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林清玄茶道與人生

林清玄茶道與人生

林清玄是一位中國著名的詩人和作家,也是茶文化研究的權威,他的茶道理念與人生觀緊密相連。

林清玄認為,茶文化是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生一樣,茶道也是一種藝術,不僅僅是飲品。茶道不僅是一種飲食文化,更是一種充滿哲學和人文情懷的生活方式。

茶道教人們如何對待生活,如何對待人際關係,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林清玄認為,茶道應該是一種自然、樸素、平和的生活方式,它能帶給人們內心的平靜,讓我們遠離喧囂、繁忙的城市生活,找到一份內心的安寧。

在林清玄的茶道理念中,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更是一份情感和文化的傳承。在品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細節,從視、聽、觸、嗅、味五個方面去感受茶的味道和香氣,通過冥想的方式,把思想引導到內心深處,為心靈營造出一片淨土,幫助人們實現內心的平和與自我認識。

總之,茶道對於人生具有深遠的影響,茶道教育我們如何靜下心來,如何感受和欣賞生命中的美好,以及如何欣然接受人生中的挑戰和困難。在茶道的世界裏,每一次品茶都是一次挑戰和修行,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悟人生的意義,真正實現內心的平靜和心靈的自由。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林清玄茶道與人生的思想

林清玄是著名的茶 文化 學者,他的茶道與人生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林清玄茶道與人生的思想,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林清玄茶道與人生的思想

  人生如茶三起三落方有味道

  林清玄説:“茶的滋味跟人生的滋味其實都是一個滋味,如果你在某一點突破了,悟道透徹了,你看什麼事都可以很透徹,很理解。”

  “其實茶跟人生很相像”,林清玄感歎道,“茶一定要用熱水湯過才有味道,人生也是一樣,你一輩子很平順味道也不會出來,一定要三起三落,然後起的時候像萬里飄蓬,之後才有味道出來,整個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環節都不可,而此時茶葉本身的好壞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人生其實亦如此。”

  擇友如選茶要“有滋有味”

  如果一百塊可以買到一斤茶和一百塊可以買到一兩茶,林清玄表示,“懂得喝茶的人應當要買一兩的,因為那個一定是比較珍貴比較稀有的,寧可喝很少的茶,而強調它的滋味。”

  在林清玄看來,這個道理其實和人們交友的標準理應相同,“這就像寧可交一個朋友,但是要用心交流,而不是交一百個朋友像白開水一樣沒有滋味。從這些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實茶裏面的學問真的很像人生。”

  生活中有思想交流的茶是好茶

  價格高的茶不一定是好茶,林清玄認為,“我們會喜歡茶,那是因為茶芬香、純正,茶跟水不一樣,茶不是為了解渴,你把水喝了就是解渴,但是喝茶一定要跟幾個朋友,有話題有思想進行交流,這個茶就很好。所以茶的好壞是從環境來説並不是茶葉本身來説。”

  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是件浪漫事

  “不管你喝什麼茶,你都可以從那裏進入人生的道路,看到有味道的部分。悟透以後你進入更高的境界也就容易了。而喝茶恰好可以讓人有一顆從容的心去面對人生。”

  林清玄認為都市人忙碌的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很多東西,“忙會失去很多東西,失去浪漫的心情,失去對理想的憧憬,失去創造力和 想象力 。常常有人説什麼是浪漫,其實浪漫很簡單,就是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

  同時,林清玄也批駁浪費時間喝茶就等於不努力工作的言論,“你可以一邊奮鬥一邊看夕陽,一邊工作一邊在蓮花池邊散步,在星期一、星期五努力工作,星期六和好朋友一起喝茶,這都是很好不衝突的。”

  茶能生善

  茶,是為了友誼而存在世間的;最好的茶,則是為了知味的人存在世間;我們到處找茶品茶,不也是渴望着與知味的人對飲嗎?

  當我想念起一生中曾經啟迪過我、鼓勵過我、安慰過我的好品質的朋友,就有如在森林中孤寂的小徑突然聽到遠方寺廟傳來的鐘磬之聲,或者聽見空山裏松子掉落的聲音,猛然驚覺,呀!不是松子,也非鐘磬,而是來自深深的相思。

   飲茶 洗心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葉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來更清香的滋味,善飲者飲到更細膩的消息;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生命沉苦時要加一點清涼的菊花,激越時要加一點內藴的普洱;在苦中猶有向上飛揚的心,在樂裏不失去敏鋭深刻的態度。這樣,生命的茶才能越陳越醇,越泡越香。

  入清涼地

  禪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寫在牆上、畫在茶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無所不茶,無不是茶;人生無所不禪,無不是禪。

  茶不在禪裏,禪也不在茶中。茶或禪以及生活的一切惱害都化成一縷輕煙,飛向空無的所在,那就是茶禪一味了。

  茶的真滋味,禪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喜歡林清玄的文字,喜歡他寧靜淡泊的喝茶品茶感悟人生。喝茶需要境界,讓心安靜下來,捧一杯茶,看茶葉三起三落,一如人生。

  林清玄的茶道思想

  喝茶並非“喝藥”養生

  林清玄從二十幾歲開始就研究茶藝、茶道,一入迷就是三十多年。

  在他看來,喝茶是為自己創造一個生活空間。

  林清玄笑言,現在人們喝茶太多追求“技術性”,反而失去了原來茶中藴含的文化內涵,“有人認為喝茶就是養生,把喝茶看得跟‘喝藥’一樣的絕對。但其實,喝茶對於身心的幫助是相對性的,而不是絕對性的。”曾經有一次,林清玄去找一個朋友,“他是個普洱茶 收藏 家,喝的都是最上等的茶,但不到六十歲,他就過世了。他的子女們就問我,‘林老師,喝茶不是應該能夠養生的嗎?為什麼爸爸那麼早就過世了?’我笑説,‘可能原來只有五十歲的命,因為喝茶了,所以才到了六十。’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發,不要把茶看得太絕對,要保持一個放鬆的心態來品味人生。”

  境界在於天人合一

  對於林清玄而言,“茶”就代表着“人與世界的和諧”,“‘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這就是喝茶的最高境界,達到‘天人合一’,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狀態。”

  林清玄慢慢感悟,其實最重要的始終是“人”而並非“茶”。“我越來越覺得技術並不那麼重要。有一次 清明 時節,我在杭州的山間,碰到了一位老先生,他看我獨行,便招待我喝茶,這杯龍井是我這輩子喝過的最好的龍井,因為老先生自己就是種茶的。碰到的很多例子都讓我自己慢慢地修正,其實有的時候‘茶’並不那麼重要。十元的茶,因為共飲的人是知己好友,你喝的宛如‘極品好茶’。”

  在林清玄看來,“茶”外延的東西遠比“茶”本身來得重要。他回想起自己在武夷山的一次經歷,“我經過山下的一座寺廟,裏面的師傅正在分茶,把嫩芽和老葉分開放,我問師傅為什麼要分茶,師傅説,‘好的留給住在寺廟中的居士,老的就自己喝’,我一下就非常的感動,這番挑茶的舉動就是‘把生命中的美好留給別人,把苦汁留給自己。’分茶的背後有一顆純心。”

  “茶道”無國界

  “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們喝茶、愛茶”是林清玄的一個心願,他也在盡心地推廣茶道。

  相比日本茶道的盛行,開創茶文化的中國人民似乎反而在此有些“落後”。對此,林清玄直言:“有句話叫‘近廟欺神’,靠近了就不覺得它好,中國每個人都生活在茶道中,所以漸漸地可能就麻木了這份感覺。而日本從中國引進了茶,距離產生美,空間產生嚮往,他們的茶道完全繼承了中國唐朝時期的喝茶 方法 ,習慣喝抹茶。而中國則因為明太祖把茶價定得與黃金一樣高,一度造成了茶道的‘斷裂’,日本卻因為引進,完整地保留住了中國唐朝的茶道。”他建議愛茶之人不妨轉一下思路,“去日本‘取經’,因為‘茶’講求的就是‘和諧’,況且文化本就是無國界的。”

  茶道人生的感悟

  茶有四氣

  “氣”指茶人飲茶後駐留在五臟六腑及口吻舌之間的氣息,這種氣息以平和、持久、甘香為機致,不但能益人體真氣,而且能長養其浩然正氣,故君子無故不撤茶器,用養氣育得也。

  一曰生氣:

  飲茶後有股清新生動的茶器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間,這既是大自然的生氣,也是生命體的生氣,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氣。唯有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生氣之時意大矣;

  二曰靈氣:

  茶氣不僅要生動,更要鮮活,有流動的感覺,稱之為靈氣;

  三曰正氣:

  茶氣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稻之為正氣。孟子日;吾善吾浩然之氣,所養者,正氣也;

  四曰意氣:

  茶氣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種慷概激昂的意氣在,這不僅是對茶的要求,更是對茶人的要求。生氣,一般飲茶者可得,靈氣,對茶覺悟者可得,正氣,修身養得者可得,唯有意氣,非胸次坦然、思兼濟天下不可得。

  茶有五性

  清:形神俱清。

  潔:品質高潔。

  和:温和脾胃,潤擇五臟。

  長:長養精神,益氣生津。

  興:提神醒腦,養生益智。

  茶有六味

  輕:入口輕揚,過舌即空;

  甘:後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無粗老之感;

  軟:無生硬之感;

  厚:無淡薄之軟。

  對六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後味甘。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悦。

  愛:茶德仁,但‘哀而不傷’。

  幽:發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發人真情。

  茶有八難

  一造,二別,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飲。

  採焙不精,非造也,辯形認色,非別也;

  鏤金刻玉,非器也;幽暗無明,非火也;

  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

  不諳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飲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幹茶清香、點茶香幽、壺蓋香甘;淪茶香柔、盞底香濃、淋壺香烈;注茶香逸、涼後香冷、茶湯香真。

  茶有十德

  晚唐時期,劉貞亮將茶道精神稱之為茶德,著有《飲茶十德》:

  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

  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志。

林清玄的《吃茶的方法》的人生哲理是什麼

我剛剛查了一下原文,現把個人觀點梳理如下:

首段作者把五泡茶比作人生的五個階段,悟出茶味與人生五階段的相似關係;

第二、三段寫與他人對飲中,作者悟出“生命的階段確實是超越言語的”,喝茶中有所有外界的一切境界;

四、五段寫作者冬夜中獨自喝茶,經歷磨難後的人,回憶朝氣蓬勃的少年時代。

作者通過一杯茶,了悟了茶如人生、茶如生活、茶如心境等等,其中對於茶的喜愛是不言自明的。

我個人很喜歡魯迅的《喝茶》,有時間你可以賞析一下~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哦~

林清玄的松子茶闡發了什麼人生道理?

本文行文曲折,從對松子食用的錯誤認識到領略人生的真諦,作者的思想經歷了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

台灣作家林清玄是參禪的大師,本文也不例外,處處充滿禪意,啟發讀者領悟生活的哲理。

為了能很好地揭示本文的主旨,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一個深奧的人生哲理闡述得通俗易懂,讓人備受啟迪。

縱是簡單的萬物也要通過相互配合才能產生出各種不同的重要作用。

坦然地面對生活,不要在快樂的時候覺得日子態短,在憂煩的時候又覺得日子太長,面果像把握松子一樣把握存在我們四周的小東西。

人永遠不要忽視身邊的景物。

《人生最美是清歡》:一生一會,只減不增,願我們且行且珍惜

作家林清玄曾説:

“我喜歡茶道里關於“一生一會”的説法。

意思是説,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生起很深的珍惜。因為一生裏能這樣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人生,須臾一瞬,兜兜轉轉,卻又如浮生一夢,真正值得珍惜的便是這份因緣。

一生一會,只減不增,對於眼前的人和事,願你我且行且珍惜。

1.一生一會,珍惜最美好的因緣

林清玄在與朋友喝茶時,曾感慨道:

“一生只有這一次聚會,一生只有這一次相會,使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會沉入一種疼惜與深刻,不至於錯失那最美好的因緣。”

誠然,生命裏的每次相會,都來之不易。與喜歡的人相會,總覺得如此短暫,總想着時間能定格於此,待細細體會。

袁泉在《朗讀者》裏説:

“你在路上隨便碰到的一個路人,都是別人做夢都想見到的人。 ”

時間和空間,總會悄無聲息地把相愛的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長。當我們清醒發覺時,那已是夢方能抵達的地方。

人生裏,每個人心中種種的遺憾,不正是由此而生嗎?

在時間和空間面前,我們都是渺茫的,可是並不代表我們對此無可奈何,為力。

倘若我們能把人生中每次的相會,機會都當做最後的一次,那麼即使會者必離,當門相送,也可稍減遺憾了,不是嗎?

2.有時,一生只為特別一會,好好把握

生活裏,每個人心中,都有着一生中特別的一會,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個人。

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説道:

“與喜歡的人相會,總是這樣短暫,可是為了這短暫的相會,我們已經走過人生的漫漫長途,遭受過數不清的雪雨風霜。好不容易,熬到這樣的寒夜裏,和知心朋友深情相會。

仔細地思索起來,從前那走過的路途,不都是為了這短短的數小時做準備嗎?”

是啊, 十年寒窗苦讀,不正是為了與夢想中的學府一會?

十年異地相戀,不正是為了與相愛的人共度餘生?

十年努力打拼,不正是為了證明自己價值的一次?

那些日日難熬,灰頭土臉的歲月,黑暗而漫長,但卻值得我們一生去緬懷。

正如林清玄所説:

““一生一會”的説法是有點幽悽,然而在幽悽中有深沉的美,使我們對每一杯茶,每一個朋友,都願意以美與愛相付託、相贈予、相珍惜。”

結語:

作家林清玄曾感慨過:

“我常常在和好朋友喝茶的時候,心裏就有了無邊的想象,然後我總是試圖把朋友的臉容一一地收入我記憶的寶盒。

希望把他們的言語、眼神、微笑全部典藏起來,生怕在曲終人散之後,再也不會有相同的一會。”

生活裏,不論是朋友還是親人和愛人,甚至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們都要學會把他們典藏起來,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哪有地久天長,卻總世事無常。我們應該對有緣的人和事,有着最深刻的珍惜。

End

話題;

如果時間倒流,你會將哪些遺憾拾起?

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哦!

如果喜歡此篇文,請記得點分享和關注哦,謝謝你的支持!

茶能醉人何須酒,書能香我何須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心靜之時最愛讀書,讀書之時又常常愛捧一杯茶水。書可厚可薄,茶可濃可淡,吟誦多變的文字,咀嚼茶葉的清香,便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了。

出自[清]醉月山人 《狐狸緣全傳》。

古詩有云:“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可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身居深山陋室,亦能心境自如,待明月升起,沏上一壺淡茶,款待知音,靜靜地品味茶帶來的恬淡與清香。

花香蝶自來,茶香人自品,執杯共談日月,卻不問花開幾許,只問淺笑安然,千言萬語在茶中。

人與茶之間,有着禪意的相連,林清玄大師説過:“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茶”字的拆合,其奧妙不盡,一是字面的巧合,二是茶道人文的深刻慧悟。

人生如茶,悠閒自在,一切自然,淡名淡利,一切脱俗,與世無爭。

一棵棵茶樹,在寂靜的山林裏獨守一份寂寞,任歲月婆娑卻安然自在,飽經晨風暮雨的洗禮卻能吸取天地之精華,恬淡素雅。

幾度冷暖,幾許紛繁,人生亦是如此,需如茶樹般耐得住寂寞,於喧囂中學會獨處。耐得住寂寞是一種至上的境界,也是一種修養。

茶禪一味~林清玄

二十世紀末,林清玄的散文廣為流傳。

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各種角色集於一身,林清玄以優質散文著稱。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

他的散文中多有參悟佛法的內容。所以很多內容都與茶和禪有關。

《蓮花香片》裏,他寫:

『清晨太陽剛露臉的時候,到蓮花池找到那花苞剛開的蓮花,用手指撥開,把茶葉放滿蓮花裏,麻繩綁好,第二天連蓮花摘下來,用茶紙包着曬太陽,這樣三次,蓮花茶就製成了。

清代的人把所有的花茶都叫“香片”,取得真好,光是想想“蓮花香片”的清芬,“玫瑰香片”的淳美,“蘭花香片”的雅緻,就使人心情為之飄飛。

在我們的生命裏不也有許多香片嗎?一片一片又一片,對粗糙的人,飛入蘆花都不見,對細膩的人,如好雪片片,每一片落下來,都滋潤了我們的心!』

他提到趙州禪師的公案“吃茶去!”,就寫了:

『朋友來喝茶聊天,問我説:“你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好?”

我説:“無事最可貴。”

朋友不明其意,説:“既然無事最可貴,又何必忙着寫文章、讀書、講演呢?”

這倒使我沉吟了,無事並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與生活都沒有牽掛,也沒有變生肘腋、措手不及的事情發生。

我把茶倒滿,聞到今年春茶的香氣,深呼吸,讓茶香清洗我的胸腔,我説:“能這樣無事喝一杯茶,真是人生裏幸福的事呀!”

朋友終於懂了,微笑着喝茶,那專注的神情,使我感到無事的歡喜。

唯有活在當下的人才可以無事,每一刻都盡情地、充實地、沒有掛慮地去生活,活活潑潑、歡歡喜喜、全心全意。

一刻無事一刻清,一日無事一日好。』

在《常想一二  不思》裏,他説:

『決定生命質量的,不是“”,而是“一二”。擁有這樣積極的生活態度,對任何苦難,都能積極面對。

“常想一二”的觀想就是,慢慢地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這“常想一二”的觀想,乃是在重重的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滾滾紅塵裏開啟一些寧靜的消息;乃是在瀕臨窒息時浮出水面,有一次深長的呼吸。』

對林清玄的作品,即使不讀整本,即使不讀整篇,一句、一段,也是滿含禪意。

共勉!

林清玄:昇華柔軟心,以歡喜心生活

小記:

兩句禪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每一片有水的葉子上都有月亮的照影,就像人生中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動作都是一個人人格的體現 。

一直都覺得茶道很神祕,直到有一天真正的親身體會到了。

窗明機淨,清雅的音樂,茶水在茶師緩緩的動作裏從茶壺到茶碗,白色的衣袖微微抖動,輕柔的動作如雲流水,讓人看得心曠神怡。

心情瞬間平靜,沒有一絲邪念產生,更不忍出聲破壞當下的安靜,唯恐説出不雅的詞句來污染了這環境。

或許曾經的對茶道的神祕感就在於不能充分體會到喝茶的禪意,只知道喝茶高雅,喝酒怡情,就好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方人温婉,北方人粗獷。

而境界高的茶師會讓我們充分領悟喝茶的意義,在品茶的一瞬間,昇華了境界,心變得柔軟,彷彿能容納萬物,將一切的煩惱都拋開,再大的事情都不算什麼事情,而只是生命長河中曾經匯入過的一股小溪。

或許,茶道就是比喻做人的境界,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很好的情味去面對,

林清玄先生曾説,境界高的人生是並不在於永遠有順境,而是不論順境逆境,也能很好的情味去面對,就像禪師説的:“在途中也不離家舍”“不風流處也風流”。

林清玄先生講過一段故事,從前一個和尚到一户農家去誦經,誦經的中途聽到小孩在哭,孩子正趴在地上,還壓着一個飯鏟,地上很髒,孩子的媽媽抱起孩子,順手就把飯鏟放進熱騰騰的飯鍋裏。

於是,當孩子的媽媽熱情地邀請和尚來吃飯時,他假裝肚痛,拒絕了。

過了一個星期,和尚又到這户農家去誦經,那孩子媽媽端出來一碗熱騰騰的甜釀酒,由於天寒,和尚一連喝了好幾碗,不僅覺得很好喝,心情也高興起來。

等吃完甜釀酒,孩子的媽媽説:“上一次不好意思,您連飯都沒吃就回去了,剩了好多飯,只能用剩飯做了這甜釀酒,看您吃了好多,我心裏覺得特別寬慰”。

和尚聽了大為觸動,逃過了飯逃不過米酒,可見人生應該承受的事物是有定數的,看着不同,實質都一樣。

所以,人生需要培養自己的歡喜心。當以歡喜心去接受事物的變化,無論春花秋月,酷夏殘冬,都能像欣賞“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般”淡然心情,去看待萬事萬物。

下雨時賞雨,晴天時觀雲。

舉個例子,一個人在工作,看到同事在旁邊休息,於是心裏很憤慨,為什麼我在辛苦工作,而你卻可以毫無顧忌地去休息,於是,開始動心思,或言語激怒,或憤慨激昂,然後觀察他人是否順遂自己的想法,來獲取做人的快感。

生活中,也有些人,會不時地去比較,比如,他家的房子沒有我家的大;他的老婆沒有我的老婆會做菜;他老公的職位沒有我老公職位高等等。

這種從他人身上尋求滿足感和優越感的人帶着做人的不甘心和醜態,活在觀察他人的世界裏,這種歡喜心的獲得是很可怕的。

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快樂,沒有真正地去體會生活的美好靠自己創造,工作的滿足感靠自身努力。

一旦理想崩塌,心情瞬間到谷底,把重心沒有放在昇華自身上,而是將眼睛盯在他人身上來尋找做人的快樂,怎麼能開心呢?

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像有水的月亮上月亮的照影,是否美好,都是各自人格的體現,都映在他人的心裏,看在他人的眼裏。

人生中很多難解問題,就像林清玄先生曾經説過的,我們的人生不是問答題,有時問不在答裏,有時答不在問裏,有的問題沒有答案,有的答案遠在問題之外。

其實,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我們的心藏着的是柔軟還是堅硬,是善良還是,都會透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反射到生活中。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每個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活法是不同的,學會尊重他人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只要心是美麗的,如春風一般,温暖,和煦,如長在污泥裏的蓮花,乾淨、清白,那麼就會如《金剛經》裏所説,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副畫卷是否美好,不在於畫卷的流光溢彩,而在於看畫的人當時的歡喜心;一首歌是否婉轉好聽,不在於歌聲是否優美,而在於演唱的人當時的歡喜心。

所以,當月亮照下來的時候,看看自己的心,是否需要昇華柔軟心,用心才能歡喜地生活。# 情感 #

林清玄説:喝茶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七碗愛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自古以來,佛與茶一直是相互依存拆分不離的,謂以“禪茶一味”。而“禪茶一味”的典故則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趙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從諗(公元778-897),因常住趙州(今屬河北省趙縣)觀音院(今柏林寺),又稱“趙州古佛”,由於其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

他於禪學於茶學都有很高的造詣,《廣羣芳譜•茶譜》引《指月錄》文曰:“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處,僧曰:‘新近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吃茶去。’”

當然,佛重悟道。要頓悟“吃茶去”這一機鋒深藏的禪機,須得捨棄欲求,放下紅塵俗世。而如今,繁華浮躁,功名、錢財、等等早已矇蔽了世人的雙眼,在此刻,要想頓悟禪機,恐怕就要看君之造化了。

話説一直以來,我都不屑於臨時抱佛腳者,平日做孽,遇事求佛,佛豈能應之助之。若真信佛,則平日言行一致,做事問心無愧,敬佛禮佛。遇事即便道聲阿彌陀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之佛自是知你困難,定為之渡引。

當然,世之偽信佛、假唸佛者多於牛毛,則概不能論。

説的遠了,回到吃茶。林清玄曾説:“喝茶是很單純的事情,沒有功利,沒有世俗,也沒有在其中。”而現在社會,正在失去的一個寶貴的品質,那就是單純。

禪,即單純的心,單純的體會,單純的意念。禪,是那一刻的單純。無所求,無所掛念,無所追尋。味道的寡淡或濃郁,與財富的多寡無關,而是關乎心靈與智慧。“清時有味是,閒愛孤雲靜愛僧。”

日本更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和、敬、清、寂”。這是佛與茶的典型結合。

另外,吃茶當細品。所謂茶要品,是因為這輩子再也喝不到與這一杯一模一樣的茶了。這恰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如果想到這些,所以,你會喝得很慢,全部身心,都進入到了這杯茶。專注,從容,安靜,單純。

所以,話説,君且吃茶去。且慢吃!且慢品!

林清玄資料 50字以內

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國台灣省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台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拓展資料:

林清玄散文經典語錄

1、蝙蝠天生有弱視的盲點,使它偶然逢到生命的災難。 飛蛾天生有撲火的習性,使它必然撲向火焚的結局。 在偶然與必然之間,生命是這樣令人歎息!如果,蝙蝠的眼睛像飛蛾那麼亮,而飛蛾的習性像蝙蝠那樣小心,該有多好呢! ——林清玄 《心若香茗,靜聽花開》

2、後來的二十年裏,我因此受益無窮。雖然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有時可以快好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 ——林清玄 《和時間賽跑》

3、下雨天的時候,我常這樣祈願: 但願世間的淚,不會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樣滂沱。 但願天上的雨,不會落得如人間的淚如此污濁。 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 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 ——林清玄 《憂傷之雨》

4、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實體的事物也能轉眼化為無形,歲月當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眼便如雲煙無形。但是,這些消逝於無形的往事,卻可以拿來下酒,酒後便會浮現出來。 ——林清玄 《温一壺月光下酒》

5、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鍊廚藝可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林清玄 《桃花心木》

6、感若相似,身必同受。蘆花楓葉,因秋而發,這是秉持虔誠,與自然呼應。走在人羣中的我們,又怎能冷俊孤傲。那供佛的蓮花凋謝,尚留馨香一縷,落於水中,則氣息清越;焚於爐底,則沉凝厚重,形雖散了,魂卻不朽。 ——林清玄 《情深,萬象皆深》

7、對於一個不相干的,不瞭解的事情,所有的言説都是自心的顯現與投射。為別人心理的投射而生氣,不是太不值得了嗎? ——林清玄

8、海可能會枯,也可能不會,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看海的人一定會比海先枯。 ——林清玄 《玫瑰海岸》

9、這些相信與不相信,是緣於我知道一切命運風水只是心的影子,一切際遇起落也只是心的影子。心水如果澄澈,什麼山水花樹在上面都是美麗的;心水如果污濁,再美麗的花照在上面也只有污穢的東西。 ——林清玄 《心的影子》

10、茶道里有‘一生一會’這個説法,即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非常珍惜,因為一生裏這樣的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每一次相會都是僅有的一次,與過去的、未來的任何一次都不同。有時,人的一生只為了某一個特別的相會,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縱使會者必離,當門相送,也可以稍減遺憾了。 ——林清玄

11、人生因有情而燦爛,智慧因有情而莊嚴。智是觀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抉擇與判斷的能力,有智則可觀萬象,有慧方可析是非,然而多高的智慧也分不清,是萬象皆深而情深,亦或情深而萬象皆深。 ——林清玄 《情深,萬象皆深》

12、我們要輕輕的走路、用心的過活;我們要温和的呼吸、柔軟的關懷;我們要深刻的思想、廣大的慈悲:我們要愛惜一株青草、踐地唯恐地痛。這些,都是修行。 ——林清玄 《情深,萬象皆深》

13、生命裏偶然的歡喜、悟、心靈的光,就像鴿子麻雀突然來到我們的窗前,當它們飛走的時候,我只要保有那種歡喜就好了。 ——林清玄 《紫色菩提》

14、醉過方知酒濃,愛後方知情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 ——林清玄

15、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粧,其實在青年的成長中,文學也是他們最好的化粧。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16、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 ——林清玄 《境明,千里皆明》

17、生命也像是在走鋼索或凌空飛躍,在危險中鍛鍊了勇氣,在失敗中確立了堅強 ——林清玄 《走鋼索與空中飛人》

18、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林清玄 《和時間賽跑》

19、我常覺得,所謂“風水好”,就是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的所在。 所謂“有福報”,就是住在植物青翠、花樹繁華的所在。 所謂美好的心靈,就是能體貼萬物的心,能温柔對待一草一木的心靈。 ——林清玄 《在雲上》

20、人生裏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的追求中,性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林清玄 《水中的藍天》

21、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搭檔,也不與煩惱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不斷地穿過泥濘的路,看着遠處的光明。 ——林清玄

22、因為有願望,生命的進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每一步都牽引着下一步,每一個轉彎都面向了不同的方向。人生的許多事都是可以預期,卻也是不可思議。 ——林清玄

23、只有我是凡夫,切記。 ——林清玄 《境明,千里皆明》

24、小小的歡喜裏有小小的憂傷,小小的別離中有小小的纏綿。 ——林清玄 《小米》

25、在歲月,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我總相信,在更深更廣處,我們一定要維持着美好的心、欣賞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遠保持着預約的希望。 ——林清玄 《可以預約的美》

26、對生命的恆常有祝福之念,對生命的變化有寬容之心。 ——林清玄 《可以預約的雪》

27、一分鐘很短,但是,一分鐘比59秒還長,比一秒鐘更長得多。佛經最短的時間是一剎那,等於七十五分之一秒。一彈指有65剎那,一剎那有900個生滅。一秒鐘不能從一萬年中抽出,一萬年則由無數一秒鐘組成。 ——林清玄

28、“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 ——林清玄

29、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着。 ——林清玄

30、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的歲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動盪與流中,只要返觀自心、自淨其意,就定了、靜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個終站。每天的醒來,是旅程的一個起點!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31、在我們不可把捉的塵世的命運中,我們不要管無情的背棄,我們不要管苦痛的創痕,只有維持一瓣香,在長夜的孤燈下,可以從陋室的胸中散發出來,也就夠了 ——林清玄

32、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林清玄

33、我覺得一個人活在這個時空裏,只是偶然地與宇宙天地擦身而過,人與人的擦身是一剎那,人與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與宇宙的擦身何嘗不是一彈指頃呢?我們寄居在宇宙之間,以為那是真實的,可是驀然回首,發現只不過是一些夢的影子罷了。 ——林清玄 《玫瑰奇蹟》

34、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着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林清玄 《玄想》

35、你非草木,你怎知草木無心? 你説人有心,人的心又在哪裏呢? ——林清玄

36、日光下的寒林沒有一絲雜質,空氣裏的冰冷彷彿來自故鄉遙遠的北國,帶着一些相思,還有細微幾至不可辨認的駱駝的鈴聲。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37、一個作家在寫字時,他畫下的每一道線都有他人格的介入。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38、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能看見自己的污點。 其實,窗子或鏡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見了世界;你的心如鏡,就觀照了自我(www.siaNdian.com 閃點情話網) ——林清玄

39、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 不要着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 ——林清玄 《好的圍棋要慢慢下》

40、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而是來自在富裕的生活裏不失去人的有情。 ——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

41、在照進窗隙強烈的陽光裏面,我們可以看見虛空中飛揚的塵埃,那些塵埃粒粒分明,但無法破壞光線的本質。在黑暗中,我們完全見不到塵埃,塵埃就一層層的增加,使我們陷入更深的黑暗。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42、愛情就是愛情,即使當柴燒也是美的。 ——林清玄 《玫瑰海岸》

43、我記不顯露,也不隱藏!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44、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 ——林清玄

45、生活裏的很多記憶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驛馬,每次回頭,過去的事物就永遠成為離自己而去的小小的旅店,所有的歡樂與悲痛,所有的沉澱與,甚至所有的成功與失敗都在那些旅店裏,到當天傍晚我們就要投宿另一個旅店了 ——林清玄

46、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林清玄

47、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蜕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林清玄

48、我們是寄居於時間大海洋邊的寄居蟹,踽踽終日,不斷尋找着更大、更合適的殼,直到有一天,我們無力再走了,把殼還給世界。一開始就沒有殼,到最後也歸於空無,這是生命的實景,我與我的肉身只是淡淡地擦身而過。 ——林清玄 《玫瑰奇蹟》

49、喝苦茶時,特別能回味蜜茶的滋味。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此生,此時,此地,林清玄

不久前,驚聞噩耗:林清玄猝然因病離世,享年65歲。

正逢媒體熱炒吳秀波事件之時,關於林清玄離世的新聞簡言短語並且瞬間而過。

顯然,無論是媒體還是讀者,對吳秀波事件的關注度大於對林先生之死的關注。

為此,我更加黯然。

那一天,我告訴女兒:林清玄去世了,太可惜了。女兒反問我:林清玄是誰?

林清玄是誰?

曾經,在我第一次抱着林清玄的書時,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

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而我讀的書又很少,竟然不識文人林清玄。後來,從先生温婉清雅又禪意十足的文字中,瞭解到這位靈性十足的台灣作家,也深深地喜歡上了他的作品。

8歲時,少年林清玄立志成為作家。由於家境貧寒又深居鄉村,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一個小孩子的天真妄想,就連林清玄的爸爸也對他充滿懷疑和否定。可是,這絲毫沒有動搖小小少年林清玄的作家之夢。

他飽讀詩書,又對文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童年中的很多時光都被讀書所佔據。而這種長期的積累為他後來的寫作奠定了一個豐厚紮實的基礎。

第一次投稿所得的稿費,被林清玄的爸爸拿去買了豬肉。自己和家人們吃着香噴噴的飯菜時的快樂情景,令這個酷愛文學的少年備受肯定和鼓舞。原來,寫作還可以幫助家人改善生活,從此更加堅定了小小少年的人生目標。

17歲時,林清玄在文學方面的才能已經開始展露頭腳。他的作品被刊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上,在很多同齡人都在發現和尋找自己夢想之路的時候,此時的林清玄已經穩穩地走在自己看得見的未來之中。

文學創作路上他更加努力。堅持日更,從每天的1000字,到1500字,到2000字、3000字,隨着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所以,二十歲開始出書,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個奇蹟。而對林清玄來説,這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成名後的林清玄,依然筆耕不輟。他説:我會一直寫下去。就算明天會死去,今天我還會堅持寫。聽説,在先生離世的前夜,他還在寫。

32歲時,正是他在文學路上的功成名就之時,他獲得了很多獎項。很多文人都會趁熱打鐵,繼續出新的作品。而此時的林清玄,因佛法之緣,選擇離開光環和榮譽,深居寺院三年,每日參禪悟道。

三年後,林清玄迴歸俗世生活。菩提十書正是他迴歸後的新作品。每部細膩温和的作品都充滿禪意,人生意義更加深遠。那些被佛香浸染的文字,不僅令讀者賞心悦目,還有着療愈心靈的力量……

當年朋友送我《紫色菩提》一書時,我被書名及紫色的封面所吸引,因而更加鍾愛這份禮物。如今想來,這份禮物其實是生命中那份深深的緣。它,就這樣靜靜地來到我的生命中。

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貴的顏色。菩提是覺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貴的覺悟”。

因了這份禪意,也因了這份緣,也因了對作品的喜愛,《紫色菩提》一直被我珍藏至今。即使多次搬家,很多書也不得不被我捨棄,可它卻依然是我的最愛。如今,它也隨我漂洋過海。

我喜歡茶道里關於“一生一會”的説法。意思是説,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非常珍惜。因為一生裏這樣的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這一次聚會,使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會沉入一種疼惜與深刻,不至於錯失那最美好的因緣。——《一生一會》·林清玄

那一天,突然在羣裏聽説同學蘭因病早逝。我呆呆地看着天花板,感慨着生命的無常和先生的《一生一會》。

同學三年,之後,各奔東西。

三十多年中,僅有的一次相聚,是在瀋陽跟幾個同學的小聚。那時候我們都匆匆又匆匆,彷彿被時間的巨浪推動着。

我們身不由己,我們又彼此理解。似乎都默認為這就是生活的軌跡。而中年的我們,在循環往復的人生路上,很多時候都會忘記自己,也會忘記抬頭看看天空,同學與同學之間更加難得一見。

我們相約下次再見。可是,我們沒能相見,如今,我們依然是同學,蘭卻成了我們永遠的懷念與回憶。

這世間,太多的人,一生,只有一會,而一別,就是一生。

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清歡,便是清淡的歡愉。我認為,它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可以説是快樂人生的最高境界。

這是一個物質越來越豐富的時代,可是,越是這樣,越凸顯人們內心的匱乏。患有心理疾患的人羣隊伍在不斷擴大,無論是在城市或者鄉村。媒體也時常報道有人因不堪精神壓力而自殺或者抑鬱成疾,而那些自稱沒病卻內心不快樂的人,始終無法快樂起來……

我們尋醫問藥,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事實上,我們不過是跑得太快,要得太多,以致於靈魂跟不上身體的步伐,也忘記要去哪裏,為了什麼而去。

其實,靈魂不需要物質供養,精神也不需要通過太多的物質來滿足。不然,有的名利雙收的企業家、公眾人物怎會選擇自殺?説白了,就是內心的負累過重,最終不堪重負而走向絕路。

先生的清歡,是與朋友喝茶之時的默默無語卻兩心相契的靜謐時光,是遊走于山水之間與山魂水心的深深對話,是晨間散步在花草樹木叢中,聽鳥語聞花香,與世間萬物的彼此心靈感應。

這清歡,源於內心的靜謐與寡慾,也源於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的,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這便是這世間最有味道的清歡。

有了這份清歡,才會有先生“温一壺月光下酒”的浪漫恬淡的生活景緻,也就有了他“寧願做傻瓜”的不二境界。

有了這份清歡,才會像先生一樣享受到“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的美好感覺,才會在人生歷盡蒼涼之後,於午夜,手握喝過茶水的杯子,依舊能夠細細體味到,少年時的熱血如今仍在心口的温度。

如今,先生以他清歡的一生完美謝幕。從此,世間再無林清玄!

我彷彿聽到有人在説:“幸好,人生有別離。”,那是他,曾經把能夠飽喝汽水到連打三個嗝定義為幸福的林清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要常想一二,不思,才能事事順利。”,那是他,教會人們以知足、珍惜和感恩的心態面對人生的風雨的林清玄。

此生,此時,此地,林清玄。

TAG標籤:林清玄 人生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