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請問這樣的硯台應該怎樣正確使用呢,硯台兩個槽子怎麼用

1.請問這樣的硯台應該怎樣正確使用呢

硯台的正確用法:

硯台兩個槽子怎麼用 請問這樣的硯台應該怎樣正確使用呢

1. 平時儲水:“水養”就是把硯台放在水裏,保持滋潤。特別是老坑,未開採出來之前常年水浸,石質非常滋潤,出土之後就開始風化了,所以水養是一種不錯的好方法。

2.使用時須換清水:用小壺滴清水在硯台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熱水傷潤損墨。

3.用後刷洗:

凡使用過的硯台,最好每天清洗,就像每天洗臉一樣。古人還説過“寧可三日不洗臉,不可一日不

洗硯”。當然,現代人偷懶,但最少也得使用兩三次清洗一次。按照過去的辦法是:“以蓖麻子擦

硯滋潤,不得以滾湯滌硯,不可以氈片故紙揩抹,恐氈毛紙屑以混墨色。

端溪有洗硯石,絕佳。今以皂角清水滌之為妙;或以半夏切片擦硯,極去滯墨。或以絲瓜瓤滌洗,或以蓮房殼滌洗,去垢起滯,又不傷視,絕佳。”(《紙筆墨硯箋》)。清洗時最好能用柔軟的海綿清洗,不要用太硬的東西,以免損傷硯質。另外,洗硯時一定要小心謹慎,盛水的器具最好用木盆,如果在水泥盆或者瓷盆中清洗,很容易將硯台碰傷。

4.新墨輕磨:新墨稜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損傷硯面,使用時輕輕磨就可以了。

5.將墨取出:研墨之後,即須將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脱,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可先用清水潤之,將墨在原處旋轉,待其鬆脱後再取出。

擴展資料:

硯台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台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徐公硯、易水硯、松花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2.硯台怎麼用

硯台使用方法;1、如何研墨 研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大圓圈式,一種是上下拉鋸式,可看個人喜好。

個人比較推薦大圓圈式,這樣研磨的範圍更大,不會只集中在某一區域,硯堂使用更均勻。研磨時,按墨要重,移動要慢,邊磨邊加少量加水,不要心急,這樣磨出來的墨才濃豔均勻。

2、不用宿墨 儘量每天新鮮,這樣做是為了不讓宿墨傷硯質,同時也能呈現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長的時間才使用,墨汁有膠性,會因天氣影響而不同程度的發生變化,墨色漸灰暗。

《屠隆考餘事》雲:“日用硯須日洗去其積墨敗水,則墨光瑩潤。若過一二日,則墨色差減。

3、不常用的硯台要保持乾淨 硯要經常保養它,才會容光煥發,若是冷落了它,就不會給你好臉色看的,可以避免碰撞損傷,也可以防止灰塵。4、不要放在陽光下暴曬,會影響石質,同時也會使硯盒變形 端硯忌常置於陽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乾燥的空間,這樣會使硯石逐漸失去滋潤,會出現乾燥、爆裂等情況,使研磨出來的墨亦相對減弱甚至失去原有的優點。

另外,儘量不要讓硯台和金屬、玻璃器物有“親密接觸”的機會,因為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硯台刮傷。5、形成“包漿” 經常在手上把玩,擦拭的硯台,表面會變得更平滑,如小兒肌膚般油潤光澤,形成“包漿”。

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頻繁,“包漿”也會愈加明顯。6、如何退蠟 硯廠的硯台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蠟保養。

客户購買回去以後,可用1000號以上的水砂紙濕水打磨一下硯堂,先把蠟退去,再使用,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砂紙法”吧。在水簾洞購硯時,為了方便大家,都會配一小張2000號的水砂紙供大家退蠟,也可稱之為“開硯”。

除了砂紙,另一種退蠟的方法是用杉木燒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硯堂數遍,然後清水洗淨。因相對麻煩,所以一般較少使用這種方法。

7、養硯的一種簡單的方法是“水養” “水養”就是把硯台放在水裏,保持滋潤。特別是老坑,未開採出來之前常年水浸,石質非常滋潤,出土之後就開始風化了,所以水養是一種不錯的好方法,很多硯友家裏就放一個大魚缸,裏面除了水養一些硯台外,還有幾尾小魚相伴,非常雅緻,一舉兩得。

當硯台長期不使用時,可用上蠟的方法對其進行保養。硯台上蠟就如傢俱上漆一樣,既可保護材質,也能增加美感。

同時也可以防止風化,使端硯的美麗珍貴石品花紋可以清晰呈現。拓展資料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

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

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硯台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製作。其中採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製作的硯台,被分別稱作端硯、歙硯、洮河硯。

史書將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臨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

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石雕制的魯硯中的徐公石硯代替澄泥硯,合稱四大名硯。

TAG標籤:硯台 槽子 請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