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明清時期社會小説的兩種表現形式

明清時期社會小説的兩種表現形式

明清時期社會小説的兩種表現形式是諷刺小説和譴責小説,《儒林外史》和《官場現形記》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諷刺小説是小説的一種,它的特徵是用嘲諷的表現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極落後和腐朽反動的事物。譴責小説是晚清一個小説流派,是在1900年以後繁盛起來的。譴責小説的題材和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官場、商界、華工、女界、戰爭等各方面,以寫官場最為普遍。清末四大譴責小説: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主要內容也都是寫官場的。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明清時期社會小説的兩種表現形式

明清時期社會小説的兩種表現形式是諷刺小説和譴責小説,《儒林外史》和《官場現形記》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諷刺小説是小説的一種,它的特徵是用嘲諷的表現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極落後和腐朽反動的事物。譴責小説是晚清一個小説流派,是在1900年以後繁盛起來的。譴責小説的題材和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官場、商界、華工、女界、戰爭等各方面,以寫官場最為普遍。清末四大譴責小説: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主要內容也都是寫官場的。

明清小説的形式是什麼?

明清小説是章回式小説。

明清章回小説可謂中國之國粹,是中國小説家的一大發明創造,在世界小説之林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明清兩代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今天的廣大讀者也仍然把它視為珍寶。

明清章回小説在內容方面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是容易理解和把握的,因為它藝術地反映了中國人的歷史、生活、心理、情感和理想。至於明清章回小説形式方面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學術界尚無一致的看法,很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僅就這方面的問題,略述管見,拋磚引玉,以就正於海內外的專家和同好。

1.章回體式

明清章回小説在形式方面最突出的特點,乃是採用章回體式來敍説故事、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每部小説分若干回,每回均有醒目的回目,結尾常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套話,承上啟下,吸引讀者續看下回。

明清章回小説的章回體式,有一個逐步成熟的演變過程,大致到明中葉已基本趨於定型。但是,在明末清初和晚清,章回體式又有了新的變化。從分卷、分節、分則到分回;回目則從單句到雙句,再到工整的對句,這是明清章回小説章回體式發展的總趨勢

晚清,章回小説受西方小説技法的影響,為適應新的內容,在章回體式上的新變也很明顯。有分章的,也有分章分節的。

明清兩代的長篇小説,為何採用章回體式,這很值得研究。竊以為這既與宋元“説話”伎藝有淵源關係,也受了南曲戲文和北曲雜劇的影響。南戲分段演唱,首段前有“題目”,北雜劇則分折演唱,末折尾有“題目正名”,它們對章回小説的分回敍説和每回皆有回目顯然是有影響的。另外,明清章回小説的回目,與唐代以來律詩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講究對仗亦不無關係。還有研究者認為,明清章回小説的標目之法,雖與“説話”藝術有關,但也從傳統的類書編纂體例中借鑑於經驗。

結構藝術:明清章回小説的結構,形式多樣,且都富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不管哪種結構樣式,都十分講究有頭有尾,脈絡清楚,上下連接,前後呼應,組成統一的藝術整體。眾所周知,明代“四大奇書”在明清章回小説發展史上,既是高峯,又是楷模,在章回小説藝術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結構而言,明代“四大奇書”各有特點和妙處。

明清文學樣式是什麼?

小説體裁。

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説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説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説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説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説 明代小説包括短篇小説和長篇小説,短篇小説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説和白話短篇小説,是在宋元時期説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擴展資料

內容題材

1、神話小説

藉助神話的表現形式或以神話為題材內容的小説,它起源於遠古時代原始先民的口頭創作,當時出現大量的“用想象或藉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遠古神話,實際上這就是人類創的神話小説。

2、武俠小説

也可稱為武打小説,可看做男性言情和勵志小説。1930年李壽民開始在天津的《天風報》以還珠樓主為筆名連載長篇武俠小説《蜀山劍俠傳》,自此東南亞颳起了一股武俠風。

明清時期,小説有了怎樣的發展?呈現什麼樣的趨勢?

1、發展:

明清是中國小説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説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説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説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説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説的繁榮準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

2、特點:

中國古代的敍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説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敍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説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理想而言,明清小説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3.歷史影響: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説三百餘部,短篇小説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羣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跡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説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羣眾密切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

       這些白話小説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影響一直到現在。

清明兩代的長篇小説,普遍採用章回小説的形式如

章回小説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説主要形式。明清兩代的長篇小説,普遍採用這種形式,如《三國演義》、《水滸傳》 《西遊記》、《紅樓夢》等。

章回小説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説的一種, 是分章回敍事的白話小説,是我國古典小説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説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説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説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説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説中經常出現的"話説"、"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係。

宋元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小説的雛形。長篇話本篇幅較大,為講述方便,實行分卷分目,每節標明題目、順序,這是小説最早的分回形式。經長期演變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説的體例正式形成。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説,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單句的)作回目,概括這一段落的基本內容。《三國演義》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説。明清至近代,中國的中長篇小説普遍採用章回體的形式。現當代的一些通俗小説也仍在沿用此種形式。

明代長篇小説的四大類型

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歷史演義小説

以《水滸傳》為代表的英雄傳奇小説

以《西遊記》為代表的神話小説

以《金瓶梅》為代表的世情小説.

明代長篇小説介紹:

這類小説有兩種發展傾向,形成兩種形式。一種講史小説的形式是歷史演義。這是在宋元人説話中講史一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歷史演義,就是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再吸取野史雜説和民間傳説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以《三國志演義》為代表。所謂“七分事實,三分虛構”,大體上能反映出這類小説的面貌。《三國志演義》原題《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著。從現存元刊講史話本《三分事略》和《三國志平話》看,平話為《三國志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基礎。羅貫中參酌正史,又廣採民間傳説,完成了這部宏篇鉅製。小説描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始末,但它所概括的卻是長時期封建社會生活特別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生活,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三國志演義》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面貌和反動本質。《三國志演義》以描寫軍事鬥爭為主,同時又穿插結合鬥爭和外交鬥爭,它通過鮮明生動的生活場景所概括的鬥爭經驗,可供後人借鑑。《三國志演義》表現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這種傾向反映了較為複雜的思想內容,其中包括在長期封建社會中形成的封建正統思想,儒家“天下歸仁”的思想,以及宋元以來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民族意識等。《三國志演義》善於在矛盾鬥爭中塑造人物,創造了像曹操、關羽、諸葛亮、張飛等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三國志演義》又長於描寫戰爭。既有宏偉壯闊的場面,又有人物活動的生動刻畫。虛實配合,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明代的歷史演義小説數量不少。差不多從遠古傳説的虞夏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者如《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但大多模仿《三國志演義》而思想藝術不高。魯迅批評説:“雖其上者,亦復拘牽史實,襲用陳言,故既拙於措辭,又頗憚於敍事。”(《中國小説史略》)另一種講史小説的形式是英雄傳奇。這一形式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亦取材於史事,但與歷史演義小説不同,不拘牽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以描寫英雄人物為主,即魯迅所稱“敍一時故事而特置重於一人或數人者”,以《水滸傳》為代表。《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是一部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説。宋江起義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但史載不詳。《水滸傳》在宋元講史和民間傳説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的增飾敷演,虛構成分比《三國志演義》為多。例如梁山泊108位義軍首領中,只有極少數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大部分出於藝術的虛構。產生於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保存了當時講史話本中水滸故事的原始面貌,雖極粗糙,然已初具規模。宋時説話的小説一類中,有專説梁山英雄人物的題目保存下來,如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水滸故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由文人作者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描寫了一支農民起義隊伍從發生、發展到受招安、潰滅的全過程,作者以極其鮮明的愛憎,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烈地歌頌英雄的高貴品質和反抗精神,真實地揭示了“官民反”是農民起義發生的重要社會根源。但是小説在描寫了梁山英雄大聚義以後,又寫了受招安,徵遼,徵方臘,直至最後覆亡的悲劇結局,表現出較為複雜的思想矛盾。作為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忠君觀念,對《水滸傳》有明顯的影響。它的批判矛頭雖然觸及到整個黑暗的封建統治網,但鞭撻的對象卻主要是貪官和矇蔽皇帝的奸賊。但悲劇的結局仍然體現出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奸險殘酷罪惡本質的揭露和批判。《水滸傳》顯示了中國古典小説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許多英雄人物不僅個性鮮明,令人喜愛,而且在性格與環境的結合上,寫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和轉變,完成了具有豐富社會內涵的典型創造。《水滸傳》中的正面人物,充滿了英雄主義的理想色彩,表明了人物創造的典型化過程,始終沒有離開理想的燭照。這跟水滸故事在人民羣眾中長期流傳分不開,這一特點表現了生活在黑暗社會中的人民羣眾對鬥爭的信心。明代還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作品,思想藝術成就均高出於同期產生的歷史演義小説。所寫大多有一定的史實依據,但內容則主要採自民間傳説,着重於英雄事蹟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畫。較有影響者為萬曆間熊大木著的《北宋志傳》,內容演述宋初楊家將抵抗契丹的故事,塑造了眾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其中尤以英姿颯爽的穆桂英為人所喜愛。熊大木還有《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描寫岳飛故事,郭勛的《皇明英烈傳》(一題《雲合奇蹤》)演明代開國史事而着意於宣揚郭氏祖宗郭英之功業,袁于令的《隋史遺文》,寫亂世英雄秦瓊等,都在一個時期內對民間有一定的影響。

明清小説發展的主要特點和主要特點形成的原因

明清小説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城市經濟繁榮和商業的發展

明朝和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兩個王朝,是中國古代小説最為繁盛的時期.

從漢末以來延綿不絕的筆記小説(包括志怪小説與軼事小説),從唐代以來日新月異的傳奇小説,從宋代以來流傳廣泛的話本小説,從元末以來蔚為大觀的章回小説,在明清時期無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説在明清時期終於大踏步地闖入文壇,展示了矯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吒風雲的氣魄.明清小説凝聚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説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讀本.

1、在藝術結構上,明清小説借鑑並發展了古代史傳編纂的傳統,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説結構.如歷史演義小説基本借鑑了編年體史書的結構,按照時間發展順序,依次記述一段歷史時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傳奇小説、神魔小説、諷刺小説主要取資於記傳體史書的結構,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羣像的經歷事蹟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2、在語言風格上,明清小説把文言、白話等傳統書面語言和社會上流行的生活語言熔為一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

3、在表現方法上,明清小説具有寫實與虛構相結合的特點.在強調寫實的同時,明清小説家也毫不諱言藝術虛構,甚至以虛構作為小説藝術創作的準則.

4、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個性鮮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現出與西方古典小説不同的民族特色.

5、明清小説有着深刻的文化內涵,它不僅表現為對社會歷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現在為我們提供了人生歷程的生動象徵.還表現在它是中國傳統藝術風格的鮮明展示.

概括明清之際文學形式的特點

明清時期的文學形式是小説,小説的特點有:

1、史傳色彩,儘管明清小説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説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古典小説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説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説。“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説創作。重視小説的教化作用,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着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髮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説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關係,尤其在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説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説母題,無疑為小説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明清時期的小説體現出哪些思想特點?文化上的這種特點説明了什麼?

明清是中國小説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説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壠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説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説轉變的時期。

小説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説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説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説、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説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説脱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説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明代小説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説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説和長篇小説兩大類。

明代的長篇小説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説、神魔小説、世情小説和公案小説,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説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複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説,《三國演義》重於敍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敍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説,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神話小説《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蹟,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説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説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像是人民羣眾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勢力的美好理想。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説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脱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説,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緻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佈。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説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説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佔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説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峯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餘象鬥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説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説》)、《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説,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説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淩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複,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淩氏本人創作,選材標準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説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説中,愛情婚姻題材佔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佔相當數量。

明清時期小説的文化特點是什麼?文化上的這種特點説明了什麼?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説,明清小説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户。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説,明清小説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户。

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11年)是兩千年宗法君主集權社會的晚期,周秦兩制交集的制度一如秦漢以來之慣常,不過秦制尤其昭彰,其弊端也因此被有識之士批評,謀求變革聲音此起彼伏,如清初顧炎武即稱自己所處的時代“已居於不得不變之勢”。

到了清末民初,中國歷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業文明—民主為目的的大變革方得以展開,而明代以及清代前中期恰值這一大轉折的前夜,其國內表徵是資本主義萌芽和早期啟蒙文化出現,國際條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國。

然“萌芽”幼弱,“啟蒙”聲稀,明清文化主流延續着秦漢以來的常態,而揚棄性的文化變革在潛滋暗長,所謂“常”中寓“變”,“變”中有“常”。

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説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説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説。

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説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説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説。

擴展資料: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説教。明代的短篇小説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説,白話短篇小説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説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

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

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淩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説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説比長篇小説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佔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鬥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黑暗和科舉考場的,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

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清小説

TAG標籤:小説 表現形式 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