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三伏是怎麼算出來的

三伏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來確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叫做“三伏”。“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與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時間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時間,由於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個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個庚日時,則中伏到末伏的時間間隔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個庚日時,則中伏到末伏的時間間隔為20天。

三伏是怎麼算出來的

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每年三伏天出現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温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所謂熱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之始,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之始,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之始。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中伏的天數則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這取決於每年夏至節氣後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日期的遲早。

TAG標籤: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