳遞,又分成P波和S波兩種。

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壓縮(Pressure),為一種縱波,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進速度最快,也最早抵達。P波能在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遞。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進速度僅次於P波,粒子振動方向垂直於波的前進方向,是一種橫波。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遞,無法穿過液態外地核。

利用P波和S波的傳遞速度不同,利用兩者之間的走時差,可作簡單的地震定位。

表面波(Surface Wave):淺源地震所引起的表面波最明顯。表面波有低頻率、高震幅和具頻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傳遞,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勒夫波(Love Wave):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向垂直,但振動只發生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垂直分量,類似於S波,差別是側向震動振幅會隨深度增加而減少。

瑞利波(Rayleigh wave):又稱為地滾波,粒子運動方式類似海浪,在垂直面上,粒子呈逆時針橢圓形振動,震動振幅一樣會隨深度增加而減少。

橫波地震勘察

一般通用的地震勘探方法採集的是縱波的訊號。但橫波在判斷巖性、裂縫和含油氣性方面有其固有的優點,採集橫波訊號進行工程勘測的技術稱做地震橫波勘探。

橫波地震勘察是工程物探的一種新技術,但由於理論上存在一些誤區,在工程實踐中給地質解釋帶來一定困難。正確理解和計算橫波波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任務,利用多次疊加時動校正的速度能量團計算橫波速度比較可靠,該技術的應用已成功地解決了一些疑難複雜地質問題。準確的橫波波速計算可使橫波勘探得到更好地推廣和應用,為工程設計和建設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

利用橫波地震勘測技術手段,可以進行滑坡探測、活化斷層判定、巖溶勘察、大壩滲透撿漏等。

地震簡介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着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着地震的動向。

TAG標籤:橫波 縱波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