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冬至作文三篇

冬至作文三篇

冬至作文 篇1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會一天一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在我們廣東有一種説法:“冬至過大年”。在這一天裏,許多家庭都會弄得很隆重,我們家也不例外。晚上,只有三道菜,卻處處體現出隆重:可樂雞翅、羊肉、牛扒。吃着羊肉,我想起冬至吃羊肉是大補,在這大補的同時,我又想到了一個故事。

相傳在漢朝,北方匈奴常常冒犯騷擾,百姓不得安寧。在這之中,有兩位首領,一位姓混,一位姓屯,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百姓們就用肉餡包成角的形狀,呼作“餛飩”,恨之以食,以求平安。於是冬至就有了吃餃子,吃餛飩,吃湯圓等習俗。

吃着這樣的“冬至羊肉”,心中的冰雪融化了,一股暖流流淌進心中,在心的海洋中,泛起了一絲絲漣漪。

吃過飯,我來到窗前,眺望着萬科生活廣場。奇怪,這裏明明沒有下雪,可我好像看見廣場上披上了銀紗,被塗上了晶瑩的銀白,格外漂亮。

看着這樣美麗的廣場,心中不禁説道:好美……

冬至作文 篇2

繁華隱去我們心中對家的思念,但對家人的暖愛卻永不磨滅。

這周藉着冬至我回到外婆家。一進門,我就看見外婆,多日不見,她的白髮更多,背似乎也更駝。我用生硬的本地話叫句“外婆”,她看見我,頓時笑開花,一個勁地嚷嚷着:“哎呀!好,回來就好,就好。”外婆轉過頭去,可我還是看見她眼眶紅。我進屋,桌子上擺滿好吃的,還有外婆親手包的薯麪餃。

我拿起外婆遞來的筷子,夾一個薯麪餃,嘖嘖歎道:“外婆的手藝就是好,真好吃。”可外婆卻搖搖頭:“好吃就多吃點,只要你不嫌外婆髒,常回來看看外婆就好。”看着外婆淚光閃閃的眼睛,我的頭沉重地再也抬不起來。

是啊!長期的隔離,我都不曾記掛外婆。我真自私,我悔恨、愧疚。外婆,對不起!就讓這冬至暖暖的温情化作滿天相思的雨,滋潤我乾涸的心田,讓我學會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外婆在一旁催着:“多吃點,以後就吃不到。”我的心隱隱作痛,難道今天的味道只能用來回味嗎?我強忍着不讓眼淚滴下來,可是,就在外婆轉身的剎那,眼淚從我的眼角順着碗沿飛瀉而下,止也止不住……

冬至,冬天至愛的日子,把那份埋沒心中的愛回報給所有愛你的人,你才會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愛。沒有付出的收穫,沒有感恩的奉獻,沒有理解的寬容,那不是真正的愛。

外婆,也許我們的相處是短暫的,但我會永遠記住您那和藹慈祥的眸,年輪蜿蜒的頰,熱情的招呼與那雙温暖的繭手。相信吧,我會常回家看您,因為,在這個冬天我感受到您對我深沉的無法用言語敍述的愛。

誰説愛的奉獻要轟轟烈烈,一片冬至温情,一次真誠的問候,一碗愛的薯麪餃,一句“我會常回家看看”……這不都是愛的.感恩嗎?

常回家看看,看看外婆,看看所有愛你關心你的人吧。他們的幸福是我們用温情勾勒的。

冬至作文 篇3

今天是冬至,媽媽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麪,又是調肉餡兒,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作文800字。媽媽昨天就説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為什麼要吃餃子呢?我起牀後趁媽媽不注意,

悄悄來到書房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裏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於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後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啊。傳説是這樣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

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

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我故意問媽媽“媽媽,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媽媽搖搖頭。“告訴你吧,是為了紀念治病救人的‘醫聖’張仲景。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説。媽媽也有不知道的時候,我暗自高興地想。從網上我還學會了一首關於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了嗎?

TAG標籤:冬至 三篇 #