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生成怎麼寫,託班生成與調整怎麼寫

1.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生成怎麼寫

一、案例背景: 隨着對新《綱要》學習貫徹的不斷深入,使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區域活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遠的作用。

託班生成與調整怎麼寫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生成怎麼寫

近幾年來,我們因地制宜地開展區域活動,把開展區域活動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進行研究。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已初顯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如:活動中教師只顧自己的教育目標,不顧幼兒的體驗。教師預設活動和幼兒的生成活動出現對立等問題。

在今後的區角活動中,我們要進行不斷深入的實踐、反思和改進,讓每個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結伴、自由活動,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同時也使幼兒良好的社會性行為也得到培養。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區域活動即將開始。

老師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半圓,給他們分配區域活動的項目。當老師正在講述“我們今天的活動有娃娃家、美工區、建築區、操作區……”時,寧寧忽然按捺不住興奮高聲喊起來:“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級新開設的一個活動項目,在前幾次分配遊戲時一直都沒有安排到他,這一次一聽到老師説到操作區,寧寧就立即叫了起來。

老師的話被寧寧的喊聲打斷,臉上平靜的表情轉為微怒。老師朝寧寧看過去,發現寧寧的目光並不在老師這邊,而是盯着角落裏的操作區。

老師便提高了音量對寧寧説:“寧寧,老師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寧寧聽了老師的話吃了一驚,快速轉過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問道:“為什麼?”老師聽了寧寧的反問,顯然也有些吃驚,進而,表情中的怒氣有所加重,語氣更加強了幾分。“你説為什麼?!你還會問老師為什麼!”寧寧的嘴巴微張着,盯着教師看了一會兒,忽然間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似的低下了頭。

老師接着分配活動,寧寧顯示出緊張、焦慮的神情,抬起頭偷偷瞥了一下教師,不再講話。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轉變 這是我們在學期初剛設立區域活動時,教師給幼兒分配區角活動項目時所發生的一次事件。

從這個師幼互動的事件中我們發現,教師是主動的,幼兒是被動的。教師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約者,而不是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如“教師給他們分配區域活動的項目……教師的話被寧寧打斷……愣了一下……臉上的表情轉為微怒……”教師始終以管理者、制約者的身份出現,依次給全班幼兒分配活動項目。她對幼兒的行為期待是:幼兒應該安靜、認真地坐在那兒聽教師的安排,否則就是不守紀律,並且是不能被允許的。

寧寧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為顯然與教師對他的行為期待發生了衝突,與教師期待的行為相差太遠。教師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從區域活動中,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沒能把握好對自己的角色定位。

教師的行為讓寧寧由積極地主動參與變成了消極被動的狀態。原因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過於強調紀律。

無情的紀律控制了幼兒對遊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並沒有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全然不顧幼兒的體驗,沒有將幼兒發過來的球接發出去,而是將球丟到一邊,按自己的思路發球,並且以自己的行為無情地扼殺了孩子玩喂娃娃遊戲的興趣,從而也可能影響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以及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

(二)消極的師幼互動 這是一個以“紀律約束”為主題的師幼互動。教師向寧寧發出了第一個帶有負情感特徵的施動行為“寧寧,老師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

在此之前,寧寧對玩喂娃娃的遊戲可謂心馳神往,他絲毫沒有意識到此時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來表明自己想玩喂娃娃的願望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相反,他當時對教師最熱切的行為期待是希望教師分配他去玩喂娃娃遊戲,根本忘記了教師平常要求的“小手放好,小腳併攏,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老師”。

因而,對教師的“老師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這句話,寧寧是很吃驚的,教師的這個行為和他的期待相差太大了。於是,他下意識的發出了一個帶有進取性情感特徵的反饋行為“為什麼!?”,表明他的驚訝與對教師疑問。

教師對寧寧的這一反饋行為也有些意外,老師希望寧寧馬上坐正安靜地聽教師講話,沒想到的是“一個違反了紀律的幼兒非但不認錯反而要問為什麼!”於是,教師發出了負面情感特徵更強的第二個施動行為“你説為什麼!你還會問老師為什麼?!”,藉以重申紀律約束的主題。這一次,寧寧終於明白了教師的意圖:“在分配活動項目時。

大聲講話是不對的,教師生氣了,在批評寧寧。”於是,先前興奮的神情轉為沮喪,低下頭來不再講話,以這種畏懼性質的、非言語的反饋行為表明自己對教師約束紀律的接受。

教師也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動項目上面,師幼互動的行為事件結束。我覺得,正當寧寧的行為與教師的期待發生了衝突時,教師應該引導寧寧改正這個錯誤,而不是發起這麼一個消極的師幼互動事件。

四、活動反思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師應該理解幼兒,孩子的每一個行為,。

2.2014

日月如梭,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學期的工作已經接近了尾聲,各項工作也即將隨着新年放假的腳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本學期我在收穫與成長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下便是我這一學期的工作總結。 一、教育教學方面: 成效: 1. 在團體教學上能夠按照園內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隨堂課,並能根據幼兒的情況開展班上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按計劃進行體能遊戲的訓練。

2. 在各項節目排練活動中,我會積極配合班級老師,為的幼兒表演的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3. 由於小班孩子年齡較小,接受理解能力弱,所以在課堂上和課外活動中我按照量少簡單、有趣的方法給孩子教授知識。

4 .禮儀任務重,而且孩子們對於簡單的念兒歌興趣不大,所以我會採用情景表演和問答討論的方式合理安排時間來進行禮儀教育活動。 5. 本學期的主題牆認真完成,效果較好。

6. 蒙氏課有序安排每天的線上活動和教具展示,有時會根據課堂內容進行生成課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 7. 按時認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記錄學習。

不足: 1. 因為第一次帶小班教學方面重難點把握有時候不夠準確,尤其是剛開始總想拿大年齡孩子的能力來要求孩子。 2. 在一開始教育活動中,沒有多對幼兒進行常規的有效及時的練習和加強,所以後來,我班的蒙氏課上的有點亂。

二、一日流程及生活護理執行情況: 成效: 1. 能夠按要求開展一日流程各項活動,按時上下樓進行户外活動(除大風及特殊情況外)、按要求上下課等。 2. 每次户外活動前都能提前提要求講規則,在活動中及時監督提醒孩子不打鬧不奔跑,從而減少不安全隱患的發生,活動後也能及時進行總結,並詢問孩子是否有碰傷磕傷情況出現。

3. 孩子入廁老師及時跟進給予幫助,直到確保最後一個孩子出來。 4. 能按要求進行每天的午安禮,做到兩次摸孩子的頭,按時噴醋等,發現異常、發燒等情況及時通知家長。

5. 每週一都能認真進行晨檢,發現沒修剪指甲的及時請家長進行修剪,每週三再次檢查幼兒指甲。 6. 離園前幼兒衣物的整理大家分工有序,給幼兒換濕衣褲,檢查反鞋等。

7. 每天離園前和班上老師溝通這一天之中發生的情況,從而及時把孩子出現的問題反饋給家長。 8. 離園環節提醒家長有序排隊,按要求使用接送卡。

9 .每天早晨及離園前堅持班級室消毒整理工作。 不足: 1. 生活護理問卷上有個別家長反映孩子有濕衣褲現象,工作需進一步細緻。

2. 冬季幼兒户外活動需添加衣服,孩子自理能力能力差需幫助,所以户外活動前時間緊張。 3. 有時,在户外活動時,孩子有着急去廁所,而配班老師不在,會委屈孩子暫等現象。

三、家長工作: 成效: 1. 能按時按量進行家長預約交流,向家長反饋及幫助解決幼兒所出現的一些行為。 2. 及時更新家園聯繫欄,讓家長能通過上面的內容掌握更多的瞭解到幼兒在園的情況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3. 微笑面對家長,不與家長髮生衝突。 4 .家長積極參加班級及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並且給予良好的反饋。

5. 支持班級的各項的工作,堅持每天擦椅子的工作。 6. 對於生病的孩子及時打電話關心。

不足: 個別孩子由於嬌慣生病之後家長就不送孩子入園。 由於課程的特殊,有些課程內容,沒有按家長的要求給予通知。

四、師德執行情況: 成效: 1. 在帶班過程中基本上能夠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做違反師德的事情。 2. 平時在班會上謝老師會組織我們認真反思自己在師德上所存在的不足,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避免發生。

3 帶班過程中三位老師也會相互監督相互提醒。 4. 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

不足: 對孩子有時不夠耐心,當孩子慢時會催促孩子。 五、安全工作: 成效: 1. 孩子年齡小,三位老師的安全意識不斷加強,在工作中對孩子的要求達成一致,只要發現不安全隱患都能及時指出並商討出解決的方法,來減少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2. 每週一堅持檢查幼兒指甲,減少抓傷的不安全隱患,並請家長配合。 3. 在我們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時還會向孩子滲透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讓孩子也學會自我保護。

4. 能夠及時排查班級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5. 能夠認真堅持消毒工作。 不足: 1. 本學期幼兒抓傷、磕傷、摔傷的情況較多,也有其他的安全小事故存在,需要我們進一步反思與調整。

六、班級配合: 成效: 1. 班級三位老師配合較為默契,能夠相互體諒、相互關心。 2. 有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商討解決,不抱挑剔的態度,團體責任感較強。

3. 能夠協助班級老師做好各項工作。 4. 工作中我們是好搭檔生活中我們是好姐妹。

本學期的工作雖然已經結束,但我的成長還在繼續,希望在下學期裏,我能有更多的收穫,工作成果更出色,孩子們能夠在我們的陪伴、教育中,身心能得到健康的成長,自己也能有所進步!請採納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3.如何處理好小班活動中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是幼兒園課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師預設主要是指由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設計的教育活動,強調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活動.

幼兒生成是指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自主產生的活動,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交往,滿足幼兒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在以往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更多是教師的預設活動,特別是小班,對幼兒生成的活動則覺得很難把握。通過學習二期課改理念的講座培訓和《課程指南》的學習,我認識到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對幼兒發展具有同等

的價值,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共同指向教育目標。

一.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熱點與興趣

在探索性主題活動中,教師不再是一味的關注教學計劃如何實施,教學目標如何完成,而應該時時關注孩子,傾聽還還的聲音,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並且及時的加以引導,鼓勵孩子進行討論,探索,從而促進主題的產生。小班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有的孩子膽子小,就將這些可能成為主題的火花熄滅了,不禁讓人為直惋惜,而有些話題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同樣不能產生主題,也令人着急。這天入園時,潘詩怡帶來了一輛小汽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看着,葉智煬説:“我家也有玩具汽車,是爺爺在我生日時買的警車。”顧浦帆説:“我家有賽車。”範徐悦説:“我還有一輛遙控汽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説着,一時間對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潘詩怡的車,而潘詩怡卻把車抱的緊緊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這時葉智煬説:“我舅舅是開車的,我讓他開車到幼兒園來,我們一起看我舅舅的車。”這時,我就及時滿足孩子的興趣需求:“唐老師帶你們一塊兒看車去好不好?”“好!”約十分鐘後我帶着孩子出發了,我們在馬路上看車,由此“汽車”主題活動產生了。其中,使我認識到選擇這一主題活動進行預設的價值所在:這是一個孩子生成的活動來源與孩子本身的熱點所在,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關注孩子的生成活動,是二期課改的理念之一。

二. 努力創設與之有關的、豐富的活動環境環境在教育過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探索性主題活動的開展往往與環境材料密切相關,環境的創設直接影響着幼兒的探索興趣。在探索活動中,由於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十分有限,特別是小班幼兒

各方面的知識經驗都十分的欠缺,要讓他們自發生成主題好象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創設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通過對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讓孩子尋找資料,組織參觀訪問,讓孩子製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動,引發孩子的興趣,能滿足孩子進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車的主題形成後隨着幼兒們探索的不斷深入,他們一不滿足對現有的進行探索。有一次,葉智煬説:“我的車會飛!”“我的車會變形!”……他們覺得自己可以造出更有本領的車,於是他們畫的畫,剪的剪,塗的塗,凌玉龍説:“這是我的雙層汽車,下來是可以玩滑滑梯。”鍾珊珊説:“我的車可以飛,有翅膀的。”連能力較弱的葉鵬飛製作了一輛汽車,他高興地喊道:“看,老師,我的車!”活動中,教師材料的提供環境的創設和預設的一些活動保持了幼兒持久的探究興趣與願望,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 。孩子們回生成許多教師沒有預先計劃的學習內容,並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活動。

在實踐中,小班的主題開展應當淺顯有趣的,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形式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為主。我們覺得幼兒的生成和教師的預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割的,孩子的生成來自於起自身的興趣,需求,知識經驗的積累,來自於教師精彩的預設,比如豐富的環境刺激,有趣的探索主題,循循善誘的引導,來自於教師的分析、觀察與捕捉,而捕捉孩子的興趣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是二期課改對教師提出的必備要求。滿足孩子們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動,使教師和幼

兒都成為課程的主動建構者。

TAG標籤:小班 幼兒園 託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