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蝴蝶6烈是什麼

蝴蝶6烈是什麼

蝴蝶6烈是遊戲《穿越火線》裏的武器,疊加六烈的蝴蝶是傷害非常高的衝鋒槍。《穿越火線》是由Smile Gate開發,中國內地由騰訊遊戲代理運營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遊戲講述了全球兩大傭兵集團Global Risk和Black List間的對決。遊戲中有團隊競技模式、戰隊賽、爆破模式、幽靈模式等多種模式。引進了缺人補充形式的即時加入系統。常規角色會根據陣營的不同,系統自動選擇不同的形象特徵,所有角色的生命值相同,但是有些角色有特殊屬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CF斯太爾蝴蝶要帶6烈龍嗎

帶不帶都可以。斯太爾蝴蝶不帶烈龍是70發的主彈夾子彈,帶上六把烈龍後是112發子彈,比普通的斯太爾高40發的子彈,而且射速和壓制都不一般的斯太爾強。

蝴蝶形態6種形態是什麼?

蝴蝶形態6種形態是:crab螃蟹,butterfly蝴蝶,bat蝙蝠,gartly,three drives,ab=cd這六種形態。

crab螃蟹形態是各種蝴蝶形態發展的最終形態,也是最高級別形態。

butterfly蝴蝶這一形態的目標位是最多的,也是相當重要的,它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形態結果。

bat形態是一個蝙蝠形態,也是gartley形態的擴展,也就是説是滿足回調比例的第二個目標形態。

gartley形態可以説是所有蝴蝶形態中最經典的形態。

AB=CD這一種形態是蝴蝶形態裏的核心部分,既是最簡單,又是最重要的,在應用蝴蝶形態的時候,往往可以忽略X點的存在,直接將形態看作是AB=CD形態來。

蝴蝶原理

蝴蝶原理與艾略特波浪理論一樣是以菲薄納奇神奇數列作為結構基礎。在特定環境下,它不僅可以忽略部分常用技術指標的存在。從某種角度講,蝴蝶理論甚至可以拋開順勢而為的技術派“真理”。

Scott M.Carney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叫《和諧的交易》(“The Harmonic Trader”)的書,這還是一本形態分析和交易的書。

Carney在書的第3部分在討論了Gartley222後介紹和詳細討論了蝴蝶形態(Butterfly ),蝴蝶形態分為牛市蝴蝶形態和熊市蝴蝶形態,蝴蝶形態的基礎就是Gartley222,豐富了Gartley形態的內涵和內容。

六烈蝴蝶滿彈夾多少

119發子彈

蝴蝶5、6、7、8有拍什麼不同

材質,重量,用途不同

蝴蝶7星正面採用的是進口紅色套膠,蝴蝶8星正面採用的是黑色藍海綿粘性套膠。

關於蝴蝶的知識!

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

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佈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蝴蝶一般色彩鮮豔,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釐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釐米左右。

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擴展資料:

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腹部瘦長。

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釐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裏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蝴蝶

關於蝴蝶的知識

蝴蝶是屬於完全類的昆蟲,它的一生具有四個明顯不同的發育階段:(1)卵期(胚胎時期);(2)幼蟲期(生長時期);(3)蛹期(轉變時期);(4)成蟲期(有性時期)。後三個發育階段合稱為胚後期發育。這四個發育階段所表現的體態,從形態學上來看,毫無共同之處。因此,必須通過系統的研究或者不間斷的觀察,才能瞭解它們原來就是一個物種的四個發育階段。

上述四個發育階段,周而復始形成一個生活圈,亦名一世代。蝶類完成一個生活圈的時間,有長有短,短者數十天(如菜粉蝶),長者近三年(如東北亞絹蝶)。在一年中間發生世代的多少,常因蟲種而有不同。一年有一世代的(如中華虎鳳蝶);也有多世代的(如菜粉蝶),它的世代數常隨各地氣温高低而有異,它們在黑龍江一年只有2~3代,但在廣東則可多達5~6代。至於世代的命名,則自年初開始,以至年終,順次稱為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等。此外,也有按季節而命名世代的,例如:成蟲羽化在春季的稱為春季世代,成蟲羽化在夏季的稱夏季世代。

蝶卵是蝴蝶發育的第一階段,亦稱胚胎時期。卵的結構相當於一個大型的細胞,內有原生質和核外,還包含大量的卵黃。精子進入卵內後,與卵核結合發育成為胚胎,卵黃是胚胎髮育的營養物質。卵殼有一小孔叫卵孔,是精子進入卵內的通道,亦稱精孔。有些種類的卵孔並不直接穿通卵腔,而在卵殼內壁着生有中空的卵孔側枝若干條,它一端連接於卵孔底部,另一端開口在卵腔內,呈輻射狀排列在卵孔之四周,成為精子進入卵腔的通道。

卵殼表面有的非常光滑,能顯珠光,有的十分粗糙,且有多種雕刻狀紋飾,更有在卵表黏覆鱗毛的等等,常因蟲種而各不相同。卵的形狀則形式各異,有圓球形、饅頭形、扁圓形、梨形和紡錘形等。卵有單個的,也有成片或成堆的,更有疊置成串的。至於卵的色彩則有橙、黃、綠、白等色,並且隨着發育階段和種性的不同而呈顯出多種特定紋彩,絢麗多姿,美不勝收。總的來説,卵形卵色千變萬化,可以作為鑑別蟲種的一項輔助特徵。

幼蟲

幼蟲期也稱生長時期,是蝶類生活史中的第二發育階段。

蝶類的幼蟲稱為蠋形幼蟲,它們具有一個圓柱形成蛤蝓形的體軀和成對的附肢。體軀由一系列的環節組成,這些環節稱為體節,幼蟲頭部有取食器官和感覺器官。

頭部的外形是多種多樣的,在同一屬的種間區別較小,但在不同科屬之間的區別則極大,有助於鑑別蟲種。

幼蟲有胸足3對、腹足4對和尾足1對,依次着生在前中後三個胸節及第3、4、5、6、10五個腹節上。胸足是蟲體的永久性行動器官,分節清晰,成蟲之足,即由幼蟲胸足發育而成。

腹足亦名偽足,遠較胸足為粗大,由不分節的膜質囊狀物所構成,末端各具排列成行之鈎,其排列方式因蟲種及着生處而異,腹足是幼蟲時期的主要行動器宮,卻是臨時性器官,一旦羽化成成蟲,腹足自行消失。

幼蟲的表皮富含幾丁質,因此不能隨着蟲體的生長而無地擴展,尤其是頭殼極為堅硬,所以生長到一定時期,必須把舊錶皮蜕去而形成寬大的新表皮。其中最為使人注目的,是剛蜕皮後的新蟲體頭部遠較體軀為大,這就充分説明了頭殼不善於擴張的特點。蜕皮時不僅體壁和附肢的表皮要脱去,而且由體壁內陷而成的氣管、前腸和後腸等與表皮相連接的部分,尤其是具有幾丁質的部分,也要同時蜕去。幼蟲蜕皮前不食不動,稱為“眠”。剛孵化的幼蟲為一齡,以後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齡。一般蜕皮4至5次。蜕皮的次數因蟲種而不同,少至3次,多則10多次。

幼蟲體表有的光滑,有的長有棘刺、軟毛、剛毛或肉棘等等。

蝶類第一齡幼蟲體上的剛毛,特稱原生剛毛。它的數量、色澤、形狀及着生位置,常因蟲種而各不相同,是幼蟲分類學上的一個重要特徵。

蛹是蝶類生活史中第三個發育階段,也稱轉變時期。

蝶蛹統稱被蛹,它們的附肢與體軀各部俱已膠黏成一整體,但是附肢及頭、胸、腹三體段之間的分界線,則仍然留存在蛹體表面。

蝶類幼蟲生長髮育到成熱階段,就停止取食,選擇適當場所,準備化蛹。蝶類的化蛹方式常因種類而有不同,有的種類的幼蟲老熟後,下行至寄主植物附近的草叢土表下,作成極薄的土室,而在其中化蛹。如雙環眼蝶。有的吐絲,綴葉作巢,躲在巢內取食並化蛹,如稻弄蝶。還有的象蛾類一樣,吐絲作成薄繭而化蛹其中,如黃毛白絹蝶。而最常見的蝶蛹,則暴露在外。老熟幼蟲選定化蛹場所後(如寄主植物的莖葉上,或其他物體的表面上),先吐絲成墊,用尾足鈎鈎着其上,以免下墮,然後抑頭後彎,反覆來回吐絲膠成一粗線,圍繞中腰,而後化蛹不致翻倒,故稱縊蛹。還有一種蛹稱懸蛹,即老熟幼蟲,在吐絲作墊之後,即用尾足鈎鈎着其上,而將體軀倒懸下來,進入“前蛹”階段,及至成熟,即行化蛹。

當化蛹時幼蟲表皮在背中線上裂開之後,由於蛹體的不斷伸縮而使皮層迅速後移,退至尾部末端時,迅即伸出(這時僅附近的皮層尚未脱離),同時急速扭動體軀,使臀棘鈎着於絲墊之上,便得安全懸垂。接着幼蟲舊皮即行脱落,蛹體體壁逐漸收縮硬化,轉變成各種各樣的固有形態。

成蟲

成蟲是蝶類發育的最後階段,稱有性時期,有雌雄兩種形態。成蟲在蛹殼內發育成熟後,即須脱離蛹殼外出,成蟲脱去蛹殼的現象稱為羽化。這與幼蟲脱離卵殼之稱為孵化不可混為一談。

當成蟲羽化之初,蛹殼於觸角翅函間、前中後三胸節的背中線以及頭、胸兩部的連接線三處同時破裂,頭部附肢(觸角及喙管等)及前足先行伸出,中足、後足和翅隨即拽出,足攀着他物後,體軀隨即脱離蛹殼,倒懸片刻時,柔軟皺縮的翅片,就在5~6分鐘內迅速伸展完成,但是這時的翅膜尚未乾固,翅身還很軟弱,不能飛翔,必須再隔一、二小時,才能振翅飛翔,隨風飄舞。

蝴蝶從蝶蛹中羽化出來之後,雄蝶就四處翩飛。忙於尋找雌蝶交尾;雌蝶忙着找尋幼蟲的飼料植物產卵,繁衍後代。

生活習性:

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幼蟲和成蟲是它一生中唯一的兩個活動時期,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種多樣的。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對採集和分類研究都有很大幫助,下面敍述蝶類幼蟲和成蟲的生活習性。

幼蟲的生活習性

取食

蝶類幼蟲咬破卵殼孵化外出以後,有些種類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種類(例如紅眼竹弄蝶)則先行取食卵殼,然後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種類還需取食每次蜕皮時所蜕下來的舊錶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緣豆粉蝶等。

蝶類幼蟲的取食對象,因蟲種而各有不同,大多數幼蟲嗜食葉片;有些種類,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還有一些種類蛀食嫩莢或幼果,例如豆莢灰蝶蛀食嫩豆莢,梔子灰蝶蛀食梔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數種類的幼蟲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專以竹蚜為食,這種肉食性的種類在蝶類中是並不多見的益蟲。

取食植物葉子的幼蟲,如是第一齡的初期,常在葉背啃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樣的透明斑,以後幼蟲食葉穿孔,或自葉緣向內蠶食;隨着蟲體長大,食量也越來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蟲口密度大的時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活動和棲息

蝶類幼蟲的活動和棲息的習性,也因蟲種而各不相同。從活動時間來看,一般種類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時出來活動。但是,有些種類(如菜青蟲等)是在白天活動的,也有一些種類(如許多弄蝶幼蟲)是夜出活動的。

從活動的規律性來看,許多羣棲性種類的初齡幼蟲,取食和棲息的活動是一致的(Ⅰ、Ⅱ齡比較明顯);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棲息,中華虎鳳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類如蕁麻蛺蝶的幼蟲經常數十成羣地在蕁麻枝葉間吐絲作成亂網,猶如蜘蛛那樣匿居其中,藉以防禦外敵,而且同時取食和棲息,頗有規律。

蝶類幼蟲的棲息場所,一般都很隱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個別幼蟲。有些蝶類的幼蟲常有綴葉為巢而隱居其中的習性,綴葉的方法因蟲種各有不同,有綴一葉的,有綴數葉的,各有各的式樣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蟲能將香蕉葉的邊緣褶黏成巢而隱居其中,稻弄蝶則常綴聯數葉而巢居其中。有巢居習性或結網羣棲習性的幼蟲,它們都在棲息處的近旁取食,絕不遠出,一有驚動,立即退人巢內躲藏,這與一般蝶類的棲息習性完全不同。

成蟲的生活習性

飲水

水是生物有機體在新陳代謝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成分。因此我們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濕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鹹味的水,最能吸引它們來飲。每當烈日臨空的炎夏正午,在窪陷的山路上,在溪邊,就有各式各樣的蝴蝶成羣聚集在那裏吸水。

取食

蝴蝶的壽命,長短不一。壽命長的可達11個月,壽命短約的只有2~3星期。在這段時期內,雄蝶忙着尋覓雌蝶交尾,雌蝶找尋寄主產卵,活動頻繁,因此必須向大自然界充分攝取養料。才能順利完成它們傳種接代的神聖使命。

蝶類不是專門探花吸蜜的昆蟲。由於種類不同,它們的攝食對象也大不相同,並且絕大部分是專食性的。例如,有的種類不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則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爛果或蛀樹滲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鳥獸的糞便,這説明蝶類食性是廣泛的。

活動

蝴蝶是一種變温動物,它們的體温高低,是隨着周圍環境温度而變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動,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動。

每當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裏,常可見到一些蝴蝶張開了翅膀,面向太陽取暖,等到體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動始點時,它們才會開始活動。這種現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觀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當太陽從雲層裏穿出而光熱照射到大地上時,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蝴蝶活躍地四處翩飛。假如太陽忽被雲層遮蔽起來,那末它們就立刻停止了活動,瞬之間,竟然完全看不到一個蝴蝶的影蹤。當太陽重新照射時,它們又活躍如前,象這樣有規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類是一種變温動物,就不難解釋上述現象了。

各種蝴蝶生命活動的特性是不盡相同的,而且同一種類的雌雄個體之間,習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長地的附近,活動範圍比較狹窄,這種習性在高山地帶顯示得最為突出,這是因為植物的分佈與海拔高度是密切相關的。至於雄蝶則四處翩飛,覓尋配偶,即使在山地,它們的活動範圍、也要廣闊得多。

山峯之顫,是多種蝴蝶的聚匯場所,山隘孔道是多種蝴蝶飛行的必經之路;此外深溝峽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沒最多的地方。這裏還應該看到,也有許多蝴蝶的活動範圍是非常狹小的,它們好象是不願離開家門一步似的,侷限在一個小天地內生活。不到它們的家園人們就不容易看到它們的影蹤,如疏毛藪環蝶。因此當我們到一個新地區去從事蝶類的採集調查時,一定先要考慮上述種種因素,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蝶類的活動,主要依靠飛翔。飛翔的習性,每視種數而有異;從飛翔的姿態來説,有平直前進的,有舞姿前進的,也有曲線前進的種種不同的飛翔方式。從飛翔的速度來説,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還有些種類能作滑翔飛行,有些種類能作定位飛翔,更有一些種類,力能振翅飛翔,隨風飄舞,而遠涉重洋。

此外還有一些種類能在林中長時間地在空中飛翔,忽東忽西,猶如蜂蠅臨空飛舞一樣,僅能看見一些跡影。再有一種俗名叫“異天蝶”的六斑劍鳳蝶,當其一受驚擾時,即騰空上飛,直上雲霄,迅即飛到人們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來煞是有趣。

棲息

蝴蝶是晝出活動的昆蟲,因此到了薄暮來臨時,它們就各自選擇安靜和隱蔽的場所,進行棲息。棲息環境,依蟲種而有不同,一般的種類都喜歡棲息在植物的枝葉上,有些種類則喜歡棲息在懸巖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類是單獨棲息的,但是也有些種類例如許多種斑蝶則是喜歡羣聚在一起棲息的。其中褐脈棕斑蝶屬著名的大量羣棲的種類。

在蝶類晝間活動的過程中,個別種類還有它們獨特的棲息習性。例如喙鳳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樣的徘徊飛翔了一段時間後,就棲落到樹梢休息,隔一回兒再飛,除取食以外,從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這類蝴蝶。還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領域性地喜歡棲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葉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飛過,就飛過去追趕,一回兒,仍歸原處棲息,以後再見其他蝴蝶飛過,又同樣飛過去追趕,這樣一次又一次有規律地飛棲活動,目的是半路攔截同類的雌蝶,以求伺機交尾。所以,有時即使我們揮網兜未捕獲而驚跑了這類蝴蝶也不要緊,等一回兒,它們仍舊會飛回原地,給你重行兜捕的機會,因此捕捉這類蝴蝶很容易成功。

最後,談一下枯葉蛺蝶的生活習性。枯葉蛺蝶通常生活在樹木茂盛的山嶽地帶,常見其出沒於懸崖峭壁下葱鬱的混交林間。雄蝶在活動時,常常飛棲到伸出在溪澗流水上空2米多高的闊葉樹葉上,等候雌蝶飛過而追逐交尾,這時揮網兜捕,極易成功。如若漏網立即飛入叢林,棲止於藤蔓或樹木枝幹上,它飛翔迅速,行動敏捷,更憑藉其翅裏酷肖枯葉而隱匿起來,一時極難發現其棲息所在。它的棲息姿態是頭端向下,尾部朝天,常靜止在無葉的粗幹上。

蝴蝶的遷移飛行

歷史上記載過不少蝴蝶的遷移飛行。據威廉斯1930年統計已達1273次。在世界上已知有214種蝴蝶有遷移飛行的習性。

蝴蝶遷飛的羣體有大有小,數量多時高達千百萬。遷飛的種羣組成,有單一的,也有混雜的。遷飛的距離,有短有長,距離短的,僅在地小範圍內遷飛;距離遠的,常常飛越洲或者橫渡重洋,如威氏在1935年報告一則奇聞時説,褐脈棕斑蝶從墨西哥遠距離飛遷到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共飛行了4000千米。

在我國曆史上有關蝶類遷飛的記錄並不很多。根據歷史文獻上的記載,從1603~1933年僅得五次。發生在滇,桂二省境內,最近一次是1933年。據6月16日上海新聞報的記載,“1933年5月2日正午天陰,雲南昆明,距市東方40裏之大板橋鎮忽有白蝶數千萬漫空蔽野,由東面飛來遍佈於該鎮之田畝林木及屋角牆壁等處,白茫茫毫無空隙。……此蝶羣休息二小時後,又行飛起……徑往西方省城飛去……。該鎮人云,此蝶類純系白質,大小翅上各有黑斑一、二小點。其數約有千百餘萬,並無他種色彩者攙人其中……。”

近年來報上也多次報道有關蝴蝶遷飛的現象,最近一次為1988年8月2日《解放日報》刊登了蝴蝶遷飛的報道:“甘肅榆中縣興隆山風景區7月19日至21日連續3次出現“蝶雪”現象。據當地目擊者説,三次“蝶雪”都出現在上午10時至下午1時間,漫天飛雪般的蝴蝶鋪天蓋地,由興隆山向馬銜山飛去。蝴蝶呈黃白色間有黑色斑點。最大的一羣出現在19日上午10時,近百米寬的興隆峽被蝶羣充斥,蝶陣前後長約5千米,浩浩蕩蕩過了近3小時,有人用草帽一下就扣住幾十只。”

遺憾的是在我國蝶類遷飛史中,從沒有抓到過一隻遷飛中的蝴蝶實物標本,因此難以作出具有科學價值的報道。筆者在此寄望全國的蝶類愛好者,今後如果遇到此種現象,一定要跟蹤攝像,並且捕捉到參與飛遷的蝴蝶標本,才能填補我國蝶類遷飛史上的這一空白。

交尾

一般蝶類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一點羽化。之後,雄蝶到處飛翔,覓尋羽化不久的雌蝶,捷足先登地追逐交尾。一隻棲息在葉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經交尾過的,當雄蝶飛臨時,它就平展四翅而將腹部高高翹起,絕不起飛,這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繞飛一陣,也就只好舍之他去;反之即行交尾。有時一隻不需要交尾的雌蝶,當其在空中飛翔時,可能遇到好幾只雄蝶追逐求愛,緊和繞圈飛舞,難解難分,一起上升到高空,這時雌蝶突然挾翅而下,急速降落,這種逃循使雄蝶如墮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雌蝶的這種“逃婚”本能頗為有趣。

還有一些蝶類如絹蝶科的大部分種類,雌蝶在交尾之後,在交尾囊開口處的基部,生長出各種各樣的交配後的衍生物(封瓣)一枚,成為阻止再交尾的障礙物,蟲各一型。是鑑別蟲種的一大特徵。

蝴蝶交尾的方式,是尾部相接而頭部分向兩端,如小褐斑鳳蝶,在交尾過程中,如遇驚擾則雌蝶主動飛翔,而雄蝶則安靜地倒懸在下方,任其拖着飛逃。

產卵

蝶類產卵各有其所,絕不亂產,最為常見的是將卵產在葉片的反面。一般是每產一粒,如柑橘鳳蝶。也有產卵成片的,如絹粉蝶。許多蝴蝶在植物上產的卵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殊的排列方式,如樸喙蝶的卵產在朴樹的嫩芽上;豆莢灰蝶的卵產在扁豆花蕾的基部;黃邊醬蛺蝶產大量的卵在楊樹細枝上,並且排列得很有規律,繞成一環;更有趣的是蒙蛺蝶的卵往往4~5粒、多至十數粒壘積成串。

此外有一些蝶類將卵產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體上,無尾銀蜆蝶就是一例。而最有趣的產卵方式,要算是枯葉蛺蝶,有時雌蝶產卵不直接產在寄主植物——馬藍等的葉片上,而將卵間接地產在寄主植物上方半米左右處的樹枝上,當幼蟲從卵中孵化出來以後,不久,就會吐一遊絲下降,依靠風力吹動盪漾而達到寄主植物的葉面上,象這種頗有“遠見”的產卵習性,在蝶類中也並不多見。

蝴蝶種類有什麼

蝴蝶的種類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蝴蝶的種類有弄蝶科、蛺蝶科、灰蝶科、眼蝶科、粉蝶科、鳳蝶科等。下面是具體介紹:

1、弄蝶科

本科蝴蝶種類較多。成蟲屬於小型蝶種,在世界上有3000多種,是蝶類中形態及生活習性最特殊的種類。體型粗壯,頭大,眼的前方有睫毛。弄蝶科成蟲的觸角端部呈尖鈎狀(端部尖出有鈎),觸角基部互相遠離;雌雄成蟲的前足均正常。飛翔迅速而帶跳躍。弄蝶科和小灰蝶一樣在蝴蝶中體型算是小的,前翅三角形,後翅卵圓形。暗黑色或棕褐色,少數種類為或白色。外觀樸素並不華麗耀眼。

2、蛺蝶科

蛺蝶科是蝶類中最大的一科,全世界有3400多種。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色彩豐富,形態各異,花紋相當複雜。蛺蝶科成蟲的下脣須特別粗壯;觸角長且端部明顯加粗呈錘狀;複眼裸出或有毛;部分種類的中胸特別粗壯發達;前足退化,縮在胸下,無作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本科蝴蝶的翅形豐富多變,屬間的差別較大。

3、灰蝶科

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為主,部分種類兩翅表面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綠等色的金屬光澤,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截然不同,反面的顏色豐富多采,斑紋變化也很多樣。

4、眼蝶科

本科蝴蝶多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黑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翅上常有較醒目的外橫列眼狀斑或圓斑。

5、粉蝶科

在世界上有近千種,是中等大小的蝶類,體型比鳳蝶(鳳蝶科)小。常以白、為基調,飾有黑、紅、黃等色彩的斑紋,前翅三角形,後翅卵圓形,多數種類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狀。來自於軀體廢物的色素,構成其獨特的色調,是粉蝶科蝴蝶所特有。

6、鳳蝶科

本科蝴蝶屬中到大型的美麗蝶種,常以黑、黃、白色為基調,飾有紅、藍、綠、黃等色彩的斑紋,一些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藍、綠、黃等色的金屬光澤。形態優美,許多種類的後翅有修長的尾突。鳳蝶科還包含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鳳蝶。

擴展資料

1、全球有記錄的蝴蝶總數大約有20000種,中國約佔2153種,在鱗翅目158科中,蝶類有18科。蝴蝶的數量以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出產最多,其次是東南亞一帶。

2、世界上最美麗、最有觀賞價值的蝴蝶,也多出產於南美巴西、祕魯等國。而受到國際保護的種類,多分佈在東南亞,如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在同一地區、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濕濕度環境和不同的植物羣落,也相應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種羣。

3、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

4、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釐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

5、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裏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1、卵期(胚胎期)

蝴蝶產卵通常會在產在幼蟲可以當食物的葉片上,但是也偶而會產在幼蟲食用植物的附近。

2、幼蟲期

受精卵經過細胞而形成新生命,卵內胚胎髮育成熟後,會咬破卵殼展出來,並將卵殼吃下,當作第一餐。再開始吃植物體,否則許多幼蟲會即時死亡。

3、蛹期

多數蝶幼蟲老熟後,在寄主植物或其它物體上先吐絲成墊,用腹末的足鈎鈎在上面,然後吐絲把和植物圍繞起來,象電工在電線杆上操作時,腰部和線杆用安全帶固定牢,接着脱掉最後一層皮,形成縊蛹。

4、成蟲期

成蟲在蛹殼內發育成熟後,就從蛹殼內爬出來,這種現象稱為羽化。剛羽化的蝴蝶翅膀柔軟皺縮,在數十分鐘內,翅迅速伸展,隔1~2小時就可四處飛舞了。

擴展資料:

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

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腹部瘦長。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釐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

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蝴蝶

蝴蝶有哪些生活習性?

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幼蟲和成蟲是它一生中惟一的兩個活動時期,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種多樣的。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對採集和分類研究都有很大幫助,下面敍述蝶類幼蟲和成蟲的生活習性。

CF斯太爾蝴蝶要帶6烈龍嗎

帶不帶都可以。斯太爾蝴蝶不帶烈龍是70發的主彈夾子彈,帶上六把烈龍後是112發子彈,比普通的斯太爾高40發的子彈,而且射速和壓制都不一般的斯太爾強。

蝴蝶形態6種形態是什麼?

蝴蝶形態6種形態是:crab螃蟹,butterfly蝴蝶,bat蝙蝠,gartly,three drives,ab=cd這六種形態。

crab螃蟹形態是各種蝴蝶形態發展的最終形態,也是最高級別形態。

butterfly蝴蝶這一形態的目標位是最多的,也是相當重要的,它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形態結果。

bat形態是一個蝙蝠形態,也是gartley形態的擴展,也就是説是滿足回調比例的第二個目標形態。

gartley形態可以説是所有蝴蝶形態中最經典的形態。

AB=CD這一種形態是蝴蝶形態裏的核心部分,既是最簡單,又是最重要的,在應用蝴蝶形態的時候,往往可以忽略X點的存在,直接將形態看作是AB=CD形態來。

蝴蝶原理

蝴蝶原理與艾略特波浪理論一樣是以菲薄納奇神奇數列作為結構基礎。在特定環境下,它不僅可以忽略部分常用技術指標的存在。從某種角度講,蝴蝶理論甚至可以拋開順勢而為的技術派“真理”。

Scott M.Carney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叫《和諧的交易》(“The Harmonic Trader”)的書,這還是一本形態分析和交易的書。

Carney在書的第3部分在討論了Gartley222後介紹和詳細討論了蝴蝶形態(Butterfly ),蝴蝶形態分為牛市蝴蝶形態和熊市蝴蝶形態,蝴蝶形態的基礎就是Gartley222,豐富了Gartley形態的內涵和內容。

六烈蝴蝶滿彈夾多少

119發子彈

蝴蝶5、6、7、8有拍什麼不同

材質,重量,用途不同

蝴蝶7星正面採用的是進口紅色套膠,蝴蝶8星正面採用的是黑色藍海綿粘性套膠。

關於蝴蝶的知識!

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

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佈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蝴蝶一般色彩鮮豔,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釐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釐米左右。

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擴展資料:

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腹部瘦長。

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釐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裏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蝴蝶

關於蝴蝶的知識

蝴蝶是屬於完全類的昆蟲,它的一生具有四個明顯不同的發育階段:(1)卵期(胚胎時期);(2)幼蟲期(生長時期);(3)蛹期(轉變時期);(4)成蟲期(有性時期)。後三個發育階段合稱為胚後期發育。這四個發育階段所表現的體態,從形態學上來看,毫無共同之處。因此,必須通過系統的研究或者不間斷的觀察,才能瞭解它們原來就是一個物種的四個發育階段。

上述四個發育階段,周而復始形成一個生活圈,亦名一世代。蝶類完成一個生活圈的時間,有長有短,短者數十天(如菜粉蝶),長者近三年(如東北亞絹蝶)。在一年中間發生世代的多少,常因蟲種而有不同。一年有一世代的(如中華虎鳳蝶);也有多世代的(如菜粉蝶),它的世代數常隨各地氣温高低而有異,它們在黑龍江一年只有2~3代,但在廣東則可多達5~6代。至於世代的命名,則自年初開始,以至年終,順次稱為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等。此外,也有按季節而命名世代的,例如:成蟲羽化在春季的稱為春季世代,成蟲羽化在夏季的稱夏季世代。

蝶卵是蝴蝶發育的第一階段,亦稱胚胎時期。卵的結構相當於一個大型的細胞,內有原生質和核外,還包含大量的卵黃。精子進入卵內後,與卵核結合發育成為胚胎,卵黃是胚胎髮育的營養物質。卵殼有一小孔叫卵孔,是精子進入卵內的通道,亦稱精孔。有些種類的卵孔並不直接穿通卵腔,而在卵殼內壁着生有中空的卵孔側枝若干條,它一端連接於卵孔底部,另一端開口在卵腔內,呈輻射狀排列在卵孔之四周,成為精子進入卵腔的通道。

卵殼表面有的非常光滑,能顯珠光,有的十分粗糙,且有多種雕刻狀紋飾,更有在卵表黏覆鱗毛的等等,常因蟲種而各不相同。卵的形狀則形式各異,有圓球形、饅頭形、扁圓形、梨形和紡錘形等。卵有單個的,也有成片或成堆的,更有疊置成串的。至於卵的色彩則有橙、黃、綠、白等色,並且隨着發育階段和種性的不同而呈顯出多種特定紋彩,絢麗多姿,美不勝收。總的來説,卵形卵色千變萬化,可以作為鑑別蟲種的一項輔助特徵。

幼蟲

幼蟲期也稱生長時期,是蝶類生活史中的第二發育階段。

蝶類的幼蟲稱為蠋形幼蟲,它們具有一個圓柱形成蛤蝓形的體軀和成對的附肢。體軀由一系列的環節組成,這些環節稱為體節,幼蟲頭部有取食器官和感覺器官。

頭部的外形是多種多樣的,在同一屬的種間區別較小,但在不同科屬之間的區別則極大,有助於鑑別蟲種。

幼蟲有胸足3對、腹足4對和尾足1對,依次着生在前中後三個胸節及第3、4、5、6、10五個腹節上。胸足是蟲體的永久性行動器官,分節清晰,成蟲之足,即由幼蟲胸足發育而成。

腹足亦名偽足,遠較胸足為粗大,由不分節的膜質囊狀物所構成,末端各具排列成行之鈎,其排列方式因蟲種及着生處而異,腹足是幼蟲時期的主要行動器宮,卻是臨時性器官,一旦羽化成成蟲,腹足自行消失。

幼蟲的表皮富含幾丁質,因此不能隨着蟲體的生長而無地擴展,尤其是頭殼極為堅硬,所以生長到一定時期,必須把舊錶皮蜕去而形成寬大的新表皮。其中最為使人注目的,是剛蜕皮後的新蟲體頭部遠較體軀為大,這就充分説明了頭殼不善於擴張的特點。蜕皮時不僅體壁和附肢的表皮要脱去,而且由體壁內陷而成的氣管、前腸和後腸等與表皮相連接的部分,尤其是具有幾丁質的部分,也要同時蜕去。幼蟲蜕皮前不食不動,稱為“眠”。剛孵化的幼蟲為一齡,以後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齡。一般蜕皮4至5次。蜕皮的次數因蟲種而不同,少至3次,多則10多次。

幼蟲體表有的光滑,有的長有棘刺、軟毛、剛毛或肉棘等等。

蝶類第一齡幼蟲體上的剛毛,特稱原生剛毛。它的數量、色澤、形狀及着生位置,常因蟲種而各不相同,是幼蟲分類學上的一個重要特徵。

蛹是蝶類生活史中第三個發育階段,也稱轉變時期。

蝶蛹統稱被蛹,它們的附肢與體軀各部俱已膠黏成一整體,但是附肢及頭、胸、腹三體段之間的分界線,則仍然留存在蛹體表面。

蝶類幼蟲生長髮育到成熱階段,就停止取食,選擇適當場所,準備化蛹。蝶類的化蛹方式常因種類而有不同,有的種類的幼蟲老熟後,下行至寄主植物附近的草叢土表下,作成極薄的土室,而在其中化蛹。如雙環眼蝶。有的吐絲,綴葉作巢,躲在巢內取食並化蛹,如稻弄蝶。還有的象蛾類一樣,吐絲作成薄繭而化蛹其中,如黃毛白絹蝶。而最常見的蝶蛹,則暴露在外。老熟幼蟲選定化蛹場所後(如寄主植物的莖葉上,或其他物體的表面上),先吐絲成墊,用尾足鈎鈎着其上,以免下墮,然後抑頭後彎,反覆來回吐絲膠成一粗線,圍繞中腰,而後化蛹不致翻倒,故稱縊蛹。還有一種蛹稱懸蛹,即老熟幼蟲,在吐絲作墊之後,即用尾足鈎鈎着其上,而將體軀倒懸下來,進入“前蛹”階段,及至成熟,即行化蛹。

當化蛹時幼蟲表皮在背中線上裂開之後,由於蛹體的不斷伸縮而使皮層迅速後移,退至尾部末端時,迅即伸出(這時僅附近的皮層尚未脱離),同時急速扭動體軀,使臀棘鈎着於絲墊之上,便得安全懸垂。接着幼蟲舊皮即行脱落,蛹體體壁逐漸收縮硬化,轉變成各種各樣的固有形態。

成蟲

成蟲是蝶類發育的最後階段,稱有性時期,有雌雄兩種形態。成蟲在蛹殼內發育成熟後,即須脱離蛹殼外出,成蟲脱去蛹殼的現象稱為羽化。這與幼蟲脱離卵殼之稱為孵化不可混為一談。

當成蟲羽化之初,蛹殼於觸角翅函間、前中後三胸節的背中線以及頭、胸兩部的連接線三處同時破裂,頭部附肢(觸角及喙管等)及前足先行伸出,中足、後足和翅隨即拽出,足攀着他物後,體軀隨即脱離蛹殼,倒懸片刻時,柔軟皺縮的翅片,就在5~6分鐘內迅速伸展完成,但是這時的翅膜尚未乾固,翅身還很軟弱,不能飛翔,必須再隔一、二小時,才能振翅飛翔,隨風飄舞。

蝴蝶從蝶蛹中羽化出來之後,雄蝶就四處翩飛。忙於尋找雌蝶交尾;雌蝶忙着找尋幼蟲的飼料植物產卵,繁衍後代。

生活習性:

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幼蟲和成蟲是它一生中唯一的兩個活動時期,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種多樣的。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對採集和分類研究都有很大幫助,下面敍述蝶類幼蟲和成蟲的生活習性。

幼蟲的生活習性

取食

蝶類幼蟲咬破卵殼孵化外出以後,有些種類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種類(例如紅眼竹弄蝶)則先行取食卵殼,然後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種類還需取食每次蜕皮時所蜕下來的舊錶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緣豆粉蝶等。

蝶類幼蟲的取食對象,因蟲種而各有不同,大多數幼蟲嗜食葉片;有些種類,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還有一些種類蛀食嫩莢或幼果,例如豆莢灰蝶蛀食嫩豆莢,梔子灰蝶蛀食梔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數種類的幼蟲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專以竹蚜為食,這種肉食性的種類在蝶類中是並不多見的益蟲。

取食植物葉子的幼蟲,如是第一齡的初期,常在葉背啃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樣的透明斑,以後幼蟲食葉穿孔,或自葉緣向內蠶食;隨着蟲體長大,食量也越來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蟲口密度大的時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活動和棲息

蝶類幼蟲的活動和棲息的習性,也因蟲種而各不相同。從活動時間來看,一般種類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時出來活動。但是,有些種類(如菜青蟲等)是在白天活動的,也有一些種類(如許多弄蝶幼蟲)是夜出活動的。

從活動的規律性來看,許多羣棲性種類的初齡幼蟲,取食和棲息的活動是一致的(Ⅰ、Ⅱ齡比較明顯);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棲息,中華虎鳳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類如蕁麻蛺蝶的幼蟲經常數十成羣地在蕁麻枝葉間吐絲作成亂網,猶如蜘蛛那樣匿居其中,藉以防禦外敵,而且同時取食和棲息,頗有規律。

蝶類幼蟲的棲息場所,一般都很隱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個別幼蟲。有些蝶類的幼蟲常有綴葉為巢而隱居其中的習性,綴葉的方法因蟲種各有不同,有綴一葉的,有綴數葉的,各有各的式樣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蟲能將香蕉葉的邊緣褶黏成巢而隱居其中,稻弄蝶則常綴聯數葉而巢居其中。有巢居習性或結網羣棲習性的幼蟲,它們都在棲息處的近旁取食,絕不遠出,一有驚動,立即退人巢內躲藏,這與一般蝶類的棲息習性完全不同。

成蟲的生活習性

飲水

水是生物有機體在新陳代謝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成分。因此我們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濕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鹹味的水,最能吸引它們來飲。每當烈日臨空的炎夏正午,在窪陷的山路上,在溪邊,就有各式各樣的蝴蝶成羣聚集在那裏吸水。

取食

蝴蝶的壽命,長短不一。壽命長的可達11個月,壽命短約的只有2~3星期。在這段時期內,雄蝶忙着尋覓雌蝶交尾,雌蝶找尋寄主產卵,活動頻繁,因此必須向大自然界充分攝取養料。才能順利完成它們傳種接代的神聖使命。

蝶類不是專門探花吸蜜的昆蟲。由於種類不同,它們的攝食對象也大不相同,並且絕大部分是專食性的。例如,有的種類不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則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爛果或蛀樹滲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鳥獸的糞便,這説明蝶類食性是廣泛的。

活動

蝴蝶是一種變温動物,它們的體温高低,是隨着周圍環境温度而變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動,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動。

每當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裏,常可見到一些蝴蝶張開了翅膀,面向太陽取暖,等到體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動始點時,它們才會開始活動。這種現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觀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當太陽從雲層裏穿出而光熱照射到大地上時,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蝴蝶活躍地四處翩飛。假如太陽忽被雲層遮蔽起來,那末它們就立刻停止了活動,瞬之間,竟然完全看不到一個蝴蝶的影蹤。當太陽重新照射時,它們又活躍如前,象這樣有規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類是一種變温動物,就不難解釋上述現象了。

各種蝴蝶生命活動的特性是不盡相同的,而且同一種類的雌雄個體之間,習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長地的附近,活動範圍比較狹窄,這種習性在高山地帶顯示得最為突出,這是因為植物的分佈與海拔高度是密切相關的。至於雄蝶則四處翩飛,覓尋配偶,即使在山地,它們的活動範圍、也要廣闊得多。

山峯之顫,是多種蝴蝶的聚匯場所,山隘孔道是多種蝴蝶飛行的必經之路;此外深溝峽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沒最多的地方。這裏還應該看到,也有許多蝴蝶的活動範圍是非常狹小的,它們好象是不願離開家門一步似的,侷限在一個小天地內生活。不到它們的家園人們就不容易看到它們的影蹤,如疏毛藪環蝶。因此當我們到一個新地區去從事蝶類的採集調查時,一定先要考慮上述種種因素,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蝶類的活動,主要依靠飛翔。飛翔的習性,每視種數而有異;從飛翔的姿態來説,有平直前進的,有舞姿前進的,也有曲線前進的種種不同的飛翔方式。從飛翔的速度來説,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還有些種類能作滑翔飛行,有些種類能作定位飛翔,更有一些種類,力能振翅飛翔,隨風飄舞,而遠涉重洋。

此外還有一些種類能在林中長時間地在空中飛翔,忽東忽西,猶如蜂蠅臨空飛舞一樣,僅能看見一些跡影。再有一種俗名叫“異天蝶”的六斑劍鳳蝶,當其一受驚擾時,即騰空上飛,直上雲霄,迅即飛到人們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來煞是有趣。

棲息

蝴蝶是晝出活動的昆蟲,因此到了薄暮來臨時,它們就各自選擇安靜和隱蔽的場所,進行棲息。棲息環境,依蟲種而有不同,一般的種類都喜歡棲息在植物的枝葉上,有些種類則喜歡棲息在懸巖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類是單獨棲息的,但是也有些種類例如許多種斑蝶則是喜歡羣聚在一起棲息的。其中褐脈棕斑蝶屬著名的大量羣棲的種類。

在蝶類晝間活動的過程中,個別種類還有它們獨特的棲息習性。例如喙鳳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樣的徘徊飛翔了一段時間後,就棲落到樹梢休息,隔一回兒再飛,除取食以外,從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這類蝴蝶。還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領域性地喜歡棲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葉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飛過,就飛過去追趕,一回兒,仍歸原處棲息,以後再見其他蝴蝶飛過,又同樣飛過去追趕,這樣一次又一次有規律地飛棲活動,目的是半路攔截同類的雌蝶,以求伺機交尾。所以,有時即使我們揮網兜未捕獲而驚跑了這類蝴蝶也不要緊,等一回兒,它們仍舊會飛回原地,給你重行兜捕的機會,因此捕捉這類蝴蝶很容易成功。

最後,談一下枯葉蛺蝶的生活習性。枯葉蛺蝶通常生活在樹木茂盛的山嶽地帶,常見其出沒於懸崖峭壁下葱鬱的混交林間。雄蝶在活動時,常常飛棲到伸出在溪澗流水上空2米多高的闊葉樹葉上,等候雌蝶飛過而追逐交尾,這時揮網兜捕,極易成功。如若漏網立即飛入叢林,棲止於藤蔓或樹木枝幹上,它飛翔迅速,行動敏捷,更憑藉其翅裏酷肖枯葉而隱匿起來,一時極難發現其棲息所在。它的棲息姿態是頭端向下,尾部朝天,常靜止在無葉的粗幹上。

蝴蝶的遷移飛行

歷史上記載過不少蝴蝶的遷移飛行。據威廉斯1930年統計已達1273次。在世界上已知有214種蝴蝶有遷移飛行的習性。

蝴蝶遷飛的羣體有大有小,數量多時高達千百萬。遷飛的種羣組成,有單一的,也有混雜的。遷飛的距離,有短有長,距離短的,僅在地小範圍內遷飛;距離遠的,常常飛越洲或者橫渡重洋,如威氏在1935年報告一則奇聞時説,褐脈棕斑蝶從墨西哥遠距離飛遷到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共飛行了4000千米。

在我國曆史上有關蝶類遷飛的記錄並不很多。根據歷史文獻上的記載,從1603~1933年僅得五次。發生在滇,桂二省境內,最近一次是1933年。據6月16日上海新聞報的記載,“1933年5月2日正午天陰,雲南昆明,距市東方40裏之大板橋鎮忽有白蝶數千萬漫空蔽野,由東面飛來遍佈於該鎮之田畝林木及屋角牆壁等處,白茫茫毫無空隙。……此蝶羣休息二小時後,又行飛起……徑往西方省城飛去……。該鎮人云,此蝶類純系白質,大小翅上各有黑斑一、二小點。其數約有千百餘萬,並無他種色彩者攙人其中……。”

近年來報上也多次報道有關蝴蝶遷飛的現象,最近一次為1988年8月2日《解放日報》刊登了蝴蝶遷飛的報道:“甘肅榆中縣興隆山風景區7月19日至21日連續3次出現“蝶雪”現象。據當地目擊者説,三次“蝶雪”都出現在上午10時至下午1時間,漫天飛雪般的蝴蝶鋪天蓋地,由興隆山向馬銜山飛去。蝴蝶呈黃白色間有黑色斑點。最大的一羣出現在19日上午10時,近百米寬的興隆峽被蝶羣充斥,蝶陣前後長約5千米,浩浩蕩蕩過了近3小時,有人用草帽一下就扣住幾十只。”

遺憾的是在我國蝶類遷飛史中,從沒有抓到過一隻遷飛中的蝴蝶實物標本,因此難以作出具有科學價值的報道。筆者在此寄望全國的蝶類愛好者,今後如果遇到此種現象,一定要跟蹤攝像,並且捕捉到參與飛遷的蝴蝶標本,才能填補我國蝶類遷飛史上的這一空白。

交尾

一般蝶類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一點羽化。之後,雄蝶到處飛翔,覓尋羽化不久的雌蝶,捷足先登地追逐交尾。一隻棲息在葉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經交尾過的,當雄蝶飛臨時,它就平展四翅而將腹部高高翹起,絕不起飛,這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繞飛一陣,也就只好舍之他去;反之即行交尾。有時一隻不需要交尾的雌蝶,當其在空中飛翔時,可能遇到好幾只雄蝶追逐求愛,緊和繞圈飛舞,難解難分,一起上升到高空,這時雌蝶突然挾翅而下,急速降落,這種逃循使雄蝶如墮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雌蝶的這種“逃婚”本能頗為有趣。

還有一些蝶類如絹蝶科的大部分種類,雌蝶在交尾之後,在交尾囊開口處的基部,生長出各種各樣的交配後的衍生物(封瓣)一枚,成為阻止再交尾的障礙物,蟲各一型。是鑑別蟲種的一大特徵。

蝴蝶交尾的方式,是尾部相接而頭部分向兩端,如小褐斑鳳蝶,在交尾過程中,如遇驚擾則雌蝶主動飛翔,而雄蝶則安靜地倒懸在下方,任其拖着飛逃。

產卵

蝶類產卵各有其所,絕不亂產,最為常見的是將卵產在葉片的反面。一般是每產一粒,如柑橘鳳蝶。也有產卵成片的,如絹粉蝶。許多蝴蝶在植物上產的卵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殊的排列方式,如樸喙蝶的卵產在朴樹的嫩芽上;豆莢灰蝶的卵產在扁豆花蕾的基部;黃邊醬蛺蝶產大量的卵在楊樹細枝上,並且排列得很有規律,繞成一環;更有趣的是蒙蛺蝶的卵往往4~5粒、多至十數粒壘積成串。

此外有一些蝶類將卵產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體上,無尾銀蜆蝶就是一例。而最有趣的產卵方式,要算是枯葉蛺蝶,有時雌蝶產卵不直接產在寄主植物——馬藍等的葉片上,而將卵間接地產在寄主植物上方半米左右處的樹枝上,當幼蟲從卵中孵化出來以後,不久,就會吐一遊絲下降,依靠風力吹動盪漾而達到寄主植物的葉面上,象這種頗有“遠見”的產卵習性,在蝶類中也並不多見。

蝴蝶種類有什麼

蝴蝶的種類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蝴蝶的種類有弄蝶科、蛺蝶科、灰蝶科、眼蝶科、粉蝶科、鳳蝶科等。下面是具體介紹:

1、弄蝶科

本科蝴蝶種類較多。成蟲屬於小型蝶種,在世界上有3000多種,是蝶類中形態及生活習性最特殊的種類。體型粗壯,頭大,眼的前方有睫毛。弄蝶科成蟲的觸角端部呈尖鈎狀(端部尖出有鈎),觸角基部互相遠離;雌雄成蟲的前足均正常。飛翔迅速而帶跳躍。弄蝶科和小灰蝶一樣在蝴蝶中體型算是小的,前翅三角形,後翅卵圓形。暗黑色或棕褐色,少數種類為或白色。外觀樸素並不華麗耀眼。

2、蛺蝶科

蛺蝶科是蝶類中最大的一科,全世界有3400多種。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色彩豐富,形態各異,花紋相當複雜。蛺蝶科成蟲的下脣須特別粗壯;觸角長且端部明顯加粗呈錘狀;複眼裸出或有毛;部分種類的中胸特別粗壯發達;前足退化,縮在胸下,無作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本科蝴蝶的翅形豐富多變,屬間的差別較大。

3、灰蝶科

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為主,部分種類兩翅表面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綠等色的金屬光澤,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截然不同,反面的顏色豐富多采,斑紋變化也很多樣。

4、眼蝶科

本科蝴蝶多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黑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翅上常有較醒目的外橫列眼狀斑或圓斑。

5、粉蝶科

在世界上有近千種,是中等大小的蝶類,體型比鳳蝶(鳳蝶科)小。常以白、為基調,飾有黑、紅、黃等色彩的斑紋,前翅三角形,後翅卵圓形,多數種類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狀。來自於軀體廢物的色素,構成其獨特的色調,是粉蝶科蝴蝶所特有。

6、鳳蝶科

本科蝴蝶屬中到大型的美麗蝶種,常以黑、黃、白色為基調,飾有紅、藍、綠、黃等色彩的斑紋,一些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藍、綠、黃等色的金屬光澤。形態優美,許多種類的後翅有修長的尾突。鳳蝶科還包含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鳳蝶。

擴展資料

1、全球有記錄的蝴蝶總數大約有20000種,中國約佔2153種,在鱗翅目158科中,蝶類有18科。蝴蝶的數量以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出產最多,其次是東南亞一帶。

2、世界上最美麗、最有觀賞價值的蝴蝶,也多出產於南美巴西、祕魯等國。而受到國際保護的種類,多分佈在東南亞,如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在同一地區、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濕濕度環境和不同的植物羣落,也相應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種羣。

3、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

4、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釐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

5、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裏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1、卵期(胚胎期)

蝴蝶產卵通常會在產在幼蟲可以當食物的葉片上,但是也偶而會產在幼蟲食用植物的附近。

2、幼蟲期

受精卵經過細胞而形成新生命,卵內胚胎髮育成熟後,會咬破卵殼展出來,並將卵殼吃下,當作第一餐。再開始吃植物體,否則許多幼蟲會即時死亡。

3、蛹期

多數蝶幼蟲老熟後,在寄主植物或其它物體上先吐絲成墊,用腹末的足鈎鈎在上面,然後吐絲把和植物圍繞起來,象電工在電線杆上操作時,腰部和線杆用安全帶固定牢,接着脱掉最後一層皮,形成縊蛹。

4、成蟲期

成蟲在蛹殼內發育成熟後,就從蛹殼內爬出來,這種現象稱為羽化。剛羽化的蝴蝶翅膀柔軟皺縮,在數十分鐘內,翅迅速伸展,隔1~2小時就可四處飛舞了。

擴展資料:

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

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腹部瘦長。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釐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

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蝴蝶

蝴蝶有哪些生活習性?

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幼蟲和成蟲是它一生中惟一的兩個活動時期,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種多樣的。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對採集和分類研究都有很大幫助,下面敍述蝶類幼蟲和成蟲的生活習性。

TAG標籤: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