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潑水節在哪個月

潑水節在哪個月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遊行、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4月13日-4月16日。潑水節,亦稱宋幹節或賞建節,一般在公曆4月13日-4月16日期間舉行,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亦稱宋幹節或賞建節,一般在公曆4月13日-4月16日期間舉行,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

潑水節是在幾月幾號

潑水節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那麼潑水節是在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潑水節是在幾月幾號

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泰國、緬甸、老撾等國都在每年公曆4月中旬歡度此節。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1、歌舞活動

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的盛裝,共聚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和着芒鑼象腳鼓點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臘呵”;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

2、浴佛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羣羣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3、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們的讚賞,並獲得獎勵。

4、放孔明燈

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關於潑水節的傳説

傳説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

於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説,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

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傳説二

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侍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追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乾淨。以後就演變成了潑水節。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潑水節是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

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泰國、緬甸、老撾等國都在每年公曆4月中旬歡度此節。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及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網黴”(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髮、不幹活。大家去趕擺、賽龍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網腦”(臭的意思)這天被認為不乾淨,要沐浴、洗頭、理髮、、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髒東西統統送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這兩天在傣歷裏,認為是“空日子” 不稱在舊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網瑪”(意為神靈,也是歲首之意)。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潑水節又稱“宋幹節”,已有700年的歷史,一般在公曆4月13日至4月16日舉行,是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被稱為“潑寒胡戲”。後來,“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也逐漸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在潑水節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潑水節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有利於該地區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友好交流。

TAG標籤:潑水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