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召陵區美食

召陵區美食

召陵區美食有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

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

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

2、漯河包子:包子是饃的一種。

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

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3、油旋饃:油旋饃是烙饃的一種。

外焦裏軟,鹹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4、貢品麻花:貢品麻花出於河南省漯河麻花莊,已沿傳二百餘年。

芳香四溢,香酥味美。

5、繁城牛肉:漯河特產繁城牛肉:馳名華夏大地的繁城洪家五香牛肉,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繁城牛肉色澤如初,味透骨髓,高蛋白、低脂肪滋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召陵區美食有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

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

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來自,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

2、漯河包子:包子是饃的一種。

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

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3、油旋饃:油旋饃是烙饃的一種。

外焦裏軟,鹹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4、貢品曲定送民麻花:貢品麻花出於河南省漯河麻花莊,已沿傳二百餘年。

芳香四溢,香酥味美。

5、繁城牛肉:漯河特產繁城牛肉:馳名層裝殺完如華夏大地的繁城洪家五香牛肉,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繁城牛肉色澤如初,味透骨髓,高蛋白、低脂肪滋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召陵區美食有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

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

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

2、漯河包子:來自包子是饃的一種。

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

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3、油旋饃:油旋饃是烙來自饃的一種。

外焦裏軟,鹹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4、貢品麻花:貢品麻花出於河南省漯河麻花莊,來自已沿傳二百餘年。

芳香四溢,香酥味美。

5、繁城牛肉:漯河特產繁城牛肉:馳名華夏大地的繁城洪家五香牛肉,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繁城牛肉色澤如初,味透骨髓,高蛋白、低脂肪滋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在漯河,最讓你難忘的一道美食是什麼?

漯河人一到夏天,就比較喜歡吃一些過水的麪條,不太熱,此面絕對是首選,簡單爽口,再加上點濃濃的蒜汁,一個字:絕。我最喜歡吃的是番茄雞蛋撈麪條,每次在家裏做,兒子和老公都要來兩碗。濃濃的西紅柿湯加上鮮香的雞蛋,想更鮮美,可以加入少量蝦皮或者是香菜提味兒。中午最餓的時候,來上一碗,簡直太有飽足感了。

衞龍食品有限公司在哪裏

衞龍食品有限公司在漯河市召陵區東方紅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西南角衞龍美味二期園區。

二十年前,劉衞平懷揣一個夢想,憑着一股闖勁,隻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漯河,白手起家,創建瞭如今享譽海內外的衞龍美味。

衞龍美味將小產品做成大文章,從一根辣條開始,逐步成長為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辣味休閒食品企業。總公司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有多個工業園區和分公司。 

衞龍品牌文化:

品牌使命: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

品牌價值觀:外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內以創造者為本、誠信經營,德行天下。

品牌願景:傳統美食娛樂化、休閒化、便捷化、親民化、數智化,樂活123年的生態平台。

以上內容參考:衞龍官網—走進我們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位於哪裏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郵編:462300 代碼:411104 區號: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40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9.7萬人。

基本概況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河南省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衞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説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裏名勝古蹟豐盛。

歷史名人

召陵位於我國南北交匯處,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聰明靈活,又有北方人的樸實勇敢。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繆肜、陳翔(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人)、董震寰(清、鄧襄鎮韓莊人)、李廉士(現代,老窩鎮宿寨人)、王拱壁(現代,青年鄉人),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其著作《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彙古義的漢語字典。《説文解字》中的“文”和“字”,連體的叫“文”,單個的叫“字”。 《説文解字》是研究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的重要工具書,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的橋樑,它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漢字的形、音、義。研究《説文解字》不但有助於辨認甲骨文,而且也易於明曉羣經諸子百家之説。許慎一生,除著有《説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説》、《五經異義》、《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説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説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王永民先生髮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根據《説文》的字型結構研發的。

古代遺址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9處。

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

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歸村)。《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疆,反伐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陳。四年,魯人召冉求,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於陳、蔡之間,召陵系蔡地。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_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行政區劃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範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 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 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 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温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慄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 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説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 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姬石鄉 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範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 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後,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潁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潁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2004年9月7日,批准(國函[2004]69號):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駐人民東路。全區總面積4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5年,召陵區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翟莊街道(新增);召陵鎮、鄧襄鎮、老窩鎮、萬金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後謝鄉。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出爐,召陵區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命名召陵區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召陵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河南省食安委命名召陵區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召陵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召陵區的地理環境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公辦中小學校117所,其中高中(中專)1所,初中12所,成建制小學83所,小學教學點21所;在職教職工2376人;全區註冊的民辦全日制中小學校8個,幼兒園57個。

2013年,召陵區新招聘60名中小學教師,充實到偏遠鄉鎮。投資1500萬元實施了區中等專業學校整體搬遷,投資3860萬元改擴建了18所農村中小學和15所幼兒園。

主要學校有: 召陵區實驗小學召陵區人民路小學召陵區萬祥街小學召陵鎮第一中學鄧襄鎮第一初級中學老窩鎮第二初級中學姬石鄉第一初級中學召陵區青年一中老窩鎮第一初級中學召陵區許慎路小學召陵區萬金鎮一中召陵區翟莊中心小學青年鄉第二中學召陵區許慎中學召陵區實驗高中召陵鎮第二中學 2013年,召陵區總投資9600萬元的區人民醫院新址項目建成運營。基本藥物制度得到落實,新農合籌資標準由290元提高到340元,重大疾病保障範圍由2種擴大到20種。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村衞生所和個體診所232家,從業鄉村醫生與個體醫生363人。主要醫院:召陵區人民醫院、召陵區萬金鎮衞生院、召陵區鄧襄鎮衞生院、召陵區姬石鎮衞生院、召陵區老窩鎮衞生院、召陵區召陵鎮衞生院、召陵區青年村鄉衞生院等9個醫療衞生單位。 傅莊遺址

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溝李遺址

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

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

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

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

歸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召陵鎮東,漯周大道上。據漯河市區約10公里。該村每年農曆5月28的城隍廟會,農曆3月21的東王廟會、6月25的羅成生日廟會、入伏第一天開始的洪福寺廟會等等,都是吸引十里八鄉,甚至周邊縣市羣眾的本地盛大集會。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惇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贔屓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皮蛋瘦肉粥

功效:瘦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B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少量的維生素A、C礦物質和鐵質等,皮蛋又稱彩蛋,對有內熱消化不良,有助消化潤腸胃的粥可助消化,促進少兒生長。

水果粥

功效:有助於小兒胃酸不足引起的大有厭食症。可調治煩熱、舌苔少、通便潤暢,還有助於補充維生素A、B、C、整腸等作用。

豬肝粥

功效:豬肝中含有維生素A特別多,可預防夜盲症,因此凡眼部乾燥,入夜模糊不清的人宜常吃此粥。同時貧血患者常吃也可起到生血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

功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用於病後虛熱,乾咳、火痰,虛煩不眠等症。

從召陵李村到天安家園牡丹江路需做幾路車

公交線路:11路 → 113路,全程約17.0公里

1、從李村步行約340米,到達農村信用社站

2、乘坐11路,經過12站, 到達水利技校站

3、步行約10米,到達漯河世貿中心站

4、乘坐113路,經過12站, 到達淞江美食城站

5、步行約550米,到達天安家園

召陵區美食

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2、漯河包子:包子是饃的一種。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召陵區美食有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

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

2、漯河包子:包子是饃的一種。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3、油旋饃:油旋饃是烙饃的一種。外焦裏軟,鹹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4、貢品麻花:貢品麻花出於河南省漯河麻花莊,已沿傳二百餘年。芳香四溢,香酥味美。

5、繁城牛肉:漯河特產繁城牛肉:馳名華夏大地的繁城洪家五香牛肉,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繁城牛肉色澤如初,味透骨髓,高蛋白、低脂肪滋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口密度大嗎

人口:約50萬人

人口密度:1235人/km2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郵編:462300 代碼:411104 區號: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40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9.7萬人。

基本概況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河南省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衞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説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裏名勝古蹟豐盛。

歷史名人

召陵位於我國南北交匯處,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聰明靈活,又有北方人的樸實勇敢。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繆肜、陳翔(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人)、董震寰(清、鄧襄鎮韓莊人)、李廉士(現代,老窩鎮宿寨人)、王拱壁(現代,青年鄉人),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其著作《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彙古義的漢語字典。《説文解字》中的“文”和“字”,連體的叫“文”,單個的叫“字”。 《説文解字》是研究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的重要工具書,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的橋樑,它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漢字的形、音、義。研究《説文解字》不但有助於辨認甲骨文,而且也易於明曉羣經諸子百家之説。許慎一生,除著有《説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説》、《五經異義》、《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説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説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王永民先生髮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根據《説文》的字型結構研發的。

古代遺址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9處。

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

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歸村)。《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疆,反伐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陳。四年,魯人召冉求,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於陳、蔡之間,召陵系蔡地。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_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行政區劃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範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 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 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 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温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慄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 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説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 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姬石鄉 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範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 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後,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潁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潁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2004年9月7日,批准(國函[2004]69號):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駐人民東路。全區總面積4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5年,召陵區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翟莊街道(新增);召陵鎮、鄧襄鎮、老窩鎮、萬金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後謝鄉。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出爐,召陵區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命名召陵區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召陵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河南省食安委命名召陵區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召陵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郵編號是什麼

郵編:462000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郵編:462300 代碼:411104 區號: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40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9.7萬人。

基本概況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河南省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衞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説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裏名勝古蹟豐盛。

歷史名人

召陵位於我國南北交匯處,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聰明靈活,又有北方人的樸實勇敢。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繆肜、陳翔(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人)、董震寰(清、鄧襄鎮韓莊人)、李廉士(現代,老窩鎮宿寨人)、王拱壁(現代,青年鄉人),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其著作《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彙古義的漢語字典。《説文解字》中的“文”和“字”,連體的叫“文”,單個的叫“字”。 《説文解字》是研究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的重要工具書,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的橋樑,它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漢字的形、音、義。研究《説文解字》不但有助於辨認甲骨文,而且也易於明曉羣經諸子百家之説。許慎一生,除著有《説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説》、《五經異義》、《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説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説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王永民先生髮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根據《説文》的字型結構研發的。

古代遺址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9處。

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

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歸村)。《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疆,反伐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陳。四年,魯人召冉求,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於陳、蔡之間,召陵系蔡地。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_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行政區劃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範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 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 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 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温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慄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 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説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 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姬石鄉 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範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 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後,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潁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潁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2004年9月7日,批准(國函[2004]69號):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駐人民東路。全區總面積4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5年,召陵區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翟莊街道(新增);召陵鎮、鄧襄鎮、老窩鎮、萬金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後謝鄉。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出爐,召陵區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命名召陵區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召陵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河南省食安委命名召陵區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召陵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在漯河,最讓你難忘的一道美食是什麼?

漯河人一到夏天,就比較喜歡吃一些過水的麪條,不太熱,此面絕對是首選,簡單爽口,再加上點濃濃的蒜汁,一個字:絕。我最喜歡吃的是番茄雞蛋撈麪條,每次在家裏做,兒子和老公都要來兩碗。濃濃的西紅柿湯加上鮮香的雞蛋,想更鮮美,可以加入少量蝦皮或者是香菜提味兒。中午最餓的時候,來上一碗,簡直太有飽足感了。

衞龍食品有限公司在哪裏

衞龍食品有限公司在漯河市召陵區東方紅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西南角衞龍美味二期園區。

二十年前,劉衞平懷揣一個夢想,憑着一股闖勁,隻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漯河,白手起家,創建瞭如今享譽海內外的衞龍美味。

衞龍美味將小產品做成大文章,從一根辣條開始,逐步成長為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辣味休閒食品企業。總公司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有多個工業園區和分公司。 

衞龍品牌文化:

品牌使命: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

品牌價值觀:外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內以創造者為本、誠信經營,德行天下。

品牌願景:傳統美食娛樂化、休閒化、便捷化、親民化、數智化,樂活123年的生態平台。

以上內容參考:衞龍官網—走進我們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位於哪裏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郵編:462300 代碼:411104 區號: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40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9.7萬人。

基本概況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河南省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衞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説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裏名勝古蹟豐盛。

歷史名人

召陵位於我國南北交匯處,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聰明靈活,又有北方人的樸實勇敢。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繆肜、陳翔(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人)、董震寰(清、鄧襄鎮韓莊人)、李廉士(現代,老窩鎮宿寨人)、王拱壁(現代,青年鄉人),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其著作《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彙古義的漢語字典。《説文解字》中的“文”和“字”,連體的叫“文”,單個的叫“字”。 《説文解字》是研究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的重要工具書,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的橋樑,它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漢字的形、音、義。研究《説文解字》不但有助於辨認甲骨文,而且也易於明曉羣經諸子百家之説。許慎一生,除著有《説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説》、《五經異義》、《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説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説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王永民先生髮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根據《説文》的字型結構研發的。

古代遺址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9處。

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

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歸村)。《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疆,反伐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陳。四年,魯人召冉求,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於陳、蔡之間,召陵系蔡地。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_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行政區劃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範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 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 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 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温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慄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 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説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 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姬石鄉 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範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 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後,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潁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潁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2004年9月7日,批准(國函[2004]69號):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駐人民東路。全區總面積4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5年,召陵區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翟莊街道(新增);召陵鎮、鄧襄鎮、老窩鎮、萬金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後謝鄉。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出爐,召陵區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命名召陵區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召陵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河南省食安委命名召陵區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召陵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召陵區的地理環境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公辦中小學校117所,其中高中(中專)1所,初中12所,成建制小學83所,小學教學點21所;在職教職工2376人;全區註冊的民辦全日制中小學校8個,幼兒園57個。

2013年,召陵區新招聘60名中小學教師,充實到偏遠鄉鎮。投資1500萬元實施了區中等專業學校整體搬遷,投資3860萬元改擴建了18所農村中小學和15所幼兒園。

主要學校有: 召陵區實驗小學召陵區人民路小學召陵區萬祥街小學召陵鎮第一中學鄧襄鎮第一初級中學老窩鎮第二初級中學姬石鄉第一初級中學召陵區青年一中老窩鎮第一初級中學召陵區許慎路小學召陵區萬金鎮一中召陵區翟莊中心小學青年鄉第二中學召陵區許慎中學召陵區實驗高中召陵鎮第二中學 2013年,召陵區總投資9600萬元的區人民醫院新址項目建成運營。基本藥物制度得到落實,新農合籌資標準由290元提高到340元,重大疾病保障範圍由2種擴大到20種。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村衞生所和個體診所232家,從業鄉村醫生與個體醫生363人。主要醫院:召陵區人民醫院、召陵區萬金鎮衞生院、召陵區鄧襄鎮衞生院、召陵區姬石鎮衞生院、召陵區老窩鎮衞生院、召陵區召陵鎮衞生院、召陵區青年村鄉衞生院等9個醫療衞生單位。 傅莊遺址

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溝李遺址

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

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

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

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

歸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召陵鎮東,漯周大道上。據漯河市區約10公里。該村每年農曆5月28的城隍廟會,農曆3月21的東王廟會、6月25的羅成生日廟會、入伏第一天開始的洪福寺廟會等等,都是吸引十里八鄉,甚至周邊縣市羣眾的本地盛大集會。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惇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贔屓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皮蛋瘦肉粥

功效:瘦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B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少量的維生素A、C礦物質和鐵質等,皮蛋又稱彩蛋,對有內熱消化不良,有助消化潤腸胃的粥可助消化,促進少兒生長。

水果粥

功效:有助於小兒胃酸不足引起的大有厭食症。可調治煩熱、舌苔少、通便潤暢,還有助於補充維生素A、B、C、整腸等作用。

豬肝粥

功效:豬肝中含有維生素A特別多,可預防夜盲症,因此凡眼部乾燥,入夜模糊不清的人宜常吃此粥。同時貧血患者常吃也可起到生血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

功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用於病後虛熱,乾咳、火痰,虛煩不眠等症。

從召陵李村到天安家園牡丹江路需做幾路車

公交線路:11路 → 113路,全程約17.0公里

1、從李村步行約340米,到達農村信用社站

2、乘坐11路,經過12站, 到達水利技校站

3、步行約10米,到達漯河世貿中心站

4、乘坐113路,經過12站, 到達淞江美食城站

5、步行約550米,到達天安家園

召陵區美食

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2、漯河包子:包子是饃的一種。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召陵區美食有窩窩頭、漯河包子、油旋饃、貢品麻花、繁城牛肉等。

1、窩窩頭:窩窩頭漯河人稱為饃,是家家早餐必有的主食。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裏蒸熟。

2、漯河包子:包子是饃的一種。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豆包、菜包是漯河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3、油旋饃:油旋饃是烙饃的一種。外焦裏軟,鹹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4、貢品麻花:貢品麻花出於河南省漯河麻花莊,已沿傳二百餘年。芳香四溢,香酥味美。

5、繁城牛肉:漯河特產繁城牛肉:馳名華夏大地的繁城洪家五香牛肉,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繁城牛肉色澤如初,味透骨髓,高蛋白、低脂肪滋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口密度大嗎

人口:約50萬人

人口密度:1235人/km2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郵編:462300 代碼:411104 區號: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40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9.7萬人。

基本概況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河南省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衞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説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裏名勝古蹟豐盛。

歷史名人

召陵位於我國南北交匯處,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聰明靈活,又有北方人的樸實勇敢。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繆肜、陳翔(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人)、董震寰(清、鄧襄鎮韓莊人)、李廉士(現代,老窩鎮宿寨人)、王拱壁(現代,青年鄉人),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其著作《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彙古義的漢語字典。《説文解字》中的“文”和“字”,連體的叫“文”,單個的叫“字”。 《説文解字》是研究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的重要工具書,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的橋樑,它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漢字的形、音、義。研究《説文解字》不但有助於辨認甲骨文,而且也易於明曉羣經諸子百家之説。許慎一生,除著有《説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説》、《五經異義》、《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説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説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王永民先生髮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根據《説文》的字型結構研發的。

古代遺址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9處。

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

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歸村)。《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疆,反伐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陳。四年,魯人召冉求,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於陳、蔡之間,召陵系蔡地。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_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行政區劃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範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 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 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 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温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慄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 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説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 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姬石鄉 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範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 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後,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潁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潁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2004年9月7日,批准(國函[2004]69號):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駐人民東路。全區總面積4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5年,召陵區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翟莊街道(新增);召陵鎮、鄧襄鎮、老窩鎮、萬金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後謝鄉。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出爐,召陵區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命名召陵區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召陵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河南省食安委命名召陵區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召陵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郵編號是什麼

郵編:462000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郵編:462300 代碼:411104 區號: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40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9.7萬人。

基本概況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河南省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衞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説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裏名勝古蹟豐盛。

歷史名人

召陵位於我國南北交匯處,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聰明靈活,又有北方人的樸實勇敢。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繆肜、陳翔(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人)、董震寰(清、鄧襄鎮韓莊人)、李廉士(現代,老窩鎮宿寨人)、王拱壁(現代,青年鄉人),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其著作《説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彙古義的漢語字典。《説文解字》中的“文”和“字”,連體的叫“文”,單個的叫“字”。 《説文解字》是研究我國古代經典著作的重要工具書,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的橋樑,它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漢字的形、音、義。研究《説文解字》不但有助於辨認甲骨文,而且也易於明曉羣經諸子百家之説。許慎一生,除著有《説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説》、《五經異義》、《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説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説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王永民先生髮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根據《説文》的字型結構研發的。

古代遺址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9處。

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

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佈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歸村)。《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疆,反伐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陳。四年,魯人召冉求,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於陳、蔡之間,召陵系蔡地。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_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蹟碑記》一通。絞龍碑頭,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行政區劃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範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 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 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 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温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慄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 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説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 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姬石鄉 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範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 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後,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潁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潁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2004年9月7日,批准(國函[2004]69號):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駐人民東路。全區總面積4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

2005年,召陵區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翟莊街道(新增);召陵鎮、鄧襄鎮、老窩鎮、萬金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後謝鄉。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出爐,召陵區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命名召陵區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0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召陵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9月,河南省食安委命名召陵區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召陵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TAG標籤:陵區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