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過年的老規矩有哪些

過年的老規矩有哪些

過年的習俗:買年貨、掃塵、吃年夜飯、守歲、拜歲、舞龍舞獅、遊神、押舟、吃餃子、賞花燈等。

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過年的習俗:買年貨、掃塵、吃年夜飯、守歲、拜歲、舞龍舞獅、遊神、押舟、吃餃子、賞花燈等。

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1、吃魚不能説“翻”,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2、過年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説“破”,説“破”不吉利,要説餃子“掙”了。

3、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因為象徵香爐,古時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

4、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飯桌上要尊老。

5、吃飯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吃飯就要大大方方。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過年的老規矩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傳統習俗:

1. 貼春聯:在過年前,人們會在門口或室內貼上寫有吉祥話語的春聯,以祈求新年的好運和平安。

2. 掃塵除舊:在除夕之夜,人們會徹底清掃房屋,把舊年的塵埃掃除乾淨,象徵着除去厄運,迎接新年的到來。

3. 守歲:在除夕夜,家人通常會一起守夜,等待新年的到來。

此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聊天,以及吃團圓飯。

4. 年夜飯:年夜飯是過年期間最重要的一餐,家人會團聚在一起,共享豐盛的晚餐。

通常有很多菜餚,象徵着富貴、團圓和好運。

5. 發紅包:長輩會給晚輩發紅包,裏面裝有壓歲錢。

紅包象徵着祝福和祝福接受者在新的一年裏平安、健康和幸福。

6. 拜年:在正月初一,人們會互相拜年,祝福對方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拜年時通常會送上紅包和禮物。

7. 點燃鞭炮:燃放鞭炮是驅邪和迎接新年的傳統方式之一。

人們相信鞭炮的聲音可以驅散不祥之氣,迎來吉祥和喜慶。

8. 看舞獅和舞龍:舞獅和舞龍是中國傳統的表演形式,常常出現在新年慶祝活動中。

表演者身穿獅子或龍的服裝,以舞蹈形式展示祥瑞和好運。

這些傳統規矩在中國過年期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們通過遵循這些習俗來祈求幸福、吉祥和繁榮的新年。

過年的老規矩有哪些

吃魚不能説“翻”,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過年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説“破”,説“破”不吉利,要説餃子“掙”了。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因為象徵香爐,古時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飯桌上要尊老。吃飯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吃飯就要大大方方。

1、吃魚不能説“翻”,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2、過年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説“破”,説“破”不吉利,要説餃子“掙”了。

3、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因為象徵香爐,古時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

4、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飯桌上要尊老。

5、吃飯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吃飯就要大大方方。

過年的18個老規矩|提前講給孩子聽

過年的18個老規矩|提前講給孩子聽

1、大年三十兒吃魚一定要記得留頭留尾,預示着年年有餘

2、吃魚不能説“翻”,翻魚和翻船同義,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寓意安全回來

3、大年三十兒不管是否守歲,都要把燈開着,預示着來年前途光明

4、大年三十兒年夜飯,一定不要用湯或開水泡飯,寓意不好(好運泡湯)

5、大年初一不要吼孩子或者打孩子,因為一家人和和睦睦,才能一年平平安安

6、大年初一早上不要掃地,老人説大年初一是掃把的生日,如果讓它勞動,會招來掃把星,掃除好運

7、大年初一不倒垃圾,大年初一家裏的垃圾是財富的象徵,初一不能往外扔東西,留到初二再丟

8、大年初一的早餐一定要男人做,因為女主人已經辛苦一年了

9、大年初一不要睡懶覺,因為自古傳下來,人們以早為貴,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早起博一個好兆頭

10、大年初一不喊別人的名字起牀,因為過年時被人叫起牀,意味着接下來這一年否會被人催促着做事情

11、大年初一不要借錢,因為正月初一年應該是享受勞動成果的時候,但你沒錢還偏偏在初一借錢不僅自己晦氣,還把自己的晦氣帶給人家了

12、大年初一不動針和剪,代表在過去一年不夠努力,在新的一年不能避免操勞,所以大年初一要休息

13、大年初一不吃藥,新的一年若是以吃藥開始,那就好比給這一年起了個吃藥的頭,不吉利

14、過年餃子皮破了不能説“破”,要説餃子“掙”了,寓意買賣興隆掙da錢

15、給長輩拜年一定要上午,人們都認為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吉時

16、添飯時不能説“還要飯嗎?”可以説:“要不要添飯?”

17、過年一定要説吉利的話,不能説晦氣的話

18、不小心打破了杯盤,要趕緊説一句“歲歲平安”或者説“落地開花,榮華富貴”

春節規矩有哪些

1.吃魚不能説“翻”

翻魚和翻船同音。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2.添飯時不能説:還要飯嗎

應説“添飯”,而非“要飯”。

3.不許用筷子敲盤碗

古時候,筷子敲碗是乞丐的做法。

4.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説“破”

説“破”不吉利,尤其是過年。要説餃子“掙”了。

5.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

柱狀的東西插進碗裏,象徵香爐,不吉利。

6.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許吸溜

這關係到一個人的基本教養。

7.全家人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

飯桌上要尊老。

8.吃飯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

吃飯就要大大方方。

春節的禮儀和講究

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

春節是我們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我們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春節也稱過年,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過年的時候有什麼講究?

自古以來,文化傳承是我們中華文明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從古至今傳承下來不少規矩,是人們對生活的一些總結,往往藴含着為人之道,處世之方。

尤其是春節過年,需要展現的祥和,那就更加需要規矩,它是生活的智慧,文明的精華。

《孟子》有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現今很多年輕人將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當成是陳規陋習,事實上無論時代如何日新月異,規矩才是真正體現個人教養、智慧和自律的東西。

過年有5個老規矩,中國人必須講究,其實這些老規矩就在待客、吃飯、説話拜年和送禮這五方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過年的老規矩。希望我們都能懂規矩守規矩,做到有禮有節,尊重他人,莊重自己,喜迎水兔,快樂,過好個年。

一、待客之道

1、出迎三步 身送七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過年時候能夠抽空而來,必定是關係很好的親朋,客人來的時候,我們要謹記要起身向前迎三步,待客人要離去的時候,我們要主動送七步,以表對客人的敬重。

2茶七分飯八分酒要滿

吃酒喝茶更是需要注意規矩,要不然就容易產生誤解,我們要記得茶倒七分滿,飯添八分滿,斟酒則要酒滿杯盈,是傳統待客之道的禮數。

因為茶一般是熱水泡開,如果你給客人倒滿容易燙傷,所古人一句話叫作“茶滿欺人,酒滿敬人”。

3、新客到來 要換新茶

喝茶期間,如果新的客人拜訪,要換上新茶表達歡迎,否則會被認為是怠慢客人,這一點在平時也是要做到的。

4、先老後少

當客人登門時,我們要講究先年長者後年幼者,先長輩再晚輩。

5、客食未畢 主不起身

在家裏設宴,如果客人還沒吃完,作為主方式能夠自個吃飽飯就丟下客人不管了,應該做的是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食。當然現在人們在這方面已經很少在乎了,畢竟現在的社會關係融洽,客人並不在乎。

二、吃飯

1、共飯不飽 共食有禮

出去和別人一起吃飯,不要只顧自己吃飽,要遵守餐桌禮儀。

2、食勿乍舌

吃飯的過程中,很多人喜歡吧唧,其實這樣的聲音很不雅,而且影響到他人進食的心情,我們應該細嚼慢嚥,斯文而食才是最好的吃相。

3、雞不獻頭魚不獻脊

魚頭一般來説都是對着長輩標示尊敬,同時不能夠將沒有肉的雞頭和都是刺的魚脊對着客人,這才體現出主人對客人的熱情。

4、有酒食 先生饌

宴席中,晚輩要尊重誠敬,讓年長的人先動筷子,在這一點上我們大部分家庭做不到,認為好吃的先給小孩子,其實在一定的程度上就給孩子養成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

5、食不言,言必周

大家一起吃飯的過程中,儘量避免説話,當你説話時,也須周到齊全,有所分寸。

三、説話

1、吃魚不説“翻

翻魚,即翻餘,意思是反到富裕的反面,而且一些地方翻魚和翻船同音,説不能夠這樣去説,可以換一個同義詞。

2、不説“還要飯嗎?

添飯時,一定不能説“還要飯嗎?”這在古時候很忌諱,因為這和叫花子聯繫,新年你要是這樣説,任誰聽了也不開心。我們應該説“需要添飯嗎?”

3、餃子開不説“破

下餃子後,餃子皮破了不能説“破”,要説餃子“掙”了,圖個好彩頭。

4、不唉聲歎氣

古人云:一歎窮三年,他們認為人的體內是有精氣神的,特別是人在精神低落時候歎氣,會將自己的真氣歎走,會趕走自己的財氣和運氣。

5、不説不吉利的話

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要説出來,以免觸黴頭。新年大家都是圖吉利,要挑吉利的話説。

四、拜年

1、入門前 先叩門

去別人家拜年時,不能直接推門而入,需要先敲門,但是敲門是需要注意的,不能一直敲,應當敲門三聲,等主人家開門再入內

2、飯時、眠時不訪客

其實很好理解,我們換個位置就明白,當你睡覺時候或者吃飯時候有人過來找你,你的心情如何個人細品。因此儘量不在對方吃飯和睡覺的時段前去。

3、見長者必下車

乘車時遇到長輩,都要主動下車問好拜年,這是最基本的禮數和尊重。當然現在交通也是需要規則,可不是開到馬路上你也得下車,那就是迂腐了。

五、送禮

1、禮物要拿雙

手裏拿着的禮物,必須是雙數,不能是單數,寓意着好事成雙,雙喜臨門。

2、禮尚往來

人情往來,要講究禮尚往來,有來有往,不能只想佔人便宜,久了自然就傷了情分。

3、贈人不説來取,給人不問所欲

贈人禮物,要顯得有誠意,要自己送過去,送禮時也不能問對方想要什麼禮物。

4、長者賜不敢辭

長輩送給你的東西,應恭順接受,並表示感激,不可以推辭不要。

民間過年的老規矩

一、大年三十 吃魚不能吃光

二、大年初一 不掃地

三、大年初一 不回孃家們

四、過年不打孩子 不吵架

五、大年初一 不睡懶覺

六、大年初一 不要叫別人名字起牀

七、大年初一 不借錢

春節的規矩都有哪些

1、行動的規矩——不要做傷害自己的事,不要做嚴重影響他人的事。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小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小孩子的情緒波動。可以用一些約定好的小動作、小遊戲,比如數顏色遊戲、拍手遊戲,讓小孩子安靜下來。

2、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説,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於一些稱呼小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

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小孩子稱呼,小孩子或許覺得彆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小孩子“排練”着稱呼一下,小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3、祝福話語要多説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説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説“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説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4、紅包禮儀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説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着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着寶寶一起説“謝謝”。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説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後,要事前跟他們説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着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裏。

5、餐桌禮儀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小孩子: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小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小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小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小孩子沒人喜歡的。”

有的小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小孩子説:“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衣服,人家會説你是不講衞生的小孩子的。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説:“請大家慢用”。

6、待客禮儀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小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小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小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小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7、做客禮儀

領着小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小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小孩子受到招待時記着讓小孩子説聲“謝謝”。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小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後,記着讓小孩子把東西放好。

8、交際禮儀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着小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小孩子説:“和××説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小孩子説的,從小孩子嘴裏説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小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皇帝,家裏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家裏做客,或者有小孩子來自己的家裏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小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

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小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趁春節帶小孩子做客其間,教育小孩子交際禮儀,讓小孩子年齡多一歲,懂事多一點。

過年的規矩和忌諱

有老人的家庭,特別講究過年,有很多事情平時可以做,可以説,但是春節不能做,不能説,主要指大年三十和初一這兩天,要格外注意;家中沒有很大年紀老人的家庭,也是很講究的,祖輩傳下的規矩,祖輩傳下的習俗,年輕一輩也是能遵守的都遵守了,畢竟人人都滿懷美好的願望。我們這裏過年有哪些忌諱呢?

第一,父母忌諱打罵孩子。孩子要穿新衣服。要有壓歲錢。

這兩天孩子就是犯了錯,也不能隨意打罵,尤其初一這一天,預示着一年會打罵孩子,不吉利。一般的家長都會忍着,再説很多孩子也儘量乖巧的。

每個孩子都要穿新衣,大人要給壓歲錢,不論多少。

第二,不許説不吉利的話,要説吉祥的語言

比如,不能説,窮,死,鬼這類的表示不好的詞語,要説祝福的話,如果不會説,就笑笑,也是不錯的。

第三,不許坐家中最高貴的座位。

我們這裏講究過年祖宗要回家過年,最尊貴的座位留給他們,三十和初一要留着,很多家庭還會擺上貢品,專門讓祖宗享用,當然這種情況,家人都會避開那些座位了。

第四,大年三十晚上要吃素餡水餃。

預示一年素素靜靜,家中不會有鬧心的大事。

很多家庭會上供,祭拜上天,祈禱福氣和好運。

第五,水餃煮好 要澆奠,用餃子湯澆奠,用碗盛着 水餃,裏面加上湯,倒在地上,主要在門口,廚房等地方。意思是上天也吃水餃了,記着是第一碗奧。

第六,初一儘量不要掃地,哪怕地上有了很多的瓜子皮之類的,也不要掃,預示家裏會聚財,掃了,就把財富掃走了。

第七,三十和初一要吃團圓飯。

能回家的都要回家,不能回家的孩子,家人也會留出碗筷,很多地方女兒結婚不回孃家過年,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也有了變化,很多是雙方父母圍着自己的兒女一起過年的。

注意事項

初一出門,無論認識不認識,都要問過年好。

春節有哪些習俗俗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1.春節習俗貼春聯

按照古代曆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後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也是文化與春節的一種有機融合。當人們將紅彤彤的春聯,貼在自己家大門兩側之時,也就是“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這其實就意味着春節的序幕被正式拉開。

貼春聯在古代又可以被稱為“貼年紅”,除了包括門兩側的春聯之外,還包括大門上的紅色“福”字。無論貼春聯還是貼“福”字,其實都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有的地方還要貼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門神”,認為可以讓一家人驅邪避災。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基本上禁止了這個習俗,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了這個習俗。相傳在除夕夜子時,放爆竹是為了驅趕“年”獸。

在這個“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關鍵時刻,當爆竹聲響徹中華大地,不僅可以嚇跑“年”獸,還寓意新的一年會更加興旺、繁盛。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時要點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一家人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而新的一年已經來到。過了春節之後就是春分時節,老百姓要開始準備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其實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為了趕走晦氣,期盼新年之後有好運氣。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又稱為守歲火或照歲等。在除夕當晚要點亮家裏所有的燭火,而且一整晚家裏都要燈火通明。而這種習俗有可以被稱為“照虛耗”。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財進寶。

3.除夕守歲與壓歲錢

在我國有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點鐘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説,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很多地區會在吃年夜飯之前給晚輩“壓歲錢”,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長輩,並且給長輩磕頭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壓歲錢”。所謂的“壓歲錢”可以起到“壓住邪祟”的作用,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呵護與祝福。

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3.除夕年夜飯

其實,春節當晚的重頭戲是“年夜飯”,又稱為團年飯、團圓飯等。無論家裏是窮苦還是富裕,在除夕夜當晚,都要預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餃子和豐盛的菜餚,追憶過往展望未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南方地區的年夜飯一般多以海鮮和青菜為主,而北方則講究大魚大肉擺滿桌子。在年終歲尾的時候一家人齊聚一堂、團圓聚餐,這其實也是眾多春節習俗中,最值得大家傳承的習俗之一。

年夜飯的飯桌上一般都會有魚有雞,寓意有計以及年年有餘。所謂有計指的就是生計,在新的一年裏生計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財和會計算,南方人還會做一盤臘腸,希望一家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安康。

結 語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

這是唐朝大詩人盧仝寫的《除夜》,筆者認為既寫出了辭舊迎新的快樂,同時又刻畫出了除夕夜人們觥籌交錯的熱鬧場景。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熱鬧,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進入了春節倒計時,直到現在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也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了能夠留住春節的喜慶場面,很多人還十分重視二月二龍抬頭,認為只有過了二月二才算過完春節。

寫到這裏筆者不禁由衷的慨歎,春節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其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習俗,而是在於家人團聚、親人和諧、健康美滿的幸福感。

過年有什麼規矩?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到來的時候,就會有各種的習俗活動,而在傳統的習俗當中,每天的習俗活動都有所不同,那麼春節習俗有哪些呢?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這一天就是人們所説的小年,顧名思義就是這一天正式開始過年了,人們在這一天會置辦過年需要的糖果、花生、瓜子等吃食,從這天開始小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因為糖管夠。

臘月二十四,除塵: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會打掃屋子,“塵”字和“陳”字想通,意味着陳舊的意思,這一天全家總動員會把陳舊、晦氣、黴運去掉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這一天的習俗來源於傳説,傳説灶王爺上天之後會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疾苦,玉皇大帝會在二十五這一天來到人間查訪,看看人間是不是如灶王爺所説的那樣,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就做豆腐吃豆腐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大帝的懲罰。

臘月二十六習俗,去割肉(燉大肉):這一天家家户户準備過年伺候客人用的豬牛羊肉,這一天也是人們最愛的一天,因為不管走到哪一家都有肉吃,這一天人們把肉切大塊兒,用大鍋慢慢燉,在古代是沒有冰箱的,燉熟的肉可以保存到正月十五左右,這一天可是家家飄香。

臘月二十七習俗,宰公雞:這一天人們把家裏的家禽殺了備用,因為過年的飯桌上不能只有地上跑的動物,還得有能飛的,寓意着來年能飛黃騰達,當然這一天也是趕大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在這一天會備足年貨,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臘月二十八習俗,把面發:臘月二十七準備肉食,二十八這一天就得準備主食了。因為從前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家商店不開門營業,所以大家年前必須準備充足飯食。

臘月二十九習俗,蒸饅頭:這一天家家户户把二十八那日發的面蒸饅頭,越多越好,這是為了給年後要來的客人們準備主食,有的大户人家客人多,可能在二十八號這一天就開始蒸饅頭了。

臘月三十晚上,熬一宿: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天,從早到晚都在忙,早上起來準備包餃子的面,餃子餡,年夜飯需要的菜品。家裏的男人準備着貼春聯,放鞭炮,貼福字等,年三十晚上稱之為守歲,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小孩子們放鞭炮,一直等到過了十二點,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大年初一,扭一扭:大年初一這一天大家都會起得很早,吃完早飯,天一亮就開始挨家挨户去拜年,全國各地的百年習俗也會不一樣。從正月初一開始便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靈、祈求豐年主題。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於。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送舊迎新。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正月初一拜歲,迎新歲。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道賀新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TAG標籤:老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