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培養基和組別一樣嗎

培養基和組別一樣嗎

培養基和組別一樣,培養基是指供給微生物、植物或動物(或組織)生長繁殖的,由不同營養物質組合配製而成的營養基質。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等幾大類物質。培養基既是提供細胞營養和促使細胞增殖的基礎物質,也是細胞生長和繁殖的生存環境。培養基種類很多,根據配製原料的來源可分為自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根據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根據培養功能可分為基礎培養基、選擇培養基、加富培養基、鑑別培養基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培養基和組別一樣嗎

培養基和組別一樣嗎?答:培養基和組別一樣。

培養基是怎麼分類的啊

化學分類:

1、天然培養基

天然培養基是指一類利用動物、植物或微生物體包括其提取物製成的培養基。例如。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麥芽汁培養基和LB培養基等。

常用的天然有機營養物質包括豆芽汁、玉米粉、土壤浸液、麩皮、牛奶、血清、椰子汁等。天然培養基成本較低,除在實驗室經常使用外,也適於用來進行工業上大規模的微生物發酵生產。

2、組合培養基

合成培養基是根據天然培養基的成分,用化學物質模擬合成、人工設計而配製的培養基。例如。高氏1號培養基和查氏培養基等。

合成培養基有一定的配方,配製合成培養基時重複性強,但與天然培養基相比其成本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長速度較慢,一般適於在實驗室用來進行有關微生物營養需求、代謝、分類鑑定、生物量測定、菌種選育及遺傳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半組合培養基

指一類主要以化學試劑配製,同時還加有某種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養基。例如,馬鈴薯蔗糖培養基。

物理分類:

1、液體培養基

80%~90%是水,其中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性的營養成分的培養基。

2、固體培養基

一類配製成的固體狀態的基質。根據性質又分為固化培養基、非可逆性固化培養基、天然固態培養基、濾膜。

3、半固體培養基

指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劑而配製成的半固體狀態的培養基。

4、脱水培養基

又稱預製乾燥培養基,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養基。

微生物分類:

1、選擇性培養基:一類根據某微生物的特殊營養要求或其對某化學、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設計的培養基,具有使混合菌樣中的劣勢菌變成優勢菌的功能,廣泛用於菌種篩選等領域。

2、鑑別培養基:一類在成分中加有能與目的菌的無色代謝產物發生顯色反應的指示劑,從而達到只須用肉眼辨別顏色就能方便的從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養基。例如,伊紅美藍乳糖培養基(EMB)。

擴展資料:

培養基的配置原則:

1、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  

總體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於微生物營養類型複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製針對性強的培養基。

2、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  

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制作用,例如高濃度糖類物質、無機鹽、重金屬離子等不僅不能維持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反而起到抑菌或殺菌作用。

3、控制pH條件  

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最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於在pH7-7.5範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黴菌通常在pH4.5-6範圍內生長。

4、控制氧化還原電位(redox potential)  

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F)的要求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一般以+0.3一+0.4V為宜,厭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於+0.1V條件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時進行發酵。

5、原料來源的選擇 

在配製培養基時應儘量利用廉價且易於獲得的原料作為培養基成分,特別是在發酵工業中,培養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體現出其經濟價值。

6、滅菌處理  

要獲得微生物純培養,必須避免雜菌污染,因此對所用器材及工作場所進行消毒與滅菌。對培養基而言,更是要進行嚴格的滅菌。對培養基一般採取高壓蒸汽滅菌,一般培養基用1.05kg/cm2,121.3℃條件下維持15-30min可達到滅菌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培養基

植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有什麼區別和聯繫?他們所用的培養基有神馬不同 他們的培養基狀態一樣嗎?

區別是一個是利用單個細胞培育,而一個是用離體組織外植體培養.聯繫就是原理都是細胞全能性.只是起點不一樣.培養基沒有什麼區別.都是MS培養基.

植物組織培養,每種植物的培養基配方能一樣的嗎?

組織培養是一種無性繁殖技術,由於組織的種屬不同、組織細胞內滲透壓不同等等,所以選擇的培養基也就不同。如果想做組織培養,建議先從組織的生理學學起,瞭解生理特性,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基的配製

培養基的配製:

1、稱量和熬煮

按培養基配方逐一稱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1000ml,在加熱器上加熱至沸騰,維持20-30min,用可用2層紗布趁熱在量杯上過濾,濾渣棄取。

2、加熱溶解

把濾液放入鍋中,加入葡萄糖20g,瓊脂15~20g(提前搞碎),然後放在石棉網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不斷攪拌,以防瓊脂糊底或溢出,待瓊脂完全溶解後,再補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裝

按實訓要求,將配製的培養基分裝入試管或500ml三角瓶內。分裝時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養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4、加棉塞

培養基分裝完畢後,在試管口或三角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試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培養基內造成污染,並保證有良好的通氣性能。

5、包紮

加塞後,將全部試管用麻繩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層牛皮紙,以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潤濕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線繩或橡皮筋紮好,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組別、配製日期。

培養基配製注意事項:

1、培養基經滅菌後,必須放在37C温箱培養24h,無菌生長者方可使用。

2、PDA培養基一般不需要調pH。對於要調節pH的培養基,一般用pH試紙測定其pH。如果培養基偏酸或偏鹼時,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進行調節。

3、調節時應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過酸或過鹼破壞培養基成分。

4、培養基在使用時也可以做成不含瓊脂的液體培養基,用於菌類的震盪培養。

5、培養基也可以加入氯黴素或土黴素,加入量為0.2g/L培養基,主要是為了抑制細菌的生長,減少干擾性。

擴展資料

培養基,是指供給微生物、植物或動物(或組織)生長繁殖的,由不同營養物質組合配製而成的營養基質。

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等幾大類物質。培養基既是提供細胞營養和促使細胞增殖的基礎物質,也是細胞生長和繁殖的生存環境。

培養基種類很多,根據配製原料的來源可分為自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根據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根據培養功能可分為基礎培養基、選擇培養基、加富培養基、鑑別培養基等。

根據使用範圍可分為細菌培養基、放線菌培養基、酵母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等。培養基配成後一般需測試並調節pH,還須進行滅菌,通常有高温滅菌和過濾滅菌。

培養基由於富含營養物質,易被污染或變質。配好後不宜久置,最好現配現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培養基

人工培養基和組織培養一樣嗎

不一祥,組織培養是一種方法,人工培養基可以看成是一種營養液。

組織培養即植物無菌培養技術,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論,利用植物體離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胚、胚珠、子房、花葯、花粉以及貯藏器官的薄壁組織、維管束組織等,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及光照、温度等條件下,能誘導出愈傷組織、不定芽、不定根,最後形成完整的植株。至今,世界各國在無性系繁殖、花卉育種、植株脱病毒和種質保存等方面,廣泛應用組織培養技術。

植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有什麼區別和聯繫?他們所用的培養基有神馬不同

區別是一個是利用單個細胞培育,而一個是用離體組織外植體培養。聯繫就是原理都是細胞全能性。只是起點不一樣。培養基沒有什麼區別。都是MS培養基。

植物組培實驗室常用的培養基有哪幾種類型

植物組培實驗室常用的培養基有哪幾種類型

1、常用的培養基

自1937年White建立第一個植物組織培養培養基以來,許多研究者報道了各種培養基,其數量很多,配方各異。根據營養水平不同,培養基可分為基本培養基和完全培養基。基本培養基也就是通常所説的培養基,主要有MS、White、B5、N6、改良MS、Nitsh、Miller、SH等,其配方見植物組織培養常用培養基配方表。完全培養基是在基本培養基的基礎上,根據試驗的不同需要,附加一些物質。如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和其他複雜有機新增物等。

2、幾種常用基本培養基的特點

(1)MS培養基

1962年Murashige和Skoog為培養煙草組織時設計的,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培養基。其特點是無機鹽濃度高,具有高含量的氮、鉀,尤其是銨鹽和鹽的含量很大,能夠滿足迅速增長的組織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有加速愈傷組織和培養物生長的作用,當培養物久不轉移時仍可維持其生存。但它不適合生長緩慢、對無機鹽濃度要求比較低的植物,尤其不適合銨鹽過高易發生毒害的植物。

與MS培養基基本成分較為接近的還有LS、RM培養基,LS培養基去掉了甘氨酸、鹽酸吡哆醇和煙酸;RM培養基把銨的含量提高到4950mg/L,磷酸二氫鉀提高到510 mg/L。

(2)White培養基

1943年由White設計的,1963年做了改良。這是一個低鹽濃度培養基,它的使用也很廣泛,無論是對生根培養還是胚胎培養或一般組織培養都有很好的效果。

(3)N6培養基

1974年由我國朱至清等學者為水稻等禾穀類作物花葯培養而設計的。其特點是KNO3和(NH4)2SO4含量高,不含鉬。目前在國內已廣泛應用於小麥、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粉和花葯培養。

(4)B5培養基

1968年由Camborh等設計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低的銨鹽,較高的鹽和鹽酸硫胺素。銨鹽可能對不少培養物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它適合於某些雙子葉植物特別是木本植物的生長。

(5)SH培養基

1972年由SchenkHid和Hidebrandt設計的。它的主要特點與B5相似,不用(NH4)2SO4,而改用NH4H2PO4,是無機鹽濃度較高的培養基。在不少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上使用,效果很好。

(6)Miller培養基

與MS培養基比較,Miller培養基無機元素用量減少1/3~1/2,微量元素種類減少。無肌醇。

(7)VW培養基

1949年由Vacin和Went設計,適合於氣生蘭的培養。總的離子強度稍低些,磷以磷酸鈣形式供給,要先用1mol/L HCl溶解後再加入混合溶液中。

大腸桿菌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有哪幾種

一般大腸桿菌都使用LB 培養基。

LB培養基是一種應用最廣泛和最普通的細菌基礎培養基,有時又稱為普通培養基。它含有酵母提取物、蛋白腖和NaCl。其中酵母提取物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磷酸鹽、蛋白腖主要提供氮源,而NaCl提供無機鹽。

在配製固體培養基時還要加入一定量瓊脂作凝固劑。瓊脂在常用濃度下96℃時溶化,一般實際應用時在沸水浴中或下面墊以石棉網煮沸溶化,以免瓊脂燒焦。瓊脂在40℃時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固體培養基中瓊脂的含量根據瓊脂的質量和氣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組培需要哪些培養基

植物組培常用培養基如下

MS(Murashige & Skoog)培養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培養基。它有較高的無機鹽濃度,對保證組織生長所需的礦質營養和加速愈傷組織的生長十分有利。MS固體培養基可用來誘導愈傷組織,或用於胚、莖段、莖尖及花葯培養,它的液體培養基用於細胞懸浮培養時能獲得明顯成功。

B5培養基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低的銨,這是因為銨可能對不少培養物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有些植物的愈傷組織和懸浮培養物在MS培養基上生長得比B5培養基上要好,而另一些植物,在B5培養基上更適宜。

N6培養基特別適合於禾穀類植物的花葯和花粉培養。

懷特(While)培養基由於無機鹽的數量比較低,更適合木本植物的組織培養。

植物組培需要哪些培養基? 培養基的適用範圍

植物組培可能都不一樣,最好是説清楚是哪個植物。我是做水稻的。用的有

誘導培養培養基(NBD) NB①+2,4-D 2 mg/L+ Gelrite 2.8 g/L,pH 5.8

繼代培養培養基(NBD) 同誘導培養培養基

共培養培養基I(NBCI) NB+2,4-D 2 mg/L + 乙酰丁香酮(As)100 μmol/L,pH5.5

共培養培養基Ⅱ(NBCⅡ)NBCI+Gelrite 2.8 g/L,pH5.5

選擇培養基I(NBSI)NBD+頭孢黴素500 mg/L+潮黴素B 50 mg/L,pH 5.8

選擇培養基Ⅱ(NBSⅡ)NBD+頭孢黴素400 mg/L+潮黴素B 50 mg/L,pH 5.8

分化培養基(RM) NB+6-BA 0.5 mg/L+NAA 0.5 mg /L+KT4.0 mg/L+頭孢黴素300 mg/L+潮黴素B 50 mg/L+Gelrite 3.5 g/L,pH 5.8

生根培養基(ShM) 1/2 NB無機鹽+蔗糖15 g/L+ Agar7 g/L,pH 5.8

其中① NB:N6大量+ MS鐵鹽+ B5微量+B5有機+水解酪蛋白0.5 g/L+谷氨醯胺0.5 g/L+脯氨酸0.5 g/L+蔗糖30 g/L

植物組織培養基的組成成分有哪幾種類型?在離體培養基中的功能是什麼?他與動物培養基的成分有何異同?

植物組織培養培養基的五類成分

1.無機營養物 無機營養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部分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態氮或銨態氮,但在培養基中用硝態氮的較多,也有將硝態氮和銨態氮混合使用的。磷和硫則常用磷酸鹽和硫酸鹽來提供。鉀是培養基中主要的陽離子,在近代的培養基中,其數量有逐漸提高的趨勢。而鈣、鈉、鎂的需要則較少。培養基所需的鈉和氯化物,由鈣鹽、磷酸鹽或微量營養物提供。微量元素包括碘、錳、鋅、鉬、銅、鈷和鐵。培養基中的鐵離子,大多以螯合鐵的形式存在,即FeSO4與Na2—EDTA(螯合劑)的混合。

2.碳源 培養的植物組織或細胞,它們的光合作用較弱。因此,需要在培養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培養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蔗糖除作為培養基內的碳源和能源外,對維持培養基的滲透壓也起重要作用。

3.維生素 在培養基中加入維生素,常有利於外植體的發育。培養基中的維生素屬於B族維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6、生物素、泛酸鈣和肌醇等。

4.有機附加物 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機附加物。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種氨基酸等。另外,瓊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機附加物,它主要是作為培養基的支援物,使培養基呈固體狀態,以利於各種外植體的培養。

5.生長調節物質 常用的生長調節物質大致包括以下三類: (1)植物生長素類。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細胞素。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動素(Kt)。 (3)赤黴素。組織培養中使用的赤黴素只有一種,即赤黴酸(GA3)。

ms培養基適合那些植物組培

這個現在很多植物都會用的,一般組培都用這個,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有可能用的是二分之一MS培養基。

我們的擬南芥、煙草、牡丹用的都是MS培養基,針對不同的植物可以搜論文,看看他們採用的是哪一種組培培養基,培養基其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培養基裏面激素的比例。

實驗室常用的培養細菌的培養基是什麼培養基

培養基種類繁多,根據其成分、物理狀態和用途可將培養基分成多種型別。

(一)按成分不同劃分

1、天然 培養基 (plex medium) 這類培養基含有化學成分還不清楚或化學成分不恆定的天然有機物,也稱非化學限定培養基(chemically undefined medium)。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和麥芽汁培養基就屬於此類。基因克隆技術中常用的LB(Luria—Bertani)培養基也是一種天然培養基,其組成見表5.9。

牛肉浸膏、蛋白腖及酵母浸膏的來源及主要成分

營養物質 牛肉浸膏

來 源 瘦牛肉組織浸出汁濃縮而成的膏狀物質

主要成分 富含水溶性糖類、有機氮化合物、維生素、鹽等

營養物質 蛋白腖

來 源 將肉、酪素或明膠用酸或蛋白酶水解後乾燥而成

主要成分 富含有機氮化合物、也含有一些維生素和糖類的粉末狀物質

營養物質 酵母浸膏

來 源 酵母細胞的水溶性提取物濃縮而成的膏狀物質

主要成分 富含B類維生素,也含有有機氮化合物和糖類

常用的天然有機營養物質包括牛肉浸膏、蛋白腖、酵母浸膏(表5.10)、豆芽汁、玉米粉、土壤浸液、麩皮、牛奶、血清、稻草浸汁、羽毛浸汁、胡蘿蔔汁、椰子汁等,嗜糞微生物(coprophilous microani *** s)可以利用糞水作為營養物質。天然培養基成本較低,除在實驗室經常使用外,也適於用來進行工業上大規模的微生物發酵生產。

2、合成培養基(synthic medium)是由化學成分完全瞭解的物質配製而成的培養基,也稱化學限定培養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高氏I號培養基和查氏培養基就屬於此種類型。配製合成培養基時重複性強,但與天然培養基相比其成本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長速度較慢,一般適於在實驗室用來進行有關微 生物營養需求、代謝、分類鑑定、生物量測定、菌種選育及遺傳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根據物理狀態劃分

根據培養基中凝固劑的有無及含量的多少,可將培養基劃分為固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三種類型。

1、固體培養基(so1id medium)

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劑,使其成為固體狀態即為固體培養基。理想的凝固劑應具備以下條件:①不被所培養的微生物分解利用;②在微生物生長的温度範圍內保持固體狀態,在培養嗜熱細菌時,由於高温容易引起培養基液化,通常在培養基中適當增加凝固劑來解決這一問題;③凝固劑凝固點温度不能太低,否則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長;④凝固劑對所培養的微生物無毒害作用;⑤凝固劑在滅菌過程中不會被破壞;⑥透明度好,粘着力強;⑦配製方便且價格低廉。常用的凝固劑有瓊脂(agar)、明膠(gelatain)和矽膠(silica gel)。表5.11列出瓊脂和明膠的一些主要特徵。

對絕大多數微生物而言,瓊脂是最理想的凝固劑,瓊脂是由藻類(海產石花菜)中提取的一種高度分支的複雜多糖;明膠是由膠原蛋白製備得到的產物,是最早用來作為凝固劑的物質,但由於其凝固點太低,而且某些細菌和許多真菌產生的非特異性胞外蛋白酶以及梭菌產生的特異性膠原酶都能液化明膠,目前已較少作為凝固劑;矽膠是由無機的矽酸鈉(Na2SO3)及矽酸鉀(K2SiO3)被鹽酸及硫酸中和時凝聚而成的膠體,它不含有機物,適合配製分離與培養自養型微生物的培養基。

用葡萄糖、氯化鈉配製的微生物培養基就是營養最全面的全營養培養基、牛肉浸粉(或浸膏)、蛋白腖 ,也可以加入瓊脂製成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營養成分越全面。絕大多數細菌都可以在這種培養基中生長,能夠生長的細菌也越多。可以是液體培養基

細菌一般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或LB 培養基:

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牛肉膏 5g/L 

蛋白腖 10g/L

氯化鈉 5g/L

pH7.0-7.2

LB培養基:

酵母粉 5g/L 

蛋白腖 10g/L

氯化鈉 10g/L

pH7.0-7.2

PCA啊,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我們培養細菌主要是從食品中拿出點作為樣本,用培養基培養細菌從而反應食品污染及安全程度。

發酵培養基的要求?配製培養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 明確培養基的配製原理。

2. 掌握配製培養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學習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及黴菌四大類微生物培養基的配製。

培養基是人工配製的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基質,用以培養、分離、鑑定、保存各種微生物或積累代謝產物。

各類微生物對營養的要求不盡相同,因而培養基的種類繁多。培養細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常用高氏I號培養基,培養黴菌常用蔡氏培養基或馬鈴薯培養基,培養酵母菌常用麥芽汁培養基或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另外還有固體、液體、加富、選擇、鑑別等培養基之分。在這些培養基中,就營養物質而言,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及水等幾大類。瓊脂只是固體培養基的支持物,一般不為微生物所利用。它在96℃以上熔化成液體,而在45℃左右開始凝固成固體。在配製培養基時,根據各類微生物的特點,就可以配製出適合不同種類微生物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培養基。

培養基除了滿足微生物所必需營養物質外,還要求有一定的酸鹼度和滲透壓。黴菌和酵母菌的pH偏酸;細菌、放線菌的pH為微鹼性。所以每次配製培養基時,都要將培養基的pH值調到一定的範圍。

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配方

牛肉膏 3.0 g

蛋白腖 10.0g

NaCl 5.0g

水 1000mL

pH 7.4~7.6

高氏I號培養基配方

可溶性澱粉 20g

NaCl 0.5g

KNO3 1g

K2HPO4•3H2O 0.5g

MgSO4•7H2O 0.5g

FeSO4•7H2O 0.01g

瓊脂 15—25g

水 1000mL

pH 7.4~7.6

馬鈴薯培養基配方

馬鈴薯(去皮) 200g

葡萄糖(或蔗糖) 20g

瓊脂 15~25g

水 1000ml

自然pH

察氏培養基配方

蔗糖 30g

NaNO3 2g

K2HPO4 1g

KCl 0.5g

MgSO4•7H2O 0.5g

FeSO4•7H2O 0.01g

瓊脂 15~25g

蒸餾水 1000ml

自然pH

實驗器材

牛肉膏,蛋白腖,NaCl,瓊脂,1mol/LNaOH, 1mol/LHCl,KNO3,K2HPO4•3H2O,MgSO4•7H2O,FeS04•7H2O,馬鈴薯,蔗糖等。

試管,三角瓶,燒杯,量筒,玻棒,培養基分裝器,天平,牛角匙, pH試紙(pH 5.5~9.0),棉花,牛皮紙,記號筆,麻繩,紗布等。

實驗步驟

1.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配製方法

(1) 稱量:按培養基配方比例依次推確地稱取牛肉膏、蛋白腖、NaCL放人燒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燒杯或表面皿中稱量,用熱水溶化後倒入燒杯,也可按在稱量紙上,稱量後直接放入水中,這時如稍微加熱,牛肉膏便會與稱量紙分離,然後立即取出紙片。

蛋白腖很易吸濕,在稱取時動作要迅速。另外,稱藥品時嚴防藥品混雜,一把牛角匙用於一種藥品,或稱取一種藥品後,洗淨,擦乾,再稱取另一藥品。瓶蓋也不要蓋錯。

(2) 溶化:在上述燒杯中先加入少於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攪勻,然後,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溶解。將藥品完全溶解後,補充水到所需的總體積,如果配製固體培養基時,將稱好的瓊脂放入己溶的藥品中,再加熱溶化,最後補足所損失的水分。

在瓊脂溶化過程中,應控制火力,以免培養基因沸騰而溢出容器。同時.需不斷攪拌.以防瓊脂糊底燒焦。配製培養基時,不可用銅或鐵鍋加熱溶化,以免離子進入培養基中,影晌細菌生長。

(3) 調pH

在未調pH前,先用精密pH試紙測量培養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養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邊加邊攪拌,並隨時用pH試紙測其pH,直至pH達7.6。反之,用mol/LHCL進行調節。

對於有些要求pH較精確的微生物,其pH的調節可用酸度計進行。

pH不要調過頭,以避免回調而影響培養基內各離子的濃度。配製pH低的瓊脂培養基時,若預先調好pH並在高壓蒸氣下滅菌,則瓊脂因水解不能凝固。因此,應將培養基的成分和瓊脂分開滅菌後再混合,或在中性pH條件下滅菌,再調整PH。

(4) 過濾

趁熱用濾紙或多層紗布過濾,以利某些實驗結果的觀察。一般無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可以省去(本實驗勿需過濾)。

(5) 分裝

按實驗要求,可將配製的培養基分裝人試管內或三角燒瓶內。

1) 液體分裝: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l/4左右為宜。分裝三角瓶的量則根據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如果是用於振盪培養用,則根據通氣量的要求酌情減少;有的液體培養基在滅菌後,需要補加一定量的其他無菌成分,如抗生素等,則裝量一定要準確。

2) 固體分裝:分裝試管,其裝量不超過管高的1/5,滅菌後製成斜面。分裝三角量以不超過三角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3) 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滅菌後垂直待凝。

圖1-1 培養基的分裝

A 漏斗分裝裝置 ;B 自動分裝裝置

1 鐵架 ;2 漏斗 ;3孔膠管 ;4彈簧夾 ;5玻璃 ;6流速調節 ;7 裝量調節 ;8開關

分裝過程中,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6) 加塞

圖1-2 棉塞的製作

培養基分裝完畢後,在試管口或三角烷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及試管帽等),棉塞的作用有二:一方面阻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培養基,防止由此而引起的污染;另一方面保證有良好的通氣性能,使培養在裏面的微生物能夠從外界源源不斷地獲得新鮮無菌空氣。因此棉塞質量的好壞對實驗的結果有着很大的影響。一隻好的棉塞,外形應象一隻蘑菇,大小、鬆緊都應適當。加塞時的棉塞的總長度的3/5應在口內,2/5在口外。

(7) 包紮

加塞後,將全部試管用麻繩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層牛皮紙,以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潤濕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繩紮好。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組別、配製日期。三角燒瓶加塞後,外包牛皮紙,用麻繩以活結形式紮好,使用時容易解開,同樣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組別、配製日期。

(8) 滅菌

將上述培養基以0.103MPa,121℃,20min高壓蒸氣滅菌。

(9) 擱置斜面

將滅菌的試管培養基冷至50℃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將試管口端捆在玻棒或其他合適高度的器具上,擱置的斜面長度以不超過試管總長的一半為宜 。

(10) 無菌撿查

將滅菌培養基放人37℃的温室中培養24—48h,以檢查滅菌是否徹底。

2.高氏I號培養基配製方法

(1) 稱量和溶化

按配方先稱取可溶性澱粉、放入小燒杯中,並用少量冷水將澱粉調成糊狀,再加入少於所需水量的沸水中,繼續加熱,使可溶性澱粉完全溶化。然後再稱取其他各成分依次逐一溶化。對微量成分FeSO4•7H2O可先配成高濃度的貯備液按比例換算後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0mL水中加入1g的FeSO4•7H2O配成0.01g/ml,再在1000mL培養基中加1mL的0.0l g/m1的貯備液即可。待所有藥品完全溶解後,補充水分到所需的總體積。如要配製固體培養基,其溶化過程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配製方法。

(2) pH調節、分裝、包紮、滅菌及無菌檢查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配製方法。

3.馬鈴薯培養基配製方法

取去皮馬鈴薯200g,切成小塊,放入1500mL的燒杯中煮沸30min,注意用玻棒攪拌以防糊底。然後用雙層紗布過濾,取濾液加糖(酵母菌用葡萄糖,黴菌用蔗糖),加熱煮沸後加入瓊脂,繼續加熱融化並補足失水。再按前所述,進行分裝、加塞、包紮、0.1MPa滅菌20 min。

4.察氏培養基配製方法

方法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配製。

實驗結果及討論

針對實驗原理、步驟、現象進行討論。

實驗作業(選做3題)

1.牛肉膏應置於何種容器中稱量為宜?

2.配製高氏合成一號培養基時,可溶性澱粉需經什麼處理後才能倒入到沸水中?

3.何謂培養基的自然pH?

4.培養基配好後,為什麼必須立即滅菌?如何檢查滅菌後的培養基是無菌的

5.在配製培養基的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問題?為什麼?

6.配製合成培養基加入微量元素時最好用什麼方法加入?天然培養基為什麼不需要另加微量元素?

7.有人認為自然環境中微生物是生長在不按比例的基質中,為什麼在配製培養基時要注意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

8.你配製的高氏I號培養基有沉澱產生嗎?説明產生或未產生的原因。

9.細菌能在高氏I號培養基上生長嗎?為了分離放線菌,你認為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TSA培養基和TSB培養基在成分上有何區別?

1、培養內容不同:

TSB對某些較難生長的細菌均能生長,可用於各種細菌的增殖培養。

TSA常用於培養一般的細菌。

2、含量不同:

TSA培養基的成分為:T是胰蛋白腖,S是大豆,A是瓊脂。

TSB培養基的成分為:T是胰蛋白腖,S是大豆,B是肉湯。

胰蛋白腖大豆肉湯培養基(TSB):胰蛋白腖 1.5%(g/100ml);大豆蛋白腖 0.5%(g/100ml);氯化鈉 0.5%(g/100ml)用蒸餾水配製而成,調節pH為7.2±0.2,經121℃壓力蒸汽滅菌後使用。

擴展資料:

配置原則:

選擇適宜的營養物:

總體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於微生物營養類型複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製針對性強的培養基。

就微生物主要類型而言,有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原生動物、藻類及病毒之分,培養它們所需的培養基各不相同。在實驗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培養細菌,用高氏I號合成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培養酵母菌一般用麥芽汁培養基,培養黴菌則一般用查氏合成培養基。

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

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制作用,例如高濃度糖類物質、無機鹽、重金屬離子等不僅不能維持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反而起到抑菌或殺菌作用。

控制pH條件:

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最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於在pH7-7.5範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黴菌通常在pH4.5-6範圍內生長。

控制氧化還原電位:

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F)的要求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一般以+0.3一+0.4V為宜,厭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於+0.1V條件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時進行發酵。

F值與氧分壓和pH有關,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在pH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可通過增加通氣量(如振盪培養、攪拌)提高培養基的氧分壓,或加入氧化劑,從而增加F值;在培養基中加入抗壞血酸、硫化氫、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蘇糖醇等還原性物質可降低F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培養基

TAG標籤:組別 培養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