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一萬步是去爬山了嗎

一萬步是去爬山了嗎

一萬步不一定是去爬山了,手機上所顯示的1萬步,不同於你真的走了1萬步,畢竟隨着身體重心移動、變化,你會發現步數也會發生變化,甚至有時候,你手機晃動的時候,手機就在走路。

等效步數是一個全新運動概念。利用運動心率與運動強度的關係,可以監測到每個人一整天的運動量。並結合具體的身高體重數據,將每天運動產生的運動量轉換成對應數量的步數,可以更加全面地描述一個人全天的運動量消耗。對比單一的步數或卡路里數據,等效步數更加直觀、可靠,並且可以將任意運動產生的運動量與步數進行等量變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

45000步差不多四十多公里不到五十公里,因為我走過。在北京市區兩天走了50+公里,在天津市區走了七十公里。

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討論。成年人來説,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釐米的長度距離巨多,那如果是10000步,大概也就是6~7萬步一公里那樣。

就以個人一週的步行數據為例,一週累積行走25.1公里,總計步數36970。按照換算(36970/25.1),大概就相當於每公里行走1472步;然後折算回一萬步公里數(10000/1472),大概就是每一萬步行走了6.79公里。

但我們知道的是,每個人的行走方式會有所差異。就好比健走的話距離會更長些,有可能每一萬步能走出7~8公里那樣的距離。況且根據身高步長的差異性,每個人的萬步公里數差距可能也會有所差異。

以上的數據統計來源於運動手環。一般來説手環的計步準確性相對微信步數來説應該是還要精準一些的,手環通過感應加速度配合算法進行計步精準度也更高。在實際體驗中,以手環為基準,每萬步步數統計大概會與微信步數相差一兩千步。

不過手環的計步精準度也是相對而言。事實上你也可以發現,即便是坐着的狀態,通過手臂擺動或甩臂伸腰之類的動作也有可能觸發計步。這樣就好比是步數“作弊”的説法,如果刻意為之,那一天坐着不動可能也有不少步數。但一般不會有人那麼無聊吧。正常來説一天沒出門,屋內來回走動也納入計算,可能步數也就500步那樣吧。

微信運動計步是手機內置了振動傳感器或協助處理器,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計算步數。換言之,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傳感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記數。

因而普遍上認為,微信運動計步也是相對準確的。但為何手環跟微信步數大概有10%的步數差異?手環是隨着帶着的,而手機未必。有所差異也能理解了。

微信記步真的靠譜嗎?

能夠每天堅持一萬步的人,估計也很難。我們不慌回答這個問題,我反而想和大家聊聊微信到底測距離準不準?到底它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知道目前的手機有很多傳感器,比如:超聲波距離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 、陀螺儀等等。那麼,這些傳感器到底是哪些決定了微信運動呢?

微信運動記錄的是步數,不是距離。這一點必須瞭解, 我自己實驗過,拿着iPhone進行測試,同樣的距離,一個是大步跨,一個是小步走,我們發現小步走的步數更多,而大步跨的步數更少。可見即使相同的距離,微信的步數也是不一樣的。

記錄步數的原理。 手機內置了振動傳感器、陀螺儀等硬件傳感器以及或芯片處理器的協助,它們會根據手機在我們身上震動的頻率來儲存數據,比如我們人在走路的時候,重心是向下偏移的,這個時候傳感器和協作器將重心移動的數據傳給微信。

準確嗎? 不準確的,比如我們知道的,它是測試步伐、不是測試距離;其次,我們自己在走路的時候,並沒有帶手機,手機自然不會記錄了。

題主問題:一萬步到底是多少?一步的大小大約在0.5-0.6米左右,一萬步大約在5000米-6000米左右。不過,因為微信的記步是不精準的,所以總體是有誤差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 健康 的步數!

補充:微信運動怎麼打開?在搜索“微信運動”關鍵字,然後再點擊“微信運動”公眾號,關注就可以。注意:iPhone中的微信,是通過iOS系統中的 健康 來進行數據採集的。

長跑或快走1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這當然沒有標準答案。姚明的一步和鄧亞萍的一步,肯定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個人,跑步時快速移動的一步,和散步時慢悠悠的一步,相差也會非常大。

就以御行君為例,我查了一下自己的運動App中的記錄,某次正常步行時的平均步幅是76cm,另有一次慢跑的平均步幅是88cm,但在一次5公里的長跑中,我的平均步幅卻又是110cm。諸位看官可以像我一樣,用運動App做自動記錄,時間久了,自然對自己的步幅大小會有清楚地瞭解。

此外,步幅的大小隻是快走或跑步鍛鍊時的一個因素,如果要探討一下快走或跑步的鍛鍊效果,顯然不能只關注在“步幅”一個因素上。

運動是一種連續性的身體活動,也只有保持一次運動中的連續性,運動效果才能達到並有效累積。比如想用有氧運動減肥的人,最好一次能達到30分鐘以上,因為運動時間的長短和身體有效燃脂供能的時間相關,超過30分鐘後燃脂供能佔比才成為主流,超過50%。

此外,每週的運動頻率的保證也非常重要,它也和運動效果的累積有關。每次應至少達到3次才行。御行君的建議是達到3至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但新手在適應期(約1個月)可以從15分鐘、20分鐘開始,運動強度也可以低一些,可以從快走入手。

國家 體育 總局給出的運動時長建議則要求更高,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對於不同 健康 狀況的人羣有不同的建議:

假設鍛鍊者每次步行60分鐘,每分鐘90步,步幅為75cm,則1小時步行距離約為4公里左右。假設進行了一次1小時的慢跑運動,每分鐘180步,步幅為90cm,則1小時跑完的距離約為9.7公里。只要運動心率控制在合適的水平上,就能取得良好的運動效果。

就像大多數不明就裏的人,將減重等同於減肥一樣。自“微信運動榜”闖進我們的生活,許多人也將“日行萬步”作為 健康 的標準。不是常説現代人缺乏運動嗎?好吧,現在每天多走幾步,比如在辦公室裏多走幾步、在家裏多走幾步,或者去附近的市場購物多走了幾點,終於完成了萬步的目標。

然而,這些零散的、毫無系統性的累積而來的步數,頂多在熱量的消耗方面有點作用。不少人會認為,動了總比沒動好。就熱量的消耗而言,普通步行每小時耗能約為150至200千卡,快走大致可以提升到200至300千卡的水平。然而,普通的一份二兩的蛋炒飯就有150至200千卡的熱量,紅燒肉則高達500多千卡。

而且,熱量的消耗並不完全等於脂肪的消耗,零散的步行或者臨時跑步幾分鐘,對於實質有效消耗脂肪幾乎沒什麼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不進行專門的鍛鍊,又不控制飲食,幾乎沒有可能減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零散而成一萬步的情況下,無論總的累積而成的距離是長還是短,從 健康 和鍛鍊角度來看,都沒有多少意義!

什麼叫“高質量”?適合自己當前體能,有足夠的運動時長、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

以上述定義來看,是不是要走一萬步或跑一萬步不重要,首先要適合自己。比如剛開始運動的人,體能和心肺功能都較差,那麼每次快走10分鐘、20分鐘都可以,以後再慢慢增加。而對於已經鍛鍊了幾年的鍛鍊者,每次跑5公里、10公里或許才更適合某個階段的健身要求。

此外,只要你準備開始運動,至少就應考慮運動時長、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這三個基本因素,孤立地只考慮一點,運動效果就會大受影響。那些每天沿着小區道路散步的大爺大媽們,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因而大概率無法從散步這樣的低強度運動中獲得理想的鍛鍊效果。

微信運動榜的作用,更多的是促使人們能夠多一些行走的動力,而實際的運動效果如何,卻與這所謂的“運動榜”並沒多少關係。“日行萬步”的目標,扔了吧!

微信運動1萬步相當於6-7公里。

我經常走路,經常用微信計步。

經過多數統計,得出結論是:正常情況下微信運動1500步為1公里。

當然,每個人身高不一樣、步伐大小不一樣,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

我身高1.81米,平常走路也不喜歡走快,我走路的速度也就比散步快一點兒。自從用了微信動動後,也是天天關心“計步排行榜”。

記得2018年3月份,我開始走路減肥,那是上下班都是走路(家離單位1公里左右)、晚上吃完飯後再去散步1.5小時,星期天休息喜歡帶孩子們出去玩,也需要走很多路。那段時間的微信計步中,我每天最低都是1.5萬步,星期天出去玩時走路多,能達到小3萬步。

天天走路這麼多步,究竟有多少公里?我也非常關心。有一次星期天的早上,我帶孩子坐公交車到白馬寺,孩子説中午想吃唐寺門的好廚房大盤雞。我説:“如果我們走着去,我就請你們吃大盤雞”?孩子們同意了,於是開始從白馬寺往回走。

我想做到心中有數,於是先從手機百度地圖上查看白馬寺距東花壇的距離(因為在唐寺門吃完大盤雞,我們還要走到東花壇乘坐公交車,唐寺門距東花壇1公里多,二站路),手機百度地圖顯示二者相距10公里。

10公里不算遠,於是開始往回走,往回走時我先看了一眼微信計步數,當時底數是4998步。邊走邊玩,累了休息,走路二個多小時到唐寺門了(走路8公里多了),然後在好廚房吃了大盤雞,稍作休息後,開始走最後一段路,走到東花壇時,我手機上微信計步顯示為20158步,也就是説這10公里的路程,我大概走了15158步。平均下來就是1500步1公里。

過了一個多月後,我又一次帶孩子去白馬寺,孩子還是想吃大盤雞,我們又一次從白馬寺走到唐寺門吃大盤雞、然後再走到東花壇坐公交車,依然是15000多步。

經過二次白馬寺到東花壇10公里計步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我走1500步為1公里。

因為每人個子高低不一樣、步伐大小不一樣、走路快慢不一樣,所以走1萬步的公里數都不一樣。

你可以選擇一條你知道距離的路(比較學校的跑道,一圈多少米是固定的),用微信計步器,你到固定距離的路上走一圈,看看顯示多少步。如果怕一次測試不準確,可以多測試幾次。如果每次測試中微信計步相差不多,那你就可以推算出你的1萬步能走多少公里了!

一萬步多少公里?首先要確定一公里走多少步,這個我用咕咚實際估算過多次,身高1,7米,步間距7O公分左右,一公里為一千三百多步左右,當然,男性比女性步履大,還有腿長的人也會有其他的説法。我走過了幾年,速度基本上在每小時走五公里多,不到六公里。因為經常走,你不可能圖一時快,而影響天天走,所以習慣了就保持這個速度和力度。

我是真叫靜靜,這個一萬步具體要看是何種狀態下,不過一般説來一萬步的距離在6-11公里之間,下面我貼一個我這個區間跑步的步數。

快速跑12公里,步數11124步,這個步數會同步到微信上面。

快速跑10公里,9016步。

慢跑8公里,8991步。

常規速度跑10公里,10031步。

爬山6.34公里,12157步,這個比較接常小碎步的狀態。

所以平常我們一萬步,根據不同腿長和步幅,距離會存在一定偏差,但是基本都會在6-11公里區間。

一般來説慢跑的步幅(0.5~0.6米)小於快走步幅(0.75~0.85米)。也就是説慢跑一萬步約5.5公里,快走一萬步約8公里。當然具體到每一個人,因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不同,故加減即可。俺跑齡近三十年,喜歡慢跑快走交叉,指標10000步/天,約7.5公里,用時45~50分鐘。

(1)一般成年人的話,大約7-8km。

(2)走路步幅約為身高的0.45-0.5,男子平均1.67米,步幅約75-84cm,女子平均1.55米,步幅月70-78cm,所以1萬步的話,大約7-8km。

(3)微信只是個軟件,具體步數的感應,還要取決於硬件。

(4)同樣的路程,一個人帶不同的手機,得到的步數也是不同的,

甚至還有搖步神器,手機放在一個台子上自動搖晃!

(6)年紀越大,步幅也越容易變小。

(7)在平時走路時,要稍微有意識地加大一點點步幅。

(8)我在400米的跑道上,刻意大步走的話,大約400-410步可以走一圈。

(9)快走跟慢跑一樣都是有氧運動,效果不差的。

(10)要點:挺胸抬頭,大幅往後擺臂,肩胛骨動起來,扭轉骨盆,大步流星走起來

您好,微信運動是根據手機振動頻率來測算多少步的,男女的步伐不一致,其公里也不相同,一般步伐是60㎝~80㎝,一萬步基本也相等於6~8公里

每天走一萬步算鍛鍊嗎

算,但是得合理運動

按照每步0.75米算,一萬步就是7.5公里。一般而言,成年人每天都能走八千步,這個運動量並不高。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研究員江崇民表示,“每天一萬步”的目標對於提醒自己進行日常的體育活動是有價值的,但是不宜過分強調。如果只追求步數,不看運動強度,其實意義並不大。

專業健身人士也建議,步頻,也就是每分鐘走多少步可以作為合理反映走路強度的重要參數。根據一些研究,每分鐘110步以上,130步以下的步頻是比較合理的中等強度標準。

按照《體力活動指南》,每位成年人為健康要確保每週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説,在每分鐘110步以上的步頻下,走3300步到3900步就會有益於健康。

擴展資料:

朱敬先醫生總結説:為了避免運動損傷,建議大家步行鍛鍊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已經有骨關節系統的問題,建議先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然後再開始鍛鍊。如果有慢性病,建議同時評估心肺情況,讓醫生給出最科學的步行運動處方。

最後,我們在步行鍛鍊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執念於每天1萬步的目標,而是要給自己制訂一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一點一點增加運動量,最終達到能夠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運動強度。此外,如果在步行鍛鍊後身體出現了不可恢復的疼痛,請及時到專業醫生處就診。

參考資料:人民網-只看步數不靠譜!每天一萬步≠減肥健身

每天走一萬步算是運動嗎

每天走一萬步算是運動,但是要合理運動。若要按照每步0.75米算,一萬步便是7.5公里,正常而言,成年人每天都可以走八千步,這個運動量並不是很高。“每天一萬步”對於提醒自己進行日常的體育活動是有價值的,但只追求步數而不看強度,意義不大。

  每天走一萬步算是運動嗎

  步頻,簡單來説就是每分鐘走多少步可以作為合理反映走路強度的重要參數。依據一些研究表明,每分鐘在110步以上,130步以下的步頻是較為合理的中等強度標準。

  通常每位成年人為了健康要確保每週5天、每次最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這也就是説,在每分鐘110步以上的步頻下,走3300步至3900步便會有益於身體健康。

  在步行鍛鍊時,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執念於每天1萬步的目標,而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較為容易實現的小目標,之後再一點點增加運動量,從而達到能夠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運動強度。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

首先要明確,一萬步多少距離因人而異。普通成年人步距約為70釐米,那麼6000步相當於4~5公里,經過我們計算下,就可以得出10000步就相當於6.6~8.3公里,當然這個是平均值來的。 

我們知道目前的手機有很多傳感器,比如:超聲波距離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 、陀螺儀等等。那麼,這些傳感器到底是哪些決定了微信運動呢?

微信運動記錄的是步數,不是距離,這一點必須瞭解。

小科自己實驗過,拿着iPhone進行測試,同樣的距離,一個是大步跨,一個是小步走,我們發現小步走的步數更多,而大步跨的步數更少。可見即使相同的距離,微信的步數也是不一樣的。

手機內置了振動傳感器、陀螺儀等硬件傳感器以及或芯片處理器的協助,它們會根據手機在我們身上震動的頻率來儲存數據,比如我們人在走路的時候,重心是向下偏移的,這個時候傳感器和協作器將重心移動的數據傳給微信。

人在走路的時候,膝蓋需要承受更大壓力,越肥胖的人,膝蓋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對於很多需要經常走動的朋友來説,平時工作走8000-10000步是很正常的,如果再去強調額外1萬步的步數,那麼對關節磨損就很大了。

很多朋友都有暴走的經驗,就是超負荷運動過後,發現整個膝關節都處於僵硬狀態,這就是由於長時間的關節磨損,造成周邊的肌肉、韌帶過度緊張導致的,如果是年輕人還好,對於年齡較大的朋友來説,真的千萬不要這麼做,特別是關節已經處於“老化”的狀態。 

磨損最嚴重的是膝關節軟骨,我們的膝關節內覆蓋着有着特殊意義的關節軟骨,與關節腔內的半月板共同溝通了運動時的緩衝系統。如果沒有這一層保護“膜”,那麼我們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骨頭與骨頭的碰擊,因為這個軟骨不可再生,一旦發生軟骨損傷,那麼病情會繼續向前發展 。

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每天走路1萬步,還吃得很少,為什麼就瘦不下來,這其實與運動強度有關,不能單單把注意力放在步數上,要減重還得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想要增肌減脂,那麼需要堅持每週運動5天,每次最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運動時,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如果每週運動5天,那麼至少有2天休息時間。

運動完以後,一定記得要拉伸,能夠緩解關節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緊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關節僵硬及疼痛感。

爬山一萬步和平路一萬步有區別??

一個有海拔提升,鍛鍊的效果更明顯,一個海拔沒有提升,鍛鍊的效果是聊勝於無。

成人1萬步相當於幾公里

一萬步相當於走了6.6~8.3公里。

一萬步多少公里,這個因人而異,與身高、步伐有關,不同的人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身高高一點的朋友,步伐跨得遠,那麼1萬步就比較遠了。按平均值算,普通成年人步距約為70釐米,那麼就可以得出10000步就相當於7公里,但考慮到每個人的步距不同,可以適當放寬在6.6~8.3公里,當然這個是平均值的。

擴展資料

走步的注意事項

1、注意快走的姿勢

眼睛要向上看,抬頭挺胸,身體像一條直線,腳面繃直,雙腿也要併攏。走路的過程中切忌彎腰駝背,以免影響身體正常發育。

2、、控制快走的速度

像平常走路那樣是達不到既定效果的,但像跑步那樣的速度又太快了,快走的含義是以一定的速度快速行走,它和競走有點類似。

3、場地的選擇

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最好不要在水泥道路上快走,這樣容易崴腳,如果你房子周邊有學校,不妨去學校的塑膠跑道上快走,這樣既不妨礙交通,腳也不會很累。

4、走路運動最好穿平底鞋,注意平時少點穿高跟鞋

只有穿舒適的鞋,走路減肥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成年人,正常步伐走路,走10000步,大約有多少米?

我發現我回答這個問題十分合適。我一直使用咕咚app來記步,來跑步。

首先, 我們要明白左腳走一步,右腳走一步,對於各種類型的計步器來説是走了一步 。

我查看我咕咚app上面的記步記錄,剛好有一天正常走路的步數接近10000步,並且當天沒有跑步。

我走了9785步,路程是7.43公里。 所以走路10000步,大約7500米。

答,這個問題與時間無關,與性別也沒有關係。是指18週歲到58週歲範圍內體質完好成年人,走10000步,等於多少米?是步與單位米的關係。與頻率沒有關係。根據我對這個問題研究結果,大約得出以下計算公式:

1,一個人自然展開雙臂的寬度,除2,就是該人的步幅長度。

2,一個人的臂展大概相當於這個人身高的百分之九十六。

3,比如一米七六身高的人,跨一步大概等於1.76米乘百分之九六等於1.69米,除2,約等於0.85米。

4,身高因人而異,公式大同小異,特珠情況外,一般情況下這個公式是適用的。

5,回答完畢,僅供參考。

首先回答問題,成年人正常步伐走路10000步,男生大概是6-8公里左右,女生在5-6公里左右。作為一個常年步行鍛鍊者,我想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2016年三月份買的這部手機開始記錄數據,歷時正好兩年,數據説話是最真實的。兩年還差幾天,累計步行超過1400萬步,本人身高1.75米,體重68公斤,步幅平均在75-80釐米,每天步行在2萬步左右,差不多就是15公里,基本是晚飯後一小時開始,耗時2個小時多一點,平均一公里在1300-1400步左右,配速在9-10分鐘左右,體脂保持在10-11%左右。遇上空氣好温度濕度合適偶爾會跑一個半馬,平均每月一次這樣的頻率,每週跟小夥伴踢一場足球,2小時左右,一週會有一次游泳,一個半小時,自由泳達到國家運動員標準,少兒時代進過少體校游泳班。説回步行,對比足球、游泳、快速跑,步行絕對是很有享受感的有氧運動,耳機可以幫助你消除單調機械運動的枯燥感,一雙專業的跑鞋是少不了的,千萬不要將就,衣服夏天以跑步背心為主,冬天長袖裏面一定要襯一件吸濕排汗的長袖運動內衣,杜絕棉質內衣,不容易快乾很容易感冒,我一般會襯一件耐克的專用內衣,外面套一件足球上衣(足球裝備太多,物盡其用,哈哈)特別提醒:無論是快走還是慢跑,我都不建議在健身房跑步機上進行,一是封閉空間空氣流通不夠,二是跑步機速度、坡度保持長時間不變,體重壓到膝蓋上會固定衝擊某一個點,而且快慢不由自己控制,對膝蓋損傷很大,建議在自然環境中步行或者慢跑,因為地形多變,有上坡、下坡、轉彎,腳腕、膝蓋有多種變化,快慢由自己控制,對膝蓋衝擊點會比較分散,對膝蓋有好處,還有就是自然環境景物一直在變化,枯燥感就會下降很多,空氣流通好對心肺有好處。

我每天都在走路上下班,中午也出去走路,每天的大概步伐在1.7萬步到2萬步之間。從我們家出發到單位,步數在4500步左右,大約3.1公里左右。一天如果走到2萬步,大概在14公里左右,如此算下來, 一萬步大概在7公里左右,也就是説,10000步,大概在7000米 。

我單位附近有一個 體育 公園,每天中午吃完飯就去 體育 公園裏走路,剛好沿着公園圍牆走有一條800米步道,每一次走下來,差不多在1100步到1112步之間,所以,算下來,一步在70釐米,一萬步也差不多在7公里左右。 這只是成年男人的普通步數,因為身高不一樣、腿長短也不一樣,有的個頭高、腿長,步伐更大,可能一步在75釐米左右,所以,對於這種體型比較高大、腿長的男人來説,一般 10000步在7500 米左右,反之,腿短的,一萬步則在6.5公里。

相對來説,成年女士步伐會小一些,多數在60釐米/步,如此算下來,一萬步在6公里左右,這個也要根據女士的腿長短和個頭高低來決定,女士一萬步在6公里,主要是平均數據。

還有,成年人還包括老人,走路的步伐會更小,可能成年男性老人一步在60釐米,一萬步也就在6公里,老太太就可能更短了,大概一萬步在5.5公里到5.8公里之間。 另外要説一下, 每天一個成年人,適合徒步在一萬步到1.5萬步,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沒長期走過路的話,初期最好每天保持在5000步到8000步,大概一個月後,如果腳和膝蓋都沒問題,可以慢慢增加到1萬步以上,再逐漸增加到1.5萬步到2萬步之間,我覺得,2萬步是一個極限,超過2萬步,腿就有點受不了。

前不久十一期間,我去 旅遊 景點爬山,連續2天徒步在3萬步+,腿部和膝蓋就有點受不了。 而且,每天走路步伐要一直持續下去,得有連貫性,不能今天走1000步,明天走10000步,如此,對腿不好,也對腳和膝蓋不好,我走了大概一年多,基本是除了大雨外,無論颳風還是再冷再熱,每天都要走路大概在1.8萬步之間(今天走了1.8萬步,上圖),多數在2萬步左右,去年最冷一天,零下28度,還走了2萬步。

2018.10.12日走路數量

一年走路多來,體重下來了(減3公斤),毛病少了(以前體檢老是各種小毛病不斷,今年體檢,基本沒啥毛病)、鼻炎也犯的少了(以前一到夏天,鼻炎犯的厲害),以前不時感冒,今年也基本不存在了,走路,尤其是長期走路,對增強體力和身體素質,還是有好處的。

一般人的步幅是身高的0.45-0.5的樣子,國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1釐米,女子平均身高:155.8釐米,可以計算出男子的平均步幅為75.195 - 83.55,女子的平均步幅為70.11 - 77.9。

 10000步的話,男子7519米-8355米,女子7011米-7790米。

1.年齡與步幅

 隨着年齡的增加,如果缺少鍛鍊,人走路的步幅會越來越小。

 也許有人會覺得是:因為年紀大了,衰老了,腿腳不靈活了,所以步幅變小。其實應該説:是因為缺少鍛鍊,因為腿腳不靈活,所以才更加衰老。

  “人老腿先老 ”。有道理的。

 其實如果平時走路時,有意識地加大步幅的話,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走路的步幅會增大的。筆者的步幅可以達到1米左右。

 大步幅走路可以更好地鍛鍊到大腿肌肉,臀部肌肉,還有身體核心肌肉。通過大幅度的擺臂還可以刺激上半身的肌肉。

2.平時要有意識地大步幅走路

 所以請在日常走路時,有意識地加大步幅,這樣即便不用刻意去鍛鍊,平時走路也有鍛鍊效果。

 速度 = 步幅 * 步頻。

 要增加步幅,就要讓各大關節動起來,而不是隻動小的關節。特別是上半身的肩胛骨,和下半身的髖關節。可以通過做瑜伽,拉伸等來提高身體的柔韌性,提高關節的活動範圍。

 步頻的話,1秒鐘2步,努力一下還是可以輕鬆做到的。

3. 健康 走路的要點

1)挺胸抬頭,身體微微前傾,頭,胸,腰,膝蓋,腳後跟在一條直線上。腳尖和膝蓋方向朝前。

2)有意識地用力往後擺臂,讓肩胛骨動起來,同時微微扭動骨盆。

 昂首挺胸,甩開膀子,大步流星,地走起來吧。

歡迎評論討論,一起交流。

我的身高是170釐米,堅持步行鍛鍊已經十多年了。正常情況下,我的步幅是65釐米,每天快走10000步,大概距離就是6.5公里左右,用時1小時20分鐘,平均每小時5——5.3公里。

一般來説,身高越高,步幅越大,所以,單憑運動的步數不能做為衡量運動距離的依據,自己要細加測量;另外就是,走的越快,步幅越小。

我的經驗是,運動的時候別考慮步數,就講距離,結合自己的情況確定每天的鍛鍊里程;年輕人可以考慮跑步運動,老年人最好是快走或者是慢走,以自己的身體感受決定速度;開始運動的時候少走點,走慢點,循序漸進;運動要長期堅持,切忌畢其功於一役,如果運動時間達到五年,身體素質就會有明顯的改善。不成熟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年後,我堅持每天步行12000步以上,現華為手機顯示已達近2000公里。我認為,正常人步行時速4至6公里,快者可能更多。每分鐘步頻120至140步,個高者步幅大,步頻每分鐘120步左右,個矮者,動作敏捷,步頻雖小,步頻快些,常人步幅在0.65米至0.80米之間,這樣步幅長度×10000步,就能算出答案,如按步幅0.65米算,10000步合6500米,折13華里,如接0.75米算,10000步行7500米,折7.5公里,合15華里。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也很簡單:

通常情況下,我們成年人正常的步幅是0.75米,那麼,走10000米只要乘以0.75米,這就是7500米,也就是7.5公里(15華里)地。

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按健身的要求來衡量,每天走10000米的距離是完全可以的了,但一定要注意徒步走的速度,速度太快和速度太慢,徒步走健身的效果都不會好,徒步走健身效果最佳的速度是每分鐘120步,亦即每秒鐘走2步。

一般情況下,正常步伐走路,男子一步大約70釐米左右,女子大約60釐米左右。照這個標準來計算,走一萬步,男子大概七公里左右,女子大概六公里左右。 當下,走路鍛鍊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早晚出去走一走,活動活動筋骨,這對增強身體素質,提高 健康 水平確有好處,本人也經常步行鍛鍊,是走路鍛鍊的受益者。

但是,走路鍛鍊也應該有個度,凡事物極必反。有些人為了佔據微信運動的封面,每天走路幾萬步,這對 健康 沒有益處。要知道,超量的走路,特別是爬樓梯、爬山,會對膝關節半月板造成磨損,長此以往就會膝蓋疼。膝蓋中半月板一旦出現磨損,將是不可逆的,沒有辦法通過藥物治療恢復。因此,每天走路鍛鍊要掌握好量的問題。 我覺得,每天走路七八千步就足矣。這樣,既能達到鍛鍊的目的,又不傷害膝關節,兩全其美。我自己每天鍛鍊也就六公里左右,而且是分早晚兩次完成,早上三公里,晚上三公里,每次鍛鍊四五十分鐘。幾年下來,感覺很好,也減掉了十幾斤體重,身體素質明顯增強。

您是怎麼鍛鍊的,談談您的做法,讓大家分享。

網傳日行一萬步,則能保持住 健康 ,甚有微信運動數據能反映一個人當下的狀態,比如步數少的猜測他在家葛優躺,步數多的則想八卦他去哪裏玩了,當然順應 科技 的進步,作為一個運動數據的記錄偶爾看看 娛樂 一下倒也無妨,但對於數據的準確度我們秉持着一笑而過的態度即可。

正常成年人步行的話就是0.40到0.6米之間,但具體不同身高,年齡甚至性別的不同都會造成步伐上的差異。

若想測試自己的,可以立正後,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右腳不動,測量右腳(後腳)的腳尖到左腳(前腳)的腳跟的距離,再去乘以1萬,就可以得出相應的米數。

説回上面的步數熱潮,走路這項活動本身無害處,數據記錄這項 科技 也是一種進步,但人們如果為了追求步數排行榜而採用暴走則本末倒置了,任何運動都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採取不要過度的原則,不然滑膜炎,膝關節積液等問題則可能會找上門,因此不要盲目追求步數,(成年人正常步行量在8千-1萬步/天;老年人則為3千-5千即可達到運動效果),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正確的走路姿勢和走路時的心情。

每天一萬多步的人在幹嘛

微信裏看到的一兩萬步真是如實的嗎?

先要告訴大家一個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手機記錄的數據並不準確,有的人可能表示難以相信。實際生活中,也確實以微信裏顯示的數據作為每日走路的準繩。

其實,大家都理解錯了,如果你用的是手機記錄的方式,那麼你對應的步數不一定是最終步數。大量研究調查發現:走路步數會根據人們的位置改變、重心出現變化,比如原地蹦跳,並沒有向前走等,便會記錄下來。

所以,在有空的時候大家大可以做個實驗,用手搖動手機過會兒再去看走路的步數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地方了。

走路一萬步能夠達到健身的目的嗎?

如果你有這種疑問,説明你對走路的健康要求還不是很理解。結合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營養學會》等各大權威機構表示,要求成年人每日走6000步,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散步,而是中等強度的運動標準。

那什麼又是中等強度的運動呢?

主要看大家的心率,看看你都符不符合標準,如果不符合的話,説明你每日的運動並不合格。

判斷運動心率的辦法,主要針對的是中老年人、健康體質較好的人羣以及慢性疾病人羣,主要的做法如下:

健康且體質較好的人,心跳可以控制在 120~180 次 / 每分鐘;中老年人羣,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年齡)~(180-年齡);慢性疾病人羣(糖尿病、冠心病、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脂等),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年齡)~(180-年齡)。

另外,再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做法那就是看自己運動時候的身體反應,如果你能感覺到身體微微出汗,且呼吸是急促的,這種情況就屬於正常現象。

怎樣走路才健康?每天一萬步可以嗎?

早在微信運動之前,就有很多機構提出了以步數為唯一參照的運動建議,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有“每日一萬步”的口號。包括ASCM(美國運動醫學會)和CDC(美國疾控中心),早期也都提出過相似的建議,很多有糖尿病的人也被建議要日行萬步。不過,雖然每天一萬步,看起來很美,但是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關鍵點。

根據一些研究,成年人一般一天要走8000步左右,而這8000步基本上強度都很低,對健康促進小。如果刨除這8000步,實際上日行萬步中,只有2000步左右是比較有效的運動,這個運動量實在是太小了。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佩戴着手環等,可能到晚上一看,發現自己的步數已經超過1萬步了,結果就放棄了原本計劃好晚上的運動,這樣對促進身體健康,沒有一點益處。

所以説,雖然計步工具的確可以很好地計算出你日常的步行量,但是從對健康的增益來看,單純只看步數,不考慮強度的話,意義並不大哦~

圖中可以看到,只有每分鐘110步以上,運動強度才達標。

確定了運動強度,日常建議的運動量也就比較好確定了。刨除日常行走外,我們每天至少要走3300步以上才會對健康有比較好的益處。

那麼日常生活如何落實呢?  

一般而言,力量訓練是鍛鍊身體,提高健康比較好的方式,而中等強度的步行則是比較好的訓練補充。  由於步行強度本身並不大,想要通過步行來達到比較好的健康增益的話,建議每天都要走夠30分鐘,大約2公里多的路,年輕人可以選擇在上下班過程中多走2站地鐵,長輩們則可以專門拿出一段時間來步行鍛鍊。  此外,對於長輩來説,光是通過步行也不能很好地改善身體健康~

微信一萬步是做什麼的

1、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監督自己的生活狀態。

  2、一萬步大約是5英里(5英里=8.04672 公里)。

  3、10000步 x 你的步幅闊度= 公里數。

  4、你的步幅 = 可直接測量或計算。女性:0.413 x 身高,男性:0.415 x 身高。

  5、以一步0.7米計算一萬步約合7000米,即7公里。女生大約0.5米約合5000米。

TAG標籤:一萬步 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