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鹿胎分公母嗎

鹿胎分公母嗎

鹿胎不分公母。鹿可以通過體型、鹿角、體毛顏色來區分公母,但不可以通過鹿胎來區分。鹿胎是從懷孕母鹿腹中取出的整個子宮,裏面包括成形小鹿,連同胎衣、羊水,以酒浸,整形、烘烤、風乾,即為鹿胎。將鹿胎以煎煮、焙炒、粉碎,再加紅糖熬製,即為鹿胎膏。雄是公;雌是母。雌雄是指雌性和雄性的意思,在雙性繁殖的生物中,雌性是指負責製造卵子的個體的性別,而負責製造精子的則稱為雄性。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雌性的個體並不能自我繁殖,雌性個體在生命孕育過程中有着至關重要的地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鹿胎膏分公鹿母鹿嗎?

如果公鹿會懷孕的話,就分公母。

你説那?

鹿胎膏的成分與性味歸經

鹿胎

鹿胎為乾燥的鹿流產的胎仔或從母鹿腹中取出的成形鹿胎及胎盤,以酒浸,整形,烘烤,風乾即為鹿胎。將鹿胎以煎煮,焙炒,粉碎,加紅糖熬製,即為鹿胎膏。鹿胎膏是以鹿胎為原料,輔以人蔘,當歸等20多種珍貴藥材及20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的,具有較強的補氣養血、調以散寒的功效,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宮寒不孕、崩漏帶下等症。

名稱:鹿胎

類別:補益藥

拼音:LUTAI

鹿胎

拉丁:EmorypCervi

別名:鹿胎衣、鹿胎盤、全鹿胎

藥用部位:胎獸或胎盤

產地:吉林、遼寧、黑龍江、新疆、青海

採收加工:將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獸及胎盤。除盡殘肉,油脂,置烤爐內烤至乾燥。

性味歸經:温;甘、鹹;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益腎壯陽,補虛生精。用於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相關主治

益腎壯陽,補虛生精。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①《本草新編》:“健脾生精,興陽補火。”

②《青海藥材》:“治婦女月經不調,血虛、血寒,久不生育。”

③《四川中藥志》:“能補下元,調經種子。治血虛精虧及崩帶。”

鹿的資料

鹿,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生哺乳動物,屬反芻類。世界上共有四十幾種鹿,我國就有二十多種,分佈很廣,但分佈最多的是新疆、內蒙、東北等地。鏡泊湖周圍森林裏生棲的主要是珍貴的梅花鹿。

鏡泊湖林區,羣山起伏,柞樹成林,有充足的水源和豐盛的飼草,是天然牧場。除了野生鹿外,一些林場、農場、農村都有養鹿場。

梅花鹿,是一種體態清秀,性情温柔的動物,全身長着鮮豔的紅褐色短毛,身體兩側佈滿梅花似的白色斑點。母鹿體重約七十公斤左右,高九十公分左右,無角;公鹿體重約一百二十公斤左右,高一米左右,頭上長着枝杈般左右對稱的長角。鹿膽小易驚,奔跑極快,人稱"草上飛"。

我國自古就有"鹿身百寶"之説,養鹿的主要目的在於取鹿茸。鹿茸是名貴的藥材,它與人蔘、貂皮被譽為"東北三寶"。

長角,是公鹿的第二性徵。公鹿在出生後的第十三至十四個月間,開始長角;每年三、四月開始脱掉老化的角質花盤,再逐漸隆起一對嫩角,這種未骨化的角,即是著名的鹿茸。

鹿茸,是由茸根、主幹和數個側枝構成的。其外皮生有一層纖維茸毛,象天鵝絨似的好盾;內部是結締、軟骨組織,有血管和神分佈,為肉紅色,也有杏的,象一叢晶瑩美麗的珊瑚。每年從清明開始,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鋸頭茬茸角了。鋸下的茸角經過煮炸加工,就是寶貴的鹿茸。

鹿茸做為藥用,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藥載,鹿茸有"滋陰養血,補精壯陽"的功能。經過醫學實踐證明,鹿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它命、鈣、鎂、荷爾蒙等,它有生津補髓、益氣助陽的效用;可促進人體發育。還能治療勞傷瘦弱、目暗、婦女病等。製成的鹿茸精,含有大量的激素和磷的複合體,可以治療心臟病、低血壓、慢性關節炎、嚴重化膿外傷等病症。

此外,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都是滋補強身的珍品。鹿肉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是高級食品:鹿皮也製造高級皮革。鹿的全身都是寶,經濟價值極高

鹿屬角亞目,鹿科,反芻哺乳動物,其生態可塑性極強,不論是森林、草原、熱帶、寒帶還是少雨乾燥,多雨潮濕,嚴寒多雪地區,對生存條件具有相當強的適當能力。

據歷史名醫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載《乾寧記》述:鹿亦稱斑龍,常與游龍相戲,頭生異角,身着白色斑點。佛經稱之“密利加羅”。其樂性養生,馬身羊尾,頭窄腿高,馳奔神速,發現食物,能呼喚夥伴,食草而善辨良草。尤以解毒草類也,如甘草、靈芝等。

又據《乾寧記》載:鹿乃獸中仙獸,壽高罕有,六十歲懷瓊玉於角下,角有斑痕,紫色加點,行走嘴角有涎。五百年稱之“白”或“玄”,體骨皆黑,千年稱之“蒼”,據説,食之可長生不老。

《乾寧記》又載:鹿有公母之分,公生角,夏至翦下,生性淫,常一公與幾母交配。母無角,孕期六月產仔,其性烈、膽小、警敏、喜羣居,愛潔淨,常卧淨草之坡。鹿卧則口鼻對尾閭以通督脈,督脈為通身骨節之主,腎主骨,故又能補腎,腎得其補,則志強而齒固,以志藏於腎,齒為骨餘也。故鹿有仙獸之稱也。

世界上共有四十幾種鹿,我國就有二十多種,分佈很廣,但分佈最多的是新疆、內蒙、東北等地。鏡泊湖周圍森林裏生棲的主要是珍貴的梅花鹿。

鏡泊湖林區,羣山起伏,柞樹成林,有充足的水源和豐盛的飼草,是天然牧場。除了野生鹿外,一些林場、農場、農村都有養鹿場。

梅花鹿,是一種體態清秀,性情温柔的動物,全身長着鮮豔的紅褐色短毛,身體兩側佈滿梅花似的白色斑點。母鹿體重約七十公斤左右,高九十公分左右,無角;公鹿體重約一百二十公斤左右,高一米左右,頭上長着枝杈般左右對稱的長角。鹿膽小易驚,奔跑極快,人稱"草上飛"。

我國自古就有"鹿身百寶"之説,養鹿的主要目的在於取鹿茸。鹿茸是名貴的藥材,它與人蔘、貂皮被譽為"東北三寶"。

長角,是公鹿的第二性徵。公鹿在出生後的第十三至十四個月間,開始長角;每年三、四月開始脱掉老化的角質花盤,再逐漸隆起一對嫩角,這種未骨化的角,即是著名的鹿茸。

鹿茸,是由茸根、主幹和數個側枝構成的。其外皮生有一層纖維茸毛,象天鵝絨似的好盾;內部是結締、軟骨組織,有血管和神分佈,為肉紅色,也有杏的,象一叢晶瑩美麗的珊瑚。每年從清明開始,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鋸頭茬茸角了。鋸下的茸角經過煮炸加工,就是寶貴的鹿茸。

鹿茸做為藥用,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藥載,鹿茸有"滋陰養血,補精壯陽"的功能。經過醫學實踐證明,鹿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它命、鈣、鎂、荷爾蒙等,它有生津補髓、益氣助陽的效用;可促進人體發育。還能治療勞傷瘦弱、目暗、婦女病等。製成的鹿茸精,含有大量的激素和磷的複合體,可以治療心臟病、低血壓、慢性關節炎、嚴重化膿外傷等病症。

此外,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都是滋補強身的珍品。鹿肉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是高級食品:鹿皮也製造高級皮革。鹿的全身都是寶,經濟價值極高。

鹿渾身都是寶

1、鹿茸

鹿茸是一種複雜的器官,具有完整的組織結構,其中富含血管和神經,代謝旺盛。《本經》載:雄鹿每2-4月間頭角根部花盤脱落,長出圓形尚未硬化之新角,內富含血液,外密生茸毛,觸之柔軟,皮色油潤,是為鹿茸。

茸乃鹿之督脈所發,氣旺血充,故能補腎脈,督脈乃通身骨節之主,腎之外垣,故又能壯元陽,補精髓。《本草經讀》載:鹿卧則口鼻對尾閭以通督脈。督得其補,大氣升舉,以督脈為陽氣之總督也。然角中血所貫,衝為血海,其大補衝脈可知也。茸為血肉之精,而衝為血海,故又能養衝脈。

又據《本經逢源》載:鹿乃仙獸,屬陽……角乃督脈所發,督為腎臟外垣;外垣既固,腎氣內育,命門相火,不致妄動,氣血精津,得以凝聚,扶陽固陰,非它草本可比。

鹿茸可治療多種疾病

《本經》載:茸能壯元陽,補精髓,可用於元氣不足,畏寒乏力,四肢痿軟及小兒發育不忍受,齒遲,行遲等症。有峻補元陽,增進體力,加強筋骨之功效。《普濟方》鹿茸酒治陽痿。《本事方》鹿茸丸,治腎虛腰痛,不能轉側者。

《本經》又載:茸乃血肉之軀,對陽虛沖脈不固,血崩漏下的虛寒症,《千金方》鹿茸散,治婦人漏下不止,《證治準繩》鹿茸散,治崩漏不止,虛損贏瘦症。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壯志,生齒不老。

《別錄》載:“鹿茸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痠疼,腰脊痛,小便數利,泄精溺血”。

《日華諸家本草》載:鹿茸補男子腰腎虛冷,腰膝無力,精溢自出,女子崩中漏血,赤白帶下,炙末空心酒服,壯筋骨。

《本草綱目》載:鹿茸生精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益氣強志,治一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近代科學進一步證明:鹿茸所含有機物成份高達63.44%。所含無機元素有Ca(鈣)、P(磷)、Fe(鐵)、mg(鎂)、Al(鋁)、Ag(銀)、Cu(銅)、Zn(鋅)、Ba(鋇)等二十多種。具有調節機體代謝、促進各種生理機能活動的作用。

2、鹿肉

現代科學認為:鹿肉為低脂肪,含有多種氨基酸,現代中醫學證實:其性大補,加五成肉於供藥用,滋味清談,營養豐富,是易消化的營養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載:食之可以醒神,益氣力,強五臟,養血生容。歷史名醫孫思邈説:鹿蹄肉可治各類風濕症。

3、茸血和鹿血,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痠腿痛精神衰弱,健忘失眠。

4、鹿胎:補血補精,補肝腎,治療婦女病,不孕症和痛經,治癒效果在80%以上。

5、鹿筋:補勞損,壯筋骨,食用更佳品。

6、鹿鞭:補虛助陽,濕中安腦,可治陽痿和慢性炎,腎虛、耳鳴等。

7、鹿尾:可治療貧血、體液失調、腎病和陽痿,功能與鹿茸同,鹿尾腺有高度生物學活性物質。

8、鹿骨:可安胎下氣,久服耐老。

9、鹿油:落點高,治療胃潰瘍效果高。

10、鹿心:可治療心臟病。

11、鹿角:製成鹿角膠、鹿角霜,具有益血補精,濕補肝腎,消除凡肌衰弱,腰漆無力,虛勞等;切牌:散熱引血、消腫,奶汁不下,乳房脹痛等。

那位知道有關養鹿場的

飼養鹿存欄數800頭,公母比例8:2,年產茸720公斤

建設單位概況

金山屯位於小興安嶺南麓,全區總面積1850平方公里,人口4.7萬。轄區山巒起伏,河流交錯,最大支流為大豐河。金山屯交通便利,位於湯林鐵路線上,伊鶴公路貫穿全區。金山屯旅遊區集自然與人文景觀與一體,十分豐富。區內羣山雄偉,森林繁茂,山勢挺拔,河谷開闊,水流湍急,河水清澈,環境清新。冬季寒冬雪趣,春天原野生機,夏季涼爽宜人,秋季滿山收穫,每一個季節都會使遊客放鬆身心,感受自然,避暑納涼,給你一份意外的驚喜。滑雪、漂流、康復健身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市場預測及

原材料來源

東北馬鹿:主要產品:鹿茸是珍貴的中藥材,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供不應求,發展前景可觀。

建設條件及

配套設施情況

該鹿場位於局址東南方向5公里處,佔地100公頃,它的腹地是山間開闊地,中間有一條小河流過,四周為闊葉混交林,主要以柞樹為主,飼草資源豐富,水源充足,野生馬鹿、狍子、麝等鹿種動物時常出沒林間,現已引進1頭天山馬鹿和4頭雙陽梅花鹿,通過這些種鹿的繁殖,目前80頭鹿中約有30%左右的優良鹿茸,其餘均為東北鹿和梅花鹿,該鹿場加工設備齊全,具有廣闊開發前景。

項 目 前 期

工 作 情 況

項目建議書

投資估算

總 投 資

(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萬元)

流 動 資 金

(萬元)

需引進資金

532.0

400.0

522.0

10.0

效益分析

年 收 入

(萬元)

年 利 税

(萬元)

投資利潤率

(%)

投資回收期

(年)

313.0

159.0

4.01

項目聯繫人

職 務

聯 系 電 話

傳 真

郵 政 編 碼

王立光

局 長

0458-3732550

0458-3736735

153026

聯 系 地 址

黑龍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區

合 作 方 式

合資 合作

我國養鹿業概況

(一)我國養鹿業的起源

鹿是反芻哺乳動物,屬偶蹄目,有角亞目,鹿科,在世界上有40多種,其中我國約有16種。

中國自商周時代就開始養鹿,歷代相傳,歷史久遠。據文字記載,商紂王曾築"大三裏,高千尺"之鹿台,詩經也有文述"王在靈囿,麋鹿攸伏","與民共之"等,當時主要飼養麋鹿、梅花鹿和馬鹿,供奴隸主觀察、狩獵、祭祀和食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較大的鹿苑,養鹿開始規模化;唐朝樊綽著《蠻書》《雲南管內產物》,上有記載"傍西洱河諸山皆有鹿,......南詔養鹿處,要則取之",説明當時養鹿範圍已相當廣闊,到了五代時期則有"養鹿刺血和酒而飲"之記載;明朝李時珍所注《本草綱目》則更是對養鹿、鹿的用途有了更加詳盡的記載,《本草綱目》曰:"用初生壯鹿三五隻苑囿馴養,約三年內取用之";清朝更是在吉林東豐、雙陽和遼寧的西豐等地圈養梅花鹿,供權貴們遊樂、獲得貢品和士兵演習,但所有這些,都是皇家馴養以供專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規模飼養,直到清末衰落,無鹿可貢,迫使獵民捕鹿養育,滿足朝廷需要,才開始真正的羣眾性家養鹿,這是在雍正十一年(1734年),距今不過300多年而已。

(二)我國養鹿業的發展

我國養鹿業伴隨着新中國的誕生而興起,並經歷了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三個時期的大發展與60年代和80年代初中期兩個低潮,即 形成兩個馬鞍形,總體上處於向前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在遼寧省西豐縣建立了第一個國營鹿場--振興鹿場,之後於1952年又在吉林省的吉林市、東豐、雙陽和輝南等地相繼建立了十幾處國營專業鹿場,開始了專業養鹿的時期,只養鹿2000多頭;以後又在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相繼建立專業鹿場,飼養梅花鹿、馬鹿、水鹿和白脣鹿,到50年代末期養鹿達10萬頭,是建國初期的50倍,形成了第一個養鹿高峯期;但到了1963年,出現了養鹿業的第一個低谷,這可能與當時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有關,導致大批新生仔鹿被淘汰,有的放鹿歸山,這次低谷持續了3年後又開始緩緩恢復;到70年代初期,全國存欄各種鹿達20萬隻;隨着國民經濟的振興,養鹿業開始上升,到80年代初,全國各地國營鹿場多達上百個,養鹿達30萬頭,出現了養鹿業的第二次高峯;但隨着國民經濟的改革,國營鹿場經濟後由於自身經營機制不完善而紛紛下馬,僅黑龍江省養鹿業就下降了80%,出現了第二個低谷,此次低谷持續了將近4年才開始復甦,養鹿業的第三次復甦是以各地個體私營養鹿場的出現為標誌,隨着對外經濟交流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鹿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這時養鹿業又開始興盛起來;到90年代中期,經過10年的發展,全國鹿存欄達40萬頭,而且隨着科技投入的增多,鹿的品質及其生產力--公鹿的鹿茸平均單產和母鹿的繁殖成活率逐漸提高,同時,在鹿的品種選育、繁殖、育種、鹿病防治、產品加工、飼料營養、環境控制、羣體馴養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鹿場經營也由原來的單一國營鹿場發展為一大批由集體、個人、合資、合作經營組成的多種形式,整個養鹿業開始專業化、系統化、規模化、科學化。

(三)養鹿業的現狀

1.新中國養鹿業所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建立以後,經過50年的努力,養鹿業不論是在存欄數量還是鹿的品種、生產力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存欄數量及飼養規模 我國現在飼養梅花鹿、馬鹿、水鹿、白脣鹿、馴鹿、坡鹿和麋鹿等約40多萬頭,其中梅花鹿近25萬頭、馬鹿6萬頭左右、水鹿5萬餘頭、各種雜交鹿萬餘頭。在主要茸鹿中,以東北梅花鹿、天山馬鹿和塔里木馬鹿的品質較佳,著稱於國內外,數量達28萬頭左右。近20年來,人工育成了居國際領先水平和先進水平的8個梅花鹿和馬鹿品種、品系,其數量達8萬餘頭。

我國主要茸鹿的飼養區域:梅花鹿主要在吉林省,佔全國的70%;馬鹿主要在新疆,佔全國的35%;雜種鹿主要在東北、華北和新疆,佔全國的80%以上。我國的梅花鹿之鄉--吉林春市雙陽區飼養數量達4萬餘頭。

我國較大的梅花鹿國營鹿場(不含分場)存欄一般達千餘頭,最大的梅花鹿國營鹿場為吉林省東豐縣第一鹿場,存欄為2300餘頭;最大的馬鹿國營鹿場(含分場)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4團養鹿場,飼養塔里木馬鹿近2000頭。飼養梅花鹿較大的個體養鹿場一般達200~300頭,而飼養馬鹿(東北馬鹿或天山馬鹿)的較大個體養鹿場可達150~200頭,飼養水鹿的較大個體養鹿場可達500多頭。

(2)生產力 我國茸鹿的生產力很高,尤其梅花鹿和馬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梅花鹿公鹿的成品茸平均單產可達0.8~1.2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達70%左右,每年生產鹿茸總計達50餘噸,鹿茸優質率達50%以上,生產利用年限平均達8年左右;馬鹿公鹿的成品茸平均單產可達1.5(東北馬鹿)~2.5(天山馬鹿)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可達60%(天山馬鹿)~80%(塔里木馬鹿等)以上,每年生產馬鹿茸總計達40餘噸,馬鹿茸的優質率在60%以上,生產利用年限平均達10年以上。我國養鹿業的高指標和高生產力,創造了高經濟效益,僅主產品鹿茸一項年均創產值5億多人民幣。

(3)養鹿的教育科研成果 隨着養鹿業的不斷髮展,在養鹿的教育科研上我國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總的説來我國養鹿業的科研教學工作是以提高鹿茸產量為主要目標。我國茸鹿生產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有賴於科學研究的發展;同時,茸鹿科學研究又主要是應用技術的研究,並面向茸鹿生產的主戰場。

1956年我國首先成立了吉林省特產研究所,專設有茸鹿研究室,後於1982年又隸屬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至今,設有經濟動物研究室茸鹿課題組。1958年建吉林特產學院,專設了經濟動物專業,以後相繼又在有關農林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設置了"野生動物專業"和"藥用動物專業"等,40年來為祖國養鹿業培養了大批碩士研究生和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他們與典型鹿場一起試驗,研究解決茸鹿的繁育、飼料、營養、飼養管理、馴化放養、疫病防治、設備條件與產品加工技術、產品成分分析及基礎理論等方面重大技術課題。與此同時,隨着規模化養鹿的興起,國家對養鹿學的科研投入加大

,全國各院校共同合作,從1958年至1998年8月,研究項目達上千項,獲得了豐碩成果。其中,茸鹿馴化放養、鹿的人工授精技術、梅花鹿的營養需要、茸鹿品種品系選取以及育、雜交優勢的利用、雜交育種、鹿茸加工新技術、生茸機制的研究、多種添加劑飼料等產品成分分析、鹿保定藥物研製、鹿茸加工設備及深加工、控光養鹿、鹿胎、鹿皮和乳鹿皮的開發利用、鹿品種標準化、鹿的結核病、壞死桿菌病、缺硒和缺銅病、偽狂犬病等項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居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尤其是"雙陽梅花鹿品種培育"和"茸鹿雜交優勢的利用"、"梅花鹿營養需要"、"茸鹿馴化放養"、"鹿的人工授精"等多項成果為世界首創,均為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成果推廣應用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的單項成果年增收支額達千萬元。特別是在品種選育方面,經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已成功地人工育成了梅花鹿中的雙陽梅花鹿和西豐梅花鹿品系,著稱於國內外;在馬鹿方面,人工選育的天山馬鹿和塔里木馬鹿,特別是天山馬鹿清原品系聞名於世界,而且現在又通過雜交技術培育出較有前途的東天二元雜交和東天塔三元雜交等茸肉兼用新品種。

2.養鹿業現存的不足

我國養鹿真正發展只有幾十年,現在剛剛開始規模化,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1)經營不善 目前,中國養鹿是小而全、少而散、傳統作坊式生產,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和科技意識,因此信息不靈,抱殘守缺。此外,國有鹿場人多包袱重,給擴大再生產帶來困難,所以出現國有鹿場向個人承包轉軌勢頭。但個人承包後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過於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發展目標,造成後勁不足。

(2)不力 中國養鹿缺乏宏觀,農、林、醫等部門都管都不管,發展帶有盲目性,在養鹿中一哄而上,一旦效益滑坡又紛紛下馬,經營上互相攀比壓價,使財產流失。所以作為主管部門,應真正把握全局,能從國際、國內市場的總體分析市場走勢,及時給予指導,使市場處於平穩運行態勢,避免大起大落。

(3)技術力量薄弱 中國養鹿技術力量薄弱,全國養鹿專業科學研究人員非常缺少,且經費匱乏妨礙養鹿技術向縱深發展。向農民普及養鹿技術知識不夠,影響農民個體養鹿積極性,使農民養鹿處於自行摸索階段。所以必須加強科研投入、技術推廣,使養鹿業科學化、正規化。

(4)產品加工粗糙 中國養鹿以生產鹿茸為主,出售初級產品,花樣少,深加工不夠,對於搶佔國際市場不利,這種狀況亟需改變。要研究開發高精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5)缺乏配套服務 中國養鹿業缺乏系統技術服務體系,只有完善品種改良、技術培訓、技術諮詢、信息交流、產品銷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務,才能使養鹿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破浪前進。

鄂倫春族的傳統文化藝術有哪些

以下可做參考:鄂倫春族的傳統文化藝術

鄂倫春族音樂藝術

鄂倫春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們常常將詩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民歌曲調種類很多,風格多樣,即興填詞,隨編隨唱。鄂倫春族的民歌多是以山歌即“贊達温”曲調為主。這些曲調高亢圓潤,略帶顫音,一般都是固定的。歌詞可即興添加,曲調亦允許自由發揮,喜怒哀樂完全可以通過音調的節奏來抒發。“贊達温”的演唱方式有對唱、重唱、獨唱、合唱等,演唱中常襯以“那依耶”、“希那耶”等,顯得旋律悠揚婉轉,動人心絃。有代表性的有《渡口情歌》等。

鄂倫春族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

鄂倫春族文學民間藝術

民間傳説又可分為“氏族傳説”、“英雄傳説”、“歷史傳説”、“風物傳説”和“民俗傳説”等多種;其中《九姓人的來歷》對鄂倫春族主要的九個姓氏的來歷做了生動的解説,在民間為廣大羣眾耳熟能詳。鄂倫春族是一個富有講故事傳統的民族,歷來有着許多受人尊重的民間故事家,他們所講述的大量的“神幻故事”、“婚戀故事”、“狩獵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和“幽默故事”等,異常地生動感人。

鄂倫春族民間還有一種傳統的説唱故事的形式,其中邊説邊唱的一種叫做“摩蘇崑”,完全型的敍事歌叫做“堅珠恩”。目前由民間文學工作者蒐集整理出來的説唱故事已有十篇左右,主要的篇目有《鹿的傳説》、《雙飛鳥的傳説》、《波爾卡內莫日根》、《阿爾旦滾滾蝶》和《英雄格帕欠》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鄂倫春族開始有了自己的書面文學創作,敖長福、孟淑珍、白石等一批鄂倫春族作家已經躋身於中國的多民族文壇。

中國鄂倫春族的文學,主要是傳統的民間口頭文學,同時也包括晚近時期出現的新型的書面文學。

在鄂倫春族民間,自然神話、動物神話、人類及民族起源神話、薩滿神話都很豐富。古老的族源神話《恩都力創造了鄂倫春人》説,創造之神恩都力莫日根用飛禽的骨肉做出男人女人,再讓他們結合,於是就有了鄂倫春人。

鄂倫春族民間藝術音樂樂器

形狀類似鑷子,呈橢圓形。音量不大,音域較窄。吹奏時,用手指輕輕撥動琴尖,發出震顫聲。它能夠吹奏各種曲子,也可摹仿各種鳥鳴聲。可獨奏,也可合奏。鄂倫春族有自己的民族樂器,主要是“朋奴化”(鐵製的一種口琴)和“文土文”(手鼓)。此外鹿哨、狍哨既是生產工具,也是早期的樂器。鄂倫春族在載歌載舞時,常有這些樂器伴奏。

“朋奴化” :即口絃琴,鄂倫春族主要的樂器。

鄂倫春族狩獵文化

鄂倫春族狩獵文化是鄂倫春族世代從事狩獵生產,這是鄂倫春人最重要的生產活動,是他們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鄂倫春族熟悉各種野獸的習性,並能根據其特點和活動規律採取不同的捕獵,他們的狩獵工具主要是、馬、狗,以及弓箭、扎等。 鄂倫春族的遊獵生活並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無邊際的遊動,而是有固定的範圍和一定的規律。他們一般以氏族為中心,在一條或幾條河的流域範圍內活動。冬季的住地比較固定,春、夏、秋季隨着主要狩獵對象棲息地的不同而遷徙。

鄂倫春族狩獵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大致分為以“烏力楞”(子孫)為單位的集體出獵,以“安額”為單位的狩獵小組和個體狩獵三種形式。“烏力楞”是同一父系的幾代子孫,是以同一血緣關係的人組織起來的狩獵組織,在生產力十分低下,只能使用弓箭、扎等原始工具的時期裏,人們要獵取獵物,尤其是獵取兇猛的動物時,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才有可能。

長期的遊獵生活使鄂倫春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每個獵人精騎善射,而且對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性和活動規律也都瞭如指掌,掌握了一套獨特的狩獵方法。一個成熟的獵手見到野獸的蹤跡後,就能看出此動物所走的方向、時間長短,甚至判斷出公母來,準確地判斷出動物在什麼方位,根據山形、風向去尋找,十有能獵到。狩獵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春季的二、三月份為鹿胎期,夏季的六、七月份為鹿茸期,秋季的九、十月份為鹿尾期,落雪後的冬季為打皮子和打肉期,是打獵的黃金季節,統稱為“紅圍”期。鄂倫春人的狩獵方法有很多種,對每種動物都有一套獵取方法。

狩獵文化是鄂倫春族文化的重要特點,他們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風俗文化都體現了狩獵民族的特徵。如鄂倫春人的服裝,雖然受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制約,比較單一。但是鄂倫春人民靠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獨特、完美的狍皮文化;頭戴狍頭皮帽,身着狍皮衣褲,腳穿狍腿皮靴,這些皮裝做得實用、美觀,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鄂倫春族傳統的食物主要是野獸肉和魚,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犭罕 、熊和野豬肉。鄂倫春人的傳統住宅是“斜仁柱”,即撮羅子。交通工具有滑雪板、爬犁、馬匹、樺皮船、大軲轆車等。

鄂倫春族是我國曆史悠久、勤勞勇敢智慧的典型狩獵民族,也是人口最少、定居最晚的民族之一。鄂倫春族狩獵文化表現方式為崇拜自然、遊動遷徙的生存方式,是自然環境與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2008年,“鄂倫春族狩獵文化”被批准為第二批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鄂倫春族舞蹈文化

鄂倫春族自古信仰原始“薩滿教”,北方深山中的黑熊是他們敬仰的圖騰。他們認為:遠古時期,鄂倫春人與熊有着血緣關係而把熊稱為“祖父”和“祖母”。鄂倫春民族是個性格爽朗、豁達,喜愛歌舞的民族。他們的民歌多為自編自唱的即興歌曲,而舞蹈內容和動態也因生活地域及方式的特殊,形成了以模擬動物姿態和生活動作為主的特點。多是反映狩獵和採集生產的。

如“依哈嫩舞”,表現獵人打到野獸以後,高興地把獵物往馬背上馱的情景。紅果舞表現了婦女採集紅果的勞動。也有模仿鳥獸動作的舞蹈,如“黑熊搏鬥舞”,“野豬搏鬥舞”和“樹雞舞”都是模仿這些飛禽走獸的動作或吼聲而創作的舞蹈。舞曲常以“介回、介回”、“額呼德呼”等襯詞,還以“哲嘿哲”、“加嘿加”等作節奏呼號。其舞蹈大體可分為娛樂舞、氏族舞、宗教舞三種。

“依和納仁”舞

只在三年舉行一次的氏族會議上跳的舞蹈。是一種祭祀性的氏族舞蹈。一般由11人跳,10人圍成一圈,有1人站在圈。舞蹈開始後,大家先開始蹲着做小蹦跳的動作,之後站起來,外圍的人手拉手邊跳躍邊向左圍繞圈的人轉,中間的人邊舞邊唱,外圍的人隨聲應和。跳這種舞時,男女老少都參加,並着節日的盛裝,有的還要帶上假面具。(農曆網www.nongli.com)

“黑熊搏鬥”舞

是模仿黑熊搏鬥的一種舞蹈。多有3個人跳,不分年齡和性別。雙膝半蹲,上身稍向前傾,雙手扶膝,雙腿連續蹲跳,搖擺頭和雙肩。口中不斷髮出“哼姆!哼姆!”模仿熊的吼叫聲。整個舞蹈剛勁有力,反映了鄂倫春人剽悍、剛韌的個性。

“樹雞”舞

鄂倫春族的另一個《樹雞舞》,也是充滿無限情趣,可供任何人,尤其是兒童參與的競賽類遊戲舞蹈。開始時,參加者列一橫排,雙手放在深蹲的雙膝上。裁判在距起點大約10米處進行裁決。一聲令下,起點的人們先齊聲高唱:“誰要是最先到達終點,誰就是梅花鹿;誰要是半路逃跑,誰就是兔子;誰要是跳到一半就發笑,誰就變成臭李子;誰要是落在最後,誰就是又胖又笨又懶的樹雞!”歌聲一落,人們便開始以雙腳用力向終點跳去。蹦跳在前邊的佼佼者,在途中還可以兩臂的上下襬動、快速蹦跳、旋轉等姿態模仿“樹雞”,以顯示自己的能力和取笑落後者。但真正誰是又懶又笨的“樹雞”,要在遊戲最後的歡笑中才能揭曉。

此外,鄂倫春族在慶祝狩獵豐收時,一定要跳模擬狩獵過程的《依哈嫩舞》。這個舞蹈可由雙人或多人進行,動作的前半段由參與者,模擬狩獵過程中的牽馬、揚鞭策馬奔馳、瞭望、下馬、射擊、揀拾獵物、返回住地等系列動作。然後,所有在場的人們伴着優美的歌聲,圍成圓圈做沿逆時針方向的側步行進舞蹈,以此來表達人們的和諧生活與歡暢心情。

京師維康牌綠原膠囊的成分功能簡介

主要成分:羊胎、鹿胎、山楂、益智、生麥芽、炒麥芽、綠豆芽;

各成分簡介:

●山楂(Fructus Crataegi Pinnatifidae):

英文名:Hawthorn Fruit

別名:紅果、棠棣、綠梨、北山楂。為薔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 的果實。主產河北、山東、遼寧、河南。

性味:味酸、甘,性微温。

採製: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置沸水中略燙後乾燥或直接乾燥。

性狀:果實較小,類球形,直徑0.8~1.4cm,有的壓成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並有細密皺紋,頂端凹陷,有花萼殘跡,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

化學成分: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山楂酸( crataegolic acid)、齊菊果酸、槲皮素、金絲桃甙(hyperin)、表兒茶精(epicatechin)等。

功用主治: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用於肉食滯積、症瘕積聚、腹脹痞滿、瘀阻腹痛、痰飲、泄瀉、腸風下血等。

●麥芽(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

英文名: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

別名:大麥芽、大麥糵、麥糵、大麥毛,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得。將麥粒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温、濕度,待幼芽長至約0.5cm 時,曬乾或低温乾燥。

性味:甘,平。歸脾、胃經。

性狀:本品呈梭形,長8~12mm,直徑3~4mm。表面淡,背面為外稃包圍,具5脈,先端長芒已斷落;腹面為內稃包圍。除去內外稃後,腹面有1條縱溝;基部胚根處生出幼芽及鬚根,幼芽長披針狀條形,長約0.5cm。鬚根數條,纖細而彎曲。質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微甘。

製法:生麥芽:除去雜質。炒麥芽:取淨麥芽,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棕,放涼,篩去灰屑。

化學成分:麥芽主要含α-及β-澱粉酶(amylase),催化酶(catalyticase),過氧化異構酶(peroxidisomerase)等。另含大麥芽鹼(hordenine),大麥芽胍鹼(hordatine)A、B,腺嘌呤(ade-nine)膽鹼(choline),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D、D、E,細胞色素(cytochrome)C。尚含麥芽毒毒,即白栝樓鹼(candici-ne)。

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生麥芽健脾和胃通乳。用於脾虛食少,乳汗鬱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綠豆芽(Mung Bean sprouts, Green Gram sprouts):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綠豆Vigna radiata (L.)R.Wilczak的種子經浸罨後發出的嫩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gna radiata (L.)R.Wilczak [Phaseolus radiatus L.;P.mungo auct.non L.]

性味:味甘;性涼。歸胃,三焦經;

功能主治:清熱消暑;解毒利尿。主暑熱煩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

出處:出自 《本草綱目》: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獨異,今人視為尋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濕熱鬱浥之氣,故頗發瘡動氣,與綠豆之性,稍有不同。

簡介:食用芽菜是近年來的新時尚,芽菜中以綠豆芽最為便宜,而且營養豐富,綠豆芽也是自然食用主義都所推崇的食品之一。

綠豆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綠豆芽性涼味甘,不僅能清暑熱、通經脈、解諸毒,還能補腎、利尿、消腫、滋陰壯陽,調五臟、美肌膚、利濕熱,適用於濕熱鬱滯、食少體倦、熱病煩渴、大便祕結、小便不利、目赤腫痛、口鼻生瘡等患者,還能降血脂和軟化血管。

功效:據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因無意中吃了受潮發芽的綠豆,竟治癒了困擾全軍多日的壞血病,這是因為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綠豆芽中含有核黃素,口腔潰瘍的人很適合食用。綠豆芽富含纖維素,是便祕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預防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腸癌)的功效。它有清除血管壁中膽固醇和脂肪的堆積、防止心血管病變的作用。中醫認為經常食用綠豆芽可清熱解毒,利尿除濕,解酒毒熱毒。綠豆芽是祛痰火濕熱的家常蔬菜,凡體質屬痰火濕熱者,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而且多嗜煙酒肥膩者,如果常吃綠豆芽,就可以起到清腸胃、解熱毒、潔牙齒的作用。

適用人羣:一般人都可食用。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

別名:益智仁、益智子、聰明果;

科屬: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屬Alpinia Roxb.

分佈狀況:生於林下陰濕處或栽培。主產於海南島,雷州半島有少量分佈。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有栽培。

作用:以乾燥成熟果實或種子入藥。有温脾、暖腎、固氣、澀精之功效。主治寒性胃痛、脾虛吐瀉、遺尿、尿頻、遺精等症。

性狀:果實橢圓形,兩端略尖,長1.2~2cm,直徑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向凹凸不平的突起稜線13~20條。果實薄而較韌,與種子團緊貼。種子團被隔膜分為3瓣,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則的扁圓形,略有鈍稜,直徑約3mm,表面灰褐色或灰,外被淡棕色膜質的假種皮。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berol)等。

性味:辛,温。歸脾、腎經。

功能主治:温脾止瀉,攝唾涎,暖腎,固精縮尿。用於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遺精白濁。

化學成分:油中主要成分為桉油精(Cineole)、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berol)等倍半萜類。

●鹿胎(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laphus L.):

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胎獸及胎盤。

功能主治:益腎壯陽,補虛生精。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性味:甘鹹,温。入肝、腎、心三經。

資源分佈:主產黑龍江、新疆伊犁、吉林、河北、青海、甘肅、雲南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將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獸及胎盤,除盡殘肉、油脂,置烤爐內烤至乾透。

性狀:乾燥的鹿胎,大小不一,全體彎曲,頭大,嘴尖,下脣較長,四肢細長,有之蹄,尾短,脊背皮毛有小白色點,鮮時色淡,乾燥後呈棕紅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以幼小、、胎胞完整、無臭味者為佳。四川所產的鹿胎,為水鹿Cervus unicolor Kerr、 白脣鹿C.albirostris Przewalski、 白鹿C.macncilli Lydekker的胎獸及胎盤。用木板夾扁後加工千燥,商品呈扁圓形,棕渴色,外面包裹一層胎盤。

●羊胎盤:

來源:為母羊妊娠期間由胚胎的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

功用主治:調補腎虛羸瘦。

簡介:羊胎盤的營養組成與人類胎盤基本一致。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7種氨基酸、14種微量元素、磷脂、脂多糖、維生素,還有與免疫功能和機體正常運轉相關的多種活性多肽,其營養成分天然搭配的比例最接近人體的需求。

另一重要原因是,羊胎盤不會感染肝炎等病毒,不會與人類產生交叉感染。其他動物胎盤(包括人胎盤)很可能帶有這種病毒,在大批量生產中,只要有一隻胎盤帶有病毒,產品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而使用羊胎盤,相對要安全得多。

《本草綱目》上提及古代名醫李杲曾説過:“凡味與羊肉者,皆可以補之,羊肉補形,人蔘補氣也。”胎盤歷來被視為大補之品。集速療和養元於一體,具有養血安神、豐肌澤膚、延年益壽等功效。

鮮羊胎盤處理起來非常麻煩,保存不當也可能導致細菌污染,完善的工藝流程,和先進的加工設備才能保證營養的最大化保存。

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胎,母羊腹中的胎獸,性味甘温,具有益氣補虛,温中暖下,調補腎虛、羸瘦之功效……。科學家經過大量實驗證實,羊胎盤還具有養血安神、豐肌澤膚、延年益壽等功效,是大補元氣的滋補強壯藥。

近年來,胎盤的神奇功效越來越被人們瞭解並接受,但人類胎盤畢竟有限,一般人不可能經常食用,大量利用人胎盤作為加工原料是不現實的。

鹿靈鹿胎膏的成份、功效與作用

你好,

鹿胎膏的

1、成分:

主要原料: 鹿血胎(從受孕到分娩前的鹿胎)

配料: 紅參、 當歸、 益母草、 地黃、 丹蔘、 香附(醋制)、 龜甲、地骨皮、

延胡索(醋制)、 萊菔子(炒)、 白朮(麩炒)、 肉桂、 木香、 赤芍、 甘草、 茴香(鹽制)、

續斷、 蒲黃、川芎、 牛膝、 鹿茸(去毛)、 茯苓、 阿膠等。

2、功效:鹿胎膏是專門用於女性調經的中藥,對多囊卵巢綜合症及內分泌引起的各種不生育症狀具體良好的治療作用,補氣益血,調經散寒。用於氣血不足,虛弱消瘦,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寒濕帶下 、宮寒、氣血兩虧、手腳涼愛冷、內壁薄、美容養顏

3、作用:

1、月經不調:經量少、痛經、經期不定、經血異常

2、孕前調經,養宮、暖宮;  

3、產後月經不調,行經前後腰痠背痛;   

4、產後調節內分泌、淡斑;   

5、宮壁薄、習慣性流產;   

6、美容養顏、延緩更年期;   

7、手腳冷、宮寒。

鹿靈鹿胎膏的成份、功效與作用?

鹿胎膏由紅參當歸、益母草、地黃、丹蔘、香附(醋制) 、甲骨皮、延胡索(醋制) 、萊菔子(炒) 、白朮(麩炒) 、肉桂、木香、赤芍、甘草茴香(鹽制) 、續斷、蒲黃、川芎、牛膝、鹿茸(去毛) 、茯苓、鹿胎粉、或仔鹿粉、阿膠等製備而成。 這些成分的作用分別是: 1.鹿胎: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鈣、鐵、鋅等元素,有補氣血、調經、補虛、美容養顏的作用。 2. .紅參:對腦垂體-腎上腺皮脂系統有保護作用,免於發生機能衰竭,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抗感染、抗癌瘤、增加紅血球及氧的吸收,使自律神經及荷爾蒙的平衡順暢、提高細胞活性、增加白血球,增強擊潰病毒能力。 3.益母草:可説是“中藥荷爾蒙”,能活血調經,利水消腫,行血散瘀,收縮子宮,利尿,止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最有效;有助婦女強身健體,特別是經期不順,婦女氣血虛之不孕症。 4鹿茸(去毛):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痠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5.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6.當歸:抗缺氧、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護膚美容、補血活血作用;抑菌、抗動脈硬化作用。 7.熟地: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有沒有人知道鹿胎糕詳細的製作方式(詳細哦~) 具體需要用到幾種材料,分別是哪幾種材料,多少量?

鹿胎膏製作方式

(1)煎煮 先用開水燒燙胎兒,摘除胎兒被毛,用清水洗淨放入鍋內煎煮。當胎兒骨肉分離時,停止煎煮,將骨撈出,用紗布過濾胎漿,低温保存備用。

(2)烘乾 將撈出的骨肉分別放入烘乾箱內,80℃左右烘乾。頭骨和長軸骨可砸碎後再烘乾,直至骨肉酥黃純幹為止。

(3)粉碎 將純乾的骨肉粉碎成80~100目的鹿胎粉,稱重保存。

(4)熬膏 先將煮胎的原漿入鍋煮沸,把胎粉加入攪拌均勻,再加比胎粉重1.5倍的紅糖,用文火煎熬濃縮,不斷攪拌,熬至呈牽縷狀不粘手時出鍋。倒入抹有豆油的瓷盤內,置於陰涼處,冷卻後即為鹿胎膏。

鹿胎膏服用方法

1、將一小盒鹿胎膏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放入容器內,用開水沏化後飲服,日服三次。

2、將一大盒鹿胎膏(共六小盒)放入容器內用少許開水化解成糊狀,倒入2500ml純糧酒,當日即可服用。服用前,搖勻倒出飲用,每次30-100ml。

3.鹿胎膏可與任何肉食服用,一次1-2小盒。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鹿胎1具 黨蔘(去蘆)7.5千克 黃耆5千克 鹿肉50千克 生地2.5千克 當歸2.5千克 紫河車5具 熟地2.5千克 升麻600克 桂元肉1.2千克

【用法】上藥切碎,水煎三次,分次過濾去滓,濾液合併,用文火煎熬,濃縮至膏狀,以不滲紙為度,另對鹿角膠5千克,蜂蜜5千克裝瓶。每服9~15克,日服二次,温開水沖服。追答?

追問我之前百度看見過…

鹿胎膏什麼時候吃最好

鹿胎膏有着上千年的歷史,它對調節免疫力、滋陰補陽有着顯著的效果。《本草新編》中記載:鹿胎膏“健脾生精,興陽補火”。那麼,鹿胎膏什麼時候吃最好呢?還有哪些人不適合吃呢?

鹿胎膏什麼時候吃最好

鹿胎膏早晚各服用一次,飯前或者飯後20分鐘服用鹿胎膏即可,每次10克左右的鹿胎膏(6-15克均可,可依據個人吸收情況適當增減),一週期4塊鹿胎膏(每塊125克),共500克,可連續服用25天;

1.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飯後服: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後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飯後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藥,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也宜在飯後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毒副作用。

哪些人不適合吃鹿胎膏

11、孕婦及未成年人。眾所周知,鹿胎膏是鹿胎與多種中藥配伍而成的。多數鹿胎膏裏有紅花、益母草的成分,活血效果好。與孕期保胎原理恰相反,所以孕婦忌吃鹿胎膏。當然,如果是沒有懷孕的女性,吃鹿胎膏則是再好不過。

22、月經過多者,哺乳期慎用。鹿胎膏是呵護子宮,養護卵巢的,養巢的根本就是補充雌激素,滋養子宮。因此,月經 過多者應該儘量避免服用。

33、子宮肌瘤(大於4cm)患者:鹿胎膏能夠補充女性雌激素,因此,子宮肌瘤(大於4cm)患者避免服用鹿胎膏。

44、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者不能吃。鹿胎膏補氣活血,會增加血液循環速度,血量增加。這些會給心臟病和高血壓的患者身體,增加巨大壓力,容易引發新的危險出現。而糖尿病患者忌食糖份,鹿胎膏裏的紅糖亦為糖,要忌食。

TAG標籤:公母 鹿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