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唐三彩發源地

唐三彩發源地

唐三彩發源地:答案是洛陽。

洛陽。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並且沿用至今,享譽中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洛陽。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並且沿用至今,享譽中外。

唐三彩,是從唐墓挖來自掘出來的陶器之泛稱,後來學者視為一種陶瓷分類上的術語。唐三彩並非專指那三種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來的各類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單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卻具有較複雜的多彩顏色。一般而言,除了胎體的白地之外,鉛方續拉始別社黃、綠、青三彩最為普遍,在三彩的調配技法上,也最富藝術的韻味。唐三彩的器皿較少,而小馬、小家畜、小家禽數量較多,均具豐美的藝術意匠,尤以各種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硫烈派然形象的魌頭,最具藝術價值。三彩器正表現出唐代各種實際生活所應用的器物,而在這些器物中,卻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形態很完備的呈現出來,由此獲知殉葬的明器與其他器物的形制與數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階,封境接課解以及門第的大小而定。

“唐三彩發源地”擴展閲讀

洛陽。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胞營寫雙故注映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並且沿用至今,享譽測也最中外。

唐三彩,是從唐墓挖掘出來的陶器之泛稱,後來學者視為一種陶瓷分類上的術語。唐三彩並非專指那三種色彩而言。在唐墓中站雙所挖掘出來的各類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聯陽憲政各上,有的只有單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卻具有較複雜的多彩顏色。一般而言,除了胎體的白地之外,鉛黃、綠居調三偉、青三彩最為普遍,在三彩的調配技法上,也最富藝術的韻味。唐三彩的器皿較少,而小馬、小家畜、小磁畫指具家禽數量較多,均具豐美的藝術意匠,尤以各種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頭,最具藝術價值。三彩器正表現出唐代各種實際生活所應用的器物,而在這些器物中,卻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形態很完備的呈現出來,由此獲知殉葬的明器北極穿二夠止病歷與其他器物的形制與數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階,以及門第的大小而定。

哪裏是唐三彩的發源

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在古絲綢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可以想見,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艱難跋涉,相依為命,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乎還帶着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

河南鞏縣三彩窯位於該縣的大、小黃冶村,其距縣城東約10公里,位於站街鄉西南2.5公里的黃冶河兩岸的台地上。它們前臨一條長約11公里的河流,此河在當地分段命名,從發源地青龍山峽谷至水底河村的這一段叫寺河(因有唐代慈雲寺遺址),上游從水底河村至白河村這一段叫白冶河(因唐代在此燒製白瓷),中游從白冶河村至大、黃冶村的這一段叫黃冶河(唐代燒三彩器以黃為主色),下游叫西灑河。

由於鞏縣南依青山支脈青龍山,北臨滔滔不息的黃河,伊、洛兩河東西貫穿縣境,所以水陸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黃冶河一帶藴藏着豐富的白色高嶺土和大量的煤炭資源,這就為三彩器的燒製提供了物質基礎,古人因地制宜,物盡其用,選擇這一地點建立生產唐三彩的作坊、窯爐是很自然的,因而這一帶也就成為唐代生產唐三彩的發源地,而且還是所發現的三彩產地中專門燒製三彩器的窯地。

瞭解一下唐三彩

唐三彩編輯詞條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藏品徵集:一伍陸壹}柒柒O【肆叁伍叁】《唐三彩》是原·味組合在09年8月發行的新專輯,唐三彩是主打歌。 簡介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羣芳爭豔,三彩釉陶始於南北朝而盛於唐朝,它以造型生動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因為常用三種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點,所以被後人稱為“唐三彩”。古人多用於殉葬。新中國成立以來隨着人們對唐三彩的關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復原工藝的發展,人們熱衷於文房陳設,是饋贈親友的良品。工藝原理唐三彩是一種低温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赭、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於隨葬,作為冥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分佈                                                                                    唐三彩主要分佈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在長安的稱西窯,在洛陽的則稱東窯。唐代盛行厚葬,不僅是達官貴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風氣。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俱、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致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鳴,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各種姿態。至於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髮髻,穿着色彩鮮豔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歷史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羣芳爭豔,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發現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唐三彩隨葬品。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着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駱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聯想起當年駱駝行走於"絲綢之路"上的景象。歷

史原因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歷史原因。首先陶瓷業的飛速發展,以及雕塑、建築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髮展,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出來。 唐代貞觀之治以後,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同時也導致了一些生活的腐化,於是厚葬之風日盛。唐三彩當時也是作為一種冥器,曾經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規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説可以允許他隨葬多少件,但是實際上作為這些達官顯貴們,並不滿足於明文的規定,反而他們往往比官府規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數,去做這種厚葬。官風如此,民風當然也如此,於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這麼一種厚葬之風,這也就是唐三彩當時能夠迅速在中原地區發展和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鼎盛時期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所以説唐三彩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種唐王朝的、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詩歌、繪畫、建築其他文化一樣,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於其他的文化藝術,從現代的陶瓷史上認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因為在唐以前,只有單色釉,最多就是兩色釉的並用,在我國的漢代,已經有了兩色,即和綠色兩種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後,這種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時得到了運用。從陶瓷史上有人考證,這和唐代當時的審美觀點起了很大的變化有關。在唐以前人們崇尚的是素色主義,到唐代以後,它包容了各種文化,包容了外來的好多文化,這個時候從繪畫、陶瓷、金銀器的製作,形成了一個燦爛文化的特點。製作工藝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製。唐三彩的燒製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温度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 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脣、畫頭髮這麼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特點唐三彩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首先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出土的馬也不同。造型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從現在分類來看主要也是分為動物、器皿和人物三類,尤其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需要馬,農民耕田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説,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這個反映的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了。馬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説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着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 的韻律,也可見匠人們高超的製作工藝了。釉色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温下經過高温燒製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複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以馬和駱駝為多。產地

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在古絲綢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可以想見,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艱難跋涉,相依為命,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乎還帶着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河南鞏縣三彩窯位於該縣的大、小黃冶村,其距縣城東約10公里,位於站街鄉西南2.5公里的    黃冶河兩岸的台地上。它們前臨一條長約11公里的河流,此河在當地分段命名,從發源地青龍山峽谷至水底河村的這一段叫寺河(因有唐代慈雲寺遺址),上游從水底河村至白河村這一段叫白冶河(因唐代在此燒製白瓷),中游從白冶河村至大、黃冶村的這一段叫黃冶河(唐代燒三彩器以黃為主色),下游叫西灑河。 由於鞏縣南依青山支脈青龍山,北臨滔滔不息的黃河,伊、洛兩河東西貫穿縣境,所以水陸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黃冶河一帶藴藏着豐富的白色高嶺土和大量的煤炭資源,這就為三彩器的燒製提供了物質基礎,古人因地制宜,物盡其用,選擇這一地點建立生產唐三彩的作坊、窯爐是很自然的,因而這一帶也就成為唐代生產唐三彩的發源地,而且還是目前所發現的三彩產地中專門燒製三彩器的窯地。歷史意義唐三彩這一種工藝品的特點,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點在裏面,這個造型是雞頭器皿,從現在的考證它當時是西域國家甚至中東國家的一種盛酒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區把它作為一種工藝品來製作,並且從人們的使用中可以看到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峯。安史之亂以後,隨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於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藝術魅力

唐三彩是中國獨有的彩陶嗎

是的

【引證資料】

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總稱,屬於一種盛行於唐代的低温鉛釉的彩釉陶器,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1905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國畫、雕塑等傳統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珍品歷史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總稱,在同一器物上,黃、綠、白或黃、綠、藍、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時

唐三彩【南京博物院館藏】(22張)

交錯使用,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並不專指三種顏色。

唐三彩是一種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細膩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鉛、鋁的氧化物作熔劑,用含銅、鐵、鈷等元素的礦物質作着色劑,其釉色呈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但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人們統稱為“唐三彩”[1] 。

三彩胡人牽駱駝俑(現藏故宮博物院)

製作唐三彩,是先經過舂搗、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製成一定形狀,再修整、晾乾後,放入窯內經1 000℃燒製,待冷卻後,上釉掛彩,再入窯焙燒至900℃即可。

三彩釉陶始於南北朝而盛於唐朝,它以造型生動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因為常用三種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點,所以被後人稱為“唐三彩”。

唐三彩在古代是冥器,用於殉葬。新中國成立以來隨着人們對唐三彩的關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復原工藝的發展,人們熱衷於文房陳設,是饋贈親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僅在唐代國內風行一時,而且暢銷海外。還在印度、日本、朝鮮、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個國家發現唐三彩。

2工藝原理

唐三彩是一種低温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赭、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於隨葬,作為冥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3分佈

唐三彩主要分佈在西安和洛陽兩地,在西安的稱西窯,在洛陽的則稱東窯。唐代盛行厚葬,不僅是達官貴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風氣。

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俱、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致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鳴,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各種姿態。至於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髮髻,穿着色彩鮮豔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

4歷史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羣芳爭豔,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5發現

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唐三彩隨葬品。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着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駱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聯想起當年駱駝行走於“絲綢之路”上的景象。

6興起原因

三彩仕女

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歷史原因。首先陶瓷業的飛速發展,以及漢族雕塑、建築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髮展,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出來。

唐代貞觀之治以後,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同時也導致了一些生活的腐化,於是厚葬之風日盛。唐三彩當時也是作為一種冥器,曾經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規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説可以允許他隨葬多少件,但是實際上作為這些達官顯貴們,並不滿足於明文的規定,反而他們往往比官府規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數,去做這種厚葬。官風如此,民風當然也如此,於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這麼一種厚葬之風,這也就是唐三彩當時能夠迅速在中原地區發展和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7鼎盛時期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所以説唐三彩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種唐王朝的、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詩歌、繪畫、建築其他文化一樣,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於其他的文化藝術,從現代的陶瓷史上認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因為在唐以前,只有單色釉,最多就是兩色釉的並用,在我國的漢代,已經有了兩色,即和綠色兩種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後,這種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時得到了運用。從陶瓷史上有人考證,這和唐代當時的審美觀點起了很大的變化有關。在唐以前人們崇尚的是素色主義,到唐代以後,它包容了各種文化,包括許多外來文化,這個時候從繪畫、陶瓷、金銀器的製作,形成了一個燦爛文化的特點。

8誕生背景

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中國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三彩誕生於唐代是有其文化淵源的。首先,成熟的陶瓷技術是唐三彩誕生的物質基礎;其次,唐代盛極一時的厚葬之風是促成其誕生的直接導向;第三,唐代各個領域的歷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藝術養料。唐三彩的誕生也是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是釉彩裝飾和胎體裝飾結合的過程。輝煌璀璨的唐三彩,其絢麗斑斕的藝術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動的俑上得到了完美的發揮和淋漓盡致的展現。[2]

9製作工藝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製。唐三彩的燒製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温度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

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脣、畫頭髮這麼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10成型方法

唐三彩的基本成型方法包括輪制、模製、雕塑三種,在一件器物上,幾種方法往往結合使用。輪制,是用輪車製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構件是一個木質圓輪,輪下有立軸,立軸下端埋入土內,上端有樞紐,便於圓輪旋轉。操作時,撥動圓輪使之平穩地旋轉,利用輪車的旋轉力,用雙手將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狀。輪製法始於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晚期,製作的器物器形規整。日用器皿中杯、盤、碗、碟、瓶、爐、壺、罐等,多采用輪製成型。模製,與近代陶瓷製造業中的手法擠漿法相類似。多用於製作形狀簡單的小件物品。模製成型分單模和合模兩種。單模是將泥料放入模子後擠而成,這種單模適合於器物上裝飾用的貼花及其他小附件。雙模是用兩個半模壓制後對接而成,合模適用於生活器皿、傭、動物及較複雜的器物構件。雕塑成型多適用於大型的傭類和複雜的器皿。一件較為複雜的三彩器的製作,需要用多種成型手段。[3]

11特點

唐三彩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首先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出土的馬也不同。

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出土的唐

三綵女立俑(現藏故宮博物院)

三彩,從分類來看主要也是分為動物、器皿和人物三類,尤其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需要馬,農民耕田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説,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這個反映的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了。

馬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説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我們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着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也可見匠人們高超的製作工藝了。

釉色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温下經過高温燒製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複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以馬和駱駝為多。

胎質

唐三彩胎質白中泛淺紅、淺。胎土細、實,含有礦物雜質。由於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千年時間,器物露胎處有風化現象;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潔白、細膩,無風化現象。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較重。

產地

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在古絲綢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

唐三彩駝和外域商販

主要是駱駝。可以想見,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艱難跋涉,相依為命,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乎還帶着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

河南鞏縣三彩窯位於該縣的大、小黃冶村,其距縣城東約10公里,位於站街鄉西南2.5公里的黃冶河兩岸的台地上。它們前臨一條長約11公里的河流,此河在當地分段命名,從發源地青龍山峽谷至水底河村的這一段叫寺河(因有唐代慈雲寺遺址),上游從水底河村至白河村這一段叫白冶河(因唐代在此燒製白瓷),中游從白冶河村至大、黃冶村的這一段叫黃冶河(唐代燒三彩器以黃為主色),下游叫西灑河。

由於鞏縣南依青山支脈青龍山,北臨滔滔不息的黃河,伊、洛兩河東西貫穿縣境,所以水陸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黃冶河一帶藴藏着豐富的白色高嶺土和大量的煤炭資源,這就為三彩器的燒製提供了物質基礎,古人因地制宜,物盡其用,選擇這一地點建立生產唐三彩的作坊、窯爐是很自然的,因而這一帶也就成為唐代生產唐三彩的發源地,而且還是所發現的三彩產地中專門燒製三彩器的窯地。

歷史意義

唐三彩這一種工藝品的特點,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點在裏面,這個造型是雞頭器皿,從考證它當時是西域國家甚至中東國家的一種盛酒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區把它作為一種工藝品來製作,並且從人們的使用中可以看到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峯。安史之亂以後,隨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於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

請採納~

唐三彩有什麼特點

唐三彩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造型、釉色、胎質、產地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首先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出土的馬也不同。

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動物四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需要馬,農民耕田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説,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這個反映的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了。

馬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説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我們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着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也可見匠人們高超的製作工藝了。

釉色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温下經過高温燒製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複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以馬和駱駝為多。

胎質

唐三彩胎質白中泛淺紅、淺。胎土細、實,含有礦物雜質。由於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千年時間,器物露胎處有風化現象;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潔白、細膩,無風化現象。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較重。

產地

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在古絲綢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可以想見,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艱難跋涉,相依為命,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乎還帶着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

河南鞏義市三彩窯位於該縣的大、小黃冶村,其距縣城東約10公里,位於站街鄉西南2.5公里的黃冶河兩岸的台地上。它們前臨一條長約11公里的河流,此河在當地分段命名,從發源地青龍山峽谷至水底河村的這一段叫寺河(因有唐代慈雲寺遺址),上游從水底河村至白河村這一段叫白冶河(因唐代在此燒製白瓷),中游從白冶河村至大、黃冶村的這一段叫黃冶河(唐代燒三彩器以黃為主色),下游叫西灑河。

由於鞏義市南依青山支脈青龍山,北臨滔滔不息的黃河,伊、洛兩河東西貫穿縣境,所以水陸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黃冶河一帶藴藏着豐富的白色高嶺土和大量的煤炭資源,這就為三彩器的燒製提供了物質基礎,古人因地制宜,物盡其用,選擇這一地點建立生產唐三彩的作坊、窯爐是很自然的,因而這一帶也就成為唐代生產唐三彩的發源地,而且還是所發現的三彩產地中專門燒製三彩器的窯地。

南石山村在哪裏

南石山村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南石山村是的洛陽唐三彩發源地,位於孟津南部、洛北近郊,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仿古技藝精湛,仿古工藝品產業是該村主要的經濟支柱。鄉村簡介南石山村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386户,1386口人。

制瓷工藝中的珍品:邢窯文化

提起陶瓷一詞,無數的人都能想起景德鎮的青花瓷,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色彩的邢窯不是內行人那麼熟悉。邢窯是唐代的七大名窯之一,因地名為邢州所以稱為邢窯。本期跟我一起去邢台文化領略一下邢窯的魅力吧!

邢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唐代着名的瓷窯,五代(公元907-960年)時仍燒造。窯址位於河北邢台市所轄的內丘縣和臨城縣祁村一帶,是中國白瓷生產的發源地,在中國的陶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邢窯遺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邢窯白瓷的製作工藝,經專家研究試驗已摸索探究出來,並在其主要產地臨城縣被仿製成功,千年名瓷重新放出迷人的光彩。其代表器物是邢窯白釉“盈”字蓋盒等。

白瓷的發展起步較遲,而邢窯白瓷到唐朝中期已非常流行。唐墓出土的白瓷碗,胎土白潔,細如澄泥,釉色明淨,據此可以證明邢窯白瓷同樣是瓷器中之上品。唐代白瓷除邢窯外其他產地之白瓷質地制工也較優良,江西州窯也是當時白瓷的中心。

唐三彩一般為黃、綠、白(藍),其發展是從漢代單色釉(綠)到北朝的黃釉綠色再到唐三彩。三彩釉陶是一種低温鉛釉的彩陶器,色彩絢麗,造型生動,在唐代釉瓷中是一個很特別的品種,俗稱“唐三彩”。

三彩陶器巧妙利用了釉色的變化達到富麗華美的裝飾效果。色釉中藍彩較罕見。唐三彩的烘造地點主要在長安及洛陽兩地,唐三彩造型豐富多彩;有生動傳神感人的人物偏和動物偏,還有房屋用器的模型。

陶瓷的來歷

來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人們早在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

遠在九千多年前,中國先民在從事漁獵、農業生產活動的同時,不但開始可最原始的建築活動,並且隨着火的發明和使用。

在改造大自然的長期勞動實踐中,伴隨着無數次時間與成功的體驗,開始製造和使用成為中國古文化之一的藝術創造物陶器,並揭開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石器時代”。

最早的彩陶發源地在黃河流域,尤其以陝西的涇河、渭河以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甘肅東部大地灣一期文化,不僅在器形上比較規整,而且繪有簡單的紋飾,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彩陶文化之一。這一時期已出現陶輪技術,製陶術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

擴展資料

唐朝時期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蜕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温度。

漢代雖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温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説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窯為越窯與邢窯。

唐三彩誕生背景

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中國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三彩誕生於唐代是有其文化淵源的。

首先,成熟的陶瓷技術是唐三彩誕生的物質基礎;其次,唐代盛極一時的厚葬之風是促成其誕生的直接導向;第三,唐代各個領域的歷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藝術養料。

唐三彩的誕生也是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是釉彩裝飾和胎體裝飾結合的過程。輝煌璀璨的唐三彩,其絢麗斑斕的藝術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動的俑上得到了完美的發揮和淋漓盡致的展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瓷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三彩(唐代陶器)

西安特產有哪些能帶走

西安特產有哪些能帶走

  西安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且作為13朝古都的經濟文化中心,從來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美食、紙墨筆硯、文藝工藝這些更是經過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現在不僅是西安的代表,它更體現的是西安千年的文化內涵和精髓。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能帶走的西安特產,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食Taste

  石頭餅

  石頭餅有明顯的古代石烹遺風,做法古老而新奇,口感酥、脆、鹹、香,有包餡石頭餅,和糖石頭餅,豆麪石頭餅,購買時要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市面上很多種類的石頭餅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而真正的石頭餅是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的。在街可以買到現做現賣的石頭餅。

  水晶餅

  傳説水晶餅是宋代當地民眾讚美寇準而製作的糕點,金面銀幫,起皮掉酥,口感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因其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的讚譽。

  水晶餅以西安德懋恭(西安市碑林區西大街廣濟街口)生產的最為有名。超市基本都有賣。

  臘牛羊肉

  過年回家必帶的西安的臘牛羊肉,兩千多年前它就作為佳餚接待貴客,是絕佳的下酒菜。每到年底臘牛羊肉店鋪門口,異常火爆,排隊達十幾米。酒肉搭配,不醉也美。買了不用擔心會在路上變質,真空包裝保鮮一般在10天左右。

  臘牛羊肉以老童家、劉紀孝最出名。

  鍋盔

  巨無霸鍋盔。

  辣子鍋盔

  作為陝西“八大怪”之一,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滿月)贈送的禮品,戰國時期用作將士的乾糧,現在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最一開始鍋盔鍋大而厚,隨着歷史的發展,人們對製作鍋盔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製作成小鍋盔,目的是為了方便攜帶。現在陝西的盔夾辣子那可是絕配,辣子夾鍋盔,那叫一個過癮!

  黃桂柿子餅

  西安黃桂柿子餅是臨潼火晶柿子與面的完美結合,只有西安才有的。黃桂柿子餅以西安製作的為上上品。街的賈家黃桂柿子餅最為正宗,一塊五一個,可以打包帶走。

  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是西安一寶,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雖説是酒,但是酒精含量可以小到忽略不計,老弱婦幼都可以大碗來喝,四季皆宜。相傳“貴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美酒佳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一些老字號生產的稠酒非常正宗,例如長樂坊徐氏、西安飯莊、老孫家、曲江春。

  椒鹽核桃

  雖説核桃哪裏都有,但是這椒鹽核桃可真不一樣,它最早的發源地是街,核桃皮薄和回坊特有的清真調料炒制而成,少了幹核桃本身的苦澀,而多了一股醇香。

  購買椒鹽核桃推薦去街,要想買到好吃不貴的核桃建議貨比三家。

  甑(zèng)糕

  甑(zèng)糕,是一種粘糕,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營養價值豐富滋補強身。喜歡吃糯米的人可以多帶一些,回家熱一熱,和剛出鍋時的口感無二致。

  甑糕在街有賣,平時小攤也賣,口味差別不大。

  延安狗頭棗

  狗頭棗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聖地延安最為著名的特產。紅棗大補,延安的狗頭棗更是如此,果實甜而厚,一日三顆棗,終身不顯老!

  各大超市陝西特產區有賣,一斤20塊左右,價格不等。

  柿餅

  秋天臨潼火晶柿子收穫,冬天柿餅製成,薄薄的一層霜糖,甜而不膩。真正的陝西柿餅口感香甜,待客送朋友都是上好美味。東西雖好,但是不好消化,一次少吃點好。

  柿餅各水果店、超市都有賣,口感不一,最好能品嚐後再買。

  西鄉牛肉乾

  西鄉牛肉乾是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西鄉牛肉乾特別有嚼勁,餘味悠長,是酒宴、款待賓客的方便佳餚,是饋贈親友的'珍品。

  西鄉牛肉乾西安各大超市陝西特產區都有,方便的話可以去漢中西鄉縣購買最正宗。

  延安油糕

  延安特產油糕又叫年糕、棗糕,一千多年前就是人們喜歡吃的食物。切片油糕大約兩釐米的厚度,炸成金,灑一層白砂糖蘸着吃;也有包餡的油糕,吃起來既甜又軟綿,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屬純天然綠色食品。

  陝西各賓館飯店均作為地方特色風味有售,建議購買半成品,回家油炸。

  潼關醬筍

  潼關醬筍創始於清代康熙年間,屬於陝菜系。潼關醬筍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糖分等多種營養成分。還可以促進食慾、壯健身體的功能。酥脆鮮嫩,鹹中有甜,醬香撲鼻,是一道風味獨特的開胃菜,而且耐於長貯。

  潼關醬筍可以在各大超市買到,有散裝的也有包裝好的。自己吃買散裝的,經濟又實惠,送親朋好友可以買包裝好的,美觀又大方。

  瓊鍋糖

  經歷了800多年的瓊鍋糖,是純天然食品,全部採用手工精心製作,自明、清以來為歷年宮廷貢品,營養價值豐富,吃起來更是香、脆。

  在街可以買到現做現賣的瓊鍋糖,不光能飽口福還能一探製作工藝。

  名酒名茶Drinking and Smoking

  西鳳酒

  中國四大名酒之一,始於殷商,盛於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有蘇軾詠酒等諸多典故,文化燦爛。西鳳酒傳承了陝西古老的釀酒工藝,聞起來香甜,喝起來味甘。不管是自己喝或者饋贈親朋好友都是上乘佳選。

  西鳳酒專賣店、各大超市都出售西鳳酒,酒的年份不同,價位不同。

  太白酒

  太白酒始於商周,盛於唐宋,成名於太白山,聞名於唐李白,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它與西鳳酒不分伯仲,但各不相同。太白酒文化底藴深厚,送親朋好友高端大氣上檔次。

  在太白酒專賣店、各大超市都能買到太白酒。

  秦川大麴

  秦川大麴是我國和陝西古老名酒之一,產自西秦酒廠。西秦酒廠是陝西省有史以來第一個國營酒廠。生產的酒價格親民,好喝不貴。“秦川大麴”既繼承了西鳳歷史名酒的傳統釀造工藝,並吸收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精釀而成,韻味十足,帶回家的不僅是酒,更是陝西厚重的歷史文化。

  午子仙毫

  陝南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仙毫始於戰國、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榮於明清。午子仙毫茶是綠茶的一種,是陝西省外事禮品專用茶,常期飲用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具有解毒抗氧化的作用,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提升消炎藥功效。

  工藝品Art work

  訪秦兵馬俑

  説起西安就能想到兵馬俑,兩千多年後的現在我們有幸目睹秦朝工藝的精湛,以及文化底藴的深厚。現在能夠通過仿兵馬俑看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瞭解秦的歷史。

  仿秦兵馬俑在大雁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街都可以買到。

  彩繪泥塑

  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經擁有了彩繪泥塑,工藝製作歷史悠久,是陝西民間特有的文化藝術品,現在享譽國內外。

  彩繪泥塑能夠在大雁塔、古城牆等點以及工藝品店買到。

  碑石拓片

  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懷素等大書法家,留下了許多書法名篇。碑石拓片更是寶貴文化遺產的象徵。

  書院門是書畫一條街,在那裏你能買到各種碑石拓片。

  藍田玉

  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在萬年以前的石器時代,藍田玉就被先民們開採利用,春秋秦漢時藍田玉雕開始在貴族階層和上層社會流行,唐時達到鼎盛。藍田玉不僅美觀,它還具有養生的作用。

  “黃金有價,玉無價”,在藍田縣或者西安都可以買到,如果自己不懂玉小微還是建議帶上懂得人去購買比較放心。

  皮影

  一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經有皮影了,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藝術形式。陝西皮影渾身都是寶,是美學與物理學完美的結合,作為一種裝飾品掛在家中,平添韻味。

  推薦去大雁塔、古城牆等點以及工藝品店買陝西皮影。

  虎頭枕、虎頭鞋

  “虎”為百獸之王,是漢族民間普遍尊崇的吉祥物,虎頭枕、虎頭鞋、虎頭帽是大人經常為孩子以虎做的伴生物,除了有驅邪鎮定作用外,還有祝福孩子虎頭虎腦、長命百歲之意。虎頭系列美觀、實用又好玩,如果你家裏有小孩子的話,不妨給小孩帶回去,營造節日氛圍。睡覺時小孩可以把它當作枕頭,醒來時可以當作玩具。

  北院門是購買虎頭鞋的好場所,有手工製作的,也有工業生產的。

  彩畫泥偶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陝西彩畫泥偶家家户户都能製作,且多出於婦女之手。陝西彩畫泥偶,據民間傳説,始於明初。顏色鮮豔又美麗,形象誇張而古樸。

  大雁塔的移動工藝品店、北院門出售彩畫泥偶。

  仿唐三彩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在歷史書上看了無數遍的唐三彩,變為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總能給人帶來驚喜!

  仿唐三彩能夠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景點購買。

  仿銅車馬

  秦始皇陵銅車馬也是陝西兩千年前的佳作,車跟馬,不同的裝飾有不同的象徵。仿銅車馬製作精美,過年送親戚朋友,更顯誠意。

  仿銅車馬能夠在大雁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景點買到。

  陝北剪紙

  中國珍貴的漢族文化遺產,是最具邊塞文化特色的漢族民間藝術奇葩。千百年來,經過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滋養,兼備了我國北方剪紙與南方剪紙工的特點。在現代,剪紙作為裝飾或貼在玻璃上,或掛在家裏,能夠增添節日氣氛。

  陝北剪紙建議去工藝品店或者北院門購買。

  鳳翔馬勺臉譜

  馬勺臉譜為陝西三秦漢族民間所獨有,由中國民間社火臉譜演化而來,從夏商沿用至今。人們將馬勺臉譜懸掛廳堂居室用於扶正祛邪,鎮妖降怪,表達祈福納祥、招財進寶的美好願望。經現代民間藝術工作者的繼承和發展,馬勺臉譜是漢族民間藝術中的珍品。馬勺臉譜與彩繪泥塑一樣,是陝西的一大特色,色彩鮮明又好看,居家裝飾個性十足。

  大雁塔的移動工藝品店出售馬勺臉譜,也可以專程去寶雞鳳翔購買。

  挑花繡

  沒想到十字繡又稱為桃花秀吧!陝南挑花藝術,是世世代代留傳下來的。每逢節日盛會、過年、走親、訪友,特別是“趕集”時,她們都要穿着自己親手挑繡的花鞋等,互相比美。這種手工刺繡圖案構思大膽而巧妙,構圖飽滿而勻稱,取材豐富多彩。可以購買半成品送給喜歡刺繡的人,或者買來自己收藏。

  建議去工藝品店或者北院門購買。

  户縣農民畫

  户縣農民畫創始於20世紀50年代,是中國比較年輕的一個畫派。農民畫注重表情達意,色彩豐富,裝飾意味強烈,獨具地方特色,從側面表達了關中地區農民的生活習俗。推薦去書院門購買。

  戲人泥哨

  戲人泥哨是西安的特產,也是唐三彩的一種。泥哨的題材廣泛,花樣頗多。造形有動物、人物,往往同一題材就有多種不同的動態和不同的神態造型。其中常見的有家禽鳥獸等,還有男童女孩造型的泥哨。戲人泥哨善於挖掘各種動物潛在的美,使小小的泥哨富有吸引力。戲人泥哨在街的工藝品店可以買到。

;

唐宋年代的青瓷碗能買多少錢啊

主持人:在老窯瓷器中,汝瓷、鈞瓷等瓷器品種精美絕倫,在我國古代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唐代到元代近六百年的時間裏,生產出了眾多的官窯、民窯產品,直到今天,我們在古玩市場上,仍然能夠看到不少類似的老窯瓷器,那麼,它們究竟是真品還是現代仿品呢,它們的市場價值又如何?是否有投資升值的空間呢?我們就隨着專家一起到河南的古玩市場上去看一看。

色彩瑰麗,雍容華貴的唐三彩;釉色濃淡相宜、藍而不豔、存世極少的宋汝窯;以變幻萬千的窯變著名的宋鈞窯,它們都產自河南。大量考古發掘證明,河南曾是重要的陶瓷生產地。可是市場上數量眾多、不同窯口的老窯瓷器,它們是真是偽,如何分辨。

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劉建洲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員趙新來

劉建洲:這件東西是元代的鈞瓷。

趙新來:宋代鈞瓷特別少,汝瓷真東西基本上都沒有。

王新治和他的幾個朋友是老窯瓷器的收藏愛好者,像鄭州古玩市場能見到的鈞瓷、汝瓷、白底黑花瓷他們都有收藏。又到了週末,幾人相約來逛市場,沒想到巧遇了古陶瓷研究專家。

持寶人:劉老師你好,我非常喜歡三彩,我想讓你幫我看一下。

劉建洲:這個三彩呢有幾種情況,要鑑別真假的時候呢,要看它的胎,看它的胎是什麼胎質,另外看整個造型,唐代的造型比較敦厚,不像,不是很輕薄的樣子,比較渾厚。色彩呢,三彩器比較絢麗多姿。釉色比較明亮,尤其是這個鞏縣黃冶窯的東西,色彩是最好了。

河南鞏縣小黃冶村,是唐三彩的發源地。這裏燒造的唐三彩,色彩十分豔麗,造型有動物、人物雕塑和盤、碗、燈、枕等品種。從時起,用仿品來冒充唐三彩就已經盛行。當時的仿品色彩真,但是造型的準確性稍差,主要仿製動物、人物類的大件。

劉建洲:現在收藏三彩的人不是很多,有些假的也很多,它這個三彩器,鞏義三彩器呢,它有幾種胎,一種最有名的胎是叫,就是藕粉,就是蓮胎做成的粉,發點紅紅的頭,咱農村説的藕粉色。

專家介紹,唐三彩主要有幾個特點:第一、真品是手工製作,同一產品的尺寸會略有不同,第二、真品人物、動物俑的頭部、足部和底盤都露胎不施釉。第三:真品的上釉方法為刷、淋、點,講究自然流淌的藝術效果。

看完了唐三彩,喜歡鈞瓷的朋友也不少,他們拿出自己的藏品,請劉老師給鑑定真、假。再講講鈞瓷辨偽應該注意的幾方面。

持寶人:劉老師麻煩你看一下。

劉建洲:這件瓷器是個贋品。這是宋代的(造型)但是是贋品。

持寶人:這個罐子怎麼樣?

劉建洲:這件東西,這件東西是元代的鈞瓷。

持寶人:元代的鈞瓷。這個窯口是什麼窯口?

劉建洲:窯口應該是鶴壁窯的東西。鶴壁窯在盤石頭出的東西。這個你看它這個胎是發點紅色,不像鈞瓷,都是銅口鐵足呀,它銅口也沒有,鐵足也沒有。但是從造型看,它是鶴壁窯盤石頭的東西。銅口鐵足,這樣才稱為鈞瓷。露出這種發點兒黃顏色的這個口呢,這稱為銅口,下邊稱為鐵足。這樣來説,區別宋代和元代的鈞瓷。宋代一般比較精,這個元代比較胎也厚、胎也粗。

鈞窯瓷器以瑰麗絢爛的鈞釉聞名天下,窯址在河南禹縣城北的鈞台附近,故得名鈞窯。宋代鈞窯以燒製尊、花盆、洗子、花瓶等器型為主。元鈞以碗、盤為主要產品。到了元代,河北、河南、山西、浙江等地都燒製鈞釉瓷器,但是相對胎質粗鬆、釉色僵硬,市場價值與宋鈞相差甚遠。

專家:仿製的人很多,必須作很仔細的研究,可以看看真假。

劉建洲:它的胎呢,是發鋼胎,屬於燒成以後發一種紅顏色,紅顏色燒成以後就紫不溜的就認為是鐵,這個釉色比較厚。釉色它有窯變,刷上去窯的時候是一種,一般是比較粗糙的,胎也粗,釉色上得也不怎麼勻。

收藏提示:宋代鈞瓷的釉色因為多次施釉,多層厚釉相疊,燒成過程中釉層開裂,形成自然流淌滲透的“蚯蚓走泥紋”;宋代鈞瓷釉色變化豐富,釉層凝厚,沒有耀眼的玻璃質感,給人以濃而不溢、豔而不跳的感覺,絢爛而含蓄。

主持人:現在的古玩市場上,真正的鈞瓷、汝瓷存世量極少,不太可能在古玩市場上見到,那麼,我們時常見到的一些精美的汝窯鈞窯瓷器,它們的器型、釉色與宋、元時期名窯產品非常相似。有的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仿品,製作工藝也比較精湛,目前在市場上可以參考的價位從幾百元到一千元人民幣不等,有一定的投資升值空間,收藏愛好者在投資這類器物時要細心甄別。

聽了專家的講解,幾位收藏愛好者對老窯瓷器有了更多瞭解,原來市場上的鈞釉瓷器多數是元代鈞瓷,宋鈞非常少,而仿製的唐三彩從二十世紀初就開始盛行了。他們請專家坐下來,再給講講汝瓷窯,還有現在市場上經常能見到的白地黑花瓷。

持寶人:劉老師啊,你再幫忙看一下這件東西,我看它像汝窯的,不過好像時間是清晚期。

劉建洲:我看看這個東西。這件東西呢,按照外形,按照釉色應該是汝官窯的,但是這件東西不是汝官窯的,這是後來仿製的。因為它從釉色、從器形,從這個重量來説都可以説明這是件贋品。也不是明清的,實際上,後來復原汝官窯就是近幾年才開始搞這仿製汝官窯的東西。

專家題版:人們用雨過天晴雲,來形容汝窯的釉色,汝官窯只燒造了短短二十年,是官窯系統中傳世品最少的,器型多為洗、爐、樽等仿古樣式。

專家介紹:汝官窯瓷器的胎為灰白色,俗稱香灰胎,釉色是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真品均有細小的芝麻醬色支釘痕,仿品的支釘痕跡過大。汝窯在未燒官窯瓷以前也曾生產青瓷和磁州窯類產品,其中的青釉器也有類似汝官窯的,但是民窯所產與汝官窯的價格相差很遠。

持寶人:劉老師,您幫我再看一看這個,我看像宋代的。

劉建洲:這個是宋代的東西那不錯,這件東西呢,從這個器形上看,從釉胎上看呢,這個是一個很早期的,比較刻花,這裏面刻的一個蓮花的形狀。這個窯,從這個器形上看,從釉胎上看,應該是新安窯的東西,就是洛陽西邊呢,新安縣城關窯的東西。汝瓷就分為汝民窯,汝官窯,這是汝民窯的產品。

持寶人:新安窯的是嗎?

劉建洲:新安窯,對。

專家提示,汝官窯存世極罕,市場上除了宋代民窯的產品外,絕大多數都是現代仿品。汝窯瓷器以釉色取勝,少見花紋裝飾,但考古發掘證實汝窯在燒製貢瓷以前,曾經燒製刻花和印花瓷器,其市場價值與汝官窯相差很遠。

聽專家講解了唐三彩、汝瓷、鈞瓷,藏友們明白了名窯瓷器存世極少,必須小心甄別。市場上白地黑花瓷器較多,價格相對便宜,他們拿出自己的藏品,請專家講講如何辨偽識真

持寶人:你好,劉老師。

劉建洲:你好。

持寶人:你好。這是我的一個藏品,一個白底黑花。你給我看一下。

劉建洲:這個瓶子是叫玉壺春瓶,是宋代的東西,這個窯口呢,根據這個器形的大小呢,應該是修武當陽峪窯的東西。當陽峪大部分都燒些小件器物。黃黃的顏色不是這麼黑。

持寶人:不是那麼黑是吧。

劉建洲:這個比較黑。器形比較小,比較小巧玲瓏,這就是屬於當陽峪窯一個最大的特點。

持寶人:那它就是比較秀氣是吧?

劉建洲:秀氣。小巧。你看它一般的宋代的玉壺春呢都是比較大的,這都比宋代一般的玉壺春要小上一倍。一般它都這麼高,這麼大,這個非常小

持寶人:很小。

劉建洲:對,很小。

河南燒造白地黑花、剔花、畫花、刻花白瓷和黑瓷的窯址,主要有當陽峪窯、鶴壁集窯、登封曲河窯、扒村窯等,當陽峪窯以剔花、劃花見長,扒村窯也是以白地黑花見長,但是畫面更加粗獷,都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為了進一步瞭解河南黑白刻畫花瓷,我們找到了當地的陶瓷專家趙新來先生。

持寶人:我有一個比較大一點的這個,這是我前幾年買的。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員趙新來:這個是元代的東西。

持寶人:這個筒形器原來是爛的

趙新來:這個是花盆的一種,這麼多眼。還是花盆的一種,這畫的很流暢。寫意很不錯的。

持寶人:我就看它的畫工很舒服。

趙新來:大寫意,不錯,這是個好東西。

持寶人:我從前買了一個高足杯,我覺得有一點,挺漂亮的,挺完整的,你幫我看一下?

趙新來:這個不對,這個是新的,新做的,仿的。這個畫得不好。不生動,畫得不生動。很死板。

持寶人:因為買得時候,我也是剛學,反正看着覺得差不多,就把它拿回來了。

趙新來:這個造型還差不多,還接近一些,畫的不行。畫的太次了。

專家點評:白底黑花器形盤子、碗非常多,罐子也有一些,但是沒有盤碗多。盤子碗最多了。其他一些梅瓶也經常見到,白地黑花主要是民間用瓷,所以在當時生產量比較大,像汝瓷、鈞瓷,鈞瓷有時候還能見到一些,但是宋鈞特別少。

主持人:今天的專家帶你逛市場,我們看到了汝瓷、鈞瓷、黑地白花瓷器,通過專家的眼力,我們瞭解到,真正的汝瓷、鈞瓷產品,古玩市場上還是可以見到的,特別是金元時期的罐、盤、碗等黑白瓷存世量最大,在市場上也比較常見,它們目前在市場上可以參考的價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人民幣不等。因此要收藏這些老窯瓷器,關鍵在於練就一雙好眼力。

河南有什麼特產

1、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峯,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溮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2、四大懷藥

四大懷藥是焦作地方特產,主要指古懷慶府(它的地理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焦作轄區温縣、沁陽、武陟、孟州)所產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等四大中藥。

3、獨山玉

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陽翡翠之稱,是一種重要的玉雕材料,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或“獨玉”。獨山是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陽最近的省級森林公園,國家礦山公園和旅遊風景區,出產獨玉。

4、開封汴繡

汴繡,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歷史悠久,素有“國寶”之稱。它以繡工精緻、針法細密、圖案嚴謹、格調高雅、色彩秀麗而著稱,早在宋代就已馳名全國。

2006年,汴繡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8年,汴繡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洛陽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國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屬於唐代生產的一種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其精湛的燒製技藝,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擴展資料:

河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河南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

河南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河南

TAG標籤:唐三彩 發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