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廣東露天養蚯蚓可以嗎

廣東露天養蚯蚓可以嗎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温。具體做法為: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温。具體做法為: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温。具體做法為: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温。具體做法為: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蚯蚓最好是室外養殖還是室內養殖更好些吖·

室內比較好。但是養殖蚯蚓牟利,都是以畝為單位養殖的,能有那麼多房舍養蚯蚓嗎?

所以,實踐中一般商品蚯蚓是放場地上養殖,而在有條件情況下,把種蚓放房舍中養殖,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

商品蚯蚓的養殖是否採用大棚,要看規模的大小和當地氣候(如氣温、降雨量等),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露天場地並在基料上覆蓋稻草的方法保濕、恆温、遮陽。但要注意開排水溝防止水澇。

露天堆肥養殖蚯蚓,下雨怎麼辦?

露天堆肥養殖蚯蚓,下雨前在肥堆四周挖溝,防止蚯蚓逃跑和下雨時及時排水。

蚯蚓習性:

1、喜温怕冷熱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温暖的環境中,它怕冷也怕熱。在0℃—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長,在40℃以上死亡,適宜温度為15℃—30℃,最佳温度是20℃—25℃,我們要想獲得良好的養殖效益,那就要常年保持最佳温度為20℃—25℃的養殖環境。

2、喜濕怕浸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不能過於乾燥,但也不能過於潮濕,不能浸泡(水蚯蚓除外)。這裏所説的喜濕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飼養基土的濕度,二是空氣濕度,一般飼養基土的濕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縫見水而不流下為好),空氣的相對濕度調節到60%—80%為好。

3、喜暗怕光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處,一般是鑽在土層下覓食或鑽在基料中覓食,黑夜時也有爬出地面覓食的。因怕光所以養成了晝伏夜出的習性。蚯蚓雖然沒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佈滿了感光器官,強光對蚯蚓的生長、繁殖極為不利,所以蚯蚓總在黑暗處活動,養殖環境應選在陰暗處。

4、喜甜怕辣性

蚯蚓喜吃酸、甜、腥食料,如爛西紅柿、西瓜皮、爛水果、洗魚水等。最怕吃辣味食料,如大葱、大蒜、辣椒等,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喂蚯蚓應把辣味食料挑出再喂。

5、喜靜怕震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安靜的環境中,最怕震動。養殖場應選在安靜的處所。不要震動或經常上下翻動基料土。經常震動將會對蚯蚓的生長繁殖造成不良的影響。

6、喜酸怕鹽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或有水源的環境中,最怕接近鹽、鹼性土壤,或鹽鹼性水源。如遇到鹽鹼性土壤或水源,要調整酸鹼度。過鹼要用磷酸二氫銨調整,還可用2%的石炭水調整,否則蚯蚓不能生存。

蚯蚓養殖方法有哪些 如何養殖蚯蚓

1、露天堆肥養殖

選擇地勢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風、無污染、無驚擾的地方,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釐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牀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牀都有新餌料。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養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陰;冬天養殖坑上面要搭建簡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護蚯蚓安全越冬。此外,還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幹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2、盆養蚯蚓

裝入的飼料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約100~200條為宜。由於盆體小、盆內濕度和温度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如飼料易於乾燥,温度高低變化明顯。因此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同時經常噴水,以保持盆內飼料的適宜濕度。或隨着外界氣温的高低經常移動放盆的位置,以調節盆內的温度。此外,盆養的飼養時間不宜太長,多以30~60天為宜。

如果要大規模飼養蚯蚓,採用室外養殖法為好,設備簡單,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各種禽糞、畜糞、瓜果皮、菜葉、樹葉以及無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為蚯蚓的飼料。這些飼料最好事先進行發酵,達到無臭味、無酸味、完全腐熟、外觀咖啡色。

3、半地下室蚯蚓養殖法

選擇背風、乾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釐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夏天氣温過高養蚯蚓應注意什麼?

A、注意保温

一般説來、蚯蚓的活動温度為5~30℃,10℃以下活動遲鈍,5℃以下處於休眠狀態,0℃以下會凍死。因此,冬季應注意升温、保温。室內養蚯蚓, 冬季要堵嚴門窗,防止漏氣散温。還可採用火爐、火牆、暖氣等升温措施。

B、注意投喂

由於蚯蚓是一些病蟲的中間宿主,建議不要用鮮蚯蚓餵雞,以防感染寄生蟲病。

養殖蚯蚓前期準備工作

A、場地準備。

蚯蚓性喜陰濕安靜。養殖場應選擇在背陰、潮濕和安靜的地方。要求飼養場所便於防暑、保温、排水良好、通風、避光、無敵害。也可利用舊木箱、瓦盆、花缽等在室內餵養。

B、飼料備制。

牛、豬、馬、雞的糞便和垃圾、果皮、樹葉等都可養蚯蚓,但必須先經發酵腐熟,使之分解,達到無酸、無臭、無不良氣味。

飼料可用牛糞(或豬糞)70%、渣肥(或青草)20%、雞糞10%, 混合堆積發酵10天,翻拌一次,再經一週,待飼料變成黑褐色,質地鬆散,不粘滯,無惡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豬糞或牛糞單獨堆積發酵。

初次飼養時, 先在飼養容器內放上10~30釐米厚的基料(即發酵腐熟的蚯蚓飼料),然後在飼養容器的一邊,自上而下挖去寬3~6釐米的基料,在此處加入取自地下33釐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帶上,灑些水,蚯蚓就會很快鑽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適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帶中生存,只在覓食時才把頭伸進基料。若是基料適合蚯蚓要求,蚯蚓就會很快鑽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後,需要喂飼料,一般採用塊狀料投喂法。加料時,先把飼料面上的陳舊料連同蚯蚓向飼養面的一方堆攏,然後在空白麪上加發酵好的飼料。經過1~2天,陳舊料堆內蚯蚓紛紛進入新鮮飼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舊飼料( 蚓糞),蚯蚓和卵就這樣分開了、陳舊料中集後另行孵化。

A、注意保温

一般説來、蚯蚓的活動温度為5~30℃,10℃以下活動遲鈍,5℃以下處於休眠狀態,0℃以下會凍死。因此,冬季應注意升温、保温。室內養蚯蚓, 冬季要堵嚴門窗,防止漏氣散温。還可採用火爐、火牆、暖氣等升温措施。

B、注意投喂

由於蚯蚓是一些病蟲的中間宿主,建議不要用鮮蚯蚓餵雞,以防感染寄生蟲病。

三、養殖蚯蚓前期準備工作

A、場地準備。

蚯蚓性喜陰濕安靜。養殖場應選擇在背陰、潮濕和安靜的地方。要求飼養場所便於防暑、保温、排水良好、通風、避光、無敵害。也可利用舊木箱、瓦盆、花缽等在室內餵養。

B、飼料備制。

牛、豬、馬、雞的糞便和垃圾、果皮、樹葉等都可養蚯蚓,但必須先經發酵腐熟,使之分解,達到無酸、無臭、無不良氣味。

飼料可用牛糞(或豬糞)70%、渣肥(或青草)20%、雞糞10%, 混合堆積發酵10天,翻拌一次,再經一週,待飼料變成黑褐色,質地鬆散,不粘滯,無惡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豬糞或牛糞單獨堆積發酵。

初次飼養時, 先在飼養容器內放上10~30釐米厚的基料(即發酵腐熟的蚯蚓飼料),然後在飼養容器的一邊,自上而下挖去寬3~6釐米的基料,在此處加入取自地下33釐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帶上,灑些水,蚯蚓就會很快鑽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適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帶中生存,只在覓食時才把頭伸進基料。若是基料適合蚯蚓要求,蚯蚓就會很快鑽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後,需要喂飼料,一般採用塊狀料投喂法。加料時,先把飼料面上的陳舊料連同蚯蚓向飼養面的一方堆攏,然後在空白麪上加發酵好的飼料。經過1~2天,陳舊料堆內蚯蚓紛紛進入新鮮飼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舊飼料( 蚓糞),蚯蚓和卵就這樣分開了、陳舊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後另行孵化。

C、用具的準備

養殖蚯蚓用具較少,主要的保温設備。

3、怎樣飼養管理蚯蚓

在蚯蚓的生活環境中,必須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如在室內養殖應常開門窗,要求飼料通氣性良好,以保證蚯蚓新陳代謝旺盛。

蚯蚓愛吃細、爛、濕的飼料,加之它依靠皮膚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因而水分的供應特別重要。飼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為宜,用手擠壓上層料,指縫間應有滴水,底層要求積水1~2釐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別澆水一次,冬天每3~5天澆水一次,並在飼料面上加蓋稻草保温保濕。

飼料的酸鹼度,應控制在pH5.5~7.8。過酸的環境會導致蚯蚓逃逸或死亡。飼料切忌混入人糞尿、化肥和農藥等有害物質。

要注意防毒、防害、定期清除蚓糞。

一般説來、蚯蚓的活動温度為5~30℃,10℃以下活動遲鈍,5℃以下處於休眠狀態,0℃以下會凍死。因此,冬季應注意升温、保温。室內養蚯蚓, 冬季要堵嚴門窗,防止漏氣散温。還可採用火爐、火牆、暖氣等升温措施。露天養蚯蚓,冬季可採用移入地窖、加厚養殖層、利用發酵物生熱等措施來解決升温、保温問題。將蚯蚓移入地窖養殖,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將養殖層加厚到40~50釐米,飼料上面覆蓋雜草,上面再蓋塑料薄膜,也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增温措施。利用發酵物生熱的做法,是在養殖牀底鋪一層20釐米厚的新鮮馬糞,也可以摻部分新鮮雞糞,糞的含量在50%左右,踏實後上面鋪一層塑料膜,塑料膜上面放蚯蚓和餌料。

養殖蚯蚓技術

怎樣選擇場地、備制蚯蚓飼料

蚯蚓性喜陰濕安靜。養殖場應選擇在背陰、潮濕和安靜的地方。要求飼養場所便於防暑、保温、排水良好、通風、避光、無敵害。也可利用舊木箱、瓦盆、花缽等在室內餵養。

牛、豬、馬、雞的糞便和垃圾、果皮、樹葉等都可養蚯蚓,但必須先經發酵腐熟,使之分解,達到無酸、無臭、無不良氣味。

飼料可用牛糞(或豬糞)70%、渣肥(或青草)20%、雞糞10%, 混合堆積發酵10天,翻拌一次,再經一週,待飼料變成黑褐色,質地鬆散,不粘滯,無惡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豬糞或牛糞單獨堆積發酵。

初次飼養時, 先在飼養容器內放上10~30釐米厚的基料(即發酵腐熟的蚯蚓飼料),然後在飼養容器的一邊,自上而下挖去寬3~6釐米的基料,在此處加入取自地下33釐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帶上,灑些水,蚯蚓就會很快鑽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適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帶中生存,只在覓食時才把頭伸進基料。若是基料適合蚯蚓要求,蚯蚓就會很快鑽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後,需要喂飼料,一般採用塊狀料投喂法。加料時,先把飼料面上的陳舊料連同蚯蚓向飼養面的一方堆攏,然後在空白麪上加發酵好的飼料。經過1~2天,陳舊料堆內蚯蚓紛紛進入新鮮飼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舊飼料( 蚓糞),蚯蚓和卵就這樣分開了、陳舊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後另行孵化。

怎樣防治蚯蚓常見病害

蚯蚓的病害,國內外所報道的資料均不多,現根據天津市寧河縣蚯蚓購銷養殖場賈立明在十多年飼養管理中所發生的病害現象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癱瘓,背也排出或草色體液,成堆死亡, 這是新加的飼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氣。應迅速減薄料牀,排除有毒飼料,鈎鬆料牀,加入蚯蚓糞吸附毒氣,讓蚯蚓潛到底層休整,以期慢慢適應。

(2)蚯蚓體出現局部枯焦,一端萎縮或一端腫脹而死亡,未死的蚯蚓拒食, 有悚悚顫慄的懼怕之感,明顯出現消瘦,這是由於加料方法不當而形成的蛋白質中毒症。發現問題後,要清理不適合的飼料,加噴清水,疏鬆料牀以期解毒。

(3)飼料中含有大量的澱粉、碳化水合物,或含鹽分過高, 經細菌作用容易引起酸化,引起蚯蚓胃酸過多症,使全身出現痙孿狀結節,環帶紅腫,身體變粗變短,全身分泌液增多,在養殖牀轉圈爬行,或鑽到牀底不吃不動,最後全身變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還出現體節斷裂現象。防治辦法是掀開覆蓋物,讓蚓牀通氣,噴灑蘇打水、石膏粉進行中和。

(4)蚓牀濕度太大,飼料pH值過高,則會使蚯蚓體水腫膨大、發呆、 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體液,滯食而死。甚至引起蚓繭破裂,或使新產下的蚓繭兩頭不能收口而染菌黴爛。碰到這種情況可採取開溝瀝水方法,將爬到表層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裏,在原飼料中加過磷酸鈣粉或醋渣、酒精渣打中和,過一段時間再用。

怎樣人工養殖太湖紅蚯蚓

太湖紅蚯蚓是由日本赤子愛蚯蚓,經長期改良而定名。一般體長50~70毫米,直徑3~6毫米,稀養體長90~150毫米。體表剛毛細而密,體色紫紅, 並隨飼料、水分、光照等條件的改變有深淺色的變化。它的特點是“三喜三怕”;喜温、喜濕、喜空氣,怕震動、怕觸動、怕光。優點是體腔厚、肉多、壽命長、易飼養、適應性強、繁殖率高。其幹體含粗蛋白66.3%、脂肪7.9%,碳水化合物14.2%, 氨基酸齊全。並含維生素B,錳和鐵等微量元素,鐵的含量是魚粉的14倍。

(一)場地選擇與放養。場地要選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處。可利用農村房前屋後空閒地或林間隙地。養殖面積較大可安裝自來水、潛水泵或自動噴水器。蚯蚓養殖牀寬度因地制宜,一般為5米寬,中間走道留70~80釐米。 如果用板車將畜類運入蚓牀,則寬度相應增加。走道兩邊蚓牀,各寬1.5~2米,牀高20釐米左右,長度不限。兩側開溝利於排水。事先交久存自然發酵的畜類(最好用通氣性好的牛糞,豬糞亦可),以條形施放20~30釐米寬。留空域10~15釐米和蚯蚓種。在放養蚓種前要用水澆透蚓牀面,每平方米放養蚓種2公斤,放好蚯蚓種後, 在上面加蓋稻草簾起保濕通氣防暑防凍作用。還要補澆些水,以利行動慢的蚯蚓鑽入。

(二)蚯蚓飼養管理要點。(1)通氣:適時添料,添料時按梅花形放置, 空隙要留6~8釐米,雷雨期間可保太平。(2)保濕:蚓牀要經常灑水保持濕潤。 掌握蚓牀基料含水份在30~50%之間的標準(手捏蚓糞指縫有滴水約含水40%)。夏季每天下午澆水1次,涼爽期3~5天澆水1次,低温期10~20天澆1次水。(3)繁殖:在平均氣温20℃時,性成熟蚯蚓交配7天便能產卵,經19天卵化出幼蚓,生長38 天便能繁殖。全生育期60天左右。因此,要勤添蚯蚓最喜食的牛糞等餌料,促使其多吃食,生長快、產卵多,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4)採集:適時採集成蚓, 保持蚯蚓的合理密度,做好繁殖基礎。(5)防天敵:為防止蚯蚓天敵的危害, 可在蚓牀周圍欄上密網。並在網外每70釐米放置一包“三面包好一面敞開”的螞蟻藥,使藥味慢慢散出。

養殖蚯蚓用具較少,主要的保温設備。

怎樣飼養管理蚯蚓

在蚯蚓的生活環境中,必須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如在室內養殖應常開門窗,要求飼料通氣性良好,以保證蚯蚓新陳代謝旺盛。

蚯蚓愛吃細、爛、濕的飼料,加之它依靠皮膚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因而水分的供應特別重要。飼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為宜,用手擠壓上層料,指縫間應有滴水,底層要求積水1~2釐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別澆水一次,冬天每3~5天澆水一次,並在飼料面上加蓋稻草保温保濕。

飼料的酸鹼度,應控制在pH5.5~7.8。過酸的環境會導致蚯蚓逃逸或死亡。飼料切忌混入人糞尿、化肥和農藥等有害物質。

要注意防毒、防害、定期清除蚓糞。

一般説來、蚯蚓的活動温度為5~30℃,10℃以下活動遲鈍,5℃以下處於休眠狀態,0℃以下會凍死。因此,冬季應注意升温、保温。室內養蚯蚓, 冬季要堵嚴門窗,防止漏氣散温。還可採用火爐、火牆、暖氣等升温措施。露天養蚯蚓,冬季可採用移入地窖、加厚養殖層、利用發酵物生熱等措施來解決升温、保温問題。將蚯蚓移入地窖養殖,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將養殖層加厚到40~50釐米,飼料上面覆蓋雜草,上面再蓋塑料薄膜,也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增温措施。利用發酵物生熱的做法,是在養殖牀底鋪一層20釐米厚的新鮮馬糞,也可以摻部分新鮮雞糞,糞的含量在50%左右,踏實後上面鋪一層塑料膜,塑料膜上面放蚯蚓和餌料. 養殖蚯蚓技術

怎樣選擇場地、備制蚯蚓飼料

蚯蚓性喜陰濕安靜。養殖場應選擇在背陰、潮濕和安靜的地方。要求飼養場所便於防暑、保温、排水良好、通風、避光、無敵害。也可利用舊木箱、瓦盆、花缽等在室內餵養。

牛、豬、馬、雞的糞便和垃圾、果皮、樹葉等都可養蚯蚓,但必須先經發酵腐熟,使之分解,達到無酸、無臭、無不良氣味。

飼料可用牛糞(或豬糞)70%、渣肥(或青草)20%、雞糞10%, 混合堆積發酵10天,翻拌一次,再經一週,待飼料變成黑褐色,質地鬆散,不粘滯,無惡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豬糞或牛糞單獨堆積發酵。

初次飼養時, 先在飼養容器內放上10~30釐米厚的基料(即發酵腐熟的蚯蚓飼料),然後在飼養容器的一邊,自上而下挖去寬3~6釐米的基料,在此處加入取自地下33釐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帶上,灑些水,蚯蚓就會很快鑽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適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帶中生存,只在覓食時才把頭伸進基料。若是基料適合蚯蚓要求,蚯蚓就會很快鑽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後,需要喂飼料,一般採用塊狀料投喂法。加料時,先把飼料面上的陳舊料連同蚯蚓向飼養面的一方堆攏,然後在空白麪上加發酵好的飼料。經過1~2天,陳舊料堆內蚯蚓紛紛進入新鮮飼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舊飼料( 蚓糞),蚯蚓和卵就這樣分開了、陳舊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後另行孵化。

怎樣防治蚯蚓常見病害

蚯蚓的病害,國內外所報道的資料均不多,現根據天津市寧河縣蚯蚓購銷養殖場賈立明在十多年飼養管理中所發生的病害現象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癱瘓,背也排出或草色體液,成堆死亡, 這是新加的飼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氣。應迅速減薄料牀,排除有毒飼料,鈎鬆料牀,加入蚯蚓糞吸附毒氣,讓蚯蚓潛到底層休整,以期慢慢適應。

(2)蚯蚓體出現局部枯焦,一端萎縮或一端腫脹而死亡,未死的蚯蚓拒食, 有悚悚顫慄的懼怕之感,明顯出現消瘦,這是由於加料方法不當而形成的蛋白質中毒症。發現問題後,要清理不適合的飼料,加噴清水,疏鬆料牀以期解毒。

(3)飼料中含有大量的澱粉、碳化水合物,或含鹽分過高, 經細菌作用容易引起酸化,引起蚯蚓胃酸過多症,使全身出現痙孿狀結節,環帶紅腫,身體變粗變短,全身分泌液增多,在養殖牀轉圈爬行,或鑽到牀底不吃不動,最後全身變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還出現體節斷裂現象。防治辦法是掀開覆蓋物,讓蚓牀通氣,噴灑蘇打水、石膏粉進行中和。

(4)蚓牀濕度太大,飼料pH值過高,則會使蚯蚓體水腫膨大、發呆、 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體液,滯食而死。甚至引起蚓繭破裂,或使新產下的蚓繭兩頭不能收口而染菌黴爛。碰到這種情況可採取開溝瀝水方法,將爬到表層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裏,在原飼料中加過磷酸鈣粉或醋渣、酒精渣打中和,過一段時間再用。

怎樣人工養殖太湖紅蚯蚓

太湖紅蚯蚓是由日本赤子愛蚯蚓,經長期改良而定名。一般體長50~70毫米,直徑3~6毫米,稀養體長90~150毫米。體表剛毛細而密,體色紫紅, 並隨飼料、水分、光照等條件的改變有深淺色的變化。它的特點是“三喜三怕”;喜温、喜濕、喜空氣,怕震動、怕觸動、怕光。優點是體腔厚、肉多、壽命長、易飼養、適應性強、繁殖率高。其幹體含粗蛋白66.3%、脂肪7.9%,碳水化合物14.2%, 氨基酸齊全。並含維生素B,錳和鐵等微量元素,鐵的含量是魚粉的14倍。

(一)場地選擇與放養。場地要選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處。可利用農村房前屋後空閒地或林間隙地。養殖面積較大可安裝自來水、潛水泵或自動噴水器。蚯蚓養殖牀寬度因地制宜,一般為5米寬,中間走道留70~80釐米。 如果用板車將畜類運入蚓牀,則寬度相應增加。走道兩邊蚓牀,各寬1.5~2米,牀高20釐米左右,長度不限。兩側開溝利於排水。事先交久存自然發酵的畜類(最好用通氣性好的牛糞,豬糞亦可),以條形施放20~30釐米寬。留空域10~15釐米和蚯蚓種。在放養蚓種前要用水澆透蚓牀面,每平方米放養蚓種2公斤,放好蚯蚓種後, 在上面加蓋稻草簾起保濕通氣防暑防凍作用。還要補澆些水,以利行動慢的蚯蚓鑽入。

(二)蚯蚓飼養管理要點。(1)通氣:適時添料,添料時按梅花形放置, 空隙要留6~8釐米,雷雨期間可保太平。(2)保濕:蚓牀要經常灑水保持濕潤。 掌握蚓牀基料含水份在30~50%之間的標準(手捏蚓糞指縫有滴水約含水40%)。夏季每天下午澆水1次,涼爽期3~5天澆水1次,低温期10~20天澆1次水。(3)繁殖:在平均氣温20℃時,性成熟蚯蚓交配7天便能產卵,經19天卵化出幼蚓,生長38 天便能繁殖。全生育期60天左右。因此,要勤添蚯蚓最喜食的牛糞等餌料,促使其多吃食,生長快、產卵多,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4)採集:適時採集成蚓, 保持蚯蚓的合理密度,做好繁殖基礎。(5)防天敵:為防止蚯蚓天敵的危害, 可在蚓牀周圍欄上密網。並在網外每70釐米放置一包“三面包好一面敞開”的螞蟻藥,使藥味慢慢散出。

養蚯引需要陽光嗎?

不需要。

蚯蚓都是喜陰的,只要食物充足,不需要陽光就可以養殖。

我想在室外飼養蚯蚓,要做些什麼飼養準備?

百來的,不知道能否有幫助

人工飼養蚯蚓的方法很多,飼養方法要根據飼養目的和飼養條件而定。下面介紹一些適於中、小規模飼養蚯蚓的方法。

一、盆養法

利用花盆、塑料盆及其它廢舊陶瓷器進行飼養。此法適於室內進行試驗研究的小規模飼養,因為此法飼養簡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飼養條件易於控制,試驗數據也容易測定。但是由於盆的體積小,不能多養,因此難於在生產上應用。

盆養蚯蚓時,裝入的飼料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約100~200條為宜。由於盆體小、盆內濕度和温度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如飼料易於乾燥,温度高低變化明顯。因此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同時經常噴水,以保持盆內飼料的適宜濕度。或隨着外界氣温的高低經常移動放盆的位置,以調節盆內的温度。此外,盆養的飼養時間不宜太長,多以30~60天為宜。

二、箱筐飼養法

這是最常用的飼養方法之一。箱筐的製作材料可以是木材,也可以是竹、荊條、藤條、塑料等,飼養箱長、寬、高的規格有下列幾種:60釐米×30釐米×20釐米,60釐米×40釐米×20釐米,60釐米×50釐米×20釐米,60釐米×20釐米×30釐米,60釐米×40釐米×30釐米。每個箱筐的底部和側面要有排水和通氣小孔,孔的大小以直徑0.7~1.2釐米為好,這樣既可通氣排水,蚯蚓又不會爬走。整個箱的小孔面積可佔箱底或箱側面積的20%~30%。兩側還要有對稱的拉手把柄,便於手提操作。箱內飼料的堆放高度約為16釐米,裝料太多,易使箱內通氣不良;裝料太少,飼料易於乾燥,影響蚯蚓的生長繁殖。每箱蚯蚓的投入量約5000~10000條。飼養規模較大時,可將箱層疊起,成為立體箱式飼養,但不能疊得太高,一般以4~5層為宜。

這種飼養方法佔地面積少,使用人力少,管理也方便,生產效率也較高。但是,木製、竹製的箱筐容易受濕腐爛,故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塑料來製作,這樣不但耐用而且規格一致,還利於提高飼養效果。

三、池養法

國內飼養蚯蚓多采用這種方法,建池養蚯蚓適用於室內外飼養,飼養池用紅磚砌成長50釐米、寬50釐米、高15釐米的池。池內外壁不抹水泥或石灰,以保持通氣。池底可用水泥地板,也可用泥地面,但要打實剷平。每個池的四角底部留一個小口,以滲出過多的水分,洞口要用塑料網或鐵絲網蓋住,以防蚯蚓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動物入內為害蚯蚓。如果投入的蚯蚓量不大時,可把池分隔成若干個小池,這樣不但便於飼養管理,而且還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室內建池飼養可以選擇舊豬房、雞舍,其室內必須保持陰暗和潮濕,光線不宜過強,但要通風良好以免影響蚯蚓的生長繁殖。

四、土溝飼養法

在養魚、養鼈、養青蛙等飼養場內或周圍,選擇背光、潮濕、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寬60釐米、深40釐米、長1米的溝,在其周圍築起高出地面20釐米土埂,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再將溝底和四周溝壁打實後,放入高30釐米的飼料,再放入蚯蚓3000~5000條,最後在飼料上面鋪上一層雜草,再蓋上塑料薄膜,以防日曬雨淋。放進蚯蚓後,要定期噴水保濕,溝內飼料吃完後要及時補充,並且要定期採收蚯蚓。這種方法投資少,收效大,適於供給家禽、魚、鼈、青蛙的動物性飼料。

另外,在甘薯、白菜、玉米等作物的農田中,都可以飼養蚯蚓。

五、垃圾飼養法

利用垃圾飼養蚯蚓,既可以處理生活垃圾,又可以收穫蚯蚓和得到蚓糞,這種方法在日本、美國和我國台灣已被廣泛應用,收效很大。

飼養蚯蚓的垃圾要經過處理,先將垃圾進行篩選,去除對蚯蚓生長繁殖有害的金屬、塑料、玻璃、石頭雜木等,把分離出來的有機物進行堆漚發酵,最後將發酵腐熟後的垃圾作為飼料,放入溝內、池內用來飼養蚯蚓。

養殖蚯蚓有哪十種方法(蚯蚓的養殖技術和方法)

養殖蚯蚓的方法很多,按照養殖的容器和場地分下列幾種。

(1)盆養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社員家庭,城市居民或進行有關科學研究的小規模養殖。可採用花盆、缸盆和其它廢舊陶器進行養殖。這種養殖方法簡便,容易管理,搬動方便,温濕度便於控制。由於器皿、盆、罐的容積有限,一般只適宜養殖一些體型較小、不易逃跑的蚯蚓種類,如赤子愛勝蚓、紅色愛勝蚓、背暗異脣蚓等。一般每盆可養殖不同種類的蚯蚓一條到幾十條,飼料一般不要超過盆深的四分之三。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可將盆底浸於3釐米深的水中(盆底應有滲水孔),或經常囔水,以保持盆內土壤和飼料有適當的濕度。

(2)箱筐養殖法。養殖箱筐利用包裝箱,廢舊木材、竹、柳條、荊條、藤條等製作。杉木、芳香性針葉木料和含單寧酸、樹脂液的木材對蚯蚓有害,不宜做養殖箱。含鉛的油漆或油酚桶也不能作飼育箱。箱筐的大小和形狀可根據需要製作,但每個箱筐的面積最好不要超過1平方米,這樣便於移動和管理。

養殖箱一般有下列幾種規格;長、寬、高為50.8×36.5

養殖規模較大時,可將養殖箱重疊起來養殖,這樣就變成了立體箱式養殖。如果還擬擴大規模,可採用室內多層牀養殖,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增加飼養量、便於管理,適用於_專業化常年養殖。牀體結構可用角鐵焊接或竹木搭架。養殖箱放在牀上。牀體一般4-5層為宜。牀間設有作業道,寬1.5米左右。屋頂開設排氣筒一個,便於室內氣體交換。室中間安裝電燈,用作照明。此外,這種大規模立體式箱養法,室內還應備有温濕度表,噴霧器(噴水加濕用)、碘鎢燈、竹夾子、鉛絲網(孔眼4平方毫米)、四齒叉等用具。

箱養的養殖密度,一般最好每平方米5000-10000條蚯蚓。飼料層上覆蓋一層乙烯塑料薄膜,以減少水分蒸發。當冬季寒冷季節,室外温降到-1℃時,要及時啟用加温裝置,使室內温度升到18℃左右,並保持相對穩定。室內的氣門每天可開2-3次,以保持空氣清潔。夏季氣候炎熱,要全部打開氣門,經常用涼水噴灑飼料層和地面,達到降温保濕的目的。隨着蚯蚓的生長,要適當減少蚯蚓的養殖密度。

箱筐重疊養殖法的優點是:佔地面積小,使用人力少,便於管理,生產效率比平地養殖要高。缺點是箱筐容易受潮腐爛。

(3)池養法。可在房前,屋側砌長約70釐米、寬50釐米、深30釐米的池子。池內可投入生活垃圾土、紙屑、菜葉、剩飯菜、落葉、雜草、畜禽糞、水產品內臟等廢棄物。池上要注意加蓋,防止蒼蠅、鼠類等入侵。但不能向池內倒肥皂水、鹼水、熱刷鍋水以及濃度很大的鹽水。池內的垃圾經過一段時間發酵腐熟後即可投放蚯蚓種。如果有條件,可以砌兩個池,一個堆積垃圾,一個放養蚯蚓,這樣可以輪換使用,效果較好。

(4)土溝養殖法。挖溝寬1米,深60-80釐米,長度視現場而定。溝底先鋪一層5釐米厚的畜禽糞便,糞上鋪一層5釐米厚的碎草、樹葉或麥秸、秫秸等。然後再蓋一層5釐米厚的泥土,再重複鋪放飼料、土壤,直到填滿土溝為止。最後在表土上覆蓋蘆葦、雜草、秫秸等。每平方米可投放蚯蚓幾十至上千條。根據氣候和濕度情況,可適當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潤。採用這種方法養殖蚯蚓,首先飼料供應要充足。養殖溝還應設置排水和供水的地方。第一次採收可在放養60天左右進行,以後可每月採收一次。為了保證均衡生產,可以分溝、分段養殖和採收。

(5)肥堆養殖法。這種養殖方法多用來誘集野生蚯蚓,也可投放種蚯蚓進行養殖。具體方法是:取農家肥料50%,土壤50%,兩者混合或分層(肥料和土壤各為10釐米厚,交替堆放),堆成1-2米寬、0.5米高、長度不限的肥堆。一般在堆放24小時後,每平方米大約可誘集蚯蚓幾十至幾百條。並且,這種方法養殖蚯蚓增重快。在4-10月間比較適合在室外用此法養殖。

(6)園林、大田養殖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養殖面積大,可以就近利用園林,大田作物的落葉、枯根、雜草和農家肥料等有機物,還可以充分利用園林、大田作物自然遮陰的小氣候條件,很適於蚯蚓的生長繁殖。

具體方法是:開春以後,在果樹或其它林木,花卉行間開溝。溝的寬度要看林木行距和飼料的多少而定,溝的深度也要看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乾濕良情況而定。然後在溝內鋪放飼料,投入蚯蚓種,覆土填平。此外還應經常保持溝內飼料的濕度。大田養殖,可結合作物栽培同時進行。在一般情況下,栽培多年生作物的農田比一年生作物的農田更適於放養蚯蚓。

(7)地面温室循環養殖法。可利用水生飼料水花生、水浮蓮、水葫蘆的越冬暖棚,或甘薯育秧的温室養殖蚯蚓。具體方法是。選擇避風、向陽的高地、平地修建越冬暖棚,或挖坑建暖棚,長10米、寬2米、深0.7米。棚的前牆高出地面0.3米,後牆高出地面1.5米。在棚內的兩側設養殖牀,寬度各為0.8米。在牀底先鋪一層約l0釐米厚的飼料,再鋪一層同樣厚的土壤,這樣互相重疊鋪料,直到與地表平齊。在兩牀留0.4米的走道,堆積生馬糞、牛糞等發酵物。在養殖牀中可種植千薯、蠶豆等越冬作物,並放養蚯蚓。在温室兩側開有通氣孔,向陽面可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其上安設防風裝置。在冬季夜晚需加蓋草簾或葦簾。其温牀外邊四周約1米處挖好排水溝,在東側留一小門,供養殖者出入。一般在晴天上午8時左右掀起草簾讓陽光射入牀面。當室温過高時,可打開通氣孔散熱。下午3時左右,再蓋好草簾。如遇風雪陰雨天,則不必掀開草簾,也不必再打開通氣孔。這樣温室可達到10℃以上,養殖牀的温度可在12-18℃以上,晴天中午最高室温可達22℃。這種養殖方法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8)半地下温室養殖法。在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寒冷,為了用較低的成本維持冬季的蚯蚓養殖工作,可採用半地下温室或人防工事養殖法。温室的向陽面為雙層塑料,其它為磚木或石木結構。在室內發酵池內堆積馬糞或其它禽糞便、秫秸等物,藉助其發酵熱和地温、太陽能等提供的熱量。在北方寒冷季節,室內氣温最高可達到35℃左右,最低為-5℃,養殖箱或池內的温度最高為18℃,最低4℃,平均温度為9.2℃。放養象大平二號或北星二號的赤子愛勝蚓、紅色愛勝蚓均可安全越冬,並有較弱的繁殖能力。

(9)塑料大棚養殖法。這與一般冬季種植蔬菜的塑料大棚相似,棚內設養殖牀。棚體結構和大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需用的型號有25、30、50型和越冬型幾種。例如30型塑料大棚,長30米,跨度為6米,最高點不宜超過2米。棚內兩側各有2米長的飼育牀,留2米通道。地面可鋪墊水泥或三合土,棚頂呈一弧形,上面覆蓋帶色無毒的塑料薄膜。如想大規模養殖時,可將相同型號的塑料棚並連在一起,這樣既可節省人力,又便於管理。一般8節並排的塑料棚只需兩個人管理即可。據計算,30型塑料棚8個,可月產成蚓約20噸,蚓糞10噸。但在冬季需要採取保温措施,或將飼料層加厚到40-50釐米,並且將飼料變為平槽堆放。

(10)露天養殖法。養殖牀的建造,首先要考慮到操作和管理方便,目前多采用簡易飼養牀養殖。牀緣可用磚砌或土壘,四周應注意排水,牀上要建遮陰棚。在飼養牀四周先留出投料、分料、清糞和收穫蚯蚓時需要的空場地。露天養殖只能在春、夏、秋天氣暖和時進行,冬季則要將蚯蚓移入室內越冬。

蚯蚓如何養殖方法

一、 蚯蚓的生活習性

1、 喜温:15℃-25℃為最佳温度,為了創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蓋塑料布, 夏季蓋稻草,多灑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北京地區10月25日扣棚,蓋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這樣蚯蚓生長到12月20日,以後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處於休眠,從2月氣,防止因温度過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時揭開10日以後,逐漸轉入最佳温度,這時要特別注意高温天塑料布。這時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開,早晚及時蓋好,並要及時澆水保濕,這樣從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長的春季產卵高峯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澆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後至逐漸進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產卵高峯期。

2、喜濕、怕幹:蚯蚓體內含水量80%左右,要求餌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縫滴水為準),所以要求養殖牀含水量在60%以上,這樣每天或隔1-2天,必須澆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澆透和下層料接上,澆水時間為冬季中午澆,夏季晚上澆,春秋季節可白天澆。

3、喜暗、怕光:蚯蚓晝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見活動覓食,養殖牀要蓋稻草,保持濕潤、 遮光。

4、喜空氣、喜靜,疏鬆餌料有利蚯蚓生長,我們多年經驗是投料前將牀翻支一遍(大 約20公分厚)增加透氣。這一點很重要,多年來,我們發現牀土底層,蚯蚓數量很少,但餌料還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氣,這樣對蚯蚓生長不利。

二、 養殖方法

1、養殖品種: 赤子愛勝蚓,從日本引入的"大平二號"特點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適於一年四季生產,蚓體、蚓糞產量高。

2、 養殖方式: 建場十年,我們一直堅持露天堆肥養殖,我認為,此法低成本,是大規模 生產蚯蚓產品的最佳方法,不須任何投資設備,利用一切空閒地,只要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釐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我們從幾平方米開始飼養,一直到現在,二百多畝地擴繁都用此法,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牀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牀都有新餌料。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幹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長

1、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温度 濕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長(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長期: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另外,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係。儘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濕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4、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羣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

5、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四、飼養管理

1、 餌料的投喂:及時餵給蚯蚓充足的餌料,是保證蚯蚓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將餌料採用 堆塊上投法,厚度為10釐米,不要將牀面蓋滿,不求平整,以便分離蚯蚓。

2、 蚯蚓養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採用加厚養殖牀到40-50釐米,餌料上蓋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濕,夏季力爭每天澆一次水降温。分期飼養:可分成種子羣、繁殖羣、生產羣,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上料前先翻牀,每次給料厚度為10釐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適時採收:夏季每月採收一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一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輪換更新:種蚓要每年更新一次,養殖牀每年換一次,以保蚓羣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發展而造成種羣衰退

3、 餌料:最好是牛糞、豬糞、馬糞、羊糞、兔糞,豬、羊、兔糞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採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採集法。在養殖牀發現蚯蚓,密度達到2-3萬條/平方米,80%個 體達到0.3克以上,是最佳採收時間。採收時,提取前24小時前澆足水,不可過幹過濕,然後將養殖牀上面10釐米餌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點,逐層扒開,將餌料扒淨,最後,使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集目的。

露天養殖蚯蚓牀10釐米夠嗎?

您好,由於自然環境的複雜多變,10釐米厚度在露天環境下,蚯蚓牀温度會隨自然環境多變。

其次10釐米對於控制濕度也變得相當困難,為養殖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故不推薦養殖牀太薄。

我計劃在露天養一畝左右面積的蚯蚓,請問養殖過程中要防止松鼠偷蚯蚓吃嗎?

你沒搞錯吧,松鼠是不吃的,露天是不可能的,一下雨蚯蚓就跑光了追問夏天有防曬防雨措施,養殖層20釐米以內,精料飼養,地點福建福州市效區,最擔心大量松鼠偷蚯蚓,沒辦法防範。

追答松鼠不吃葷的,你得提防老鼠

TAG標籤:蚯蚓 廣東 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