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讀後感怎麼寫名師

1.名師引讀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一般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

讀後感怎麼寫名師

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

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

2.名師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名師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暑假裏,讀了《名師是怎樣煉成的》感觸良多。該書對怎樣才能成為名師作了最好的註釋。更為有價值的是該叢書正是要通過眾多名師的親身感受,如何聽課、如何反思及品悟,啟發老師們真正領悟名師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自己能努力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聚眾人之精華,讓每一個參與者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努力成長為名師。

作為一個青年教師,名師這個詞好像離我們很遠,不可觸摸,但是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機會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的。要成為名師,必須要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要富有激情。而現在的我正處於樹立目標的關鍵時期,若此時沒有目標,那註定一輩子只能當個庸師。看了書中竇桂梅老師的親身體驗讓我受益良多,知道了要成為名師,首先必須要有一顆成為好教師的心。即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個教師,只要心中有追求,只要肯努力,就會把握現在,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就會一步一步向名師邁進。其次要有信心。

3.名師教你寫作文讀後感600字

同學們應該都十分熟悉曹文軒老師吧!他是我們鹽城的著名作家。他寫的長篇小説《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等幾乎每個同學都讀過。

曹文軒老師是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他1954年出生,197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會員、北京大學教授。曹老師在鹽城這塊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孕育出一朵朵豔麗的奇葩,為我國文學之苑增添了亮麗光彩。

我不由得想起曹老師寫的《青銅葵花》。這本書的扉頁上有一行字:“謹以此書獻給曾遭受苦難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讓我感慨不已,現在的社會與曹老師所處的時代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有一次看電視,偶然看到主持人對曹文軒老師的專訪。曹老師想起農村生活,最深刻的記憶就是貧窮,而《青銅葵花》寫的正是一場災難,正如曹老師在書中説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後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沒有哪個人沒有經歷過磨難,但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往往決定着一個人的成敗。這本書告訴了我應該如何面對困難,做一個強者,揚起理想的風帆。

曹文軒老師用優美細膩的筆觸,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看似尋常但又感人肺腑的故事,讓我伴着温馨、浪漫成長!

説到名人,我的家鄉倒有一個,他是一位兒童文學家。

曹文軒出生於江蘇鹽城,他從小就酷愛文學。每天都在業餘時間裏捧着一本書,聚精會神地看着。有時候,家裏沒錢買書時,他就到處奔波,到左鄰右舍借一些有用的書,如果沒有借到,他就到附近的小山村裏借。當他借到書時,高興得連蹦三尺高。

曹文軒就是因為從小養成酷愛讀書的好習慣,所以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兒童文學作家。

難道從小酷愛讀書,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嗎?我總是這樣想。不是的,作家是很難當的。想當一名出色的作家,就要有感情,要對自己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

曹文軒的作品很多,每個作品都表達了一種感情,一些道理。如:《青銅葵花》《草房子》《野風車》等。曹文軒曾説過:“寫作文,就要來回地折騰。”對,的確如此:我們寫作文時,就要來回地改。

4.《名師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説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إ

5.我的好老師讀後感怎麼寫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短短四句話既寫出了老師的幸勤汗水,也總結了老師的豐功偉績。

敬愛的老師您辛苦了!以前從不知道老師有這麼辛苦,老師的工作這麼偉大!自從我讀了《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這本書以後,我才慢慢有點了解我們敬愛的老師。

敬愛的老師謝謝您!是你在我茫然無知的時侯把我帶到知識的海洋,在這裏我找了許許多多的樂趣。以前我剛到學校的時侯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是你像我温柔的媽媽一樣在課堂上手把手地教我寫字,用你和藹可親微笑的給我講解課本內容,用那嘶啞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叮嚀我們要小心遵守紀律不要追追打打,免得摔跤,而我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時候,你不厭其煩地給我們重複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們記住了為止。

敬愛的老師,謝謝您,您是我們人生旅途的燭光,燃燒着自己釋放出光芒,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老師謝謝您!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6.+我的好老師讀後感怎麼寫

《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後感

一説到老師,相比許多人都會滔滔不絕,甚至熱淚盈眶,從我最近讀的這本書中,讓我對老師有了另外一番見解。

這本書名叫《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剛拿到這本書,看到封面,覺得不怎麼樣,帶着厭惡的心情翻開,第一個故事卻感動了我內心深處的心絃,淚水衝破了防線,肆意在臉上流淌,好久沒ᧈ¯一位老黨員、老軍人,即使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他也要把自己一生的智慧奉獻給祖國這真是他最後一次衝鋒,這才是真正的軍人——無私奉獻,真正的老師——盡職盡責,他就是以一名軍人的戰鬥姿態,跨越了生死之界的林俊德老師。

老師像化雨春風,像冬日暖陽,像導航燈塔,使我們前方的路不再86¬日暖陽,像導航燈塔,使我們前方的路不再黑暗,不再坎坷,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曾有這樣一位老師,那是一個黑暗的下午,在四處的中心小學有一位老師,向倩,在地震中為救學生而不顧一切犧牲自己,她用最後的一堂無聲之課,點亮了孩子們通往未來的精神之路。

讀着讀着,不禁讓我想起我的老師。在我小學的一生中,我遇見過許多老師,每一個在我身上又有過許多故事,但其中我最感謝的就是耿老師。

他雖然是五年級才開始教我們數學的,但至今每個同學對他都有深刻的印象:他個子很高,稍微偏胖。耿老繃師平時總會着一張臉,除非跟方老師講話才會笑······説起來我也是滔滔不絕呀!

不過,其中有一件事還是讓我記憶猶新。記得那時五年級的時候,班上的人全染上了手足口,早晨剛來到學校走進教室,發現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空位子,就連我的同桌也沒有來,原來全部被染了手足口,方老師在講台上急得走來走去,嘴裏還不停地嘀咕着什麼。突然,一個高大而又強壯的身軀向講台走來,原來是耿老師他從方老師口中得知這件事,先安慰方老師不要着急,然後對着我們僅有的幾個人説:“你們都是好樣的,記住,以後吃飯前要洗手,大小便後更要洗,不要讓病毒侵略。”説完,便讓我們去洗手。那天非常冷,寒風呼嘯着,吹在人的臉上如同刀割一樣,生疼生疼的。回到教室,我不禁打了幾個寒戰,手腳冰涼,完全麻木了,動也動不了。耿老師注意到,輕輕走到我的身旁,温柔地説:“是不是冷啊,有沒有有帶水杯?”“帶了。”我小聲答道。只見耿老師走到講台上,把水壺裏的開水那到我身邊,向水杯中倒入滿滿一杯,“喝吧,熱的。”他摸着我的腦袋説。我這才體會到什麼叫真正的受寵若驚了。我喝了兩小口,頓時一股暖流充溢着我的心房,是我倍感温暖,真想對您説一句:“謝謝您,耿老師!”

老師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中國強。

讓我們向敬愛的老師、向偉大的“築夢人”致敬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道一聲:

7.《名師如何練就名課》讀後感

作為學研共同體的一員,為提高自身素質,最近拜讀了《名師如何練就名課》一書,此書彙集了幾十位老師課堂的經典講座,閃爍着名師智慧的火花,宛若沙灘上的貝殼串起了每一節課堂上的教學亮點,值得我們去咀嚼、品味。通過閲讀此書,我在教學方面受益匪,特別是對“有效教學”的涵義有了深刻的領會,增加了對教學的信心。

教了二十多年的語文,逐漸悟出語文教學的真諦,感覺到自己在慢慢成長。此書的作者,把幾十位教師的經典課堂講述出來,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有效教學”。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時,目的就是有效教學,在三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裏,把知識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有效教學,一直都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多樣化,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覺得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教師是傳道、授業者,是學生尊重、崇拜的對象,猶如知識的寶庫,學生手上的字典。在教導學生時,自身的知識面要廣,一直是追求先進知識的代表者,前沿者。必須要懂得教學,明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對傳授的知識要熟悉。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第一備目標。明確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單一的主角,而且還包括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把課堂內容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因為在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有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他們需要關心,更需要尊重,所以培養學生的價值與情感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解讀教材。入選的教材文質兼美,因此我們必須做到讀懂教材,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研究教材,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自己的學科認知結構。第三備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從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設計教案,而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會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失去實效。因此瞭解學生成為我們備課的關鍵因素之一。

2.教學課堂上的“三字”——“趣”、“實”、“活”。教學,教師不但要熟悉教學內容,而且要懂得如何施教,最重要的還是有效教學,其實就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互動。在傳授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意向,培養學生的興趣,那麼要做到“三字”。“趣”,教師上課不能照教材宣教,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開發有趣的教學,上課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積極參與。主動參與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如果他們沒有興趣,“無動於衷”,就不可能主動,參與也就變成一句空話。“實”,上課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好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活”課堂氣氛要活,學生思維要活躍。學生思維活躍的程度是衡量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標誌。“趣”、“實”、“活”相互聯繫,相輔相成。只有課堂有趣,才能做到實在,才能激活思維;學生獲得知識,取得成功後,又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上課能做到“趣”。

反思教學,總結教學經驗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從葉教授的話中,我感受到,教師工作的壓力,教師不單每天重複教學,最重要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只有堅持不懈地反思教學成果,研究教學質量,把理論與實踐不斷相結合,從教學中精益求精,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向“名師”水平靠近一步。

現今社會,不僅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種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求學心切,對知識的渴望,教科書已經不能滿足了他們,教師必然要推動教學改革。我認為可以從幾點改變教學效果:

1.堅持讀書學習,提高自身水平。教師的知識不進即退,大爆炸的知識年代,學生的知識來源廣,教師若固守城池,照本施教,那麼就不進即退了。作為教師每天除了教書育人外,還要堅持每天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總結反思,推動教學成果。根據三十幾位名師的經典課,可以看到一個問題,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能互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大膽探索疑問。這本書,其實就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遇見過的問題,通過作者的收集,總結反思,把總結成果向一線教師推廣,達到反思效果,從而推動教學的深思,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思之則活, 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教師教學,只有不斷地總結課堂內容,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才能推動教學成果。

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怎樣上好語文課,就像薛法根老師説的那樣:“語文課必須返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促發展。”

8.名師教你寫作文讀後感600字

同學們應該都十分熟悉曹文軒老師吧!他是我們鹽城的著名作家。

他寫的長篇小説《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等幾乎每個同學都讀過。曹文軒老師是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

他1954年出生,197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會員、北京大學教授。曹老師在鹽城這塊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孕育出一朵朵豔麗的奇葩,為我國文學之苑增添了亮麗光彩。

我不由得想起曹老師寫的《青銅葵花》。這本書的扉頁上有一行字:“謹以此書獻給曾遭受苦難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子孫。”

讓我感慨不已,現在的社會與曹老師所處的時代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有一次看電視,偶然看到主持人對曹文軒老師的專訪。

曹老師想起農村生活,最深刻的記憶就是貧窮,而《青銅葵花》寫的正是一場災難,正如曹老師在書中説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後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沒有哪個人沒有經歷過磨難,但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往往決定着一個人的成敗。

這本書告訴了我應該如何面對困難,做一個強者,揚起理想的風帆。曹文軒老師用優美細膩的筆觸,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看似尋常但又感人肺腑的故事,讓我伴着温馨、浪漫成長!或説到名人,我的家鄉倒有一個,他是一位兒童文學家。

曹文軒出生於江蘇鹽城,他從小就酷愛文學。每天都在業餘時間裏捧着一本書,聚精會神地看着。

有時候,家裏沒錢買書時,他就到處奔波,到左鄰右舍借一些有用的書,如果沒有借到,他就到附近的小山村裏借。當他借到書時,高興得連蹦三尺高。

曹文軒就是因為從小養成酷愛讀書的好習慣,所以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兒童文學作家。難道從小酷愛讀書,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嗎?我總是這樣想。

不是的,作家是很難當的。想當一名出色的作家,就要有感情,要對自己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

曹文軒的作品很多,每個作品都表達了一種感情,一些道理。如:《青銅葵花》《草房子》《野風車》等。

曹文軒曾説過:“寫作文,就要來回地折騰。”對,的確如此:我們寫作文時,就要來回地改。

9.名家講堂觀後感怎麼寫

在我們學校舉行的第十二屆名家講壇中,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尤其是趙主編給我們講的關於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更是讓我感觸良多。

一、高效羣體自學,保證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大爆炸,信息不斷更新的時代,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若想跟上社會和時代的步伐,我們必須學會對信息進行選擇判斷和更新,學會一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在學校教育中,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果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培養起來,能夠獨立獲取知識,那麼就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東風主動性,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並且增強他們依靠自身力量獲取知識的信心,這對將來他們成才是非常關鍵的。可以這麼説,誰掌握了這種自學能力,誰就能適應未來終身學習的大換屆,能夠在知識的大潮中游刃有餘。

可是自學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我們過去培養學生自學常常使用的方法是:給學生預習卡片或預習提綱讓學生自己回家複習,其實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樣的預習作業是低效的,學生多半是應付,極少有人認真完成。

而且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弊端就是當學生真正預習之後遇到一些不懂得問題不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還要等到第二天上課時老師來講,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杜郎口中學一改過去傳統預習方法,把它直接上成預習課,將個體自學拓展為“羣體自學”。

讓學生在教室 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與組內交流合作完成任務。充分挖掘課堂上幾十個學生的“羣體價值”,講“兵教兵”,“學習互助”的辦法滲透到平時的課堂中。

這樣既能保證自學的順利進行,又能將學生不明白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把學生由厭學轉變為樂學。

根據馬斯諾的需要層次理論,他把人類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一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人類滿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他三種需求便會凸現出來。

在這樣一的和平年代,學生們衣食無憂,他們生活在辦自己這個“小社會”中,自然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被集體認可,更進一步説是渴望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就感。那麼如何讓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呢?洋思中學開闢出一條“展示”之路。

讓學生在不斷地展示中獲得這種心理滿足感,得到一種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成就感。當他們的自信在班級中逐漸形成的時候,這種良好的情緒便會影響周圍其他人。

我認為這次名家講壇是我走向成熟的催化劑。自學是展示的保障。

學生因充分展示自己而積極自學,又因為充分自學而積極展示,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TAG標籤:名師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