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農業保險農業現代化模型是什麼

農業保險農業現代化模型是什麼

農業保險農業現代化模型是指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管理、經營模式和高效農業生產技術,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生產要素技術化和農民生產行為現代化。該模型旨在增加農業生產效益、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可以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範圍內,代替直接補貼對我國農業實施合理有效的保護,減輕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衝擊,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農業現代化包括5個方面是什麼?

農業現代化包括5個方面: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農業產業化、農業信息化、農業發展可持續化。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越來越受人們重視。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

農業現代化可以概括為“四化”,即機械化、科學化、水利化和電氣化。將機械化排在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位置。

生產技術科學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動力源泉

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其涵義是指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提高產品產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不斷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過程,提高科技對增產貢獻率的過程。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農業產業化是指農業生產單位或生產地區,根據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特點,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户為基礎,以龍頭企業或合作經濟組織為依託,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通過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條龍綜合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的過程。

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

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市場、消費以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具體環節,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的過程。

農業發展可持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農業現代化既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程度的反映。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工生態系統的產生及普遍存在。

農業現代化包括5個方面是什麼?

農業現代化包括5個方面:

1、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

使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來代替人力勞動,特別是在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中使用機械作業,降低勞動者的體力強度,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農業生產技術的現代化

(1)運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培育優良的作物品種,實現良種化。

(2)合理使用化學技術和化工產品,來保證作物產量最大化,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3)改革耕作技術,建立適宜該地區的耕作制度,同時加強科學管理。

3、農業勞動者的現代化

(1)改變傳統的觀念,以此來適應農業現代化的需求。

(2)增加農業資本,加強農村教育體系建設,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水平和勞動技能。

4、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

採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者公司+基地+農户等模式,將零散的土地資源整合起來,開展適度規模化農業生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農業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大力發展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增強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從“農業現代化”到“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包括5個方面

有數據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產田佔總面積的2/3以上;接受過系統職業技術教育的農民不足5%;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相當於國內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1/8和第三產業的1/4左右。然而,我國農業不僅要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還要滿足工業原料不斷加大的需求。據估算,糧食需求每年增長80~100億斤,而資源約束將更加突出。與此同時,農業還承擔着農民增收、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任務。面對諸多挑戰,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顯然難以應對。因此,必須改造傳統農業,走現代農業之路。

   2006年12月23日閉幕的農村工作會議已明確告訴我們,新農村建設主要目標是生產發展,而發展生產的方向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現代農業建設將作為現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過程貫穿新農村建設的始終。

  農業現代化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幾代領導人努力追求的目標。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祕書長曾業鬆曾説,1954年周恩來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農業"。10年後,將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並稱為"四個現代化"。

   2004年以來,、連續出台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也給農業健康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長期穩定帶來了強勁的動力。

  2007年1月30日,在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指出,2007年一號文件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上。

  農業部副危朝安曾表示,未來15年,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要求,我國農業科技工作將在動植物新品種的自主創新、開發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新技術、開發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農業工程技術與智能化裝備、基礎研究與高新技術領域研究六大領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降低對外技術的依存度。

  2007年1月29日,科技部徐冠華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把“要顯著提升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撐”作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五方面之一。

  由此我們看出,從“農業現代化”到“現代農業”的提出,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它對農業賦予了新的內涵、功能和定位。十幾年前,現代化首先是農業的現代化。10幾年後,現代農業建設,已不是農業本身的問題,而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只有將農業增長方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上來,中國才能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的差距。也只有發展現代農業,才能保障糧食安全,才能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作物模擬模型及區域仿真系統研究

  

   項目簡介:作物模擬是以計算機為手段,對作物生長髮育和產量形成過程進行模擬的高新技術。以此建立的作物模擬模型是現代農業生產、農業研究、資源利用、環境評價等的手段和工具,是數字農業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

   項目負責: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系統模擬與軟件技術實驗室(SMST)”和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APC)”

   趨勢和意義:針對國際作物模型研究動向和我國現代農業研究和發展需求,以小麥、水稻與玉米為研究對象,建立模擬精度高、普適性強和具有區域特徵的產量形成模型及面向區域生產仿真系統。為我國糧食豐產數字化管理、提高我國農業整體效益等提供重要工具,促進我國作物模擬技術、數字農業的發展及提升在本領域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農業應用遠程信息獲取無線傳感器研究

  

   項目簡介:農業信息化是我國進入21世紀後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戰略選擇,數字農業作為農業信息化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內容,其科技創新成果的農業示範應用,將是21世紀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信息的獲取(測試、傳感、計量技術)、傳輸(通信技術)、處理(計算技術)、應用(系統集成與建設現代農業)是數字農業研究的四大要素。先進傳感技術和智能信息處理是保證正確定量獲取農業信息的重要手段。該項目研究農業應用遠程信息獲取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組網技術理論、方法與實現,以及面向數字農業實踐和可供推廣應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解決方案。

   項目負責: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工學博士、副研究員王躍宣。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深加工技術

  

   技術簡介:該技術以無公害仙人掌生產基地生產的食用仙人掌為原料,綜合運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和食品加工新技術手段,在解決“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組織破碎、護色、穩定技術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仙人掌果凍、仙人掌果醬及後續的仙人掌果汁、仙人掌果脯產品等系列產品,為市場提供新型、天然、營養、保健、綠色的健康食品。

  在技術創新上,食用仙人掌汁的抽取是採用破碎工藝,但該項目是先通過清洗、去皮去刺、沖洗消毒、熱燙、護綠等前處理技術手段,採用物理和低温抽汁相結合的高新技術手段,進行組織細胞壁破碎處理,使菜汁的抽取率可達75%~80%,而除汁後的食用仙人掌渣體仍保持原狀,然後通過均質、殺菌等關鍵工藝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是綜合運用現代食品加工新技術研製開發的新產品。

   技術進展:中期階段。

   技術負責:廈門億美食品有限公司。

   技術意義:該項目開發的產品以食用仙人掌為主要原料,輔以蔗糖、穩定劑等輔料,製成的果凍、果醬產品,既具有仙人掌清香氣味,又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療保健價值,比國內同類產品有較高的營養質量保證。同時還為食用仙人掌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實現後增值,為產區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服務。

  絲黑穗病玉米雜交金玉2號

   產品簡介:高產、優質、高抗絲黑穗病玉米雜交金玉2號,根據黑龍江省西部地區乾旱、鹽鹼地和絲黑穗病重的特點和生產推廣品種的老化、感病選育高產、優質、抗旱、高抗絲黑穗病玉米的中熟品種。 1997年利用數拾份抗病玉米種質和優良的高配合力自交系組成羣體,經過對羣體進行十幾輪的選擇,從中分離出抗絲黑穗病的高配合力自交系“金96019”。以“金96019”為母本,以“金96029”為父本雜交育成玉米新品種金玉2號。

   該產品將高產和抗病結合在一起,生產上多數品種不能兩者兼顧。在西部風沙鹽鹼地區產量達9500公斤,比對照品種白單9和東農250分別增產17%和11.6%,絲黑穗病接種鑑定兩年分別為1%和6.7%,為高抗,需有效積温2300℃,與對照相同。粗蛋白達10.63%,籽粒屬中硬粒,營養品質和商品品質優良。

   技術成熟度:經過3年本單位的實驗,3年省區試驗和3年的種子生產營銷和2年的大面積示範推廣,制種、營銷、栽培技術成熟,每生產1斤種子能給公司帶來1.1:1.4元的效益,同時給制種基地帶來1元/斤的間接經濟效益。

  

  轉基因產品檢測芯片研究

  

   產品簡介:本項目建立了作物中DNA的高質量純化方法,為開展以DNA為基礎的基因芯片檢測工作提供了高質量的實驗材料;收集大豆、玉米等七種轉基因農產品的外源基因序列信息,設計合成特異性PCR引物,優化了多重PCR擴增體系,並製備分別檢測及鑑定七種轉基因作物不同品系的基因芯片檢測試劑盒,實現了轉基因產品的通量化檢測;檢測靈敏度達到0.1%,提高了檢測效率,工作量減少了20~30%。

   專家介紹,在利用本研究製作的芯片進行實際檢測中體現出顯著的高效性,且檢測結果與常規PCR吻合。

   該研究創新點明確、實驗設計合理、實用性強。

   產品進展:初期階段。

   產品負責: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產品意義:通過該產品的研究,搭建了轉基因產品檢測基因芯片的平台,同時也滿足了我國轉基因產品通量化檢測的實際需求,在促進我國農產品貿易、保護我國消費者健康和我國的利益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

  

  水稻新品種:吉粳88號

  

   產品簡介:該產品以奧羽346為母本,長白九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植株高約100~105釐米,株型緊湊,葉片堅挺上舉,莖葉淺淡綠,分力中等,每穴有效穗22個左右。主穗長18釐米,半直立穗型,主穗整齊,主穗粒數220粒,平均粒數120粒,着粒密度適中,結實率95%以上。粒形橢圓,穎及穎尖均,稀間短芒,千粒重22.5克。

  具體介紹如下:

   一、栽培要點

   1.播種:稀播育壯秧,4月上旬播種,播種量每平方米催芽種子350克。

   2.插秧: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6.5釐米,每穴3~4苗。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躬親施純氮150~170公斤,按底肥3,分肥4,補肥2,穗肥1的方式分期施用。純磷60~70公斤,作為底肥;純鉀90~110公斤,分兩次施,底肥70%,拔節期追30%。

   4.管理:水分管理採取分期淺,孕穗期深,籽粒灌漿期淺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抽穗前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二、生育日數:屬中晚熟偏晚品種,生育期143~145天左右,需≥10℃積温2900~3100℃。

   三、產量結果:一年預試平均公頃產量8151.0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6.4%;二年區試平均公頃產量8419.50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2.3%;一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15.5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3.7%。

   四、適應區域:吉林、遼源、通化、松原等中晚至晚熟平原稻作區。

   五、主要優點:稻米品質優良、高產,抗逆性強,活杆成熟不早衰。

   產品進展:成熟應用階段。

   產品負責:寧河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農業科技園區綜合技術研究

  

   簡介:該項研究是實施引進國內外特種瓜果、蔬菜、花卉及食用菌新品種200多個,篩選並開發出適合當地栽培的品種47個;引進示範馬鈴薯脱毒及微型薯快繁、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等農業高新技術和配套技術10餘項,研究出馬鈴薯脱毒苗簡化培養基、有機無土栽培新型基質、珍稀食用菌二次出菇等新技術15項;示範總結出18種名優品種栽培技術規範;以園區為平台,引進示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結合當地條件,與傳統技術相結合使之配套化,品種、技術、模式與創新相結合,將試驗、示範、推廣於一體、產銷一體、高效農業生產與技術開發一體,輻射帶動基地、農户,實現農業綜合技術產業化;通過回收產品、包裝品牌上市使生產與銷售為一體。

   進展:初期階段。

   負責:濮陽市植物脱毒技術開發中心。

   意義:真正實現“公司+基地”的產業化經營,組織企業參與園區經營,提升當地農業生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

農業現代化包括什麼?

農業現代化可以概括為“四化”,即機械化、科學化、水利化和電氣化。將機械化排在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謂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大面積採用機械化作業,從而降低勞動的體力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理論上講是這樣,但在山區、丘陵地區,由於土地面積較小,了機械化的應用,甚至無法利用機械。

擴展資料

1、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保護農民利益,支持農業發展,穩定和完善普惠性的、直接對農民的補貼。同時,重點支持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型經營主體。

2、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繼續圍繞農業職業經理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幹和農業產業扶貧對象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今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一百萬人以上。通過培訓,使一部分小農户能夠發展成為家庭農場。

3、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和提供有效穩定服務的主體,為從事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農户,提供以生產託管和保姆式服務為主的社會化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農業現代化

我國農業保險經營的模式有哪些

由或部門性經營農業保險有三種主要的外在組織形式:

其一是民政部門的農村救災保險,就是在每個試點縣有調撥資金建立農業保險的初始資本金,財政上再給適當的補助和補貼,對農業農民提供保障水平很低的保險,目的是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和簡單的再生產能力。

其二是新疆兵團保險公司所經營的農業保險。這種經營模式實際上是在商業保險公司中對農業保險進行性經營。這部分業務的初始資本金由財政每年撥給,並且享受免税待遇。對一些重要農作物、牲畜和農業機械實行強制保險,其他保險標的允許自願投保。至今來看兵團的性農業保險運作還比較好。

其三是上海農業保險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由撥款建立準備基金,各推動,人保上海分公司代辦,結餘積累留地方,上海市地方財政在農户參加農業保險時給予一定的補貼,並免徵一切農業保險營業税。上海的農業保險是全國農業保險試驗中成功的範例之一。

4.農村保險相互會社的經營

1990年在河南的新鄭試點建立了中國的保險相互會社——農村統籌保險互助會。保險相互會社是一種被保險人自己組織,共同出資,相互保險,不以贏利為目的的保險組織。這種經營模式依靠縣、鄉、村的力量組織保險組織,實行“核算,資金留存,以豐補歉,結餘留會”的經營原則。但互助會一般範圍小,準備金積累能力弱,積累速度慢,難以應付較大的災難。

什麼是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的由落後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的農業。

為發展現代農業,農業保險都做了啥

從年初發布的一號文件到近日農業部和中國在北京聯合召開的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座談會,農業保險正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農業發展的“穩定器”,農業保險已不僅僅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而是通過改革創新努力成為現代農業的“助推器”。

堅持農險產品創新

目前,我國雖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農業部副張桃林指出,我國農業保險深度僅0.56%,低於全球1%的平均水平,更低於美國7%的水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據中國項俊波透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逐步從供給推動型向需求拉動型轉變,農業保險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我國農業保險已經不僅僅是防範自然風險的管理手段,而且更多地融入到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各個環節,在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發揮更多作用。”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石健表示。

因此,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就顯得更為迫切。根據農業現代化的需求,農險產品的創新要做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侷限,財政的補貼也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從補貼傳統農業保險,轉而補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

“近年來,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我國農業產品價格競爭壓力加大,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路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標價格指數保險作為農險產品創新的標杆,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鑑。“雖然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蔬菜、生豬等,但未來隨着逐步向更多大宗商品的擴展,目標價格指數保險對農產品價格改革將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庹國柱認為保險公司還應積極研究開發各種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如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產量保險、收入保險、農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新型產品並積極試點,以探索日益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風險保障需求。

加快農險模式轉變

記者注意到,相較往年的一號文件,有關農業保險的表述今年在延續此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首次提及的內容。其中,關於繼續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的備受關注。

事實上,2015年《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鼓勵“探索開展產值保險、目標價格保險等試點”,從層面對“保險+期貨”這一金融創新進行支持。

隨着文件的下發與的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去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單期貨機構參與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簽約,標誌着“保險+期貨”的金融新模式正式起航。

據悉,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在去年8月推出國內首個玉米、雞蛋期貨價格保險,為錦州義縣51家農户1000噸玉米提供了216萬元風險保障,為大連普蘭店、黃岡浠水4家農户的300噸雞蛋提供了320萬元風險保障,並與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利用期貨市場轉移農產品價格下跌風險。

截至2015年底,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試點已結束,合計賠款24.11萬元、賠付率達208.2%;雞蛋期貨價格保險首期賠款6.53萬元、賠付率51.04%,有效提高了農户抗價格下跌風險能力;儘管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賠付率高達2倍,但上海新湖從期貨市場上又挽回了損失,與保險公司合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

對此,方正中期期貨投資諮詢部總經理王駿王駿認為:“農產品價格保險在我國如果能推廣開來,將為廣大農民、合作社和相關農業企業打造一個嶄新的融資方式。農產品價格保險保障了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穩定收入,其可以將價格保險保單在銀行進行質押貸款,此前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貸款難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改善。”

但他提出,在農產品價格保險的試點和推廣過程中需要各地部門能參與進來,撥付一定費用以保險費補貼的形式補貼給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支持期貨交易所、農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三方共同將這一具有中國特色和金融創新的試點做下去。

新型經營主體受關注

項俊波認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湧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天然對金融保險有迫切需求。然而,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

據統計,我國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50萬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主力軍。相比一般小農户,新型經營主體已經不再是生計型或兼業型農户的簡單再生產,而是走商品化經營、追求規模效益的擴大再生產,經營規模大、承擔風險高、現代要素多。韓長賦認為,“他們更需要金融,更需要保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生臣透露,去年該公司在河北、吉林、廣東等15個省份開展了共計52個涉農“政銀保”項目,並設立了50億元額度的資管產品和投資基金,為參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資金。

庹國柱坦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呈現出了新特點、新風險和新需求。“通過農業保險產品創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侷限,適應新型經營主體對風險分散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滿足其規避大規模和高投入生產方式下面臨較高風險的需要,有利於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庹國柱認為,應當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納入財政補貼範疇。目前財政主要對大宗作物保成本的傳統“低保費、低保額”農業保險提供保費補貼,這樣,對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其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超過現有傳統產品部分的保費將得不到財政的補貼。

目前,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實行統一補貼,補貼比例與投保人的種植規模以及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都沒有關係。“這種補貼在某種程度上與國家對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發展導向是不配套的。”庹國柱認為,目前的保費補貼並沒有體現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導向。規模化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商品化率高,對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大,國家對性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理應向其傾斜。財政有必要適時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高保障創新產品,比如收入保險產品或者覆蓋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險產品等納入補貼範疇。

什麼是中國式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就要從這一現實出發。我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絕不是照搬歐美規模化、大農場化的模式,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不是“歐美化”,而是要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在市場機制和的綜合作用下,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持,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商品率,建成農工商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總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知識問答]

人們常説“人勤地不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家都相信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收穫。但是我國處於自然災害多發地帶,暴雨、洪水、乾旱等常常使農民一年的辛苦化為泡影,即便風調雨順也難免會遇到火災、疫病等意外,為了使我們的汗水不白流,應該增強保險意識,讓保險來彌補天時的不足。

  1.什麼是農業保險?有哪些種類?

  農業保險是指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我國開辦的農業保險主要險種有:農產品保險,生豬保險,牲畜保險,奶牛保險,耕牛保險,山羊保險,養魚保險,養鹿、養鴨、養雞等保險,對蝦、蚌珍珠等保險,家禽綜合保險,水稻、蔬菜保險,稻麥場、森林火災保險,烤煙種植、西瓜雹災、香梨收穫、小麥凍害、棉花種植、棉田地膜覆蓋雹災等保險,蘋果、鴨梨保險等等。

  2.如果參加農作物保險,在遇災農作物減產時能獲得什麼保障?

  根據保險金額確定方法不同,獲得的補償也不同。如果遇災減產是部分損失,以投入的成本為保險金額,則補償款為:實際投入成本×受害農作物/農作物總數×(1-免**);以預期收穫量為保險金額的,其補償款為:賠款=(預期收穫量-實際收穫量)×單價×(1-免**)。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部分損失的計算方式,如果是全部損失則就無須考慮收成減產的比例了。

  3.我是啤酒花種植户,每年總擔心啤酒花入庫前發生火災,我能為此購買保險嗎?

  可以購買收穫期農作物火災險,目前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開辦了這項業務。這個險種是針對農作物成熟後,在收割或採摘開始到完成初級加工進入倉庫前這段時間的保險。凡是收穫期需進行初級加工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都可以投保。

  4.農作物保險的保險期限是怎麼規定的?

  主要是根據生產期限來確定的,一般來説生長期的保險期限是從出土定苗到成熟收割,收穫期農作物保險的期限是從收穫開始到入倉時止。

  5.什麼損失可以由農作物保險金來賠付?

  主要有投入成本和預期收穫兩種,比如在保險合同中約定按照成本確定保險金額,則種子費、機耕費、肥料費、灌溉費、工具折舊、勞動力成本都可以計入。如果以預期收益來確定保險金額,則在賠付時直接計算減產的損失。

  6.如何確定養殖保險的保險期限?

  養殖業保險是指以家禽、家畜、水產品為保險標的,在養殖過程中遭遇自然災害或意外死亡時,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的保險。其保險期限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根據養殖週期雙方商定。但保險期限一旦確定,中途不得改變。

  7.養殖保險中的保險金額是怎麼確定的?

  養殖業的保險金額可以由雙方協商確定,也可以根據受損時的實際價值乘以一定的比例來確定,有時還需要約定最高賠償範圍。

  8.我是一名水產養殖户,有人向水裏投了毒,魚都死了,保險公司能賠嗎?

  這屬於養殖業保險的責任範圍,除了自然災害,養殖業保險的責任範圍一般還包括意外事故,如野獸傷害、互鬥、中毒、淹溺和各種疫病等。但是發生投毒事件後應當及時向機關報案,並應向保險公司報案,以便及時獲得賠償。

  9.投保養殖險後,因為瘟疫,雞鴨全部死了,保險公司將如何計算賠款金額?

  賠款的計算公式是:(屍體重量-殘值)×承保比例-免賠額,其中的承保比例是指每公斤承保的具體金額,比如3元/公斤。

  10.我投放魚苗後,購買了養殖保險,當時魚苗為50公斤,但由於水被污染,魚在長成後被毒死了,現重1000公斤,保險公司將如何計算賠款呢?

  發生保險事故造成魚、蝦死亡的賠款計算公式是:(承保魚數-災後實際存魚數)×每尾魚平均保額×承保成數。也就是説,與現在魚的重量沒有關係,只與當時投保的魚的條數有關。(摘自《輕鬆懂法律5:明明白白説保險》 編著者:楊青梅 劉去�)

農業保險的定義及其特點

農業保險的定義及其特點

  農業保險不同於農村保險。農村保險是一個地域性的概念,是指在農村範圍內所舉辦的各種保險。農業保險(又稱“兩業保險”)是承保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在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財產保險。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農業保險的定義及其特點的知識,歡迎閲讀。

  農業保險的定義

  農業保險不同於農村保險。農村保險是一個地域性的概念,是指在農村範圍內所舉辦的各種保險。農業保險(又稱“兩業保險”)是承保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在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財產保險。

  由於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與其他財產相比,農業保險具有以下特點:

  一、地域性

  各種有生命的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都要具備嚴格的自然條件,然而由於各地區的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不同,再加上社會經濟、生產條件、技術水平的不同,形成了動植物地域性的不同,從而決定了農業保險只能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承保條件,而不應該強求全國統一。

  二、季節性

  由於動植物生長受自然因素制約,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就要求農業保險在整個業務操作過程中,必須對動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自然生態環境有正確的認識,掌握農業保險各種保險標的的.特點。

  三、連續性

  動植物在成長過程中,是緊密相連不能中斷的,並且是互相影響和互相制約的,因而,農業保險具有連續性。因此,農業保險的經營者要考慮動植物生長的連續性,要有全面和長期的觀點,使農業保險業務穩步發展。

  四、性

  由於農業保險具有上述特點,加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被保險人交費能力普遍有限。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許多國家都把農業保險作為性保險業務。

;

TAG標籤:模型 現代化 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