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歌

作者:唐代白居易

銀瓶乍破水漿迸,布帆無恙夜潛行。

是處花長蔓草長,藤蘿結實自成叢。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枝古韻。

君有餘慶,人言得之無愧。

五柳先生傳,世上莫能名其極。

嗚乎!帝業艱難難作,邀功何必獻殷勤?

天下英雄,誰不識君名?

魏帝常悲簫鼓之聲,關河不信二十年。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如季子囊中物?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冠相濡。

已見君心似先達,車兒馬不停輪下。

思君如滿月西樓,水闊天空望不盡。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飲中八仙歌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飲中八仙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標籤: 喝酒 詩 其他

《飲中八仙歌》譯文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脱略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脱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飲中八仙歌》註釋

⑴知章:即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祕書監。性曠放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祕書外監”。他在長安一見李白,便稱他為“謫仙人”,解所佩金龜換酒痛飲。這兩句寫賀知章醉後騎馬,搖搖晃晃,像乘船一樣。醉眼昏花,跌落井中淹死。

⑵汝陽:汝陽王李璡,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見天子。此謂李痛飲後才入朝。麴車.酒車。移封:改換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肅酒泉縣。傳説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⑶左相:指左丞相李適之,天寶元年(742年)八月為左丞相,天寶五年(746年)四月,為李林甫排擠罷相。長鯨:鯨魚。古人以為鯨魚能吸百川之水,故用來形容李適之的酒量之大。銜杯:貪酒。聖:酒的代稱。《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尚書郎徐邈酒醉,校事趙達來問事,邈言“中聖人”。達復告曹操,操怒,鮮于輔解釋説:“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李適之罷相後,嘗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此化用李之詩句,説他雖罷相,仍豪飲如常。

⑷宗之:崔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為齊國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觴:大酒杯。白眼:晉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視俗人。玉樹臨風:崔宗之風姿秀美,故以玉樹為喻。

⑸蘇晉:開元進士,曾為户部和吏部侍郎,長齋:長期齋戒。繡佛:畫的佛像。逃禪:這裏指不守佛門戒律。佛教戒飲酒。蘇晉長齋信佛,卻嗜酒,故曰“逃禪”。

⑹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

⑺張旭:吳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善草書,時人稱為“草聖”。脱帽露頂:寫張旭狂放不羈的醉態。據説張旭每當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筆揮灑,甚至以頭濡墨而書。醒後自視手跡,以為神異,不可復得。世稱“張顛”。

⑻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聞名,事蹟不詳。卓然:神采煥發的樣子。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

《飲中八仙歌》賞析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以洗練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裏,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説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相傳“阮咸嘗醉,騎馬傾欹,人曰:‘個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這一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着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維妙維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裏“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勛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璡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着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接着出現的是李璡之。他於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開寶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璡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璡之詩句。“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裏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璡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着出現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脱,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着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擅長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蘇晉一面耽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果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以上五個次要人物展現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説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著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脱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裏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情緒歡樂。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多樣而又統一,構成一個整體,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羣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奭所説:“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飲中八仙歌》作者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鞏縣(河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集為《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杜甫的其它作品

○ 春望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春夜喜雨

○ 絕句

○ 望嶽

○ 杜甫更多作品

杜甫:飲中八仙歌

  《 飲中八仙歌 》

   作者 :杜甫

   原文 :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註釋 :

  1、知章:賀知章,詩人,嗜酒,狂放不羈。

  2、似乘船:醉後騎馬,似坐船般搖搖晃晃。

  3、眼花:醉眼昏花。

  4、汝陽:汝陽王李璡。杜甫曾為其賓客。

  5、始朝天:才去朝見天子。

  6、麴車:酒車。

  7、涎:口水。

  8、左相:李適之。天寶元年為左丞相。

  9、鯨:鯨魚,古人以為鯨魚能吸百川之水,以此形容李適之的豪飲之態。

  10、樂聖:喜酒。古酒徒戲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

  11、宗之:崔宗之。開元初史部尚書崔日用子與李白交情甚厚。

  12、觴:酒杯。

  13、白眼:晉阮能為青白眼,對拘守禮法的人以白眼相待,此借指崔宗之傲慢嫉俗的表情。

  14、玉樹:形容人清秀出塵。

  15、蘇晉:開元年間,任户部、史部侍郎、太子庶子。

  16、長齋:長期戒齋。

  17、逃禪:不遵守佛教戒律。

  18、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視權貴。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於白蓮池,欲召李白寫序,當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見皇帝。這裏指李白酒後狂發,無視萬乘之尊嚴。

  19、張旭:着名書法家,善狂草,人稱“草聖”。好酒。

  20、脱帽露頂:李欣《贈張旭》:“露頂據胡牀,長叫三五聲。興來酒素壁,揮筆如流星。”寫張旭醉時不拘形態的豪放之態。

  21、如雲煙:指張旭的書法變化多端、生動瑰奇。

  22、焦遂:事蹟不詳。

  23、卓然:獨異樣子。

  24、驚四筵:使四座的人驚歎。

   賞析 :

  詼諧幽默,別有情趣。子美獨具慧眼,於各人特色中取其一二為之,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君仙畫像圖。酒仙酒鬼酒痴酒聖,於斯集聚。詩人妙手偶成,惟妙惟肖。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又主次分明,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彼此映照,風神獨擅。(m.taiks.com)賀知章醉態可拘,粧陽王嗜酒如命,李適之海量驚人,崔宗之倜儻不羣,蘇晉醉酒忘禪,太白斗酒百篇桀驁不馴,張旭酒入豪腸筆走經蛇,焦遂五斗方醉,雄談闊論語驚四方。詩人用筆精煉,鬼斧神工,將八位酒中聖哲刻畫得入理入微,不同凡響。

《飲中八仙歌》原文是什麼?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裏,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那麼《飲中八仙歌》原文是什麼呢?

1、 《飲中八仙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

2、 原文: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3、 譯文: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脱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脱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那麼《飲中八仙歌》原文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杜甫《飲中八仙歌》原文及翻譯賞析

飲中八仙歌原文: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翻譯及註釋

翻譯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脱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脱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註釋 1知章:即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祕書監。性曠放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祕書外監」。他在長安一見李白,便稱他為「謫仙人」,解所佩金龜換酒痛飲。這兩句寫賀知章醉後騎馬,搖搖晃晃,像乘船一樣。醉眼昏花,跌落井中淹死。2汝陽:汝陽王李璡,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見天子。此謂李痛飲後才入朝。麴車.酒車。移封:改換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肅酒泉縣。傳説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3左相:指左丞相李適之,天寶元年(742年)八月為左丞相,天寶五年(746年)四月,為李林甫排擠罷相。長鯨:鯨魚。古人以為鯨魚能吸百川之水,故用來形容李適之的酒量之大。銜杯:貪酒。聖:酒的代稱。《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尚書郎徐邈酒醉,校事趙達來問事,邈言「中聖人」。達復告曹操,操怒,鮮于輔解釋説:「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李適之罷相後,嘗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此化用李之詩句,説他雖罷相,仍豪飲如常。4宗之:崔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為齊國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觴:大酒杯。白眼:晉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視俗人。玉樹臨風:崔宗之風姿秀美,故以玉樹為喻。5蘇晉:開元進士,曾為户部和吏部侍郎,長齋:長期齋戒。繡佛:畫的佛像。逃禪:這裏指不守佛門戒律。佛教戒飲酒。蘇晉長齋信佛,卻嗜酒,故曰「逃禪」。6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7張旭:吳人, 唐代 著名書法家,善草書,時人稱為「草聖」。脱帽露頂:寫張旭狂放不羈的醉態。據説張旭每當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筆揮灑,甚至以頭濡墨而書。醒後自視手跡,以為神異,不可復得。世稱「張顛」。8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聞名,事蹟不詳。卓然:神采煥發的樣子。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

飲中八仙歌鑑賞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裏,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説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像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相傳「阮咸嘗醉,騎馬傾欹」,人曰:「個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杜臆》卷一)。杜甫活用這一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着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麴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裏「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 唐代 ,皇親國戚,貴族勛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璡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着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接着出現的是李適之。他於742年(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開寶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適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適之詩句。「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裏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適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着出現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脱,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着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擅長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蘇晉一面耽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果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以上五個次要人物展現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説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摯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著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脱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裏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羣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奭所説:「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的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飲中八仙歌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肖像」。 詩詞作品: 飲中八仙歌 詩詞作者:【 唐代 】 杜甫 詩詞歸類: 【肖像】、【寫人】、【喝酒】

《飲中八仙歌·杜甫》原文與賞析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脱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這首詩當是天寶年間杜甫在長安追憶往事而作。“飲中八仙”,都是同時代人,其中有皇族、丞相、官僚、布衣、詩人和藝術家。雖然他們各自的身世和業跡不同,但卻都是以嗜酒表現了清狂高傲、憤世嫉俗的性格特徵。詩人熱情地謳歌他們,是因為他也嗜酒終身,懷才不遇,不過是借他人酒杯,來澆自己的塊壘而已。因此,詩以調侃而詼諧的筆調,從生活的一個側面,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裏有志之士的苦悶情緒。

此歌寫酒仙八人,分成八段。每段一人。首先出場的是賀知章。因其輩分較大且能獎掖後進,備受人們推重之故。正是這位自號“四明狂客”的人物,性情放曠,縱誕無規,曾於酣飲未能盡興之時,“解金龜換酒為樂”。這詩便極寫他的狂態,選擇了他醉後騎馬落井的生活細節入詩。你看那位狂客,醉後竟敢乘馬,可見其醉酲程度。騎馬必然失控,便象乘船一般顛簸搖晃,結果是眼花繚亂,跌落井中。此種狂態,本可令人驚駭,但可笑的是,醉者居然在井中酣然入睡,且能安然無恙。這就呈現出了一種滑稽氣氛,增添了無窮的詼諧趣味。

接着出場的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兄寧王李憲的長子,“與賀知章、褚庭誨為詩酒之友。”(《舊唐書·讓皇帝憲傳》)寵極一時,所以竟敢飲足三斗酒然後入朝叩見天子。詩人又進而攝取兩件小事,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他的嗜酒程度和心理狀態。一是説他路遇曲(酒)車就會饞得流出口水;二是説他飲恨終生,未能封到酒泉郡。據《三秦記》説: “酒泉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這一節緊扣汝陽王貴為皇族的獨特之處,十足地表現了他放蕩恣肆、縱情享樂的個性特點。

再接着出場的是李適之。他是恆山王承乾之孫,也是皇族,曾於天寶初為左丞相。史載其“雅好賓友,飲酒一斗不亂,夜則宴賞,晝決公務,庭無留事。”(《舊唐書》)“左相”句寫他酣飲無度、日耗萬錢的豪奢情景,“飲如”句寫他酒量之大,豪飲起來恰似巨鯨吞吸百川。“銜杯”句順勢而來,敍寫他五年為相,被李林甫排斥,“求為散職”,終於獲准之後“遽命親故歡會”的情景。他有詩云: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可見杜詩中的“樂聖”和“避賢”皆用李詩原意。據《三國志·魏志》載,曹操的臣僚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所以,李相在酒宴上戲言“樂聖”、“避賢”,也就是喜清厭濁,實際上暗寓了極大的諷刺意味。

繼兩位李姓皇族之後,便是兩位風流士子的出場。詩的氣氛轉為輕鬆、舒緩,描摹方法亦隨之變化。崔宗之曾襲父親爵位為齊國公,作過侍御史,後謫官金陵,常與李白詩酒唱和。他是一位少年得志,倜儻瀟灑,英俊風流的知名人物。詩人先用一句勾劃出他的整體形象,然後再進入與酒密切相關的不同狀態的描繪。一是説席前,他超然高擎酒杯,白眼仰望青天,象阮籍那樣傲世嫉俗、旁若無人。一是説酒後,他精神煥發,皎如玉樹迎風而立、搖曳生姿。詩人捕捉名士那種清高孤傲而又不拘禮法的特徵,兼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刻劃了崔宗之的鮮明形象,真可謂躍然紙上。蘇晉少時即有才名,被譽為“後來之王粲”。早舉進士,玄宗時執掌誥命,深得嘉許。詩中以鮮明的對比方法,以悖逆的矛盾情節,描畫了他的性格衝突:一方面是長齋吃素,禮拜佛前;一方面又是不守戒律,經常醉酒。如此不斷循環往復的矛盾衝突,終於演成了“逃禪”的笑劇。於是,蘇晉飲酒至上、不受禪戒管束的倜儻不羈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李白是詩中重彩描繪的人物。這是因為他詩酒齊名,向有“詩仙”、“酒仙”之美稱,又是杜甫詩友知交的緣故。《舊唐書》本傳載:“(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卧於酒肆矣。”這便是“長安市上酒家眠”之謂了。又範傳正《李公新墓碑》載: “(玄宗)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這就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真實寫照。酒使李白詩興勃發,揮灑自如;酒使李白不拘習俗,酣眠酒肆;酒使李白斗膽遽增,戲傲王侯。平時兼具儒道俠三家思想的李白,酒醉之後更加豪氣縱橫、桀驁不馴,“戲萬乘如僚友,視儔列如草芥。”(蘇軾《李太白碑陰記》)這詩寫他不聽“天子呼來”,反而自稱“臣是酒中仙”,雖然是運用了誇張手法,卻更切合李白性格、氣質之實際,顯得形象奇偉,氣概不凡,具有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張旭同李白性格和藝術成就有相似之處,只不過一位是詩人,一位是書法家罷了。據《國史補》載: “旭飲酒則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濡水墨中而書之,天下號為張顛。”人們都尊稱他為“草聖”。“張旭”也象李白一樣,酒後能妙筆生花,揮灑自如,草書精品神異絕世。“脱帽”句寫他如同李白一樣,直面權貴,竟敢在王公面前放肆無禮,脱下帽子,露出頭頂,全然是一幅旁若無人,目空一切的神態。“揮毫”句細緻描繪出了他揮毫疾書,潑墨自由,字如龍蛇,跡如雲煙的創作情景。經過如此的描繪渲染,一位處世倨傲不馴,藝術卓絕蓋世的藝術家形象,便真地活畫了出來。

最後壓軸的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其為布衣,大約是個平民。他曾與詩人孟雲卿同遊,孟是杜甫的詩友,杜甫在長安時也可能與焦遂有過交往。這詩寫他飲酒時量滿五斗才微有醉意,但卻愈發顯得神情卓然,能於人前高談闊論,口似懸河,乃至驚動了席間眾人。詩人不言焦遂他事,專門寫他酒後高談雄辯一節當也是有來由的。據傳焦遂平日口吃,對客不出一言,但醉後卻對答如流,談鋒甚健。不言而喻,詩人如此着筆,意在突出他醉後的卓然不羣和敏捷辯才。這既與全篇風格統一,又不失鮮明的個性特點。

綜觀全詩,不啻為一卷栩栩如生的酒仙圖,塑造了八仙的羣體形象。每人、每節都圍繞“酒”字展開,而摹寫八仙醉後的神態又各有不同。詩篇格調諧謔,構思謹嚴有序。詩中描繪八人,或兩句,或三句,或四句不等。顯得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又全詩句句押韻,且一韻到底,故對此詩有“創格”之謂。

此創格,前無所因,後人不能學。描寫八公都帶仙氣,而或兩句三句四句,如雲在晴空,卷舒自如,亦詩中之仙也。(王嗣奭《杜臆》卷一)

吳見思曰: “此詩一人一段,或短或長,似銘似贊,合之為共為一篇,分之各成一章,誠創格也。” (仇兆鰲《杜詩詳註》引)

一路如連山斷嶺,似接不接,似閃不閃,極行文之樂事。用《史記》合傳例為歌行,須有大力為根。至於錯綜剪裁,又乘一時筆勢興會得之,此有法而無法者也。此等詩以筆健為貴,清則勁而上騰,若加重色雕刻,便累墜不能高舉矣,詞家所宜知也。( [清]張謙宜《絸齋詩談》卷四)

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中間參差歷落,似八章,仍似一章,格法古未曾有。每人各贈幾語,故有重韻而不妨礙。(沈德潛《唐詩別裁》)

其寫各人醉趣,語亦不浪下。知章必有醉而忘險之事,如公異日之醉為馬墜也。以其為南人,故以“乘船”比之。“汝陽”,封號也,故以“移封酒泉”為點綴。左相有《罷政》詩,即用其語。宗之年少,故曰“玉樹臨風”。蘇晉耽禪,故系之“繡佛”。李白,詩仙也,故寓於詩。張旭,草聖也,故寓於書。焦遂,國史無傳,而“卓然” “雄辯”之為實錄,可以例推矣。即此識移掇不去之法。寫來都有仙意。(浦起龍《讀杜心解》)

《飲中八仙歌》原文翻譯賞析,飲中八仙歌全詩的意思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譯文】: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脱略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脱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註釋】:

⑴知章:即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祕書監。性曠放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祕書外監”。他在長安一見李白,便稱他為“謫仙人”,解所佩金龜換酒痛飲。這兩句寫賀知章醉後騎馬,搖搖晃晃,像乘船一樣。醉眼昏花,跌落井中淹死。

⑵汝陽:汝陽王李璡,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見天子。此謂李痛飲後才入朝。麴車.酒車。移封:改換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肅酒泉縣。傳説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⑶左相:指左丞相李適之,天寶元年(742年)八月為左丞相,天寶五年(746年)四月,為李林甫排擠罷相。長鯨:鯨魚。古人以為鯨魚能吸百川之水,故用來形容李適之的酒量之大。銜杯:貪酒。聖:酒的代稱。《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尚書郎徐邈酒醉,校事趙達來問事,邈言“中聖人”。達復告曹操,操怒,鮮于輔解釋説:“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李適之罷相後,嘗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此化用李之詩句,説他雖罷相,仍豪飲如常。

⑷宗之:崔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為齊國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觴:大酒杯。白眼:晉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視俗人。玉樹臨風:崔宗之風姿秀美,故以玉樹為喻。

⑸蘇晉:開元進士,曾為户部和吏部侍郎,長齋:長期齋戒。繡佛:畫的佛像。逃禪:這裏指不守佛門戒律。佛教戒飲酒。蘇晉長齋信佛,卻嗜酒,故曰“逃禪”。

⑹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

⑺張旭:吳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善草書,時人稱為“草聖”。脱帽露頂:寫張旭狂放不羈的醉態。據説張旭每當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筆揮灑,甚至以頭濡墨而書。醒後自視手跡,以為神異,不可復得。世稱“張顛”。

⑻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聞名,事蹟不詳。卓然:神采煥發的樣子。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

【賞析】: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裏,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説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相傳“阮咸嘗醉,騎馬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杜臆》卷一)。杜甫活用這一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着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麴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裏“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勛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璡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着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接着出現的是李適之。他於742年(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開寶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適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適之詩句。“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裏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適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着出現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脱,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着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擅長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蘇晉一面耽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果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以上五個次要人物展現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説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摯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着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脱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裏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羣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奭所説:“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的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飲中八仙歌賞析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裏,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説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相傳“阮咸嘗醉,騎馬傾欹”,人曰:“_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杜臆》卷一)。杜甫活用這一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着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_。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_》),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麴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裏“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勛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_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着李_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接着出現的是李適之。他於742年(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開寶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適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適之詩句。“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裏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適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着出現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脱,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着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擅長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蘇晉一面耽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果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以上五個次要人物展現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説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摯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着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脱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裏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羣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_所説:“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的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杜甫飲中八仙歌詩句

杜甫飲中八仙歌詩句如下: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從“飲酒”這個角度聯繫在一起,用追敍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

譯文:

賀知章醉酒後騎馬,搖搖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之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脱略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脱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飲中八仙歌 杜甫拼音

飲中八仙歌拼音版本:

唐杜甫

zhī zhāng qí mǎ sì chéng chuán ,yǎn huā luò jǐng shuǐ dǐ mián 。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rǔyáng sān dòu shǐ cháo tiān ,dào féng qū chē kǒu liú xián ,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hèn bú yí fēng xiàng jiǔ quán 。zuǒ xiàng rì xìng fèi wàn qián ,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Yǐn rú zhǎng jīng xī bǎi chuān ,xián bēi lè shèng chēng shì xián 。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zōng zhī xiāo sǎ měi shǎo nián ,jǔ shāng bái yǎn wàng qīng tiān ,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jiǎo rú yùshù lín fēng qián 。sū jìn zhǎng zhāi xiù fó qián ,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zuì zhōng wǎng wǎng ài táo chán 。lǐ bái yī dòu shī bǎi piān ,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zhǎng ān shì shàng jiǔ jiā mián ,tiān zǐ hū lái bú shàng chuán ,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zìchēng chén shì jiǔ zhōng xiān 。zhāng xù sān bēi cǎo shèng chuán ,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tuō mào lù dǐng wáng gōng qián ,huī háo luò zhǐ rú yún yān 。

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jiāo suí wǔ dòu fāng zhuó rán ,gāo tán xióng biàn jīng sì yàn 。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求杜甫的《飲酒八仙歌》

杜甫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脱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裏,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羣像圖。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説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裏竟會在井裏熟睡不醒。相傳“阮咸嘗醉,騎馬傾欹,人曰:‘個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這一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着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維妙維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裏“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勛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璡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着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接着出現的是李璡之。他於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開寶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璡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璡之詩句。“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裏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璡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着出現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脱,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着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擅長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蘇晉一面耽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果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以上五個次要人物展現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説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着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脱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裏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情緒歡樂。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多樣而又統一,構成一個整體,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羣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奭所説:“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TAG標籤:八仙 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