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紫砂壺十大稀有泥料

紫砂壺十大稀有泥料

1. 清水泥:產於江蘇省宜興市清水鄉,因其純淨、細膩、易於雕刻,堪稱紫砂泥料之冠。

2. 茶蕊泥:產於江蘇省宜興市太湖之濱,呈暗紅色,泥質細膩、潤滑,適合製作紫砂壺壁薄、容量小的茶具。

3. 紫金砂:產於江蘇省宜興市黃茅嶺,以其紫金色泥質而得名,用於製作紫砂壺色澤濃郁、光澤感強的壺。

4. 巖梅泥:產於江蘇省宜興市山外村,色澤灰黃,泥質凝實,適用於製作紫砂壺及筆洗等文房用具。

5. 招賜泥:產於江蘇省宜興市盤山鎮,色澤暗紅,泥質粘潤,用於製作砂壺及花器等。

6. 青灰泥:產於廣東省肇慶市七星巖,泥質柔軟易延展,用於製作壺身薄、手感獨特的青灰砂壺。

7. 孔雀石泥:產於湖北省黃石市大冶縣孔雀山,色澤像孔雀羽毛,泥質堅實,適用於製作大型花盆等。

8. 紅梅泥:產於江蘇省宜興市金城鎮,色澤緋紅,泥質細膩,用於製作容量大、手感好的砂壺。

9. 樸皮泥:產於湖北省黃石市大冶縣松林鄉,泥質柔順,適用於製作大型茶盤、茶板等。

10. 黑茶泥:產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黃坑鎮,色澤深厚、富有質感,用於製作容量大、壺型端莊的砂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紫砂壺十大稀有泥料

紫砂壺泥料排名是:天青泥、紅泥、墨綠泥、紫泥、本山綠泥、黑金砂/黑星砂。每種泥料都有品質的高低。

1、天青泥

明周高起在《陽羨名壺系》中説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變黯肝色”,也有些人認為燒出來的茶壺顏色像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顏色。據採礦人介紹,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個品種,是龍骨上的一個夾層,只是比較嫩而已。開採出來時,的確像天的顏色一樣,其燒出來的顏色確實呈暗紅色,也就是“黯肝色”,質地細膩温潤,據説是歷代紫泥中最好的一個品種。

2、紫泥

泥是三種紫砂泥(紫泥、朱泥和本山綠泥)中產量最多的一種。紫泥是甲泥礦層中的一個夾層,含量3%-----4%,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釐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成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是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泥屬於粒土。

段泥、本山綠、淡色泥料的壺不太合適用紅茶、普洱茶、黑茶,特別是用黑茶泡過後壺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現人工吐黑。

朱泥、大紅袍、紅泥的壺:都可以用 ,泡鐵觀音等烏龍茶效果更佳,養壺效果特別好。

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的壺:對任何茶葉均比較適中!

玉紅砂是什麼紫砂

十大稀有紫砂之一。

紫砂壺有十大稀有泥料,其中分別是黑疾星、明朝土、古銅泥、桂花泥、龍血砂、烏金砂、烏金玫紅砂、青灰泥、黑星砂、黑星土、紅玉砂、鐵砂泥,是十大稀有紫砂之一。

紫砂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製品,其特點是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

最稀少的紫砂泥有哪幾種

最稀少最稀少的紫砂泥有這幾種:

1.本山綠泥,買不到。但是有些人手上確實有,量非常少,只做幾千元以上的高價壺。

2.龍血砂,泥料跟被龍血浸過似的,收縮率號稱百分之一,一共只有三噸礦源。

3.黑心土,底槽青最底層的一種墨黑的一點點礦,絕世好泥。

4.大紅袍,沒了,有的都是假的,早已絕跡。

擴展:

1.紫砂泥: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 

2.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2.紅泥(或稱朱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有少量的在當地的小煤窯,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雲:“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硃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粧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澱,得到約80目到14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由於變形率高,一般工藝師很少做朱泥壺)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20%至3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3.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巖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製作費勁,如太細製作時則易黏手,且燒成後收縮比大),濕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製備與紫泥相同。

紫砂壺泥料的種類排名

紫砂壺泥料的種類排名是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大紅泥、本山綠泥、百麻子泥、紅麻子泥。

1、天青泥

泥料細膩呈青藍色。它產於清朝中期,現已失傳。古云“天青色”,黯肝色中閃現藍光,以礦石顏色命名之,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產出。

2、底槽青泥

位於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台西礦。

3、紅棕泥

紅棕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4、大紅泥

位於礦層中,少量出現。雲片狀結構,呈紫紅色澤,鮮豔明麗。礦層分佈不同,燒成温度範圍較寬,其最佳燒結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綠泥

採掘量極少,不易製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做“化粧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個色裝飾泥。

6、百麻子泥

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合用,成陶後現淡墨色。

7、紅麻子泥

色似紫泥,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間夾星點麻子綠泥,成陶後呈桃紅色。

紫砂泥料分類

對於想要仔細瞭解購買紫砂壺的茶友們來説,最先關注的一定是紫砂壺的泥料。紫砂泥的泥料是紫砂壺製作的根本所在,泥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紫砂壺後續成品的優劣。總體來説,紫砂壺的泥料分為紫泥、紅泥、綠泥三種,往下細分又可分為十餘種不同的泥料品種。

首先來介紹紫泥。紫泥往下細分可以分為天青泥、清水泥、底槽青,普通紫泥等等。紫泥中最著名的要數底槽清。底槽清產於紫泥最底層,質量極佳,通常來説,底槽清的質地十分純淨,泥質也極為上乘細膩,成色多呈現穩重的棕色。用底槽清製成出來的紫砂壺泡出來的茶也是韻味悠長,富有回味。值得一提的是底槽清也是顧景舟大師最喜愛的名泥。

其次是綠泥。綠泥可以細分為墨綠泥、芝麻綠泥和本山綠泥等。墨綠泥通常呈現藍綠色,看起來十分清秀惹人,不過這種泥的燒製要求較高,一不注意就可能在燒紙過程中變形。本山綠泥指的是產於黃龍山的綠泥。本山綠泥的開採量較少,因此也是十分稀有的一種泥料。芝麻綠泥,指的是燒製後壺身會呈現出細密的芝麻小點模樣的泥料。

最後要介紹的是紫砂泥料中十分重要的紅泥。紅泥往下細分又可以分為大紅袍、紅皮龍、朱泥等。被稱為“茶客殺手”的大紅袍是紅泥中最為珍稀的一種。大紅袍的製作十分不易,一方面,是因為如今大紅袍的原料已經十分稀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紅袍的成品率通常都不及二成。值得一提的是,用大紅袍製成的紫砂壺質地綿密厚實,顏色紅潤典雅,泡出來的茶也十分柔順醇正,因此也為茶友們所喜愛。

稀有紫砂壺泥料哪些

朱泥,大紅袍,本山綠

紫砂哪種泥料最珍貴

紫砂泥料當中最為珍貴的是紫泥,而紫泥當中的天青泥是泥料中的佼佼者。紫砂泥分成四種泥土,也就是紫泥、綠泥、紅泥和緞泥。其實泥料沒有什麼大不同,只是礦產量稀少,所以變得比較珍貴。紫泥裏面石英、雲母、和鐵量的含量高,因此粘性比較好,提煉燒製出來的紫砂壺比較温潤好看,用這種紫砂壺泡製任何茶葉都非常適合。人們燒製過程中温度會有所變化,就會讓紫砂壺出現不同的色澤,變化多端。

“”-自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可見人們很早就喜歡使用紫泥製作的紫砂壺。

綠泥一般是指黃龍山的優質泥,燒製以後會變成米,有些還會有很多芝麻大小的黑點。紅泥也產自黃龍山,但多在表層,燒出來的顏色是紅色。紅泥當中的大紅袍含有氧化鐵,燒製後會變成大紅色,細膩度又高,非常受人喜歡,更適合泡普洱茶和黑茶。

緞泥多用來調砂和搭配其他顏色的泥土,燒出來的顏色有米、棕等。這些當中天青泥最珍貴,是因為現在大家找不到天青泥的蹤跡。人們有時會把天青泥和綠泥混合燒製,但是燒製出來的紫砂壺顏色還是和用天青泥燒製的有所不同。人們想看到天青泥的作品,只得去南京博物館看楊鳳年製作的“風捲葵”紫砂壺了。

紫砂泥料分類排名

紫砂泥料的分類:1、紫泥,包括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本山綠泥等;2、紅泥,包括朱泥、老紅泥等;3、綠泥,包括段泥、墨綠泥等。

1、紫泥

紫泥是紫砂壺最為常見的泥料,具有泡茶不奪茶香氣、無熟湯氣的特點,雅稱“富貴土”,又細分為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本山綠泥等。

2、紅泥

紅泥因氧化鐵含量較高而色似“硃砂紅”,俗稱“硃砂泥”,又分為朱泥、老紅泥等,適合沖泡鐵觀音、普洱茶、烏龍茶等茶葉。

3、綠泥

綠泥又可以分為段泥、墨綠泥等,原礦呈淡綠色,成陶後呈深淺不同的,表面光潔瑩潤,色澤效果好,胎質中有較多的黑砂質點。

紫砂壺什麼泥料最好

製作紫砂壺的紫泥、紅泥、綠泥、段泥等都是不錯的泥料。

1、紫泥

紫泥制壺,燒成的顏色偏紅,泡養後似紅泥料。成壺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易包漿。適宜沖泡輕焙火系列的烏龍茶和普洱生茶。

純正的紫泥,即使漿再細、明針功夫再好,通常也會富有顆粒感,夾雜些許黑點(鐵質)、淡點。如果新壺就富有黯然之光,説明礦彩好、油潤佳,由此可判斷其泥料較為優質。

2、紅泥

用紅泥製成的壺,親茶性高,使用須先温壺,泡茗渾厚醇和,柔順富口感,頗具泥中王者之風。適宜沖泡輕焙火系列的烏龍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的鐵觀音,以及各系列的普洱茶。

特別是朱泥壺,泥質細膩,天生即潤,無需特別泡養即擁有上佳成色。好朱泥的泥性活絡,泡茶水色好,泥色會愈發油潤紅彤。

3、綠泥

本山綠泥通常要燒高温防止吐黑,製成的壺適宜沖泡輕焙火系列的烏龍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的鐵觀音,各系列的普洱茶,以及紅茶、綠茶等。

泥料上佳的本山綠泥較為稀有,其具有兩大特點:一是色淡雅,淡黃而非土黃、金黃。二是泡養後,更加滑潤如玉,頗具質感。

4、段泥

適宜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輕焙火系列烏龍茶生茶,以及綠茶、龍井、紅茶等。

現在的段泥多為紫泥和本山綠泥,甚至夾雜紅泥的拼配,色澤由這幾種泥料的比例和窯温決定,顆粒感豐富,泥料難養但發茶很好,摻假較少,屬於非常適眾的泥料。

紫砂名家:

黃玉麟、程壽珍、汪寶根、範大生、汪寶洲、嚴光芝、葛寶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諸葛伯勛、沈孝鹿、鮑六芝、邵全章、陳少亭、胡耀庭、李寶珍、陳經耕、範錦甫、談堯坤、耿春福、範澤林、邵寶琴、範建軍、倪順生、凌錫苟、顧治培、高麗君、高建芳、儲集泉、程輝、惠祥雲、戴非凡。

【紫砂】紫砂哪種泥料最珍貴

紫砂陶——是我國傳統陶瓷工業中的一個珍貴的品種。紫砂陶有壺、瓶、盆、鼎、文房雅玩、假山石景、人物雕塑等等,品種有千種以上。因為它造型獨特,又有精美的書畫雕刻,深為人們所喜愛;特別是其中的紫砂壺,因其“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質,盛暑不易餿”,是最理想的注茶器,早已聞名中外,博得舉世稱頌。

  紫砂陶為我國所獨有,主要產在我國的陶都——江蘇宜興縣丁蜀鎮。這裏因為原料豐富,又有松枝、硬柴和優質煤炭作燃料,加以多條河流交匯於此,運輸方便,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努力,成為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鄉。

  紫砂陶的原料是一種深藏在“甲泥”之中的“紫砂泥”,又稱“泥中泥”、“巖中巖”。用這種泥料製成各種陶坯,經過晾曬,再放進窯內煅燒,即成紫砂陶器。紫砂泥是硃砂泥、紫泥和團山泥的總稱,有朱、紫、米黃三種顏色,燒製時温度稍有交差變化,產品的色澤就會變化多端,呈現出紫銅、海棠紅、栗色、硃砂紫、葵黃、墨綠、鐵青、棕黑等各種顏色,絢麗多彩。

  紫砂陶有特殊的實用價值,又是精美的藝術品,歷來受人稱頌。有人稱它是“名器名陶,天下無類”。明清兩代更有專著加以介紹,特別稱道其中的紫砂壺,所謂“茗注(泡茶之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宜興古有陽羨之稱)”“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品茶)必用宜壺”,對宜興紫砂陶稱頌備至。為什麼紫砂陶有這樣的特性呢?近年來通過科學分析知道,紫砂泥料具有特殊的性能,紫砂陶土本身有着較多量的天然細分散的熔劑,經過合理的温度(一般在1110℃——1120℃之間)燒結,其產品有很高的緻密度。同時,紫砂陶器裏外都不塗玻璃層“釉”,能保持低微的吸水率,有一定的透水性。這就是它成為絕好的注茶工具的原因。

  據歷史記載,宜興的紫砂陶在宋代已經開始燒製,元代又有新的發展,到了明代則已相當繁榮。歷史上有名的紫砂藝人供春(又稱龔春),就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人。他出身於勞動人民,做過進士吳頤山的家僮,隨吳讀書於宜興金沙寺時,曾向老和尚學習制壺方法,製成樹癭式的壺(樹癭即樹瘤)。後來供春就專門從事制紫砂壺工作,創制出許多精美的作品。有人稱頌供春壺“栗色喑暗,如古金鐵,敦莊周正”,又有人説“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十年,值金一笏”,“供春壺”成為史載的第一批紫砂稀世珍品。供春之後,又出現董翰、趙樑、元暢、時朋制壺四大名家。其中時朋之子時大彬對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銘刻等更有相當研究,他的作品有“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的稱譽。到了清代則有陳鳴遠、邵大亨等頗負盛名。邵大亨是道光、咸豐年間人,他所製作的紫砂壺,無論素靜光貨,或者浮雕花貨,都有獨到之處:素靜者輪廓端正,氣韻流暢,造型豐腴;浮雕者形象真,工整完美,技藝精妙;圖案格律謹嚴。如“魚化龍”“一捆竹”“風捲葵”等壺,精美絕倫,達到紫砂工藝前所未有的高峯。因此,後來仿效他的工藝技法者頗多。

  解放前,統治時期,宜興的紫砂工藝受到嚴重摧殘,面臨人散藝衰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紫砂工藝得到新生。老藝人精神振奮,中年藝人繼往開來,現在,青少年藝徒也初露頭角,使紫砂工藝又得到長足的發展。78歲的老工藝師朱可心,臨摹梅花的千姿百態,採用立雕、浮雕的傳統裝飾手法,創制了別具一格的“詠梅壺”“梅段壺”,頗受讚賞。女工藝師蔣蓉精心創制的紫砂象真果品,如“白藕酒具”“荷葉壺”等,是兼有實用和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成就。今天,從事紫砂陶工藝的人員比建國初期增加了20倍,產量增加了40多倍,品種從200多種擴大到1000種以上。紫砂產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羅馬尼亞、美國、西德、法國、英國、意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過70多次國際性博覽會,頗得好評。

  古老的宜興紫砂正滿園春色,開放出鮮豔的花朵,為祖國四化建設增添新的異彩。

紫砂壺十大稀有泥料

紫砂壺泥料排名是:天青泥、紅泥、墨綠泥、紫泥、本山綠泥、黑金砂/黑星砂。每種泥料都有品質的高低。

1、天青泥

明周高起在《陽羨名壺系》中説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變黯肝色”,也有些人認為燒出來的茶壺顏色像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顏色。據採礦人介紹,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個品種,是龍骨上的一個夾層,只是比較嫩而已。開採出來時,的確像天的顏色一樣,其燒出來的顏色確實呈暗紅色,也就是“黯肝色”,質地細膩温潤,據説是歷代紫泥中最好的一個品種。

2、紫泥

泥是三種紫砂泥(紫泥、朱泥和本山綠泥)中產量最多的一種。紫泥是甲泥礦層中的一個夾層,含量3%-----4%,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釐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成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是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泥屬於粒土。

段泥、本山綠、淡色泥料的壺不太合適用紅茶、普洱茶、黑茶,特別是用黑茶泡過後壺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現人工吐黑。

朱泥、大紅袍、紅泥的壺:都可以用 ,泡鐵觀音等烏龍茶效果更佳,養壺效果特別好。

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的壺:對任何茶葉均比較適中!

玉紅砂是什麼紫砂

十大稀有紫砂之一。

紫砂壺有十大稀有泥料,其中分別是黑疾星、明朝土、古銅泥、桂花泥、龍血砂、烏金砂、烏金玫紅砂、青灰泥、黑星砂、黑星土、紅玉砂、鐵砂泥,是十大稀有紫砂之一。

紫砂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製品,其特點是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

最稀少的紫砂泥有哪幾種

最稀少最稀少的紫砂泥有這幾種:

1.本山綠泥,買不到。但是有些人手上確實有,量非常少,只做幾千元以上的高價壺。

2.龍血砂,泥料跟被龍血浸過似的,收縮率號稱百分之一,一共只有三噸礦源。

3.黑心土,底槽青最底層的一種墨黑的一點點礦,絕世好泥。

4.大紅袍,沒了,有的都是假的,早已絕跡。

擴展:

1.紫砂泥: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 

2.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2.紅泥(或稱朱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有少量的在當地的小煤窯,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雲:“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硃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粧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澱,得到約80目到14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由於變形率高,一般工藝師很少做朱泥壺)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20%至3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3.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巖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製作費勁,如太細製作時則易黏手,且燒成後收縮比大),濕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製備與紫泥相同。

紫砂壺泥料的種類排名

紫砂壺泥料的種類排名是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大紅泥、本山綠泥、百麻子泥、紅麻子泥。

1、天青泥

泥料細膩呈青藍色。它產於清朝中期,現已失傳。古云“天青色”,黯肝色中閃現藍光,以礦石顏色命名之,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產出。

2、底槽青泥

位於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台西礦。

3、紅棕泥

紅棕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4、大紅泥

位於礦層中,少量出現。雲片狀結構,呈紫紅色澤,鮮豔明麗。礦層分佈不同,燒成温度範圍較寬,其最佳燒結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綠泥

採掘量極少,不易製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做“化粧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個色裝飾泥。

6、百麻子泥

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合用,成陶後現淡墨色。

7、紅麻子泥

色似紫泥,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間夾星點麻子綠泥,成陶後呈桃紅色。

紫砂泥料分類

對於想要仔細瞭解購買紫砂壺的茶友們來説,最先關注的一定是紫砂壺的泥料。紫砂泥的泥料是紫砂壺製作的根本所在,泥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紫砂壺後續成品的優劣。總體來説,紫砂壺的泥料分為紫泥、紅泥、綠泥三種,往下細分又可分為十餘種不同的泥料品種。

首先來介紹紫泥。紫泥往下細分可以分為天青泥、清水泥、底槽青,普通紫泥等等。紫泥中最著名的要數底槽清。底槽清產於紫泥最底層,質量極佳,通常來説,底槽清的質地十分純淨,泥質也極為上乘細膩,成色多呈現穩重的棕色。用底槽清製成出來的紫砂壺泡出來的茶也是韻味悠長,富有回味。值得一提的是底槽清也是顧景舟大師最喜愛的名泥。

其次是綠泥。綠泥可以細分為墨綠泥、芝麻綠泥和本山綠泥等。墨綠泥通常呈現藍綠色,看起來十分清秀惹人,不過這種泥的燒製要求較高,一不注意就可能在燒紙過程中變形。本山綠泥指的是產於黃龍山的綠泥。本山綠泥的開採量較少,因此也是十分稀有的一種泥料。芝麻綠泥,指的是燒製後壺身會呈現出細密的芝麻小點模樣的泥料。

最後要介紹的是紫砂泥料中十分重要的紅泥。紅泥往下細分又可以分為大紅袍、紅皮龍、朱泥等。被稱為“茶客殺手”的大紅袍是紅泥中最為珍稀的一種。大紅袍的製作十分不易,一方面,是因為如今大紅袍的原料已經十分稀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紅袍的成品率通常都不及二成。值得一提的是,用大紅袍製成的紫砂壺質地綿密厚實,顏色紅潤典雅,泡出來的茶也十分柔順醇正,因此也為茶友們所喜愛。

稀有紫砂壺泥料哪些

朱泥,大紅袍,本山綠

紫砂哪種泥料最珍貴

紫砂泥料當中最為珍貴的是紫泥,而紫泥當中的天青泥是泥料中的佼佼者。紫砂泥分成四種泥土,也就是紫泥、綠泥、紅泥和緞泥。其實泥料沒有什麼大不同,只是礦產量稀少,所以變得比較珍貴。紫泥裏面石英、雲母、和鐵量的含量高,因此粘性比較好,提煉燒製出來的紫砂壺比較温潤好看,用這種紫砂壺泡製任何茶葉都非常適合。人們燒製過程中温度會有所變化,就會讓紫砂壺出現不同的色澤,變化多端。

“”-自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可見人們很早就喜歡使用紫泥製作的紫砂壺。

綠泥一般是指黃龍山的優質泥,燒製以後會變成米,有些還會有很多芝麻大小的黑點。紅泥也產自黃龍山,但多在表層,燒出來的顏色是紅色。紅泥當中的大紅袍含有氧化鐵,燒製後會變成大紅色,細膩度又高,非常受人喜歡,更適合泡普洱茶和黑茶。

緞泥多用來調砂和搭配其他顏色的泥土,燒出來的顏色有米、棕等。這些當中天青泥最珍貴,是因為現在大家找不到天青泥的蹤跡。人們有時會把天青泥和綠泥混合燒製,但是燒製出來的紫砂壺顏色還是和用天青泥燒製的有所不同。人們想看到天青泥的作品,只得去南京博物館看楊鳳年製作的“風捲葵”紫砂壺了。

紫砂泥料分類排名

紫砂泥料的分類:1、紫泥,包括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本山綠泥等;2、紅泥,包括朱泥、老紅泥等;3、綠泥,包括段泥、墨綠泥等。

1、紫泥

紫泥是紫砂壺最為常見的泥料,具有泡茶不奪茶香氣、無熟湯氣的特點,雅稱“富貴土”,又細分為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本山綠泥等。

2、紅泥

紅泥因氧化鐵含量較高而色似“硃砂紅”,俗稱“硃砂泥”,又分為朱泥、老紅泥等,適合沖泡鐵觀音、普洱茶、烏龍茶等茶葉。

3、綠泥

綠泥又可以分為段泥、墨綠泥等,原礦呈淡綠色,成陶後呈深淺不同的,表面光潔瑩潤,色澤效果好,胎質中有較多的黑砂質點。

紫砂壺什麼泥料最好

製作紫砂壺的紫泥、紅泥、綠泥、段泥等都是不錯的泥料。

1、紫泥

紫泥制壺,燒成的顏色偏紅,泡養後似紅泥料。成壺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易包漿。適宜沖泡輕焙火系列的烏龍茶和普洱生茶。

純正的紫泥,即使漿再細、明針功夫再好,通常也會富有顆粒感,夾雜些許黑點(鐵質)、淡點。如果新壺就富有黯然之光,説明礦彩好、油潤佳,由此可判斷其泥料較為優質。

2、紅泥

用紅泥製成的壺,親茶性高,使用須先温壺,泡茗渾厚醇和,柔順富口感,頗具泥中王者之風。適宜沖泡輕焙火系列的烏龍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的鐵觀音,以及各系列的普洱茶。

特別是朱泥壺,泥質細膩,天生即潤,無需特別泡養即擁有上佳成色。好朱泥的泥性活絡,泡茶水色好,泥色會愈發油潤紅彤。

3、綠泥

本山綠泥通常要燒高温防止吐黑,製成的壺適宜沖泡輕焙火系列的烏龍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的鐵觀音,各系列的普洱茶,以及紅茶、綠茶等。

泥料上佳的本山綠泥較為稀有,其具有兩大特點:一是色淡雅,淡黃而非土黃、金黃。二是泡養後,更加滑潤如玉,頗具質感。

4、段泥

適宜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輕焙火系列烏龍茶生茶,以及綠茶、龍井、紅茶等。

現在的段泥多為紫泥和本山綠泥,甚至夾雜紅泥的拼配,色澤由這幾種泥料的比例和窯温決定,顆粒感豐富,泥料難養但發茶很好,摻假較少,屬於非常適眾的泥料。

紫砂名家:

黃玉麟、程壽珍、汪寶根、範大生、汪寶洲、嚴光芝、葛寶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諸葛伯勛、沈孝鹿、鮑六芝、邵全章、陳少亭、胡耀庭、李寶珍、陳經耕、範錦甫、談堯坤、耿春福、範澤林、邵寶琴、範建軍、倪順生、凌錫苟、顧治培、高麗君、高建芳、儲集泉、程輝、惠祥雲、戴非凡。

【紫砂】紫砂哪種泥料最珍貴

紫砂陶——是我國傳統陶瓷工業中的一個珍貴的品種。紫砂陶有壺、瓶、盆、鼎、文房雅玩、假山石景、人物雕塑等等,品種有千種以上。因為它造型獨特,又有精美的書畫雕刻,深為人們所喜愛;特別是其中的紫砂壺,因其“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質,盛暑不易餿”,是最理想的注茶器,早已聞名中外,博得舉世稱頌。

  紫砂陶為我國所獨有,主要產在我國的陶都——江蘇宜興縣丁蜀鎮。這裏因為原料豐富,又有松枝、硬柴和優質煤炭作燃料,加以多條河流交匯於此,運輸方便,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努力,成為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鄉。

  紫砂陶的原料是一種深藏在“甲泥”之中的“紫砂泥”,又稱“泥中泥”、“巖中巖”。用這種泥料製成各種陶坯,經過晾曬,再放進窯內煅燒,即成紫砂陶器。紫砂泥是硃砂泥、紫泥和團山泥的總稱,有朱、紫、米黃三種顏色,燒製時温度稍有交差變化,產品的色澤就會變化多端,呈現出紫銅、海棠紅、栗色、硃砂紫、葵黃、墨綠、鐵青、棕黑等各種顏色,絢麗多彩。

  紫砂陶有特殊的實用價值,又是精美的藝術品,歷來受人稱頌。有人稱它是“名器名陶,天下無類”。明清兩代更有專著加以介紹,特別稱道其中的紫砂壺,所謂“茗注(泡茶之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宜興古有陽羨之稱)”“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品茶)必用宜壺”,對宜興紫砂陶稱頌備至。為什麼紫砂陶有這樣的特性呢?近年來通過科學分析知道,紫砂泥料具有特殊的性能,紫砂陶土本身有着較多量的天然細分散的熔劑,經過合理的温度(一般在1110℃——1120℃之間)燒結,其產品有很高的緻密度。同時,紫砂陶器裏外都不塗玻璃層“釉”,能保持低微的吸水率,有一定的透水性。這就是它成為絕好的注茶工具的原因。

  據歷史記載,宜興的紫砂陶在宋代已經開始燒製,元代又有新的發展,到了明代則已相當繁榮。歷史上有名的紫砂藝人供春(又稱龔春),就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人。他出身於勞動人民,做過進士吳頤山的家僮,隨吳讀書於宜興金沙寺時,曾向老和尚學習制壺方法,製成樹癭式的壺(樹癭即樹瘤)。後來供春就專門從事制紫砂壺工作,創制出許多精美的作品。有人稱頌供春壺“栗色喑暗,如古金鐵,敦莊周正”,又有人説“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十年,值金一笏”,“供春壺”成為史載的第一批紫砂稀世珍品。供春之後,又出現董翰、趙樑、元暢、時朋制壺四大名家。其中時朋之子時大彬對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銘刻等更有相當研究,他的作品有“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的稱譽。到了清代則有陳鳴遠、邵大亨等頗負盛名。邵大亨是道光、咸豐年間人,他所製作的紫砂壺,無論素靜光貨,或者浮雕花貨,都有獨到之處:素靜者輪廓端正,氣韻流暢,造型豐腴;浮雕者形象真,工整完美,技藝精妙;圖案格律謹嚴。如“魚化龍”“一捆竹”“風捲葵”等壺,精美絕倫,達到紫砂工藝前所未有的高峯。因此,後來仿效他的工藝技法者頗多。

  解放前,統治時期,宜興的紫砂工藝受到嚴重摧殘,面臨人散藝衰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紫砂工藝得到新生。老藝人精神振奮,中年藝人繼往開來,現在,青少年藝徒也初露頭角,使紫砂工藝又得到長足的發展。78歲的老工藝師朱可心,臨摹梅花的千姿百態,採用立雕、浮雕的傳統裝飾手法,創制了別具一格的“詠梅壺”“梅段壺”,頗受讚賞。女工藝師蔣蓉精心創制的紫砂象真果品,如“白藕酒具”“荷葉壺”等,是兼有實用和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成就。今天,從事紫砂陶工藝的人員比建國初期增加了20倍,產量增加了40多倍,品種從200多種擴大到1000種以上。紫砂產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羅馬尼亞、美國、西德、法國、英國、意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過70多次國際性博覽會,頗得好評。

  古老的宜興紫砂正滿園春色,開放出鮮豔的花朵,為祖國四化建設增添新的異彩。

TAG標籤:紫砂壺 稀有 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