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臨海蟠毫茶

臨海蟠毫茶

臨海蟠毫茶是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出產的一種名茶,屬於綠茶類。蟠毫茶由於在製作過程中要揉成蟠龍狀,故得名。臨海蟠毫茶選茶種嚴格,採銀芽、嫩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湯色清澈明亮,香氣馥郁,滋味鮮爽甘醇。臨海蟠毫茶有降火祛煩,清熱解毒等功效,是品茶人士的不錯選擇。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臨海蟠毫詳細資料大全

臨海蟠毫茶產自浙江省臨海市,因其蟠曲顯毫而得名。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構成温暖、濕潤的良好氣候條件,極適宜於茶樹生長。

基本介紹

中文名 :臨海蟠毫 產自 :浙江省臨海市 位於 :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 海拔 :1382米 簡介,歷史,花色品類,主要特色,原料選擇,製作工藝,品飲鑑賞,歷史淵源,產地環境,保健功能,

簡介

臨海蟠毫茶產於浙江省臨海市靈江南岸的雲峯山,屬綠茶類。被列為農牧漁業部在浙江建立的七大名茶基地之一,有茶園面積200多公頃, 年產量1500公斤左右,遠銷京、津、滬、杭、寧等地,並參加日本茶道展,深得好評。

歷史

臨海蟠毫是浙江新開發的名茶,1979年開始試製,經過不斷改進提高,於1982年定型。蟠毫茶外形蟠曲,芽葉肥嫩,滿披銀毫,葉色隱翠, 茶香濃郁,湯色嫩綠,葉底 明亮 ,色、香、味、形俱佳。

花色品類

千年茶史的製作功夫,形成了臨海蟠毫繁多的花色品類。按採製季節遲早可分為“雷鳴”、“明前”、“清明”、“穀雨”等茶,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或鳳眼)、“珍眉”、“秀眉”、“蛾眉”等,按標號分為“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或碗茶)等。其中,“雷鳴”、“雀舌”、“珍眉”等最為名貴。如“雷鳴”茶是用早春響雷時節採的芽茶製成,沖泡後芽尖向上,豎直懸浮於杯中,猶如破土春筍,景趣可人。“雀舌”則一一旗形似鳥雀之舌。近段時間來,蕉城區研製開發的臨海蟠毫有扁、針、螺、條形狀各異的系列產品,有臨海毛尖、四季春、清水綠、迎春綠、白玉螺、毫芽、翠芽、銀針、銀芽、松針、雀舌、螺茗、松子茶、龍珠、繡球等20個產品,暢銷京、津、滬、浙、皖等地,還有以“臨海蟠毫”為原料研製的“臨海銀毫”等特種茉莉花茶。 製作

主要特色

臨海蟠毫具有“三綠”特色,即色澤翠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且外形條索嫩勻、鋒苗挺秀、茸毫顯露,香似珠蘭花香,芬芳鮮爽,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湯色清澈明亮,經泡耐飲,沖泡3~4次,茶味猶存。飲之幽香四溢,齒頰留芳,令人心曠神怡。

原料選擇

臨海蟠毫採用的原料因花色品種不同而異。如雀舌和鳳眉等傳統珍品,選用葉質肥厚、持嫩性強的臨海菜茶品種的芽葉為原料。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制500克幹茶約需3萬個左右芽葉。新創制的名茶如清水綠等,則選取大、中葉種的芽葉為原料,採摘標準以一芽二葉初展為主,制500克幹茶需7000個左右芽葉。

製作工藝

炒制的基本工藝是殺青,做形初幹(揉摩理條),烘乾三道工序。成品的臨海蟠毫捲曲披毫,色澤銀白隱翠,滋味鮮濃慄香,湯色嫩綠明亮,葉底肥嫩成朵。 製作 臨海蟠毫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主要設備有連續滾筒電熱恆温殺青機,40型或45型揉捻機,自動百葉烘乾機等。加工工藝有涼青、殺青、揉捻、烘乾(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殺青掌握“高温、控熱、少量、短時”的方法。筒温240~260℃,電熱控制,前高後低。起鍋攤涼散熱後再行揉捻。揉捻時採用“小機、適量、輕壓、短揉”的技術措施,達到條索緊結、色澤翠綠、香味清鮮的目的。40型揉捻機投葉量7.5~10公斤,45型揉捻機投葉量10~12.5公斤。轉速55轉C分。烘乾毛火掌握“薄攤、高温、快烘”的原則。足火掌握低温慢烘,達到幹度內外均勻一致,香高而鮮爽的目的。毛火烘温115℃左右,含水量15~20%。足火烘濕90~95℃,含水量6%左右。

品飲鑑賞

瓷杯品臨海蟠毫 瓷杯品綠茶適於泡飲中高檔綠茶,如一、二級炒青綠茶、珠茶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之類,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後,入杯沖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沖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後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杯泡法,茶葉與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水泡3克茶為適中。喜濃飲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飲者可略少加茶。 臨海蟠毫 玻璃杯品臨海蟠毫 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泡飲之前,先欣賞幹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製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然後進入沖泡。 臨海蟠毫 採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綠茶舞”。泡綠茶的具體操作,可視綠茶條的鬆緊不同,分別採用兩種沖泡法,一是沖泡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如龍並綠茶、碧螺春綠茶、都勻毛尖綠茶、蒙頂甘露綠茶、廬山雲霧綠茶、福建蓮芯綠茶、凌雲白毫綠茶、湧溪火青綠茶、高橋銀峯綠茶、蒼山雪綠綠茶等,可用“綠茶上投法”。即洗淨茶杯後,先將85—90℃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綠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綠茶茶葉便會自動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後,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徘徊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後降至杯底;幹綠茶吸收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色,芽似、劍,葉如旗;湯麪水氣夾着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觀察茶湯顏色,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淡綠微黃……隔杯對着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細茸毫沉浮游動,閃閃發光,星斑點點。綠茶茶葉細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綠茶嫩茶特色。這個過程稱為濕看欣賞。 待綠茶茶湯涼至適口,品嚐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嚥,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綠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綠茶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着重品嚐茶的頭開鮮味與綠茶茶香,飲至杯中綠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綠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綠茶,二開綠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二是泡飲茶條鬆展的臨海蟠毫,用“上投法”,臨海蟠毫浮於湯麪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幹綠茶欣賞以後,取綠茶入杯,衝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後再衝水至滿,此時綠茶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遊移於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泡飲細嫩茶葉,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當然亦可,但不能透視茶葉在杯中變化全貌,不能充分領略綠茶湯中茶趣,是一不足。 茶具 茶壺泡臨海蟠毫 一般不宜泡飲細嫩臨海蟠毫,因水多,不易降温,會悶熟茶葉,使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壺泡法適於沖泡中低檔茶葉,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沖泡,茶味也濃。泡茶時,先洗淨壺具,取臨海蟠毫入壺,用100℃初開沸水沖泡至滿,3—5分鐘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敍茶誼。 客來敬茶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禮節,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較為隆重。壺泡臨海蟠毫茶法,相對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區,為表達敬客心意,還在中臨海蟠毫放糖調飲,以示甜甜蜜蜜。

歷史淵源

臨海產茶,地理優越,歷史悠久。《唐書·地理》稱:公元940945年,現寧德市蕉城區已是“蠟面”貢茶的產地。據南宋嘉泰(公元1201至1204年)名士張按記載,“於今西鄉(即臨海),其地山坡泊附近居民曠地遍植茶樹,高岡之上多培修竹,計茶所收有夏春二季,年獲息不讓桑麻。”可見,800多年前,茶葉就成為臨海百姓的一種主要經濟作物。那時臨海產團茶、餅茶,還制乳茶、龍團茶。元明生產的茶葉,供作禮品和祭祀品。清後期由於三都海上交通發達,臨海茶區採製的大量綠茶和以臨海蟠毫為原料窨制的茉莉花茶輸出國內外,供不應求。從此“臨海蟠毫”蜚聲海內外。臨海蟠毫為福建烘青綠茶中的極品名茶,原產於西鄉臨海岡下章後的中臨海、鐵坪坑和際頭的梨坪村。主產地是從無坪山的“中心葫”延伸,東接章後,西連際頭,南達留田,北至芹嶼,分佈在裏、中、外臨海,方圓約10千米,近百個村落。 茶園 據載,遠在唐代,中臨海一帶已有栽茶。所產茶葉的品種、花色,幾經變革,遂形成現今的“臨海蟠毫”。1781年前後,臨海“芽茶”曾被列為貢品。歷史上臨海蟠毫的花色品名繁多。按採製季節分為雷鳴、明前、清明、穀雨等;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鳳眼、珍眉、秀目、蛾眉等;按標號分為巖茶、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七碗茶等。其中以雷鳴、雀舌、珍眉、巖茶最為名貴。 臨海蟠毫 雷鳴茶是用早春“一聲雷”時節採摘的茶芽製成,沖泡後芽尖向上,豎直懸浮於杯中,猶如破土春筍,頗有情趣;雀舌系“一旗一”初展芽葉製成,十分細嫩,形似雀舌;珍眉採製精細,成茶形狀如彎眉,頗為秀麗;巖茶採自石隙巖縫所長茶樹之嫩葉製成,馨香深遠,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這些產品花色,有的業已失傳,有的如臨海雀舌、鳳眉、明前、清明等都已恢復生產,並創出不少新品種,如清水綠、天毛峯、臨海銀毫、四季春、毛尖等。這些綠茶品質遠勝於傳統名茶,其品質上的共同特點是:苗鋒挺秀,香高,味濃,色翠,耐泡。自從恢復生產以來,曾多次在地、省及全國名茶評比會上獲獎。寧德茶廠以“臨海一路銀毫”為原料窨制的“臨海銀毫”茉莉花茶,在1979年全國內銷花茶評比會上名列前茅。 臨海蟠毫

產地環境

臨海位於東海之濱,是臨海蟠毫的原產地。這裏山峯險峻,海拔1300米左右,林木參天,雲海翻滾,氣候温和,年均氣温15℃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濕潤,樹壯芽肥,主峯寶頂海拔1143米,坡谷延綿,雙溪縈迴,宛如玉帶,河岸多危崖陡壁。茶園多闢於巖上、溪邊或山坡谷地。土壤以砂質壤土為主,腐殖物較多,有利於茶樹生長。是適制臨海蟠毫的理想原料。無怪乎詩人要稱這裏是“深山奇石嵯峨立,峽谷懸巖茶味香”了。 臨海產茶,地理優越,歷史悠久

保健功能

臨海蟠毫在所有茶類中居首位,這是國內及國際醫學專家研究的一致結果。茶的神奇妙用來自其所含的茶多酚。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促癌物質,殺傷癌細胞和抑制癌細胞生長。在國際市場上,一克茶多酚的價值相當於一克黃金,而在各種茶類中,綠茶的茶多酚含量為最高。除茶多酚之外,茶葉中還有較多的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等。

台州有哪些茶

臨海蟠毫、天台山雲霧茶、仙居雲峯茶、黃巖龍乾春。

1、臨海蟠毫

臨海蟠毫茶產自浙江省臨海市,因其蟠曲顯毫而得名。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構成温暖、濕潤的良好氣候條件,極適宜於茶樹生長。

2、天台山雲霧茶

天台山雲霧茶產於浙江省的天台山諸峯,以最高峯華頂所產為最佳,故又名華頂雲霧、華頂茶。天台山產茶的歷史略早於四明,其人工植茶的歷史也為江南一帶最早,是名副其實的茶鄉肇始之地,被稱為“江南茶祖”。

3、仙居雲峯茶

仙居縣地形屬浙南山區一部。仙霞嶺延伸至縉雲分叉,綿亙本縣南北邊境,成鉗形對峙。南為括蒼山,主峯米篩浪,海拔1382.4米。北為大雷山,主峯青梅尖,海拔1314米。仙居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109座。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

4、黃巖龍乾春

“龍乾春”茶葉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寺基林場,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其獨特的品質,以茶形細秀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清高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而著稱,作為綠色有機茶葉,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並屢獲殊榮。1992年評為林業部“優質茶”。

擴展資料:

台州屬中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受海洋水體調節和西北高山對寒流的阻滯,境內夏少酷熱,冬無嚴寒,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氣候温和濕潤。全市年均日照時數1800—2037小時。區域分佈以天台縣、玉環縣與椒江區洪家為多。

台州市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千米峯巒迭起。東南丘陵緩延,平原灘塗寬廣,河道縱橫。南面以雁蕩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台州

浙江臨海主要有哪些特產乾貨的

1、臨海蟠毫,產於浙江省臨海市靈江南岸的雲峯山,屬綠茶類,被列為農牧漁業部在浙江建立的七大名茶基地之一,葉色隱翠, 茶香濃郁,湯色嫩綠,葉底明亮,色、香、味、形俱佳;

  2、羊巖勾青,原產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河頭鎮的羊巖山茶場,是台州名茶,味道尤甚龍井茶,羊巖勾青產於臨海,茶樹為當地羣體良種,採摘鮮葉嫩度以一芽一葉開展為主,採後經攤放、殺青、揉捻、炒小鍋、炒對鍋等工序,成茶外形呈腰圓,色澤隱綠,湯取色黃綠明亮,香味醇厚,較耐沖泡。產量較多,市場佔有量大,信譽良好,是羣眾喜愛的一隻中高檔

臨海有哪些可以帶走的特產?浙江臨海特產

臨海的特產有楊梅、蜜桔、石葡萄、蛋清羊尾、西蘭花、湧泉蜜桔、臨海潘浩、楊彥勾青、林俊藍莓、三門灣鋸緣青蟹、虹橋食用菌、林俊藍莓、臨海紅薯面。

臨海特產一:臨海蟠毫

臨海潘浩茶產於浙江臨海市,因其曲線優美而得名。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峯——括蒼山西南,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了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温暖濕潤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茶樹生長。生產的潘浩茶外形彎曲,嫩芽葉披銀,葉色深綠,茶香濃郁,湯色淡綠,底葉明亮,色、香、味、形俱佳。

臨海特產二:臨海蜜橘

臨海蜜桔是浙江台州的特色水果。歷史悠久,地理環境優越,土壤肥沃,降水充沛,陽光充足,非常適合蜜桔的生長。生產的橘子果形整齊,色澤鮮豔,皮薄肉脆,汁多味濃。

臨海特產三:臨海楊梅

海上楊梅是浙江台州的特色水果,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國時期,就人工種植了。其產地地理環境優越,雨量充沛,氣候温暖濕潤,四季分明。生產的楊梅果形端莊,色澤鮮豔,肉質細嫩,汁多味甜,風味濃郁,品質優良。

浙江台州特產有哪些

台州是浙江的地級城市,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那你知道台州有哪些特產嗎?

台州特產一:仙居楊梅

仙居楊梅是浙江台州的特色水果,仙居栽培楊梅有1000多年的歷史,三百多年前的楊梅樹如今依然生長在仙居的土地上。在低山、低丘上發展早熟的荸薺種楊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所產出的楊梅色美、味甜、個大、核小,大的比乒乓球還要大。

台州特產二:臨海蟠毫

臨海蟠毫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是浙江新開發的名茶,1979年開始試製,經過不斷改進提高,於1982年定型。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構成温暖、濕潤的良好氣候條件,極適宜於茶樹生長。所產出的蟠毫茶外形蟠曲,芽葉肥嫩,滿披銀毫,葉色隱翠,

茶香濃郁,湯色嫩綠,葉底明亮,色、香、味、形俱佳。

台州特產三:仙居番薯幹

仙居番薯幹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的特產。仙居“靈江源”番薯幹口感甜而不膩、糯而有嚼勁,深受台州市民的喜愛。番薯幹在很多地方都有,但仙居番薯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這裏的鄉村土質鬆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番薯生長。這種番薯幹保留着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鬆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除此之外,台州的特產還有天台山雲霧茶、仙居楊梅、温嶺草編、台州八珍涼茶、温嶺高橙、黃巖枇杷、天台山蜜橘、椒江蛋餅、温嶺嵌糕、天台扁食、麥餅等,想知道台州還有哪些特產嗎?那就前往台州一探究竟吧!

台州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1、臨海蟠毫

  臨海蟠毫茶產自浙江省臨海市,因其蟠曲顯毫而得名。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構成温暖、濕潤的良好氣候條件,極適宜於茶樹生長。

  2、天台山雲霧茶

  天台山雲霧茶產於浙江省的天台山諸峯,以最高峯華頂所產為最佳,故又名華頂雲霧、華頂茶。天台山產茶的歷史略早於四明,其人工植茶的歷史也為江南一帶最早,是名副其實的茶鄉肇始之地,被稱為“江南茶祖”。

  3、臨海蜜橘

  浙江省臨海全市有柑桔基地19萬畝。臨海蜜桔果形整齊,色澤亮麗,肉質脆嫩,風味濃郁。全市年產蜜桔23萬噸,年產值3.8億元。目前臨海蜜桔種植的橘子品種為無核蜜桔。

  4、羊巖勾青

  羊巖勾青茶葉原產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河頭鎮的羊巖山茶場。是台州名茶;味道堪比龍井茶。

  羊巖勾青產於臨海,茶樹為當地羣體良種,採摘鮮葉嫩度以一芽一葉開展為主,採後經攤放、殺青、揉捻、炒小鍋、炒對鍋等工序。成茶外形呈腰圓,色澤隱綠,湯取色黃綠明亮,香味醇厚,較耐沖泡。

  5、仙居三黃雞

  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是我國著名的地方優良品種,具有體型小、外貌“三黃”(羽毛、爪、喙)、適應性強、產蛋性能好、肉質鮮嫩等優良性狀。

台州有哪些特色名茶

台州是江南“水”鄉,水穿城過。歷史上台州“河網密佈、港汊交縱”,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有“走遍蘇杭、不如温黃”之説。來看看台州有哪些特色名茶吧!

台州特產一:天台山雲霧茶

天台山雲霧茶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天台山雲霧茶歷史悠久,為浙江歷史名茶之一,天台山雲霧茶樹大都種植於海拔800~900米山處。四季濃霧籠罩,冬季經常積雪,年降水量1900毫米,茶地終年保持濕潤。所產出的雲霧茶外形細緊綠潤披毫,香氣高鋭濃郁持久,滋味濃厚鮮爽清冽回甘,湯色嫩綠明亮,沖泡數次而不減真味。

台州特產二:臨海蟠毫

臨海蟠毫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是浙江新開發的名茶,1979年開始試製,經過不斷改進提高,於1982年定型。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構成温暖、濕潤的良好氣候條件,極適宜於茶樹生長。所產出的蟠毫茶外形蟠曲,芽葉肥嫩,滿披銀毫,葉色隱翠,

茶香濃郁,湯色嫩綠,葉底明亮,色、香、味、形俱佳。

台州特產三:羊巖品茶

羊巖品茶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羊巖山海拔七百多米,山勢峭拔,空氣濕潤,土質肥厚,雲霧繚繞。高山茶樹沐浴朝暉夕嵐,浸潤天地靈氣,故而生得健壯,芽葉飽滿,色澤嫩綠。新採的芽葉經過精良工藝焙炒,製成“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上好綠茶。

台州特產四:台州八珍涼茶

台州八珍涼茶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產自浙江温嶺的地方特色茶飲,適合現代人追求清新、自然、健康的口味增添中茶文化內涵特研製開發,八珍涼茶採用脱水乾燥處理的茶葉、白菊花、杞子、鮮石斛晶、結晶冰糖、紅棗等皆為藥食兩用之物。

臨海蟠毫茶的介紹

臨海蟠毫茶產於浙江省臨海市靈江南岸的雲峯山,屬綠茶類。1979年開始試製,經過不斷改進提高,於1982年定型。因其外形蟠曲顯毫而得名。臨海市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據《臨海縣誌稿》記載,早在漢代,就有“蓋竹山有仙翁茶園,舊傳葛元植茗於此。”至明朝,茶葉廣為栽種,品質提高。雲峯山的西北面有主峯海拔1382米的括蒼山脈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瀕臨東海,自成天然屏障,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

台州有哪些值得帶走的特產

台州是江南“水”鄉,水穿城過。歷史上台州“河網密佈、港汊交縱”,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有“走遍蘇杭、不如温黃”之説,到台州一趟,台州有哪些值得帶走的特產呢??

台州特產一:玻璃雕刻

玻璃雕刻是浙江台州的工藝品,以砂輪作筆,在玻璃上刻畫,將東方柔和細膩的墨畫藝術與西方大刀闊斧粗線條的油畫藝術有機交融,形成特有的玻璃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雕刻玻璃分為人工雕刻和電腦雕刻兩種。其中人工雕刻利用嫻熟刀法的深淺和轉折配合,更能表現出玻璃的質感,使所繪圖案予人呼之欲出的感受。

台州特產二:天台山雲霧茶

天台山雲霧茶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天台山雲霧茶歷史悠久,為浙江歷史名茶之一,天台山雲霧茶樹大都種植於海拔800~900米山處。四季濃霧籠罩,冬季經常積雪,年降水量1900毫米,茶地終年保持濕潤。所產出的雲霧茶外形細緊綠潤披毫,香氣高鋭濃郁持久,滋味濃厚鮮爽清冽回甘,湯色嫩綠明亮,沖泡數次而不減真味。

台州特產三:臨海蟠毫

臨海蟠毫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是浙江新開發的名茶,1979年開始試製,經過不斷改進提高,於1982年定型。臨海位於海拔1382米的浙東第一高峯括蒼山西南面,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天然屏障,構成温暖、濕潤的良好氣候條件,極適宜於茶樹生長。所產出的蟠毫茶外形蟠曲,芽葉肥嫩,滿披銀毫,葉色隱翠,

茶香濃郁,湯色嫩綠,葉底明亮,色、香、味、形俱佳。

台州特產四:仙居番薯幹

仙居番薯幹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的特產。仙居“靈江源”番薯幹口感甜而不膩、糯而有嚼勁,深受台州市民的喜愛。番薯幹在很多地方都有,但仙居番薯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這裏的鄉村土質鬆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番薯生長。這種番薯幹保留着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鬆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臨海蟠毫的歷史淵源

臨海產茶,地理優越,歷史悠久。《唐書·地理》稱:公元940945年,現寧德市蕉城區已是“蠟面”貢茶的產地。據南宋嘉泰(公元1201至1204年)名士張按記載,“於今西鄉(即臨海),其地山坡泊附近居民曠地遍植茶樹,高岡之上多培修竹,計茶所收有夏春二季,年獲息不讓桑麻。”可見,800多年前,茶葉就成為臨海百姓的一種主要經濟作物。那時臨海產團茶、餅茶,還制乳茶、龍團茶。元明生產的茶葉,供作禮品和祭祀品。清後期由於三都海上交通發達,臨海茶區採製的大量綠茶和以臨海蟠毫為原料窨制的茉莉花茶輸出國內外,供不應求。從此“臨海蟠毫”蜚聲海內外。臨海蟠毫為福建烘青綠茶中的極品名茶,原產於西鄉臨海岡下章後的中臨海、鐵坪坑和際頭的梨坪村。主產地是從無坪山的“中心葫”延伸,東接章後,西連際頭,南達留田,北至芹嶼,分佈在裏、中、外臨海,方圓約10千米,近百個村落。

據載,遠在唐代,中臨海一帶已有栽茶。所產茶葉的品種、花色,幾經變革,遂形成現今的“臨海蟠毫”。1781年前後,臨海“芽茶”曾被列為貢品。歷史上臨海蟠毫的花色品名繁多。按採製季節分為雷鳴、明前、清明、穀雨等;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鳳眼、珍眉、秀目、蛾眉等;按標號分為巖茶、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七碗茶等。其中以雷鳴、雀舌、珍眉、巖茶最為名貴。

雷鳴茶是用早春“一聲雷”時節採摘的茶芽製成,沖泡後芽尖向上,豎直懸浮於杯中,猶如破土春筍,頗有情趣;雀舌系“一旗一”初展芽葉製成,十分細嫩,形似雀舌;珍眉採製精細,成茶形狀如彎眉,頗為秀麗;巖茶採自石隙巖縫所長茶樹之嫩葉製成,馨香深遠,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這些產品花色,有的業已失傳,有的如臨海雀舌、鳳眉、明前、清明等都已恢復生產,並創出不少新品種,如清水綠、天毛峯、臨海銀毫、四季春、毛尖等。這些綠茶品質遠勝於傳統名茶,其品質上的共同特點是:苗鋒挺秀,香高,味濃,色翠,耐泡。自從恢復生產以來,曾多次在地、省及全國名茶評比會上獲獎。寧德茶廠以“臨海一路銀毫”為原料窨制的“臨海銀毫”茉莉花茶,在1979年全國內銷花茶評比會上名列前茅。

TAG標籤:蟠毫 臨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