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最早冬至是怎麼來的

最早冬至是怎麼來的

冬至的來歷 最早冬至是怎麼來的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説。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在西漢的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太初曆》將一日分為八十一分,故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在黃河流域採用“圭表測影法”測定節氣,作為指導中原地區農事的歷法補充。在黃河流域用圭表測出日短至(白晝最短)這天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圭表測影”(“平均時間法”)測定的節氣,將冬至排在“二十四節氣”首位,每個節氣間隔時間15天,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圭表測影法節氣,以日影最長這天為冬至日

據《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吃吃餃子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TAG標籤:冬至 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