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我與南懷瑾國學作文800,作文國學南懷謹怎麼寫

1.我與南懷瑾國學作文800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

作文國學南懷謹怎麼寫 我與南懷瑾國學作文800

國學,是我的最愛。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

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説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

“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

愛護小輩;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我感觸特別深刻,是我的最愛,能讓我讀聖賢書,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學會出事,做有德人;國學,我想到自己。

記得有一次。國學,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你是陽光雨露,一會就來,要視仁德,孝敬父母老師: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知道了,學會做人,關心兄弟姐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説實在的,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尊老愛幼,給了我希望,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説,我正在聚精會神!時間抓得不緊,沐浴我茁壯成長。

“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提升境界。現在: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國學的讀者吧。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學習《弟子規》之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國學。

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與經典通行,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賢為友。”接着又埋頭看電視,你是黑夜中的明燈,你是沙漠中的綠洲,使自己不斷改善。

國學,這是多麼不應該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立君子品,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因為自己平日裏的一些舉動國學,給了我光明。

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不要讓體育精神迷失在金牌中 謝雨當一朵白雲橫亙山谷,許多歸來的鳥兒會感到無所適從,找不到航向。

這是因為鳥兒們的心迷失在了這迷濛的雲霧之中。同樣地,當象徵榮譽、名利、前途的金牌佇立在體育領地的中央,許多運動員及教練也將無可避免地被金牌閃耀的巨大光芒所矇蔽,迷失了純粹地去追求體育精神的本心。

猶如“高考”仍被視為教育的指揮棒一般“金牌”在體育領域也擁有絕對重量的話語權。中華民族故事以“成者王,敗者寇”為價值取向,這一狹隘的評價成功與失敗的準則延伸到體育領域就催生出所謂的“金牌”情緒。

冠軍接受到鮮花、掌聲,頻繁地在大眾面前露面的機會,名與利;而失敗者,其實大多數時候並不能如此稱呼,可能他們離成功僅差0.01秒屈居亞軍,但由此享受的待遇卻截然相反,鏡頭並不會給太多機會讓你眼含淚水錶達愧恨。當中國羽毛球隊在倫敦奧運會上因消極比賽而被取消比賽資格,當吳景彪因僅取得一枚銀牌面向鏡頭髮出悔恨的怒吼並立連鞠幾躬道歉,當媒體大肆渲染“痛失金牌”之類的遺憾情緒之時,人文關懷日益濃郁的中國社會終於開始覺醒:不!這樣的金牌不是我們要的!我們的競技體育目的是追求人類“更高,更快,更強”夢想。

對於個人來説,體育室提高個人素質的活動,不僅如此,人們在參與體育的過程會感受到競技中的快感和成就感;而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體育更彰顯一種精神,一種為追求夢想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種不怕苦不怕累為國爭光的精神,一種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平等友愛的精神。我們不能讓僅為一種獎賞形式的金牌迷失了我們的心,讓體育精神泯滅於此。

金牌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綜合國力,但依我之見,一個將體育精神看得高於金牌的國家才能真正贏得世界尊重!所幸我們可見當今中國已漸趨理性,對金牌的狂熱似已慢慢回到正常軌道。以前曾被抱以極大期望奪取奧運首金的杜麗在比賽中發揮失常之時,網上可見一片罵聲,巨大的壓力讓杜麗不堪重負。

而倫敦奧運會上當劉翔如離弦之箭出發,人們激動興奮“非人”迴歸之聲,劉翔倒地,希望破碎,人們卻開始學會給予他寬容與理解,我們看到了一個們組在競技體育面前的温情一面,。這才是中國人應有的文明素質,這才是運動員應該追求的體育精神。

雲霧終將消散,希望佇立着的“金牌至上”觀也將失去立足之地,下一次奧運會上國旗升起,國歌奏響之時,我們的感動應源於體育精神而非金牌。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由材料引出寫作範圍的作文題,這道作文題的寫作範圍非常寬泛,只要立足“白雲”“歸鳥迷航”進行思考,理清“白雲”與“歸鳥迷航”的關係,對應具體社會生活,找到“感悟”點,就能確定可寫的範圍和具體內容了。

當然,我們不能把關注點放在鳥身上,詩句顯然是借鳥説理,以鳥喻人。“白雲”顯然不只是指自然中的雲彩,也指生活中像雲彩一樣迷人的事物。

“白雲”不是“烏雲”,不是讓人感到壓抑的東西,而應該是能迷人的東西。藍天白雲是賞心悦目之景,所以才會有“迷”的魔力。

“歸鳥”遇“白雲”而迷航,是“歸鳥”迷上了“白雲”,不知回家了,不是“歸鳥”被“白雲”威脅、阻礙,回不了家。所以,把“白雲”理解為困難、挫折、惡勢力等顯然是不恰當的。

“迷航”顯然也不只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更主要的應是忘了回家或不想回家了。根據“歸鳥”因“白雲”而“迷航”,可提煉出我們(人類)因美好繁華而迷失自己、迷失生活的方向和目的的認識。

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審視我們(人類)的種種行為,就會發現我們是否也有“迷航”。這樣我們就能發現,大到國家建設,小到個人發展,也不乏“盡迷航”。

比如,經濟大發展是一片美麗的“白雲”,可我們只追求這片“白雲”,犧牲了環境,破壞了地球,這不是迷航嗎?我們發展經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破壞了生存環境,到得了“美好生活”這個家嗎?再如,家長為了小孩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小孩上這個班那個班,結果讓小孩本該幸福的童年變成了一場學習的噩夢,“為你好”是一片多迷人的“白雲”,而這片“白雲”卻讓我們“迷了航”,幹出了傷害孩子的愚蠢事情。考進清華北大是莘莘學子心中的“白雲”,卻有不少學子進了清華北大後迷了航,沒有了高中時的奮鬥精神,用四年美好的青春年華庸庸碌碌混一張名牌大學文憑。

一張名牌大學文憑是一片美麗的“白雲”,可就業時,卻讓一些青年高不成低不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名、利、權、色,出眾的才華,其他各種優越的東西,都是橫在眼前的“白雲”,都會讓人在其中迷失。

作文要解決的重點:一個是對材料的理解,要提高閲讀理解材料的能力;一個是鮮明高遠的立意,要注重每篇文章的立意;一個是文章的整體結構,行文前,頭腦中一定要有全文的基本框架;一個是具體時新充滿生活氣息的材料;還有一個正確順暢的語言表達。

3.我與南懷瑾國學怎麼寫

做學問要踏實。南懷瑾是國學大師,如果你不去研究南師的言行,還有南師的講座,是不會了解南師的。

南師為人風趣幽默,而且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不僅在文學上有極大的造詣,更在佛學上也有極其深厚的功底。

為佛學的發展也做出了極大的緝工光繼叱荒癸維含哩貢獻!

無論走到哪裏,都受人尊敬。就算是美國中情局對南師也是極為禮遇。

反正在那個時代,很多東西,你要去研究。至少要讀南師的著作。

當然,網上是有這類似的文章的。我與未謀面的南師。好像是這個名字,忘記了,你可以搜搜看。

我們做學問,一定要腳踏實地!

4.國學作文怎麼寫

15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 -- 王財貴博士北師大講座 我再舉一個例子,讓大家更加的捶胸頓足,回家好好反省,好好把握。

有一個在八年前我剛推廣的時候,就來聽我演講。這個人是學西洋、學牙醫的。

一輩子都只讀西洋的東西,但他聽了之後,他自己覺得:小孩子要讀,我也要讀。我要有一套大人讀書的方法。

大人也可以讀經,憑什麼?大人讀經,把你的心理年齡降低跟兒童一樣。就是當你要讀這些書的時候,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你就這樣念,千萬不要想了解,你要想了解,你心煩氣燥,你就讀不下去了。

你一遍一遍的讀,再一遍一遍的讀。他從那時就開始讀《論語》,後來他結婚了,他叫他太太也來聽我演講。

他們兩夫妻,每天早晨起來,先做功課:讀半個小時《論語》,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然後他的太太懷孕了,照常這樣讀。

這個胎兒就在肚子裏面聽十個月的《論語》。出生以後,相貌不凡,而且非常好帶,幾乎不費父母任何的煩惱。

晚上從來不會哭,不是笨到不會哭,而是聰明得不需要哭。十個月的《論語》教育嘛。

出生以後,父母親照樣讀《論語》,這個嬰兒就在旁邊聽。我剛才講過,醒着可以,睡着也沒關係,反正照聽《論語》。

等到這個孩子,一週歲會講話的時候,他就會背《論語》了。1歲半就認識很多字,2歲就開始讀書,讀自己的書,讀那些幼稚園的書。

我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我反正這樣講,我講過這話以後,我什麼時候與你見面呢?你什麼時候告訴我呢?那個人也是一樣。我什麼也都不知道,等到經過七年多,這小孩子5歲半了。

他又見到我,他説:“我的小孩子使我很煩惱,因為他太喜歡讀書了。”他現在讀什麼呢?讀世界名著。

5歲半,字太小,父親不讓他讀。他就偷偷地讀書,所以這個孩子讀書的時候很緊張,聽到父親的腳步聲,就把書藏在牀下,説:“我在玩。”

他爸爸説:“玩好,你趕快玩。”。

各位,如果天下的家庭,都是如此,我告訴你呀,天下太平了。 現在我們台灣的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

他在煩惱我們的國民不喜歡讀書,煩惱我們的孩子不讀書,煩惱我們的青少年只喜歡玩。他知道閲讀習慣要從小學開始,所以他拼命在提倡兒童閲讀教育。

我就告訴大家,看誰能夠去傳話:“你不要再提倡了,你用我的方法,你連禁止都禁止不了。”老師教讀經的時候,小朋友的語文能力一提升,接着他們就看書,越看越喜歡看,理解能力越來越高。

他的知識量,超過老師。他總是喜歡看,下課老師看到全班怎麼都不動?因為他們在看書,下課都在看書,老師很生氣,就説:“我數到三, 17回覆: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 -- 王財貴博士北師大講座 。”

“一!二!三!”大家往外面跑,拿書去外面讀,這一種孩子,老師還窩心嗎?老師還煩惱什麼?這種孩子還要教他數學嗎?還要教他自然嗎?還要教他社會嗎?還要教他語文嗎?老師根本不要教書了! 那你老師做什麼?老師只説孩子往前走,孩子啊,你的前途比我好,孩子你趕快讀經,所以,老師只做一件事:讀經。然後再做一件事,鼓勵他多讀課外書,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人才從此培養成功。

不是再這樣——“寫生字,跟我寫:一筆、一劃、一鈎”,“你給我造詞,你給我造句,你給我作文”……。教造句跟作文是最笨的老師,造句不用教,作文不用教,只要他看一千本書,他就作文給你看,假如他沒有看過一千本書,你作文是白費力氣的,要把握教育的重點,不要再浪費老師的青春了。

5.怎樣寫國學作文五百字

國學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6.讀國學800字作文怎麼寫

題目:《讀國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國學又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學習國學,讓我們領悟其中的精髓,並學以致用.

記得《論語》中有一句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就在幾天前的一個傍晚,我寫完作業在院子裏玩。這時,郵遞員送來了我們家訂的報紙,我拿起報紙跑回家,開始翻看。翻着翻着,我被一則文章吸引住了,文章的大體內容這樣的:一對母子在逛商場出來的時候,母親很不經意的把一個礦泉水瓶扔到了路上,孩子看了看母親説:“媽媽你把那個瓶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吧!”媽媽聽了,不以為然地説扔小瓶子沒事的。”而那個孩子 卻不這麼認為,他跑過去,撿起瓶子扔進了一個離那裏很遠的垃圾箱裏。讀完這篇文章,我合上報紙,思緒萬千:“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一個大人卻沒有。”“五城連創,人人有責”你看,我們的城市美容師――環衞工人,一天天起早貪黑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城市清潔。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她們的勞動,另一方面,城市的衞生也要我們所有人都 來保持。我們都應該有文中孩子那樣的思想品德,要從自我做起,從細節做起,貴在堅持。

《三字經》裏有一句話“香九齡能温席”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黃香九歲裏的冬天,每天晚上都用自己弱小的身體替父親把那冰涼的被褥温暖過來之後,自己才去睡覺。而我們這些新世紀的“小皇帝”們,在家裏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的生活。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想讓別人替自己做,而自己不想動手,更不用説去幫助別人了。學習了黃香温席以後,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做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關心體貼別人,多給別人一點愛,因為愛是信任,愛是承擔,愛是分享,愛是榮耀。

學習國學,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感恩,我愛國學,更愛中華文化。

7.怎樣寫國學經典的作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

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

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裏,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

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

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

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

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8.怎樣寫國學作文五百字

國學“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

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

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

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9.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600字怎麼寫

最近,我們讀了一本書—《國學經典》,從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為先“

在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提倡孝道,”出則孝,入則悌。”孔子認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麼要怎樣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強調孝的關鍵,在於和顏悦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悦色,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品嚐。身為人子“父母在,不遠遊。”孝順父母的思想在《弟子規》及其他國學中均有體現,古人也有很多孝順父母的典範,如:為父温席的黃香,“卧冰求鯉”的王祥。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與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會以先人為楷模,不斷改進自己。

誠—“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思是,世界萬物都以誠為信,為本,不誠者就失去了萬物。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的爸爸是個生意人,一直堅守”以誠為本“的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語重心長得説:”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好處,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財富—誠信。“正因為他的誠信,生意才會做得風生水起,可見誠信於人是多麼的重要了!

《國學經典》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為人為子的道理。我覺得:當今社會經濟越來越快,可人們的人文素質卻每況愈下,讓人擔憂。而正掀起的《國學經典》學習熱潮用又讓國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華民族一定會擁有嶄新的明天!

TAG標籤:國學 南懷瑾 南懷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