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夏至吃麪條是哪裏的風俗

夏至吃麪條是哪裏的風俗

1.夏至時,大部分的山東人在這一天會吃涼麪條,也叫“過水麪”;而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娛樂方式,充滿了農家生活的情趣;在平陰一帶,夏至日則會祭祀祖先。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南京夏至節氣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夏至節氣過後,就要到一年最熱的時候,為了平安度夏,民間保留着很多習俗,你知道南京夏至節氣吃什麼嗎?下面是有夏至節氣習俗,歡迎參閲。

南京夏至吃什麼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因為其重要性,很多地方自古以來就直接以“節”來命名這一天,因此夏至又被稱為夏節。老南京過夏至還是頗有講究的,吃麪條、禁詛咒、戒剃頭,有的地方熱鬧程度不亞於端午節

1、吃涼麪

首先在這天要吃涼麪,且有句俗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然後還要在這天稱稱體重,這是有講究的,因為夏至過後南京進入梅雨季節,隨後而來的就是酷熱難當的“三伏天”,人們很難忍受這樣的天氣,身體比起其他的日子要差些,一般體重下降。在夏至稱體重就是期望在這個夏天裏吃好睡好,身體好自然體重也不會下降了。

每到夏至老南京人有吃麪的習俗。“冬至餛飩夏至面”,一大藍邊碗裏堆滿了長長的麪條,老南京一般都會在麪條上放上豆芽、芹菜、胡蘿蔔絲等時節菜,紅紅綠綠非常好看。有的還放上一些雞蛋絲,寓意生活越來越富。

問到原因,老人們説夏至麥收已完,稻秧也插完畢,所謂“夏至關秧門”。為此,夏至面其實是品嚐新麥子活動,以此來犒勞全家人。還有的老人也説南京的夏天總是很長,吃麪有着平安長壽的好兆頭。“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人們盼望送走夏天,涼爽的天氣早日到來。

不僅南京人吃麪,夏至吃麪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夏至吃麪是有説法的,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麪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2、吃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於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據時期民俗學家潘宗鼎在《金陵歲時記》中解釋,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

豌豆糕又叫豆沙糕,澄沙糕,宜在夏季食用。用上等豌豆脱皮磨粉,加入白糖、柿餅、柿子霜製作而成。香甜可口,清涼下火,爽口綿甜,益脾胃,解熱祛毒。

做法很簡單,將豌豆磨細,温火熬成糊狀,加糖精、食色,攪勻。另取柿餅,去蓋切成薄片,擺入容器內,撒一層青紅絲,一層豌豆糊。依次撒若干層後,晾冷。凝結即成,食時切塊盛盤,滴雪花白糖及香精水少許。

南京夏至的習俗迎接炎熱時節的到來,老南京人還有一有趣的“送夏”之俗。《歲華憶語》説:“人家有嫁女者,在五月前,必備紗葛之衣贈之,曰‘送夏’。”一般是送女兒、女婿紗羅衣裳各一身。

大户人家還要送去芭蕉扇、摺扇、宮扇及時令食物等,讓女兒(新媳婦)將這些物件分送姑嫂、犒勞丫環和老媽子等人。

“老南京”一般比較注重夏日養生,提倡順應自然陰陽盛衰變化。進入夏至,天氣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濃重,要適當多吃些雜糧,不可過多食用熱性食物如辣椒、洋葱、荔枝等,以免內熱過重;冷食瓜果也應當適可而止,不可過多食用,以免損傷到脾胃。

夏至習俗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麪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麪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猜你喜歡:

1.夏至節氣飲食習俗有哪些

2.南京夏至吃什麼

夏至吃麪的由來

  夏至面是夏至習俗之一,由來已經。人們常説“冬至餃子夏至面”,意思就是冬至要吃餃子夏至吃麪條,那大家知道為什麼夏至要吃麪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夏至吃麪的由來,希望大家喜歡,僅供參考。

   夏至吃麪條的由來

  據文獻記載,在三國時,我國已有伏日吃麪的習俗。(魏氏春秋)中説,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來的。

  這段史實中所謂的“湯餅”,就是今天的熱湯麪片,即今天北京的所言的“揪片兒”。山東、河北、河南一帶人們除把麪餅拼薄揪成面片做湯麪的吃法外,還用刀切成手指肚大小的稜形薄片,在綠豆湯中煮。稱為“面棋子”或“綠豆棋子"。

  當時的湯餅,即後世麪條、湯麪的先河。在夏至時節吃麪,是享大自然之踢,也與當時的季節天氣有關。我國黃河流城民諺日:“芒種三日見麥花。”夏至前後正是新麥應時之季,人們吃麪首先具備了物質基礎。而且提麪條也比較簡單易行。做着方便,吃着也方便。

  在古代的時候,一般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蒼天保佑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病、荒年與飢餓死亡。此時民間新麥方出,人們以麪食敬神。夏至吃麪食這一食俗也流傳至今。

   拓展:夏至吃麪的寓意

  1、享受收穫

  夏至恰逢小麥收穫的季節,夏至吃麪條寓意人們享受辛勤耕耘的果實,共享豐收的喜悦。

  2、長命百歲

  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白天代表着生命,人們在夏至吃麪條也寓意着自己的生命能夠像麪條一樣長長久久的希冀,好比過生日時吃長壽麪,也是寓意着長命百歲的美好希冀。

  3、驅除

  古代將五月看作“惡月”,夏至吃熱面寓意着驅除。

  夏至面,也稱作入伏面,在北方的大多數地區,有着“立秋餃子入伏面”的習俗。夏至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天即將到達最熱的時候的意思。夏至到來,夏天就真正要開始了,這個季節天氣酷熱,降水多,決定着農作物的產量。夏至吃麪條是一種流行在全國各地的習俗,寄託着勞動人民對生活和生命美好的期盼。

農曆五月十三日我們這裏有吃涼麪條的習俗,不知你們哪裏興這個嗎?請説説它的來歷。

在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中,有許多關於節日和習俗的傳統,其中許多都與特定的日期或事件相關聯。關於農曆五月十三日吃涼麪條的習俗,以下是一種可能的解釋:

據傳説,農曆五月十三日吃涼麪條的習俗起源於中國的北方地區。在這個時期,正是麥收季節,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感謝大自然,形成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習俗和活動。

涼麪條作為一種簡單的食品,可能與這個時期的氣候和勞作有關。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喜歡吃清涼的食物來解暑。而涼麪條的製作簡單,只需要麪條和各種蔬菜或水果的搭配,既營養又清爽,是一種適合夏季食用的食品。

關於農曆五月十三日吃涼麪條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説與關公有關。據傳,關公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這個日期與敵人作戰並取得了勝利。為了慶祝勝利,人們在這一天吃涼麪條來紀念關公的英勇和成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區和族羣可能有不同的傳統和習俗,而且這些習俗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因此,你所説的吃涼麪條的習俗可能與我所瞭解的不完全一樣。這只是一個可能的解釋,具體的情況還需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和傳統來進一步瞭解。

夏至有哪些風俗或者民俗活動

夏至有哪些風俗或者民俗活動

夏至習俗1:食麪

農曆五月間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麪(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説過水麪是也??諺雲:‘冬至餛飩夏至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麪。在民俗迴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老北京夏至最愛炸醬麪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麪。在民俗迴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麪館人氣很旺。無論麪館的四川涼麪、擔擔麪、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麪等等,各種麪條都很“暢銷”。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説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説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夏至習俗2:吃狗肉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雲“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襲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

夏至這天,在陽江的一些鎮上的農貿市場,往日的豬肉攤檔,大部分掛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攤檔豬肉狗肉一起賣。當地市場管理人員稱,平日裏這個農貿市場能銷售四十頭以上的豬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為主要肉食的豬肉上攤只有十多頭,上午還沒看到牛肉上攤,原因是當地羣眾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傳成習。“掛豬頭,賣狗肉”,成為夏至廣東陽江地區肉菜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陽江人對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着這樣一種説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唯一與民間傳統不同的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區別只在於買吃的比殺吃的多。當地羣眾説,平日裏生意再不好的狗肉店,夏至天也能賺個滿堂紅,狗肉的價格也跟着大幅上漲。

夏至習俗3: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着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夏至習俗4:忌諱剃頭理髮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説,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説,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夏至習俗5: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於農民來説,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説,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裏別打雷、別下雨。

夏至的氣候和風俗

夏至節氣的氣候特徵

1、降水量大:夏至節氣期間降水量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正是盛夏到來的時候,所以在江南地區會多次出現暴雨天氣,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洪澇災害;在江淮一帶,還會有梅雨天氣,空氣變得非常潮濕陰冷,容易滋生黴菌、病菌;在北方地區,也會經常出現降雨,時不時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陣雨。

2、日照長:夏至節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日照長,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長度最為漫長的時候,夏至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也是晝長夜短的,每天我們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秋天。

3、氣温高:夏至節氣到來的時候,氣温是非常高的,雖然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温階段,很容易會導致人中暑的情況發生,所以當夏至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地避暑。

夏至節氣的民俗活動

1、避暑:夏至節氣期間最主要的民俗活動就是避暑,因為夏至具有高氣温、長日照的特徵,很容易會因為高温而中暑,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腹瀉、痢疾、頭暈等等,所以我們要注意控制衣着、飲食、出行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2、清補:一年四季中,每一個節氣都應該補身體,但因為具體的節氣氣候特徵不同,所以我們所要補充的飲食也是不同的。在夏至這個炎熱潮濕的季節裏,我們就要清補,多吃一些苦瓜、黃瓜、苦菜等等蔬菜,儘量少吃肉食等葷菜。

TAG標籤:風俗 麪條 夏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