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御茶園是什麼檔次

御茶園是什麼檔次

御茶園的檔次因地區和規模不同而異,但一般來説是高檔次的。在中國,御茶園通常是指皇家或貴族私人的茶園,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御茶園的茶葉品質和價值常常比普通茶園的茶葉更高,因此價格也更昂貴。現代經營的御茶園多數也依託高科技、精深管理、原料嚴選等手段,追求更高品質和更高性價比的茶葉產品,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御茶園的檔次因地區和規模不同而異,但一般來説是高檔次的。在中國,御茶園通常是指皇家或貴族私人的茶園,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御茶園的茶葉品質和價值常常比普通茶園的茶葉更高,因此價格也更昂貴。現代經營的御茶園多數也依託高科技、精深管理、原料嚴選等手段,追求更高品質和更高性價比的茶葉產品,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御茶園的檔次因地區和規模不同而異,但一般來説是高檔次的。在中國,御茶園通常是指皇家或貴族私人的茶園,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御茶園的茶葉品質和價值常常比普通茶園的茶葉更高,因此價格也更昂貴。現代經營的御茶園多數也依託高科技、精深管理、原料嚴選等手段,追求更高品質和更高性價比的茶葉產品,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唐朝御茶園在哪裏

史上將專門為皇帝將相貢茶的茶園欽封為“御茶園”。御茶園一向代表的是中國茶中尊貴、品位、優秀的血統,今天的御茶園茗茶秉承和發揚了其優秀的傳統,引導人們盡享尊貴、品味、健康、高尚的文化生活。

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所寫《元和郡縣誌》稱“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當時,吳越的顧渚紫筍和西蜀的“蒙山紫筍”,都是唐皇最喜歡飲用的名品。“每歲孟夏,縣尹擇吉日,朝服登山,率眾僧僚,焚香拜採。”在智矩寺制好後,以銀盒盛裝,黃絹紮裹,封以白泥,蓋上紅印, 派遣專吏晝夜兼程送往長安,供皇帝享用。

大唐貢茶院位於浙江興縣顧渚山側的虎頭巖。 始建於唐大曆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貢茶顧渚紫筍茶的場所,也可以説是有史可稽的中國歷史上首座茶葉加工工場。產於長興顧渚山的紫筍茶,是唐代貢茶。唐大曆五年,始貢五百串;至會昌中(841—846年),歲貢增至一萬八千四百斤。

製作貢茶時,由“刺史主之,觀察使總之”。據宋嘉泰《吳興志》引《統記》載: “長興有貢茶院,在虎頭巖後,曰顧渚。石斫射而左懸臼,或耕為園,或伐為炭,惟官山獨深秀。歸於顧渚源建草舍三十餘間,自大曆五年至貞元十六年於此造茶,急程遞進,取清明到京”。

北京御茶國飲茶業有限公司的御茶園文化

中國茶,容天下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唐·陸羽《茶經》)“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茶起源於中國,最早飲茶紀錄可追溯到炎帝神農氏時代。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被譽為華夏之國粹。中國茶歷來和黃金玉器齊為皇宮貴胄達官商賈珍藏品味,象徵尊崇富貴身份,茶葉不僅珍貴,而且藴含超然物外的傲然品性。據載,“詩仙”李白酒後舞刀作詩,茶後弄劍作賦;“詩聖”杜甫抿茶歎人間疾苦“安得廣廈千萬間”;風流才子蘇東坡、唐伯虎等也都留下諸多茶聞軼事。 御茶園,史上專為皇帝將相貢茶的茶園,秉承茶道“十德”,延續着中國茶中最尊貴、最具品位、最優秀的血統。閩茶成為全球飲者首選並被國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御茶園以閩茶精髓為本,匯全國名茶之精粹,如今已風靡全球,被譽為”茶中玉帝”,成為尊貴、品位、健康、時尚等貴族專屬符號,傳承並彰顯着全球貴族階層追求高貴品質、健康人生的生活典範。 自1637年誕生以來,紅茶引領着飲茶文化的新潮流。自1705年繁榮以來,紅茶為英國王室傳統茶飲,並被指定為皇室御用茶,此殊榮沿襲至今。從17世紀初開始,福建紅茶進入荷蘭、英、法、德等國貴族生活。飲茶之風,風靡整個英倫三島和歐洲國家。 政要名流齊聚草坪,揮舞着高爾夫球杆,衣着紳士的成功男人,輕呷御茶園鐵觀音,已成為貴族生活符號。御茶園茗茶,已成為世界名流聚集和享受上層生活最優雅的方式與禮節。 飲茶已成為上流社會、貴族階層的主流休閒文化。御茶園秉承歷史責任與弘揚中國茶文化精神,以塑造皇家氣度和貴胄身份為己任,推陳出新,向世界展示着中國茶的獨特魅力。 “名人茶道,孔孟遺蹤”,御茶園人秉持“生態種茶、科技製茶、科學説茶、規範賣茶”經營理念,以雄厚的科技研發和市場運營實力為後盾,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締造御茶園之輝煌。

中秋節快到了,又要給朋友、長輩、領導等送禮了,上次在山西喝的御茶園的茶不錯,邢台有嗎?

2011年中秋節送葡萄烈酒的理由

一、萬家團圓迎中秋,葡萄美酒邀明月。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裏,能夠與家人團聚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在中秋月色下暢飲一杯葡萄烈酒,是每個有夢想的人追求的境界。葡萄烈酒是中國傳統白酒釀造工藝與當代葡萄酒釀製技術的完美結合,完美的展現了中國白酒的精髓,成功融合了葡萄酒的浪漫情調。在中秋節之夜暢飲葡萄烈酒,別具一番風味。

二、千里之外難相聚,葡萄烈酒融真情。

中秋之夜,有人歡喜有人憂。那些為了祖國守衞邊疆、為了事業堅守崗位,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的人,不能夠在中秋之夜與家人團聚,唯有千里共嬋娟、萬里舉杯望相思。難相聚、恨離別,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前方的路,葡萄烈酒的熱情是無法匹及的,為遠方親人送上一杯烈酒,送上親人的思念,送上踏上新徵程的熱血。

三、引領綠色時代,打造中國經典

來自世界“高原葡萄之鄉”的葡萄烈酒,讓你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中國彌勒國營東風農場是南國一顆綠色的珍珠,光彩奪目,國家認定無公害葡萄種植莊園。這裏的葡萄婀娜多姿,這裏的美酒香飄萬里,送東風莊園葡萄烈酒,送的是大自然的綠色與祝福。

四、高度經典、突顯境界

葡萄烈酒家族裏,有着全世界最高度的酒——東風莊園81度葡萄烈酒,她是任何其他酒類望而止步的天使。高粱酒、小麥酒等等酒類提高到81度,我相信這個世界沒有人願意去品嚐。而來自彩雲之南的葡萄烈酒,卻是那麼多人追逐的佳釀。81度葡萄烈酒是一種地位、境界的象徵,是人們追求更高、更遠、更強的表現形式,她是世界上最高度的葡萄酒,她是具備陳年品質的絕世佳釀,他是中華5000年文明與西方葡萄酒釀造工藝的結晶。懂得品味人生、享受生活的人都會選擇東風莊園81度葡萄烈酒作為中秋最貴重的禮物。

五、團團圓圓樂中秋,健健康康享快樂。

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奔波,每個人都為了夢想而努力。一年365天的思念,得與在中秋之夜訴説。在這樣的日子的沒有酒,是一種寂寞,沒有一種健康的酒是一種遺憾,葡萄烈酒來源於葡萄酒,而高於葡萄酒,葡萄酒的保健作用地球人都知道。葡萄烈酒剛烈、醇厚的口感深受中國人的喜愛,中秋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這樣的節日裏送上一瓶中國人自己的葡萄烈酒,總是那麼的親切。追問跑題了,你在推銷你的商品。

追答呵呵。是的。我在推銷。不好意思。發跑題了。

大紅袍屬於什麼檔次

大紅袍特級茶葉屬於高端檔次。

大紅袍特級茶葉屬於什麼檔次?

大紅袍特級茶葉屬於高端檔次。特級大紅袍——春季採製的大紅袍為級別更好的。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污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茶葉品質更佳的。所以眾多頂級名茶均出自春茶前期。

外形:緊結、壯實、稍扭曲、勻整;色澤帶寶色或油潤;香氣鋭、濃長或幽、清遠;滋味巖韻明顯、醇厚、固味甘爽、杯底有香氣;湯色清澈、豔麗、呈深橙;葉底軟亮勻齊、紅邊或帶硃砂色。

大紅袍正巖什麼檔次的?

高端檔次。

巖茶,因“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屬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主產區為中國福建武夷山茶區。武夷山茶區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

羣峯相連,峽谷縱橫,九曲溪縈迴其間,氣候温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武夷山懸崖絕壁,深坑巨谷。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茶園。武夷巖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之王。

正巖茶指在武夷山內生長環境好的山巖,正巖茶園土壤通透性能好,鉀錳含量高,酸度適中,茶品巖韻明顯。正巖主產地有天心巖,馬頭巖,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龍窠,御茶園,玉花洞,水簾洞,佛國,桃花洞,桂林,三仰峯等等。

釣魚台大紅袍屬於哪個檔次?

中等吧,不算太高級。釣魚台大紅袍,這是一款霸氣濃郁的大紅袍。 香氣層次豐富,幹茶有濃郁花果香和蜜香,沖泡後香氣高揚濃郁,熱嗅有炭火香,温嗅中花香和蜜香漸進出現,從鋭利變得柔和,張揚變得內斂,杯底留餘香,令人留餘味。

茶湯入口順滑,滋味飽滿濃厚,雖基底柔和,但難掩後味之澀感,雖生津持久而明顯,但喉間仍有乾燥之感。 雖然差強人意,但巖骨花香的韻味令人印象深刻。

汝窯茶具品牌

依據目前市場的品牌地位、產品質量水平、燒製水平難度等三個方面來看,如下:欣輝汝瓷,曉芳汝窯、柏採汝窯、御茶園汝窯這幾個牌子的檔次要高一些,在外觀上比較好的,但在燒製技術難度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比較低些的,有問鼎汝窯、奉華汝窯、東道汝窯、衡連汝窯,其中東道汝窯會更差些,市場上到處都能買到東道的汝窯,就像地灘貨一樣,隨便哪個小茶城,哪個小茶店都能買到,“珍貴感”較差些。哪天你跟人家説你有一個曉芳汝窯或欣輝汝瓷,你會很具有面子;如果你説你有一個東道汝窯,很顯然你沒有什麼好炫耀的,因為它很便宜,並且到處都可以買到。

茶葉中最出名的是什麼茶?

綠茶中最有名的茶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峯、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竹葉青、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

浙江紹興產什麼茶葉? 哪位大哥能幫幫我呀! 儘量在12月23日11:30之前告訴我

一、大年初一元寶茶

紹興賣茶的茶樓、茶室、茶店,無論通衢大道還里巷小街,舊時比比皆是。解放前花巷裏的“適廬”茶室,寶珠橋堍的“寶珠茶樓”,上大路的“天香閣”,都是上檔次

的茶肆,內設雅座,兼售香煙點心,至於街坊小茶店,往往是勞動者和老年人休憩、娛樂場所。通常半夜生火,五更天就供應茶水。一些老年人睡不着覺,很早就去茶店消閒解悶;一些趕早市的商販,因尚未到上市時分,也就近入茶店等待開市。這些都是 “老茶客”,喝的是“茶缸滿碗茶”,不求茶葉好歹,只求濃汁濃味,所謂“頭開苦,二開補,三開脹脹肚”。意思是頭開汁濃味苦,二開最得靈,三開茶味已淡。如有事起身,還要來喝,則把碗蓋蓋住,茶博士是不會撤去的;如不準備再來喝了,則茶缸蓋翻轉,茶博士就會撤去。

常年的老茶客,不必現付茶資,在店主賬桌的“水牌”上有專户名,每天劃上一筆,五天寫成“正”字,一月結賬一次,三文錢一碗,一個月月大九十文,月小八十七文,名曰“日積月清”。大年初一,這些老茶客總會得到“元寶茶”的優惠。所謂“元寶茶”,一是茶葉比往常提高一個檔次,如原喝“茶末”,這天喝“茶梗大葉”;並在茶缸中添加一顆“金橘”或“ 青橄欖”,這就是“元寶”,象徵新年“元寶進門,發財致富”。

二是茶缸上貼有一隻紅紙剪出的“元寶”,大致意思也外乎“招財進寶”。在一些上檔次的茶室茶樓中,如以布業沙龍性質的“適廬”,以箔業沙龍性質的“天香閣”,以米業沙龍性質的“寶珠茶樓”,大年初一不僅能喝“元寶茶”,而且還供給瓜子、花生、寸金糖、芝麻糕之類的茶食。因為這些茶客多系行業老闆、跑街、掮客等,又往往熟人圍坐一桌,所以茶壺、金邊茶碗,茶具也比較講究,茶食用碟子裝,氛圍自然比小茶店要雅緻了,當然茶資也不是三文大錢而是小洋一毫。 其實大年初一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也是“元寶茶”,備有金橘或橄欖,只是茶杯上不一定貼紅紙元寶而已。至於瓜子花生是户户必備的,考究人家還用“什錦盒”裝十色糕點餉客。

二、清明嘗“仙茶”

舊時沒有大棚培植茶葉,如遇天時適宜,清明前採摘頭檔茶雖不會多,但總可採到一些。這種“明前茶”最為名貴。因茶樹剛吐新芽,採新芽而製成的珠茶或龍井,往往只一芽一葉,如果在產茶區,用溪流之淨水,以松子實做燃料,紫銅茶壺煮水,在紫砂壺中泡開,芽葉舒展,香味濃郁,茶色碧綠清瑩,連泡六七次,仍能保存良好茶味,所以稱之謂“明前仙茶”。

品嚐“明前茶”是茶區很高的禮遇。因為這種茶售價很高,數量很少,一般茶農不會輕易饗客。但清明這一天,一些來茶區的貴客,茶農大都會請客品嚐“仙茶”。 在明清兩朝,“明前仙茶”是紹興的主要貢品之一,號稱貢茶。而且朝廷在紹興專門開闢了“御茶園”,專門栽培名貴品種,採摘“明前茶”,製成皇家御用茶葉送上京城,為此還設置了“御茶監”這個衙門專司其事。據《職官志》記載,“御茶監正”是個六品官,比山、會兩縣的知縣還大一個品位。這是為了派差、派工的方便,“御茶監正”有權指揮當地。清明嘗仙茶,紹興人視為一種福氣,要有福之人才能享受。作為一種茶俗,是人所向往之的。

三、端午茶

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重五。是日,紹俗除吃端午粽外,還在中午餐桌上擺出“五黃”,即黃魚、黃鱔、黃瓜、黃梅和飲雄黃酒。雄黃酒是白酒中灑上雄黃粉,傳説飲雄黃酒之俗源於《白蛇傳》。白蛇與許仙結成恩愛夫妻後,金山寺住持法海視白蛇為邪端妖孽,勸説許仙離開白蛇,許仙不信妻子是蛇精,法海暗中唆使許仙在端午日強勸白蛇飲雄黃酒,使其現出原形。白蛇雖明知是法海作對,但一來自信千年未必會現出原形;二來礙於篤愛之情,不能掃丈夫之興;三來丈夫既啟疑竇,不飲此酒無法解脱,只得勉為其難。但結果難逃此劫,終於原形畢露,嚇死了許仙。

因此故事,人們以為雄黃酒可以鎮邪除魔。杭紹一帶民謠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説法。據現代醫學科學分析,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具有抗菌與驅逐吸血的作用。但此物性“劇熱”,所以飲雄黃酒後必然躁熱難當,必須喝濃茶以解之。一般人口較多的家庭,總是泡一茶缸濃茶供家人飲用。過去紹興號稱錫半城,錫箔工人多達數萬。端午節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黃酒”宴請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錫箔師傅多善飲酒,往往雄黃酒喝得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濃茶供他們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為不可缺少的“時令茶”,相沿成習。

四、盂蘭盆會茶

七月十五古謂中元,俗稱鬼節。紹俗有“七月十三,枉死城中的孤魂野鬼放出來了”的説法,稱“放光野鬼”任他們“自由活動” 五天,至七月十八才收進去。所以紹俗有盂蘭盆會的盛事,專為給鬼過節。據《佛説盂蘭盆會經》雲:目蓮出家修行,回來見母親已死,而且成了餓鬼。於是目蓮即以缽盛飯去供奉母親。豈料食未入口,已化為火炭,以致救母無效。目蓮請如來佛施救。如來佛賜他“目蓮”法號,並教他在七月十五日用盆子盛着百味五果去齋養四方僧侶。目蓮照此辦理,果然救得母親,一切眾生亦為之高興。盂蘭盆會由此而興。

據《萬曆會稽志》和《乾隆紹興府志》載:是日城內大善、應天兩塔燃燈照明,一般人家懸燈於樹或放燈於水,喧以簫鼓,兒童則壘瓦塔燃燈。是夜,設席宴鬼,擺茶供鬼飲。家家户户,從七月十三夜間到七月十八午夜,在天井設七至九碗茶水,供過往鬼魂飲用,名之曰“盂蘭盆茶”。而民間這段時間,多演“目蓮戲”,所以戲台旁必大缸“青蒿茶”供看客飲用。

紹興名茶

宋代,境內平水、蘭亭等地已有固定茶葉交易市場,茶肆、茶事甚盛。陸游《蘭亭道上》有“蘭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紛紛趁雨前”句;其《湖上作》又去:“蘭亭之北是茶市,柯橋以西多櫓聲”。29年(1940),毛茶生產地集中在紹興平水、王化、王壇、富盛,諸暨絳霞,嵊縣谷來、石璜、雅安,新昌澄潭等地。在紹興也有許多茶店,茶店亦稱茶館,屬傳統飲食行業,出賣開水和碗茶。時期,紹興城內以花巷布業會館內之適廬茶室為最著名,院落廣闊,軒窗開豁,四周遊廊,茶室數十間,椅榻舒適,茶資每壺小洋壹角,為富家子北、商賈等上層人士約友聚會之處。每旬逢三逢八日下午,時有紹興傳統曲世“平湖調”彈唱。其實在紹興茶也屬於紹興的名優特產,其中有:

日鑄茶,又名日注茶、日鑄雪芽。產於紹興縣王化鄉日鑄鈴,為中國名茶之一。宋代列為貢品。宋歐陽修《歸田錄》載:“草茶盛於兩浙,兩浙之品,日注第一。” 宋吳處厚《青箱記》雲: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宋楊彥令《楊公筆錄》雲,會稽日鑄山“茶尤奇,所收絕少,其真芽長寸餘,自有麝氣。”日鑄茶外形條索細緊略鈎曲,形似鷹爪,銀毫顯露,滋味鮮醇,清香持久,湯色澄黃明亮,別有風韻。1980年被評為浙江省一類名茶。

平水珠茶,因舊時集散地在紹興縣平水鎮而得名。產區甚廣,包括紹興、嵊縣、新昌、上虞、諸暨、餘姚、奉化、東陽等縣(市)。清宣統《諸暨縣誌》載:“有一種名圓茶,揉一葉如丸,焙乾,仿古裏龍團鳳團之制,售於外洋。”平水珠茶外形渾圓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似墨綠珠子,落盤有聲。品香味濃,經久耐泡,茶湯清澈,芽葉完整,堪稱綠茶一絕,被譽為“綠色珍珠”。

石筧茶,產於諸暨東白山,為我國曆史名茶之一,南宋嘉泰《會稽志》已有記載。明代,石筧茶列為貢品。明隆慶《諸暨續志》載:“茶產東白山者佳,今充貢。歲進新茅肆斤”。清未以後,石筧茶失傳多年。1980年恢復生產。1984年被評為浙江名茶。 在紹興還有不少與茶有關的文化,像茶與名人,陸羽盛讚越州茶,還有茶與風俗,茶與詩歌,茶與藝術,茶與茶具等。

御茶園位於龍井村的什麼方向

東北方向。根據查詢百度地圖顯示,御茶園位於龍井村的東北方向,共294公里。具體乘車路線如下:

1、先從御茶園貢茶御器(光谷店)至武昌站,預計用時18分鐘。

2、再乘坐K8106次列車,在荊門站下車,預計用時3小時22分鐘。

3、最後從荊門站就可以打車至龍井村,預計用時1小時18分鐘。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

一、西湖龍井

二、洞庭碧螺春

三、信陽毛尖

四、廬山雲霧

五、六安瓜片

六、君山銀針

七、黃山毛峯

八、武夷巖茶

九、安溪鐵觀音

十、祁門紅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習慣上稱為西湖龍井, 簡化稱為龍井。龍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龍井獅峯下的胡公廟品嚐龍井茶,飲後讚口不絕,並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經過茶農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龍井茶產量不斷增加,品質日益改進,如今已香飄萬里,譽滿全球。 龍井茶區分佈於“春夏秋冬皆好景,雨雪晴陰各顯奇”的西湖風景區,山青水秀,景色綺麗。東依西子湖,南瀕錢塘江,西鄰轉塘,北連古蕩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護完好。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緩緩伸向錢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峯、天竺峯作屏障,陰擋寒流侵襲,南部受錢塘江濕潤季風的調節,境內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富於漫射光,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性好,小區氣候條件其優越。在獅峯山上,梅家塢裏,雲棲道旁,虎跑泉邊,滿覺隴中,靈隱寺周圍,九溪十八澗沿岸,翠崗起伏,綠樹婆娑。更是產區如畫,得天獨厚。

產地:按“獅”“龍”“雲”“虎”“梅”列品第:

獅--既獅峯,品質最佳,最富盛譽(地名)

龍--龍井(地名)

雲--雲棲(地名)

虎--虎跑(地名)

梅--梅塢(地名)

味: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葉,長不過2.5釐米

採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清明採製的龍井茶,稱為“明前龍井”為龍井茶上極品,產量很少,珍貴。按照茶芽萌發狀況和採下的芽葉大小,製成的龍井菜,歷史上又分“蓮心”“旗”“雀舌”等花色。

現代高檔龍井茶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鮮葉經攤放一青鍋一理條整形“回湖”(二青葉篩分和攤涼)一輝鍋、幹茶篩分、歸堆、收灰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素“國茶”之稱。形似碗釘光扁平直,色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清瑩,葉底細嫩成朵。龍井茶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之譽,所以有“三名巧合,四絕俱佳”之喻。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吳縣(屬江蘇)也有稱為蘇州碧螺春。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為茶中之華。

相傳採茶姑娘把採下的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新鮮的嫩葉由於得到體温的熱氣,揮發出極濃的香味,故“嚇煞人香”。後來康熙皇帝南下蘇州,駐驛太湖,蘇州地方進獻當地名茶嚇煞人香,康熙頗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賜題碧螺春為茶名。碧螺春採摘十分細嫩,生產季節性很強。春分開始採茶,到穀雨採製結束,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高檔極品,都在清明前或後採製。時間更短,季節性更強。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豔,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碧螺春採製工藝精細,採摘芽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幹而製成,炒制要點“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嚐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鐘,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是我國著名的內銷綠茶,以原料細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長而聞名。信陽產茶已有二千多年曆史,茶園主要分佈在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等羣山的峽谷之間。這裏地勢高峻,一般高達800米以上,羣巒疊翠,溪流縱橫,雲霧頗多。清乾隆年間有人道:“雲去青山空,雲來青山白;白雲只在山,長伴山中客。”這裏還有豫南第一泉“黑龍潭”和“白龍潭”,景色奇麗,詩人贊曰:“立馬層崖下,凌空瀑布泉。濺花飛霧雪,暄石向晴天。直訝銀河瀉,遙疑玉洞開”。這縷縷之霧滋生潤育了肥壯柔嫩的茶芽,為製作獨特風格的茶葉,提供了天然條件。

信陽毛尖風格獨特,質香氣清高,湯色明淨,滋味醇厚,葉底嫩綠;飲後回甘生津,沖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長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獨特風格,須知細採巧烘炒。採摘是制好毛尖得第一關,一般自四月中、下旬開採,全年共採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兩三天巡迴採一次,以一芽一葉或初展的一芽二葉制特級和一級毛尖,一芽二三葉制二毛尖,芽葉採下,分級驗收,分級攤放,分級炒制。攤放的地方,要通風乾淨,攤葉厚度不超過五寸,攤放時間不超過十小時,鮮葉經攤放後,進行炒制,分生鍋和熟鍋兩次炒。炒生鍋的主要作用是殺青並輕揉。鮮葉投入斜鍋中,每次投葉750克,用竹茅紮成束的掃把,有節奏地挑動翻炒。經3-4分鐘,葉變軟時,用掃把末端掃攏葉子,在鍋中呈弧形地團團抖動,使葉子初步成條。炒熟鍋是用掃把呈弧形來回抖動,予以緊條和理條,使茶葉外形達到緊、細、直、光。然後將茶葉攤放在焙籠上,約經半小時,再放到坑灶上烘焙。直至成品

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與土地壤條風味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製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無與倫比.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千古定論。

信陽毛尖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名茶優質獎狀;1959年被列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評為國家、部級優質名茶;1985年被選送到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評會展出。銷往國內20個省區以及日本、德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餘個國家,深受歡迎。

黃山毛峯

黃山座落在安徽歙縣、太平、休寧、黔縣之間,巍峨奇特的山峯,蒼勁多姿的勁鬆,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雲海,號稱黃“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名言。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温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傳説這就是黃山毛峯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峯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後),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採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峯,取名“毛峯”,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的產地海撥高,峯巒疊翠,山高谷深,溪流瀑布,俏樹偏野,氣候温和,雨水豐沛,終年雲霧繚繞,羣峯隱沒在雲海霞波之中,“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茶樹在雲霧蒸蔚下,芽葉肥壯,持嫩性強。加之山花爛漫,花香遍野,使茶樹芽葉受到芬芳的薰陶, 花香天成。如此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奠定了黃山毛峯優良的天然素質。主要產區在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峯、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

黃山毛峯採摘講究,非常細嫩, 特級茶於清明至穀雨邊採製,以初展的一芽一葉為採摘標準,採回的芽葉要揀制,當天採當天制。

黃山毛峯分特級和一、二、,特級黃山毛峯在清明前後採製,採摘1芽1葉初展芽葉,其他級別採1芽1、2葉或1芽2、3葉芽葉。選用芽頭壯實茸毛多的制高檔茶。經過輕度攤放後進行高温殺青、理條炒制、烘焙而製成。 特級黃山毛峯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峯外形與其他毛峯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黃山毛峯的品飲,沖泡時水温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沖泡五、六次後,仍然香味尤存。

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古稱“聞林茶”,從明起始稱雲霧,至少已有300多年曆史。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東毗鄱陽湖,平地拔起,峽谷深幽。由於江湖水汽蒸騰而成雲霧,常見雲海茫茫,年霧日195天之多。由於高升温遲緩,候期遲,茶樹萌發須在穀雨後,4月下旬至5月初。萌芽期正值霧日最多之時,造就雲霧茶獨特品質。尤其是五老峯與漢陽峯之間,終日雲霧不散,所產之茶為最佳。主要茶區在廬山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峯、漢陽峯、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廬山種茶始於東晉名僧慧遠。廬山為東晉佛教中心,慧遠於山中居住三十餘年,講授佛學,發展種茶,宋代列其"貢茶"。本世紀五十年代,廬山雲霧得到飛速發展,現有茶園5000餘畝。

由於天候條件,雲霧茶比其它茶採摘時間晚,一般在穀雨後至立夏之間方開始採摘。以一芽一葉為初展標準,長約3釐米。成品茶外形飽滿秀麗,色澤碧嫩光滑,芽隱露。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仔細品嚐,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於碗中。若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風味獨特的雲霧茶,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單寧,芳香油類和維生素較多等特點,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朱德曾有詩讚美廬山雲霧茶雲:“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六安瓜片

著名綠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故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六安產茶,有着悠久的歷史。史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山頂上茶”之讚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明代之時曾一度作為貢品,獻於宮廷,明朝聞尤《茶箋》一書?quot;六安精品,入藥最佳"。解放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優質名茶,出口到香港等地。

據周恩來總理的衞士喬金旺回憶,總理病重期間,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的人費了很大週摺,才滿足了他老人家的心願。喝過茶後,總理解釋説,抗戰初期,新四軍軍長葉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這種茶,就好像看到了葉挺將軍。可見六安瓜片在兩人心中的位置。

在齊雲瓜片中,又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瓜片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圍,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雲集在這裏,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利於茶樹生長,所以這裏的瓜片最為清甜可口。但由於產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良的品質,緣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採製加工過程。瓜片的採摘時間一般在穀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後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貴品種。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我國黃茶中的珍品,它產於煙波浩渺的岳陽洞庭湖中的青螺島,自古便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是具有千餘年曆史的傳統名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唐代時,文成公主出嫁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紅樓夢》曾談到妙玉用隔年的梅花積雪沖泡的“老君眉”即是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全由沒有開葉的肥嫩芽尖製成,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經久置,其味不變,其採製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在烘乾處理上,也頗有特殊之處。烘乾分為初烘、初包、復烘、復包四個部驟,要經三天時間。初烘温度為攝氏十度,烘到七成幹後,用牛皮紙包好後放置木箱中,稱為初包,經兩天再取出復烘。復烘温度較低,烘至九成干時,再用紙包好,放置一天時間,等到芽色變成淡黃,發出清鮮香氣,再用低温烘至充分乾燥後放入鐵箱中儲藏。採用這種工藝,能使芽葉內所含有效化學物質,隨着葉中水分的緩慢散失,發生良好的變化,茶葉色香味形更臻完善。

沖泡時尖尖向水面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頭三次都如此。豎立時,如鮮筍出土;沉落時,像雪花下墮,品飲之時,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武夷巖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峯、九十九巖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巖峯聳立,秀拔奇偉,羣峯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迴轉,峯峯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羣峯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峯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巖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巖茶區,氣候温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峯巖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瀰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峯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巖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巖、紅沙巖、頁巖、凝灰巖及火山礫巖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巖,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巖、紅沙巖及頁巖組成。《茶經》稱茶山之“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土壤系爛石或礫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氣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巖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峯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武夷巖茶獨享大自然之惠澤,它奉獻給人們以獨特的“花香巖骨”,使同屬自歎不如。

武夷巖茶可分為巖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巖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説法,一是傳説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脱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説法,傳説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巖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為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省廣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為“鳳凰單從”的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羣之感,故稱單從。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採”之説,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武夷巖茶屬“綠葉紅鑲邊”的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樑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活、甘、清、香”四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硃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羣從的喜愛,還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原產於安溪縣西坪堯陽,地處戴雲山脈的東南坡,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倒。西部以山地為主,層巒疊嶂,最高峯海拔達1600米,通稱“內安溪”。東部以丘陵為主,通稱“外安溪”。以往茶區集中於內安溪,50年代以來茶區不斷髮展擴大,目前已遍及全縣,常年茶產量佔福建省茶產總量10%以上,居全省首位。安溪縣全縣各不同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温15--21℃,極端最低氣温零下0.9-5℃,平地極端最高氣温39.3℃,≥10℃穩定積温4725- 7315℃,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6% 一80%以上。

安溪縣茶區羣眾重視良種選育,並掌握了無性繁殖手段,無性系茶樹品種之多為全國之冠,據縣茶樹品種普查結果,現有茶樹品種達50個以上。其中普通栽植的有鐵觀音、本山、黃淡(黃旦)、毛蟹、烏龍、梅佔、奇蘭等。鐵觀音、毛蟹、梅佔、黃淡、大葉烏龍、本山在1984年於廈門召開的全國茶樹良種審定 會上被認定為全國良種。

50年代開始,為了便於分類列等,將安溪烏龍茶分為鐵觀音、色種及烏龍三個品類,除鐵觀音及烏龍外,其他品種均歸入色種。近年黃淡品種已單列出來。據1937年莊燦彰統計,烏龍品種佔全縣產量的38%,目前大部已為鐵觀音、毛蟹等所取代,少量烏龍多混入色種出售。現安溪色種佔安溪烏龍茶總產量的80%以上。據1983年資料,安溪色種在全縣茶樹栽植面積中,本山佔12%,毛蟹佔21.2%,烏龍佔 16.4%,梅佔佔10.5%,奇蘭佔2.7%,其他色種佔 21.2%(另鐵觀音佔13.1%,黃淡佔2.9%)

其由來有兩種傳説:一是“魏説”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鬆巖村)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他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裏,悉心培育,經數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採製,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佳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讚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塾師,並説此茶是在崖石中發現,崖石威武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託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後,連聲叫好。

二是“王説”。相傳,安溪西坪堯陽南巖(今西坪鄉南巖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為“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與諸友經常會文於南軒,每於夕陽西墜,徘徊於南軒之旁。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後,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實,沉重“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植株灌木型,中葉類,遲芽種。樹姿開張,枝條斜生,稀疏不齊;葉形橢圓,葉色濃綠,葉厚質脆,葉緣波狀,略向後翻,鋸齒疏鈍,嫩芽紫紅。開花多,結實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後,停止生長期在霜降前後,一年生長期7個月。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説。制烏龍茶品質特優,滋味醇厚甘鮮,香氣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黃,葉底肥厚軟亮,常以天然的蘭花香和特殊的"觀音韻"而區別於其它烏龍茶。制紅.綠茶則品質中等。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安溪福美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將鐵觀音傳至台灣木柵區。並先後傳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遊等縣和廣東等省。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又稱祁紅。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裏、平裏一帶最優。

祁門一帶歷史上很早就盛產綠茶,從事茶業者人數眾多,唐鹹通三年(862年), 司馬途《祁門縣新修閶江溪記》稱: 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黃而香”。祁門在清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據傳,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於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製法,獲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門縣的歷口、閃裏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與此同時,當時祁門人胡元龍在祁門南鄉貴溪進行“綠改紅”,設立“日順茶廠”試生產紅茶也獲成功。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我國的重要紅茶產區。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紅採製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幹。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複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裏,發現了春天的芬”。

祁紅茶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在英國受到了皇家貴族的寵愛,讚美祁紅是“羣芳之最”。

中國十大名茶有哪些?

一:西湖龍井

【簡介】

西湖龍井是最著名的綠茶品種,同時也是我國的第一名茶。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習慣上稱為西湖龍井, 簡化稱為龍井。具體產地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峯、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峯的品質為最佳。龍井素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產地:按“獅”“龍”“雲”“虎”“梅”列品第:

獅--既獅峯,品質最佳,最富盛譽(地名)

龍--龍井(地名)

雲--雲棲(地名)

虎--虎跑(地名)

梅--梅塢(地名)

味: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葉,長不過2.5釐米

採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鑑別方法】

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釐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編輯本段]二.洞庭碧螺春

【簡介】

碧螺春同為著名綠茶品種,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為茶中之華。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幹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外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豔,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碧螺春採製工藝精細,採摘芽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幹而製成,炒制要點“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嚐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鐘,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鑑別方法】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峯。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釐米,每500克有5.8-7萬個芽頭,芽為白豪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

[編輯本段]三:黃山毛峯

【簡介】

黃山毛峯是著名綠茶品種,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峯的雲谷寺、鬆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裏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藴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峯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峯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鑑別方法】

鑑別方法: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

[編輯本段]四:廬山雲霧

【簡介】

廬山雲霧茶是綠茶類名茶。產於江西廬山。廬山雲霧茶,古稱“聞林茶”,從明代起始稱“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峯高聳入雲,海拔1543米。山峯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雲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雲繞山。有時淡雲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峯,有時一陣雲流順陡峭山峯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雲”。藴雲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雲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製技術。在清明前後,隨海拔增高,鮮葉開採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後,以一芽一葉為標準。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淨。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

由於後天氣候條件,雲霧茶比其它茶採摘時間晚,一般在穀雨後至立夏之間方開始採摘。以一芽一葉為初展標準,長約3釐米。成品茶外形飽滿秀麗,色澤碧嫩光滑,芽隱露。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仔細品嚐,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於碗中。若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風味獨特的雲霧茶,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單寧,芳香油類和維生素較多等特點,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朱德曾有詩讚美廬山雲霧茶雲:“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歷史】

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雲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峯下結茅為屋,開闢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

[編輯本段]五:六安瓜片

【簡介】

六安瓜片是著名綠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單片嫩葉炒制而成的產品,堪稱一絕。產於安徽西部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在齊雲瓜片中,又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瓜片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圍,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雲集在這裏,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利於茶樹生長,所以這裏的瓜片最為清甜可口。但由於產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良的品質,緣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採製加工過程。瓜片的採摘時間一般在穀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後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歷史】

六安有着悠久的產茶歷史。史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山頂上茶”之讚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明代之時曾一度作為貢品,獻於宮廷,明朝聞尤《茶箋》一書六安精品,入藥最佳"。解放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優質名茶,出口到香港等地。

據周恩來總理的衞士喬金旺回憶,總理病重期間,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的人費了很大週摺,才滿足了他老人家的心願。喝過茶後,總理解釋説,抗戰初期,新四軍軍長葉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這種茶,就好像看到了葉挺將軍。可見六安瓜片在兩人心中的位置。

【鑑別方法】

產於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假的則味道較苦,色比較黃。

[編輯本段]六:君山銀針

【簡介】

君山銀針屬於輕發酵茶,是我國黃茶中的珍品,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是具有千餘年曆史的傳統名茶。沖泡時尖尖向水面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頭三次都如此。豎立時,如鮮筍出土;沉落時,像雪花下墮,品飲之時,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唐代時,文成公主出嫁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紅樓夢》曾談到妙玉用隔年的梅花積雪沖泡的“老君眉”即是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全由沒有開葉的肥嫩芽尖製成,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經久置,其味不變,其採製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在烘乾處理上,也頗有特殊之處。烘乾分為初烘、初包、復烘、復包四個部驟,要經三天時間。初烘温度為攝氏十度,烘到七成幹後,用牛皮紙包好後放置木箱中,稱為初包,經兩天再取出復烘。復烘温度較低,烘至九成干時,再用紙包好,放置一天時間,等到芽色變成淡黃,發出清鮮香氣,再用低温烘至充分乾燥後放入鐵箱中儲藏。採用這種工藝,能使芽葉內所含有效化學物質,隨着葉中水分的緩慢散失,發生良好的變化,茶葉色香味形更臻完善。

【鑑別方法】

產於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衝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羣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泡後銀針不能豎立。

[編輯本段]七: 信陽毛尖

【簡介】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內銷綠茶,以原料細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長而聞名。信陽產茶已有二千多年曆史,茶園主要分佈在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等羣山的峽谷之間。這裏地勢高峻,一般高達800米以上,羣巒疊翠,溪流縱橫,雲霧頗多。清乾隆年間有人道:“雲去青山空,雲來青山白;白雲只在山,長伴山中客。”這裏還有豫南第一泉“黑龍潭”和“白龍潭”,景色奇麗,詩人贊曰:“立馬層崖下,凌空瀑布泉。濺花飛霧雪,暄石向晴天。直訝銀河瀉,遙疑玉洞開”。這縷縷之霧滋生潤育了肥壯柔嫩的茶芽,為製作獨特風格的茶葉,提供了天然條件。

信陽毛尖風格獨特,質香氣清高,湯色明淨,滋味醇厚,葉底嫩綠;飲後回甘生津,沖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長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獨特風格,須知細採巧烘炒。採摘是制好毛尖得第一關,一般自四月中、下旬開採,全年共採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兩三天巡迴採一次,以一芽一葉或初展的一芽二葉制特級和一級毛尖,一芽二三葉制二毛尖,芽葉採下,分級驗收,分級攤放,分級炒制。攤放的地方,要通風乾淨,攤葉厚度不超過五寸,攤放時間不超過十小時,鮮葉經攤放後,進行炒制,分生鍋和熟鍋兩次炒。炒生鍋的主要作用是殺青並輕揉。鮮葉投入斜鍋中,每次投葉750克,用竹茅紮成束的掃把,有節奏地挑動翻炒。經3-4分鐘,葉變軟時,用掃把末端掃攏葉子,在鍋中呈弧形地團團抖動,使葉子初步成條。炒熟鍋是用掃把呈弧形來回抖動,予以緊條和理條,使茶葉外形達到緊、細、直、光。然後將茶葉攤放在焙籠上,約經半小時,再放到坑灶上烘焙。直至成品

信陽毛尖深受人們喜愛,榮譽眾多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名茶優質獎狀;

1959年被列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

1982年再次被評為國家、部級優質名茶;

1985年被選送到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評會展出。銷往國內20個省區以及日本、德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餘個國家,深受歡迎。

1990年“龍潭牌”特級信陽毛尖在全國名茶評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甘”奪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國家金獎。

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

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歷史】

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與土地壤條風味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製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無與倫比.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千古定論。

【鑑別方法】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

[編輯本段]八: 武夷巖茶

【簡介】

武夷巖茶是著名烏龍茶品種,產於福建北部“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綠葉紅鑲邊”的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樑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活、甘、清、香”四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硃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羣從的喜愛,還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巖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峯、九十九巖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巖峯聳立,秀拔奇偉,羣峯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迴轉,峯峯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羣峯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峯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巖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巖茶區,氣候温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峯巖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瀰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峯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巖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巖、紅沙巖、頁巖、凝灰巖及火山礫巖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巖,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巖、紅沙巖及頁巖組成。《茶經》稱茶山之“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土壤系爛石或礫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氣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巖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峯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武夷巖茶獨享大自然之惠澤,它奉獻給人們以獨特的“花香巖骨”,使同屬自歎不如。

武夷巖茶可分為巖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巖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説法,一是傳説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脱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説法,傳説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巖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為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省潮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為“鳳凰單叢”的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羣之感,故稱單叢。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採”之説,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歷史】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鑑別方法】

武夷巖茶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湯色橙黃,葉底勻亮,邊緣硃紅或紅點,葉肉為黃綠色,葉脈為淺,耐泡。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

[編輯本段]九:安溪鐵觀音

【簡介】

鐵觀音同為著名烏龍茶品種,產於福建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鑑別方法】

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後便無香味。

[編輯本段]十:祁門紅茶

【簡介】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紅茶品種。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裏、平裏一帶最優。

在遍及全球的紅茶品種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着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紅採製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幹。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複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裏,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祁紅茶最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向高香着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並藴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嚐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后祝壽,讚美茶為“羣芳最”。

【歷史】

祁門一帶歷史上很早就盛產綠茶,從事茶業者人數眾多,唐鹹通三年(862年), 司馬途《祁門縣新修閶江溪記》稱: 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黃而香”。祁門在清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據傳,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於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製法,獲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門縣的歷口、閃裏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與此同時,當時祁門人胡元龍在祁門南鄉貴溪進行“綠改紅”,設立“日順茶廠”試生產紅茶也獲成功。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我國的重要紅茶產區。

【鑑別方法】

祁門紅茶的茶顏色為棕紅色,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編輯本段]其他名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種類眾多,以下幾種茶葉也非常有名,經常出現在非官方版本的“十大名茶”中。

[編輯本段]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雲南普洱,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普洱茶是以古普洱府所管轄地區的雲南大葉種茶的曬青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包括自然發酵和人工後發酵)在形成的符合普洱茶雲南地方標準的散茶和緊壓茶的總稱。

普洱茶的產區,包括現在的思茅市,整個西雙版納州和臨滄部分地區,這個地區氣候温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葉原料採自雲南特有的大葉種茶樹,其葉片長12—24釐米,具革質,比其他茶樹品種更加厚韌。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採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準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幹、再揉、烘乾8道工序。

普洱生茶製成之後,還需要漫長的熟化過程。傳統上普洱茶的熟化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也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原因。1973年,雲南省勐海茶廠試製人工發酵普洱熟茶成功,自此普洱茶的人工發酵工藝及相關地方行業標準相應產生,同時也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普洱茶。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鋭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佈。

普洱茶從外形上分有散茶與型茶(緊壓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北路銀針:產於福建福鼎,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香氣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產於福鼎的太佬山,太佬山產茶歷史悠久,有人分析,陸《茶經》中所截“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佬山。清代周亮工《閩小記》中曾提到福鼎太佬山古時有“綠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來,福鼎大白茶品種和用其芽製成的白毫銀針,歷史相當久遠矣。

南路銀針:產於福建政和,茶樹品種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政和大白茶原產於政和縣鐵山高侖山頭,於十九世紀初選育出。政出白毫銀針,則隨政和大白茶的利用應運而生。據介紹,一九一0年,政和縣城關經營銀針的茶行,竟達數十家之多,暢銷歐美,每擔銀針價值銀元三百二十元。當時政和大白茶產區鐵山、稻香、東峯、林屯一帶,家家户户制銀針。當地流行著“女兒不慕富豪家,只問茶葉和銀針一的説法。

[編輯本段]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茶,被譽為台灣茶中之聖。台灣省南投縣鹿谷鄉是它的主要產地。它的鮮葉,採自種植於凍頂山的青心烏龍品種的茶樹上。凍頂山海拔很高,因雨多山高路滑,茶農上山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又名凍頂,其產出的茶葉又屬於烏龍茶,所以命名為“凍頂烏龍”。但凍頂烏龍茶的的發酵程度很輕,約在20%—25%之間,屬於輕度半發酵茶,製法則與包種茶相似,應歸屬於包種茶類。

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係為姊妹茶。凍頂茶品質優異,在台灣茶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其上選品外觀色澤墨綠而油潤,並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條索緊結、勻整,彎曲成球。幹茶具有強烈的鮮花芳香;沖泡後,湯色金黃透亮偏琥珀色,湯味醇厚甘潤,帶熟果香或濃花香,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十足,帶明顯焙火韻味。葉底邊緣有紅邊,葉中部呈淡綠色,稱為“綠葉紅鑲邊”或“青蒂、綠腹、紅鑲邊”。

TAG標籤: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