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共其乏困通假字

共其乏困通假字

通假字。(1)共其乏困____(2)失其所與,不知____:

故答案為:(1)共:通“供”,供給。(2)知:通“智”,明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燭之武退秦師的通假字

燭之武退秦師的通假字:1、為也已(已,同“矣”,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3、秦伯説(説,通“悦”,贊同,高興);4、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5、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知足,滿足)。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餘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譯文

(魯僖公三十年)晉國國王、秦國國王圍攻鄭國,(理由是)因為他對晉國無理,並且(存)有貳心和楚國結交。晉隊駐紮在函陵,秦隊駐紮在氾河南岸。佚狐對鄭國國王説:“國家危險啊,如果派燭武拜見秦國國王,敵軍必然退兵。”(鄭國國王)按照他的話做。(燭武)推辭道:“我在壯年的時候,就非常不如別人;如今老了,沒有能力做事了啊!”(鄭國)國王説:“我不能早點用您,如今緊急的時候才求您,是我的過錯啊。但是鄭國滅亡,(對)您也不利啊。”(燭武)答應了他。

夜晚用繩子吊下燭武出城。(燭武)拜見秦王説道:“秦、晉圍鄭,鄭國當然知道(自己)要滅亡啦。如果滅鄭國有利於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越過(晉)國來(佔有)邊遠(的鄭國),您知道那樣很難嗎,值得陪鄰國來滅鄭嗎?鄰國實力的加強,(就是)您的實力的削弱啊。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鄭國讓我們盡東路上的主人,往來的使者,睏乏時提供休息的地方,對您也就沒什麼害處啊。而且您曾經賜予晉國(糧食),(晉國)許諾給您焦、瑕兩邑,(但他們)早上(渡過黃河)上岸晚上就設置築城牆的板(修築城牆以防您要那兩邑),這是您知道的啊。晉國,哪裏有知足的啊?既然已經東邊佔領了鄭國,(便)又想肆意侵佔它的西邊。如果不攫取秦國(的國土),將取誰的呢?損傷秦來讓晉獲利,還請您想想它。”秦國國王很高興,跟鄭國人結盟。派杞子、逢孫、揚孫駐防(氾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隊)回國。

(晉國的)子犯請求攻擊秦國(軍隊)。晉國國王説:“不可。沒有這人(秦王)的力量(幫助)不會又現在的局勢。借用它的力量卻又傷害他,不仁義;失去相好(的盟友),不智;用(和秦的)戰亂換(和秦的)一致,(就)不強了。我們回國吧。”(晉)也(撤兵)離去了。

作者簡介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姜姓,左氏,名明,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師尚父姜子牙二十一世孫,魯國太史丘成之子。

繼承父位,擔任魯國太史,推薦孔子位國相,撰寫《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和《國語》,生動記錄西周和春秋時期的重要史事,詳細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成為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和開山鼻祖,尊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推行儒家思想,反映人民的利益要求。孔子、司馬遷尊為“君子”。

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有哪些

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已,通“矣”;共,通“供”;説,通“悦”;知,通“智”;厭,通“饜”;闕,通“缺”。

通假字

1、為也已(已,通“矣”,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3、秦伯説(説,通“悦”,贊同,高興)

4、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5、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知足,滿足)

6、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通“缺”,侵損)

燭之武退秦師概括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述的是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鬥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藉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讚歎。全文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説理透徹、邏輯有力。

更多關於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2b2de161610051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通假字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通假字有已、共、説、知、厭。

1、燭之武退秦師的通假字:

為也已(已,同“矣”,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秦伯説(説,通“悦”,贊同,高興);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知足,滿足)。

2、人物形象:

燭之武:志士 深明大義,長期未被重用,卻仍然願意捨身救國,以國家利益為重。勇士:義無返顧出使秦師,兩軍交戰,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堅定的去了。

辯士:機智善辯,身處秦營,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善於抓住對方的性格弱點。一字未提鄭國利益,卻成功説退秦師。 

佚之狐:伯樂。為人誠懇,無嫉妒之心,善於發現人才,以國家為重。鄭伯:不善於用人,但虛心納柬,勇於改正錯誤,是一個好國君。秦伯:有猜忌之心,以利益為重。

左丘明簡介:

左丘明,生卒年不詳,一説複姓左丘,名明;一説單姓左,名丘明。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對左丘明的姓名、時代、籍貫、官職及著作一直有各種不同的説法,尚無定論。

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散文家。 曾任魯國史官,相傳 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

共其乏困通假字意思

答案: 解析: ①共通供、供給。②闕通缺、缺少,損害。③孰通熟,仔細。④郄通谻,疲勞⑤塗通途,道路。⑥知通智,智慧。⑦景通影,影子。⑧倍通背,背叛。⑨受通授,教授。⑩厭通饜滿足。

TAG標籤:通假字 乏困 共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