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脾主四肢是什麼意思

脾主四肢是什麼意思

①指五臟之一,與胃相表裏,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供應各方面的需要,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②指推拿穴位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為什麼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人體有賴於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的營養,才能使肌肉豐滿發達,四肢活動有力。因此脾的運化功能健全與否,往往直接關係到肌肉的壯實與瘦削以及四肢功能活動正常與否。若脾虛不健,肌肉失其營養則逐漸消瘦或痿軟鬆弛,四肢則痿廢不用。

脾主四肢的介紹

生理學術語。系脾的功能之一。水谷清陽之氣由脾氣輸布,充養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動,與脾有密切關係。

中醫基礎醫學理論:五臟之脾

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機體生命活動的持續和氣血津液的化生,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因而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在五行中屬土,與胃相表裏。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運化: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並進一步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作用。具體體現在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1)主運化水谷: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輸布水谷精微以營養全身的功能。飲食入胃,經小腸的進一步消化吸收,脾的轉輸作用,將水谷化為精微,上輸於心肺,並經心肺輸布全身。脾的運化功能的正常進行,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了物質基礎,亦為五臟六腑及各組織器官提供了充分的營養。若脾氣健運,則營養充足,臟腑功能旺盛,身體強健。若脾失健運,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則見腹脹、便溏、食慾不振、消瘦、倦怠乏力以及氣血生化不足等病理表現。因此,有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之稱。

  2)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具有吸收、轉輸和佈散的作用,是人體水液代謝的一個重要環節。水入於胃,經脾轉輸作用上輸於肺,經過肺的宣降作用,外達皮毛以潤澤肌膚,化生汗液,下輸於腎,經腎的氣化作用,化生尿液排出體外。因此,脾是水液代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若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強盛,可以防止水液停滯,否則,就會導致水濕停留,產生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而見腹瀉、便溏、水腫的病理表現。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説:“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2)主升清:是指脾的生理特點而言。升,上升、輸布和升舉;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將水谷精微上輸心、肺以及頭目,並通過心肺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其運化的特點以上升為主,故説“脾氣主升”。脾主升清,是和胃的降濁相對而言。另一方面,脾氣的升舉作用,可以維持內臟的相對恆定。脾能升清,則水谷精微能夠正常吸收和輸布,且內臟不致下垂。若脾氣虛弱,清氣不升,則水谷不化,氣血生化乏源,而見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腹脹、便溏等症;或使脾氣下陷,內臟下垂。

  (3)主統血:統,即統攝、控制、約束之意。脾主統血,是指脾能夠統攝、控制血液在脈管內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的作用。脾統血的作用是通過氣的攝血來實現的。脾氣充盛,不僅使氣血生化有源,且能約束血液,使之行於脈管之內。若脾氣虛衰,統攝無權,則血溢脈外,即“脾不統血”,可見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等症。

  2.脾的生理連屬

  (1)脾在志為思:思,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一種狀態。若思慮過度,或所思不遂,可導致脾氣鬱結,運化失常,出現不思飲食、脘腹脹滿、食少倦怠、大便稀溏、心悸失眠等異常表現。

  (2)在體合肉、主四肢:脾在體合肉,是指脾能夠化生精微物質以充養肌肉,肌肉的豐滿與消瘦與脾氣的盛衰關係密切。脾主四肢,是因為四肢的運動與肌肉的收縮、舒展功能密切相關,所以四肢的運動亦賴於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養作用。故脾氣健運,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活動有力;反之,若脾失健運,氣血化生不足,則肌肉消瘦、四肢乏力,甚則廢痿不用。

  (3)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脾開竅於口,是指人的飲食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脾氣健運,則食慾旺盛,口味正常。如脾失健運,則口淡乏味;脾壅濕熱,則口甜口粘。

  其華在脣,是説口脣的色澤變化可以反映出脾氣的盛衰。因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化源充足,血脈充盈,口脣紅潤有澤;脾氣虛衰,氣血不足,血脈失充,口脣淡白無華。

  (4)涎為脾液:涎為口津中較為清稀的部分,由脾氣化生、轉輸佈散。涎有清潔口腔,保護口腔黏膜的作用。脾氣升清的作用,可以使涎液上佈於口,而不外溢;若脾胃失和,則可導致涎液的分泌失常,而見口涎自出的表現。

TAG標籤:脾主 四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