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驚蟄什麼意思驚蟄節氣習俗有哪些

驚蟄什麼意思驚蟄節氣習俗有哪些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通常在每年公曆的3月5日或6日。驚蟄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生長的狀態。陽氣上升、氣温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驚蟄有三大風俗,分別是祭白虎化是非、打小人去黴運、祭雷神蒙鼓皮。祭白虎化是非是指拜祭時用紙繪製白老虎,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用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説人是非。打小人去黴運是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了冬眠的小人,為了避免小人搗亂,人們會在驚蟄這天打小人。祭雷神蒙鼓皮是因為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敲鼓以求平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農曆驚蟄是什麼意思?

      “農曆驚蟄”是指農曆(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擬從三個方面講清楚—— 

一、“驚蟄”語析

      “驚蟄”中“驚”字用得真好。蟄,是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吃不動。而一旦時機到來,就是到了“驚蟄”的時候,那些冬眠的動物就一驚而起。這個“驚”字真用得妙,把沉睡已久後的崛起形態表現了出來。

      驚蟄的意思是指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個解釋:“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可見此時已經是春雷萌動。

      這個“驚蟄”原為“啟蟄”。中國最早的一部傳統農事曆書《夏小正》記載:“正月啟蟄,言始發也。”漢景帝的名字中有個“啟”字,為了避諱就將“啟”改為意思相近的“驚”字,並將驚蟄挪到雨水節氣後,才形成了今天的順序。

      這一改還真是改出了境界。“啟”只是平靜地表示了“開啟”的意思,而“驚”則是擬人手法,把動物擬人化了,那些小動物面對沉睡後的覺醒,好像都有“驚慌失措”的神態。

二、驚蟄的氣候特點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間是公曆3月5日至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驚蟄到來後,氣候特點是乍寒乍暖,風的變化較大,氣温明顯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温為3~6℃,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

      驚蟄被稱為春天的“復活節”,因為此時春芽和病毒同時復活了。

三、驚蟄“三候”

      此時已經是仲春,進入了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

      驚蟄“三候”就表現了這個時節的變化特點:先是桃花開,然後黃鸝叫,最後是斑鳩飛來了。

      一候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在驚蟄之際開花。接着是棣棠花、薔薇花、李花、杏花、海棠等等,也會在此時開花。

      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鵬,黃鵬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三候鷹化為鳩。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有人認為,鷹每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

四、驚蟄習俗

      基於驚蟄的氣候特點,古代形成了以下一些習俗——

      吃梨。在驚墊節氣中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感冒咳嗽,所以民間有驚墊吃梨的習俗。此時吃梨可生津潤燥,預防風熱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很符合此節氣的節令特點。

      植樹。三月驚雷過後,“植樹節”就隨之而來了。

      賞早櫻。驚蟄過後,綿綿春雨連日而來,使空氣變得非常清新。早櫻也在爭相開放。

      這些習俗,如今都可沿襲下來:吃梨有利健康;植樹有利生態建設;賞早櫻可以放鬆心情,有利身心。

      驚蟄是開啟百花盛開景象的起始。當驚蟄來臨之際,讓我們走出家門,走向春天,去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美好時光吧!

驚蟄是什麼節氣?有什麼習俗嗎?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


驚蟄民間習俗

①祭白虎。

主要在廣東一帶,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動物。一方面它兇猛無比,能夠辟邪,因而古書説:“畫虎於門,鬼不敢人。”同時老虎是食肉動物,經常會殘害家禽家畜和人。廣東人認為,蟄伏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開始覓食,這時候白虎也會從山中出來覓食,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驚蟄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黃紙做成,身上帶有黑紋,口有撩牙,放在神壇前。這一習俗現在還很盛,很多廟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壇,每到驚蟄,特別是中老年人就會手拿祭品,排隊祭白虎。

打小人。

源於驅蟲,春雷驚醒了害蟲,每到這一天,農户就要拿着掃帚到田間舉行掃蟲儀式;同時還要手持清香、艾草,薰家裏的每個角落,希望能夠驅走蛇、蟲、蚊、鼠等。人們認為小人就好像害蟲,驚蟄後也開始出來活動。到廟裏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惡鬼等統統趕走,一年中都會順順利利,不受小人的糾纏。

③金豆開花。

春節過後農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鑑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裏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於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説,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於是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吃梨。

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厲害,還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儘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

驚蟄是什麼意思,有哪些習俗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一般在陽曆3月5一7日,這時氣温回升較快。“蟄”指冬眠,“驚蟄”就是指蟄伏在泥土中的動物開始出來活動。我國古代還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鵬)鳴;三候鷹化為鴻。”

習俗:農諺説道:“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長期以來,民間也形成了很多關於驚蟄節的活動和習俗,其中最有特色的要算祭白虎、炒蟲、打小人、吃梨了。

祭白虎主要在廣東一帶。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動物。。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壇前,拜祭時,把塗有豬血的肥豬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會張口傷人了”。這一習俗現在還很盛,很多廟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壇,每到驚蟄,特別是中老年人就會手拿祭品,排隊祭白虎。有些人還拿鴨蛋喂虎,同時口裏唸叨“好人近身,小人遠離”。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雨水節氣之後我們就要迎來春天裏的第三個節氣,也就是驚蟄節氣,這個節氣在我們看來是非常特殊的節氣。那麼下面就為大家分享驚蟄的含義和風俗。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1

   驚蟄民俗

  驚蟄吃梨,這是在中國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緩解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品嚐。在陝西,部分地方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也就意味着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説,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就像是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骨質疏鬆等問題。

   驚蟄含義

  驚蟄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於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交節。驚蟄作為一整年之中氣温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方平均氣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方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天氣回暖較快。“春驚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的時候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温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在中國民間諺語有説:“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這一天的時候,中國南方大部地方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方也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逐漸的慢慢展開。

   驚蟄適合做什麼事情

  中國一直以來的在中國民間故事傳説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總是胡亂説話。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2

   驚蟄的含義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的意思是在這個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生長的現象。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總之,是春天來臨的體現。

   驚蟄吃梨的習俗故事

  驚蟄吃梨的起源,我們可以從一些故事中找到線索。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説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説,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所以在山西各地,在驚蟄這天吃梨成為家家户户必做的一件事情。

   梨子的新吃法

  舌尖上的中國人,在吃梨的時候也有很多新方法。將梨子洗淨,掏出核,中間掏空,放入適量的.冰糖和枸杞;上鍋蒸約15分鐘左右,出鍋即可食用。這樣做出來也是十分美味的。

  驚蟄的含義和風俗3

   這一節氣是怎麼來的

  驚蟄又叫“啟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蟄”就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使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的原因。

   這一節氣有什麼特點

  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氣温回升較快,長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由於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氣候跨度大,“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這一節氣有什麼習俗

   祭白虎

  民間傳説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時節出來覓食,開口噬人,不小心冒犯到白虎,那麼這年內會經常遇到小人,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即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使其不再出口傷人,説人是非。

   打小人

  在民間有驚蟄當日,打小人、去晦氣的習俗,驚蟄萬物萌蘇,天地雷動,人們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黴運,宣泄內心的不滿,“打小人”的習俗正是如此。

TAG標籤:驚蟄節 驚蟄 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