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西湖龍井炒茶步驟

西湖龍井炒茶步驟

1、攤青,將龍井茶攤放在竹篩上,之後移到陰涼處晾放1-2小時;

2、青鍋,將鮮葉放入鐵鍋中,用手翻炒,鍋温上升至100℃時,改用抓和抖的手勢;

3、輝鍋,青鍋後將茶葉倒出,涼透後再次入鍋翻炒;

4、分篩,用篩子篩去茶末,保證茶葉大小均勻。

1、攤青,將龍井茶攤放在竹篩上,之後移到陰涼處晾放1-2小時;

2、青鍋,將鮮葉放入鐵鍋中,用手翻炒,鍋温上升至100℃時,改用抓和抖的手勢;

3、輝鍋,青鍋後將茶葉倒出,涼透後再次入鍋翻炒;

4、分篩,用篩子篩去茶末,保證茶葉大小均勻。

1. 準備好龍井茶葉、瓦煲、電磁爐、乾淨的茶葉罐等工具;

2. 把龍井茶葉倒入乾淨的瓦煲中,加入清水沖泡後倒出;

3. 瓦煲中留一些茶湯,把龍井茶葉放入鍋中烘乾;

4. 烘乾龍井茶葉後,可以將其放入涼水中浸泡,使其表面更加濕潤,便於進行炒制;

5. 將電磁爐調至適當温度,加入適量油,等油加熱後將熟茶葉放入炒制;

6. 一開始需要將茶葉均勻地翻動、炒制,以防茶葉烤焦;

7. 在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觀察茶葉的狀態,同時根據自己的經驗適時調整温度;

8. 當龍井茶葉的香味開始散發出來時,可以加入適量鹽巴、雞精等調味料,翻炒均勻即可;

9. 炒制完成後,將龍井茶葉放入乾淨的茶葉罐中,慢慢冷卻即可。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西湖龍井的製作工藝分為哪幾道工序呢?

鮮葉嫩勻綠是構成西湖龍井茶品質的根本要求。根據西湖龍井茶採摘嫩度品質要求,春茶一般以一葉一芽為標準進行採摘,清明前後應旺採。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目前已形成一套合理、及時、分批、多次、留葉採的制度,有效地克服了茶樹生長與採摘的矛盾,既保證了品質,又保持穩產高產。

西湖龍井茶的炒制也是一絕,鮮葉攤放,火力鍋温都是重要的環節,其炒制技藝可歸納為“抓、抖、(透)搭、拓(抹)、捺、推、扣、甩、磨、壓”十大手法。炒制時根據鮮葉的嫩度和鍋温,憑經驗隨機應變,靈活掌握十大手法的運用。

西湖龍井茶的整個製作過程精緻細膩,全靠手工完成。一般製作西湖龍井茶需經過攤放、青鍋、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九道工序,其中“青鍋”和“輝鍋”兩道工序是整個炒製作業的重點和關鍵。

青鍋是指是將攤放後的鮮葉放入鍋中,用手將其炒幹,初步定型的過程。當鍋温達100—120℃時,在鍋內塗抹少許炒茶專用油,投入一定量經攤放過的鮮葉,以“抓”、“抖”手式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輝鍋時,需將回潮後的茶葉倒入鍋中,用手將茶炒幹、磨亮,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再進行輝鍋,葉量約為150—250克,鍋温為60—70℃,大致需17—20分鐘。鍋温分低、高、低三個過程,手式壓力逐步加重,炒至茸毛脱落,光滑扁平,透出茶香,折之即斷。

龍井茶炒制的方法

一、龍井茶炒制的火候龍井茶炒制,火候掌握是否恰當,關係重大。火力過高,茶葉易出現焦邊、爆點,產生焦味,有損品質;火力過低,茶葉容易出現紅梗,茶湯發紅,也會影響茶葉品質。

在炒制時,一般感到在制葉能滑溜不粘鍋,表明火力適當。如果芽葉拓不起來,並有較大的爆聲,表明火力過度,温度太高,要馬上降温;如果沒有爆聲,芽葉同樣拓 不起來,表明火力不足,温度太低,要馬上升温。在温度沒有及時升高或降低的情況下,為避免茶葉出現焦邊或紅梗,可以採取左手托起茶葉,右手用油抹布在鍋裏 塗一些製茶專用油潤滑鍋子的辦法,作短暫的等候處理。不同鮮葉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樣的,炒制高檔茶原料的火力應該低一些,中檔茶原料的火力應高一些, 低檔茶原料比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後逐漸降低,這是因為炒制過程中芽葉的水分是逐漸減少的。

一般説來,青鍋時芽葉下鍋温度,1~7級鮮葉原料掌握 在75~115℃,8~10級鮮葉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輝鍋時的温度,高中檔茶掌握在50~65℃。温度過高,成品茶顏色泛黃,甚至出 現焦斑,產生焦味;温度過低,成品茶顏色發黑,湯色發暗,滋味不鮮爽,香氣也差。所以,炒制龍井茶時,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都必須根據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過程中鮮葉失水的多少,靈活地掌握火候。

二、龍井茶炒制的手法與手勢

人們都説龍井茶是一種工藝品,是用手精心製作出來的。的確,由於龍井茶炒制工藝複雜多變,而且茶葉級別不同其炒制手法也不一樣,所以直到今天,高檔龍井茶仍然主要靠手工炒制。

龍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都是動作連貫,一鍋到底而且一氣呵成的。龍井茶炒制統稱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動作分解開來,大體可以歸納為12種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壓、蕩、扣、扎。各種手法的作用如下:

抖:作用是散發葉內水分,青鍋、輝鍋時都要用上。

搭:作用是使茶葉變寬、扁,主要用在青鍋及輝鍋中茶葉下鍋階段。

拓:作用是把鍋中的茶葉託於手中,便於抖,也能使茶葉變扁平,青鍋與輝鍋均要用上。

甩:作用是使茶葉從鍋邊上落到鍋底,自然排列整齊,並使發軟的葉片在滾動中包住芽頭。同時,也使手中的茶葉進行裏外交換,以及起到整理茶葉條索的作用,使茶葉條索整齊均勻。甩主要用於青鍋。

捺:作用是使茶葉光潔、滑潤、扁平。青鍋、輝鍋均要用上。

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葉裏外交換,整理條索,把茶葉抓緊、抓直。抓主要用在輝鍋和低檔茶的青鍋。

推:作用是使茶葉光、扁、平,只用於輝鍋。

磨:作用比推更強,使茶葉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於輝鍋。

壓:作用是雙手用力壓扁茶條(右手壓着茶時,則左手壓在右手上;左手壓着茶時,則右手壓在左手上),壓多與磨結合進行,促使茶葉更加扁平、光滑。壓只用於輝鍋。

蕩:作用是使粘結在鍋壁上的茶葉落入鍋底。在青鍋和輝鍋時,茶葉(特別是碎片)在下鍋階段很容易粘在鍋壁上,這時,用手按着茶葉在鍋壁上蕩一個圓圈,就能把粘 在鍋壁上的茶葉全部蕩落到鍋底。另外,在青鍋或輝鍋的起鍋時,用手按着茶葉蕩一個圓圈,就能將整鍋的茶葉一下子集於手中一次性抹進畚箕裏,使出葉乾淨、利 索。

扣:作用是使茶葉條索緊直均勻。用於低檔茶的青鍋及輝鍋。

扎:作用比扣更強,使茶葉條索更加緊直勻齊。用於低檔茶的青鍋和輝鍋。

龍井茶炒制中,12種炒制手法不是依次單獨使用的,而是互相結合穿插進行的,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不論是高檔茶還是低檔茶,都要用到其中的某幾種手法。比如 炒制高檔龍井茶的青鍋,就要用到抖、搭、拓、甩、捺、蕩6種手法,主要是使茶葉色澤明亮,條索闊狹整齊均勻。又如炒制高檔龍井茶的輝鍋,先是用抖、搭、拓 3種手法(時間很短),後用抓、捺、推、磨等手法,目的是使輝鍋後的幹茶進一步達到色澤明亮、條索整齊均勻。

總之,炒制各檔龍井茶要根據鮮葉的色澤、老嫩、大小,準確地掌握火候,靈活地穿插運用其中的幾種手法。如輝鍋茶葉條索太緊,可多用推、捺、磨、壓等手法,就可使茶葉條索寬扁一些;若輝鍋茶葉條索太 寬,可多用抓、扣幾種手法,就可以使茶葉條索緊細一些。又如輝鍋時下鍋的茶葉顏色太黑,則可適當多抖幾下,開始不能太用力,待茶葉散失部分水分,再逐步用力,這樣就可使茶葉色澤明亮一些。總之,龍井茶炒制的十大手法,要靈活應用,密切配合火候,看茶炒茶,才能炒製出具有光、扁、平、直的外形和清湯綠葉特點,色、味、形俱佳的龍井茶,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炒制龍井茶,不但要學會手法,還要掌握好手勢,手勢掌握不好,要想炒好龍井茶也是困難的。炒制龍井茶的12種手法和各種手勢,是根據龍井茶的特點和茶葉的等級情況互相配合並且不斷變化的。一般説來,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茶葉從下鍋到起鍋要變化幾種手法炒制,手法變了,手勢同樣也得變。譬如高檔龍井茶的青鍋, 是用抖、搭、拓、甩、捺5種手法,其抖、拓手法的手勢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微張帶彎曲,做到手貼茶,茶貼鍋,輕輕地把茶葉從鍋底向鍋壁上拓起來(不能太用 力,用力過大會使茶汁流出,從而導致幹茶色澤發黑),拓到近鍋邊時把茶葉託在手中,提到離灶面5~10cm高處將手中茶葉全部抖落到鍋底(抖時整隻手抖動 三四下),這是茶葉下鍋初期的手法手勢。

這樣炒到茶葉開始發軟時,增加搭的手法,這時抖、拓的手勢還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微張帶彎曲,把茶葉從鍋底向鍋壁上 部拓起來,拓到鍋邊時把茶葉託在手中,在離灶面5~10cm高處將手中茶葉抖下30%,此時改用搭的手法,其手勢是大拇指叉開,四指併攏翹起,手掌放平, 將留在手中70%的茶葉連手帶葉搭到鍋底中心位置,再把茶葉拓起來,這樣重複多次,逐漸減少抖的次數,增加搭的次數,直到青鍋葉起鍋為止。低檔茶葉比較粗大,青鍋開始時還是用抖、拓的手法和手勢炒制,炒到茶葉發軟時可用抓、扣兩種手法。

抓的手勢是大拇指叉開並微微彎曲,四指微張並彎曲得較大。如果茶葉比較 粗大,可以採用抓、扣、扎3種手法,因為扣、扎的手勢其五個指頭的彎曲度更大,這樣能把茶葉條索做得更緊更直。低檔茶葉只要先做緊做直,以後做扁就比較容 易,採用推、磨、壓3種手法就能把茶葉做扁。高、中檔龍井茶的輝鍋主要採用抖、搭、拓、抓、推、捺、磨、壓幾種手法穿插運用,其基本手法是大拇指叉開,四指微張,五個手指都要微微彎曲(炒低檔茶時,彎曲度稍大一些)。

羣體種是龍井茶最早的品種,現在人們常説的獅峯山上的西湖龍井茶就是這個品種。一般來説,羣體種採摘的時間較其它品種要晚一些,大約在清明左右,所以如果雨前有羣體中龍井買的話不用説是去年的。羣體種的種植面積非常有限,只在西湖產區內。這裏要説到的陸羽泡茶品牌的西湖古樹龍井,是我喝過的最正宗的羣體種龍井茶。據説是選取了西湖區內最傳統的羣體種老茶樹作為茶葉原料供給,經過古法炒制而成的。它的色澤比普通龍井要更偏黃或偏綠一些,葉形也相對要瘦,口感更醇厚,香氣也有點特別,是帶有花果香的炒豆花香。剛開始入口會帶有點苦澀,然後回甘也來的非常快,而且持久。反正,挺喜歡的,挺好喝的

龍井茶的製作方法

基本步驟:首先從田地裏採摘新鮮龍井茶然後暴曬,讓茶葉曬乾,最後翻炒即可。

圖例步驟:

步驟一:採摘。 

氣温低,茶芽冒出來很謹慎,而採摘基本也要等到芽長到2CM以上。一來不同茶地冒芽的時間有先後,先出芽者佔了天時,也佔了西湖本地產量尚少的先機,二來明前之頭採向來也是奇貨可居,大範圍內的產量也是不多。採茶工多是把茶簍繫於腰間。

步驟二:晾攤。

採摘過程中茶葉被採進茶簍裏,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茶葉積壓在一起,難免產生潮氣,特別是早間的茶。晾攤一來是為了蒸發些潮氣,二來也是為了後期定型炒制時茶葉內在水分的少許揮發,便於原來全手工炒制時比較好壓一些。這個過程不能陽光直曬,否則茶葉會有點老黃。

步驟三:機器翻炒

當年龍井的金貴也包含了這種血與汗的交融,茶村裏哪雙手不是老繭橫生,被燙出的手泡裏都能再長個水泡。現在勞動人民發明了炒茶機器了,其實還挺先進,基本上可以説已經實現全自動,而且炒制的型來説也是非常好的。

步驟四:完成

拓展資料:

龍井茶 是中國傳統名茶,著名綠茶之一。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村一帶,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曆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龍井茶得名於龍井。

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龍井茶村。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蕭山、富陽)、越州龍井(紹興地區:包括新昌縣(大佛龍井)、嵊州市(越鄉龍井))三種,除了杭州市西湖區所管轄的範圍(龍井村梅家塢至龍塢轉塘 十三個生產大隊)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

龍井茶葉是怎麼炒的?

炒制西湖龍井茶

炒制手式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

西湖龍井茶

分13個等級,即特級1-3等級和1-10級。實際上現在9、10兩級已不再生產。一般特、1、2、3級為高級龍井,4-6級為中級龍井,7級以下為低級龍井。級別越低,炒制時鍋温越高,投葉量越多,炒制手勢也越重。

20世紀80年代研製出龍井茶初制專用電炒鍋,温度,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十分有利,已普遍推廣使用。進入20世紀90年代,已研製出扁茶炒制機械,實現機械化炒制扁茶,實施機械化炒制,技術仍不過關,炒製出的龍井茶外形毛糙,只能作為中檔、低檔龍井茶或旗茶。

炒制

西湖龍井茶

的鐵鍋温度很高,老師傅都手工炒制幾十年了,全憑一雙手感覺控制温度.

炒制

西湖龍井茶

時手的動作要快,不然很容易被鍋燙傷.

這就是炒製成功的地道正宗的杭州

西湖龍井茶

,看起來就似乎散發着陣陣清香,你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泡上一杯了呢?

電爐炒制失去了傳統茶的醇厚風味。上等和特等的龍井茶仍是採用傳統的手工炒制方法,不斷變換,炒制而成。這是保證龍井茶形質俱美的重要條件。

自動炒茶葉的炒茶機,怎麼炒龍井茶才能顏色綠好看,品級高?希望給到詳細步驟説明?

自動炒茶葉的炒茶機,設置好炒茶温度,最好將温度設低一點,設置到60度左右,炒50分鐘左右。炒製茶葉可按要求變化色、形,成品茶色、香、味、形俱佳。速度更比傳統手工炒制快好幾倍。好的茶葉還需要良好的種植管理技術。

茶樹種植管理:

1、我們選擇土質疏鬆,通氣、透水、蓄水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達不到要求的需要改良。種前對土地進行深墾。

2、用茶籽種植的話,春秋兩季進行。種前進行催芽,將茶籽浸水飽和與濕潤的沙子一層層堆藏,20天左右,有一半發芽即可播種。種植地要先開溝,採用條式等距離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種深度3-5釐米,覆好土。

3、茶苗移栽的話,也是在春秋兩季進行。選好的茶苗要立即種植,避免損傷與水分流失。可單行栽也可雙行栽,大小苗分開。栽種前根部沾好泥漿。種好的茶苗要澆足定根水。生長期間為增粗、促進新枝發育要定期修剪。

4、茶樹的管理中,水分尤為重要,不能過幹過澇,要澆水及時。茶苗有新根時和生長期間為促進根系發育、使根系粗壯,施沃葉根樂夫。

5、茶樹生長期間,從嫩梢到地下,可能遇到的病蟲害較多,蟲害有:假眼小綠葉蟬、茶葉蟎類、粉蝨類、茶麗紋象甲等;病害有:茶餅病、輪斑病、赤葉斑病、炭疽病、白星病等,及時做好防治措施,準備好藥劑。

6、茶樹生長到旺盛時期需要進行輕修剪與深修剪,對樹冠面的枝條進行調整,控制樹高,刺激發芽,調整枝條密集程度。

龍井茶做菜菜譜?

  西湖龍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龍井茶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葉多,營養豐富。在做菜方面也有着不可言語的美味,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龍井茶做菜的方法,謝謝觀看。

   龍井茶香蝦

  材料

  明蝦,龍井茶葉,鹽,椒鹽

  做法

  1.泡一杯稍濃點的龍井茶

  2.明蝦洗淨剪去須和蝦

  3.用牙籤從蝦頭往下數第二節處戳進去挑出蝦場***如果挑斷就再往下移一節挑***

  4.用食指和拇指固定住蝦頭和蝦尾,無名指往前抵住蝦的肚子,用刀在蝦肚子上開一刀

  5.把泡好的茶濾出茶汁,加一小勺鹽,把處理好的蝦放入浸泡二三十分鐘,去腥入味

  6.把濾出的茶葉用廚房紙巾吸乾水份備用

  7.把泡好茶水的蝦撈出瀝乾,用廚房紙巾吸乾水份

  8.鍋中倒入稍多量的油,在低油温的時候放入茶葉,中火炸

  9.炸到茶葉發脆,撈出瀝油備用

  10.把鍋中油温升高,倒入蝦,大火炸到蝦殼發脆

  11.炸好的蝦應該是肚子膨脹、蝦殼和蝦肉間有些空隙,殼明顯感覺發脆

  12.這時候把蝦撈出瀝油,用吸油紙吸去多餘的油份

  13.炸蝦的油倒出,洗淨鍋子,開中火,倒入炸好的蝦,撒椒鹽粉,炒勻

  14.倒入炸好的茶葉拌炒均勻即可出鍋

   龍井茶燻肉

  材料

  主料:豬肉半斤

  滷汁:八角3粒,花椒1茶匙,丁香2茶匙,桂皮1對,甘草2片,陳皮半塊,鹽1茶匙,水1公升

  薰料:龍井茶葉40克,黃糖3湯匙,油2湯匙

  做法

  1、把滷汁材料入鍋煮滾,改用小火煮30分鐘。

  2、加入肉塊煮10分鐘,取出瀝乾,切片。

  3、鋪一張錫紙在鍋內,加入薰料拌勻。

  4、放入架子,排上肉片***肉片不可重疊***,蓋著煮至冒出白煙,關火焗5分鐘。

  5、取出刷上一層薄油即可。

  小訣竅

  1、肉片刷上一層油,可避免表面過幹,雞肉即可免此步驟。

  2、鍋裏冒出白煙就要關火,不然會產生焦味。

  3、滷汁可加點青瓜絲沾著吃。

   龍井茶香魚

  做法

  1、備齊所需原料,雞蛋取蛋清備用。

  2、蝦仁處理乾淨,用廚房用紙吸乾殘留的水分。

  3、蝦仁入碗,加入蛋清,澱粉加少許水,製成水澱粉,加入蝦仁中約2勺水澱粉,順着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入冰箱靜置20分鐘。

  4、此時把西湖龍井茶沖泡開。

  5、鍋中油燒熱,滑入漿好的蝦仁,快速滑散盛出備用。

  6、鍋底留少許油,放入過油的蝦仁,倒入黃酒和2勺茶湯,翻炒至茶水入味,最後淋少許的水澱粉,翻炒蝦仁有光澤即可出鍋。

  小訣竅

  此菜用的是蝦仁,喜歡的話也可以購買鮮蝦,包出整粒的蝦仁在烹製。

炒茶的工序主要有哪些?

舉例説明:

黃大茶製造分炒茶(殺青和揉捻)、初烘、堆積、烘焙(拉毛火和拉足火)四道工序。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釐米。炒茶方法,當地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温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温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着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鐘。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温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着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着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温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裏。這樣反覆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製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幹,即可出鍋。

初烘:炒後立即進行初烘,用小烘籃炭火烘焙。温度120℃左右,投葉量2.0—2.5公斤,高温快烘。2-3分鐘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幹,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斷,即為適度,下烘堆積。

堆積:堆積是黃變的主要過程。將初烘葉趁熱裝簍,稍加壓緊,高約1米,置於高温乾燥的烘房內,時間長短與鮮葉老嫩、茶坯含水量有關, 一般5-7天。待葉色變黃,香氣透露,即為適度。目前堆積過程一般在茶葉收購站時行,收購的黃大茶,先拉毛火,烘到九成幹,而後堆積悶黃。

烘焙:烘焙是利用高温進一步進色香味的變化,以形成黃大茶特有的品質特徵。採用櫟炭明火高温烘焙,温度130-150℃,每大烘籃投葉12公斤左右。和瓜片拉老火相似,由二人抬烘籃,僅烘幾秒鐘就翻動一次。火功要高,時間要足,色香味才能達到充分發展。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斷,梗心呈菊花狀,口嚼酥脆,焦香顯露,茶梗金黃,葉色黃褐起霜即為適度。時間約40-60分鐘。下烘後趁熱踩簍包裝。

製茶為什麼叫炒青?

炒青是一個術語,是指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另茶葉水分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並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是製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

人工炒茶與機器炒茶有差別嗎?

有,人工炒制的茶葉一般都較完整、鮮亮,口感比較清純,機器炒製茶型不是很好,並且因為不能控制輕重度會產生斷裂或過火。

龍井茶製做工藝

龍井茶頗受人們的喜愛,龍井屬於綠茶扁炒青的一種,形狀特點扁平光滑,龍井品質的好壞與龍井的製作工藝息息相關,大體概括起來主要有采摘、攤放、殺青、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工序。

1.採摘攤放

其中以清明前採製的西湖龍井品質為最佳,稱為“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稱為“雨前茶”,龍井茶的採摘要求也很嚴格,高級龍井只採一芽一葉,全長約1.2釐米。將採摘好的鮮葉放進室內進行攤放,厚度控制在1釐米左右,以散發茶葉中所含的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提高鮮爽度。薄攤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

3.殺青(又稱青鍋)

攤放好的龍井就該進行殺青了,這也是殺青和初步成型的過程。將100g左右的茶葉放進炒鍋中,抹上少許的植物油,然後開始以抓、抖手式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成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一般12~15分鐘就基本可以完成。

4.輝鍋

將殺青的茶葉篩選出茶葉末,然後倒入鍋中,進一步整形炒幹,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輝,葉量約250克,鍋温60~70°C,歷時20~25分鐘,鍋温分低、高、低三個過程,手式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其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

5.分篩歸堆

經過以上步驟製作完成的茶葉,進行過篩處理,為了保證茶葉成品大小均勻,篩去黃瓜以及茶末,如果篩選出的茶葉大小還不合適,那就重新回鍋炒制5-10分鐘,然後緊接着分包保存就可以了。

6.收灰

最後就是乾燥去潮了,將歸堆後的茶葉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石灰的大缸中,進行密封保存一星期左右,能夠方便茶葉保持良好的色香味,這樣處理的龍井茶會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

以上就是龍井的大致製作工藝,其中炒茶師的工藝至關重要,炒茶師需要不斷變換炒制手法,炒制手式主要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還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

龍井茶的製作過程(PS:希望能詳細一點)

一、採摘

龍井茶的採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為貴:歷來龍井茶採摘時間很有講究,以早為貴。茶農常説:茶葉是個時辰草,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

2、細嫩著稱:龍井茶的採摘還以採摘細嫩而著稱,並以採摘嫩度的不同分為蓮心、雀舌、旗,鮮葉嫩勻度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採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如雀舌的稱雀舌。

3、採摘次數多:採摘次數多,也是龍井茶的一大特色。長期以來,採大留小分批採摘,已經成了習慣。一般春茶前期天天採或隔天採,中後期隔幾天採一次,全年採摘在30批左右。

二、晾曬

西湖龍井在採摘後要竹篩上進行晾曬,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時間,這樣可以減少茶葉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達到炒制的要求,同時使新茶在炒制時不至於結團。然後再對晾好的新葉進行大致分類,根據葉子的品質檔次來決定下一步炒制的鍋温、力道等條件。

所謂晾就是剛採摘下來的茶葉得在陰涼處堆放上大半天,大約相當於機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過堆晾,去掉茶葉裏殘餘的大部分剛性。

採回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3釐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為適度。

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

經過攤放的鮮葉需進行篩分,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進行炒制,這樣不同檔次的原料,採用不同鍋温、不同手勢來炒制,才能恰到好處。

三、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過外力將茶葉的內部結構揉捻們希望的形狀,但龍井茶的形狀要求青葉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剛性,以便茶葉成型後還能看到部分青葉的原狀,因此就將揉捻工藝弱化了。即將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四、炒制

西湖龍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藝包括“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龍井茶炒制手法複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

擴展資料:

西湖龍井茶的整個製作過程精緻細膩,全靠手工完成。俗話説:“龍井茶是靠一顆一顆摸出來的。”確實是這樣,其工序的複雜是有目共睹的,一般製作一斤西湖龍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產出上好的西湖龍井。

需經過攤放、青鍋、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鍋和輝鍋兩道工序是整個炒製作業的重點和關鍵。

剛採回的鮮葉,需在陰涼處薄攤,厚度一般以1釐米為宜。攤放兩小時後,自然揮發掉多餘的水分,減少苦澀味,增進茶香度,增加氨基酸含量,保持其鮮爽,同時使炒制的西湖龍井色澤翠綠,外形光潔,不結團塊,色、香、味、形俱全。

將攤放後的鮮葉放入鍋中,用手將其炒幹,這是初步定型的過程。當鍋温達100℃一120℃時,在鍋內塗抹少許炒茶專用油,投入一定量經攤放過的鮮葉,以抓、抖手勢為主,使其散發一定的水分,然後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勢使其初步定型。

壓力由輕漸重,使茶葉達到理直成條,平直光滑,壓扁成型,至七成干時即起鍋回潮,大致需12—15分鐘。

如何泡炒茶

茶鄉看茶農炒制綠茶

經過辛苦的茶田精挑細選的採茶之後,接下來就是炒製茶葉的過程。炒茶師傅坐着四腳的靠椅小板凳,手裏拿着一把大刷子,另一隻手拿着一塊砂布在擦着面前的那口鐵鍋,這口鐵鍋看起來比較特別,鍋子放在一個圓形的大木盆了,木盆邊緣有兩個電源的開關,通電後,鍋子內的温度開始慢慢升高,達到一定温度後就可以開始炒茶了。

炒青綠茶的幾種方式

這裏他們的炒茶方式主要是炒青綠茶。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我國目前所採用的綠茶加工過程是:鮮葉 ① 殺青 ② 揉捻 ③ 乾燥

首先把採集來的茶葉用電子秤稱一定的斤兩,斤兩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過多鍋子大小不合適,過少出茶品質有影響。稱好斤兩的茶放在竹筐裏,師傅會把一些採摘時的雜質和看着不好的葉子先挑揀出去。經過初步的挑揀之後,鍋子預熱也差不多了,然後放入鍋子中。

放在鍋子裏的茶葉經過第一次的高温加熱,師傅帶着手套不停的翻動着,還時不時的用手感觸下鍋子的温度,這一步叫做初步殺青,殺青有幾個原則分別是:

1:“高温殺青,先高後低”,

2:“老葉輕殺,嫩葉老殺”,

殺青葉適度的標誌是: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無紅梗紅葉,手捏葉軟,略微粘手,嫩莖梗折不斷,緊捏葉子成團,稍有彈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

看着師傅的專業手法,不禁覺得炒茶也是件很不容易的技術活,泡茶講究的門道很多,炒茶也一樣講究的很多手法,老道的炒茶師傅可以很迅速準確的保證質量的炒茶,而且味道也好。

經過第一步的殺青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驟的揉捻,揉捻的目的是為了縮小體積,為炒幹成形打好基礎,同時適當破壞葉組織,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沖泡。

揉捻一般分熱揉和冷揉,所謂熱揉,就是殺青葉不經堆放趁熱揉捻;所謂冷揉,就是殺青葉出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攤放,使葉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揉捻。較老葉纖維素含量高,揉捻時不易成條,易採用熱揉;高級嫩葉揉捻容易成條,為保持良好的色澤和香氣,採用冷揉。而我這次看到的揉捻就是冷揉。

對於揉捻,現在製茶除了龍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之外,基本都是用機器揉捻。

經過殺青,揉捻之後,就是最後一步乾燥,三個步驟之後結束,綠茶的炒制就結束了。等晾乾差不多之後可以裝包沖泡了。

炒青綠茶有以下幾種茶品,可以多多瞭解一下: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峯、韶山韶峯、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午子仙毫等等。

潘家灣土家族鄉的茶田面積很廣,茶葉產量很大,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富鋅茶。

TAG標籤:西湖 龍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